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80%體重過重婦女,淋巴系統流動不順暢

80%體重過重婦女,淋巴系統流動不順暢

基本上,所有的排毒書籍和計劃都會表示,清潔身體最主要的就是清潔兩個系統─腸道和肝臟。但是事實上,這兩個器官系統並無法囊括全身,而淋巴系統雖然重要,但常被人們忽略。淋巴系統是身體排除毒素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當我們談論肝臟時,一般人都還具有一些概念,了解肝臟器官的基本功能。但是,當我們談論淋巴系統時,絕大部分的人往往無言以對。不過無論你是否了解淋巴系統,都無法否定它的重要性,因為淋巴系統與健康習習相關。淋巴系統是一種由充滿液體的淋巴結(node)、淋巴腺(gland)、淋巴管(tube)所組成非常複雜的網狀系統,在浸濕身體細胞、帶走組織「污穢」後,讓身體重新恢復正常狀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百分之八十的體重過重婦女,她們的淋巴系統效果都不彰,淋巴系統流動順暢不但可以減輕體重,同時也可以讓人的心情變好。淋巴系統包括淋巴腺、淋巴結、脾臟、胸腺、扁桃腺以及血管和輸送管,靠著上述這些元素,能把細胞裡的廢棄物帶到血液中。淋巴系統不但可以處理外部進入身體的毒素(如食物、空氣污染),同時也可以應付身體內部產生的毒素(正常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例如,在身體出現發炎狀況時,可以將發炎的廢棄物帶到血液中,進而清除這些廢棄物質。淋巴液在進入心臟附近的血管後,可以由此進入循環全身的血液。當淋巴系統清掃乾淨身體內的毒素,並且將這些毒素丟棄到血液中,腎臟立刻會開始過濾血液中的毒素。淋巴液需要呼吸、運動、按摩才能保持流動。對於大部分經常坐著或呼吸很淺的人來說,保持淋巴液流動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此外,即使你經常運動,淋巴液還是有可能功能不彰。在人體裡,淋巴液要比血液多出三倍,但是並沒有其他器官可以像心臟般不斷抽送淋巴液,因此唯有依靠深呼吸和增加運動量才能促使淋巴液流動。壓力也是影響淋巴液流動的因素之一,因為人在壓力的情境中,呼吸通常都會變得比較淺。在第二階段排毒過程中,你會學習各種呼吸的技巧─在第六章時已討論過。即使在排毒計畫結束後,也應該把這種呼吸技巧融入每天的日常生活裡,因為這種呼吸技巧的好處不勝枚舉。(本文摘自:米謝爾醫師四週排毒聖經,由山岳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203.html

少女雙子宮 畸形子宮懷胎險破裂

少女雙子宮 畸形子宮懷胎險破裂

日前台中市一名少女常常肚子痛,照超音波才發現,她已經懷孕3個多月,而且體內還有兩個子宮,一個子宮正常,但另外一個子宮畸形,偏偏胚胎又著床在發育不全的子宮,無法容納胚胎體積,少女的子宮差點破裂。少女的體內有兩個子宮,一大一小,左邊的子宮發育不全,但胚胎已經著床,幾乎要穿破子宮表層。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戴文堯表示,畸形子宮的表面血管都已經比較豐盛,切開來看,發現她的子宮壁已經變得很薄,瀕臨要破裂。畸形的子宮有卵巢卻沒有子宮頸和陰道,超音波檢查發現時,胚胎已經13週大,為了保住少女性命,最後緊急開刀拿掉畸形子宮和胚胎。醫師表示,雙子宮本來就少見,胚胎著床在畸形的子宮機率更低,只有15萬分之1。戴文堯指出,像這樣的案例,通常在年輕少女的時候,她可能都會有經痛,或是經血量多的這種現象。這名少女懷孕後腹部經常劇烈疼痛,連輕輕觸碰都受不了。戴文堯提醒,婦女異常腹痛或是不正常出血,可能都是身體發出警訊,千萬不要以為忍一忍就好,最好到醫院詳細檢查。

喝雞湯、喝雞精、吃雞肉,誰最養身?

喝雞湯、喝雞精、吃雞肉,誰最養身?

國人的飲食習慣中,如果身體有任何需要「補」的地方,燉雞湯一定是首選;在以前農業時代,如果遇到親朋好友有人生病,燉上一鍋雞湯絕對是最大的愛心與關懷,而現代的人沒時間燉雞湯,就送上一盒雞精以示關懷。無論是雞湯或是雞精,是不是真的適合每種病人?如果沒病的人要養身,到底是雞湯好?還是雞精好?而吃雞肉和喝雞湯,效果又有何不同呢?先說一下雞肉好了,雞肉算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雞肉也是最容易把油脂與瘦肉分開的肉類,但是,雞肉和其他的肉類一樣,必須經過腸胃道消化,變成小分子的胺基酸,才能被身體吸收;這對於一些腸胃道無法正常運作、或是希望快速恢復體力的病人來說,吃雞肉補身的效果會比較慢。如果經由長時間的燉煮,雞湯就含有許多游離出來的胺基酸,身體比較不費力的吸收到胺基酸,可以迅速補充體力,而要是用全雞去燉,也會順帶把雞的油脂全部燉出來,同時加的膽固醇。所以,若要燉雞湯補身,建議要先把整隻雞的皮去掉,再下去燉,不然就是把雞湯燉好後放入冰箱,等油脂凝固後直接去除。其實,如果怕膽固醇高或是沒有時間燉雞湯的人,「雞精」倒是可以考慮的選擇。目前的雞精都已經過處理為不含膽固醇,卻不代表每個人都適合飲用。所以,當要拿雞精來送禮時,應該先了解對方身體狀況適不適合。雖然現在還有很多雞精產品是特別針對小朋友設計,其實,小朋友正在成長階段,以養成均衡飲食習慣最重要,每天給小朋友一瓶雞精,不如教小朋友每天要喝牛奶、多吃蔬果。尤其是小小孩,腎臟發育還沒有完全,若長期大量的給雞精,過多的鉀離子可能造成腎臟過多的負擔。雞精雖有它的功效,無論是一般人或是生病的人,絕不可以把雞精當做營養的來源,要論營養成分,一杯牛乳的營養絕對勝過一罐雞精,只是雞精含有比較豐富的游離胺基酸,有利於人體的吸收,只能做為輔助的食品。基本上,雞精的功效絕對不會比雞湯差,只是風味與愛心絕對比不上雞湯。(本文摘自:你吃對營養了嗎,由臉譜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2/6/231.html

一通電話服務到 讓失能者在宅接受專業服務

一通電話服務到 讓失能者在宅接受專業服務

88歲的侯老奶奶,失智後期因吞嚥困難、解尿困難,身上留有鼻胃管和導尿管,且腹部手術傷口癒合欠佳,家屬不知如何照料,耗費了不少金錢、心力與人力。家屬侯小姐表示:「家中有失能長者需要醫護照顧,實在令人身心俱疲,很感謝仁愛院區居家護理師伸出援手,將媽媽轉介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除申請部分居家服務補助費,並提供後續專業醫護照顧,讓我免於奔波在醫院、家中與職場,還學習到正確翻身、拍背、照顧管路及傷口照護等技巧,讓我度過居家照顧初期的驚慌與無助,著實讓我受惠良多。」 上述案例是本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仁愛居家護理所聯結的案例。依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顯示:臺北市人口數97年12月底約為262萬2,823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於12月底約為32萬2,975人,至98年10月底為32萬7,5 27人,一年內增長了5,000人,又根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年推估,未來18年後約每3.2個15-64歲工作年齡者負擔1個65歲以上高齡者,顯見老人照顧已是現代社會重要的課題。由於高齡化社會來臨,照顧失能者成為許多家庭的壓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社會局於97年4月7日攜手合作,成立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並依據行政區規劃東、西、南、北、中5個服務站,分別設立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和平、仁愛、陽明、中興院區,民眾可以依居住的行政區域別,與各區服務站照顧管理中心申請服務,服務站將有專業人員為您解說,若有需要,亦可派員提供您專業到府的評估服務,為申請者「量身打造」適合的照顧服務計畫。長期照顧補給站 專業人員宅急便臺北市「居家專業人員服務實施計畫」係配合行政院衛生署「十年長照計畫」辦理,是政府體貼失能者及家庭照顧者的服務方案,服務項目包括:居家護理、居家醫師、居家復健、居家營養,其目的,是為提供行動不便、無法至醫院就診的民眾獲得完整的醫護照顧,除了提供專業護理服務外,還連結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營養師至宅服務,不僅減輕家庭照顧者就醫時的舟車勞頓,及掛號候診的等候時間,也減少請假陪同家人就醫的壓力,更降低家人進出高感染風險的醫院,避免家庭照顧者因照顧家人而過度疲累。 長期照顧服務永續經營 使用者負擔部分費用長期照顧服務為達永續經營的目標,在費用方面乃依使用者失能程度(輕、中、重度)及其經濟狀況(一般戶、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提供不同額度之補助;例如社會福利身份為低收入戶,則全額由政府負擔,中低收入戶自付10%,其他對象自付最高40%的費用行政院推行的「十年長照計畫」,其重要的關鍵為財務分攤,如此一來長期照顧服務制度才能永續經營,畢竟今日為失能長者的規劃,明日即為我們所用,而使用者付費的服務理念不僅能照顧現階段的失能者,更為未來的失能者預留服務的空間。 專業護理服務走入家庭 居家護理師居家護理師出診訪視時,背著一應俱全的專業訪視包,不畏風吹日曬雨淋,遍訪臺北市有醫護需求民眾,提供居家護理服務含護理指導、更換管路(鼻胃管、尿管)、注射、一般傷口護理、檢體之採取及檢查等。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歡迎民眾踴躍來電或多利用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178網站查詢長期照顧相關資訊。

腳踝扭挫傷怎麼知道它好了?

腳踝扭挫傷怎麼知道它好了?

足踝扭傷是高發生率、最常見的運動傷害疾病,約佔所有運動傷害40%。必須儘早診療,以避免疼痛部位組織可能會發生更嚴重充血、水腫、變性,日久便可增生肥厚,形成粘連,約有20%患者會發生功能不穩定現象,使病程遷延反覆,治療更加困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傷科中醫師邱榮鵬說,踝關節扭挫傷常出現年輕人身上,但小朋友也會出現同樣問題。年輕人多是打球時不慎發生扭挫傷,而小朋友發生踝部扭挫傷的情況則是渾沌不明。邱榮鵬表示,因為年輕人可以明確表示受傷是踝內翻還是踝外翻而發生,但小朋友常因為怕父母親責罵,總會拖個一兩天才被父母親發現走路怪怪的,才被問出來,原來一兩天前就在學校跑步或是遊玩中發生腳踝疼痛症狀,這時小朋友已難回憶起受傷狀況是怎麼樣發生,所以必須配合局部壓痛點及被動活動檢查,才能確定小朋友問題所在。邱榮鵬解釋,踝內翻動作引起的踝關節扭挫傷是比較常見,除了足部骨骼有可能發生骨折外,最常見的是韌帶受傷,因為內翻動作,所以外踝關節周圍的韌帶便是最容易發生撕裂、斷裂的表現部位,包括距腓前韌帶(ATFL)、跟腓韌帶(CFL)及距腓後韌帶(PTFL),局部會發生紅腫熱痛表現,有的還會出現瘀青,有的人本來在腳外側赤白肉際間看見瘀青,過一兩日後連內踝周圍都可以看見瘀青。這時候病患總會很擔心是否有更進一步傷害,其實,只要一開始的理學檢查確定哪些韌帶受傷、哪些骨頭受到影響,這些皮下瘀青表現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會隨著時間逐漸吸收消失。當然,局部冰敷、休息盡量少動、給予彈性繃帶纏繞保護、口服藥物、外敷藥膏等治療都是可選項目,須依臨床症狀判斷後施術。邱榮鵬表示,另個有趣的現象是,待急性發作的紅腫熱痛較緩解的時候,超過70%病患會出現足部問題,足弓會略成塌陷狀,有點像扁平足的表現,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呢?他說,因為足踝受傷後,跟骨與距骨之間的生理位置略有改變,進而影響前方契狀骨排列、再加上踝部韌帶同時因為損傷而減少了對踝關節的束縛力,所以足弓就略成塌陷狀,緊接著足底筋膜炎就有機會發生。他表示,大多數的人都會覺得足底緊繃感很明顯,卻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但臨床上發現,連接足大趾的Adductor hallucis brevis muscle及Flexor hallucis brevis muscle會發生拘攣性表現,進而加重足弓塌陷狀的影響。邱榮鵬指出,人站立起來時,因為足弓承受全身重量,其緩衝彈性會因此而變差,所以足弓塌陷成了預測預後的觀察指標,在中醫傷科角度來看,可以使用手法、利用座椅的腳、利用網球彈性去改善足弓塌陷角度、去加強踝部支撐力,讓踝部活動靈活度改善,這樣可避免經久不癒的後遺症發生,也減少反覆扭挫傷機會。所以怎麼樣可以確定踝部扭挫傷的預後表現呢?邱榮鵬說,就從足弓來判斷,如果患側與健康側的足弓外觀看起來是越來越相近,站立時從後方觀察雙小腿阿基里斯腱(跟腱)外觀也越來越一致,醫師手摸外踝腓骨、內踝脛骨周圍韌帶不再有特別緊繃、甚至條索狀僵硬感也已經消失,那就表示踝扭挫傷已經好了,所以,足弓塌陷與否是第一觀察重點!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忙後續保養,如由中醫師診治過後,可用養筋壯骨湯強化受傷肌肉韌帶強度、增加受傷關節修補,尤其在冬令進補的現在,更是應該加強、保養個人筋骨方面的小問題!該院林森(中醫)院區將於本月16、17日舉辦冬令進補養身活動,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解決疼痛 復健科提供好方法

解決疼痛 復健科提供好方法

在台灣,許多人不是很了解復健科的診療範圍,日前有一位賴姓婦人因為覺得左肩好像凍住,經復健科獲得良好的診治,已漸獲改善。花蓮慈院復健科醫師洪裕洲表示,有任何因神經、肌肉、骨骼、關節、肌腱、韌帶引起的疼痛或不適,都可以找復健科醫師幫忙。 在台灣,復健科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但仍有許多人不是很了解復健科的診療範圍,事實上,復健科也是一門獨立的醫療科,日前有一位賴姓婦人因為覺得左肩好像凍住,一動就痛,終於在復健科獲得良好的診治,如今活動度已漸獲改善。醫師在「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中,分享二位醫療個案。 一年多前,張先生(化名)在工作時突然中風,右邊身體幾乎癱瘓,經神經內科治療後,由復健科洪裕洲醫師接手復健療程。患者憑著意志力,努力進行職能治療、物理治療。他的妻子也仿照醫院復健室的設備,在家裡添置簡單的復健器材,這樣家中就可以訓練肌力與平衡。 現在張先生已經可以柱著枴杖走路,右手也漸漸恢復抓握功能,他說,這樣的成績還不夠,他期許自己要更努力,好早點回到職場,再度撐起家庭經濟的重擔。 另一名個案為,賴女士(化名)是五十肩的患者,今天夏天,左手開始不對勁,有一度,她想要脫去套頭上衣沐浴,發現自己的左手舉到某一個角度,就有個痛點,嚴重起來,她甚至無法高舉自己的雙手,只能以右手輔助脫去衣服。 賴女士發現左邊肩膀關節的活動範圍漸漸受限,不管往那個方向角度舉手都疼痛,就像左邊肩膀被「凍」起來一樣。患者受不了疼痛之後,就到復健科求診,才知是「五十肩」作怪,她開始乖乖吃藥,也積極在醫院與家裡復健。洪裕洲也傳授擺肩運動、肩輪運動、爬牆運動、外轉及內轉伸展運動等對付五十肩的秘訣,以增加賴女士往各個方向角度的活動度。 洪裕洲提醒民眾,到復健科的求診病人,幾乎都是罹患需要長期耐心對抗疾病。而安撫病人的情緒,是在復健長路上持續精進的秘訣。

里拉義式聖誕大餐 豐腴海鮮美味入口

里拉義式聖誕大餐 豐腴海鮮美味入口

在溫馨歡樂的聖誕節裡,親友歡聚時的特色餐廳哪裡找?不妨到里拉義式吃個豐盛的義式海鮮聖誕大餐,享受豐腴海鮮在口中滑順Q彈的鮮美。里拉義式的主廚說:「義大利南部常會在重要節慶裡享用海鮮大餐,而聖誕節是每年的重要節慶。」所以,主廚為了讓大家在聖誕節裡嚐到西西里海鮮美味,特地研究符合國人味蕾,又不失南義海鮮料理特色的「波斯頓焗龍蝦」與「義式漁人海鮮燉飯」。在「波斯頓焗龍蝦」裡,主廚特地取用波斯頓的大龍蝦與北海道進口的干貝,讓海鮮的鮮味充滿客人的味蕾,搭配德式鮮奶油醬與起士醬的焗烤大龍蝦肉質鮮美滑潤香純且不油膩,煎烤干貝搭上番茄與黃瓜,吃起來嫩Q清脆,為讓整道海鮮有特殊香味,主廚特地在盤邊灑上匈牙利甜椒粉,不辣且搭海鮮的美味。由蕃茄汁與鮮奶油所燉的「義式漁人海鮮燉飯」,吃起來酸甜潤口且Q彈滑順,且配上鮮美魚肉、扇貝、軟絲、鮮蝦、甘貝、蛤蜊,讓整個燉飯充滿新鮮海產的鮮味與甜味。主廚特別為聖誕大餐所準備的開胃菜「法式田螺塔」,除保留法式田螺焗烤外,為更特別開客人胃口,還搭配蒜味奶油麵包。另外,燻肉沙拉的醬料有義式油醋醬與鮮果優格醬來讓客人自由挑選。里拉義式在聖誕節裡總共有12道餐點,其中的「波斯頓焗龍蝦」為限量15客,從12月6日起開始開放訂餐。里拉義式:(02)2838-7596 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50巷2號

花東首例 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線療法

花東首例 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線療法

花蓮慈濟醫院日前完成台灣東區首例「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線療法(Selective L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簡稱SIRT)」。出現癌症細胞肝臟轉移的病患,在治療上出現新希望!以往的放射治療方式,不論是鈷60或直射線治療,放射線都是穿透身體,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傷及正常組織。而最新的SIRT釔90微球體療法,是將直徑只有頭髮三分之一的微球體,從鼠蹊部注入血管,數百萬含有放射線元素釔90的微球體,順著血流到達肝臟腫瘤。微球體停留在供應腫瘤血液的動脈上,二周內持續放出放射線,殺死癌細胞,延長病患存活時間。大多數患者只需進行一次的治療,相對於需要多次治療的化療,能減少對患者體能與生活品質的影響。SIRT療法自1998年於澳洲研究出治療肝臟腫瘤後,2002年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適用於大腸直腸癌之肝轉移患者,同年通過歐盟之核准使用於無法手術切除之肝腫瘤病患,全球已有超過萬人以上的使用經驗。自2008年1月台灣引進第一例後,已有超過百位患者接受過SIRT的治療,大多數患者的腫瘤細胞有縮小並獲得良好控制。花蓮慈濟醫院肝腫瘤治療團隊在高瑞和副院長整合下,由腫瘤外科主任李明哲會同影像醫學部周紹賓醫師、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核子醫學部高志浩主任等同仁,於2009年12月10日引進,使用在一名大腸直腸癌轉移肝癌的男性患者,術式當天由周紹賓醫師進行導管及SIRT置入,並邀請完成台灣首例SIRT的李潤川醫師指導教學。在醫療團隊的合心協力下,東區首例SIRT術式在預估的二十分鐘內結束。周紹賓醫師表示,注入的過程要很小心,速度必須隨著血液的流速順流而下,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更不能注射過猛以免留下造成不必要的後遺症。術式結束後,病人說,之前大腸直腸癌的部分,就是由慈濟醫院團隊為他治療,他對醫療團隊提供的新療法很有信心,會努力配合後續追蹤治療,讓自己不但是東區首例個案,還是成功的個案之一。高瑞和副院長表示,根據研究顯示對於已經無法手術,酒精栓塞、射頻、化學治療也都無效的病人,SIRT療法仍可發揮療效,花蓮慈院引進這項技術就是希望能能為肝癌病人提供多一種治療的選擇。他也提醒民眾SIRT療法並非適用於所有的肝癌患者,須先經專科醫師評估可行性;且這項療法目前雖已在全球多個國家採用,但台灣衛生署尚未評估上市,須以專案申請經衛生署及原子能委員會核可後才可專案進口使用。

東基打造歡樂的銀髮族生活 讓老人家擁有自己夢想的桃花源

東基打造歡樂的銀髮族生活 讓老人家擁有自己夢想的桃花源

致力推動老人照顧志業的台東基督教醫院,努力為老人家創造幸福,自去年底所設立的「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啟用後,一年來以樓層逐層開放、學苑陸續開課的方式,積極建構整合性的老人照護服務,為東部長輩營造健康、尊嚴、喜樂的銀髮生活。 「迦南護理之家」繼去年開放二樓後,照護品質深獲肯定,三樓的部份也在十一月開始收入住,繼續以「安全舒適的環境、專業親切的照護、優質的照護團隊」來服務鄉親,空間運用上也更具彈性。入住者經ADL(日常生活功能評量)評估後,重症者大都住在二樓,輕、中症者則住在三樓。洽詢電話:089-960220 分機6201、6202杜珍珠護理長。 四樓的「迦南優活會館」則是一個適合健康長者生活、學習、旅遊、彩繪人生的美樂地,除了提供給護家住民家屬的安親房,也開放五十五歲以上長者(配偶年齡不限)申請long stay(長期居住)和short stay(短期居住)。 今年夏天,經過妻女多方考量、訪視、挑選後,長期臥床、無法言語的阿公住進了護家二樓,他七十多歲的太太「師母」每天都坐計程車到護家陪伴阿公。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都看到師母阿公形影不離。住在外地的女兒卻十分耽憂獨居母親每日的早出晚歸。在女兒貼心勸說下,一個多月後師母住進了同一棟四樓「迦南優活會館」的安親房,如此一來,師母只要從四樓到二樓,就像自己家那樣的樓上走到樓下,就可以看到老伴,而不需上車下車的來回奔波。當初聽到女兒的建議,師母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為她想到又要花錢而拒絕,女兒告訴她,其實算一算,每天來回的車資也差不多呀! 師母住進迦南優活會館後,大大縮短了探視老伴的路程,而且周邊的生活機能也不錯,不遠處的黃昏市場、便利商店、購物中心可就近採買,加上房間的簡易廚房讓阿嬤可以安全方便的料理食物,例如:打新鮮果汁給阿公喝。老伴住二樓、自己住四樓的安排,著實讓師母安心,家人也跟著放心! 迦南優活會館的居住空間寬敞,有一房一廳、單人及雙人套房供長者自由選擇。洽詢電話:089-960220分機6111;089-960888分機2153 趙小姐。護理之家及優活會館的詳細介紹,請上東基網站(http://www.tch.org.tw)/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 在推動終身學習方面,專為五十五歲以上長輩開辦的「樂活學苑」及「台東市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在內政部及教育部指導下,分別於九月、十一月開課。研究指出,長者參與的社會活動越多,其人際關係較佳、生活滿意度較高、健康也較為良好。換句話說,「參與學習」是抗老的積極處方,所謂樂齡學習,就是希望長輩「快樂學習,忘記年齡!」 這兩個學苑共開了「身心機能活化」A班及B班、「營養新知&健康點心製作」、「樂齡養生與身心保健」、「彩繪人生──水彩與素描」、「打造自己的桃花源」等六門課,除「打造自己的桃花源」預計八日開課外,其餘課程皆已開課。上課人數最多的是東基醫療團隊主講的「樂齡養生與身心保健」,近六十位長輩一起當學生。 上課的地點除了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外,也因應長輩需要特別前往台東基督長老教會、更生長老教會、台東市建農里榮農社區開班。「打造自己的桃花源」邀請到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畢業、王家花園的園丁王美琇親自指導。藉由她與植物相處的多年經驗,帶領長輩進入色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經由拈花惹草的實作課程,打造自己夢想中的桃花源,仍想報名參加的長輩請洽詢089-960220分機6120趙小姐。

花蓮慈院慈馨聯誼會登場 暢談中西醫療面面觀

花蓮慈院慈馨聯誼會登場 暢談中西醫療面面觀

花蓮慈濟醫院將於今日上午舉辦慈馨聯誼會,歡迎病友及家屬在合心樓五樓交誼聽(急診大樓)熱烈參與,活動將邀請到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蘇進成分享乳癌荷爾蒙療法、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博士陳光偉分享中醫與癌症以及來自台中的婦產科醫師葉慧娜分享更年期症候Q&A,透過中西醫療諮詢,提供新知給病友,幫助病友解除疑惑。 96年成立慈馨聯誼會至今,透過每季的聯誼活動,鼓勵病友走出病苦,也曾邀請中西醫專家、營養師專題座談,提供新知給病友,並藉由諮詢,幫助病友解除疑惑,廣受好評。除了專業醫護團隊之外,病友彼此的真情分享,更是一股支撐病友的暖流。癌症關懷小組志工的關懷,也是陪伴治療中病友走出病痛的力量,更有許多病友在疾病獲得控制好轉後,成為癌關小組成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癌症死亡人數逐年攀升,其中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又以乳癌為首,令所有的女性聞之色變。其實癌症的形成是因本身的細胞突變,而且腫瘤發展過程中具有血管新生的現象,並提供腫瘤長大的養分便形成癌細胞轉移的路徑。臨床經驗豐富的蘇進成主任表示,雖然癌症很可怕,但研究資料顯示,罹患乳癌第一期在十年內活存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因此建議所有的癌友,抗癌症的最好方法是面對,而非逃避;治療癌症最好的方式是研究,而非盲從,所以一定要把握治療的黃金期。由於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幾乎是可被治癒的,因此每位女性都應有正確的乳房健康三部曲,每月定期自我檢查、三十五歲以上每年由專科醫師檢查與乳房超音波檢查、五十歲以上每兩至三年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當然若有懷疑者應儘速由專科醫師檢查。花蓮慈院成立乳房醫學中心將承擔起多年來台灣地區乳癌防治網的缺口,以專業團隊守護東部婦女的健康。花蓮慈院慈馨病友聯誼會將貼心安排多元課程,蔡羽婕護理輔佐員分享茶道之美,並由乳房醫學中心主任蘇進成分享乳癌荷爾蒙療法、陳光偉博士分享中醫與癌症、葉慧娜醫師分享更年期症候Q&A,讓所有的病友及與會民眾,都可因為認識疾病,生活得更安心、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