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長期腹痛 原來是氣喘惹禍

長期腹痛 原來是氣喘惹禍

炎炎夏日,大人、小孩都愛喝飲料,但一定要注意,別喝高糖分之冰凍飲料!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張寶玲醫師表示,一位十歲男孩因長期腹痛,兩年內曾至多家醫學中心就醫,並接受內視鏡、電腦斷層等檢查,均找不到病因,其腹痛情形持續且影響其無法上課;後來至該院小兒科就醫,她發現小男孩有氣喘的毛病,在治療其氣喘後,他腹痛的情形也一併改善了。 張寳玲醫師指出,小男孩的家人中並無胃病或功能性腸胃障礙的病史,但因小男孩非常愛吃油炸食物及愛喝飲料,體重在短短三年內增加了快30公斤,就診時已達60多公斤。目前國外的研究發現,過胖的兒童比體重正常或較瘦的兒童較易罹患氣喘病,雖無法斷定肥胖與氣喘是否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研究發現減重對肥胖氣喘病患之症狀是有幫助的。 張寳玲醫師建議家長,在暑假仍需注意家中環境,防蟎及防霉的工作皆不可省略,更要注意小孩的運動及飲食,鼓勵小孩多多運動,少喝甜飲及冰品,避免暑假讓家中寶貝變成胖寶寶而影響他們的健康。

大手洗小手 遠離腸病毒 順便a好康

大手洗小手 遠離腸病毒 順便a好康

炎炎夏日,時序進入腸病毒傳染的高峰期,父母對家中孩子健康的擔憂,也節節升高…然而,您對腸病毒的了解有多少?您知道如何正確洗手,以避免腸病毒的侵襲嗎?為讓您正確認識腸病毒,並且知道如何正確洗手,以遠離腸病毒,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自下(七)月6日起與愛樂電台、3M、橘子工坊共同合作『大手洗小手 遠離腸病毒』系列宣導活動,邀請爸爸、媽媽們一同參與,歡迎洽詢(02)22193391分機65399企劃室。院方表示,系列活動一「健康空中來.遠離腸病毒」,係與愛樂電台共同在網路上放置腸病毒防治常識錄音檔,7月6日至7月31日,只要您上網點選愛樂電台【健康情報】網頁(http://www.www.e-classical.com.tw),可隨時隨地全天候收聽天主教耕莘醫院小兒科孫麗娟醫師為您空中解析『有效遠離腸病毒』健康常識,希望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力量,讓最多的民眾獲得最完善正確的知識。至於系列活動二「挑戰腸病毒.填問卷送好禮」,院方指出,7月6日至7月19日只要您上網點選愛樂電台【好康特區】網頁(www.e-classical.com.tw),或是至耕莘醫院服務台索取填寫「腸病毒有獎徵答問卷」或填妥耕莘醫訊上「腸病毒有獎徵答問卷」後剪下,交給該院服務台或是貼於明信片上寄回愛樂電台(郵戳為憑),完成上述任一問卷填寫方式,只要全部答對即可參加抽獎,有機會抽中由3M公司提供能有效抗菌的One-touch觸控式「3M省水閥」一組或「3M省水閥」7折電子折價券(限於3M創意生活專賣店使用)、橘子工坊提供的「天然洗手乳」一瓶;得獎名單於7月27日公佈於愛樂電台【好康特區】網頁及耕莘醫院網頁。為讓民眾了解正確洗手才是預防腸病毒之道,院方特別規劃系列活動三「正確洗手.腸病毒不會來」系列講座,安排感控小組感管師於7月13日(一)、8月17日(一)及9月14日(一)三天進興三場次的專題演講, 更好康的是參加講座的民眾有機會獲得由3M公司所贊助之能有效抗菌的One-touch觸控式「3M省水閥」一組或橘子工坊提供的「天然洗手乳」一瓶。耕莘醫院指出,為讓您闔家正確了解腸病毒、遠離腸病毒在炎夏的肆虐,所有系列宣導活動完全不收取任何費用,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愛樂電台】地址:110台北市信義區東興路47號7樓【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院 址:台北縣新店市中正路362號

考試想事半功倍 不妨先吃肉、再吃飯

考試想事半功倍 不妨先吃肉、再吃飯

夏季正逢考季,除了明天就要豋場的大學指考外,緊接著還有國中二次基測、教師甄試以及高普考等,許多考生總是希望考試時能有清晰的腦力與驚人的體力來讓考試加分。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程瓊瑤指出,現代考生的營養不患寡而患不均,讀書過量又缺乏運動,在面臨考試的生理及心理的雙重壓力之下,若沒有一個規律的均衡飲食作支持,不但無法增強體力、增加記憶,更可能招致一些因壓力,造成考試前與考試當天的不適症狀,尤其腸胃方面的問題,如拉肚子、便秘、消化不良等現象都很常見。程瓊瑤主任指出,腹瀉的原因,大多因為情緒的緊張造成消化不良,也可能是吃了不潔的食物。要避免腹瀉須選擇新鮮熱食,避免來路不明的外食,生冷及存放於室溫過久的食物。如果考生有便秘問題,可能是因為某些藥物副作用,或缺乏運動,或者是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及緊張、憂慮等因素,建議考生可從飲食中獲得改善,選擇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例如:糙米、全麥類食品、新鮮蔬菜、水果類等。另外,消化不良通常是因飲食習慣不良和情緒因素造成,除了三餐定食定量,勿暴飲暴食外,有脹氣問題的考生進食時應細嚼慢嚥,咀嚼食物時要閉口,必免邊吃邊說話。而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如莢豆類、甘藍、蘋果、瓜類等食物應盡量少選擇,像茶、酒精、辣椒、胡椒等太刺激性的食品也要少接觸。考生飲食最基本的策略在攝取各種類型的食物,達到飲食的均衡,也就是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五穀根莖類、奶類、魚肉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另外,可注意攝取食物種類的優先次序。不妨在吃米、麵等碳水化合物前,先吃蛋、豆、肉類等蛋白質食物,因為如此一來可使可使酪胺酸生成較快,刺激腦部多巴胺、腎上腺素分泌,讓人頭腦清晰,反應敏捷,當然考試時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考試期間考生處於緊張狀態,腸胃特別敏感,因此對平日不熟悉的食物難以適應,建議別在此時服用各種補品,造成身體負擔,每次用餐大約7-8分飽就好,因為吃太飽,體內血液就會集中在腸胃道,思路變得不敏捷,令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覺。如果要吃點心須特別注意,盡量不要吃太多甜食,因為太多糖會影響情緒、讓人想睡,可選擇1杯牛奶、一顆蛋或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類、芭樂等,因為壓力大的人,體內維生素C消耗量會增加。考試期間,家長如果可以準備一些特別且合適的餐點來幫助考生,藉此表達對孩子的支持及關心,並彼此多一些溝通,讓孩子的情緒得到抒發,相信考生能以較平穩的情緒來準備考試。

黑白補”肝” 當心造成藥物性肝炎

黑白補”肝” 當心造成藥物性肝炎

肝炎病人的保養,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所謂「難」,就難在「觀念」的問題,很多人還是會忍不住去吃一些宣稱可以「保肝」的食物來補肝,卻反而在復原就把「定期檢查」這件重要的事拋到腦後;說「簡單」,就在於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麼特別的保養,只要每天飲食、自然生活就可以了。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 醫師表示,其實帶原者或情況輕微的肝炎病人並不需要特別的保養,只要保持均衡飲食及正常生活作息就可以了,只有肝炎發作或情況較重的病人需要特別的保養。    在飲食方面以新鮮、清淡、自然、均衡的飲食最好,色素、香科、防腐劑等人工添加物會造成肝臟的負擔,最好避免攝取太多。有些比較嚴重的肝炎病人會噁心、食慾不振的情形,所以太油膩的食物較不適合,最好吃一些清淡的飲食,並盡量多吃天然的蔬果;研究顯示,每週攝取蔬菜水果少於六次的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危險性比每週攝取蔬菜水果六次以上的帶原者高四至五倍。    不吃含有黃麴毒素食物,柯萬盛 醫師指出,研究己證實食用含有黃麴毒素食物,和肝癌有關。黃麴毒素食物是黴菌所泌的一種毒素,肉眼看不到,而且在攝氏二百六十度以上才能被破壞。農作物中,特別是花生、玉米,還有稻米、高粱、小麥都容易受到污染。豆類發酵製品如果處理不當,例如頭瓣醬、豆腐乳、臭豆腐等,也容易含有黃麴毒素。如果要吃花生,最好挑選帶殼、外觀沒有破損的花生。喜歡吃經過發酵加工豆製品的人則要多加小心。   坊間盛傳許多補肝養肝的食補或偏方,肝炎病友往往趨之若騖。柯萬盛 醫師說,其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研究證明什麼食物可以讓肝臟究然變得強壯;相反的,亂吃補藥造成藥物性肝炎的例子倒是不少。肝臟是解毒中心,我們吃進去的藥物絕大多數必須經過肝臟解毒,所以吃愈多藥,對肝臟愈不利,柯醫師提醒,除了醫師處方藥之外,盡量避免自行服用其他用藥。去看病時,有肝病的患者,要告訴醫師,以做為醫師處方時的參考。    一般人都知道肝不好的人不可以喝酒,因為酒最傷肝,酒精破壞肝細胞,長久下來可能會導致肝臟纖維化、肝硬化或肝癌。另外抽菸跟肝癌也有關係。有抽菸或喝酒習的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會比不抽菸、不喝酒的B型肝炎帶原者高出二至五倍,所以罹患肝炎的人一定要戒煙、禁酒。一般人如果每天喝酒超六十至八十公克的酒精,發生肝病的機率就會增加,所以每天喝酒應該以四十公克為限(約等於米酒三分之一瓶,花雕、紅露酒、紹興約半瓶)。    在生活作息方面,急性肝炎來得快去得快,發病期間充分休息是必要的。但慢性肝炎病情高低起伏,通常沒有什麼立即的危害,可以繼續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只要不熬夜、不過度勞累就可以了。有些人一看到肝功能指數升高就請假在家休息,白天無所事事、晚上睡不著,生活紊亂夜顛倒反而對健康不利。    柯萬盛 醫師提醒,慢性肝炎的人一定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而且要持之以恆。不要因為肝功能己經恢復正緯,就不再繼續追縱。因為病毒既然還再體內,隨時有發作的可能,如果停止追蹤,下一次的發作可能會拖到症狀出現才發現,治療上會比較不容易,肝臟受到的傷害也較大。此外,定期追蹤的項目除了肝功能檢查外,還要包括胎兒蛋白檢查及腹部超音檢查才夠。萬一肝炎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也才能及早治療。

產前乳頭凹陷 赫夫曼運動可矯正

產前乳頭凹陷 赫夫曼運動可矯正

良好的餵奶姿勢及技巧,可讓母親順利的餵奶,不致過累,也能避免乳房的不適感,並能讓寶寶愉快的進餐。臺安醫院 嬰兒室護理長李良怡強調,哺餵母奶時母親與寶寶都是主角,所以只要是寶寶及母親都覺得舒服的姿勢就可採用,在這裡就提出一些注意事項供參考。■ 餵母乳不會痛才是正確的護理長李良怡表示,讓寶寶正確的含住乳暈吸奶,可以保護母親的乳頭不被吸破,並能確保寶寶能有效的吸吮出奶水,所以當寶寶吸吮時若母親感到持續的刺痛感,請千萬不要做無謂的忍耐,只會讓寶寶越吸越用力,甚至發脾氣,而母親的乳頭則破上加破,要持續的餵下去就變得更困難了。所以,餵母奶是不會痛的才是正確的。還有無論採取何種姿勢,都必須確認身體是在適度支托下沒有一處是費力的,才是良好的姿勢,否則母親在餵奶時全神灌注於寶寶身上,等餵好後,才自覺渾身酸痛,就容易影響下一次餵奶的體力了!■ 在產前應該要注意些什麼呢?李良怡指出,一般只要正常的清潔就可以了。如果乳頭扁平或凹陷可於懷孕中期後做赫夫曼運動來矯正,「以雙手的大姆指或食指放在乳頭基部兩側,再朝胸壁內往旁邊拉,先做左右方向再做上下方向,每回做約二十下,一天做數回(對乳頭皺摺較多而影響乳汁不易被吸出的母親,這個運動可以幫助撐開皺摺讓乳汁排出順暢。)」如果產前會造成子宮收縮則可改戴乳頭成形罩,在懷孕七個月左右即可開始,內罩有一個圓洞可讓乳頭突出成型,在產後也能繼續配戴,即使乳頭不是那麼明顯突出,卻能在產後能立即開始餵奶,並且絕對不讓寶寶接觸到人工奶嘴,寶寶往往也能好好的含住乳暈,快樂的吸奶。■  舒適餵奶可增加哺餵意願寶寶出生後的頭一個月,喝奶的次數約八到十四次,而夜裡泌乳激素比白天高,如果在夜裡停餵,等早上醒來就可能要面對因未適時排空而產生的乳房脹痛,所以李良怡建議媽媽一定要讓自己能舒適的躺著餵奶,並且在夜裡也能如常按寶寶需求供給,否則不時地坐起來,會致使母親過累影響繼續哺餵的意願。■  乳房腫脹不適,讓寶寶持續吸吮可改善當寶寶出生後約三天左右,母親可能因第一次大量的奶水分泌,而感到乳房腫脹不適,切記!這時最該做的處置,就是讓寶寶持續的吸吮,這種不適感很快就能改善,如果在這時貿然停餵,改用擠奶方式,不僅無法有效的擠出奶水,只可能讓脹痛的情形延長,等到想再讓寶寶吸奶時,也可能因乳暈被繃脹,而不易吸含,惡性循環下極可能讓母親打退堂鼓。如果寶寶因病情無法直接吸奶,李良怡說,那麼就應該使用正確的擠奶方式,每二至三小時進行一次,且將擠出的母奶交給護理人員以滴管或餵杯餵給寶寶。等寶寶狀況或許可能直接吸吮乳房時,才能盡量將因乳頭混淆引起的拒吸母奶情形降到最低的狀況。

血便當痔瘡!?不要輕忽大腸癌的可能性

血便當痔瘡!?不要輕忽大腸癌的可能性

根據統計,大腸直腸癌患者大約有一半的人都有血便現象,另一半的人完全沒有症狀。雖然有血便的人不一定是大腸癌所引起,絕大多數是因痔瘡、肛裂、大腸憩室炎等下消化道疾病,或是胃潰瘍、胃出血等良性上消化道出血所引起。在台灣,大腸直腸癌有逐年增加及越來越年輕化趨勢,有血便問題最好還是找醫師診治,千萬不要自以為只是痔瘡問題,尤其是五十歲以上病患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好發族群更要小心,才不會喪失治療良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李秉翰表示,除了血便問題要找醫師診治外,另外有一半大腸癌患者是完全沒有症狀,這些人要靠大腸癌篩檢方式來早期發現。目前除了五十歲以上成人在社區篩檢中有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外,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健康檢查也有包含這個項目。糞便潛血陽性患者,同時併有內外痔問題人也不少,這些病患直覺反應常是:血便是因內痔或外痔所引起。李秉翰指出,該院之前就曾遇到一位72歲女性病患,平常生活都很正常,沒有血便、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或排便習慣改變等問題。在老人健康檢查時發現有內庤問題,糞便潛血則呈現陽性反應。病患對於糞便潛血結果表示是因多年內痔關係,醫師詢問家族史發現她的女兒有大腸癌病史,建議其作大腸鏡檢查,結果在距肛門口18公分結腸處,發現一個1公分大的腫瘤,病理切片顯示為惡性大腸腺癌,雖然術前電腦斷層顯示未有擴散現象,但開刀後的淋巴病理切片顯示已有轉移,為大腸癌第三期。在後續幾次放射治療及12次化學治療後,目前恢復情況良好。李秉翰強調,由於醫療科技進步,即使是大腸癌第三、第四期患者,在手術配合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下也有很高存活率。他在此呼籲,有血便症狀病患固然要多加注意,即使完全沒有症狀,也不能忽視大腸癌找上門的可能性。根據1997年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對於50歲以上無症狀的一般危險群,每五年應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每年作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對大腸癌術後患者,一年內應再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以後至少每三年作一次大腸鏡檢查。兩位一等親或一位小於60歲以內一等親,患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個人,應於40歲前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以後每五年檢查一次。其他等親之家屬罹患大腸癌者,可考慮50歲以前接受篩檢。李秉翰提醒民眾,平常要預防大腸癌,除了飲食要注意多吃青菜水果等高纖食物外,應盡量避免多餐完全肉食、過多動物性脂肪或容易烤焦的炭烤類食物。此外也要戒菸戒酒,平日多運動,保持正常作息不熬夜,適時舒壓與每日排便習慣。他說,當有血便現象、排便習慣改變或大便有長期形狀變細現象時,要及早就醫。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個人也要接受建議,定期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一但有問題時才不會錯失治療良機。早期大腸癌並非絕症,治癒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愈早發現,治癒率愈高。

正確使用油炸油 確保飲食健康

正確使用油炸油 確保飲食健康

針對台北縣政府消保官到知名連鎖速食業餐廳調查,發現業者每天濾油,沒有天天換油乙事,衛生署要求業者正確使用油炸油,以確保民眾飲食健康。台中市衛生局已將餐飲業之油炸油列為餐飲衛生稽查重點,業者如有使用劣變油脂之情事者,衛生局將依據食品良好衛生規範之規定予以限期改善,如限期改善未改善者,將會被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如添加於油炸油內之抗氧化劑,不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者,將被處罰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長時間油炸食物之餐飲業者,應選用穩定度高之油炸油,其於靜置冷卻期間,應有良好之防護措施,以避免油炸油脂快速氧化。諸如:將油炸油置於陰涼乾燥且無日光直射之處、遠離熱源(例如:瓦斯爐、油炸鍋、蒸鍋等)、用畢後應立即蓋緊瓶(桶)蓋等。衛生局呼籲餐飲業者正確使用油炸油,為防止油炸油脂快速氧化,業者於烹飪食物時,應避免不必要之加熱。油炸過程中,應隨時把油炸過程產生之懸浮物質或沉澱之油渣予以去除,並應將油炸油以有效方法過濾,以減緩氧化之速度。當油炸油品質達於下列任一狀況時,可以確認已劣化至不可再使用之程度,應全部予以更新。(一) 發煙點溫度低於攝氏170度時(亦即油炸油於低溫時即已冒煙)。(二) 油炸油色深且又粘漬,泡沫多、大有顯著異味且泡沫面積超過油炸鍋二分之一以上者。(三) 酸價超過2.5 時(須送驗得知)。(四) 油炸油內之極性物質含量達25%以上者(須送驗得知)。臺中市衛生局已加強稽查該市速食業及相關油炸食品業之油質,呼籲台中市食品業者應本著民眾健康第一之精神,遵守以上規定,以免受罰。如有疑義,可電洽臺中市衛生局服務專線04-23801127。 

北醫版圖再擴大 造福台北縣市民

北醫版圖再擴大 造福台北縣市民

懷著興奮與喜悅的心情,28日舉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雙和醫院兩院院長交接典禮,這是北醫大校史上重要的一頁。因為,自今年七月一日起,北醫附設醫院吳志雄院長,將接掌雙和醫院,肩負院務發展的重任;而雙和李飛鵬副院長,將接任附醫院長。吳志雄院長於七年前接下北醫大附設醫院院長職務,附醫在他的帶領下,突飛猛進,業務蒸蒸日上,建立良好的口碑,而最難得的是吳院長延攬各方醫界精英,不遺餘力,這些年來,附醫醫師陣容在國內首屈一指,兩年前附設醫院完成第三醫療大樓興建,將醫療服務更推上高峰,床數可達八百多床,已符合醫學中心的水準,附醫一路走來,一步一腳印,吳院長功不可沒,也都為附醫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新任北醫附設醫院的李飛鵬院長,是位耳鼻喉科專家,臨床經驗豐富,他在一年前奉派前往雙和醫院擔任醫療副院長,他對醫療品質的追求與堅持,讓雙和醫院在開院不到一年的時間即通過新制醫院、新制教學醫院評鑑、JCI預評及ISO等多項國際認證,門診人數也不斷激增,目前每日門診將近三千人次,績效良好,這些都是李飛鵬院長默默奉獻獲得的成果,七月一日起,他接任北醫附設醫院,將會帶著在雙和打拼的經驗,融入附醫經營團隊,打造北醫附設醫院成為第一流的醫學中心。現今的醫療環境是多變且競爭激烈的,同時在民眾不斷要求更優質醫療服務的情況下,兩位新任院長所背負的責任也將是極艱鉅的挑戰,目前,透過雙和醫院的成功,北醫大已證明了公辦民營署立醫院是可行的,面對未來,相信北醫大附屬的「附醫、萬芳、雙和」醫院所組成的「醫療金三角」團隊,定能成為臺北縣市鄉民的健康守護者,進而成為國家級的醫療重鎮。未來,順應國際地球村的趨勢,與全球醫療接軌,晉升為第一流的國際醫療集團。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給幼兒完善的保護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給幼兒完善的保護

全球新流感疫情拉警報,目前全世界極力防堵秋冬爆發大流行,學者研究發現,許多流感患者合併細菌感染,尤以肺炎鏈球菌居多,另一種同樣很容易侵襲嬰幼兒,令家長頭痛的就是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梁雅惠指出,肺炎鏈球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中,免疫能力降低時,藉由飛沫或受飛沫污染物品感染。此菌會導致侵入性感染症,如菌血症、腦膜炎,以及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中耳炎及鼻竇炎,在老年人及嬰幼兒其致死率相當高,即使治癒也有部分兒童會有許多後遺症問題,如:痙攣、癲癇、智力障礙、聽力障礙等。目前肺炎鏈球菌對抗生素已產生高的抗藥性,臨床上,一般認為使用施打疫苗為較佳預防方法。梁雅惠說,目前國內有兩種預防肺炎鏈球菌疫苗,一種是七種結合型疫苗,可以使用在兩歲以下的兒童,2~6個月者施打四劑,每劑至少間隔1個月。7~11個月者施打三劑,每劑至少間隔1個月。12~23個月者施打二劑,每劑至少間隔2個月。2~9歲者施打一劑,抗體產生比例可超過九成。另一種是非活性的23價多醣體疫苗,使用在成年人及兩歲以上的幼兒,約有五至七成保護力。國內今年七月份起,將全面實施「五歲以下高危險群列入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政策,有六類族群屬於高危險群,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人工耳植入者,以及慢性疾病患(包括慢性腎病變、慢性肺病與糖尿病等患者)、腦脊髓液滲漏、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療癌症或器官移植者。梁雅惠表示,輪狀病毒每年造成全球50萬名兒童死亡的腹瀉疾病,有85%是在非洲與亞洲開發中國家,因此6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全球各國使用疫苗來對抗輪狀病毒。全世界5歲以下的嬰幼兒95%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經由糞口途徑傳染,接觸受病毒感染的排泄物、嘔吐物或病毒附著的物體表面後,雙手未清洗乾淨就去照顧幼兒造成傳染。她提醒民眾,台灣以往大多出現在秋冬,但最近春夏也出現不少感染案例,值得大家注意,高峰族群為6~24個月大的寶寶,年紀越小感染病毒狀況越嚴重。梁雅惠說,感染輪狀病毒會先出現嘔吐、發燒,之後開始腹瀉,患者可能一天有多達10幾次水便,進而出現脫水、休克現象,臨床上以補充水份、電解質為原則,飲食方面建議儘量清淡,少量多餐,哺餵母乳的嬰幼兒,不需中斷母乳哺餵,如果喝的是配方奶,應將牛奶稀釋後餵食,少數腹瀉情況嚴重的嬰幼兒,較容易導致乳糖吸收不良,所以如果已經腹瀉一個星期,最好改以無乳糖配方奶餵食。梁雅惠說,目前市面上有羅特律Rotarix®及輪達停Rotateq®兩種疫苗,由於兩家藥廠生產的疫苗所使用來源不同(人類或牛人重組的輪狀病毒疫苗),所以建議避免交替接種,前者在嬰兒2、4個月口服二次,後者在嬰兒2、4、6個月口服三次,與其他疫苗接種並沒有限制,只有必須與小兒麻痺口服疫苗間隔2週。另外,輪狀病毒疫苗常見副作用包括:食慾降低、躁動、輕微發燒、嘔吐或腹瀉等,但發生率低,根據上市後的調查顯示,接種的嬰幼兒普遍接受度良好,且在預防上都可達到八成以上效果。她強調,接種疫苗不僅能有效降低疾病感染風險,更能避免感染疾病後的醫療支出以及成本的付出。現有許多疫苗不斷在研發改進,讓家長有越來越多選擇機會,建議民眾應先對疾病有較多了解,並評估自己經濟狀況,選擇適合疫苗定期讓寶寶接種,就能得到很好保護效果,以減少疾病感染機會。

解決雄性禿 生髮兩點靈:消油脂、補氣血

解決雄性禿 生髮兩點靈:消油脂、補氣血

25歲的李先生(化名),一年多前發覺前額及兩側額角髮線往上移,並且頭頂正上方的頭髮愈來愈稀疏而推測自己患有「雄性禿」,他擔心使用藥物治療會產生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半年前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就診,經醫師詢問得知,李先生有頭皮油膩發亮、頭皮屑增多、搔癢明顯等症狀,平常晚睡又喜歡吃油炸、辛辣、冰冷食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前述的禿髮現象即中醫所謂的「蛀髮癬」俗稱「雄性禿」,是一種由於濕熱病邪侵襲肌膚,使得營養失調、免疫力低下、頭皮血液循環變差,導致營養物質無法運送至頭髮,使頭髮不能固攝於頭皮而造成禿頭。林在裕表示,不正常生活習慣、日常飲食不均衡及營養不良,均會引起禿髮現象,常習慣熬夜或生活緊繃、工作繁忙的人,容易有口乾舌燥、肩頸僵硬、頭暈頭痛、胸悶心悸等症狀,會使毛髮代謝及營養失去平衡而掉髮,加上飲酒過多、愛吃甜食、辛辣、油炸、燒烤、冰冷食品的人,容易造成溼熱體質,導致毛囊油脂分泌過多阻塞毛囊而脫髮。他解釋,目前西醫用5α-還原酶抑制劑(柔沛)口服治療雄性禿,或使用血管擴張劑(落健)外塗治療脫髮。中醫則可用消油去脂、補益氣血之藥物來調理體質。毛囊過多的油脂去除了,則不致於讓毛囊受到阻塞,營養物質就可運輸到頭髮,改善髮質受損情況。氣血充盈後,短程可使全身營養充足、代謝旺盛、改善頭皮血液循環。中程可讓毛囊得到足夠營養供應、內分泌達到平衡及免疫力得以提升。遠程目標不掉髮、生髮、白髮變黑、髮絲變得潤澤光采。運用消油脂、補氣血等治療法則,能讓雄性禿病友萌生新髮願望靈驗。林在裕建議,要預防禿髮平常可多攝取改善髮質受損食物:• 優質蛋白質:魚、肉、蛋、奶、豆類。• 含碘食物:海帶、海藻、紫菜。• 含維生素E食物:芹菜、菠菜、芥菜、黑芝麻。• 含膠原蛋白食物:山藥、蓮藕、芋頭。避免和忌食下列食物:• 菸、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如蔥、蒜、韭菜、薑、花椒、辣椒等。• 油膩、燥熱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 高糖份和動物性脂肪豐富的食物,如各類甜食、豬油、奶油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