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大腿骨歪了 只要「喬」回去就好?!

大腿骨歪了 只要「喬」回去就好?!

「醫師,我的膝蓋痛怎麼辦?是膝蓋退化了嗎?」一位年紀30出頭的陳姓年輕小姐,來到診間時的主訴就是這樣,她的右膝內側痠痛明顯,走路比較久一點就會痠、發脹、疼痛,上班時候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覺得膝蓋無力,要扭一下屁股才會順利伸直膝蓋,之後又發現上下樓梯時膝蓋會有震動刺痛感,所以很擔心退化性關節炎是否找上她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傷科主治醫師邱榮鵬表示,膝蓋疼痛百百款,一般門診常見的多是運動傷害(急性扭拉傷)或是撞擊成傷(急性挫傷),但遇見疼痛逐漸加重的膝部痠痛就不是急性傷害可以完全解釋的了。這種慢性發作逐漸加重的疼痛,多佔門診病人5至6成,可說是膝痛的大宗。邱榮鵬指出,首先需排除急性扭拉傷、急性挫傷等急性紅腫熱痛的表現,這類型患者多有輕微變形外觀、疼痛不定處發生或不定時不定程度的痠軟無力感覺,傷科醫師會用手觸診、做檢查、做診斷。他進一步解釋,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來說有下列情況:如果病患膝關節(膝眼凹陷處)有腫脹浮動感,局部按壓或有凹陷、或有疼痛、或外觀呈現皮膚光亮表現,應該會有水腫(也許是發炎)。如果病患膝關節在做某些動作時會有疼痛感,應該會有肌肉韌帶損傷,但也有可能是病患膝關節在屈伸動作或背負重物或上下樓梯時發生深層疼痛不適感,應該會有膝關節(半月瓣)軟骨損傷。如果病患膝關節沒有明顯水腫腫脹、沒有固定位置的肌肉韌帶損傷、也沒有膝關節內的摩擦疼痛,但卻有摸到大腿內側股骨內上髁處和同側股骨大轉子周圍肌肉也出現緊繃壓痛感,這就是俗話說的「大腿骨歪了」。此病人的大腿周圍肌肉,包括股四頭肌、闊筋膜張肌、半腱肌、半膜肌、內收肌群一定會有緊繃情況出現?那怎麼辦呢?做復健?打針止痛?吃藥控制?還是針灸推拿呢?邱榮鵬建議,如果沒有急性扭挫傷的病況發作,先排除骨性惡性腫瘤的因素,也沒有內外側副韌帶受傷,一定得要加上膝關節周圍觸診,以陳小姐為例,當診斷發現大腿骨歪時,她不可思議的說「大腿骨歪了怎麼辦?」「讓我們“喬"回去啊!」「怎麼喬?」「把大腿骨活動後,對正髖關節就好啦!再把肌肉訓練出來就可以固定了!」邱榮鵬表示,中醫運用傷科手法,以揉法、按法、提法、拿法等作為,將股骨頭周圍的臀小肌、股外側肌、梨狀肌還有闊筋膜張肌等聯結到股骨大轉子的肌肉都揉鬆,並利用適度拖拉腿部、或搭配針灸、中藥治療,一般三次可以達到80%以上的症狀緩解,不過,如果以為這樣就可以不用再看醫生,或是可以馬上蹦蹦跳跳恢復正常活動,小心,就跟扭傷一樣還會再發作!所以合併復健治療及重新學習正確活動姿勢,是預防再度受傷的不二法門!

從手臂大腿就能看出消化是否正常?!

從手臂大腿就能看出消化是否正常?!

臂是指從肩頭、上臂、臂彎、小臂到手腕為止的部分,腿則指從大腿、大腿內側、膝蓋、小腿肚、小腿為止。人體中,四肢為諸陽之本,因此臂、腿以及手無法安靜不動,總想動個不停,而且喜歡用力。相反的,如果臂腿和手足無力乏勁、無法自由活動的話,就表示身體健康亮起紅燈。臂腿無法動彈、乏力、疼痛,是因為脾胃的精氣無法順暢循環。脾與胃之間以薄膜相隔,彼此相鄰,具有運送體液的功能,若此功能無法正常運作,臂腿便無法接收飲食之氣,筋、骨與肉都會變得無力。在臨床治療時,常常會看到病患如果臂腿浮腫,那麼臉色也會跟著變得蠟黃,並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由此可見,脾胃作用對臂腿的直接影響。尤其是負責消化作用的脾臟,其角色非常重要。脾實或脾虛都會造成臂腿問題:脾實(功能異常亢進)會造成臂腿無法抬起,這病多半發生在吃了過多油膩食物時;脾虛(功能異常衰退)則會造成臂腿無法使用,這是因為體液無法正常運送到胃部之故。此時必須以「十全大補湯」之類的中藥,來補充精氣。臂腿與脾臟的關係密切,是以稱為「消化作用」的連結為中心。脾臟健康,才能正常消化食物,臂腿才會結實強健。反之,常常活動臂腿、做做運動,脾臟功能也會變好。不管脾臟原本有多好,四體不勤也沒有用,如果每天吃東西後就坐臥不動的話,食物也無法正常消化。因此,飯後要散散步,活動活動身體,正是這個道理。中醫認為臂腿為健康的根本,只要經常活動臂腿,促進消化作用,就能從食物中獲取充分的養分,成就健康的身體。所以,在臂腿需要安適休息的晚間或半夜時候,最好不要吃東西。四肢開始活動的清晨,最好能多吃。但是不建議一睜開眼睛就吃早餐,最好是能夠早點起床,計畫好一天的事情或做點簡單的晨操後再吃早餐。筋骨活動過後,會覺得飯味特別甜美,這是因為活動臂腿,促使消化作用變得順暢的關係。臂腿的毛病,主要起因幾乎都和脾臟相關,但也有可能因為痰飲或神經性、氣血循環障礙、飲酒過多、風寒症而引起不適症狀。若是因為痰飲而生病的話,臂腿和胸部、背部、腰部、臀部等部位會有令人難以忍受地隱隱作痛,連肌肉和骨頭都覺得緊繃。這是因為痰堵住了中脕穴,使得脾臟之氣無法正常循環的關係。飲酒過多的人,手臂也常常作痛,連後頸都會腫起來。本文作者:趙成泰摘自:面相診病:源自《黃帝內經》的面相健康解碼,由橡實文化出版社發行延伸閱讀「指甲與肝膽功能」: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5/5/368.html

歲末感恩 花蓮慈院要跟民眾歡喜結緣

歲末感恩 花蓮慈院要跟民眾歡喜結緣

「摺紅包、上白膠、黏稻穗…」,對花蓮慈院醫護及行政同仁來說,這些就跟看診、打針等動作一樣重要,需要用心仔細完成。時序入秋,歲末近在眼前,今年慈濟基金會在各地的歲末祝福中,預計將準備72萬個福慧紅包,為了能圓滿與大家歡喜結緣,花蓮慈院同仁也加入了製作福慧紅包的行列中。日前(10/7),在靜思精舍常住師父的指導下,花蓮慈院超過五十位醫護及行政同仁齊聚,從擦淨硬幣、摺紅包、塗白膠、黏貼硬幣、稻穗等步驟開始,結合愛心、用心、耐心、恆心、誠心,製作出一個個「五心級」福慧紅包。花蓮慈院林俊龍院長表示,讓同仁親手製作福慧紅包,除了能讓同仁有與民眾歡喜結緣的機會,還能讓同仁體會到,每個紅包背後蘊含著 證嚴上人與慈濟志工的用心與祝福,所以,今年特地在院內安排地點,每天午休及下班後各一個小時,開放讓同仁親自參與製作過程。拿起親手完成的福慧紅包,花蓮慈院醫務部陳新源主任開心的說,這次的福慧紅包做起來很複雜,光是黏貼的膠就分了兩種,做完之後很有成就感,而且考量到許多醫師平常很忙,所以,特地請醫務助理們先把製作方式學起來,到時候就可以教醫師們一起做福慧紅包。眼科許明木醫師表示,作福慧紅包除了可以增進同仁之間的感情,與社區民眾結緣,還能訓練手眼協調能力,可說是好處多多。從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的吳雅汝醫師說,以往學生時期就曾經參與製作福慧紅包,跟這次相比,從三層立體的架構、飽滿的稻穗以及專屬的紀念幣來看,就可以體會到每個志工都是如何用心的在製作紅包,希望自己做的紅包能帶給拿到的民眾幸福的感覺。象徵智慧的宇宙大覺者、滿懷慈悲祝福的大地之母,還有一枚寫著「敬天愛地、人間祥和、慈濟大愛、歡喜有緣」的紀念幣,再加上志工用心的手工製作,就成了今年的福慧紅包。花蓮慈院預計在10/7~10/17間,要製作一千個福慧紅包,送出最誠摯的感恩與祝福,要跟所有的民眾大德歡喜結緣。

衛生局呼籲:趕緊來參加,顧健康又拼可現金!

衛生局呼籲:趕緊來參加,顧健康又拼可現金!

婦女揪團篩檢活動延長至10月15日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鼓勵婦女朋友一起結伴做篩檢,凡設籍臺北市且符合資格之婦女,參加四大癌症(至少一項)篩檢,揪團人數若達10人以上,團長即可獲得1,000元至6,000元不等獎勵金。四大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及口腔黏膜檢查,詳細受檢者資格請見附表。報名者須符合受檢資格,活動名額有限,額滿為止。在臺灣每13分10秒鐘就有1人死於癌症,依據98年全國十大死因統計顯示,癌症已28年蟬連十大死因第1位,而臺北市更連續37年居十大死因榜首,癌症也是25至64歲中壯族群的主要死因。大家聞癌色變,因此衛生局呼籲市民要化被動為主動,大家一起積極來防癌、抗癌。有效的癌症防治包括預防、篩檢和治療三大策略,預防癌症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不抽菸、不喝酒、拒嚼檳榔及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並持之以恆,必能遠離癌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表示,目前研究證實具成本效益之癌症篩檢方式包括糞便潛血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口腔黏膜檢查以及子宮頸抹片檢查,民眾只要持健保卡,都可在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接受免費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等4種癌症篩檢服務。其中子宮頸癌自84年起即全面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臺北市子宮頸癌死亡率已從84年的每十萬人8.18下降為94年每十萬人6.43,顯示早期發現(篩檢)的重要性,因此市民朋友把握免費癌症篩檢是戰勝癌症的不二法門。歡迎臺北市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相關訊息請參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http://www.health.gov.tw/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35洽詢。

快門下的世界Ⅵ 博愛攝影社攝影展邀你一同來體會鏡頭下的美景

快門下的世界Ⅵ 博愛攝影社攝影展邀你一同來體會鏡頭下的美景

羅東博愛醫院攝影社成立10年,長年在宜蘭縣攝影名家李錕鐘的指導下,攝影技術日益精進。社員常把握外出或出國的機會用心拍下許多精彩的畫面。此次「快門下的世界Ⅵ」攝影展,帶來33幅精彩的作品,帶領大家感受各地的美景。博愛攝影社成立於2000年2月,堂堂邁入10年。除了定期聚會由老師教授攝影技巧、提供實用攝影「小撇步」與賞析社員作品進行外,也舉辦外拍活動,實經由一次次的戶外攝影,讓老師與學員互相切磋攝影技巧。此次「快門下的世界 Ⅵ」年度攝影展,共有羅東博愛醫院雷孟桓副院長、感染科盧進德主任、檢驗師羅勝雄顧問、 陳寶元特助、羅純禎組長及指導老師李錕鐘等6人參與展出。由山間到海濱,由街景到花草,這些攝影師們用相機留下一幅幅畫面,向我們訴說他們眼中的世界。社員之一、共同檢查室羅純禎組長表示,此次她挑選「頭城老街」系列作品參展,因為頭城老街是開蘭第一街,隨著時代的演變,各地老街逐漸式微之際,這處代表宜蘭的歷史演進的老街,更具有紀念價值。「快門下的世界Ⅵ—博愛攝影社攝影展」展期從即日起至31日止,共展出33件作品。羅東博愛醫院以「人文博愛」為宗旨,於邀請文化走廊的展者時積極尋找多元的題材,讓宜蘭縣民體驗豐富的藝術文化。文化走廊展覽時間上午8時至晚上8時。

吳尊號召粉絲,將祝福分享給遲緩兒

吳尊號召粉絲,將祝福分享給遲緩兒

尹沉睡在吳尊厚實的胸膛上,口水浸透了他的襯衫,吳尊說:「沒關係,這是個幸福的負擔,當爸爸的感覺真好!」;不會說話的蘇寶寶接受點歌「小毛驢,唱!」,彷彿經過了5秒鐘的腦波掃描,哼出了正確的音調,大明星看傻了眼。這是飛輪海的吳尊,為自己選擇度過2010年生日的方式。日前10/4吳尊代表粉絲團的愛心,探訪心路大同兒童發展中心20多名發展遲緩兒,並致贈孩子所需的課桌椅、尿布、營養品等早療物資。吳尊說,我不需要鮮花或生日禮物,希望妳們把對我的祝福,分享給孩子們,「如果妳願意,就和我一起做公益!」事實上,對吳尊來說,從事公益慈善活動,也是對媽媽最好的懷念方式。吳尊的母親於7年前因癌症病逝,但小時候媽媽經常帶著姐弟拜訪孤兒院,並用他們的名義捐錢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卻仍然深深影響著吳尊,使他日後一直熱衷於公益事業。 喜愛吳尊的粉絲朋友於4日晚上參與「1010十分愛慈善慶生會」,一同響應吳尊用愛心作公益的心意,入場券的收入除了購買早療物資及蛋糕外,並將其餘款項捐贈心路基金會,作為遲緩兒成長計畫的服務基金。同時,吳尊的香港及大陸粉絲,也率先響應捐款義舉,而大陸的首批心路愛心股東,更在積極的招募中。心路基金會每年服務超過4,000個心智障礙的幼兒及成人,包括發展遲緩、智能障礙、腦性麻痺、唐氏症、自閉症及多重障礙者。大同發展中心是心路提供 0~6 歲身心障礙兒童的第一所早療中心,目前全台共有6所兒童早療中心,分布於台北縣市、桃園縣、新竹市。心路呼籲社會民眾,效法吳尊「過生日、助弱勢、做公益」的善行,踴躍參與「幸福好天天、寶貝快樂捐」的活動,將慶祝生日或重要的紀念日的喜悅,分享給另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得到幸福,活動網址:http://happybaby.syinlu.url.tw/。

追求健康,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

追求健康,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

當代文明、科技、醫藥日益進步,但人類的健康狀況卻並沒隨著改善,慢性病、癌症、精神狀態異常越來越多,反有越來越不健康的趨勢?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日常生活中影響我們身、心、靈的「毒素」日益增多。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部分來分析與檢討:1. 不尊敬、不愛惜大自然:自以為人定勝天,合成製造成千上萬的新化學物質及無數電磁輻射,改造、污染大自然的健康與環境。2. 不重營養:沒有節制,吃得太快、太多、太雜、太不均衡營養(雖然全球每ㄧ天約三千人死餘熱量、營養不足)。3 . 不知保養:排便習慣差、不運動、不流汗、淋巴循環差、生活作息不正常、肝臟轉換體內毒素能力減弱。4.不自我修養:貪、恨、怨、自私自利、負面思考、心靈遭受污染。像這樣,每天生活在毒海之中,身、心、靈ㄧ點一滴、不知不覺地長期受到侵蝕、危害而不知。真是名副其實的「毒你千遍也不厭倦」啊!      所以,要追求健康,一定要在體內毒素尚未沉積、細胞未變性前,就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這才能「事半功倍」。「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追求健康就是最佳防癌之道。制敵機先,掃毒要趁早,一登陸就殲滅掉:「垃圾不落地」「垃圾不過夜」,已進入體內的毒,要迅速掃除掉。更高段的則是敵人尚未發動,就已經被我們消滅,所以平日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睡眠與心情,減少毒素進入體內。    江博士出的書籍當中提到,前半部非常多面向且儘可能完整地介紹各種影響人類及大自然健康的毒,如:污染的土壤火山、空氣、食物、油、飲水、抗生素、農藥、重金屬…等,及多種排毒的實用方法以維持及促進健康。    後半部則介紹令人耳目一新及令人振奮的沸石及液態沸石。具4至12個四面體環面的沸石,內具無數形成”分子篩”的孔洞及管道,可吸附氨、有害物如甲醛、甲苯、吸濕、吸水、吸附放射性物質及重金屬如鉛、鎘;而液態沸石則更被研究、報告具抑制癌細胞、排毒解毒、調整體內酸鹼值、抗氧化、抗老、強化免疫力及消滅病毒及其他病原體…等改善健康的效果。

高度近視遭蛙腿襲擊 網膜剝離險失明

高度近視遭蛙腿襲擊 網膜剝離險失明

陳小姐45歲,右眼出現逐漸擴大的黑影前來求診,檢查發現視力只剩下0.3!陳小姐本身是高度近視,仔細回想起兩週前游泳時不慎被「天外飛來一腳」踢到右眼之後,發現飛蚊越來越多。原本不以為意的她,直到開始出現黑影及視力模糊才驚覺事態嚴重,經過眼科檢查發現右眼視網膜剝離,範圍已經擴及到中央黃斑部,而且視力也已受損。之後陳小姐接受鞏膜扣壓手術,將剝離的視網膜成功復位,避免視力進一步受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醫師賴信興指出,通常視網膜剝離是由視網膜破洞演變而來,破洞常因外傷或高度近視所造成。高度近視的視網膜比較薄,遭撞擊時,周邊視網膜受到玻璃體拉扯而拉出破洞。陳小姐剛受傷時飛蚊增加,就是出現破洞警訊。想像視網膜有如貼在牆上壁紙,當液化玻璃體逐漸灌入破洞之中,視網膜就像有破洞的壁紙吸附了濕氣,隨著重力作用逐漸剝落下來,所以陳小姐會看到逐漸擴大的黑影。當範圍擴及中央黃斑部,視力將受到影響。賴信興指出,若還只是網膜破洞的階段,一般可在門診雷射治療,利用熱能產生燒灼而結疤,封住洞口避免視網膜進一步剝離。但若如陳小姐已演變成視網膜剝離,就需考慮手術治療了。他說,目前常用的手術包括鞏膜扣壓術、玻璃體切除術、氣體視網膜固定術,手術的選用依病情而異。陳小姐接受的鞏膜扣壓術,其原理是利用固定在眼外的矽膠材質,如同捆住眼球一般的往內壓迫,封住破洞並分散拉扯力量,讓殘留在網膜下面的液體吸收,網膜復位成功率可達85%至90%。賴信興提醒民眾,如有眼部外傷、高度近視(大於600度)、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自我檢查時,面對一面較亮的背景,遮住另一眼,若有飛蚊數目增加、看見亮光、視野周邊出現簾幕一般黑影、或是中央影像扭曲變形,都是視網膜破洞或剝離的徵兆,切莫輕忽這些警訊,儘快至眼科就醫才能防微杜漸。

開學後,腸病毒、紅眼症屬流行期 請家長多加注意防疫!

開學後,腸病毒、紅眼症屬流行期 請家長多加注意防疫!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自99學年度第1學期開學後,因學童相互接觸頻繁,腸病毒疫情也隨之升溫,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臺北市近三週(9/5~9/25)腸病毒急診就診率分別為10.94、9.78及10.22‰,目前仍屬流行期;另紅眼症急診就診率則由3.68‰增至4.01‰。衛生局呼籲民眾與兒童應加強手部清潔等個人衛生,如有類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以避免病情惡化及傳染其他孩童。今年衛生局已針對臺北市各幼托機構完成洗手設備查核,皆符合相關規定,並持續督導游泳池業者應張貼公告紅眼症相關資訊及管制泳客出入,當發現有疑似症狀者欲前往游泳,應勸導泳客避免入池游泳並請儘速就醫,以免影響其他泳客之健康權益。腸病毒潛伏期約2至10天(平均3至5天),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疱的液體而受到感染,症狀如:突發性發燒、嘔吐、咽峽部小水疱或潰瘍、四肢末梢紅疹等;在發病前數天已具傳染力,於發病後1週內傳染力最強。紅眼症是由多種濾過性病毒引起,以「腸病毒」及「腺病毒」最多,主要透過接觸病人的眼睛分泌物感染,潛伏期12小時至數日不等,受感染者眼睛會產生刺痛、灼熱、怕光、有異物感及大量黏性分泌物;嚴重時會眼瞼腫脹、結膜下水腫或出血,病程4至6天,約2至3週痊癒。衛生局提醒學校及幼托機構,應依規定進行腸病毒及紅眼症通報;為有效預防,落實防治措施刻不容緩,請學校及家長注意下列預防措施:勤洗手、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生病快就醫,請假在家休息。居家環境要衛生,保持清潔與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及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孕婦、新生兒及幼童,避免與腸病毒及紅眼症病患接觸。學校注意學童健康與請假情況,發現疑似腸病毒及紅眼症者要通報。玩具、教具及遊樂設施(如溜滑梯、鞦韆等)須時常清洗、消毒。幼童照顧者,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如有相關問題,請撥打臺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諮詢。

健保費與自付額飆漲 民眾就醫小心變成冤大頭

健保費與自付額飆漲 民眾就醫小心變成冤大頭

民眾常抱怨健保費漲了好幾次,健保支出總額每年也有3%的成長,為何自掏腰包的名目還是越來越多?!醫改會劉梅君執行長表示,醫改會常接獲民眾申訴,以健保身分就醫時,被巧立名目額外收費,例如轉床費、磨粉費、提前看診費。但事實上,健保給付的病床費和藥事服務費,已分別涵蓋轉床和磨粉分包的雜支。至於提前看診費則是損及病人權益,衛生署已於2010年函示縣市衛生局,禁止轄內醫療機構收取。因此,全國沒有一個縣市允許收取這三項費用。各縣市衛生局也明確表示,如果發現醫療院所收取,將以違反醫療法22條「醫療院所不得擅立收費項目收費」之規定處罰。令醫改會擔心的是,轉床費雖已由衛生署明令禁收,也不在各縣市收費標準內,還是有民眾上網路搜尋發現,某些醫院仍公開訂定轉床費,可見縣市衛生局未能積極掌握醫療院所實際的收費狀況。法律保障民眾取得收據、明細,以及合理付費的權益。因此,醫改會特別提醒,在各地收費亂象還沒有被妥善管理之前,民眾更要張大眼睛核對收據、學會自保三撇步,拒當冤大頭。如果發現醫院擅自收取,可向衛生局、健保局檢舉,最高可處醫療院所25萬元,或按所收取之費用處五倍罰鍰。拒當冤大頭,民眾自保三撇步:學會查詢各縣市允許收費的項目與標準,避免被巧立名目收費。可上醫改會網站查詢「各縣市收費標準」的網路連結路徑。看懂收據、仔細核對,並可要求醫院提供完整明細。有問題可向健保局、衛生局、消保官,提出申訴檢舉。■ 健保局:0800-030598。■ 消保官:電話直撥1950。■ 衛生局:請洽詢醫院所在縣市衛生局的醫政科。■ 醫療院所漏開自費收據可能涉及逃漏稅,也可向國稅局檢舉。延伸閱讀「相關說明」: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29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