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慢性骨髓炎反覆流膿 終尋中醫診治

慢性骨髓炎反覆流膿 終尋中醫診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男患者3年前車禍,開刀之後將近一年傷口爆開,醫院說是罹患「骨髓炎」,拉起褲管、掀開紗布後,傳來一陣惡臭,乳白色的液體緩緩的從傷口流出來,這是慢性骨髓炎常見的傷口症狀。患者告訴中醫師,傷口時好時壞,做過好幾次的清瘡手術與檢查,也一直服用抗生素,還做過高壓氧治療,但傷口就是沒辦法復原。「慢性骨髓炎」就是曾經有過骨髓炎,復發之後就稱為慢性骨髓炎,外傷性骨髓炎是目前台灣慢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通常僅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或瘻管,持續地有膿性分泌物或流膿,有時傷口或瘻管會自動封閉,但是不久又開始流膿,如此反覆發作,在不發作時並無任何症狀,只是局部皮膚較暗,附近的組織因瘢痕造成鄰近關節攣縮,有時在身體抵抗力低時,會突然復發急性骨髓炎的症狀,如:發高燒、畏寒、局部紅、腫、熱、痛,形成膿腫等。為何慢性骨髓炎會這麼難治療?最主要的因素是,慢性骨髓炎局部的環境已經和剛感染時的急性期完全不一樣了。經過急性感染而沒有在第一次完全處理好的情形,細菌會進入更深處,之後的病程會演變成漸進式的,膿液可能積聚在骨髓腔,造成骨頭缺血並迫使細菌進入血管及骨頭腔隙中。當慢性感染繼續進行時,有豐富血管供應的肉芽組織會轉變為緻密的疤痕,而這種血管稀少的疤痕,在感染部位的周圍形成一層無法穿透的障礙,所以慢性骨髓炎不只是一種感染疾病,也是一種缺血性疾病。骨髓內感染發炎後增生的滲出液會增加骨髓內的壓力,滲出液就有可能會將致病菌帶到骨皮質以及骨膜,進而造成骨膜上的血液循環遭受阻斷,而使得骨頭壞死。因此,傳統上對細菌有效的治療,對慢性骨髓炎的效果都是不好的!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慢性骨髓炎在古代中醫多歸類於『骨癰』、『附骨疽』、『朽骨疽』的範疇,在《備急千金要方•附骨疽》中這樣記載:『以其無破,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凡毒氣深沉,結聚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因潰後常脫出敗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稱。中醫治療方式 是讓細菌難以存活下去!中醫治療,並不是只針對細菌來治療,而是將患處的封閉式循環打開,提昇局部缺氧組織的氧濃度,讓局部組織可以得到營養,提升白血球、噬菌體的殺菌能力,促進血管新生、及骨頭新生,促進破骨細胞吞噬壞死骨頭的能力。原本躲藏在暗處的細菌,不斷被縮小舒適的生存空間,局部的環境變成細菌不適合生長的環境,自然而然細菌就沒地方可以躲藏了;另一方面,中醫調理也會使細菌原本的外表偽裝被去除,提高我們的免疫細胞的辨識力,加上益氣藥材可以提高免疫細胞的活動力,活血藥材可以增加穿透力,讓他們可以更容易找到細菌而吃掉,細菌就越來越少!這就是最高境界,不著眼於用藥物毒殺細菌,卻反而可以使細菌難以存活下去!(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攜手花慈攻血液腫瘤商機 尖端醫走俏

攜手花慈攻血液腫瘤商機 尖端醫走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國內細胞治療發展熱,政府力推的生技產業,將可望再度成為市場焦點,依據日本經濟產業省預估,全球再生醫學市值至2050年將達到3,800億美元,2020年的「細胞療法」概念股,應不會太寂寞! 特管辦法開放屆滿一年以來,尖端醫積極與醫療院所合作,共同向衛福部提出細胞治療計畫申請,是第三家通過衛福部GTP查核的細胞製備場所,並與花蓮慈濟醫院進行全台第一例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治療癌症的案例。 近期雙方再添新合作案,宣布合攻骨髓瘤與淋巴瘤,以「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經標準治療無效之血液惡性腫瘤計劃,目前與花慈申請的總件數計7件,其中實體癌第四期在去年8月底衛福部核定通過,這呼應了總統蔡英文推展生技產業政策目標。 花蓮慈院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指出,骨髓瘤是人體免疫系統中負責產生抗體的漿細胞,癌化後,在骨髓中不斷複製增生,是國內發生率第三高的血液惡性腫瘤,好發於65至70歲的老年族群,每年新增病患人數約500人;另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3,500人罹患淋巴癌,為國人癌症10大死因第9名,又稱「沉默的癌症」。 特管辦法開放後,細胞療法是癌症治療的新選擇,就是病患抽血後,在核准的細胞製備場所進行培養,擴增數量及活性,再回輸到病患體內攻擊癌細胞。醫學文獻指出,使用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治療癌症安全性高且副作用低,可以增加本身的免疫能力,減少腫瘤大小及癌症指標,同時對生活品質的提升亦有很大幫助。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由神經外科專家林欣榮院長領軍的細胞治療團隊,在臨床治療上已取得豐厚的成果,再搭配尖端醫多年的細胞培養經驗及GTP的品管,將好的細胞產品投入醫療院所,才能真正造福病患與推動醫療產業的進步。 積極布局細胞治療產業的尖端醫,目前與花蓮慈濟醫院、新光醫院與北醫附醫三家醫院合作,共提出9件申請案,更投入其他適應症的開發;尖端醫去年12月營收較前年同期成長86.32%,年營業收入也較2018年成長22.25%,營收動能來自細胞相關服務,未來將投入基因檢測、和拓展海外細胞市場等。

吃對低蛋白飲食 降低洗腎風險

吃對低蛋白飲食 降低洗腎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維持免疫力是防疫重點,尤其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定期回診,平日飲食也要特別注意,不過就有研究證實,選擇低蛋白飲食,能夠延緩腎功能惡化。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姜至剛教授表示,飲食產生的代謝廢物,都要靠腎臟排除,一般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當腎臟已經不好,腎絲球過濾率已經變差了,難以排除過多的毒素,所以低蛋白飲食能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低蛋白飲食,是指每天每公斤體重只攝取0.8公克以下的蛋白質,因為攝取越少蛋白質,越能降低含氮廢物的產生,而含氮廢物需要經腎臟代謝,越少含氮廢物表示腎臟負擔越小。換算50公斤成人,一天只攝取少於40公克的蛋白質。酮酸胺基酸 助低蛋白飲食者補充人體必須營養慢性腎臟病按腎絲球過濾率分為5期,多數病患在第5期時,才開始使用低蛋白飲食,並搭配補充有健保給付的酮酸胺基酸營養素,能把部分含氮廢物及尿毒素,透過轉胺作用「回收再利用」,轉化為人體必須胺基酸。姜至剛醫師指出,低蛋白飲食過程中,因為蛋白質攝取量低,因此體內必須胺基酸整體含量也較不足,補充酮酸胺基酸、合成胺基酸的同時,又不會產生含氮廢物,所以對於腎臟負擔自然而然有所降低。青壯年憂心未來洗腎 醫:提早低蛋白飲食有幫助台灣慢性腎臟病患超過150萬人,其中不乏許多30至55歲青壯年族群,憂心未來洗腎影響生活品質,姜至剛醫師說,在末期腎病變的前期,也就是慢性腎臟病第3B期、第4期、第5期,腎絲球過濾率小於45的患者,可以提早考慮低蛋白飲食。低蛋白飲食也能很美味 醫提醒勿忽略總熱量三色意大利麵、鬆餅、蘑菇燉飯、酪梨鮭魚烤蛋,這是低蛋白飲食一天的菜單,醫師與台灣食品安全促進會及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共同出版《毒道之處:低蛋白飲食攻略》,教患者每餐怎麼吃,也提醒別忽略每日熱量攝取,才不會顧到腎臟卻忽略了均衡營養。(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用類固醇藥水 慎防眼壓高釀白內障

長用類固醇藥水 慎防眼壓高釀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空氣污染日益嚴重,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陳瑩山醫師指出,當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2.5濃度過高時,有些人就會出現眼睛不適等症狀,舉凡眼睛結膜炎、過敏,或是PM2.5造成的眼睛發炎,都需要使用類固醇眼藥水,但使用此類藥水時要特別小心,因為有可能會造成眼壓升高的風險,若是長期性點用,也有形成白內障的疑慮,請務必遵照醫生的指示使用。在眼科門診的療程中,類固醇眼藥水是目前消炎的第一利器,但對一些患者會造成眼壓高的後遺症,因此醫界不斷積極研究,如何在藥性、濃度、點用法方面改進,以避免產生高眼壓後遺症。只要有病人因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眼藥水治療,最好定期測量眼壓,萬一發生眼壓升高的情形,醫師都會做緊急處理,只要儘快發現並立刻暫停用藥,大多可恢復正常,只要在門診由醫師繼續追蹤,就安全無虞。陳瑩山提醒,如果點用類固醇眼藥水眼壓會升高,病人可能本身就有青光眼體質,也可說是點了類固醇眼藥水,才提早發現了青光眼的症狀。對於已確診有隅角開放型青光眼的患者,約有五分之四點用類固醇眼藥水,眼壓會升高,其中約有一半會高於30mmHg。另外,具有青光眼病史者的子女,往往也會對類固醇眼藥水產生眼壓升高的反應。要注意的是,除了青光眼患者之外,如果本身是高度近視或糖尿病患者,在點用類固醇眼藥水時,都容易有眼壓升高的反應,需要遵循醫師指示用藥。由於此類病患本身也有早發性白內障,點用類固醇藥水更要留意。另外,類固醇眼藥水若被細菌感染,反而會造成眼睛細菌感染更加嚴重,當病人點用類固醇眼藥水時,應遵從醫師指示,依約定時間回門診複診。由於類固醇眼藥水是臨床上經常會用到的治療藥品,雖然可能有一些副作用,但是只要小心使用,即可避免發生合併症。

多工處理讓大腦過勞!5法擊退腦疲勞

多工處理讓大腦過勞!5法擊退腦疲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多工處理的生活型態,也就是所謂的「一心二用」。不過長期的壓力,逼迫我們的大腦快速反應,時間久了,大腦就累壞了、再也撐不住。國外一項研究發現,當你很專心地做一件事情時,要銜接處理另一件事,中間需要10到15分鐘的緩衝時間,才能全心投入、專注在後者上。「腦疲勞」會以身心合併的症狀表現,分成3階段:第一階段,大腦慢性發炎時會出現輕微身心症狀,但容易被人們忽略;第二階段,自律神經失調和腎上腺壓力荷爾蒙失調,導致免疫系統混亂,引發皮膚病症;第三階段,則會產生嚴重的免疫系統失調。你有腦疲勞症狀嗎?測一測就知道! 早晨總是想賴床,不想起床 走路有氣無力,抬不起腿 不想參加社交活動,只想窩在家當宅男宅女 懶得講話,說起話來也有氣無力 老是想當沙發馬鈴薯,坐下後就不想起來 時常發呆發楞 記憶力減退,時常忘東忘西 頭暈、頭痛、耳鳴、易怒、煩躁 眼睛疲勞,經常打哈欠 食慾變差,討厭油膩,甚至會想添加多點調味料刺激味蕾 不好入睡,睡眠品質變差 雙腳無力,休息時想把腳放在桌子上 如果有上述2至4項情況時,代表你輕微疲勞,請多休息;有上述5至9項情況時,表示你中度疲勞了,關掉壓力的聯繫,讓自己放空;如果有10項以上表示你已經重度疲勞,也許還可能潛藏疾病,建議應馬上就醫檢查。做對以下五件事,幫你找回元氣、讓大腦再度活力充沛。1.累了就去睡覺吧!研究發現,睡眠時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會稍微增加,有助於加強記憶的固化,還可以提升睡眠品質,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睡眠對提升記憶力有幫助,」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胡朝榮表示,國內外相關實驗都證實,睡眠和記憶力息息相關;在睡覺前學習的東西,經過睡眠之後會記得更熟。如果感覺疲勞,卻無法立刻去睡,除了喝咖啡以外還有什麼提神的方法?中央大學認知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永儀說,腦細胞需要大量的氧氣,目前唯一確定有效的提神物就是新鮮氧氣,吸一口真的會瞬間醒腦;不過這是暫時性的,一旦拿開氧氣筒,提神效果就沒了。2.壓力沉重時,最快也最有效的紓壓法就是運動面臨壓力,人體的反應是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瞳孔放大,人的本能已準備好要迅速逃離,如果這時候還勉強自己坐在電腦前,當然會覺得焦慮不安、心煩意亂。「去運動吧!這才是你的身體面對壓力時該有的反應,」陳永儀說,在沒辦法馬上改變壓力環境的情況下,運動是最好的紓壓方式。一週運動3次、每次至少20分鐘的有氧運動(瑜伽不屬於有氧運動),持續一個月就能顯著改善焦慮症狀,還能讓大腦的運作效能更好。3.學習禪定睡覺時,外界的新事物暫時不會進入大腦,但大腦還是在快速運作。如果老是覺得睡不好、思緒停不下來,你應該學習禪定或稱內觀(mindfulness),真正讓大腦休息。「身體要動,腦袋則是要靜,能做到這兩者,大腦才可以真正得到休息。」陳永儀說,配合腹式呼吸法,練習禪定可以幫助你專注、給大腦一個喘息的機會。然而,腦子裡的思緒太多了,要如何不被這些雜亂的念頭帶著走?陳永儀建議先找一個聲音、或是一種氣味來當做專注點,例如空調的聲音、或是點一支香或蠟燭。她自己則會使用節拍器的聲音。4.訂定合理的目標壓力並非全部來自外界,很多壓力都是自找的。在設定目標前,應該先對自己的壓力承受度有所認知,才能訂下合理的目標;不要把自己逼到極限,而是該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去釋放內心壓力。唯有心清明了,才能重拾專注與力量。馨培心理治療所院長呂嘉寧表示,生活不可能全無壓力,而人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承擔度,因此重點不是追求「零壓力」的人生,而是要找出自己的極限,不要設定超出能耐的目標,才不會把自己逼過頭了。5.一個小儀式,不把煩擾帶回家另外,很多人下班後仍持續處於情緒緊繃的狀態,就算回到家還是在擔憂工作的事,大腦得不到休息的機會。呂嘉寧建議,不妨為自己安排一個小小的儀式,例如下班回到家就先洗澡、換掉上班的衣服等,藉由這些儀式,告訴自己「我已經下班了」、「不要再想工作了」。練習一段時間後,你就會慢慢適應不同角色的切換,不再把工作的煩擾帶回家。

這9種東西與人共用 潛藏致命危機

這9種東西與人共用 潛藏致命危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家人、情侶共用生活物品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專家提醒,人的一天當中可能接觸成千上萬個細菌,身體狀況好時可能不受影響,但抵抗力變弱或接觸較危險的細菌時,這些物品可能就潛藏許多危機。1.肥皂醫師建議,應儘量減少使用公共場所的肥皂,因為經許多人接觸使用,表面濕答答,放置的地方也容易潮濕積水,反而成為細菌的溫床,還不如用清水洗手;如果習慣使用沐浴乳,也要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搓澡巾。2.毛巾毛巾和浴巾經常放在潮濕的浴室,而且不容易乾燥,很藏匿細菌,應每星期清洗,並且3個月更換一次。如果和別人共用,可能會感染皮膚病。3.指甲剪剪指甲時如果不慎弄破皮,指甲剪又未進行消毒,這時和他人共用,就可能造成細菌、病毒在不同使用者之間感染。此外,通過血液傳染的病菌,如C肝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可能藉由指甲剪交叉感染。4.鑷子、刮鬍刀很多女生都有修眉毛的習慣,拔毛時容易導致輕微出血,感染細菌的風險增加,皮膚科醫生表示,這種情況雖不多見,但使用一個受污染的鑷子,可能增加感染C型肝炎的風險,建議使用完用酒精消毒,在外給人修眉也要注意對方是否確實清潔工具。不要共用刮鬍刀的原理跟鑷子一樣,都是擔心細菌容易侵入傷口造成感染。5.牙刷牙刷是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工具,但它非常容易藏匿細菌,如果和他人共用,有可能會被傳染牙齦疾病、口腔皰疹、C型肝炎等,如果有出血或口腔潰瘍,就應該更換牙刷。6.止汗劑止汗劑主要功用為減少排汗,本身並沒有殺菌作用,共用可能會將汗水裡的細菌傳染給他人,且除毛、刮毛後,皮膚可能會留下微小的切口,若共用止汗劑,將可能導致細菌透過止汗劑傳染,如果要共用,可避免滾輪式,改用噴霧式的止汗劑。7.化妝品凡是會沾染到體液的化妝品,如眼線筆、遮瑕膏、粉底、口紅、腮紅等,以及各式刷具都不該與人共用,在外試用時,盡量使用一次性器具沾取(如棉花棒、化妝棉),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才能降低感染風險。8.梳子美國疾控預防中心表示,頭上用品(包括帽子、梳子和頭飾)很容易傳播蝨子和細菌,且頭部也會接觸枕頭、床單及沙發墊等,易沾染蟎蟲,一旦共用這類物品,便很容易互相感染。專家提醒,基於維護個人衛生和健康,上述生活物品應避免與人共用,毛巾、牙刷定期更換,刷具、梳子等物品定期消毒清潔,減少交互感染的風險。

胰臟癌癌末病患 延長生命新希望

胰臟癌癌末病患 延長生命新希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素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雖不是常見的癌症疾病,卻因為其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的特性,令人聞之色變!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民國107年胰臟癌位居癌症死因第八名,該年度就有2292人因胰臟癌死亡;近年來台灣胰臟癌人數逐年攀升,因胰臟癌初期常無症狀又很難檢測,是眾多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不過,胰臟癌的化學治療也現生機,當晚期胰臟癌第一線化療失效後,第二線治療藥物已證實可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至九個月以上,為患者帶來一線希望。胰臟癌有甚麼症狀?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楊陽生表示,胰臟癌發生的位置分為胰臟的頭部、體部或尾部,在醫學上目前原因仍不明,有些胰臟癌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腹痛或體重減輕,但以上症狀非特定性,也有胰臟癌患者在早期無症狀,這也是胰臟癌難早期發現的原因。曾有患者患者半年前只是出現些微腹痛症狀,經進一步檢查,半年後就是胰臟癌末期,已無法手術切除治療,需採用化療以爭取更長的存活率。正統治療:手術切除、化學治療目前能根除胰臟癌的治療方式仍以手術為主,楊陽生醫師說明,胰臟在胃的旁邊,早期難發現病灶,容易被誤認是腸胃道疾病,臨床上約有10%至15%的病患可手術切除根治,但是胰臟癌的復發機率高,因此在治療上會先針對腫瘤大小、位置及癌細胞是否轉移,來決定能否手術切除及化療療程如何進行。簡單說,能手術的先開刀切除,化療也可用在手術後避免復發的輔助性治療。最後,針對已經轉移的末期癌患,依照患者體力較好的,可投以組合性化學藥物治療,體力較弱的,則選擇比較緩和的化學藥物;近幾年由於藥物包覆技術進步,得到較好毒殺癌細胞效果,如第二線新型化療藥物,在一線藥物失效後能替患者延長更多的存活期。具危險因子者定期檢查 勿聽信偏方抗癌是全民運動,最好的抗癌方式就是預防癌症找上門,楊陽生醫師說,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顯示,胰臟癌的危險因子有:特定基因,家族一等親內有胰臟癌患者。喝酒,常發生慢性胰臟癌。胰臟有水泡者,囊腫病變,久了發展成胰臟癌,以及肥胖或糖尿病患者。有危險因子者,建議須進一步追蹤檢查,健康的生活型態也是抗癌關鍵,症患者勿聽信沒有經過醫學實證的治療偏方,採取正確的醫學治療,才能為自己爭取「胰」線生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高品質睡眠5要訣

高品質睡眠5要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想要擁有深層睡眠,睡得更好一點嗎?許多人因為工作或家庭因素,睡眠時間不長,上班日可能只睡六小時,下面有幾種方法能讓睡眠系統好好運作,同時得到你夢寐以求的睡眠或深度睡眠。1.限制躺床時間通常你的躺床時間只能相當於你睡著的時間,即使你不想使用這種調整後的新睡眠時間表,也請試著遵循以下兩個重要原則。*別賴床:早上賴床的時間越長,越會減低你當天深度睡眠所需的驅力,除非你隔天晚上晚一點上床,否則增強睡眠驅力所需的時間會因此縮短。其實早上的睡眠並沒有特別的恢復力,所以別賴床了,設定鬧鐘,讓自己在某個時間點起床,這樣會產生較強的深度睡眠驅力。*不要提早上床補眠:如果你前一晚沒睡好,當天晚上提早上床,這樣做會妨礙深度睡眠。因為這會讓你不易熟睡,而且容易在半夜醒來。2.不要小睡在白天小睡會減少晚上的深度睡眠。因為當你從小睡中醒來後,必須重新增強損失的睡眠驅力,而在當晚就寢前,你不太可能有充分的時間增加足夠的深度睡眠驅力。當你獲得較少的深度睡眠,也會獲得較少的休息。3.別打瞌睡打瞌睡所產生的負面效果與小睡相同,因此應該避免。你可以藉由活動,最好能讓全身動起來,以及利用明亮的光線,來控制想打瞌睡的欲望。如果可以,請別人叫醒你,並且避免可能讓你想打盹的狀況,例如在昏暗的燈光下看電視或電影,或是晚間靠在沙發或椅子上。4.在白天保持活力提高活動頻率,對你的健康、心情與睡眠都有正面的影響。當身體活動量越大,越能增強睡眠驅力,也能增加深度睡眠。如果你整天醒著但都不活動,或是多半處於休息狀態,很可能無法獲得深度與優質睡眠。5.減少或避免攝取咖啡因由於咖啡因會干擾睡眠驅力的增強及降低睡眠品質,因此每天攝取量不要超過250毫克,睡前六小時內盡量不要喝咖啡。如果你對咖啡因特別敏感,表示你只能在早上攝取咖啡因,或完全避免。

健身猛操 慘得橫紋肌溶解症

健身猛操 慘得橫紋肌溶解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子初次加入健身房,希望把啤酒肚改造成六塊肌,和朋友相約上一對二教練課程,第一堂課他就要求教練多排腹肌訓練,上課過程中感覺快撐不下去,但仍繼續硬撐;不料下課後覺得腹部痛,隔天更覺得僵硬、腫脹,就醫發現是腹肌發生橫紋肌溶解症,所幸及時就醫,免除洗腎危機。嚴重恐腎衰竭 需洗腎救命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朱柏齡表示,現在健身風氣興盛,衍生傷害案例也不少,新手、老手都有。健身新手多半在團課時受傷,主因是過度努力且未適時休息補充水分,導致發生熱衰竭或橫紋肌溶解症。健身老手也會因為求好心切,負荷過重或訓練時間太長,導致肌肉骨骼傷害,甚至造成橫紋肌溶解症。橫紋肌溶解症又稱為肌球蛋白尿症,壞死肌肉釋放大量蛋白質,使尿中出現大量肌肉蛋白、肌球蛋白,其中肌球蛋白會對腎小管的表皮細胞造成直接傷害,也會造成腎臟本身的血管收縮。如果這時身體水分不足,肌球蛋白甚至會在腎小管中形成結晶、阻塞腎小管,因此橫紋肌溶解症常造成急性腎衰竭。朱柏齡醫師表示,橫紋肌溶解症最常見的症狀為局部的紅腫、疼痛、僵硬等,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全身無力、尿液呈棕褐色、急性腎衰竭,甚至昏迷等症狀。這名個案若延誤就醫,可能因腎衰竭而命危,需要緊急洗腎才能救回來,所幸他相當警覺,治療幾天後腎功能狀況穩定、順利出院。循序漸進運動 勿貿然增加負荷朱柏齡醫師提醒,無論是健身新手或老手,都要清楚自己的負荷量在哪裡,調整負荷循序漸進,不要貿然加重負重或拉長時間。

4妙招可抗疫又抗菸癮

4妙招可抗疫又抗菸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民眾對周邊防疫警覺提升的此時,癮君子一個輕輕卡痰清喉嚨的咳嗽,也可能讓周邊的人誤會,避之唯恐不及。國健署呼籲,吸菸會抑制免疫系統,癮君子想提升抵抗力,遠離新冠肺炎最好的方法,就是戒菸護肺!男性吸菸率較高 染疫也多於女性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郭斐然表示,有論文以肺部細胞資料庫分析顯示,抽菸者比沒抽菸者的肺部細胞有較多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受體,此受體與感染武漢肺炎或SARS息息相關,代表吸菸者比較容易感染武漢肺炎,這也可能解釋感染者以男性居多,因為男性吸菸率較高。吸菸染武漢肺炎機率增2倍郭斐然醫師提出,之前已有一大型的整合型研究,涵蓋46萬人的社區研究資料顯示,抽菸者罹患肺炎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抽菸者比較容易感染武漢肺炎並非特例,要對抗武漢肺炎,應盡快戒菸。抗疫時期就是最好的戒菸期,董氏基金會提醒民眾善用戒菸四招對抗菸癮:*深呼吸15次,想吸菸時,連續15次將氣深深吸入再慢慢吐出。*喝一杯冷水,可滋潤喉嚨,又可有效抑制吸菸的欲望。*用力伸懶腰,連續做擴胸運動、伸展四肢或原地跳躍15次也可以。*刷牙或洗臉,可讓自已神清氣爽,精神馬上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