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不同階段女性 提升免疫力方法不一樣

不同階段女性 提升免疫力方法不一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性的身體,一生中隨著荷爾蒙的變化,會有各種不同的生理需求,大致上可分為青春期、懷孕哺乳期和更年期3階段。不同階段的女性,提升免疫力的方法也不一樣。長大成人─青春期女性的青春期約從11歲開始,此時身高體重也會急劇增加,生理開始出現第二性徵,同時也更注意自己的外貌。由於身體正快速發育,很多母親會燉補品,希望幫助女兒能發育良好、生理期順暢。但若一味地進補,忽略體質的調節,也可能補出一身問題。另一方面,愛美的女孩子為了減肥而節食,不僅容易影響發育,也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青春期增強抵抗力祕訣─補充鐵、鈣,睡眠充足青春期的女性多補充鈣質,有助骨骼發育成長,也能幫助卵巢功能發育健全。青春期少女因生理期來潮,容易流失鐵質,造成易疲倦、無法集中精神等問題,最好多攝取含鐵質的食物。有些青春期少女熬夜看書,或上網聊天,讓身體無法獲得充足休息,無形中也使得免疫力下降。如果睡眠充足,不僅能防止免疫力降低,也能減少臉上長出青春痘的危機!一人吃兩人補─懷孕哺乳期懷孕哺乳期的女性身體,會直接影響胎兒的健康,如果不慎感冒,治療時也須較一般人小心用藥,才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或藉由乳汁將藥力傳遞給嬰幼兒。因此孕婦的免疫力就更加重要,如果能調養好母體,讓母親健康度過此時期,嬰幼兒相對來說也較健康。孕哺期增強抵抗力祕訣─營養均衡,心情放輕鬆懷孕哺乳期的婦女,是「一人吃兩人補」,任何一種營養素都不能缺乏,否則就可能影響胎兒發育。有些婦女擔憂懷孕會破壞身材,其實只要秉持少油、少鹽、少量多餐的原則,就能兼顧胎兒的健康和母親的身材。再者,哺餵母乳是消耗熱量的最佳方式,適當控制飲食,再加上哺餵母乳,就能回復窈窕的身材,切勿一味為了減肥,而犧牲母體和幼兒的抵抗力。有些母親在產前、產後,會因為身材走樣,或照顧新生兒而心情低落,鬱悶的情緒也會影響免疫細胞的活力,此時產婦的家人應多給予支持與鼓勵,增加產婦自信,讓產婦有喘息的機會。散發成熟韻味─更年期更年期平均年齡,多在45~55歲左右,此階段的女性體內荷爾蒙,因雌激素減少而逐漸失調,引發一連串的更年期症狀,包括熱潮紅、耳鳴、月經紊亂、心悸、失眠、陰道乾澀等,症狀因人而異。在年紀和荷爾蒙改變的雙重影響下,更年期女性的免疫力也容易急速下滑,引發泌尿道發炎、陰道發炎,必須適當調節免疫力,才能安然度過此一關鍵期。更年期增強抵抗力祕訣─高纖飲食、多做運動更年期婦女的生理,在各方面已逐漸走下坡,更需注意攝取均衡的營養,並多攝取高纖維質食物,以避免便祕,也能維護免疫系統的健全。在生活方面,更年期婦女可多做簡易輕鬆的運動,例如走路或爬樓梯,藉此增加肺活量;也要找出自己的生活重心,以避免空巢期帶來的憂鬱失落感。各階段女性增強免疫力的方法 (本文摘自/這樣吃提升免疫力就能抗病毒/人類文化出版社)

皺紋、雙下巴 與骨質密度過低有關?

皺紋、雙下巴 與骨質密度過低有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骨骼能維持「外表的年輕」。甚至有人專門對此做過研究──骨質密度越高的人,肌膚越有彈性,也越不會出現皺紋。反過來說,骨質密度低的人,肌膚就會失去彈性,也會導致皺紋叢生。骨質密度代表骨量,就是骨骼中所儲存的礦物質(如鈣、磷等)含量,是用來判斷骨骼是否強韌(強度)的標準。研究證實,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的人,骨質密度通常都比較高。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的人 骨質密度通常都比較高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叫做《美麗與青春新常識~身體的奧祕~》(NHK BS Premium,2018年4月17日播出)的電視節目。在這個節目裡,我替4位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的女性測量了骨質密度。如果骨質密度正常為100%:50歲的A小姐外表最年輕,看起來幾乎只有30多歲,她的骨質密度是同年齡平均值的124%,甚至是20歲女性平均值的117%,可以說是高得驚人。請她卸妝後再觀察素顏,會發現她的眼角及嘴角都沒有皺紋,令人印象深刻。另外,59歲的B小姐骨質密度為107%,53歲的C小姐是104%。只有49歲的D小姐骨質密度比同年齡平均值低,數值是90%。從這個實驗也可得知,只要觀察肌膚的彈性及皺紋狀況,就能判斷骨質密度的高低。骨質密度過低,第一個影響的就是臉,再來就是下巴在年齡增長的同時,我們的顏面骨會因骨質密度變低(骨量減少)而萎縮,然後在臉部各處形成與表面肌膚之間的空隙。多餘的皮膚會造成深層皺紋或大面積鬆弛,這也是皮膚失去彈性的原因。眼窩(眼球所在的凹陷處)部位也會因骨骼萎縮而中空化,導致眼角出現細紋及眼下出現眼袋。雖然紫外線等外在傷害有時也會影響肌膚彈性並造成皺紋,但肌膚鬆弛基本上都是顏面骨萎縮所造成的。即使在整個臉部,下巴也算是骨質密度特別高的部位。但是,它比起腰椎等其他部位更容易流失骨質,因此也更容易率先出現老化的狀況。法令紋及嘴角外側的「嘴邊肉」(木偶紋)、雙下巴,這些老化現象都與下巴的骨質密度有關。當顏面骨出現萎縮,有些30多歲的女性會因為「臉變小了」而開心,但是這絕對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骨頭萎縮會加速老化,從醫生的觀點來看,反而會更擔心她們骨骼的健康狀況。無論是女性或男性,只要體格良好、看起來年輕,通常骨質密度都很高;反之若是體型矮小,看起來瘦弱衰老,通常骨質密度都有比較低的傾向。肌膚充滿光澤並具有彈性、外表看起來十分年輕──只要滿足這三個條件,就是從骨骼到身心機能都年輕又健康。千萬不要以為骨質疏鬆症是高齡女性特有的疾病!由於減肥、女性荷爾蒙等因素,年輕女性也會有骨質疏鬆的傾向,並且導致容易發胖、疲倦、加速老化,也會造成免疫力低下而容易生病,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老年癡呆。如果出現腰部疼痛、起身困難、爬樓梯時腳難以抬高等症狀,就要小心骨質已經開始流失!鈣+維生素D+維生素K=健骨飲食依日本骨科名醫建議,應積極攝取能活化骨鈣素的高鈣食品,如牛奶、起司、小松菜等;富含維生素D食物則能抗氧化,例如鮭魚、沙丁魚、木耳;富含維生素K食物則能促進骨骼代謝,例如納豆及綠花椰菜。健骨飲食能預防身體糖化或氧化、排寒、清除腸內垃圾,只要注意飲食並搭配運動,就能增強免疫力,再也不生病!(本文摘自/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日本骨科名醫教你運動+食補,重獲績優骨/時報出版)

不用證明我好或不好 勇敢活出自己

不用證明我好或不好 勇敢活出自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用證明我很好,也不用證明我不好。我是獨特珍貴的存在,只需要真正的活出自己。蘇青端著茶托放在桌上的時候,易晴正窩在沙發裡,一隻手托著自己的臉頰,彷彿在沉思。「怎麼啦,看起來眉頭深鎖,在想什麼事嗎?」易晴稍微坐直,說:「前兩天,經理把我叫進辦公室,跟我說接下來有個計畫,要調派一個人手到上海協助一個重要專案,大概需要半年的時間……」「喔,是嗎?又是一次外派的機會?這次你有什麼的心情或想法呢?」「嗯……你知道的,以前我都是直接拒絕,但是這次我想接受這個挑戰,我有信心可以做的好,我也打算跟志遠好好談一談。」「聽起來,你和以前不一樣了?不再是討好的先體貼別人、猜測別人,然後壓抑自己的渴望,而是選擇說出口,並且跟志遠討論。不管這次的結論是什麼,你已經開始創造『我在,你也在』的新關係了!」「真的嗎?能被你這樣『認證』好開心啊!我也真的覺得這次不太一樣,好像心比較定,整個人也比較穩。我不知道怎麼說,但是這種很『在』的感覺真的很好。是因為『獵豹我』開始出來了嗎?我知道,我想要去試試這個挑戰,也不擔心志遠,他可以照顧好自己。甚至,在這段時間,我也發現他其實是欣賞我、支持我的。」「但是……」易晴原本俐落清楚的語氣有了遲疑,「我仍然掛心小蝴蝶,雖然在生活上有爸爸、奶奶、姑姑照顧她,但她畢竟還小,還需要媽媽,她可以適應嗎?她會不會很受傷?以前即使我媽媽那麼全心付出,我都還受傷了,現在我可以這麼自私嗎?我會不會也讓小蝴蝶受傷呢?」「我聽見你對小蝴蝶的愛,聽見你的擔心,也聽見你認為『媽媽不可以自私』的觀點,這麼多重的心思,一定讓你很焦慮、沉重……」「可是,」蘇青停頓了一下,「你有想過嗎?你可以直接問小蝴蝶呀!去跟她說這件事,告訴她你的想法和顧慮,也聽她的聲音,瞭解她怎麼想。這也是你和她很棒的連結,不是嗎?」「跟小蝴蝶討論這件事嗎?她才八歲耶……」「我一向認為,孩子其實什麼都懂,只要你願意好好跟她說,聽她說。所以我從女兒若安很小開始,就會和她討論、對話。」蘇青輕嘆了口氣,由衷地說:「其實女人結婚、生小孩之後,我們的角色就更多重了,職場和家庭之間的兩難,的確是太多女人共同面對的真實挑戰。我曾經也面臨和你一樣的困難抉擇!」「真的嗎?那你是怎麼處理的呢?你跟女兒討論了嗎?她多大?你怎麼跟她說的呢?」易晴急切的問。「那一年她九歲,當時我跟她說『媽咪面臨一個很重大的選擇,因為你是我很重要的人,而且這件事會影響到你,所以我很想聽聽你的想法。雖然這是一個很大的決定,所以沒辦法只以你為主,但是媽咪希望你知道,你的想法會是我很重要的考量。』我跟她說,因為這個討論很重要,所以我要跟她有一個下午茶之約,請她選一個她喜歡的下午茶店……我記得,那天下午,我和她一邊吃由她精選的蛋糕、喝她愛的奶茶,跟她解釋北京的工作邀約。「我跟她說這個工作吸引我的部份——可以實踐我的夢想,可以為我的工作發展好基礎,可以建立經濟上的安穩——而這一點也會跟她相關;我也真誠的跟她說讓我遲疑的原因——她是我很重要的人,我很希望可以更好的陪伴她。這個改變的時間預計大約是一年,我可以承諾她每個週末我會飛回台北跟她相聚……」「那她的反應是什麼?她真的聽得懂嗎?她沒有大哭或鬧彆扭嗎?」易晴忍不住好奇追問。「她一邊吃蛋糕,一邊聽我說。後來,她拿出故事書跟我玩了一下,又繼續吃了幾口蛋糕,才說:『嗯,我要再想一想。』」滿臉的驚訝寫在臉上,易晴說:「天啊!她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她說要再想一想?她的反應怎麼可以這麼成熟?那你怎麼回她呢?」微微笑了一下,蘇青給自己的茶杯裡加了些茶,「坦白說,我聽了她的反應也很訝異,應該說,更多的是欣賞。我知道這孩子是真誠地跟我對話,所以我更真誠尊重地對她說:『媽咪也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決定,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想一想。沒關係,你可以慢慢想,等你想好了再跟我說,我們再喝一次下午茶,然後換媽咪聽你說你的想法好嗎?』」「你的回應好棒喔!裡面有好多的理解和接納,原來你是這樣和女兒對話的啊!」易晴的眼神裡閃耀著深受啟發的光芒,「那後來呢?」「大概過了一個星期吧,有一天晚上她突然跟我說:『媽咪,我想好囉。』於是週末我們又一起去喝下午茶,她一樣點了最喜歡的蛋糕和飲料,我也享受著我的咖啡。我們就這樣一起先享受了一段輕鬆的時光之後,她再度跟我確認了一次細節,包括我承諾每個週末我都會飛回台北跟她相聚之後,她說:『媽咪,我覺得你可以去北京工作…… 』「當時,我跟她說:『謝謝你!媽咪感受到你給我的愛和支持!這讓我覺得很溫暖、很感動!不過,就像我之前跟你說過的,這是一個很大的決定,所以媽咪會很認真的從各方面去思考。但是無論結果是什麼,謝謝你愛我,我也很愛很愛你……』「當然,後來我也真的做到了我的承諾,這是任何關係中都很重要的事情,那讓我們確實感受到愛的存在。」分享完這個多年前的故事,蘇青整個人彷彿仍籠罩在感動與溫暖交織的迷人光暈裡。那裡面有真誠、有等待、有理解、有支持,更有兩個個體同時存在的飽滿的愛。被這一切深深感染的易晴,早已經卸下一進門時的慌快節奏,一起跟著緩慢並飽滿了起來。再開口時,她的語氣充滿感動卻安穩,「這真的是好美的一段互動!謝謝你分享這段故事給我。我也要找一個時間約小蝴蝶喝下午茶。無論最後的選擇是什麼,我都希望跟小蝴蝶是這樣能夠好好對話的關係。」「嗯,這只是一個分享,你也可以創造屬於你和小蝴蝶的對話方式。」蘇青用暖暖的微笑打開了一個真誠的空間。(本文摘自/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平衡三力,找回活力/心靈工坊

膳食纖維吃越多越好?到底多少才夠?

膳食纖維吃越多越好?到底多少才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營養師我有便秘困擾』、『我血脂肪高』、『血糖控制不穩定』,這些常常是民眾拋給營養師的問題,往往營養師提供的諸多建議裡,總是會看到一行「多補充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但膳食纖維到底有多神奇?何謂膳食纖維?英文稱之「dietary fiber」,是存在於植物細胞壁及細胞內,成分也屬於碳水化合物的類別,但由於結構得差異無法被人體內的消化酵素所分解也無法產生熱量。可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對於身體影響的功效並不同。膳食纖維對身體健康的助益1.血糖:特別是水溶性纖維,有助於延緩血糖上升速度。若是針對糖友來說餐點中搭配此纖維,當餐整體的血糖將有助於控制上升幅度。2.血脂肪:膳食纖維有助於調節體內的血脂肪,像是含有高量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木耳。可以把它想像成把髒髒的血脂肪趕出身體外!3.排便:非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加腸道的蠕動以及糞便的體積,如此一來不僅改善便秘困擾,對於腸壁細胞接觸髒東西的時間也會縮短,長期來講有助於降低大腸癌的罹患風險。4.體重控制:有效控制體重最需要的就是飽足感,然而膳食纖維剛好可以發揮這樣的作用,延緩胃排空讓你不會容易感到飢餓!膳食纖維如何透過食物補充?簡鈺樺營養師表示,民眾一般普遍都會知道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獲得纖維,這樣的概念是沒錯。但其實有一種食物類別的膳食纖維含量更是多於蔬果,也就是「全榖雜糧類」,但須要是沒有過度加工的糙米、地瓜或是燕麥等等,若是白飯、白麵條或是白饅頭就不算囉!可以從下圖看到常見幾樣的未精緻澱粉每一百公克膳食纖維的含量(資料取自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膳食纖維補充越多越好?每日膳食纖維建議量大約25~35公克,並非越多越好!簡鈺樺營養師提醒,若攝取超量的纖維可能造成反效果,比如體內部分礦物質鈣、和鐵吸收率會降低;甚至部分民眾會有腸道不適應的症狀出現。一般人只要正確吃均衡的原型食物,不太需要額外買纖維粉就可以獲得纖維又不超量囉!(文章授權提供/簡鈺樺營養師)

你是眼睛病變高危險群?6招顧好視力

你是眼睛病變高危險群?6招顧好視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眼睛是靈魂之窗,保養眼睛不可或缺。隨著增加3C產品使用的,青光眼、白內障、乾眼、黃斑部病變等常見眼部疾病,分布年齡已有下修趨勢,保養眼睛上面更應及早開始。近視是一種疾病,兒童常發生近視、遠視及散光等眼睛疾病,年紀越小越容易高度近視,當近視一旦發生,度數的增加就像溜滑梯一樣很難控制(國小、國中每年增100度;高中每年增50度;大學每年增25度)。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會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出血、黃斑剝裂、後眼球後凸及黃斑退化等眼球併發症,所有併發症將導致失明,且治療效果有限。近視成因與遺傳有關 但多為後天環境造成衛福部新營醫院眼科洪國磯主任表示,近視的成因少數與遺傳有關,大多為後天環境造成。如戶外活動不足、長時間近距離工作。當發生近視時,需尋求眼科醫師協助,透過睫狀肌鬆弛劑(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形術、改變生活習慣、戴眼鏡矯正及雷射屈光手術等方式進行控制與治療。預防近視方法1.每日戶外活動2至3小時。2.用眼3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超過1小時。3.保持姿勢端正,看書距離35公分、看電視距離至少3公尺。4.每半年定期檢查視力,由眼科醫師做散瞳檢查度數變化。5.適量補充葉黃素,另外像是胡蘿蔔、藍莓、枸杞、山桑子都是對護眼有益的食物攝取來源。6.多食深綠、黃、紫色蔬果,護眼的食物以含有「抗氧化劑」及「高量聚集黃色素」最佳,可有效的降低生活中藍光對眼睛的傷害。護眼按摩 促進血液循環眼睛疲勞時,頸部肌肉會僵硬,眼睛四週的血液循環也會變差,所以會引起黑眼圈、假性近視、肩頸酸痛、頭痛等症狀。透過一些簡單的指壓與按摩,不但可以放鬆眼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眼睛疲勞,更可以預防視力減退及老化。按摩之前,必須先洗淨臉部及雙手,之後可用熱毛巾熱敷5-1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再擦上適當的保養品或眼霜幫助潤滑。其次,若是身體不舒服或眼睛有發炎症狀,就不要進行按摩。再者,要注意力道: 輕按至稍微有點痠麻的感覺即可,並不是用力按到痛才有效,也要小心不可以按到眼球。3種簡單又實用的護眼按摩法1.輕閉雙眼,雙手握拳,以食指的近端關節,輕按穴位,以順時針方向由睛明穴開始,各穴位按壓5秒,重複3-5次。亦可用雙手食指指腹進行上述動作。2.輕閉雙眼,雙手握拳,以食指的近端關節,由眼角沿著上眼框輕向外推至眼尾。之後再由眼角沿著下眼眶輕向外推至眼尾,重複3-5次。3.輕閉雙眼,雙手手掌互相摩擦搓熱後,將手掌拱起,以掌心對著眼球(以避免壓迫眼球),覆蓋1分鐘。接著,再將雙手搓熱後,手掌覆於眼上,分別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輕轉10圈。最後,同樣地將雙手搓熱後,手掌由眼窩輕推至太陽穴,並停留在太陽穴上,以順時針方向輕轉10圈。

泡澡好處多 別讓末梢循環致健康殺手

泡澡好處多 別讓末梢循環致健康殺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體溫每下降1度,免疫力就會降低30%以上,想打造不易生病、健康的體質,先認識身體最大的敵人「畏寒」。畏寒源自於各種要素,導致全身或身體的某些部位出現難以暖和的狀態。導致畏寒的原因,大致可分為4種:血液循環不良、肌肉量較少、自律神經失調、荷爾蒙失衡。《做個溫暖美人》一書提及「體溫健康法」,包含飲食、運動、泡澡、按摩等溫暖身體的妙方。常見的痠痛症 都因「寒」而來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長時間待在冷氣房,飲食不注意,經常喝冷飲、冰品等,都是造成身體體溫降低的因素。體溫降低會造成新陳代謝變慢,長期下來還會有手腳冰冷、肩頸僵硬、頭痛、頭暈、耳鳴、腹痛、腹瀉等因寒氣積在體內。接下來就會演變成代謝及免疫相關的症狀,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問題。保持身體溫暖不但可以提升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這篇提供大家泡澡7大效果,讓大家暖心也暖身。為了徹底地溫暖身體,不要光是淋浴,將身體好好地浸泡於浴缸中是有必要的。熱水溫度較低時,副交感神經較為活躍,能使身心靈得到放鬆。相反地,若熱水溫度較高,則會刺激交感神經運作,使身體內的臟器和器官的運作更為活躍。如果是在晚上睡前泡澡的話,熱水不要過燙,泡久一點,就能舒服地進入夢鄉。若是在早晨時,想讓身體徹底甦醒,可以短暫浸泡於高溫的水中,喚醒體內的臟器和器官。推薦各位如上述般依照目的做調整。7大效果1.促進血液循環:當身體浸泡在較自己體溫還高的熱水裡,血管會因此擴張進而促進血液循環。血液也因此被淨化,老廢物質被血液帶走,達到預防疾病的功效。2.改善肌膚狀況:隨著體溫上昇,汗腺因而張開,使得原本堵塞於毛孔的髒汙得以排出。在此同時,皮脂腺也將分泌皮脂,混合汗水形成皮脂膜,充分滋潤肌膚。3.消除水腫:身體浸泡於浴缸中時,所感受到的靜水壓約為500公斤,因而使胸圍減少2~3公分。這樣的水壓能刺激血管及淋巴腺,使全身的代謝更為活躍,達到消除水腫的效果。4.利用浮力放鬆身體:當身體浸泡在浴槽時,體重約為平時的10分之1。因此,若有腰痛等症狀時,能有效幫助舒緩。同時肌肉和關節也能暫時擺脫重力,並達到釋放壓力的功效。5.能幫助釋放壓力:若浸泡於溫度稍低的熱水中,身體會分泌出名為乙醯膽鹼的荷爾蒙,心跳也會減緩,達到放鬆的效果。而放鬆時分泌出的α射線,更能增進這種放鬆的感覺。6.免疫力UP:泡澡具有溫熱、放鬆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等效果,同時也能強化血液中白血球的功能,提高免疫力,能預防各種疾病。7.淨化血液:身體暖和後不僅能使血液流動更為順暢,有助於溶解血栓、名為胞漿素的酵素也會因此增加,讓血管中的血不會變得濃稠而容易凝結。泡澡水量勿超過心臟 泡完需補充水分若家中沒有浴缸或以方便性考量,每天晚上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泡到微微出汗,可以讓身體溫暖起來,除了有助血液循環,還能提升睡眠品質。泡腳沒有季節限制,每次約分鐘,泡完需立刻擦乾,不要吹風,以免讓寒氣進入體內。泡澡的水量不要超過心臟的高度,以免造成心臟負擔。泡澡或泡腳後記得喝杯溫水(和體溫差不多的溫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泡澡或泡腳的熱水溫度,需視個人接受程度,以有熱度但不過燙為原則,以避免燙傷。

介入性疼痛治療 助中風嬤緩解肩痛

介入性疼痛治療 助中風嬤緩解肩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83歲王奶奶中風多年、罹患失語症,每天愁容滿面,原來是肩膀及手掌疼痛卻無法表達;54歲陳先生半年前中風後,左側肩膀及手掌痛到無法繼續復健,兩人都因肩部疼痛,進一步治療仍無法緩解,出現複雜性疼痛症候群,經醫師評估,接受介入性疼痛治療,疼痛大幅改善。 5成中風患者飽受肩痛困擾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醫師吳書毅表示,約有一半中風患者因肩部肌群無力導致肌腱發炎,飽受肩部疼痛的困擾,其中有近一成患者進一步治療後,仍會出現嚴重肩膀疼痛,伴隨交感神經交互作用產生複雜性疼痛症候群,疼痛將不限於肩膀,手部也會出現疼痛、腫脹、泛紅、溫度異常,若未適當治療,後期恐引發皮膚、肌肉和軟組織萎縮、關節攣縮,或廣泛骨質疏鬆等情況。吳書毅醫師說,王奶奶與陳先生都是中風後的複雜性疼痛症候群患者,經藥物、物理及職能等治療都不見效,為把握中風黃金復健期,經評估分別接受星狀神經節阻斷術、脈衝式高頻熱凝療法治療。疼痛降低復健意願 讓失能更惡化中風後飽受肩部疼痛或複雜性疼痛症候群的患者,常因此降低復健意願,連帶影響生活品質,使復健治療更加困難,也影響功能恢復,使失能情形惡化,吳書毅醫師建議患者除了保守治療,也可以透過評估,接受介入式疼痛治療,治療前與醫師充分討論,以制定個人化的復健方式。介入式疼痛治療中的交感神經阻斷術是常見治療方式,透過局部麻醉藥注射於上肢重要交感神經調節處、頸部星狀神經節,用以緩解頭、顏面、頸部與上肢疼痛,及改善局部血流;後來發展出高頻熱凝療法,分為燒灼式與脈衝式,其中脈衝式高頻熱凝療法是在局部麻醉情況下,透過超音波(或高解析度X光機)導引,以細針通電,針對特定痛覺進行神經調控,阻斷痛覺。

因支氣管擴張症而久咳 中醫籲這樣做

因支氣管擴張症而久咳 中醫籲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戴著口罩邊說邊喘的中年男性患者,告訴中醫師「我是支氣管擴張症,長期以來都是咳嗽、咳血或是膿」他拿出一大疊大醫院開的藥,無奈地表示,雖然一直有在吃藥,但是還是會時常咳血、咳膿,喘的情形也越來越明顯。中醫師依個人體質,給予調理治療。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法國醫生René-Théophile-Hyacinthe Laënne,被稱為胸腔醫學之父,他在1819年的書中第一次提到「支氣管擴張症」,在他的專書中提到觀察到病人支氣管變粗,然後很多痰液的產生、一直咳嗽。什麼是支氣管擴張症?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正常的支氣管是有彈性的組織,會隨著換氣需求及環境不同,而呈現擴張或緊縮的情形。如果支氣管反覆感染及發炎,就容易破壞它原本的彈性,而呈現不正常且永久性的擴張,呼吸道內部的排痰功能就會受到抑制,所以會出現咳嗽難以治癒的情形,如果加上感染,便會出現大量黏稠甚至是化膿性的痰,嚴重的還會出現咳血的症狀,這些無彈性、失去功能、加上感染的呼吸道,就被我們稱為支氣管擴張症。雖然已經過了200年,支氣管擴張症的臨床治療,算是進步很少的疾病,臨床試驗不多,可以用的藥物也不多,大多只是著重在支氣管擴張劑、化痰藥、抗發炎、類固醇,與抗生素上面,雖然可以減緩症狀,但是副作用卻也不少。中醫需同時調理肺、肝、脾、腎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中醫方面,支氣管擴張症與『肺絡張』相類似,歸屬於『咳嗽』、『咳血』的治療範疇。本病雖然病位在肺,治療上卻必須調理肺、肝、脾、腎的臟氣。所以中醫治療上會依病程及體質變化,給予不同的調理。例如:清熱宣肺、涼血止血。清熱化痰、排膿止血。清肝瀉火、降氣止血。滋陰降火、清肺止血。益氣攝血、健脾化痰。益氣養陰、化痰止血。建議搭配呼吸吐納、氣功、太極拳調息養氣中醫調理不但可以針對每個人作不同調理,幫助呼吸道排痰功能恢復,降低發炎及感染機率,也可以改善肺活量及換氣功能,除了上述治療之外,平時要多喝水、少吃燒烤炸辣易上火食物、睡眠充足,也可以搭配呼吸吐納、氣功、太極拳等可以調息養氣的活動,就可以使支氣管擴張症的症狀改善,避免復發,恢復正常人的生活。(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寒假歪斜躺姿 醫師教護脊重點迎開學

寒假歪斜躺姿 醫師教護脊重點迎開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比以往漫長的寒假即將結束,你的孩子們待在家時有以下這些習慣嗎?1.喜歡躺在沙發看電視2.習慣趴在桌上看書寫字3.走路彎腰駝背由於孩子的骨骼仍在發育當中,如果長期姿勢不良,可能就在無形之中慢慢傷了脊椎。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王咨翔醫師說明,脊柱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因此脊椎的健康是不能忽視的!醫師在治療上,主要會對頸椎、胸椎及腰椎的整脊正骨加上針灸治療來進行改善。【端正脊椎三穴位】1.手部的後谿穴:當手握拳時,位在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可以通暢脊椎氣血,振奮陽氣。2.腰部的命門穴:位在腰部後的中線上,肚臍的正後方按壓凹陷處。能強化督脈與血氣的運行,利腰脊、強健腰膝。3.足部的湧泉穴:位於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能夠強筋健骨。【護脊三要點】1.書包雙肩背、不過重: 書包肩帶一定要揹兩條,才能把背包的重量平均分散在雙肩,而且肩帶要拉緊,讓背包重量盡量靠近背部。另外背包重量盡量不要超過孩子體重的10 - 15%。2.使用3C產品注意姿勢:使用3C產品時應採平視方式,眼睛與螢幕至少保持30公分距離,並多使用手機架或平板電腦架,避免低頭導致肩頸肌肉緊繃。3.多做伸展操活絡筋骨:像是雙手上舉伸直,雙掌貼合的動作,還有雙膝跪地,雙手往前伸直且手掌貼地的動作,都可以放鬆背部、幫助拉長脊椎,改善駝背問題。「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這句千古流傳的媽媽經典語錄,其實就是對保護脊椎最好的註解。趁著開學前不妨多提醒孩子姿勢要端正,鼓勵多運動伸展,才能讓孩子長的挺、長的正!(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

防疫少出門 常備耐放蔬菜補營養

防疫少出門 常備耐放蔬菜補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同蔬菜有不同的保質期,不管是想要省時省力、經濟實惠的儲備一些常備菜,或為了防疫而減少去街市買菜的次數,選購以下這些食物可同時兼顧營養與長時間擺放,讓家人在家也能補充足夠的營養增強免疫力、防止病毒入侵。以下分享可耐放的蔬菜*花椰菜:含維他命A、B2、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β胡蘿蔔素等。*大白菜:富含維生素C、鉀及膳食纖維等各種營養,鉀能排出體內的鈉幫助預防高血壓。*高麗菜:煮熟的高麗菜一碗約含有1.5至2克的膳食纖維,可增飽足感且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問題。*茄子:茄子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水分,富含膳食纖維及皂甘,有助於降膽固醇,而紫色的外皮也含有抗自由基的多酚類化合物。*蓮藕:富含膳食纖維及黏蛋白,有助降低血糖、三酸甘油脂、膽固醇水平,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祕及痔瘡、潤腸通便。*馬鈴薯、蕃薯:要延緩發芽速度,可以先拿白紙包住,放入塑膠袋,建議不要使用報紙或廣告紙,以免沾染墨水。*南瓜:除了果肉外,種籽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礦物質等,整顆南瓜都富含多種的營養。*蘑菇: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洋蔥:有降血壓、對抗自由基、減肥、抗老化、殺菌抗癌、調節腸道等功能,洋蔥生食後易在口腔內留下異味,可用濃茶、檸檬汁去除。*紅蘿蔔: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均為脂溶性,烹調過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可增強免疫、維護眼睛及皮膚健康。*白蘿蔔:具降血壓及降血脂功能。身體虛弱、四肢容易冰冷的人,建議不要生吃白蘿蔔。*牛蒡:含豐富的寡糖、膳食纖維可健胃整腸,有助於改善便秘、促荷爾蒙分泌。牛蒡較寒,孕婦、產後、經期中、體質較虛寒者、常容易腹瀉者,不宜大量食用。*芹菜:可降膽固醇、助排便順暢。*青椒、甜椒:富含植物鹼,可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豆芽菜:含豐富營養素、水分及膳食纖維。*木耳:可預防便秘、排除宿便,因熱量低,可助達到瘦身之目的。*海帶:新鮮海帶熱量低,具有礦物質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可增強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海帶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降低膽固醇、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的攝取。有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不可吃太多。除了以上蔬菜類之外,還有其他如冷凍肉、冷凍海鮮、雞蛋、即食麵、香菇、冷凍水餃等,皆可成為家中常備的食物選項,讓大家在防疫期間不出門也能獲得足夠營養。若要外出,記得勤洗手、出門戴口罩也是必要的防疫措施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