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翻轉逆境 醫學系女孩獲總統教育獎

翻轉逆境 醫學系女孩獲總統教育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是社會養大的孩子」,成長於中低收、單親隔代教養家庭的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雙主修醫學系潘婉如同學說,求學路有賴善心人士的幫助打開視野,激勵她在逆境中力爭上游,除兼顧課業與打工,也投入偏鄉服務,鼓舞同境遇的弱勢族群,期待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正向流動,帶動社會更多良善的發生,一同美好這個世界。 潘婉如身處逆境,仍能奮發向上樂觀進取,獲教育部評選為「2020總統教育獎」大專組八名獲獎人之一,將邀請總統頒發獎助學金25萬元、獎狀一紙及獎座一座。 隨祖父母打工及病痛折磨 童年最深記憶潘婉如5歲那年父母離異,跟著祖父母打零工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折磨成了童年回憶;就讀國小時,由於家庭經濟拮据,她打包學校剩餘的營養午餐帶到磚窯廠給辛勞的祖父母做為中餐,因為壯碩的身形加上打包的舉動,被同學們投以訕笑,幾乎失去與同學互動的勇氣。幸賴觀察敏銳的導師查覺開導,並化解同學們的異樣眼光,才漸漸地融入學習環境與同學建立情誼。 升上國中後,潘婉如雖忙於幫忙祖父母分擔家務及打零工,心中卻燃起一股想翻轉家境的渴望,她把握課餘時間讀書,不僅課業名列前茅,也被薦舉為班長;她經常將讀書心得分享給周遭的同學,彼此享受一起成長與進步的快感。 照顧住院祖母 開啟對醫療現場的嚮往潘婉如國中畢業,原本打算就讀高職建教班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在歷經一番掙扎與老師的鼓勵後,「為能往更高更遠處攀登,得以眺望未來」,她決定前往高雄女中就讀,這位偏鄉的優等生,卻在第一次的考試排名滑落到末段,讓她驚訝城鄉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只能付出比同儕更多的時間讀書,努力迎頭趕上。 高二那年,潘婉如因祖母車禍住院,接觸到醫院志工們無私付出,也開啟了對醫學的嚮往,並以實際行動參與高雄長庚青年志工隊,在每個周末到醫院服務,無論是急診室、服務台、兒科病房遊戲室,抑或是婦產科病房,那來自醫療第一現場的震撼教育,更趨使她往醫者之路堅定走去。 中西醫學雙修盼服務偏鄉 投身當志工對醫學教育的渴望、想為偏鄉服務的心,促使潘婉如不願停下逐夢的腳步;由於高中畢業未能考取理想的志願,她半工半讀地踏上重考之路,一個人勇敢面對家人的質疑和生活壓力,終於在第三年如願考取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甲組,期待能雙主修中西醫學以服務資源缺乏的偏鄉。 潘婉如大學課業相當繁重,仍持續投入國內偏鄉志工與泰北國際志工隊,並擔任校內國際志工隊兩屆隊長,從事醫療服務於泰北村落,暑期參與公益平台基金會花東英語營志工、蹲點台灣服務於花蓮鐵份部落、僑委會海外搭僑計畫、原住民族青年婀魯社等,「看見不同生命故事,看見偏鄉醫療的缺乏」,讓她感受到服務的能量從不是上對下的給予,而是掌心向內的相互交流,用著良善的能量相互對話,彼此交流生命經歷,並學習分享與奉獻於社會。  「一個人的成長來自許多人的成全」這一路來的成長,於潘婉如而言,最重要的是感受到「教育」對弱勢學生的重要性,更看見了「脫貧」後能有做夢可能,期待將這份能量分享給更多和她一樣的孩子,能勇敢克服自我與現實的考驗,努力改善家庭之餘,也能盡己之力回饋於社會,「一個人的成長是來自許多人的成全」,潘婉如始終這樣相信著。

外食族注意!三多三少健康吃

外食族注意!三多三少健康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上班族工作繁忙及雙薪家庭普及,造成外食人口增加,大家都成了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如何選擇好吃健康的餐點是重要生活議題。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00年全國職場健康促進暨菸害防制調查調查顯示8成以上職場員工每日攝取未達3蔬2果的建議量。基隆市衛生局提供三多、三少外食健康方法:1.少油:儘量不買油炸的食物,選擇以蒸、煮、烤的方式烹調食物,吃燙煮的蔬菜或生菜時不要淋上肉汁,減少油脂攝取。2.少鹽:儘量少購買醃漬類食物以及減少額外沾醬,不要選擇醃、燻、滷調味的料理,外帶食物時請商家少加鹽、醬油等調味料。3.少加工:減少精緻食品、加工食品的攝取例如罐頭、速食、甜點等,多選擇天然食物如蔬果、五穀類。4.多水:多喝白開水,以無糖茶飲取代含糖飲料。5.多穀:選擇全穀類主食,用五穀米、糙米飯取代白米飯。6.多蔬果:每餐少點一份葷食,自行攜帶水果或購買新鮮水果、用水果或蔬菜棒來替代點心零食,每日建議3蔬2果,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

太甜!立委籲手搖飲標示含糖量

太甜!立委籲手搖飲標示含糖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民眾時常人手一杯手搖飲,但過多糖分已成國人健康隱形殺手,立委高嘉瑜邀專家及食藥署等單位召開記者會呼籲,含糖飲料對健康帶來許多危害,過量食用會導致肥胖,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希望政府要求手搖飲料業者,應強制在每杯飲料上,標示出含糖量及熱量,提醒國人每日糖攝取量。含糖飲料增加洗腎、糖尿病、牙周病患高嘉瑜指出,喝含糖飲料已對國人健康造成威脅,在健保三大支出方面,第一是洗腎、第二是糖尿病患、第三是牙周病。糖尿病患就醫人數從2015年的139萬人,到去年已到達164萬人,比例逐年增高與糖攝取量有極大關聯性。據國健署資料,13歲至18歲年輕人為攝取含糖量最多的年齡層。13歲至15歲有喝含糖飲料者,平均每週喝含糖飲料6.7次;16歲至18歲有喝含糖飲料者,平均每週喝6.6次,每週喝超過7次,更高達52.8%,幾乎每天一杯含糖飲料。喝一杯全糖珍奶 每日糖攝取量就爆表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系主任謝榮鴻指出,每日攝取含糖量應是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一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62公克(約12顆方糖),只要一天一杯就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謝榮鴻主任提到,以成人每日2千大卡換算,一天不宜攝取超過200大卡,但多數人皆容易超標,且糖攝取過多高會影響孩童長高、長胖,怎樣讓標示更明確,讓孩童、家長知道有一個更好選擇,希望政府相關單位幫忙,也需業者配合才能達到效果。籲設糖量攝取APP 超標發出警示提醒衛福部食藥署簡任技正陳瑜絢表示,「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草案已預告修正期滿,未來飲料應標示總糖量及總熱量,業者可用中文、圖卡等顯著方式於現場、菜單、標籤上標示。未來若標示不實,可處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未依規定標示,可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高嘉瑜建議,僅在現場公告總糖分,民眾不見得能留意,建議未來應在每杯飲料標籤上標示,讓民眾在喝飲料時,也一邊提醒自已究竟喝進多少糖分及熱量,甚至建議設置糖量攝取APP,把手搖飲也納入查詢項目,只要攝取超標由智慧裝置發出警示提醒民眾,呼籲食藥署及國健署等相關單位,共同努力守護民眾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受傷貼人工皮可痊癒?5狀況不適用

受傷貼人工皮可痊癒?5狀況不適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皮膚受傷貼人工皮會好得比較快?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不是所有傷口都適合使用人工皮,例如範圍過大、深度較深的傷口,或是感染性傷口,以及傷口周圍皮膚脆弱、不平整等5種況狀,都不建議使用人工皮。僅適合淺層及小範圍傷口人工皮是一種親水性敷料,覆蓋在傷口上能幫助維持傷口的濕潤及吸收傷口的分泌物,但是比較適合淺層或小範圍的傷口,並不是所有傷口都適合使用人工皮。食藥署建議,受傷時,應先充分清洗傷口區域,例如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並將傷口周圍擦拭乾淨,再將敷料覆蓋在傷口上。食藥署提醒,使用人工皮前建議諮詢醫師傷口是否適合使用人工皮,使用時要注意,貼附範圍必須比傷口大2到3公分,才能完全覆蓋傷口,並避免傷口分泌物從人工皮邊緣滲漏出來,導致細菌感染。傷口分泌物增加 立刻停用就醫此外,須注意人工皮吸收分泌物的情況,並適時更換,建議不可使用超過7天,若傷口分泌物增加、疼痛加劇、異味、細菌感染等現象,須立刻停用,並尋求醫師的協助。

忌求醫攝護腺腫10倍 腎衰竭瀕洗腎

忌求醫攝護腺腫10倍 腎衰竭瀕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期間怕上醫院,有人「忍」出大麻煩,好幾名重度攝護腺肥大症合併尿滯留患者,延誤就醫,導致急性腎衰竭,緊急插尿管後才免去洗腎。其中一名70歲老翁,攝護腺甚至腫大到正常大小的10倍,整整兩周無法順利解尿,膀胱脹尿,插尿管一口氣引流約2000cc尿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醫師許富順表示,老翁到院急診時,超音波檢查發現雙腎皆水腫,抽血發現腎衰竭,緊急住院,所幸救治得當,後續接受第三代綠光雷射氣化切除術,術後體力逐漸恢復,且膀胱訓練後恢復解尿功能,腎臟功能也恢復大半。3個警訊 須考慮接受攝護腺手術臨床觀察,男性只要年過50,攝護腺將逐漸肥大,除了可能造成排尿變慢、細小,甚至無法解尿之外,亦可能有刺激症狀,包括急尿、頻尿或夜尿多次的現象,造成生活不便。民眾知道手術可以根治攝護腺肥大問題,可是往往又擔心手術併發症,躊躇不決,導致病情惡化。但有以下3個警訊發生時,患者就必須認真考慮接受手術。1.藥物治療後,小便細小困難並未改善。2.尿急一來就忍不住,常常滲尿漏尿。3.重度攝護腺肥大者,同時有糖尿病、心臟病或腎功能不佳等慢性病。拖久膀胱會纖維化 手術也無法復原許富順醫師表示,一旦用藥未見改善,或發生尿急滲尿者,表示肥大的情形嚴重,而且膀胱受攝護腺擠壓,導致壓力增加,長久下來,膀胱將會發生纖維化,拖久了即使後來接受攝護腺手術,膀胱的退化也無法復原。此外,本身若有慢性疾病在身,隨著年紀增加,手術的風險也增高,因此要有「超前部署」概念,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手術的時機。許富順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定期檢查攝護腺,如有肥大發生,應檢查癌症指數PSA,一旦需藥物治療則配合醫師;平日保健應作息正常,不菸不酒並攝取含鋅食物、規律性生活,可以避免攝護腺肥大提早發生。相較傳統的手術,目前已有多種醫用雷射可用來治療攝護腺肥大症,縮短手術時間,適合高風險者。

3歲前大腦發展8成 親子共讀助發育

3歲前大腦發展8成 親子共讀助發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的大腦在3歲前會完成80%的發展,國健署提醒,「親子共讀」越早開始對孩子腦部發育越好,而親子共讀也有小技巧,因為年齡較小的寶寶雖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但聽覺卻特別靈敏,因此,這時說故事的重點不在於故事本身內容,而是讓寶寶透過爸媽說故事的聲音及語調,感受關懷並穩定情緒。促進語言發展 啟發孩子想像力為了讓孩童家長與照顧者更能了解親子共讀如何刺激孩子腦部,推廣親子共讀對孩子腦部發展的重要性,國健署推出一部親子共讀科普影片,將艱澀的腦部科學知識化為圖像動畫(www.youtube.com/watch?v=XbTyvYVBuxU)。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研究顯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互動與親密感,更有助於促進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並可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學習力。尤其,家長與照顧者的聲音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有強大的影響力,透過說故事、唱兒歌及唸童謠皆有益於寶寶未來的身心發展。對話式共讀 用聊天方式一起讀書此外,共讀也可以做做寶寶睡前儀式,爸媽以溫暖柔軟的聲音哄小寶寶入眠時,其實也是讓自己情緒沉澱的好時機。王英偉署長指出,等到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運用「對話式共讀」,用一問一答聊天方式一起讀完一本書,除了增加寶寶對共讀的參與感外,也可在此階段利用健康議題繪本提升幼兒健康概念,像是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識能。

慢性腎炎蛋白尿纏身 中醫助修復機能

慢性腎炎蛋白尿纏身 中醫助修復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蔡醫師,我這幾年的體檢報告,都說有驗到蛋白尿……」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拿著體檢報告來看診,「我後來去大醫院腎臟科再做詳細檢查,結果是有慢性腎炎,已經快要第三期了,雖然沒什麼特別不舒服的症狀,但是我不想繼續惡化下去,所以來找蔡醫師調理腎臟。」他繼續問,「蔡醫師,為什麼我的蛋白尿一直都不會好呢?」肺脾腎臟氣虛損造成蛋白尿「這是因為腎臟持續在慢性發炎,一直發炎,就會持續破壞腎臟,漏出去了蛋白質就持續漏,當然就一直會驗到蛋白尿。所以,臨床上會把蛋白尿當成指標之一,但是重點是要把腎臟的發炎破壞情形改善,蛋白尿才會改善喔!」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中醫來說,「蛋白尿」就是「水穀精微」流失,是與肺脾腎三個臟器相關。如果肺脾腎臟氣虛損,或感受病邪,那麼肺無法處理氣的宣降,脾無法把營養散布全身,腎沒辦法把精氣收藏住,都可能會造成精微下泄而出現蛋白尿,所以蛋白尿可歸於中醫的「精氣下泄」、「虛勞」等範疇。慢性腎炎蛋白尿3種常見體質蛋白尿是慢性腎炎中的主要症狀之一。在中醫的病理生理學上,脾氣散精,灌注一身,脾虛則不能運化水穀精微、上輸於肺而布運全身,水穀精微反與濕濁混雜,從小便而瀉,這就是我們驗到的蛋白尿來源。而腎主藏精,腎氣不固,氣化蒸騰作用減弱,會導致精氣下瀉,出於小便而為蛋白尿。所以,脾腎不足是產生慢性腎炎蛋白尿的關鍵,因此,中醫會依照這個病因病機,臨床加以辯證論治,並結合專門改善慢性腎炎蛋白尿的專用藥,來處理這個難纏的問題。常見的慢性腎炎蛋白尿體質分型如下:脾虛濕困型:多見於慢性腎炎早期,面色蒼白或萎黃不華,疲倦乏力,輕度浮腫,脘悶納呆,大便易溏,小便短少。治療上以益氣健脾利濕為治。脾腎陽虛型:多見於慢性腎炎中、後期,脾虛日久,損及於腎,表現為脾腎陽虛。面色白或灰黯不華,四肢欠溫,形寒神疲,腰膝痠軟,大便溏薄,全身浮腫,以腰以下為甚,小便短少,或小便入夜清長。治療上溫補脾腎,溫陽利水為主。肝腎陰虛型:多因慢性腎炎日久,陽損及陰。多見浮腫不甚,面色灰黯而顴紅,頭痛眩暈,心悸,耳鳴,夜寐不寧,腰膝痠軟,遺精帶下。治療上滋養肝腎,固澀腎精為主。分階段治療 調整飲食作息才能緩解慢性腎炎蛋白尿,是一個長期抗戰的過程,治療上需要分階段,無法一蹴可幾,或是用一個仙丹就治療好,搭配飲食控制、適當運動、以及生活作息調整,就可以讓慢性發炎緩下來、腎臟的受損機能慢慢改善,才能達到減少蛋白尿的目標。(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高溫工作沒喝水 急性腎衰竭險洗腎

高溫工作沒喝水 急性腎衰竭險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0多歲的男性鐵工,日前在高溫悶熱環境工作,身體突然不適,出現大量流汗、皮膚濕冷的情形,並出現頭暈、頭痛、臉色蒼白、心跳加速等症狀,但男子不以為意繼續工作,兩小時後竟出現發高燒、肌肉痠痛等症狀而無法工作,被同事緊急送醫治療,確診為急性腎衰竭,所幸住院治療三天後,逐漸恢復健康,順利返回工作崗位。中暑比熱衰竭嚴重 恐橫紋肌溶解聯新國際醫院腎臟科主任林盈光指出,民眾都以為熱衰竭比中暑嚴重,其實依照症狀區分,大多是因為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而引發中暑。熱衰竭症狀為大量流汗、皮膚濕冷,同時有頭暈、嘔吐、噁心等,若未及時處理,就可能出現中暑才有的皮膚乾熱、肌肉痠痛抽筋,嚴重者會出現橫紋肌溶解,甚至休克現象。林盈光醫師表示,該名男子送醫時,已經出現不清、無法言語、皮膚乾熱、發高燒、無尿等中暑症狀,尿毒指數也達透析標準,急診室幫男子補充大量水分及電解質外,還以冰毛巾擦拭全身降溫。由於男子無尿,導致尿毒推積在體內無法排出,因此被安排住院。林盈光醫師表示,還好及時送醫,急診也處理妥當,男子在住院期間持續補充大量水分及電解質,從無尿慢慢排出接近血尿的深褐色尿液,最後恢復成淡黃色尿液,表示腎功能已恢復正常,「再晚一點送來可能就要洗腎了」。以濕毛巾擦拭身體 身體可快速降溫夏天在高溫環境工作的民眾,除了注意防曬、穿著寬鬆衣服,也要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可適時補充冰水、以濕毛巾擦拭身體,還能幫助身體快速降溫。一旦嚴重脫水而導致熱衰竭或中暑,建議民眾邊降溫、邊送醫,才能儘速緩解症狀,找回健康。

鼻竇手術沒效?怕曬黑缺維生素D惹禍

鼻竇手術沒效?怕曬黑缺維生素D惹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8歲女子因為常鼻塞、嗅覺異常,做完鼻竇手術,但鼻腔不舒服及感冒症狀還是反覆發生,醫師懷疑與抵抗力不足有關,做了血中營養素檢測,發現她體內維生D嚴重不足,原來她怕曬黑,很少在外戶活動與運動所導致。缺乏維生素D 易出現鼻過敏及感冒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忠雄表示,從女子血中營養素檢測發現,她身體內維生素D嚴重不足,僅有9.5ng/mL(正常值30ng/mL~70ng/mL),導致身體抵抗力嚴重不足,所以在術後再給予補充維他命D3錠劑,來矯正及提升身體的免疫力,終於根除了她的鼻竇炎痼疾。 當人體維生素D缺乏時,就容易出現鼻過敏、鼻竇炎或鼻息肉,也容易罹患感冒。這名女患者從事行政工作,為了追求美白很怕曬太陽,所以很少進行戶外活動或運動,多年下來皮膚因為沒有足夠的陽光照射,讓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大量減少。9成鼻病患者營養素不足有研究顯示,在台灣因為鼻竇炎或其他鼻疾病尋求治療的患者,八至九成都有營養素不足問題,除了因為生活作息不正常外,還有食物攝取不均衡與偏食,都會造成人體內營養素多寡不平均的後遺症。呼吸道疾病除了應該到醫院進行病症治療外,也可以利用營養醫學診斷療法,藉由抽血檢測來發現身體內缺乏的營養素,對症下藥的運用改良飲食或營養補充劑來補足缺乏的營養,以達到對疾病的治療、修復、控制與預防。盲目服用營養素 當心產生副作用陳忠雄醫師提醒,營養素的補充並非盲目服用,因為每個人體質與機能不同,需要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與安排檢測來確認,才能正確和適當的補充身體不足的營養素,也要避免過量攝取而導致其他副作用的產生。

你用對美白產品了嗎?當心皮膚反黑

你用對美白產品了嗎?當心皮膚反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美白保養品的廣告詞,宣稱用了之後即可擁有白皙動人的皮膚,你相信嗎?究竟美白保養品要花多久時間才能發揮作用?有哪些使用限制呢?食藥署請榮總桃園分院皮膚科陳彥達醫師,為大家解說肌膚美白的正確關鍵!14天徹底亮白?廣告詞誇大「美白成分須先吸收至皮膚中,累積一定濃度後才會發揮效果,過程需要3至4周以上時間,且因體質而異,不是廣告宣稱的14天就能見效。」陳彥達醫師表示,美白是一輩子的事,唯有長期做好防曬與美白保養,才能維持皮膚中的黑色素穩定,達到美白效果。白天不能擦美白保養品?美白保養品的始祖成分:醫療用的「對苯二酚」對光的穩定度低,容易變質,因此不建議在白天使用含有對苯二酚的外用美白藥品,但卻容易讓人誤以為,所有美白保養品都不能在白天使用。對苯二酚是藥品成分,我國禁用於化粧品中,民眾使用美白保養品依產品使用方式,只要不過度曝曬,即可在白天使用。為加速皮膚角質代謝加快美白效果,有些美白保養品會添加水楊酸、果酸等酸類成分,有較高機率使肌膚更加敏感、容易曬傷,若含有以上成分的產品,就不適合白天使用。食藥署提醒,使用美白產品如果產生敏感刺激或紅腫熱痛,此時應先立刻停用,尋求皮膚專科醫師的協助,以免後續皮膚發炎反應造成皮膚反黑,後悔莫及。口服傳明酸美白合法嗎?陳彥達醫師表示,有許多醫學文獻證實,口服傳明酸對於肝斑的美白功效,在仿單上記載的主要功能為促進凝血,並未記載可供美白,所以使用於美白治療,屬於法令規範的「藥品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仍是合法的,但須事先與醫師溝通討論,確定無相關用藥禁忌症才能使用:有血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腎功能不佳等病史者,不宜使用口服傳明酸美白。而傳明酸美白仍以外用優先,若不見效,在體質合適且與醫師充分溝通後,再由醫師開立處方用於美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