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兼顧工作與家庭 北市職業婦女疲勞指數偏高!

兼顧工作與家庭 北市職業婦女疲勞指數偏高!

在金融風暴及經濟不景氣等因素的衝擊下,留在職場的員工肩負重任,可能承受更多身心負荷,值得關注。臺北市衛生局97年調查職場員工身心健康狀況結果發現,女性上班族疲勞指數及「中度」或「重度」心理困擾的比率皆高於男性;以行業別來看,工作疲勞指數,最高之前三名產業分別為營造業(43.27)、公務行政業(42.90)及製造業(40.21)。衛生局表示,該次調查係由26家職場自願參加,所運用的職場身心健康問卷內容包括「臺灣工作者疲勞量表」、「工作品質量表」及「簡式健康量表」。調查期間為97年6月至7月,共發出問卷10,135份,回收問卷6,036份,有效問卷5,841份。在疲勞指數方面,女性上班族的個人疲勞、工作疲勞及對服務對象疲勞皆顯著高於男性,可能原因為女性的多重角色,及職場中所遭遇到的工作特質(如職等、職位類型、工作自主度……等),但在「工作過度投入」程度則是男性較女性嚴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促進職場員工身心健康,自96年開始推動「心職場運動~~營造健康快樂職場」,目的在協助事業單位瞭解員工身心理健康狀況,提供員工壓力及疲勞檢測量表,並由衛生局聘請心理衛生專家協助事業單位進行個別統計分析與說明,及安排健康促進措施,以提升事業單位主管及員工對身心健康的敏感度,增進處理身心健康知能,發展支持性的健康職場環境,達到健康員工、健康職場之目的。97年統計結果發現,女性、高學歷、三餐不定時、無運動習慣、藍領工作者及超時工作者的心理困擾度與疲勞指數均顯著較高。衛生局呼籲,職場老闆應重視員工身心健康,員工也應隨時調適自己因應工作壓力並尋求資源。衛生局也提醒職業婦女及疲勞指數偏高之高危險群,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不要忘記隨時檢視自己的「疲勞」與「身心狀況」,適時調整生活作息,藉由醫療、社區、宗教等各項資源來因應與紓解身心的壓力。有關本市心理衛生相關資源,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mental.health.gov.tw/)查詢。

關心女性子宮頸癌 張鈞甯邀您一起時尚作公益

關心女性子宮頸癌 張鈞甯邀您一起時尚作公益

子宮頸癌是發展相當緩慢的癌症,只要定期抹片檢查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減少60%至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甚至子宮頸原位癌可達100%的治癒率。大部分的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導致的,且現階段尚無藥物可以治療,因此,子宮頸癌的預防更顯重要。為了呼籲女性朋友關心自己的健康,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以及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雙重防護降低子宮頸癌的威脅性。因此今年「iROO女性關懷運動」以關心女性子宮頸癌作為主軸,於3月8日至4月8日iROO全國65家門市進行愛心商品的義賣活動,並邀請到台灣癌症基金會子宮頸癌防護大使的張鈞甯擔任活動代言人,張鈞甯也為這次的活動獻聲錄製廣播,希望用聲音喚起更多民眾的參與,投入「iROO女性關懷運動」一起關心女性朋友的健康。這次的愛心義賣商品也結集了民眾的創作巧思,iROO服飾品牌於去年11月舉辦「Love & Care時尚創意T恤設計大賽」,從公開徵稿500多件作品中選出了2件優勝作品,分別製作成「愛心創意T恤」,與iROO服飾品牌創意團隊所設計製作的「Love & Care時尚絲巾」及「時尚創意購物袋」,一起進行限時限量的公開義賣。此次愛心商品皆限時、限量發售,並將所有義賣所得全數捐贈台灣癌症基金會,作為子宮頸癌防治及購買子宮頸抹片車之用,深入鄉鎮縣市、服務偏遠地區婦女。歡迎民眾至iROO全國65家門市挑選,一起與張鈞甯健康、美麗作公益。‧iROO女性關懷運動活動網站:http://www.canceraway.org.tw/carelove/

小傷口也有可能引發致命風險

小傷口也有可能引發致命風險

花蓮慈院整形外科有位病人的右腳腳跟被細小的竹籤戳傷,他因為不以為意的過了一個月才就醫,傷勢已惡化到幾乎壞死,甚至還差一點截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立福將在九日晚間的大愛電視「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與鄉親探討面對外傷的正確態度,因為任何的外傷都可能讓人有命危的風險。 每週一晚上九點半至十點,在大愛電視台由花蓮慈院主任秘書梁忠詔主持的現場節目「志為人醫守護愛」,九日將邀請整形外科醫師鄭立福分享,希望以他在臨床上常見的因忽略小傷而釀成大禍的個案故事,呼籲民眾如何防微杜漸,守護健康。 鄭立福醫師說,明朝方孝孺所寫的《指喻》中有這麼一段話:「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終日而愈,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於既成,甚將延乎肝膈,否亦將為一臂之憂」,作者透過友人小小拇指病未能及時治療,幾乎釀成大患的經過,說明天下的禍患往往也發生在細微之處,若不能防微杜漸,終將形成大害,同樣的,一個小小的傷口,如果被忽略,也恐怕衍生出致命的危機。 將與鄭立福醫師在節目中分享的個案廖先生,就是因為被一根細小的竹籤戳傷,不以為意的態度,直到傷勢惡化,受傷將近一個月才就醫,結果右腳跟險些壞死,甚至還差一點截肢。另外有一位余姓個案,則是在豬舍被眼鏡蛇咬傷左腳無名趾,送醫急救後,幸鄭立福醫師緊急為他動手術,幫他保住了左腳。 目前這兩位病人的腳傷漸漸痊癒。鄭立福醫師說,只是漫長的清瘡、植皮的過程,都讓兩個人吃盡苦頭。在臨床上常見這類忽略小傷而釀成大禍的病人,鄭醫師希望,民眾面對外傷要有防微杜漸的正確態度,因為任何的外傷,都可能有致命的危險。當天晚上還有八位醫師當場接受民眾call in 免費諮詢服務。

流感高峰期 勤洗手、重保健

流感高峰期 勤洗手、重保健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依其種類可區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病毒所引起的症狀最為嚴重,也多因其結構約每十年就有一次大變化而會造成大流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柯富聰說,流行性感冒症狀常見高燒、頭痛、乾咳、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全身肌肉痠痛等,病程約莫一星期左右。可能併發如支氣管炎、肺炎及腦膜炎等情形,尤其是老人或幼兒,若處理不慎易導致嚴重後遺症,甚至於死亡。柯富聰指出,流行性感冒好發季節以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主要傳染途徑是藉著咳嗽、噴嚏散播方式,因此具有高度傳染性,病毒通常經由口腔、鼻腔或眼睛黏膜進入身體裡。流感病毒進入體內之後,在沒有抗體的個體上潛伏期只有短短一至三天,症狀即會出現,三至五天即會散播病毒出去。柯富聰建議,流行性感冒高峰期,要建立勤洗手衛生習慣,避免往人多擁擠公共場所去,以減少被感染機率。當然,平時也要注重保健、均衡營養、適當運動方式來提昇自己抵抗力,以降低被流行性感冒病毒致病機會。另外,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是最有效預防罹患流行性感冒方法,因此建議在流感高峰期來臨前,應接受疫苗接種,尤其是老人及嬰幼兒,以確保健康。如果不小心罹患流行性感冒,症狀不嚴重的話,約經一星期左右就會自行痊癒。對於流行性感冒治療,以症狀治療為主,藥物包括:鎮痛解熱藥、止咳化痰劑、抗組織胺…等。柯富聰說,就是視患者症狀來投藥,目的在緩解病患不舒適,也就因為是症狀治療,因此無法縮短病程。若要快快康復,患者要多多休息,補充適量水分,注意身體保溫,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食物,以保持較佳體力來對抗病毒。最後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保持強健身體、良好衛生習慣以及接種流感疫苗,才是對抗流行性感冒最佳良藥!

吸菸壽命縮短10~20年

吸菸壽命縮短10~20年

「飯後一根菸,快活似神仙」是許多癮君子的口頭語,吸菸似乎是一個無傷大雅習慣。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天都有超過一萬人因為吸菸而死亡。到了2030年,每年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的人將到達一千萬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鄒志翔說,除了對國民健康影響外,2004年WHO更訂反菸主題為「菸害防治與貧窮」,提醒各國正視吸煙疾病對國力影響。可見吸菸絕對不是一個無傷大雅習慣,其實這背後有很嚴肅的課題,以下就藉由問答方式來討論:一、為什麼要戒菸?鄒志翔表示,因為吸菸嚴重危害本身以及下一代健康!並且對於家庭社會造成巨大經濟負擔。台灣每年因吸菸致死人數高達一萬五千人,如果吸菸也列入人類死因,它的排名會成為第二大死因。吸菸對健康的危害,從肺癌、口腔癌、膀胱癌、食道癌、肝癌、胃癌、胰臟癌及子宮頸癌到呼吸道疾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就日常生活而言,吸菸會引起白內障、骨質疏鬆、造成男性陽萎、性功能衰退等機率增加。也使吸菸孕婦自發性流產比率增高。根據美國統計數字,1991年香菸製造業總收入是320億。但是,因為抽菸而增加的醫療費用支出就高達500億!其中所造成的生產力降低所產生的損失又是另一個500億!整體看來,抽菸使人壽命縮短10~20年。其次二手菸同時會危害家人妻小健康。這也就是98年1月11日新制菸害防治法上路後,之所以公共場所全面禁菸背後原因。二、哪些管道可以幫助戒菸呢?鄒志翔強調,菸癮不容易戒除,其中很大一部份是因為尼古丁成癮性,因而單純靠意志力戒菸並不是很容易。每年台灣有超過四百萬名吸菸者需要協助戒菸,其中有70%曾經嚐試過戒菸,然而成功率不到一成。如果輔以有效戒菸藥物來減輕戒菸所產生的不舒服(例如口服藥、尼古丁貼片、口嚼錠等),是可以有效提高戒菸成功率。目前此類藥物已經可以在醫院戒菸門診依處方使用,而且國民健康局為了推廣戒煙成效,對於適合的癮君子提供戒煙藥費補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也已開辦戒菸門診服務以及戒菸班。希望能幫助更多癮君子戒菸,達到增進國民健康目的。

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適度運動、健康飲食

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適度運動、健康飲食

近一、二十年來,由於國人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壽命延長,飲食文化改變,動輒大魚大肉,造成國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會大幅提高,醫院心臟內科門診中,每天都有大量病患接受治療與追蹤。衛生署統計每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相關疾病更是高居第三名,可見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施奕仲表示,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因子包括:性別年齡、抽菸與否、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症、是否有早發性家族心臟病史。另外,生活型態與生活壓力大小、是否有規律運動、是否體重過胖等等,也與其關係密切。常見症狀像是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等,甚是於肩頸痠痛、胸背疼痛、上臂發麻、上腹疼痛等也可能是其臨床表現,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病人在急性心臟病發前,並無任何症狀,值得格外小心。施奕仲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病檢查,常見如靜式心電圖、運動心電圖、或者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掃描。這些檢查間接地偵測出心肌缺氧現象之後,再進一步安排心導管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檢查是否有血管狹窄病兆,之後依據不同情況選擇適合治療,如氣球擴張術、支架置放術、塗藥支架置放…等,甚至是轉介心臟外科接受心臟繞道手術。在診斷工具上,這一兩年來,國內引進非侵入性多層列電腦斷層設備,可以精準探查心臟冠狀動脈健康情況,估計自身血管年齡,一些非典型胸痛與中高危險群無症狀病人,可以早期發現冠狀動脈血管問題,積極接受預防性處置,降低急性病發猝死風險,進而達到極高預防效益。X光電腦斷層輻射暴露問題,經醫師評估後,也都控制在安全且合理劑量內。至於哪些人適合接受64列心臟電腦斷層攝影呢?一、經心臟內科醫師評估屬不典型胸痛病人,卻又無法完全排除冠心症患者。二、具有危險因子而沒有胸痛的病人,經心臟科醫師評估屬於中度以上心血管風險族群。這裡所謂中度風險代表未來十年心臟病發風險大於10%以上者,即平均每年大於1%以上者。這樣的評估均可在心臟內科門診中完成。施奕仲最後強調,規律生活、適度運動、健康飲食,正是預防心血管疾病不二法門。而積極控制好自身血壓、血糖、血脂,更是不可少的預防手段。

搶救猝死 全民學習CPR

搶救猝死 全民學習CPR

針對台東縣議員施向青二日在縣議會問政突然心肌梗塞,急救後宣告不治的消息,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胡勝川指出,遇到發生心肌梗塞的病人,當下除了立刻給病人做心肺復甦術,並能在五分鐘內給病人電擊、八分鐘內給病人高級心臟救命術,則急救仍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 胡勝川說,現在的急診醫學對於因心肌梗塞造成的猝死之急救是很有效的,如果看到一個人倒地不起,能立刻打電話一一九、立刻給病人做心肺復甦術、五分鐘內給病人電擊、八分鐘內給病人高級心臟救命術,則急救成功率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前面三件事情是任何目擊者都可以做,而第四項高級心臟救命術則是專業人員才會做的。 如果急救時間提早到倒地的一、二分鐘內,則光是前三項就可將病人救回來,特別是施作高品質心肺復甦術,就是以每分鐘一百下的速率按摩心臟,並且每按摩三十下,人工呼吸二次,最重要的是按摩速率得維持,且按摩要夠深到胸廓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按摩時間要夠長,亦即在救護車抵達前,有足夠的人力持續做心肺復甦術。 胡勝川建議,一、每一位國民都應學習心肺復甦術,尤其是有高危險因子的家屬更要學習,特別是配偶。所謂高危險因子包括:曾經中風、心肌梗塞、心絞痛、猝死被救活者。二、有高危險因子的人出門,一定要帶手機,以防萬一;最好不要單獨一人外出。三、看到有人倒地,馬上進行「叫叫ABC」的動作,亦即叫病人看有無反應、再請旁人去打一一九、如無脈搏無呼吸馬上進行心肺復甦術就要從呼吸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環(Circulation)等三方面,按照步驟做處置。四、如附近有自動體外電擊器,馬上請人去取來給病人裝上。 胡勝川認為,猝倒的病人大多是因為心室纖維顫動造成,若台東縣議會有配置自動體外電擊器,配合高品質心肺復甦術,將有助於搶救生命的效能與效率。遇特別是電擊器是救命的機器,因此建議政府應在遊憩區廣設公共電話亭,供民眾呼叫一一九;並在公共場所、遊憩區、國際機場、越洋航線的越洋航線的飛機上配置自動體外電擊器。同樣的,一般公司機關若有配置自動體外電擊器更能以備不時之需,投入搶救生命行列。 花蓮慈院在每年九月、十月、十一月間有開辦高品質心肺復甦術研習課程,只需要利用四小時的研習、演練,通過測試者還可獲發急救訓練證明卡,除了提供院內醫護、同仁研習,屆時更歡迎社區鄉親報名。

慶祝婦女節!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慶祝婦女節!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3月8日婦女節將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精心策劃於98年3月6日(星期五)上午8時至11時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6個院區(忠孝院區、和平院區、中興院區、陽明院區、松德院區、婦幼院區)及松山門診部舉辦『慶祝婦女節---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活動,請民眾把握難得機會,踴躍參加篩檢。◆ 癌症連續26年為10大死因之首聞癌色變,惡性腫瘤已持續蟬聯臺北市主要死因首位26年。96年癌症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女性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分別位居國人主要癌症死因之第4位、第6位及第8位。上述3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此外,依據本市96年底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占死因之第2、3、4、11位,共有4,030人死亡,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7.82%。此類慢性疾病透過定期篩檢,可達到預防保健效果。因此,加強民眾癌症及慢性病防治,是極重要的醫療與公共衛生課題。歡迎本市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相關訊息請參閱附件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http://www.health.gov.tw/ 或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管理電子菸 籲請衛生機關立即採取行動!

管理電子菸 籲請衛生機關立即採取行動!

近日媒體報導有關電子菸的訊息,董氏基金會亦接獲不少民眾檢舉,在夜市和西門町等青少年經常出入之地點,有業者當街兜售電子菸;董氏基金會鄭重建請衛生主管機關正視電子菸問題的嚴重性,儘速依照菸害防制法和藥事法予以管制,莫讓電子菸成為一般大眾及青少年尼古丁成癮的傳輸工具!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市售的電子菸含有液態尼古丁,吸入時會產生煙霧,而根據菸害防制法第二條的規定:「菸品是指全部或部分以菸草或其代用品作為原料,製成可供吸用、嚼用、含用、聞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之紙菸、菸絲、雪茄及其他菸品。」電子菸的特性無論是原料或使用方式,完全符合「菸品」定義,自應屬於菸害防制法的規範範圍,主管機關對其製造、輸入、販售、包裝、標示、廣告以及吸食行為,皆應如同其他菸品一般的進行管理。其次,業者宣稱電子菸含有尼古丁,但無焦油,具有幫助戒菸的效果,這已符合藥事法第六條「使用於診斷、治療、減輕或預防人類疾病之藥品」的定義,可視同藥品加以規範,無論是製造、輸入、販售或廣告等行為,皆應遵守藥事法之規定,業者未經核准就輸入,是屬於偽藥,可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即使從輕認定,不把電子菸視為藥品,那麼它宣稱具有戒菸效能的行為,也明顯違反藥事法第六十九條「非本法所稱之藥物,不得為醫療效能之標示或宣傳」的規定,最高可罰2500萬元,而且產品應沒入銷燬。目前市面上販售電子菸之業者,並不具有合法藥廠資格,電子菸外包裝也未加註衛生機關核准字號,這種情況下還宣稱可用以戒菸,很難不令人聯想業者嘗試規避法令規範、伺機銷售的企圖。臺灣健康醫院學會理事長邱淑媞指出,電子菸事實上是尼古丁輸送工具,同樣具有菸品的成癮性,過量吸入甚至有中毒死亡之虞,如不予以管理,讓兒童和青少年可以輕易取得,或是讓吸菸者誤以為安全而使用過量,其後果令人堪憂!針對電子菸近日的猖獗,香港衛生署已開始研究電子菸的尼古丁含量,甚至考慮比照大麻、古柯鹼、可待因等毒品的銷售供應規範,管制等級比一般藥品更高!因此,臺灣健康醫院學會與董氏基金會鄭重呼籲台灣衛生主管機關,應立即採取行動,禁止電子菸之不法促銷廣告並予以管制,遏止業者的不法銷售行為,不要讓臺灣民眾淪為二等公民!此外,菸害防制法新制實施將屆兩個月,在進行「菸害防制法新制上路1000大企業調查」後,結果顯示私人職場的室內禁菸措施已大幅改善,但仍有5.1%不合格率,衛生機關應加強執法取締,確保無菸職場的落實。與新制上路前的調查比較發現,1000大企業的室內禁菸規定及設置不合格率,包括未張貼禁菸標示、設置室內吸菸室(區)及在禁菸室內擺放菸灰缸(筒)或打火機等,由44.4%下降至5.1%。此等明顯改善固然可喜,但依此比率推算,台灣現有超過百萬家合法立案之公司行號,仍有約6萬家公司未符合法令規定!而室內禁菸的情形,以樓梯間禁菸為例,新法上路後,違規企業即由原先之16.8%下降至1.5%,顯示政府與民間對職場禁菸的宣導已初步奏效。董氏基金會也將同步於WHO在3月8日於孟買舉行的「第十四屆世界菸草或健康大會」中發表該調查結果,讓國際人士了解台灣2009年菸害防制新法上路後,室內工作場所的禁菸成果。前往焦點企劃 》戒菸及早‧生命美好

天冷皮膚易乾癢 保暖、保濕不可少

天冷皮膚易乾癢 保暖、保濕不可少

天氣轉冷,皮膚容易乾燥,一不注意就出現「乾燥性皮膚炎」,俗稱「冬季濕疹」,常發生在下肢,且以老年人最常見;尤其因為天冷,許多人洗澡水溫過高或沐浴時間過久,加上電毯、暖氣的使用,都可能讓乾癢的情形加重。要改善乾癢皮膚,永和耕莘醫院皮膚科-李德萱主治醫師建議,可改用清潔力較溫和的沐浴乳,適度的水溫,盡量不要泡澡;另外,早晚使用凡士林、乳液等保濕劑,可減緩乾燥的情形,若已出現紅癢的皮疹,則應儘早就醫。除了下肢,臉部也是皮膚炎好發的部位,這在嬰幼兒及女性較為常見。嬰幼兒因皮膚發育較不完整,曝露在乾冷的環境時,臉上容易產生紅及脫皮的現象,可以塗抹乳液或戴口罩,來避免這些問題。至於女性的臉部保養,也應有所調整,尤其具敏感性膚質的人,李德萱醫師表示,清潔及卸妝用品應改用較溫和的,且最好降低去角質產品的使用頻率,含果酸、水楊酸等成分的保養品,應視皮膚狀況,調整使用次數。而正在擦青春痘外用藥的人,也要當心藥品的刺激性可能因皮膚乾燥而變強,須視膚質狀況調整用藥。此外,許多人喜歡在天冷時泡溫泉祛寒,除須注意浸泡時間不可太久,已免皮膚乾癢外,溫泉或SPA的水質也要格外留心,否則可能感染綠膿桿菌,引發毛囊炎。一般而言,這種病會在泡湯後兩天出現,身上有多處紅癢的丘疹或膿皰,易被當成蚊蟲叮咬,建議泡湯後立刻用自來水沖洗身體,以減少感染機會。李德萱醫師指出,除了常見皮膚乾癢的問題,寒流來襲又濕又冷的天氣下,還要注意「凍瘡」的產生。凍瘡好發在手指及腳趾處,形成痛癢、形狀不規則的紅腫,嚴重時會有水泡、膿皰或潰瘍的傷口。值得注意的是,凍瘡未必是老年人、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病人的專利,根據以往經驗,不乏健康年輕人有此問題,且多數並非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所造成,而是手腳未做好保暖防護所致。李德萱醫師建議低溫時,除了身上衣物要足夠保暖外,別忘了戴手套、穿襪子來保護手腳,若仍出現皮膚症狀,宜及早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