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早晚溫差大 導致氣喘病發作

早晚溫差大 導致氣喘病發作

氣喘已成為臺灣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病,根據91年長庚醫院與仁愛醫院合作,發現大臺北地區學童氣喘病盛行率,其結果更是快速增加到16.8﹪,而氣喘病的死亡率,在91年以前一直都是臺灣地區每年10大死亡原因之一,91年才退出10大死亡原因,但目前每年仍約有1,600多位氣喘病人因氣喘發作而死亡。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97年臺北市十大死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首度位居第8位(含慢性肺阻塞、氣喘、支氣管炎)。早晚溫差大與過敏原是誘發氣喘的二大主因,氣喘是一種氣管慢性發炎,外在環境的刺激引起呼吸道過度反應,造成氣流阻礙病變,依嚴重程度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狀,因此,氣喘孩童發病往往與溫差變化有關,例如氣喘孩童容易在半夜或清晨發作。 具有過敏體質的孩童,如果接觸到過敏原也會在體內不斷地引起過敏反應,容易造成氣管的阻滯,產生氣喘的症狀。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截至98年10月31日止,對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經過抽血初步結果發現:過敏體質篩檢呈陽性反應比率為76﹪,其中,屋塵類過敏原群(屋塵、屋塵蟎、粉塵蟎、德國蟑螂)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的吸入型過敏原第1名(佔96%),第2名是熱帶五爪蟎(佔84%),第3名是動物皮毛蛋白類過敏原群(貓、狗、鼠類皮毛)(佔60﹪),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是氣喘孩童自我控制氣喘最有效的第一步驟。所以居家作好防蟎措施及少養貓、狗等動物,可有效減少家中塵蟎與動物皮毛過敏原的濃度,就可大幅減少孩童過敏氣喘的發作機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氣喘高危險群學童做好監測及保養「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惡化」,早期診治是預防及改善氣喘的重要關鍵,根據96年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 主任吳維峰研究調查發現: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兒童氣喘病盛行率為20.34%,本市衛生局98年統計(截至98年10月31日止)調查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兒童氣喘病盛行率已上升至20.74%,表示有越來越多的兒童除遺傳因素外,無法免除環境導致過敏因子的威脅。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小時候沒有控制病情,長大後氣喘會更嚴重,並提醒氣喘學童該注意事項如下:1. 應積極主動地參與控制自己的氣喘,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並且維持正常生活。2. 避開激發物:許多東西能夠使氣喘發作,例如:有毛的動物皮屑、香菸、煙塵、強烈氣味和噴霧、花粉、天氣變冷、跑步、運動等。3. 許多病人對有毛動物過敏,可保持動物在屋外,或放棄豢養寵物。4. 在屋內不要有強烈氣味,不要使用聞起來像香水的肥皂、洗髮精或者洗潔劑。5. 正確地使用藥物,了解並且會區分〝急性緩解藥物〞與〝長期預防藥物〞的不同。6. 以「症狀」及「尖峰流速計」的使用來監測病情:氣喘病情會變化,因此治療上也有不同階段的對策。

淺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淺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最易預期成功的手術。近年來隨著醫學工程及材料力學的進展 ,使得關節內植入物的耐久性更高且併發症減少。長期追蹤研究清楚的顯示 : 全人工膝關節的金屬耐久性佳且能明顯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目前人工膝關節的構造的設計是由脛骨組件和股骨組件形成關節的構造。脛骨組件是使用金屬盤下面有支柱,而在支柱邊加上扇狀的設計以固定在脛骨近端。而脛骨關節墊片(高分子量聚乙烯)則使用卡式或鎖式固定在脛骨組件上。大部份的墊片設計形狀和股骨關節面一致,以增加穩定度並減少聚乙烯接觸的壓力。而現今的材料科技所製造的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墊片,其強度及耐磨性也改進很多,可增加人工膝關節使用的壽命。一般而言,股骨組件是使用鈦、鈷與鉻合金製成,並有股骨滑車以改善髕骨移動軌跡。而髕骨組件是採用圓頂型的設計並利用一至三個短栓以骨水泥固定。脛骨組件則使用骨水泥固定在脛骨關節面上。治療時機當膝關節破壞到末期時,唯一的治療方式,即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此時大面積的透明軟骨與彈性軟骨因退化或創傷磨損 (圖1),造成日常生活因疼痛而受到限制。膝蓋關節外型也變成O型腿,上下樓梯能力降低,蹲站過程痛苦不堪。需要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病友(圖二),術後可以得到變形的矯正、疼痛解除、運動範圍增加、改善關節功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一般而言,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住院期約七天左右,但仍依病患身體狀況而定,大約一個月左右可恢復正常生活。 以手術方法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並非只有人工關節置換,事實上還有上述其他手術方法,如:膝關節鏡手術、脛骨近端截骨術、股骨遠端截骨術、脛骨粗隆截骨術、單髁人工膝關節手術、髕骨股骨人工膝關節置換及全人工膝關節置換等等。醫師須考慮病友的狀況,如年齡、職業、健康狀況、關節破壞程度、病因及破壞部位等等因素,而有不同的治療手段選擇。可與鍾承翰醫師討論,來選擇最適合的方法來治療。在術後的疼痛方面,臨床上則較多使用脊椎硬膜外麻醉,意即大家耳熟的『疼痛控制』。其效果及病患的滿意度都不錯。除了有少許副作用,一般臨床上對病患的復建與止痛效果,皆大有助益。

不可不知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Q&A

不可不知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Q&A

問題:手術須住院多久?答案:一般為5~7天(依病情調整,必要時可延長)。   問題:手術時間大約多久?答案:手術時間約60分鐘,整個手術過程(包括術前皮膚準備消毒、麻醉及術後恢復)約1.5 ~2小時。  問題:多久可以下床?答案:通常術後第三~四天即可下床,但仍會視病患情況決定。   問題:傷口多久拆線?答案:手術後14天以上,出院時會預約門診時間返院拆線;返家後傷口保持清潔乾燥。拆線後3天即可碰水,但儘量一個月不要浸泡。  問題:手術後型氣需要使用多久?答案:一般術後4~6週內可使用助行器行走(依病患恢復情況調整),避免跌倒。   問題:手術後活動有無限制?答案:沒有限制,住院期間會有被動運動機器(CPM)協助下讓膝關節彎曲的角度能達90度以上。一般術後4–6週可使用助行器行走,之後即可不藉助行器行走(依病患恢復情況調整),避免跌倒。出院後所有復健運動須繼續,並漸漸增加活動量,運動後要充分休息以恢復體力。   問題:手術以後可以爬樓梯嗎?答案:可以,出院前由護理人員及復健師依病患復健程度實地指導示教,過程中須有家屬或護理人員陪同,自己上下樓梯時需用手扶樓梯扶手,避免跌倒。   問題:手術後腳的紅腫多久會退?答案:一般手術後三到四個月紅腫會慢慢消退,依個人血液循環之情況不同,最主要必須配合復健運動及適當冰敷(每次冰敷時間約10~15分鐘)來減輕腫脹。   問題:多久可以開始游泳或泡溫泉?答案:一般建議六個月後,且傷口周圍無紅腫發熱情形。   問題:手術後開刀傷口的旁邊為什麼會有麻麻的感覺?答案:因為手術傷口使表皮神經受損,但不影響復健及日常活動,一般約一年後會慢慢改善。   問題:可以擦一些藥膏幫助消腫嗎?答案:一般建議使用醫師處方的鎮痛解熱藥膏,只可塗抹在傷口周圍,不可直接擦於傷口(縫線區)上,明藥膏盡量避免使用,因為怕引起皮膚過敏造成感染。其它手術後應注意事項:1. 兩腿中間應放一個枕頭,以維持髖關節外展姿勢避,免人工髖關節脫臼。2. 手術後第一天可搖高床頭,不超過60°為宜,可做梳洗、進食和看報等日常活動。避免飲食嗆傷造成吸入性肺炎或更嚴重疾病。3. 攝取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高鈣的均衡飲食。4. 為了早期下床須做肌肉收縮運動和踝關節及膝關節的主動性與被動性運動。5. 患肢不能承受身體重量,須用柺杖助行六~十二週(視病患狀況而定)。6. 復健運動。

關節鏡手術 有效改善關節疼痛

關節鏡手術 有效改善關節疼痛

關節鏡手術是微創外科在骨科領域的重大進展,是關節外科的發展方向,國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逐漸將其應用於臨床,我國在八十年代引進了這項技術。近年隨著醫學知識和手術技術的發展與醫療器械的不斷改進,關節鏡手術以其顯著的優點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病人所接受,有些醫院有了專門的關節鏡醫師,還有的醫院成立了專門的關節鏡治療中心,為廣大關節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為恭紀念醫院骨科主任劉達仁醫師表示,做關節鏡手術時,只需要用水將關節擴張開,醫生在相應的關節周圍切兩到三個不到一公分長的切口,將關節鏡從一個切口放入關節內,關節鏡通過導線與監視器相連,這樣,關節內的情況就可以經過放大非常清楚地顯示出來,並且還可以動態地觀察病變對關節的影響,除了可以對關節內的病情做出明確診斷,同時,從另外的切口放入手術器械,就可以對關節內的病變進行處理了,比如切除腫脹的滑膜,去除影響關節活動的骨刺,縫合撕裂的半月板,重建關節內韌帶,肩關節唇的修補縫合,旋轉肌的縫合。劉達仁進一步說明,關節鏡手術如其它內鏡手術一樣,不用大範圍地暴露關節,對於皮膚肌肉韌帶的傷害自然比傳統傷口切開手術要小,出血少,傷口腫脹跟肌肉拉扯造成的痛苦也小得多,併發症少,恢復快,可以較早離床活動,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簡單的手術隔天就可以出院。同時,很小的切口也消除了許多患者,特別是女性患者對術後遺留瘢痕的恐懼,更加容易接受手術治療。另外,由於住院時間短,可以解決許多中青年患者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治療的困難,也讓病人家屬照顧的時間減到最低。 關節鏡的適用範圍很廣,髖、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甚至指關節都可以做關節鏡手術。它既可以用來診斷,也可以用來治療;它既可以治療關節炎等慢性病,也可以治療骨折等急性創傷;。目前應用關節鏡治療最多的是膝關節和肩關節,退化性性關節炎、關節游離體、半月板損傷、旋轉機破裂或是肩峰下骨刺(五十肩)等是最常見的適應症。由於普通百姓生活水準提高,體育運動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運動傷害越來越多,例如王建民的肩關節唇撕裂也是用關節鏡手術修補縫合的。劉達仁提醒民眾,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關愛老人,讓老人安享晚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願,但退化性膝關節炎、五十肩、旋轉肌破裂等疾病給許多老年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與生活上的不便,也給家庭增添了很大的負擔。關節鏡手術是治療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輕忽頭痛小心會要了你的命!

輕忽頭痛小心會要了你的命!

頭痛是極常見的不舒服症狀,只有極少數的人,終其一生從未遭受過頭痛。大部份頭痛的確也都是良性,短暫且不嚴重,只要忍一忍或休息一下便可以解決。但是有一部份頭痛卻是難以忍受,甚至潛伏著危險性。許小姐27歲,過去無特別疾病史,也無慢性頭痛。從就醫一個月前歲開始,她發生了新的頭痛,每次發作時,都是搏動型式,而且痛的要命,都會痛到不想聽到任何聲音(怕吵),也無法工作,一定要去休息吃止痛藥。許小姐並不會因頭痛而在半夜從睡眠中痛醒,頭痛也不會因咳嗽或上廁所而明顯加劇。她看過幾位醫生都說是偏頭痛,都開止痛藥給她,但是效果不佳。因為頭痛持續,她實在無法再忍受,於是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科門診就醫,經門診醫師評估身體及神經系統,無明顯異狀。依頭痛型式評估,診斷為可能性偏頭痛,院方給予止痛藥及預防藥物,並安排腦波評估。雖然腦波報告結果正常,但是許小姐的頭痛經治療兩週後仍無改善,於是在醫師安排磁振造影後,發現是腦瘤所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毓禎表示,在這個病例中,許小姐為年輕女性,無神經系統或身體評估異常,且頭痛型式又是年輕女性常見的偏頭痛,再加上腦波評估正常,是一個難以早期發現有問題的病患。而之所以能在兩次門診中診斷出來有腦瘤問題,靠的是醫師及病患雙方的警覺。什麼樣的頭痛應該看醫師呢?王毓禎說,最要緊的是可能有危險性頭痛。這一類頭痛並不常見,只佔頭痛病患2%以下,但卻是須要儘早發現治療,如急性青光眼、顳動脈炎、水腦可能導致患者失明或失智,更甚者亦會危及生命,如腦腫瘤、中風、腦動脈瘤、腦膜炎、腦血管炎等等。王毓禎提醒民眾,若頭痛形式和以前不同(例如以前頭痛是輕微的,現在是劇痛。或以前是抽痛,現在像爆炸性頭痛。突然發生以前未曾有過的頭痛)、頭痛表現異常(如咳嗽、用力或彎腰的時候,其頭痛增加導致半夜醒來,頭痛伴隨著眼睛或耳朵的疼痛,頭痛伴隨著頸部僵硬)、頭痛對於醫師治療都無明顯療效,或頭痛合併不正常表現(如伴隨抽搐、發燒、神智不清、昏迷、頭部外傷以後的頭痛)等,就可能隱藏著危機,最好盡快就醫,找專門治療頭痛的醫師評估,以免耽誤病情治療。

A型流感 天涼病毒活蹦亂跳

A型流感 天涼病毒活蹦亂跳

天氣轉涼了是流感好發的季節,一不小心就可能得到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流行性感冒病毒株種類可以區分為A、B、C三型。澄清醫院平等院區五樓內科病房 張玲瑜護理長解釋,A型流感是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是A型流感病毒的一種。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主要傳染途徑是藉著咳嗽、噴嚏散播方式,因此傳染性相當高。流感症狀常見高燒、乾咳、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全身肌肉痠痛等等,病程大約是一星期左右,當有上述的症狀時醫師會做快速篩檢,快速篩檢只能驗出是不是A型流感,不能驗出是不是得到H1N1。張玲瑜護理長說明,臨床上快速篩檢是A型流感(陽性)住院的病人以小孩居多,大部分的症狀是發燒、喉嚨痛、乾咳。大部分的家屬都會相當的緊張,深怕會引起合併症產生嚴重後遺症,尤其是發燒住院的病人家屬,更是不斷的要求測量體溫,溫水拭浴、冰枕使用等方式來達到降溫的效果,反而病人無法得到休息。其實住院期間病人多休息,補充適量水分,注意身體保溫,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食物,配合按時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克流感(Tamiflu) ,就可以緩解症狀。張護理長並提醒民眾,在預防方面需注意個人衛生及保健,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面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2公尺以上距離、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徹底清潔雙手、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儘量避免外出、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H1N1新型流感發生地區。上述的預防事項如果能確實遵守就可以避免得到流感。

舉“滑鼠”之勞 溫暖育幼院孩子的心

舉“滑鼠”之勞 溫暖育幼院孩子的心

每年聖誕節的到來,總有許多善心的朋友會來育幼院送禮物, 12月裡育幼院許願的孩子們也總期盼來年有許多願望能實現。今年忠義育幼院邀約社會大眾參與一項意義的網路活動-「愛我們的孩子」*育幼院*網路愛心串聯,期盼熱情的網友能夠用部落格、個人網站及FACEBOOK,送給育幼院一個「舉“滑鼠”之勞」的大禮物,也就是幫助忠義育幼院的網站串連「物資需求」及「蒲公英助養」宣傳。寒冬中日常迫切的物資所需及下學期院童教育經費的籌措,實在是忠義育幼院目前最迫切的需要。忠義育幼院院長高敏足表示:「忠義每學期約需花費120萬的教育經費,目前下學期的學費仍未有著落,眼看著明年二月底孩子們又將開學,讓我們都相當擔憂。」在88風災後,今年下半年度忠義基金會所推動的「蒲公英助養」募款即將在12月底截止,然而至11月為止的本募款計畫所得,仍未達預計募集總額930萬元的半數,期盼社會大眾能夠幫忙宣傳,協助號召募集助養經費,讓忠義明年能順利開啟各項弱勢兒童服務安置的方案。尤其長年致力於弱勢兒童照顧的忠義,實沒有多餘的經費可做為募款廣告的露出宣傳,期盼大家伸出援手,讓點點的愛心匯集成幫助孩子的力量。這次「愛我們的孩子」*育幼院*網路愛心大串聯的網路活動,除了邀約網友用部落格愛心串聯忠義育幼院的網路貼紙外,忠義育幼院也邀約網友們加入FACEBOOK-忠義的愛心粉絲團,期待眾多愛心的串聯化為有力的宣導平台,讓更多朋友能看見育幼院的需求,進而幫助到弱勢的院童。這次網路串連活動自2009年12月5日起到2010年1月5日為止,參與這次愛心串聯活動的朋友,也將獲得多重好禮的抽獎機會,AIMER SHINE 網路商城等愛心單位已相繼捐出精美禮品,希望能夠幫助這次愛心聖誕的串連能夠順利成功。AIMER SHINE網路商城(http://www.aimershine.com)負責人楊珮詩表示,這次主動參與這樣網路愛心串聯的活動,實則是從疼愛自己的孩子出發,希望延伸呵護的心拓展到育幼院的孩子,橙花公主禮盒的抽獎贈送總價值高達2萬多元的商品,希望可藉此號召更多愛孩子的媽咪族群來關懷育幼院的孩子。忠義育幼院也表示,物資捐助也能幫助育幼院節省育幼院院童生活安置的開銷,讓善心人士的捐款能更妥善使用到院童的教育、醫療、心理諮商輔導等方面,幫助孩子重建生活機能。歡迎社會大眾欲了解串聯忠義貼紙的參加辦法及抽獎方式,可連結至忠義育幼院的部落格,活動網頁http://cybaby.pixnet.net/blog/post/29914963 或官方網站 http://www.cybaby.org.tw/,忠義育幼院服務電話02-2931-1659。

眼皮痛到張不開 原來是疱疹角膜炎作祟

眼皮痛到張不開 原來是疱疹角膜炎作祟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孫普能醫師表示,一位52歲婦人因左眼皮痛得張不開且一直流眼淚來就診,婦女說數年前她曾患有顏面神經麻痺,後來雖然漸漸恢復,不過左眼閉得不是很緊。一個禮拜以前,她去作SPA時,左眼被強勁的水流噴到,痛了一下,當時她並沒有特別去處理。兩天後左眼開始疼痛、畏光。之後,看過兩家診所吃藥、點藥都沒有改善,且越來越痛,才到該院來就診。孫普能醫師表示,婦人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經由檢查,婦人的左眼角膜上有明顯的白斑,點上染色液後呈現地圖狀的角膜發炎,約有一半的角膜呈現發炎狀態,且角膜邊緣有樹枝狀的病灶。外觀眼皮則只是輕微的腫脹,沒有水泡,也沒有皮膚感覺異常,診斷為「單純性疱疹角膜炎」。經給予抗病毒的眼藥膏,加上一般性的抗生素藥水來避免細菌感染,一星期後,已減少了疼痛,矯正視力也由0.02進步至0.2,但是樹枝狀的病灶還是存在。經過一個月的治療,角膜上皮才完全長好。但是角膜基質並沒有完全恢復透明,仍然霧霧的,矯正視力只有0.4。孫普能醫師指出,由單純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是一種嚴重的角膜病,通常只會發生在單邊眼睛。患者會眼睛紅、疼痛、視力模糊、畏光、流淚。若疱疹性角膜炎沒有很快治療好,則角膜的疤痕可能造成部份視力損失或失明。診斷上主要是靠角膜上特殊的水泡及樹枝狀的病灶,如果感染範圍較大則會有地圖狀的病灶。疱疹病毒的傳染力不強,一定要近距離親密接觸才會傳給人。一旦感染,疱疹病毒將終生潛伏在人體內,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完全治癒,因而只要感染過一次,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或受傷時,就可能引起病毒復發。像這位婦人很可能是以前曾感染過單純疱疹病毒,這次作SPA時因眼睛閉不緊,被高壓水流沖傷了角膜上皮,才會引起疱疹病毒在眼睛復發,造成疱疹角膜炎。孫普能醫師指出,其實民眾只要經常保持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就可以減低復發的機率。

透過氣場圖,瞭解一個人的內心想法

透過氣場圖,瞭解一個人的內心想法

棕色和暗沉的顏色表示微弱的能量,灰色和棕色也不是很正向的氣場,但每道氣場彩光都有正向和負向的效應,並沒有哪一個是特別好,只是特性各有不同。請記得氣場圖會反應一個人內心真實的想法,所以十個經歷相同狀況的人,氣場圖可能完全不同,像有些人較不容易受到外在壓力或噪音的干擾,氣場相形下就較為穩定。氣場改變的頻率和人的振動速度相同。例如正在念書和大量用腦的人,氣場通常都是黃色的,他們需要邏輯及理解力,且無暇顧及其他的事,所以氣場應該可以穩定數週至數月。如果有人的氣場呈現紫色,表示他非常敏感且對內在的感覺很敏銳;不過,如果他無法維續與自己的內在連繫,此人的氣場在數小時之內就會產生改變。氣場在治療或冥想的前後也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如果受過這類連結訓練,就可以專注於內在並保持冷靜,這樣的改變就很容易看得到。但其實在一般狀況下,只能改變自己的特有光譜,綠光人通常能經歷整個光譜的範圍,紫光人和紅光人的氣場通常會很平穩。改變不如想像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通常人的氣場會改變,但別忘了氣場就如液體一樣,也不是固定的。例如,如果有人的氣場呈現從紅光至黃光間,但突然變成深紫色,我確定這個人會知道為何有如此的變化產生,且可以說出自己的經歷。但如果只是從綠光變成藍光,則因為振動類型十分相似,可能不會覺得有太大的不同。「平衡」(Balance)指的是調整氣場的平衡度,並使其維續一段時間。這和彩光顏色沒有關係,重點是清楚的顯示了每個人的可能性和對未來的規劃,也象徵調整了身、心、靈的和諧與平衡。可以利用穿著的顏色及適合自己氣場彩光的水晶,來平衡氣場。冥想對於七個氣輪活化與平衡很有助益,尤其是加上深呼吸的練習,可以想像白水晶的光環繞在自己身邊來結束冥想,也可以想像被彩光的光幕圍住,或想像那些你可能需要的人。(本文摘自:人體氣場彩光學,由生命潛能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3/4/190.html

抗癌路上,擁有心理支持與寄託,能有效延長患者壽命

抗癌路上,擁有心理支持與寄託,能有效延長患者壽命

過去國人總是聞癌色變,事實上,癌症的治療愈來愈進步,現在診斷出癌症的病人,都還有很長的人生路要走,這是人生的轉折點,而不是人生旅途的終點。有許多癌症病人因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恢復得相當好,幾乎回歸正常生活,有人回到工作崗位,有人繼續追求人生尚未完成的夢想。所以癌症病人及家屬該關心的,不再只是「能活下去嗎?」,而是「可以活得有多好」?獲得第2屆彩繪希望佳作的于台煙在面對音樂領域亦師亦友的梁弘志老師,與母親罹患癌症的衝擊下,意識到生命的脆弱。她說:「以前總忙著工作,無暇顧及身邊的人,沒想到他們居然在癌症的陰影下,一個個告別人世或飽受病痛!這讓我開始停下腳步,思索人生真正重要的事。」她的得獎畫作<生命>裡蘊含著受精卵、胚胎,色彩有光明也有陰暗,代表生命的起與落,最後生命終將結束。這一切的過程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活出自己的樣子、懂得關心、愛你週遭的一切,讓生命沒有迷惑並能快樂的呼吸,是她的領悟。在陪伴母親抗癌的她除了寄情於藝術創作外,也長期投入癌症希望協會的癌友關懷活動,在接觸後也漸漸了解癌不是絕症,是會好起來的病,生病了只要接受正確的醫療照護,好轉後,就跟一般人一樣,任何人都要跟它和平共處,因為癌原本就存在每個人身體裡。身為癌友家屬的她陪伴母親走過抗癌路,面對癌症,台煙藉由繪畫,讓自己在生命轉折處重新活了一次,她也希望所有癌友及家屬們也能和她一樣,透過創作,讓自己走出生命的陰霾。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王正旭表示,癌症病患正規治療的過程壓力很大,病患在養病過程中的心理寄託很重要,團體活動、繪畫、音樂等都能給患者動力和目標去追求人生美好事物,正向態度也被證實,能夠增加免疫細胞活動度去對抗癌細胞,可以有效延長癌症患者壽命。為了幫助癌症病友、家屬走出生命低潮,並給予長期為癌症治療付出心力的醫療團隊繼續努力的力量,癌症希望協會與台灣禮來公司舉辦的第3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報名收件自即日起至99年1月31日止,歡迎癌症病友、家屬及醫療團隊報名參加,最高獎金2萬元,活動詳情請至癌症希望協會官網www.ecancer.org.tw或來電(02)3322-6286分機27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