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中西醫整合治療 對癌症化療病人更有效

中西醫整合治療 對癌症化療病人更有效

放射線、化學治療產生的副作用,經常導致癌症患者不得不中斷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戴承杰主任、血液腫瘤科戴承正主任最新研究-「併用中藥對接受化療癌症病人肝臟保護及完成化療之成效」結果顯示:中西醫整合治療對癌症化療病人更有效,且併用中藥可保護化療期間的肝功能。此研究於今年10月為美國實證醫學期刊(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接受。 此項研究歷時一年完成,為病例對照研究設計,調查對象年齡皆大於20歲,經專科醫師診斷為癌症的病例,自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接受癌症治療的研究個案共89位,並參與184次化學療程。其中42次的化學療程為『併用中藥治療』,意指癌症病人化療期間在傳統醫學科門診依照病人之血液檢查值使用保肝或加強造血的中藥,保肝之中藥以小柴胡湯、黃連解毒湯,或五苓散為主。收集資料包含四部份:基本屬性因素:性別、年齡與高血壓、糖尿病、病毒性肝炎帶原帶原之其他疾病史。疾病及治療因素:癌症診斷、癌症分期和狀態(初診斷或復發)、化療時機(術前或術後)、腹部放療或非腹部放療。是否取消或延遲化療。化療評估期(執行化療之前一週)、化療治療期(化療療程之最後一次化療前一週)及化療恢復期(完成化療之後兩週)的SGOT(麩草酸轉氨脢)、SGPT(丙胺酸轉胺?)檢驗值。戴承杰表示,本研究結果顯示,當控制年齡、性別、癌症分期、放射線治療部位、癌症診斷等變項之後,併用中藥之病例組在化療期間之SGOT(麩草酸轉氨脢)值較未併用中藥之對照組低,顯示對癌症化療病人的肝臟有保護作用。控制病毒性肝炎、初診斷或復發、放射線治療部位等變項之後,併用中藥之病例組與未併用中藥之對照組,兩者相對照之下,併用中藥之病例組於化療期間並無危險值存在,且可保護化療期間病患之肝功能,所以本研究支持中西醫整合性醫療對於接受化學治療癌症病人具有成效。

數位化X光系統 病灶無處躲

數位化X光系統 病灶無處躲

近年來,癌症與腦血管病變已成為國人主要死因,澄清醫院為提供大台中民眾更精準的醫療檢查服務,特引進Toshiba Ultimax新款檢查系統提供多用途的數位化X射線系統。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放射線技術組 李勝旭組長說明,除了一般放射線診斷外,還可應用於臨床上介入性放射線診斷。這個系統可以用於下列應用:消化道檢查,內視鏡檢查。血管攝影檢查。介入性血管攝影檢查。頭部 、頸部、 腹部、下肢末端 等顯影劑血管攝影檢查。李組長表示,該儀器具備多功能C臂可縱向移動;且診斷床除可橫向移動外,還可以上下移動。且在X光劑量上也有效的減少,除了一般透視照相功能以外,為減少長時間透視時X光曝射劑量。配備高對比的影像倍增管,對病人進行檢查時使用不同尺寸的影像倍增管可以方便對檢查部位搜索及定位放大,如此可增加醫師使用的便利性,也因為使用高解析度的影像倍增管,所以能夠很輕易的看見很小的物體,無論使用何種攝影方式包含血管攝影,多功能的影像處理系統能夠在極短之時間內處理影像。疾病治療重點最重要在於透過預防或及時性的處置,迅速提供到院民眾完善的醫療照護,使民眾重新獲得健康的生活,澄清醫院持續引進新款檢查儀器,乃是希望提供民眾最適宜的照護服務,滿足社區民眾對於健康照護的需求。

唐一秀木藝創作展 平凡中見驚奇

唐一秀木藝創作展 平凡中見驚奇

4年前為了佈置自家花園而開始接觸木工,工藝家唐一秀自此栽進了木頭創作的世界,剛開始以風車、玩具為主要創作對象,隨著對木頭材料的愈加了解,創作的範圍也就更為寬廣,大至桌椅家俱,小至人偶雕刻,都可以得心應手。18歲開始作布花黑稿的唐一秀,有次為了布置自家的花園開始接觸木藝,由於宜蘭縣內沒有這種工藝師,唐一秀只好靠自己買書、上網找資料,看書無師自通,從風車庭園造景到打擊鼓手、杵臼婦人等精巧玩具,到現在的桌椅家俱、人偶雕刻,一座座的木工藝品,就在唐的手中誕生。 不同於一般傳統木工訓練出身者,唐一秀的作品看不出一點匠氣,而是呈現一種接近素人創作的樸實質感,讓人容易親近,加上深厚的彩繪底子,使得她的作品更為活潑討喜。唐一秀的作品另一特色就是看不到鐵釘,她喜歡用各種榫接方式來處理木頭間的接合問題,她認為這樣如此才可以確保任何人在使用時的最大安全,同時也可以把木頭這種材料特性顯現出來。唐一秀說,她做的木藝作品之中,有一部份是木工玩具,那是運用機械玩具的原理製成,製作木工玩具時最大難度在於設計之初必須注意每一片木頭環節、角度,只要兩塊木頭之間相差0.1釐米,這座木工玩具,便無法轉動,變得「動彈不得」。 在平凡中找到驚奇,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唐一秀現在最大的願望,同時她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木頭創作,讓我們的生活多一點色彩。羅東博愛醫院以「人文博愛」為宗旨,於邀請文化走廊的展者時,積極尋找多元的題材,讓宜蘭縣民體驗豐富的藝術文化。文化走廊展覽時間上午8時至晚上8時,展期至12月31日止。

衛生署桃園醫院歡慶三十而立院慶

衛生署桃園醫院歡慶三十而立院慶

為慶祝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30週年生日,署桃於院區舉行「30週年植樹紀念儀式」,並一連舉辦「桃醫跫音30員工攝影比賽」、「署一署二護理科社區活動」、「充電時間書展」、「廣結善緣義賣」以及學術演講等一系列的院慶活動。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創立於  民國68年12月15日,原名台灣省立桃園醫院,隸屬於台灣省政府衛生處,位於桃園縣縱貫路之中心點。署桃曾經是國內醫學中心級醫院,施行國內第一例兒童骨髓移植手術、省立醫院首次開心手術、省市立醫院第一例之胸腔主動脈瘤切除手術、為全國第一例愛滋媽媽剖腹生產等,創造許多傲人的成績。近年來社會環境與醫療生態的改變,署桃亦不斷致力創新醫療服務,除充實醫療設備外,並強化醫療專業之訓練與對全體工作人員服務品質之要求,更積極擴充醫療服務項目,營造便捷、貼心、精緻、優質的醫療中心。署桃歡慶30週年院慶,除了於院慶週舉辦一系列的院慶活動外,並於12/12日上午舉辦「30週年院慶大會」,大會邀請衛生署長官、歷任院長、退休員工及30年前創院年出生於署桃的三位貴賓到場共襄盛舉。當日也於下午舉辦『桃醫運動會』,由署桃各級主管、醫護人員及所有員工組隊參加各項趣味競賽,展現署桃醫療團隊健康有活力的特質。※ 以上由『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公關室 提供

想泡溫泉嫌太遠?台北時尚新指標好康報你知

想泡溫泉嫌太遠?台北時尚新指標好康報你知

冬天到了,北台灣的天氣又濕又冷,多少手腳容易冰冷的女生們想要泡在暖呼呼的池子裡,放鬆一下每天工作緊繃的情緒,但泡溫泉還要挑假日、更要找家人朋友們有空檔的時間,多麻煩!想在市區忙裡偷閒的朋友們,不妨選擇就位於台北繁榮都市中心的時尚新指標『伊莉莎』。號稱女王國的伊莉莎,為了體恤平日壓力大又無法好好放鬆的女生們,特地斥資千萬引進蒸氣浴、水療池、烤箱及美體沙龍進口設備等,更將場地擴增至600 坪以上,來消費的女性會員都表示來到伊莉莎就像是來到了女王國,甚至不用攜帶個人的衛生及保養用品,24小時不打烊的伊莉莎都幫來店裡享受的顧客們設身處地的準備好,貼心的舉動讓初次來消費的女性朋友驚呼連連!伊莉莎不僅有美體SPA的設備讓消費者舒壓,目前更有女性消費者最重視的美體塑身跟美容保養的服務內容正特惠中,想要享受時下最奢華最夯的複合式SPA,現在入場費竟然只要五百元即可?!讓你可以再領年終獎金十不花大錢也能享受到時尚女王的尊寵舒壓價喔!伊莉莎生活會館:http://www.eliza.com.tw/index.asp地址:台北市復興北路402巷8弄1號客服電話:(02)2516-0191

弱勢家庭無力扶養孩子怎麼辦?莫讓「棄嬰」、「攜子自殺」悲劇再發生!

弱勢家庭無力扶養孩子怎麼辦?莫讓「棄嬰」、「攜子自殺」悲劇再發生!

日前年約19歲的女子小菁在懷孕即將生產前,主動來電尋求忠義基金會的協助,小菁表示她本來跟男友同居,但雙方對於生下孩子的認知不同,男朋友無意願照顧孩子且避不見面,甚至已失去聯絡,而自己目前的狀況實在沒有經濟能力扶養這個孩子,家境貧困的親人也表示無法幫忙撫養,故希望這個孩子出生後能夠被收養,因此尋求忠義基金會協助,為孩子尋找合適的收養家庭,忠義目前已積極為小菁提供相關的協助…。在忠義基金會所服務的出養個案中,多半來自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轉介或出養人主動來電求助。其中由出養人主動求助的家庭,孩子的年齡普遍較小,少數是懷孕中的媽媽,大多數則是孩子出生後一、兩個月大到二、三歲左右的個案,因為原生家庭無力照顧孩子,且不堪生活家計的負荷而尋求出養;由社會局轉介的個案,孩子的年齡層則比較平均,由學齡前孩子到10歲、11歲左右的孩子都有,多數是由社會局協助安置在寄養家庭中或其他育幼院,且因家庭失功能已經確定無法回到原生家庭的個案。尋求出養的家庭大多來自中低收入戶及高風險家庭。有困難的家庭若能主動向政府部門或社福單位尋求協助,其實是積極幫助弱勢孩子渡過困境的方式,能避免更多不幸悲劇的發生。在出養家庭來電諮詢時,忠義社工在第一時間就會試圖幫助來電的個案連結相關的社會資源,包括協助了解社會局是否有相關的補助或其他慈善單位可以共同協助,讓個案家庭在第一時間不致處於緊急的危難,而匆促做出出養的決定。忠義基金會收出養組長郭妍君表示,有八大指標是忠義社工會協助評估孩子是否有必要出養的關鍵思考點:1. 家庭因為什麼原因需要出養,是否是無法被協助照顧的原因?2. 了解個案的家庭是否有親友可以協助照顧?3. 評估個案家庭的經濟能力是否真的已經無力照顧孩子?4. 了解孩子目前受照顧的情形,是否有疏忽、受虐或立即的風險?5. 了解原生家庭的監護人其身心狀態,是否有身心、精神狀態的問題無法解決?6. 了解原生家庭的監護人是否有願意繼續照顧孩子?7. 評估孩子被出養的意願(七歲以上的孩童必須自己同意被出養,方可被出養),孩子本身是否願意出養?8. 家庭是否有任何其他的社會資源可以協助繼續照顧孩子?據忠義基金會的服務統計發現,未婚生子、未成年生子的出養家庭通常伴隨著經濟困難與無力照顧、教養能力不足的隱憂,在忠義基金會服務的個案中,曾經有個未成年少女由阿姨帶著來尋求出養的協助。年約十四歲的少女小涵本身就還是阿姨擔心的問題少女,從小成長在破碎的家庭中;由於年幼還不懂得自我保護,於是跟男友生了個女娃-小寶,單親的阿姨尚需照顧2個子女且因財務的困難,實在也無法再多照顧剛出生的孫子小寶,因此在社會局社工的幫助下,希望透過忠義基金會來為小寶找到合適的收養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篩選及媒親配對,忠義基金會的社工幫助小涵成功地找到了一對美籍夫婦來收養小寶。經過雙方確認同意之下,也在法院開庭聲請核准後,終於到了小寶準備要被接返收養的日子,接返的當天小涵始終沉默不發一語,阿姨雖然捨不得小寶,但仍努力敘述著小寶平日生活照顧該注意的事情仍轉達給收養父母,期待小寶能被妥善照顧。最後當忠義社工問小涵還有沒有哪些事情想跟收養夫婦說,小涵在頓時潰堤哭了起來,原來她也強忍著不捨小寶要被人收養的事實,小涵說:「從小到大都沒有一件事情,像小寶要被送走的這事情讓我如此難過,但自己真的也還是一個孩子,年紀還小實在沒有辦法當個好媽媽來照顧小寶,不過以後長大一定要好好努力工作,希望有機會可以去美國看小寶。」目前小寶被收養後的照顧狀況良好,收養家庭對小寶疼愛倍至,收養父母也定期回傳照片與小寶的近況給忠義基金會,再由社工轉達給小涵和阿姨了解小寶的生活情形。主動尋求出養協助,能讓更多不幸事件防範於未燃,忠義基金會執行長高敏足女士表示,為了避免更多不幸的家庭悲劇,我們希望實在無力照顧孩子的父母,要勇敢地尋求相關社會資源的協助,而別因一時的衝動造成更多棄嬰、攜子自殺或兒虐傷害的情形,也希望善心人士能參與忠義基金會所推的蒲公英助養,幫助失去家庭依靠的兒童及少年重新找回幸福。國人若想知道更多關於收出養孩子的相關資訊,歡迎上網www.cybaby.org.tw 查詢或撥02-29331700、0800-000-665 由忠義基金會社工來為大家提供收出養相關諮詢。

牙齒美白注意事項 你不能不知道!

牙齒美白注意事項 你不能不知道!

牙科在過去的十幾年來,由於社會大眾對美觀的要求,已經從一般的填補蛀牙、假牙製作、洗牙等牙齒健康及功能性需求,漸漸轉變成希望能有一口整齊而又美觀的牙齒,包括牙齒矯正、美白及植牙,便漸漸變的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尤其是牙齒美白,所以相關的美白產品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市面上。為恭紀念醫院牙科醫師 黃正偉說明,早期的牙齒美白藥劑,由於藥劑的品質及濃度,並無法達到一穩定而又安全的效果,使用後容易會有牙齒敏感的情況發生,所以並不為廣泛接受。而經過這幾年的改進,美白的安全性已相當穩定,但是在接受牙齒美白治療之前,仍須接受醫師檢查,例如牙齒有齲齒,或填補物密合度不佳,在進行美白的過程中,會造成牙齒敏感,或牙髓神經會有壞死的情形發生﹔若病患經診察發現有牙周病並有牙根外露的情況,美白後也容易出現牙根吸收。所以美白前,醫師詳細的診察及評估是相當重要的,如此一來患者術後的疼痛及不適才可以減輕,並且達到最好的效果。 黃正偉表示,一般美白可以分成下列兩種:居家美白(Home bleaching):先依照病患齒模訂製個人牙托,在醫師指示下,使用10~20%的過氧尿酸(Carbaminde peroxide) ,讓病患在家裡使用,依照牙齒變色情形配戴數星期,需注意的是,若使用不合適的牙托,容易造成美白藥劑的滲漏,進而刺激口腔組織,並增加誤食藥劑的機會。診間美白(In-office bleaching) :早在20世紀初期,就有醫師利用高能量的光線來加速過氧化氫的作用,但由於過高的溫度會造成牙髓及牙周組織的傷害,並伴隨強烈的敏感症狀,所以無法受到廣泛的利用,一直到最近由於科技的進步,才又慢慢受到重視。目前在診間多使用30~35%的過氧化氫,加上催化劑及特定光源,如雷射、電漿或冷光的催化,進一步加速過氧化氫的分解,並減少熱的產生。由於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完成,並在醫師的控制之下進行,診間美白治療是目前較為醫師及病患所接受的一種美白方式。黃正偉提醒民眾,一般經牙齒美白後的病患,多半會有牙齒敏感的情況發生,這種情形約持續一至兩天﹔另外美白後一至兩星期,由於牙齒表面會暫時變的粗糙,所以一些容易造成牙齒染色的食物要盡量避免,例如煙、酒、檳榔、咖啡、可樂等等﹔美白的效果並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可以持續一至兩年,不過效果仍與個人習慣有關,剛才提到一些使牙齒染色的食物仍應避免,才不會縮短美白療效的時程。

醫師呼籲:認清「雄性禿」疾病成因對症下藥治禿才有解!

醫師呼籲:認清「雄性禿」疾病成因對症下藥治禿才有解!

根據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日前公布針對16至39與40歲以上兩個世代、樣本數1,647人的「兩代治禿面面觀」最新調查發現:兩代之間,「禿爸爸」世代介意禿頭造成專業能力受質疑、求職阻礙、因外貌遭受異樣眼光的比例較「禿兒子」世代高;而「禿兒子」世代則在異性緣變差、沒自信與影響第一印象等比例上明顯高於「禿爸爸」世代。除此之外,更發現兩代雄性禿患者之間存在有趣的「禿爸爸效應」:1. 雄性禿遺傳二代認知皆不清!「禿爸爸」搞不懂、「禿兒子」一知半解。2. 前「禿」可鑑治禿較積極,「禿兒子」掉髮1年即就醫,遠早於「禿爸爸」的2年。3. 資訊發達反誤事,5成「禿兒子」治禿走錯路,高於「禿爸爸」的3成。臺灣皮膚科醫學會、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黃耀立醫師提醒,調查當中可見,雖已有逾6成民眾意識到雄性禿是種疾病,仍有3至4成民眾會選擇使用防落髮洗髮精、養髮液,或從減少熬夜、改變飲食習慣等方式治療,而非真正從疾病的根本原因:特殊荷爾蒙(二氫睪固酮)來對症下藥。黃耀立醫師強調,有掉髮困擾的男性務必及早諮詢皮膚科醫師,雄性禿患者只要即時就醫,遵從醫囑使用藥物治療,即可把握黃金治療期獲良好效果。另外,這份調查也充分顯示出二代之間在雄性禿的認知與治療上的落差與相互的影響,因而產生有趣的「禿爸爸效應」: 效應一:雄性禿遺傳二代認知皆不清!雄性禿是男性掉髮主因,在國內平均每3人就有1人為雄性禿患者,但調查中卻發現,「禿爸爸」世代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人未曾聽過雄性禿,顯示過去衛教資訊不發達,讓「禿爸爸」世代在治療前就可能錯失正確判斷病因的關鍵第一步。反觀「禿兒子」世代,雖9成以上都聽過雄性禿,但對雄性禿的遺傳概念卻也缺乏正確認知。黃耀立醫師指出,臨床常可見患者抱持:「爸爸沒禿,我也不會禿」的錯誤觀念,殊不知除父親會遺傳雄性禿之外,其他父系親屬如叔叔、伯伯,甚至母系長輩若有雄性禿都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因此無論父系母系、直系旁系親屬,都是患者判別雄性禿時應考量的對象。 效應二:前「禿」可鑑治禿較積極調查中同時發現,兩個世代在治禿腳步上也明顯落差。近6成「禿爸爸」延誤就醫時間長達2年以上,此外,逾6成「禿爸爸」就醫時已為中度禿頭,顯示「禿爸爸」世代從開始意識到掉髮問題到展開就醫治療的行動之間有明顯落差,可能也因此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 而「禿兒子」世代的治療時機則較上一代積極許多,調查顯示「禿兒子」世代有半數以上在開始意識到掉髮問題後1年內即開始就醫,就醫時期別也多在輕度禿頭階段,更有近6成「禿兒子」就醫時年齡尚未滿30歲「而立之年」。黃耀立醫師表示,近年門診也可見年輕患者增加,顯示前有「禿爸爸」為鑑,無形中也讓「禿兒子」加倍警戒,治療動作更為積極。 效應三:資訊發達反誤事雄性禿主要為遺傳造成,但調查卻發現,近6成「禿爸爸」未曾與家人互相提醒過禿頭問題,顯示「禿爸爸」世代僅將雄性禿基因遺傳給下一代,而未將治禿經驗傳承給「禿兒子」世代,致使「禿兒子」世代對治療方式認知出現偏差。黃耀立醫師指出,或受廣告行銷及網路資訊發達的影響,「禿兒子」世代接收過多資訊、自行判別病因並治療,反讓治禿事倍功半。相較「禿爸爸」世代僅2成依賴網路,調查指出逾4成「禿兒子」會透過網路諮詢治禿資訊;此外,逾5成「禿兒子」選擇以防落髮洗髮精或養髮液解決掉髮困擾,也明顯高於「禿爸爸」世代的3成。醫師說明,市面上髮用化妝品琳瑯滿目,但無論是「養、育、強、健」髮皆不等同於「生髮」,未經科學證實、衛生署核可之「生髮」產品皆無法「治療」雄性禿造成的掉髮問題。多種錯誤的治禿方式,也讓「禿兒子」世代在就醫前走過不少冤枉路,約有近2成「禿兒子」在選擇就醫時便表示,是在試過各種治禿方式都未見成效的情況下,才走上就醫一途。 黃耀立醫師強調,雄性禿患者應把握輕度禿頭的黃金治療期即時就醫,遵從醫囑使用藥物治療。針對雄性禿的治療選擇,調查中也發現有超過6成患者都願意投入1個月1,000至3,000元不等的金額解決頂上危機;黃耀立醫師舉例,美國FDA與臺灣衛生署核可的口服藥物(finasteride)即可符合患者經濟需求,有效性亦經證實。

防禦疾病的秘密「植化素」

防禦疾病的秘密「植化素」

蔬菜水果中除了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之外,還具有豐富的植化素,而植化素一直是受忽略的飲食元素,一直到近年來才發現它們才是蔬果中真正可以預防疾病、調整免疫力、抗老化、防癌的珍寶。身為現代人不得不認識這群奇妙的飲食元素--「植化素」。其實植化素並不是這一陣子才冒出來的物質,它存在地球已數億年,只是近年來才被科學家發現植化素是蔬果中真正預防疾病的物質。目前,研究證實不同的植化素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項:1. 良好的抗氧化劑 2. 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 3. 增強免疫系統 4. 調節荷爾蒙 5. 具有抗細菌及病毒的功效要如何從蔬果中得到所有的好處呢?其實,上天給予蔬果不同的顏色,就是要引導我們能做正確的選擇,雖然,存在於蔬果中的植化素上百種,但是,生理功能類似的植化素,亦會以類似的顏色呈現,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果大致可分為5種顏色:綠色、橘黃色、白色、紅色、藍紫色,如果每天平均攝取這5種顏色的蔬果,大致就能獲得不同生理功能的植化素,基本上,每天若能掌握色彩來選擇蔬果,就是迎向健康的基礎。色彩豐富的蔬果,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天然、最珍貴的禮物,大家應好好善用,日常飲食中好好把握顏色的搭配,相信大家會過得有趣又健康。而「植化素」是維生素嗎?當然不是囉!所以,不要以為不吃蔬果時,補充「綜合維生素」丸就好了,因為,綜合維生素丸並沒有包括植化素,光吃維生素丸是得不到植化素的好處;所以,要獲得植化素還是蔬果,尤其是植化素多存在蔬果的皮、根、籽的部位,因此,要獲得植化素時,除了蔬果的量要夠、顏色要夠,也不要忘記盡量吃「全」蔬果,把蔬果洗乾淨盡量連皮一起吃下去喔!植化素的演化,話說地球剛有植物出現時只有「綠色」的,慢慢的地球開始變得氣候嚴峻、火山爆發、接著昆蟲、爬蟲類、哺乳動物陸續出現在地球,這些都對植物是一種威脅,因此植物不得不慢慢演化出物質來保護自己,經過這數億年的演化,這些物質讓植物的顏色漸漸豐富,不再只是綠色,而且讓世界變得五彩繽紛,這些物質我們稱為「植化素」或是「植物化學物質」。這些數以千計的植化素不只讓每種植物有特殊的顏色,更是植物用來保護自己的特別物質,例如某些植化素讓植物具有特殊的顏色及味道,可以吸引蝴蝶及蜜蜂來傳播花粉,以繁殖後代;另一些植化素具有特殊的氣味,可以驅趕傷害植物的動物或昆蟲;還有一些植化素相當於植物的免疫系統,可以幫助植物抵抗細菌、病毒或真菌等。更有一些植化素,擔任抗氧化劑的角色,會把太陽光照射在植物上所產生的自由基清除,讓植物展現旺盛的生命力。植化素讓植物本身美麗、健康、有活力,更棒的是,植化素作用在人體身上,一樣會讓我們美麗、健康、有活力!(本文摘自:你吃對營養了嗎,由臉譜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9/8/232.html

多管齊下的大腸直腸癌治療新進展

多管齊下的大腸直腸癌治療新進展

46歲上班族先生,有血便的情形很久了,一開始他認為是痔瘡引起的「正常現象」,沒想到就醫治療時被診出為直腸癌第四期,並且已轉移到肝臟。在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大腸直腸團隊建議下,他先接受直腸癌的切除手術,後來接受傳統化療合併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半年,肝腫瘤縮小後先接受射頻腫瘤滅除術(Radiofrequency Tumor Ablation簡稱 RFA),後來又接受切肝手術,目前還在門診追蹤。台灣每年約有8千個新增大腸直腸癌案例,去年新增大腸直腸癌案例更成長到一萬多人,令人憂慮的是大腸直腸癌初期可能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大約有一半的患者無法開刀完全切除,這些病人主要發生肝臟轉移,而過去這類病患的5年存活率低於5%。針對肝臟轉移之患者,現今最新的趨勢是手術前以輔助性療法搭配手術,如果可以完全手術切除腫瘤細胞(包括肝臟和原發部位),研究顯示患者的五年整體存活期可以達到3成多,且此方式將有機會治癒第四期大腸直腸癌肝臟轉移患者,因此對於只有肝臟轉移的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應該給於積極治療,增加手術完全切除的機率。使用「標靶治療」治療 (targeted therapy)合併化學治療是肝臟轉移的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新趨勢,兩者結合治療大大提昇治療的反應率和完全手術切除率,進而達成提高存活率。「標靶治療」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是一種能截斷腫瘤供血的抗癌藥物,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合併化學治療讓原本無法手術切除的病患,大幅延長整體存活期10個月以上,平均存活期從17.6個月顯著延長到27.7個月。此外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併用化療腫瘤反應率也可達7成多,使肝轉移病人增加可手術完全切除腫瘤細胞的比率提昇,有3成的機會從不可切變可切,這樣的患者有將近90%的病患存活已超過二年,而若沒有進行手術的患者二年的存活期僅約為47%。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病人耐受性佳,副作用皆可有效處理與控制,且其合併化學治療並不會增加化療的副作用。大腸直腸癌的治療為多專科團隊整合性治療,除了化療和標靶治療的提昇反應外,外科適時的介入也增加肝臟轉移的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手術完全切除的機率,此外射頻腫瘤滅除術(RFA)也可應用在腫瘤肝轉移的治療,病人應跟團隊醫師好好配合,在整合性治療下,達到最大的治療反應,期望能將病人的腫瘤得到好的控制,進而得到治癒的機會。更進一步分析,患者在治療中如果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發生惡化,需要調整化學與標靶藥物治療時,後續處方是否持續合併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也會獨立影響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即持續合併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患者整體存活時間中位數有31.8個月,不持續合併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患者整體存活時間中位數僅有19.9個月。由此可知,不但在第一線或第二線合併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與化學藥物,治療轉移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可以延長整體存活時間,而且當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發生惡化,需要調整化學與標靶藥物治療時,後續處方持續合併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 ,也能延長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本文作者: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 李楊成主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