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新流感來襲 口罩聰明選

新流感來襲 口罩聰明選

近來新流感疾情(H1N1)危機四伏,很多民眾急於購買口罩,市售口罩有很多種,藥師公會全聯會提醒民眾,無論何種口罩,均使用一次即丟棄,而一般布質口罩隔絕度不佳,無法有效隔絕病毒飛沫傳播。● 選擇合適口罩有效防止飛沫傳染 病毒是透過空氣來傳播,在空氣中就像灰塵,若使用口罩來防止感染,應戴手術口罩,而不是活性碳口罩,活性碳口罩目的在吸附有機溶劑蒸汽與臭味,並不是防灰塵及飛沫等顆粒狀危害物,但如果手術口罩加上活性碳等於有雙重保障。 美國衛生署疾病管制中心(CDC)於1993年提出「防護1微米的微粒效果必須達95%以上」之指引,來規範防護肺結核病菌的口罩。美國CDC也指出通過美國N95認證之防塵口罩都可符合此規範。至於病毒是附著在病患之飛沫,基本上應要求病患戴防飛沫口罩,而接觸之醫護人員應戴上述經驗證通過之工業用防塵口罩。如:N95或 FFP1.FFP2.或醫療用手術口罩。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曾實際以不同大小之微粒進行測試,包括紗布口罩、布質印花或繡花口罩、醫用口罩、工業用口罩(其中N95為通過美國驗證口罩,FFP2、FFP1為通過歐盟驗證口罩),測試結果,就一微米95%捕集效率來看,三種工業用口罩都可達到此規範,而一般醫師所佩戴之手術口罩,效率僅達80-85%,無法達到此規範,更別說布質口罩,效果更差,紗布口罩微粒過濾效果為37%。 ● 佩戴時注意密合度 小心洩漏戴口罩若不密合,呼吸空氣將從不密合地方洩漏,將無法達到預防效果,工業用口罩一般設計為立體形狀,原因就在於能否與佩戴者之口鼻密合。 對於密合度問題,一般紗布、布質、或醫用口罩都是製作成平面型,而且都是依靠耳朵來固定口罩的帶子,由於臉型的弧度並非平面,再者耳朵無法承受過大張力,因此這類型口罩洩漏相當嚴重,初步估計,約達50%的洩漏比率,也就是雖然戴上口罩,但是只有50%真正經過口罩之過濾。工業用口罩一般製作成杯型,再加上鼻樑部位使用金屬條來固定形狀,外觀比較接近臉部輪廓,而工業用口罩一般使用頭帶方式固定口罩,固定較為緊密,因此密合情形較好,估計有10%的洩漏,雖然較平面口罩情況好,但使用時仍須注意其洩漏情形。 口罩要能密合臉部才能達到防護之效果,若所配戴的呼吸防護具過大過小或根本不是類似臉部外型,將會導致面體與臉部之間產生縫隙,而空氣中的危害物便會在未經濾材過濾的情況下進入面體之中,造成危害。圖2配戴一個過大的口罩,可明顯的看出下巴處一點都不密合。再者扁平式口罩鼻樑及臉頰部,都可明顯看出嚴重的洩漏。 ● 口罩正反面區別口罩有綠色及粉紅色,正反面如何區別,不是依顏色看正反面,要看看材質,防水層是在外側,布面是貼近口鼻處,一般口罩有三層:外層:PP潑水材質,可阻隔有病源的飛沫或血液附著中層:特殊率網,可阻隔細菌、粉塵內層:超柔細纖維, 可吸收汗水、油脂。一般民眾並不需要配戴N95,接觸高危險群的醫護人員或在醫院擔任看護員等人較需要N95,同時提醒民眾所有口罩使用一次均需拋棄,也不要放入紙類回收。N95口罩不能洗,否則裡面的結構就會被破壞。口罩的使用時間為多久應根據個人使用情況及環境而定。一般說來,N95口罩需要時常更換,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立即更換:感覺潮濕、呼吸不順暢、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跡或飛沫等異物、口罩損毀。(本文由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提供)延伸閱讀:各種口罩的選擇及使用方式

換季期間 教你對付惱人的鼻過敏

換季期間 教你對付惱人的鼻過敏

最近氣候變化多端,鼻過敏患者因棉被衣物更替,或因冷熱無常天候,還是春雨綿綿的潮氣,總會困擾於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鼻與眼搔癢感等症狀,怎樣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又不必擔心用藥後遺症呢?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林厚鈞所作統計,約22%學童有鼻過敏臨床表現。在臺北市對鼻過敏患者所作檢測,五成以上對塵螨有抗體反應,8%對蟑螂、3%對狗毛有反應,另外也有部分對花粉過敏。因此他表示,如何控制室內灰塵及螨的數量,對預防過敏症狀有極大幫助。生活上使用除濕機減少螨的繁衍,使用吸塵器清除灰塵與螨(包括床墊、棉被、枕頭及床單),打掃或必要時要戴口罩,而使用防螨寢具也有減少與螨接觸效果。林厚鈞表示,有關口服藥物以大家熟知的抗組織胺為主,尤其是以第二代產品比較不會有嗜睡副作用,越早期服用效果越佳。類固醇鼻噴劑對鼻過敏症狀有預防及治療作用,正確使用不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至於去充血劑的鼻噴劑(如鼻律清)對鼻塞會立即見效,但連續使用數天就可能造成反彈性鼻塞而無法恢復。他說,對於藥物反應不佳,或不適合長期用藥者,手術療法也可達到一定成效,包括射頻或紅外線鼻甲凝固法,雷射鼻甲切除法,及合併鼻中隔鼻道成形術,尤其對鼻塞有絕佳改善。其他如減敏療法,對小孩及有氣喘患者較為有效。林厚鈞提醒,對鼻過敏有正確認知與適時就醫,才不會再是困擾你的問題;至於坊間強調可以根治鼻過敏方術絕勿輕信,究竟鼻過敏仍屬體質性疾病,甚至與遺傳相關,不是任何處置或藥石可以根絕的!

雷射口腔整形 調整微笑曲線

雷射口腔整形 調整微笑曲線

一白遮三醜,人類愛美的天性不僅限於在人臉與身體部位追尋完美,就連牙齒也有黃金比例!而擁有一口迷人的笑容不僅僅只是白就好,爽朗的口氣更是來自於健康的口腔衛生。曾經成功打造美國小姐Mrs. America黃金微笑的Dr. Ohmes醫師說:「雷射真正吸引人的原因在於它能有效的為病患減少疼痛,同時也能使患者較無腫脹感並且減少流血,更能為患者達到殺菌的功能」。在Mrs. America 的案例中,Dr. Ohmes利用牙科雷射於短短3週內完成了美觀性牙冠以及骨修補手術,達成了一位女性變臉的夢想。雷射專科醫師陳忠明院長亦特別指出植牙與牙齒美白不但可塑造個人黃金微笑,更可安全快速地打造一口美麗的皓齒。藉由現今牙科技術的演進與創新,不論是明星或是普通人,皆能享受到雷射所能帶來的無比享受。在美容的應用上,以先進的瓦力牙科雷射搭配創新的美容技術,於雷射殺菌同時並刺激組織再生的功能,更能有效達到快速恢復以及降低複診次數,讓你在保存健康牙齒結構的同時展現黃金微笑曲線。雷射專科醫師鄧允文醫師則表示二十世紀的牙醫師在臨床工作常用刀片、電刀、高速磨牙機等器械處理口腔內軟硬組織,它們的特徵就是高頻噪音、疼痛感及高熱傷害。現在只要一台瓦力雷射即可取代所有傳統器械且幾乎所有治療是不需打麻藥的。就像在許多宗教活動中可見信眾扛神轎過火堆儀式,這些勇士必須快速踩過炭火才不會被灼傷,關鍵就在接觸火源的時間長短;牙科雷射原理亦相同,雷射雖是高能高熱但持續時間只有約0.01秒,因此病患只會有微刺而不是痛感。所以在許多牙科治療過程中若使用瓦力雷射是可以降低使用麻藥的機會。振興醫院牙科部主任彭志綱教授指出,牙科界目前正在經歷一個改變的時代。在國外,風行了近10年的牙科雷射技術,也迅速的引進國內的牙醫界。各醫學院,包含國立臺灣大學以及國防醫學院皆已將牙科雷射課程當作必修課程。隨著牙科雷射的推廣、進步以及突破,傳統上一些較難處理的症狀如牙周病以及植體牙周炎皆可利用雷射來達到最佳的輔助效果—以最不傷害組織的情況下縮短療程且同時提供病患較為舒適的過程,適合忙碌追求完美現代人。

NG早餐天天吃 代謝症候群上身

NG早餐天天吃 代謝症候群上身

早餐是上班族一天工作的活力來源,但您知道嗎?由於上班族的外食習慣,三餐中最清淡的早餐若是沒有慎選,長期吃下來也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上身!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基金會為呼籲國人時時把關腰圍、避免血壓超標,特別邀請7-11超商與康是美一同關心民眾健康,於全台100家特定門市設置社區健康小站,提供免費量腰圍測血壓的服務,並於5/23共送出5000份樂活健康早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同時也是糖尿病衛教學會祕書長蘇秀悅表示,早餐要吃的健康,必須同時注意熱量、脂肪、鹽份的控制,但多數上班族為了圖方便,經常購買早餐店的早餐,而這些早餐往往都以高油脂、高鹽分的烹煮方式。以常見的燒餅油條為例,每一份含有45.6cc的油脂和2g的鹽分,若是天天吃,一個月後相當於灌下1瓶大豆沙拉油和5分之一罐鹽!長期吃下來便會造成血壓攀升,腰圍逐漸增大,久而久之就成為代謝症候群。蘇秀悅主任指出,成年人每天脂肪的攝取量基準值是55公克,鹽則是6公克,三餐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而早餐的攝取比重建議比午餐及晚餐高,一般民眾或是代謝症候群可以選擇便利商店的健康早餐,營養標示都非常清楚,方便計算攝取的熱量、脂肪與鹽份。像是300卡輕卡路里的樂活早餐,可以雞蛋沙拉土司搭配低糖高纖豆漿;若要吃得較營養可選擇500卡的纖食多多樂活早餐,以雞蛋沙拉土司加上鮪魚夾心飯糰,再加上低脂鮮乳,並搭配十二鮮蔬沙拉,以上都是非常健康的選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呼籲,民眾除了慎選健康早餐,也應該定期量腰圍、測血壓,來幫助自己遠離代謝症候群,今年千禧之愛健康基金與7-11統一超商與康是美合作,將社區健康小站規模擴大至100家,5月23日免費樂活健康早餐活動結束後,健康小站仍會繼續設置,民眾可就近利用,詳細門市地點請洽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http://www.1000-love.org.tw/。《關於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有感於國家醫療支出的增加、高齡化社會的來臨,2003年由統一企業、統一超商共同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號召十多位具代表性之醫學、營養、食品科學之專家學者,結合統一企業集團之食品製造優勢及流通平台共同投入預防醫學社會教育。透過廣播、健康講座、研討會、新聞報導、公益廣告、民眾衛教、單張叢書等活動,教育民眾預防慢性病及健康飲食的觀念,受到各方的肯定。更於2006年起,結合產、官、學力量,投入「代謝症候群」的公益宣導,倡導「腰圍八九十 健康常維持」觀念,期待全民能透過健康的飲食及動態的體能活動,一同打擊這個比癌症更具威脅性的二十一世紀生活習慣病。

懷孕用藥停看聽 寶寶健康不打折

懷孕用藥停看聽 寶寶健康不打折

懷孕期間原則上不宜用藥,因為藥物會經由胎盤進入胎兒內對胎兒造成影響。懷孕初期三個月藥品對母體產生影響最大。常見的情況像是懷孕剛開始可能會因為不知道懷孕而服用其它藥物,例如感冒藥物等,因而擔心受怕。不過根據調查因藥物而造成先天異常的比例並不高。雖說要避免用藥,但有些婦女無法停止長期用藥。如患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慢性疾病。這類孕婦在懷孕時,需請婦產科醫師及藥師作用藥評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 - 詹景勛、林毓瑩組長指出,懷孕用藥分級可分為5級,安全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A、B、C、D、X。 多數藥品懷孕用藥分級屬於C級,常見有鎮靜安眠藥、心血管用藥、精神科用藥。這類藥品對胎兒的危險性無法排除,應該要先詢問醫師。下列有各種常見的疾病及其用藥:1. 糖尿病患者在懷孕期間應避免使用口服降血糖劑,改用胰島素較為恰當。2. 感冒時,解熱鎮痛的普拿疼屬於B級藥品,抗組織、止咳祛痰劑屬於C級藥物,應避免懷孕初期三個月內使用,且並非長期使用,可以不用過太擔心。 3. 若要使用抗生素以A級的盤尼西林第一代到第三代為主,如果對其過敏,可以改用B級,不過必須要避開可能傷到胎兒的時期使用。4. 補充維他命需要注意,不能過量使用。 最後詹景勛、林毓瑩組長提醒各位有哺餵母乳習慣的母親,部份藥物會經過乳汁代謝,可能經由乳汁被胎兒吸收。此時用藥需詢問專業人士的意見,並告知醫師的身體狀況。把握這些重點,相信你也可以在懷孕及產後安心的使用藥物了!

區分真假陣痛 做好醫院待產準備

區分真假陣痛 做好醫院待產準備

在孕婦十月懷胎的整個妊娠過程中,最緊張又令人興奮的時刻,莫過於在懷胎最後要迎接新生命到來的時刻,但在新生命到來之前,每位母親卻必須經歷和容忍這一生中難以承受之痛,也唯有經歷產痛過程才能享受新生命誕生的喜悅。但當孕婦開始出現疼痛感覺時,最令人困擾的問題便是「這是真的陣痛嗎?」、「我到底是不是真的要生產了?」、「現在該去醫院待產嗎?」,其實這些問題不僅困擾著孕婦,也常常困擾著醫護人員,不知該不該讓準媽媽們入院待產,所以正確判斷真假陣痛以及入院待產時機的掌握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 - 劉斌 醫師表示,一般在臨床上,陣痛的定義是指在足月妊娠(懷孕36週以後),子宮有規則性收縮(十分鐘內有三次以上的規律性收縮),施行陰道內診檢查有子宮頸口擴張、子宮頸厚度變薄和胎頭下降的情況,才算是真正的陣痛。至於真正的陣痛發生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確,似乎是由許多因素共同促成的,包括胎兒的控制引發(由胎兒決定)、類固醇荷爾蒙的變化、前列腺素各和催產素的刺激、子宮肌肉內的改變等等,都是造成陣痛的主要原因。但在妊娠三十六週以前所發生的提前陣痛,則稱為早產。一旦有早產的情形,則必須依早產的原因,給予適當的安胎治療,才不會讓早產兒提前分娩出來。至於早產的原因,則包括有1.早期破水2.羊水感染3.胎兒畸形4.有早產病史者5.子宮過度伸展(如羊水過多或多胞胎)6.胎兒胎死腹中7.子宮頸閉鎖不全8.子宮異常或感染等等。真假陣痛在臨床上的確是很難區分,劉斌 醫師在此提供一些原則:【真性陣痛】子宮收縮有規則的間隔 子宮收縮的間隔慢慢變短子宮收縮的強度愈來愈強 子宮收縮的時間愈來愈久 陣痛主要區域由背部往腹部 止痛藥無法止痛 子宮頸口擴張和變薄 胎頭固定並且持續下降 陰道有紅色”血露”分泌物 走路散步可增加和增強陣痛 【假性陣痛】子宮收縮無規則的間隔子宮收縮的間隔不變子宮收縮的強度不變子宮收縮的時間不變陣痛主要區域在腹部止痛藥物可以止痛子宮頸口無擴張或變薄胎頭浮動並且不會下降走路及散步不會增加和增強陣痛一旦開始有真的陣痛產生,到底何時才需至醫院待產呢?劉醫師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孕婦們,如有以下情況發生,便得到醫院或產房檢查。1. 非常規則的陣痛(約每十分鐘三次),陣痛間隔 變短、強度變強、時間變久、甚至會有產生”便意感“(因為胎頭下降壓迫直腸所致),就表示可能已經準備進入產程,必須趕緊到醫院接受檢查,一旦有子宮頸擴張或變薄情況,就要馬上入院待產。2. 陰道有粉紅色或略帶血絲的分泌物(稱為”血露”或”落紅”):陣痛時造成子宮頸變薄,於是子宮頸上皮細胞剝離造成輕微血液滲出,因此子宮頸腺體會分泌出一團富黏性的分泌物,即稱為”血露”或”落紅”。因此一旦有此現象時,就要接受檢查評估是否要入院待產。3. 羊膜破裂造成破水:在破水後必須要注意是否有子宮會感染情況,因為羊膜破裂會讓胎兒的保護力降低,致使子宮內感染機會增加,因此一旦有破水的情形就建議要入院接受檢查及待產。至於如何緩解陣痛的不適,劉醫師說,由於假性陣痛不是真正的子宮收縮,因此多半好好坐著或躺下休息一段時間後即可改善,或者給予局部的按摩都有不錯的幫助。真性陣痛由於是進入產程真正的子宮收縮,因此要舒緩甚至是止痛較為不易,但有下列數種方式可以減輕:減輕孕婦情緒上的壓力,一旦真性陣痛開始,若再加上情緒緊張或不自主腹部用力,會讓疼痛程度加劇。因此必須給予孕婦心理上的必要支持。訓練孕婦用正確的呼吸法來減少疼痛所帶來的不適:可建議孕婦使用”拉梅茲生產法“,藉由呼吸來調整肌肉的緊張度以便減輕陣痛。可以考慮醫院或診所提供的”無痛分娩”:藉由”硬脊膜腔麻醉”給予止痛藥物,可以在不影響胎兒及子宮收縮的情況下,減輕子宮收縮的疼痛甚至完全止痛。總而言之,希望準媽媽們一旦有任何心理或生理上的問題,請不要羞於啟齒或諱疾避醫,密切的與您的主治醫師溝通,以便做出最正確的醫療措施。

睪固酮不足 提高代謝症候群風險

睪固酮不足 提高代謝症候群風險

一項針對700多名台灣40~60歲的男性網路研究調查指出,近日來受不景氣壓力影響,高達84%男性自覺早上起床「勃起次數」越來越少。針對男性勃起次數減少,台大醫院泌尿科劉詩彬醫師表示,近半年來男性因特殊問題求診泌尿科人數有增加的趨勢。有一些男性朋友經過抽血檢驗發現,睪固酮低下是造成體力、活力、情緒走下坡的重要因素。■ 「5高危險」代謝症候群症狀 恐引發嚴重慢性疾病該調查指出,有半數男性每週「晨間勃起」的次數只有1-2次,更有高達84%男性自覺早上起床「勃起次數」越來越少且勃起的硬度也變差;許多男性以為這是因為外在壓力以及上了年紀身體自然老化走下坡的緣故,事實上,這些走下坡現象與男性睪固酮分泌濃度也可能有一定的相關性。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劉詩彬醫師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睪固酮濃度不足的中老年男性,在代謝症候群的「腰圍、血壓、膽固醇、血糖、三酸甘油酯」五項指標中除了血壓外其他四項的不正常率明顯較高,使得睪固酮低下的男性成為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與腦中風等慢性病的高危險群。這項研究結果和近年國際上許多已發表的醫學研究報告相符,劉醫師指出,原因有可能是睪固酮是新陳代謝功能的一環,會影響體內胰島素敏感度與脂肪代謝分布。過去台灣未有大規模的全國流行病學統計探討男性睪固酮濃度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該發表研究是由台大泌尿科謝汝敦及劉詩彬醫師、中國泌尿腫瘤科吳錫金主任和高榮泌尿科簡邦平醫師共同主持,透過免費的男性健檢活動,搜集了近千位40-80歲自願參與者的血液檢體和問卷。研究結果發現,睪固酮不足與代謝症候群的關聯性極高,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HDL小於40mg/dl、血糖大於等於100mg/dl或三酸肝油脂大於等於150mg/dl,只要符合任何一項的男性,血中睪固酮的濃度都顯著較低。符合任何三項以上也就是患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血中睪固酮濃度只有440 ng/dl,顯著低於沒有代謝症候群男性的566 ng/dl,而且患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血中睪固酮濃度不到最低標準346ng/dl的比例竟高達三分之一。反過來以睪固酮濃度當成檢驗標準,睪固酮低於標準的男性,患有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高達57%,反觀睪固酮正常的男性只有25%。睪固酮低於標準的男性不但三酸肝油脂和血糖都顯著較高,平均值分別為236和129mg/dl,腰圍也顯著較大,平均達94公分,已達判定為代謝症候群的標準。劉詩彬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統計,台灣地區代謝症候群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增加2.5-3倍,而男性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也增加2.5倍。衛生署統計民國96年國人十大死因,與代謝症候群相關者就占了四項,依序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中年男性也許應時時注意自己的睪固酮濃度,別讓自己成為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 補充睪固酮 改善新陳代謝功能 增進活力UP針對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劉詩彬醫師提醒一些預防絕招:控制體重腰圍,選擇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生活壓力自我疏解等。而針對一些特定的男性,適度地補充睪固酮或許也是一項預防代謝症候群的利器。這次的研究結果也提醒了中老年男性到醫院抽血檢查睪固酮的重要性。睪固酮補充療法,目前有注射、口服、與透過肌膚塗抹吸收等方式,各有各的優缺點。其中肌膚塗抹補充睪固酮,既安全又接近人體睪固酮濃度自然週期,是近兩年來許多台灣男性患者選擇的方式。被診斷出睪固酮不足而接受睪固酮補充的男性,短期內會明顯感到體力變好、較有活力和衝勁、性慾較為提升、性功能獲得改善,長期使用則可能會增加瘦肉組織和骨質密度,甚至達到降低代謝症候群的發生風險。一般而言,睪固酮補充療法最好在醫師監視下進行。劉醫師提醒,不是身強體健、「很MAN」的男性就一定沒有睪固酮濃度不足的問題,睪固酮的作用也不只僅在提升性功能而己。如果自己「晨間勃起」的次數減少,也有可能存在睪固酮分泌不足的問題,建議這些男性可至各大醫院適當科別作進一步的抽血檢查和診斷。

避暑由內而外 改善夏天溼熱體質

避暑由內而外 改善夏天溼熱體質

夏天的中醫門診常常遇到疲倦、渾身無力、舌苔又厚又膩、食欲下降、吃不下飯、心煩、腦袋不清醒、全身重重的、好像穿了一身厚厚的衣服,活動起來很不爽利,明明口很渴,喝了水卻還是一樣渴的病患來求診。中醫師說,其實這就是台灣常見溼熱體質引起的不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王惟德說,台灣較接近赤道地帶,日照多,太陽輻射量大,氣候炎熱。而且長年受東南暖濕氣流影響,潮濕而多雨。春夏季則熱與濕兼盛而為“濕熱”,秋冬季則寒於外(北方冷空氣南下)而濕於內(本土濕度較大)形成“雪上加霜”的“濕冷”。 王惟德表示,濕熱治療一般要分濕的性質多還是熱的性質多。濕重以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等,包括一些能除濕藥物,如杏仁、生苡仁、白蔻仁、厚朴、滑石、蒼朮;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其中有黃連、山梔子、黃芩、黃連、茵陳蒿可以清解諸熱。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中藥,如濕疹、皮膚不好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參、白鮮皮等;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 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關鍵。 王惟德說,以濕濁內蘊、陽氣偏盛為主要特徵體質狀態,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鍛煉,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拳術等。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熱量,排泄多餘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目的。 同時不要長期熬夜,或過度疲勞。要保持兩便通暢,防止濕熱鬱聚。注意個人衛生,預防皮膚病變。濕熱體質的人不宜喝酒,酒性熱而質濕,《本草衍義補遺》說它“濕中發熱近於相火”,堪稱濕熱之最。所以嗜煙好酒是導致濕熱體質重要成因,必須力戒煙酒。 王惟德建議,宜食用清利化濕食品,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綠豆、鯽魚、冬瓜、絲瓜、葫蘆、苦瓜、黃瓜、西瓜、白菜、芹菜、蓮藕、空心菜等。體質內熱較盛者,禁忌辛辣燥烈、大熱大補食物,如辣椒、生薑、大蔥、大蒜等;對於牛肉、羊肉、酒等溫熱食品和飲品,宜少食和少飲。像是綠豆甘寒,清熱消暑,除煩止渴,通利小便。所以綠豆湯常常是家庭常備夏季清暑飲料,當有暑熱煩渴、小便黃時就可以喝。 濕的特質是黏滯、沈重,不容易去除。除了從飲食、運動減少內在濕氣滋生,亦要減少外在與濕氣接觸,譬如少淋雨,儘量少吃偏濕冷食物、 冰水。住家環境要避免濕氣過重,妥善用除濕機,以避免潮濕氣候容易滋生黴菌與塵蟎,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王惟德說,可以將除濕機放置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避免放在死角造成氣流短路達不到需要的除濕效果。除濕機運轉前,先將門窗關好,以免潮濕外氣進入室內,影響除濕效果。使用中若沒有需要,也儘量減少門窗開閉次數。濕度設定約為50%~60%是較適合人體的溼度。 在養生茶飲上,王惟德建議飲用「化濕薏仁茶」,組成是薏仁30g、藿香3g、佩蘭3g、白豆蔻仁3g,因為薏仁很難用沖泡方法來提取有效成分,先要用熱水煎煮薏米半小時,然後用薏米湯來沖泡另外三種茶材即可。這四種藥品向來被認為是祛濕上品,暑濕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濕氣。薏仁建議選用大薏仁,成份比小薏仁高,功效好。薏米具有補益脾胃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濕能力,避免濕氣再次侵犯。或者平常可多喝四神湯,四神湯裡的山藥、芡實、薏仁、蓮子,除了袪濕作用,還能健脾止瀉。 王惟德另外還教導民眾,可以運用穴位按摩,來調養保健溼熱偏盛體質,像是按摩足三里、曲池、合谷都有不錯效果。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大約四橫指幅,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可以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扶正培元。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具有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的功用。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間,食指與拇指併攏時肌肉最高點,在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能清熱燥濕。每次按壓時,要微有酸脹感,按壓約15-20下就有通暢經絡,條理氣機的作用。

即便子宮全摘除 癌前夢靨仍要注意

即便子宮全摘除 癌前夢靨仍要注意

子宮不是都已經完全摘除,怎麼還會出現癌前病變呢?沒錯,如果以為子宮全摘除就能倖免於子宮頸癌的發生,現在可能要小心了,因為另一種癌前病變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找上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任陳致宇表示,日前為一名已施行子宮全摘除術的婦女進行抹片檢查時,診斷出陰道罹患瀕臨癌化的癌前第三級變性,幸而立即安排部份陰道切除手術,除了淨空病灶之外,也免於繼續惡化轉癌的可能。 陳致宇說,據該名婦女病歷顯示,三年前也是因為響應每年乙次婦女防癌抹片觀念,因而發現子宮頸出現細胞化產生病變癌前第三級,後經醫師建議於某醫學中心進行全子宮摘除術。他表示,雖然當時病理報告均顯示手術切口刀緣無癌前病變細胞殘留,但是沒想到今年抹片仍出現所謂陰道癌前病灶的抹片結果,之後便轉至該院繼續治療,同時也證實陰道仍存有高危險致癌的人類乳突病毒存在。 陰道癌變的好發年齡約在60歲上下,但相較於子宮頸癌發生率,一般陰道癌化的機率約在千萬分之42,比率雖遠低於子宮頸癌,但是由於接近子宮頸附近陰道穹區的細胞型態與子宮頸鱗狀上皮類似,因此就算是子宮全摘除後,往往原先子宮頸就存在病變的病灶也有可能會在陰道遞嬗再現。 陳致宇解釋,近年來人類乳突病毒在引發子宮頸癌的角色已被普遍確立,陰道癌變是否與人類乳突病毒脫離不了關係,仍有待進一步觀察,以目前國外統計發現,八成左右陰道癌前病灶中,均可發現人類乳突病毒存在,與個案發現相符,也顯示人類乳突病毒篩檢在婦女防癌的重要地位。 子宮全切除並不代表癌前病變不上身,陳致宇呼籲婦女朋友們,例行每年婦女防癌抹片與人類乳突病毒檢查,才是徹底杜絕夢靨最佳王道。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週一至週五日間門診,均開放快速婦女防癌抹片與人類乳突病毒篩檢,週四全天更有女性醫師服務,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考生健腦 濫吃聰明丸 當心反被焦慮誤

考生健腦 濫吃聰明丸 當心反被焦慮誤

隨著考季即將登場,花蓮慈院頻頻接到「聽說有一種聰明丸,可以幫助小孩集中注意力,慈濟醫院有這種藥嗎?我覺得我的孩子很需要吃,是否可以請醫師開處方?」等類似的諮詢。 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臨床藥學科主任劉采艷表示,所謂的聰明丸,其實是給注意力不足的過動兒吃的,一般孩子吃了反而會焦慮、失眠等不利大腦保健的副作用。劉采艷說,慈院確實有這類藥物,一為利他能(Ritalin 10mg);另一為專司達長效錠(Concerta),這兩個藥的成分均為Methylphenidate,化學結構與安非他命相似,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當methylphenidate藥效發揮之後,過動兒會變得比較安靜,情緒穩定,行為表現會較正常。因此,Methylphenidate就被誤以為有增加專注力的藥效,其實是沒有的,等藥效過後,過動兒會回復原有的注意力不集中狀況。 利他能(Ritalin 10mg)為短效型藥劑,藥效只能維持4小時,每天需服用2~3次,每次10mg。由於短效,因此需要在中午補服第二劑,對學校老師與孩子來說,都是比較麻煩的。利他能的副作用包含:焦慮與失眠、瞳孔放大、過敏(包含一些皮疹、蕁麻疹、發燒、關節痛等等)、壞死性血管炎、厭食、噁心、暈眩、心悸、頭痛、類似妥瑞症的肌肉不自主運動、昏睡、血壓上升級脈搏改變、心跳加速、心肌缺氧、心率不整(有心臟病或嚴重心率不整的人若服用有暴斃的危險)、腹痛、藥物依賴、體重減輕(長期服用的話)。有些人甚至會引發妥瑞症、聽幻覺、視幻覺、觸幻覺、誇大妄想、易怒、攻擊行為甚至是類似抗精神藥物引發的惡性症候群(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簡稱NMS )。 專司達長效錠在台灣被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健保局目前核准的劑量為18mg及36mg,慈濟醫院兩種皆有購進。服用專司達長效錠之後,約在15分鐘之內就開始作用,藥效長達12個小時,過動兒在上學前服用一次,就可以「專心一整天」,省去了帶藥到學校吃的麻煩。但是,專思達長效錠的副作用包括:可能會失眠、降低食慾、減輕體重、臉部抽筋、胃痛、頭痛與緊張,因此必須與醫師進行溝通以調整劑量。學者Wilens等人針對432位每天服用一次專司達長效錠的過動兒,在心跳與血壓上的影響進行了一年的追蹤,其臨床結果顯示:用藥比不用藥時的血壓及心跳有輕微增加(即收縮壓提高3.3mg、舒張壓提高1.5mg、心跳每分鐘速率上升3.9下)。 劉采艷說,而且容易焦慮、緊張或激動情緒的人,以及對Methylphenidate成分過敏禁、罹患青光眼、妥瑞症者或有相關家族史者,或近期內有使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者及六歲以下的幼兒,均不建議服用專司達長效錠。 劉采艷強調,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有那麼多副作用,拿這類藥當作增加記憶力的藥物,實在是太冒險了。其實日常飲食,多多補充鋅、鐵、銅與微量元素,就能保健大腦的功能。 劉采艷說,誦讀困難症的學生往往是因為缺鋅;有英國的研究結果發現,缺鋅動物的模仿能力大大降低。缺鐵則會造成貧血,影響身體發育,還會使大腦的運轉降低速度,鐵可以從蘑菇、香菇、蛋黃、豆類中獲得。牛奶富含鈣、香蕉富含鎂,是天然放鬆劑與鎮定劑。 另外,飲食與記憶力的關係也極為密切。因為大腦中的神經系統信息傳遞,主要化學物質是乙醯膽鹼,這種化學物質可以使衰退的記憶力迅速恢復,食物中的亞油酸合成卵磷脂的主要成分,而卵磷脂使大腦產生大量的乙醯膽鹼,因此多食富含亞油酸的食物,便可減緩記憶力的衰退。所以豆製品、蛋類、金針菇、木耳、核桃、芝麻等對考生大腦保健有良好的幫助。 劉采艷呼籲,關心子女的家長別再迷信所謂聰明丸了,為孩子準備具有營養價值的日常飲食,才是使孩子IQ與EQ同時高人一等的良藥喔! 【新聞辭典】惡性症候群(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簡稱NMS ) 症狀包含:肌肉僵硬、高燒、譫妄引發的認知功能改變等等。過去有針對一百位利他能(Ritalin 10mg)服用者的研究發現:6%的服用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服用後出現精神病症狀,這些精神病症狀在停藥後,症狀就會消失。一般長期的使用,主要還是擔心藥物依賴、偏執妄想、精神分裂等等情形。另外研究發現:小時候服用過此類藥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躁鬱患者,他們的精神症狀出現的時間點相對來說都比較早,同時發過嚴重精神病的次數也比較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