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腳踏車運動夯 小心『肉包鐵』事故發生

腳踏車運動夯 小心『肉包鐵』事故發生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 創傷外科 - 黃俊雄醫師表示,近年來騎乘腳踏車的運動,漸漸風行,尤其假日在各風景名勝常見到許多單車穿梭在車陣中,已成為最夯的休閒活動。甚至許多人以腳踏車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也因此造成腳踏車事故的發生率逐年明顯提升,漸漸成為機車與汽車車禍事故之外的第三位常見事故傷害。該院最近一例死亡案例便是一位60多歲老先生騎單車被轎車撞倒,導致頭顱及胸腔嚴重受創大出血而喪命。根據新竹醫院最近的統計,機車事故仍然是車禍外傷的主因,但是腳踏車事故比率在成長中,而且腳踏車事故造成的傷害五花八門,舉凡輕微的皮肉擦傷裂傷、腹壁血腫,到四肢骨折、顏面骨骨折、肋骨骨折、氣胸血胸、肝臟破裂、腎臟破裂,再到嚴重的顱骨骨折、顱內出血、胸腔大出血,甚至導致死亡的案例均有。固然腳踏車車速不如汽機車快速,造成的傷害可能較輕微,但是若與高速的汽機車相撞時,單車騎士常常是受創嚴重。騎乘單車與騎機車一樣,都是『肉包鐵』,車禍發生時,全身都可能受創,而戴安全帽是主動自保方式,僅能保護頭部免於受到致命的傷害,這點與機車事故的道理相同,雖然這些年來針對機車安全有不少新的發明:例如機車的安全氣囊、甚至騎乘機車時穿的安全氣囊夾克,但都還不普及,戴安全帽還是騎乘單車與機車最簡易方便的自保之道,而其餘的就必須有賴安全的駕駛行為與正確的騎乘觀念了。黃俊雄醫師指出,根據該院的統計,腳踏車事故有高達三分之二是自行摔倒,而非與其他車輛相撞,而其中又有將近一半是在下坡時發生失控情形,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下坡時速度明顯增快,再加上突發狀況(如:轉彎、夜間視線不良加上沒有護欄、地上木條障礙物、遛狗被線絆倒、野狗衝出等)而翻車。進一步探討,這與腳踏車車體先天缺陷有關:單車車體較輕,在較高速行駛時較易面臨難以平衡的問題,煞車也不如汽機車的設計靈敏,因此下坡時多半建議要正確的使用煞車,車速盡量不要超過二十公里,尤其過彎時要及早減速與煞車。單車車輪輪寬較窄,當輪子遇上不平整路面時(如突起物、碎石子、油漬路面),較易導致失去平衡,甚至曾有人騎上縫隙較寬的人孔蓋時,車輪陷入縫隙卡死而摔個人仰馬翻。黃俊雄醫師呼籲民眾,勿把單車當汽機車來使用,例如:載掛重物而導致車身不平衡;後座載同學加狂飆(去年的一例悲劇即是車速過快遇上坑洞,導致後座同學摔成重傷),這些都是危險的行為;另外,腳踏車應行駛於車道的慢車,所有道路上應注意的交通規則都不可忽略,才能平安上路,快樂回家。

預防H1N1新型流感 如何挑選口罩

預防H1N1新型流感 如何挑選口罩

口罩可分為:外科口罩、平面口罩及N95高效過濾口罩二大類。外科口罩、平面口罩用於阻擋飛沫散佈,並避免噴賤的液體與噴霧接觸到口、鼻,一般有咳嗽、打噴嚏等流感症狀、有機會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前往擁擠場所、或與生病者近距離接觸時適用外科口罩、平面口罩;N95高效過濾口罩,可避免吸入空氣中的飛沫微粒,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感染控制指引,係建議醫護人員於執行引發飛沫微粒之治療措施,或於隔離病房等高風險區使用;高效過濾口罩使用前需經佩戴訓練與密合度測試,其呼吸阻力大,佩戴時不舒適,較不建議民眾使用。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主要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預防方法如下: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咳嗽時遮蔽口鼻,適度休息、增加抵抗力。遠離感染來源,生病時儘量在家休息,避免外出傳染他人,並避免前往H1N1新型流感發生地區。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及噁心、腹瀉等症狀時,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旅遊史、接觸史及週遭親友是否有類似症狀之群聚史,以利及時處理群聚事件,避免疫情擴散。

賣力不「賣命」 別讓工作賠了健康

賣力不「賣命」 別讓工作賠了健康

英國倫敦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從1985到1999十四年間,針對一萬多名35至55歲職場人士,進行長期有關工作壓力與新陳代謝疾病的相關性研究。研究結果證實:不分性別,長期處於高度工作壓力下的工作者,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研究人員提出可能的解釋:第一、從事工作壓力大行業的人,較不容易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因此容易有吸煙、過度飲酒、運動不足、營養攝取失衡…等行為產生。其次是長期累積的壓力會導致心跳速率加速,加重心臟的負擔。最後,長期的工作壓力會影響神經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因為身體為了應付壓力情境,必須分泌壓力賀爾蒙以保持警戒,卻導致其他賀爾蒙分泌功能(如組織再生)被抑制。主持此一研究的Chandora博士表示「工作壓力與心跳加速以及心律變異(每次心跳之間的細微變化)降低有關。經常處於工作壓力下的人們,身體中有著較高濃度的壓力賀爾蒙,以致於身體其他正常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這是不是表示為了自己的健康,就必須辭掉工作呢?其實不然!邱永林醫師表示,細數所有的行業中,警察可能算是工作壓力最高的其中一個族群。一項研究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郡警察執勤時身心壓力的報告指出,當一位身體健康的警察看見歹徒手上持有槍械時,瞬間的心跳速率平均高達每分鐘230下!即使當任務已經結束,在恢復期間的心跳仍高達每分鐘130下以上。但另外一群警員,之前已經學習過由醫師以及心理師指導的「生理回饋壓力管理」課程,在任務完成後立即練習這些疏壓技巧,幾乎可以馬上恢復每分鐘70到80下的正常心跳速率。邱醫師表示,對於公司以及企業而言,除了提供員工具有科學實証效果的壓力管理課程之外,還可以考慮以下幾項建議:將工作環境重新設計,提供員工充分的疏壓設備以及課程。對於明顯壓力過大的員工,應聘請心理師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對於個人而言,除了積極參加專業的壓力管理課程之外,平日應多注意以下幾項建議:偵測情緒的生理警訊養成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至少要有一個人能傾聽你的困擾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每天讓至少頭腦「放空」半小時持續探索紓壓技巧

三加八生活好習慣 讓你美麗健康三比八

三加八生活好習慣 讓你美麗健康三比八

許多女性愛美,到處嘗試新的減重方法,但總是辛苦了很長一陣子卻徒勞無功,或者是才剛剛瘦下來,結果一陣大吃大喝就破壞了辛苦的成果。其實健康地減重並不如想像中困難,常常是因為不了解減重的基本原則,才造成減重事倍功半,或是反而因此搞壞了身體。光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的王牧群醫師表示,只要謹記三大運動守則與八個生活好習慣,讓你擁有「新黃金比例三比八」好身材,瘦得美麗又健康。王醫師指出,其實減重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控制總熱量的攝取,只要攝取的熱量少於消耗的熱量,就能有效減重!理想的減重速度,男性應控制每日飲食熱量1500-1800大卡,女性1200-1500大卡,每週可減少約半公斤體重。三大運動守則,有效降低體脂王醫師建議大家除了控制自己每天攝取的熱量,也要謹記運動三大守則「333」,就是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每次運動時間最少維持三十分鐘,運動時每分鐘最大心跳數達到130次。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有效地消耗身體的脂肪,達到減重的功效。運動得多,有助於熱量在身體內轉換成肌肉,身形也會比較健美;反之運動得少,熱量便多半是以脂肪的形式囤積。養成八個生活好習慣  減重輕鬆又健康晚餐到就寢的間隔至少三小時,也要避免吃宵夜。因為夜間的新陳代謝率較低,容易造成熱量無法消耗。平時多攝取蔬果,少吃諸如甜甜圈、蛋糕等高GI(昇糖指數)的食物。昇糖指數高的精緻食物,糖分容易快速被身體吸收。三餐多選擇清蒸或水煮的主食,避免油炸類食物。油脂屬於高熱量食物,攝取過量,容易不知不覺中累積在身體內。若平常坐著辦公打電腦,要記得時常起來動一動。長時間坐著容易導致脂肪囤積在腰腹,形成中廣型的肥胖。假日可以從事一些簡單輕鬆的運動,更有助紓解平日的疲勞。每天喝水應該在2000-3000西西左右。攝取足量的水分有助於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間接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更有利於減重。應該要有正常的作息生活。不正常的作息往往會造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反而容易發胖。要有充足的睡眠。很多人常常以為睡得多容易變胖,但根據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反而容易導致體重的增加。王醫師建議,實行以上的三大運動守則,搭配八個生活好習慣的養成,從日常生活做起,保證成功瘦得漂亮又健康,真正達成「三比八」的夢想!

小心長期誤食防腐劑產品!

小心長期誤食防腐劑產品!

台中市衛生局於98年4月針對本市傳統市場、超市及大賣場進行米濕製品抽驗工作,如:粄條、米粉、米苔目…等產品,抽驗結果合格率為78.3%。台中市衛生局提醒民眾,米濕製品在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屬未准許添加防腐劑,違反者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2條規定,爰依同法第33條之規定處以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若長期食用防腐劑食品,不但不易被人體代謝排出,更容易造成人體的肝、腎負擔,影響身體健康。為維護消費大眾食用安全,臺中市衛生局呼籲民眾購買時應注意產品是否冷藏販售、包裝是否完整、顏色及氣味,是否有異常…等,以確保產品的衛生與安全,建議消費者可選用信譽良好及包裝且標示完整之產品,以減少防腐劑的殘留量。敬請指教:台中市衛生局食品衛生科聯絡電話(04)23801127。

頭痛、身高過矮,竟是腦瘤作祟!?

頭痛、身高過矮,竟是腦瘤作祟!?

病童甲是一位4歲大的小妹妹,因頭痛及視力變差來求診。病童乙是一位7歲大國小一年級的小弟弟,因國小學童體檢發現身高過矮,需要轉診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經小兒神經科醫師診治發現,兩位病童可能是腦部有病變,經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顱咽管瘤。在開刀之後,目前兩童持續恢復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 小兒神經科 - 主治醫師簡穎瑄表示,頭痛、身高過矮、視力不好,這些在台灣兒童當中都可能算是常見病症,因此常被家屬忽略。簡穎瑄說,這兩位病童是因為在腦下垂體附近長出顱咽管瘤,造成附近組織功能改變,最常見症狀是頭痛(55-86%),內分泌功能失調(66-90%)和視力障礙(37-68%)。其中內分泌功能失調,包括40%的病人有甲狀腺功能低下(例如:體重增加、疲勞、無法容忍寒冷、便秘),近25%有腎上腺失調(如:體位性低血壓、低血糖、高血鉀、心律失常、嗜睡、精神錯亂、厭食、噁心和嘔吐),約20%有尿崩症,成人更容易有一些性功能障礙,月經失調等等問題。簡穎瑄以這兩個例子提醒家長,若家中小朋友有類似情形,應早期接受醫師診斷及治療。

世界高血壓日 邀您品嚐低鈉健康牛肉麵

世界高血壓日 邀您品嚐低鈉健康牛肉麵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學會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於5月17日(星期日)上午在國父紀念館西側廣場舉行「世界高血壓日活動」,提供低鈉衛教觀念闖關,包括:血壓風險計算機、血壓安穩急急棒、找找鈉在哪、低鈉牛肉麵品嚐及健康樂透抽獎站等活動,歡迎市民踴躍參加。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是腦溢血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據衛生署的統計,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死因排名,仍居十大死因之內第10名,其死亡百分比佔1.4。而96年臺北市死因統計中高血壓疾病,居死因別第11名,其死亡百分比佔0.97。隨著年齡的增加,罹患高血壓者越多,這些高血壓患者中,知道自己有高血壓者僅一半左右,而其中能好好加以控制的人也僅約半數而已。高血壓治療是長期性的,若不好好控制五年或十年後的合併症,將會引起腦中風、心臟衰竭及腎臟疾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積極推展北市40歲以上民眾接受「血壓、血糖及血膽固醇」三高篩檢,希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高血壓的預防著重於日常生活自我健康管理,其預防及非藥物控制方法有:定期檢查血壓,最好自己與家人也學會量血壓。控制食鹽使用量。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戒菸、少喝酒。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保持心臟強健。應養成習慣維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今年的「世界高血壓日」為5月17日,主題是「Salt and High Blood Pressure:Two silent killers」,當日活動現場將舉辦低鈉飲食教學以及名人趣味競賽,透過現場民眾投票,選出最有低鈉飲食創意與健康觀念的「低鈉飲食達人」。以互動遊戲宣導減鹽低鈉、以及血壓安穩之觀念,設置血壓相關檢查、血壓量測示範、服務及自我測量區。需養成日常三餐低鈉飲食的習慣,才能保持血壓正常健康的狀態。歡迎大家踴躍前往,共襄盛舉!

壓力緊筘咒!想減輕頭痛不能靠止痛藥

壓力緊筘咒!想減輕頭痛不能靠止痛藥

經濟不景氣,企業頻傳裁員減薪、或是要求員工休無薪假,許多人飯碗不保,生活壓力沉重,連帶影響生理健康,陳先生(化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外商工作十多年的他,生平第一次經歷如此嚴重的裁員潮,鄰座的同事白天還在一起聊是非、談過年出遊計畫,傍晚卻已被通知裁員;公司也由去年10月開始放無薪假,每個月只拿到比基本薪資高一點的薪水,荷包緊縮,再加上不知道裁員何時輪到自己的莫名壓力,讓他最近開始頭痛、失眠,甚至有時還會手抖、呼吸急促。在門診中,陳先生自述頭痛形式屬於中度疼痛、兩側都會發生,有時血管好像在搏動一般,感覺就像是戴了一頂過緊的帽子,而自行購買的止痛藥偶爾有效,但大多數時候他幾乎整天都處在頭痛的煎熬之下。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 - 劉議謙醫師表示,前述情形是典型的壓力性頭痛,大多發生在從無頭痛病史的人身上,常伴隨失眠、且有明顯的壓力源(例如公司裁員),有時甚至出現焦慮的相關症狀。這種頭痛其實只是身體眾多壓力症狀的其中之一,如果只服用止痛藥物,緩解效果通常不顯著。針對這類型的頭痛,必須連失眠、焦慮等情況也一併治療,才能讓頭痛暫時減輕。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到一個確實抒解壓力的方法(如運動或嗜好),才不致於一直依賴藥物;最怕的是,患者習慣靠藥物止痛,最後反可能變成藥物成癮型頭痛,讓治療更為棘手。如果本來就有頭痛的情形,只是最近變得更嚴重,甚至痛起來會讓人噁心想吐、怕光怕吵,則很可能是偏頭痛。劉議謙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偏頭痛未必只痛一邊,也可能與壓力有關,但多半找不到特定原因,國內病人較少如國外民眾會出現視力模糊等前兆現象,但與特定食物(起司、橘子、巧克力等)可能相關,女性生理期的前後也會讓疼痛加劇。上述兩種常見的頭痛,治療方式大異其趣,前者重視壓力源的解除、以及症狀的治療,後者則著重在預防,應仔細觀察自己的症狀(如何種情況頭痛會加劇、何種情況會減輕、每天大概痛多久),加上專業醫師的診斷治療,才可望早日脫離頭痛的地獄。此外,頭痛也可能是危險疾病的徵兆。劉議謙醫師說,如果頭痛伴隨頸部僵硬、發燒、手腳無力、手腳麻木、意識不清、走路不穩、眩暈、複視、顏面神經麻痺或口齒不清,就必須懷疑可能是腦膜炎、腦炎、急性出血性中風、顱內動脈瘤破裂、腦瘤、頸動脈剝離等危險疾病。總之,頭痛是一般人常見的身體不適,但也容易被大家忽視,多數人總將頭痛當成一種「體質」,卻不知其背後可能藏著複雜的病因,必須及早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如此脫離頭痛的魔掌並非不可能的事。

輸尿管結石卻渾然不覺!?

輸尿管結石卻渾然不覺!?

四十出頭的陳先生(化名),白手起家,在奮鬥了十多年之後,終於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出任某公司的經理。前些日子,他的座車進廠作年度定期的大保養。猛然想起,這些年來,從未替自己安排任何的健康檢查。於是找了一位家庭醫師安排了一系列的檢查,意外發現自己的右側腎臟,已有萎縮的情形。轉介到泌尿科,作進一步檢查才知道,自己有一個結石塞在右側輸尿管,造成腎臟製造的尿液無法排出,以致右腎的功能只剩20%不到。陳經理心理很納悶,結石堵塞不是應該會很痛嗎?為何我渾然不覺呢?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泌尿科 - 蕭博仁醫師表示,其實絕大多數的尿路結石都是在腎臟慢慢沈澱形成,可是它在腎臟多半不會影響腎臟尿液的製造與排泄。不過,萬一它從腎臟掉入有如水槽排水管的輸尿管時,就會導致腎臟製造的尿液無法排出,而腎臟則因積水腫脹產生後腰劇痛,也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腎絞痛。大多數人都會因嚴重的疼痛,而立即就醫。不過,少數人結石落入輸尿管時,並未完全阻塞輸尿管,所以不會有劇烈疼痛的情形,等到經年累月形成完全阻塞,就來不及了。當然,也有一些人疼痛的耐受力很強,一開始疼痛發作時,會認為是運動過度、姿勢不良或工作太累所致,休息一下或自己到藥房買一些止痛藥,吃吃就好,以致延誤病情,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人有兩個腎臟,負責過濾血液,將其中的有用物質加以回收,廢物則加以濃縮形成尿液,經輸尿管輸送到膀胱儲存,然後在適當的場合與時間排出人體。左右兩個腎臟平日可以相互支援,可是一旦一側阻塞太久,該側的腎臟功能就逐漸喪失。由於一個功能良好的腎臟就足可以應付日常生活廢物的排除,也因此,病人有可能一側腎臟完全無功能仍不自知,直到另一側功能也受損,才可能出現一般人印象中的腎功能不好,甚至尿液減少或尿毒症的產生。對於輸尿管結石造成的阻塞,要儘快清除,才能使腎臟功能獲得改善。處理的方式一般可以先考慮保守治療,特別是小於0.5公分的石頭。不過,蕭博仁醫師指出,若是合併嚴重的阻塞,或是結石大於0.6公分,則可以考慮積極治療,例如體外震波碎石手術。不過,體外碎石術並不是萬能的,也不應該是唯一的選擇。當治療效果不佳時,不宜一味的繼續使用體外碎石術,而需考慮比較直接的輸尿管鏡取石手術。病人可以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下,由泌尿科醫師將一支細長的鏡子,自尿道伸入膀胱,再向上走到輸尿管結石所在處,將結石擊碎或取出。如果因結石位置太高或輸尿管太彎、太窄,以致輸尿管鏡無法接觸結石,尚可考慮自後腰處插入一支管子,直接由腎臟走到輸尿管結石所在處,取出結石。另外,腹腔鏡手術也是一個選擇。真的沒辦法,還可以考慮直接開刀取出結石。不過,由於技術與器械的進步,現在必須開刀才能取出結石的病人已經非常少了。總之,輸尿管結石的阻塞,會造成腎功能的破壞,如果不及早清除,可能會使腎功能產生無法挽回的傷害。蕭醫師強調,治療的方式並不是只有一種,與泌尿科專科醫師作詳細的諮詢與討論,選擇最適當、有效的方式,儘早處理才是上策。

三度空間心臟超音波 瓣膜解析更精準

三度空間心臟超音波 瓣膜解析更精準

不論在東西方的古代世界中,心臟這個器官一直被認為是人類靈魂或思考之所在。這個迷思,直到西元十六世紀英國生理學家哈維(William Harvey) 提出循環的學說之後才被打破,心臟這個器官才開始被認為是供應全身血液循環的幫浦。近數十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導管、甚至是心臟電腦斷層檢查這幾項技術的發展,使得心臟疾病診斷的技術突飛猛進,許多病人也得以受惠。在這幾項技術中,心臟超音波的發展尤其迅速。不論是心臟瓣膜病變、心肌缺氧、心肌病變、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評估方面的診斷都可以應用心臟超音波來加以解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 - 主治醫師黃群耀表示,心臟超音波因為除了可提供豐富的臨床資訊外,在不具侵襲性,且沒有輻射線暴露顧慮的特點下,這項技術已被廣泛的使用。然而,以往心臟超音波最多為二度空間的影像,臨床醫師只能憑經驗及想像在心中模擬心臟結構之三度空間圖像。倘若如果真的要取得三度空間的影像,則需經過繁複且耗時的影像處理系統來加以重組才能獲得。黃群耀醫師指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最近一年以來,已可以應用即時三度空間心臟超音波這項新的技術來獲得即時且動態的心臟結構影像,臨床上此項技術已應用於十餘位有主動脈瓣或二尖脈瓣疾病的病人身上。有了這項新的診斷利器,臨床醫師可以對瓣膜缺損的程度或瓣膜病變的原因作更詳細的解析。除此之外,對於那些需要手術修復瓣膜的病人來說,這些及時的三度空間影像,更可以讓心臟外科醫師能夠更詳細且明確的做手術前的規劃。除了心臟瓣膜的疾病外,我們也可以利用這項技術來對心臟的收縮功能作更全方位的評估。除了即時三度空間心臟超音波的技術外,黃醫師說,心臟超音波的另外一些新的功能參數,例如心肌形變(Strain),形變率(Strain rate),二度空間形變(2 Dimensional strain),以及組織都普勒 (Tissue Doppler),都可以應用在心肌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及心肌缺氧及心肌存活率的估算上,藉此能對就診的病患作更即時及準確的心臟疾病診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