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感受盲人痛苦 林心如捐CD太陽眼鏡公益拍賣

感受盲人痛苦 林心如捐CD太陽眼鏡公益拍賣

近年來將演藝事業重心轉往大陸的知名女星林心如,日前趁回台空檔,接受奧比斯「Gift of Sight – Eye的禮物」網路募款活動邀請,捐出個人最愛的Christine Dior名牌太陽眼鏡進行公益拍賣,希望能為發展中國家飽受眼疾折磨的小朋友盡一份心力。曾經在戲劇中多次扮演盲女的心如,由於必須揣摩盲人的神態和感受,對於看不見所帶來的痛苦,領悟特別深。她感性的說:「直到接觸奧比斯,我才知道世界上居然有140萬個失明孩子。他們生活在黑暗中,這真是我無法想像的。請大家一起來幫忙,好讓這些孩子能早日重見光明。」林心如所捐出的這付眼鏡非常具時尚感,淡紫色的鏡片配上金色細邊框,不論是正式場合或休閒裝扮皆適合配戴。心如表示,她選擇太陽眼鏡十分挑剔,品牌知名度、搭配度、實用性都是她注重的因素。她補充說:「這副眼鏡看起來簡單,戴上卻很有設計感,很適合當禮物送人。這次把它捐出來,希望奧比斯能替它能找到一個充滿愛心的新主人。」林心如名牌太陽眼鏡拍賣日期:2010年7月9 日~2010年7月19日,網址為:http://giftofsight.org.tw/index4-1.html。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4,500萬失明人士中便有140萬是兒童,為拯救這些兒童的視力,奧比斯自1999年開始進行「失明孩子新希望」計畫,迄今已在開發中國家的偏遠地區成立45個兒童眼科中心,在過去的10年間,有多達12萬5千名兒童曾接受奧比斯的眼科手術,超過290萬名兒童接受藥物治療,得以重見光明。「Gift of Sight – Eye的禮物」網路募款活動所得,將用於兒童失明防治工作,並在2015年底前成立100個兒童眼科中心,讓飽受眼疾折磨的孩子能及時接受治療,活出「睛」彩人生。感謝下列愛心企業協助宣傳奧比斯「Gift of Sight – Eye的禮物」網路募款活動:MSN、Yahoo拍賣、天下雜誌群、FunP推推王、DIGITIMES電子時報、Gamebase遊戲基地、ihergo愛合購、奇蜜親子網、智邦公益館、Mail2000電子郵件信箱、BloggerAds部落客廣告聯播、uho優活健康網以及Smart智富。募得善款將全數捐給台灣奧比斯基金會,幫助發展中國家弱勢的眼疾兒童。請支持奧比斯「Gift of Sight – Eye的禮物」網路募款活動:http://giftofsight.org.tw/。國際奧比斯 燃點光明新希望全球有4,500萬人失明,當中有八成的失明是可以防治的,可惜大部份患者生活在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由於當地醫療資源不足,令不少眼疾患者未能獲得妥善治療,最終要承受完全失明之苦。國際奧比斯以優秀眼科醫療服務,全力預防及治療眼疾,幫助更多眼疾患者重見,重生。

免費無痛大腸鏡,嘉惠大腸癌高危險群南部鄉親

免費無痛大腸鏡,嘉惠大腸癌高危險群南部鄉親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腸胃內科 吳登強主任我的大便細細黑黑的,該不會是得了大腸癌吧?最近幾個月大便一直不太順,常常想上廁所,但又上不乾淨。想去看醫生又害怕檢查,聽說做大腸鏡很痛耶!我爸爸發現大腸癌的時候才50歲,而且發現沒多久就過世了。所以,幾年前我才趁健康檢查的機會,做過一次大腸鏡,好一陣子沒事,怎麼現在就有早期的大腸癌了呢?以上這些都是在門診常聽到病人說的話。有些人即使有症狀,也都在猶豫,沒有立即接受檢查;有些有家族史的人雖然沒症狀,但沒有定期接受檢查。在台灣,每年超過一萬人得到大腸癌,去年大腸癌已躍升台灣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死亡率也排行第三名。其實,大腸癌是「可預防、可篩檢、可治療」的癌症。除了平時規律運動及多蔬果可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也可以靠定期做檢查來早期發現大腸癌,例如,政府補助50到69歲的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但是,對於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最好提早直接做全大腸鏡檢查。可是,有很多人害怕做全大腸鏡,因為聽說大腸鏡檢查很不舒服,內視鏡經過整條大腸時,可能會造成疼痛感。過去,因為內視鏡儀器設備的關係,造成一般民眾對大腸鏡檢查有不好的觀感。然而,近幾年來,內視鏡儀器與技術上的改良,已大大改善大腸鏡檢查的品質,在現行健保給付體制下(不給付麻醉費用),除非曾經接受腹部手術或腹部曾有大出血等嚴重沾黏的患者,目前病人對高醫胃腸內科進行一般大腸鏡檢查後的反應已大大改善,接受度明顯提高。對少數因為本身大腸結構或腹部過去手術或發炎的後遺症,或過去曾有不愉快的檢查經驗的患者,則建議選擇自費麻醉做無痛性的全大腸鏡。為了推廣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提早檢查的觀念,由癌症希望協會與輝瑞基金會贊助的「大腸癌病人家屬免費無痛性大腸鏡」計畫,委託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腸胃內科與南部其他兩家醫院,為有明顯大腸癌家族病史的民眾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有大腸癌的40到50歲民眾,免費做無痛全大腸鏡檢查。在目前已受檢的154人資料中,有85人自覺至少有一項腸道症狀,例如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黑便、腹痛等,其中只有兩人(1.3%)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但有12人(7.8%)的大腸鏡出現息肉或異常。而69位無自覺症狀者,卻有5位(3.2%)糞便潛血出現陽性反應,且有14位(9.1%)出現大腸鏡的異常。在所有受檢者154人中,不管有無自覺症狀,在大腸鏡發現有息肉異常,但糞便潛血檢查正常,卻有22位(14.2%)。由此可知,大腸息肉與早期的大腸癌並不容易產生症狀,即使做了大便潛血檢查也不容易被發現。唯有透過大腸鏡檢查,直接發現,並且同時做切除及切片,達到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的效果。從這次的高危險群篩檢中,的確發現高危險群的大腸鏡異常率比一般人高;且有一半以上的人即使有自覺症狀,可能因為年紀較輕,並未做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歐美各國都建議對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提早做篩檢,同時應以乙狀結腸鏡或大腸鏡做為檢查工具,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防息肉惡化成為癌症。在癌症希望協會提供的免費大腸鏡篩檢名額中,南區尚有50個名額。父母或兄弟姐妹是大腸癌病人。年齡介於40到50歲。歡迎報名做篩檢;請撥打篩檢專線:(07)312-1101分機7755或0809-010580(癌症希望協會)。 

女童尿尿「逆流而上」腎臟受損變形

女童尿尿「逆流而上」腎臟受損變形

一位家住苗栗的五歲女童出生後常常莫名發燒不適,原以為是幼兒體弱常感冒的緣故,到光田綜合醫院檢查才赫然發現女童兩側輸尿管生長的方式異於常人,尿液會「逆流而上」倒灌回腎臟,因此造成泌尿系統反覆感染發燒、腎臟擴張變形、功能受損,再拖下去可能小小年紀就腎衰竭。所幸醫院及時安排女童進行精密的輸尿管整形手術,徹底解決孩子長久以來的夢魘。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馮超傑主任指出,這位張姓小妹妹其實4個月大起就常莫名發燒,至當地的診所檢查僅被當成感冒治療,而家長也以為孩子只是體質虛弱、容易生病。直到最近發燒症狀越來越頻繁,才帶著女童到光田綜合醫院看診。院方詳細了解病史並安排解尿膀胱照影檢查後,發現張小妹先天輸尿管構造異常使尿液逆流,才會引發長期的感染及發燒症狀。馮超傑主任解釋,一般人的輸尿管在到達膀胱時會先通過一個夾在黏膜及肌肉間的「隧道」。排尿時,膀胱肌肉收縮會擠壓位於「隧道」的輸尿管,阻擋尿液往上倒灌。但是張小妹的兩側輸尿管沒經過這個「隧道」,直接通到膀胱,所以每次排尿時,就有1/6~1/5的尿液會「逆流而上」灌注到輸尿管和兩側腎臟裡,長期下來不僅造成泌尿道發炎、反覆發燒,同時腎臟及輸尿管皆腫脹變形,腎功能也因而受損。醫師評估必須透過外科手術才能避免病情惡化,因此安排張小妹接受精密的輸尿管整形手術,將兩側輸尿管重新埋入黏膜和肌肉層中間。術後張小妹排尿已正常,未再出現逆流倒灌的情形,接下來僅需定期回診追蹤復原狀況,相信不久之後就能恢復健康,和其他孩子一樣能享受快樂的童年。馮主任也特別提醒家長,若發現家中孩童莫名的反覆發燒、腹痛無法改善時,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早帶孩子到醫院詳細檢查,釐清是否和泌尿系統感染有關,才不會像張小妹一樣走了許多冤枉路,拖到腎功能受損才得到妥善的治療。

「三伏貼」適用於不喜歡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

「三伏貼」適用於不喜歡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

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自99年7月9日(星期五)明天起提供「三伏天貼穴特別門診」,歡迎鼻過敏、氣喘患者回娘家,多加利用。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是好發在冬季難治的疾病,常因灰塵、塵瞞、刺激性空氣、油煙、氣候變化、環境改變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誘發,為肺部系統的疾病。根據中醫「春夏補陽」的原理,針對冬天容易發病的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在夏季做預防性治療,冬天時,就可減少發作機率。三伏貼是在三伏日所做的穴位貼敷治療法,在三伏陽盛之際,於夏至後一個月,每隔10日,將具有減敏定喘及化痰止咳功效之中藥餅,三伏天這三天來門診各敷貼在適當穴位,藥物更容易滲透皮膚,能疏通經絡,調節臟腑,達到扶正祛邪的功效。研究報告指出,依此法連續三年,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療效顯著。尤更適用於不喜歡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今年三伏天為初伏(7 /19)、中伏(7 / 29)及末伏(8 / 8)。署立基隆醫院於7/9(五)、7/19(一)、7/29(四)、8/7(六)、8/9(日)共16診提供「三伏天貼穴特別門診」服務。歡迎民眾多加利用。詳可洽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3701諮詢。適用對象主要是過敏體質的兒童,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及異位性皮膚炎,還有平時容易感冒造成反覆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適合。成人氣喘、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也可以經由「三伏貼」來改善症狀。不適用對象由於「三伏貼」是一種皮膚刺激療法,有些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故如果是皮膚過敏者、臨近穴位皮膚發炎感染者、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病患、一歲以下幼兒、孕婦、年老體弱、發燒和咽喉痛、扁桃腺發炎者及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等,則建議避免使用。

男性也有更年期?心理障礙有苦說不出

男性也有更年期?心理障礙有苦說不出

文/天主教聖功醫院身心科 葉怡寧主任醫師記得前一陣子電視上一直播出的「蠻牛廣告」,片中男主角原本是一副有氣無力,要死不活的樣子,老婆又怨又氣的眼神讓人印象深刻。現實生活中,超過四十歲的男性,在睪固酮濃度下降的影響下,出現「蠻牛真人版」的情況,其實不在少數;但是在社會上對於男性尊嚴的要求下,往往有苦說不出,無法求助專業醫療,反而轉向各種壯陽回春的商品,這些產品有些標榜「要讓你硬梆梆,不要軟趴趴」「讓你成為一尾活龍」,搭配美貌人妻滿意的眼神,產品賣的嚇嚇叫,難怪有人說台灣的壯陽藥市場每年有幾億商機。這些中年男性的身心症狀,有可能是因為「男性更年期」(Andropause),男性更年期無法像女性更年期一般容易察覺,因為女性更年期可由停經測知,而男性更年期往往是由一些身心症狀出現,再加上檢查血液中睪固酮低下才能確定。睪固酮即一般俗稱的男性荷爾蒙,主要是在睪丸製造。睪固酮分泌的高峰期為15~30歲,然後每年會以1%~2%的速率下降,到了40歲之後就會產生較明顯的不足。男性更年期常見的身心症狀如下:心理方面:情緒容易不穩定、個性改變,變得較缺乏自信、情緒低落、易怒,容易出現所謂的「中年危機」;中年男性對於事業、自我的要求、人生的價值觀,便可能進入到一個轉捩點。回首上半生,有一些已經達成的人生目標,有些尚未達成的理想;若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異過大,可能會形成心理上的障礙,甚至認為自己已經開始走下坡,一事無成。對於人生的遠景,也會趨於悲觀,有些中年男性,反而會變得過份重視外表,將自己打扮得很年輕,彷彿藉此可以抓住青春的尾巴;有的則是會結交小女友,以此證明自己的魅力。生理方面:疲倦感、活力減退、睪丸變小、失眠及骨質疏鬆。在生理方面的活力減退,跟睪固酮有相關,可能需要補充這方面的荷爾蒙。在食物中,外含貝殼的海鮮類是補充男性荷爾蒙的最佳食物來源,例如:牡蠣。目前睪固酮的藥物分別有口服劑型、肌肉注射劑型、經皮膚吸收的貼片劑型和凝膠劑型等四種。但要注意,在治療前及接受治療後的每三個月,必須要定期檢查睪固酮的濃度,一旦補充到正常範圍時便要停止,若盲目補充到高出正常值時,容易誘發產生「前列腺癌」。性功能方面:性功能障礙、缺乏性慾、勃起功能障礙。有些男性以「性能力」建立自己的自信,若有性功能問題,往往會影響自我評價。慢性病方面:心臟血管問題、熱潮紅、出汗及心悸。若出現「男性更年期」症狀,需鼓勵病人儘快就醫。對於病人出現「男性更年期」心理障礙,家人朋友應該秉持愛心耐心,理解病人的焦慮,鼓勵病人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若病人的憂鬱、焦慮症狀嚴重,也可以考慮使用一些抗憂鬱以及抗焦慮的藥物,以協助病人早日緩解症狀,恢復正常生活。

「藥物安全檢查」也能拿好康!

「藥物安全檢查」也能拿好康!

為鼓勵市民「家中藥物大清倉」,讓「藥物安全檢查」也能拿好康!衛生局於7月4日(上周日)在信義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廣場(A8、A9、A11三館間)及香堤大道徒步區(A9館及A11館間通廊),舉辦「居家藥物安全檢查」宣導園遊會,邀請市民朋友一同加入「居家藥物安全檢查」的行列,透過闖關遊戲、抽獎、有獎徵答及現場專業藥師的協助。園遊會將由國際花卉博覽會吉祥物花精靈們在「你是我的花朵」的歌曲中舞動開場,洋溢著熱鬧、年輕、充滿活力的氣氛中,舞台表演、有獎徵答及互動式問答的方式,加深對「清理家中藥物」的認識,現場「知性又好康拿不完」的闖關活動,是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臺北市藥師公會、臺北市藥劑生公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臺灣打擊不法藥物行動聯盟、臺北市婦女新知協會、臺灣防暴聯盟、12行政區藥物檢收站代表及相關民間團體共同設置,藉由融入用藥安全知識,強調正確、健康的方法,以實際行動共同作好「居家藥物安全總檢查」。如果錯過上周日的宣導園遊會,沒關係!在7月4日至7月10日為期一週的「居家藥物安全檢查週」,衛生局於12個行政區設置的226個「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也同步在活動週內由專業藥師免費提供「家庭用藥安全健康諮詢服務」,市民朋友可要好好把握這大好的機會喔!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藉著檢查週的活動,將「居家藥物安全檢查」的理念自然的融入市民朋友的生活中,期望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進而成為一種習慣,共同建立一個健康、美麗的臺北城!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見活動網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http://www.health.gov.tw/。

輕微肝性腦病變,醫師建議不要開車

輕微肝性腦病變,醫師建議不要開車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許丁壬醫師表示,45歲溫先生沒有固定工作,已離婚。從20年前溫先生就每天都要喝一些酒才能睡著,3年前就已經被診斷出有酒精性肝硬化,但是溫先生還是照喝酒。最近一次,溫先生來門診突然提到,他最近騎摩托車常常覺得頭暈雙手不能聽使喚,有幾次跌倒在路旁;有一次更離譜,大白天開車不知如何就撞到路邊的電線桿,此時,門診醫師就已警覺到溫先生可能有輕微的肝性腦病變症狀,所以除了給予通常藥物治療外,只能勸溫先生盡量不要開車,以免誤己誤人。許丁壬醫師表示,在台灣,B型肝炎、C型肝炎和酗酒是造成肝硬化最主要的原因,肝硬化可分代償良好(輕度)和代償不全(重度)兩類。輕度肝硬化患者,從外表幾乎看不出來,病人沒黃疸也沒全身水腫和腹水,病人也可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是當肝病逐漸變嚴重與肝臟功能失去代償時,病人可能會出現一些神經系統異常的症狀就是肝性腦病變,輕者注意力不集中,雙手操作能力變差,臨機應變的智商分數下降,嚴重的話會有個性改變、易怒、暴力傾向,最後病人會走向啫睡昏迷,甚至於死亡。許丁壬醫師指出,台灣B型肝炎病人很多,酗酒人口也逐年增加,所以肝硬化病人不少,這些肝硬化病人可能一部份已伴有輕微的肝性腦病變,這些患者並不容易靠機器和抽血檢查診斷出來,有時病人僅有一些性格上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也只有親朋好友才會察覺,有些患者對於日常生活的常做動作無法順利完成,如:想要開門卻一直無法自然的抓住門把、又如本例病患溫先生,騎摩托車常跌倒,開車又會不知不覺偏離路線開到路旁。肝硬化至今仍嚴重威脅國人之生命,每年造成不少死亡人數,在台灣仍有許多肝硬化的患者直到併發症出現(肝性腦病變、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出現才知道自己罹患肝硬化,許丁壬醫師建議,高危險群病人(B型、C型肝炎帶原者、長期酗洒)皆應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以及早發現肝硬化的存在。另外,已罹患肝硬化的患者,建議每三個月定期做一次超音波檢查,並配合腸胃肝膽科醫師指示用藥,避免高蛋白飲食。

懷孕期間媽媽情緒壓力大 小心寶寶有「胎毒」

懷孕期間媽媽情緒壓力大 小心寶寶有「胎毒」

一位媽媽產後因覺得排便不暢,大便偏硬,甚至覺得有痔瘡的感覺,還會口乾舌燥,小便也比較黃,尤其晚上小孩常常哭鬧不休,又不容易安撫,自己也沒辦法好好睡,心情上容易不耐煩、生氣。因此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門診就醫,經過診斷後,辨證為熱毒津傷,以增液湯合黃連解毒湯治療。一週後,媽媽回診開心的說,不僅便秘情形改善許多,而且她的四個月寶寶臉部溼疹也有明顯改善,寶寶不自主抓眼睛、捉耳朵的情形少了很多,半夜啼哭情形能夠比較快安撫下來,晚上也比較好睡,除了肚子餓之外,多數能夠一覺到天亮。這應該是媽媽體質改善,因哺乳之故,小孩體質也連帶調整好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王惟德說,其實胎毒是中醫兒科常見胎疾之一,多發生於小兒出生半年之內,特別是三個月以內。胎毒的發生《幼科發揮》曰:“兒之初生,有病多屬胎毒”。可見胎毒多由媽媽孕期受火毒之邪而傳至胎兒。王惟德解釋,小兒在母腹中借助母體氣血所養,生長發育成形,母體有病,必波及到胎兒。在媽媽懷孕期間,因味覺減退,食慾差,喜食辛熱香燥之重口味食物,或因情緒壓力大,七情鬱滯化為火熱,並傳至胎兒。胎兒受之,在出生之後,由於臟腑柔弱,功能發育未完全,難以抵抗外來的各種干擾,因此產生種種嬰幼兒問題。臨床常見發熱,面紅,眼睛紅,眼屎多,濕疹,大便又乾又硬,小便黃等,皆為熱毒內盛所致。他說,在民間有一些作法,會讓媽媽在懷孕期間就開始服用中草藥來「排毒」,有的家長還給新生兒服用一些中草藥以排除「胎毒」。常用的中藥有甘草、黃連、牛黃等。但這是不可取的,因為上述疾病各有病因,不能簡單地用「胎毒」來解釋,相反地,這些中藥對嬰兒的健康不利,例如:黃連味苦性寒易損傷嬰幼兒的胃腸功能,影響消化、吸收;牛黃是食草動物的膽石,味苦,性涼,不宜單味服用,且來源品質往往需要再注意。而亂服藥還可能對胎兒、新生兒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王惟德提醒,最好的作法還是交由專業中醫師,根據病人體質特性,調理體質,拿捏用藥輕重與服藥時間,為病人健康把關。他強調,對媽媽來說,最重要的是營養搭配合理。媽媽在懷孕期間應儘量少吃辛辣和煎炸食物,王惟德建議,準媽媽在懷孕後期多吃新鮮蔬菜瓜果和牛奶、多喝水、多吃五穀雜糧、保持大便通暢。如果寶寶出生後出現的皮膚問題並不嚴重,要避免讓有刺激性的物質接觸孩子皮膚,尤其不能接觸孩子濕疹部位,也不要在患處塗擦油脂豐富的護膚品,可視情況輕重給予嬰兒油或凡士林類油膏塗抹,並減少暴露於冷空氣中,另外要注意小手不要抓傷臉頰就可以了。若是在孩子出生後,媽媽能持續數個月的母乳餵養,而且哺乳期間忌吃花生、奇異果、海產貝殼類、雞蛋以及辛辣食物,同時還要避免飲酒。母乳的蛋白質適合人體吸收,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抵抗自然界的這些干擾,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

天氣熱到爆!孕期抗暑輕鬆一夏

天氣熱到爆!孕期抗暑輕鬆一夏

文/媽咪窩雜誌孕媽咪的體溫比一般人來得高,一旦碰到酷暑,就更容易感到煩熱及疲倦。想要舒適、健康的度過炎夏,就必須從穿著、飲食及生活起居上著手!懷孕之後,胎兒的代謝需要間接藉由媽咪的身體來幫忙,這也增加了孕媽咪本身的負荷,新陳代謝率比平常高出約10~2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陳曉萱表示,媽咪在孕期第4個月以後,體溫會比一般人高0.3~0.5℃左右,也就是俗稱的「大肚熱」,同時加上體重逐漸增加、皮膚汗腺分泌旺盛,故特別容易出汗。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童惟新則說,因為天氣悶熱的關係,孕媽咪的腋下、會陰等皮膚磨擦處,都可能會出現黴菌或細菌的感染,若真的已有紅、腫、癢等不適症狀,就建議孕婦就醫治療。抗夏必知二三事:Tips1 挑選衣服有撇步:衣服材質應儘量挑選排汗、不悶熱的透氣棉質、雪紡紗等布料,由於孕婦的身體較為燥熱,透氣的布料有助於身體的散熱,且能避免中暑的發生。此外,吸汗的衣服亦可避免孕媽咪因汗流過多而造成皮膚的感染或長濕疹等情形。童惟新醫師補充說明,孕媽咪應避免穿有蕾絲或棉墊的內衣,這些東西都會讓乳房不透氣;而分泌物比較多的孕婦,不建議使用衛生棉墊,只要常更換內褲就好。Tips2 少外出、多喝水:孕媽咪宜避免在中午到戶外走動,並應多補充水分。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中午是中醫經絡裡心經循行的時間,此時血液循環特別旺盛,代謝旺盛時,人體的體溫也會隨之升高,故中午外出活動不僅會加重孕婦的負擔,亦可能增加中暑的機會。Tips3 防曬動作不可少:懷孕後會造成媽咪皮膚色素的沈澱,所以防曬尤其重要。童惟新醫師說明,孕婦的防曬應以物理性的為主,外出時可撐把陽傘、戴頂帽子、穿著薄長袖,或配合擦上防曬係數15左右的乳液,防曬係數太高可能會使皮膚產生黏膩感,一般並不建議。不過市面上防曬產品琳瑯滿目,為確保其成份是安全的,孕媽咪在選擇前還是應與專科醫師討論過。Tips4 選擇清熱生津的食物:飲食上,可選擇蓮子、蓮藕、燕窩、蜂蜜、甘蔗汁、白木耳、百合等清熱生津的食物,食用時請維持常溫;而青菜類的食物對於清暑熱也有幫助。另外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吃燒、烤、炸、辣等易上火之食物,而過於寒涼之食物及冰品也需避免,以免患暑濕而造成腸胃不適。Tips5 睡眠充足精神好:孕媽咪夏天體力容易流失,那麼應該睡多久才夠呢?其實睡眠時間長短並沒有一定,原則上以孕婦體力能負擔的狀況為主,如果白天覺得疲倦時,不妨小憩一下補充體力。Tips6 冷氣、電扇對牆吹:酷熱的天氣,孕媽咪總喜歡待在冷氣房內,或是開電扇對著自己猛吹。在此提醒孕媽咪們,冷氣吹久了會使皮膚變乾,必須要格外留意水分的補充;此外,冷氣出風口及電扇不可以直接對著頭吹,否則容易誘發頭痛。《MamiHome媽咪窩》‧2009/7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兒童燒傷4成發生在假期 陽光籲家長莫掉以輕心

兒童燒傷4成發生在假期 陽光籲家長莫掉以輕心

家有幼童的家長真的要小心,日前新竹縣尖石鄉3名分別4歲、3歲、2歲的幼童,疑因玩打火機不小心引燃衣物,釀成火警,3名小兄弟分別全身50-70%的燒傷,造成1死2重傷的情形,懷有身孕的母親為顧家計,就在離家不遠的鄰居家中工作,豈料會發生如此悲劇,十分自責。同樣也是父母不在家玩火釀災,年初一名九歲女童,在家玩打火機點燃保麗龍碗不慎釀災,不僅燒毀家園,也惹上公共危險罪,所幸當時無人傷亡。家長若讓六歲以下兒童獨處,將觸犯兒少福利法第32條規定,依法可處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情節嚴重,家長須接受八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下之親職教育輔導,並收取必要之費用。陽光基金會提醒家長:暑假期間,孩子在家機會多,莫掉以輕心,留下活潑好動的幼兒單獨在家,一旦發生意外災害,便造成永久的悔憾;也請民眾發揮守望相助精神,若發現有兒童獨處的情形,可主動撥打「113」婦幼保護專線,通報社工人員協助處理。陽光的叮嚀:陽光基金會服務經驗中發現,逢寒暑假期間,兒童發生燒燙傷的情形明顯增加,以98年0-12歲的燒傷兒童中,就有4成孩童燒傷發生在寒暑假期間,燒傷地點近八成發生在家中。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2005年所提出「12歲以下兒童之非致死性就醫傷害事故」的分析報告顯示,12歲以下孩童之事故傷害以失足墜跌、交通事故、燒燙傷三類高居前三位,陽光呼籲家長除了教育孩童注意自身安全,也要多留意居家環境或主要活動場域是否有可能釀成意外的危險因子,即早處理,及時預防;並牢記沖‧脫‧泡‧蓋‧送燒傷急救步驟,確保兒童安全成長,需要你我的用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