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洗手-守護您我的健康」文宣品徵稿活動

「洗手-守護您我的健康」文宣品徵稿活動

臺大醫院接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委託辦理「加強感染控制第二期-建置手部衛生示範中心計畫」,為三大示範中心之一,推行二年多來已辦理多項宣導活動,為使手部衛生觀念能推廣深入社會各階層,臺大醫院特別舉辦「洗手-守護您我的健康」文宣品徵稿活動行前宣傳記者會。活動現場除播放去年各項手部衛生宣導活動的短片讓大家回顧外,更邀請臺大醫院長官以敲鑼儀式啟動徵稿活動。此次文宣品徵稿活動時間為100年2月23日起至100年3月10日止,徵稿內容依宣導海報設計組、宣導短片設計組及標誌(LOGO)組,共進行三項競賽的評比,希望邀請社會各界人士,發揮創意將執行手部衛生的時機、操作標準流程等手部衛生概念加入在文宣作品中,屆時評分將由專家評選(佔分80%)及網路票選活動(佔分20%),選出優秀的作品。得獎者將於100年5月5日(週四)於臺大醫院頒獎典禮接受頒發優渥的獎金及獎座,有關詳細參賽辦法,請上臺大醫院「手護神運動」網站(http://www.ntuh.gov.tw/ifc/hhc)中查詢,將有詳細的內容介紹,誠摯邀請大家踴躍參與活動。

流感疫情持續發威 花蓮慈院開設特別門診

流感疫情持續發威 花蓮慈院開設特別門診

流感疫情持續發威,為了避免因流感之病人遽増而造成醫院急診壅塞情形,花蓮慈濟醫院於昨(2/25)起加開類流感門診及假日門診,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可掛小兒科門診,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請掛家庭醫學科門診。雖然時序進入春天,但是接連的濕冷天氣讓台灣的流感疫情也持續發燒,花蓮慈院急診部主任胡勝川醫師表示,目前因為流感症狀來求診的病患,比以往增加一到兩成,其中如果患者有連續發燒超過四十八小時、有群聚可能性之患者…等,符合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規定之症狀,都會開立公費口服克流感。而為了因應疫情趨勢,疾管局也放寬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條件,適用期間延長至3月31日止。花蓮慈院呼籲民眾,平常要勤洗手、避免出入人群聚集的場所,如果有流感症狀出現,請馬上就醫治療,並且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求診時請多利用類流感特別門診與假日門診診次。診次如下:小兒科: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診)(第152診),星期五(下午診)(第153診)。 家醫科: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診)(第155診)。 其它時段請掛急診。

尚有少量季節性流感疫苗 高危險群儘快接種

尚有少量季節性流感疫苗 高危險群儘快接種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昨獲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分配到2千餘劑,民眾仍可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區院外門診部(大安區及中正區則在該院仁愛院區及和平院區)進行接種;另臺北市幼兒流感疫苗尚有8千劑。還未接種流感疫苗者可儘速完成接種,惟疫苗數量有限,衛生局呼籲,民眾接種前請先電話詢問,以免白跑一趟。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流感病毒分析顯示國內目前主要流行型別與99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株吻合,保護效果佳。現仍處於流感季節高峰期,接種疫苗後需至少2週才會產生免疫效果,該局呼籲尚未接種疫苗之患有心肺疾病、肝、腎及免疫等慢性病患、孕婦、嬰幼兒等流感重症高危險群者,請把握機會完成疫苗接種。接種流感疫苗雖為預防流感有效方法之一,衛生局也提醒民眾如有出現咳嗽、發燒、全身肌肉痠痛等類流感症狀,應速就醫及早治療。而為有效防止流感病毒傳播與群聚感染,也請民眾要加強手部清潔等個人衛生,並注意咳嗽禮節與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若感染到流感,請盡量在家休息,需外出時則請戴口罩,以維護自己與他人的健康。衛生局再次提醒民眾,前往接種時請記得攜帶健保卡與身分證明文件,只需自付掛號費及診察費,疫苗免費。相關接種訊息可至臺北市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主題服務/疾病防治資訊/流感疫苗資訊」查詢或可撥打1999市民當家熱線或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延伸閱讀「流感疫情相關文章」: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981

孕婦皮膚狀況大調查 七成媽咪有妊娠紋問題

孕婦皮膚狀況大調查 七成媽咪有妊娠紋問題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陳姵樺諮詢/台中臺安醫院特約醫師 蔡宗瑞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徐廣鵬孕期因為整個荷爾蒙的改變,加上身材變化,使得原本白皙完美的肌膚,在10個月間變了質。如何預防最不受孕媽咪歡迎的妊娠紋及黑色素沉澱產生?愛美是人的天性,但女性在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的改變與體重的增加,多數人都會發生妊娠紋及黑色素沉澱的問題,只不過有的人輕微、有的人嚴重。誰都不想在身上尤其是重要的部位留下痕跡,因此,孕媽咪們大都會想辦法預防妊娠紋及黑色素沉澱的發生,以免產後還要花更多精力來消除這些紋路與斑點。媽咪們預防妊娠紋的方法對嗎?消除妊娠紋與黑色素沉澱的方式有哪些?讓我們先來看網路上的問卷調查結果,再接著請醫師們為這個多數媽咪都關注的問題提供解答。根據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的網路上1,000多份媽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媽咪們在預防妊娠紋的產生上都很努力,有近五成四的媽咪會擦妊娠霜來預防妊娠紋的產生,有近二成九的媽咪選用一般乳液來預防妊娠紋的產生,除了這兩樣產品外,也有一些媽咪選用嬰兒油、凡士林、橄欖油、綿羊油等來保養,少部份使用調和油、護體凝霜、奶油霜與蜂膠;不過也有一成五的媽咪並未做任何預防妊娠紋的措施。而媽咪們這麼認真的做預防妊娠紋的措施是有原因的,因為從問卷中得知,將近七成的媽咪有妊娠紋,只有三成的媽咪表示沒有妊娠紋,所以妊娠紋出現的比例算是頗高。至於妊娠紋都在孕期哪一個階段出現,有近五成的受訪者表示,在孕期後期出現了妊娠紋,其餘有近一成四是在孕期中期出現,在孕期初期就出現妊娠紋的比例僅佔1.2%。而已經出現妊娠紋了,產後是不是積極進行消除措施呢?高達六成二的媽咪並未對已經出現的妊娠紋進行補救的動作,只有近四成的媽咪會做一些補救措施,包括約二成四的媽咪採用擦腹部緊實霜的方式來消除妊娠紋,6.7%採用多做腹部緊實運動的方式,5.9%擦美白霜,0.1%進行美容。也有媽咪表示因為妊娠紋長在屁股上,她利用做縮肛運動加上擦乳液的方式來消除妊娠紋。除了妊娠紋外,黑色素沉澱也是另一個困擾著媽咪的問題,而且黑色素沉澱的部位每個人不同,根據問卷調查發現,乳暈是最多媽咪出現黑色素沉澱的部位,有六成一的媽咪填寫這個選項;第二是佔近二成七的腋下黑色素沉澱;第三則是黑斑問題佔一成九,第四名是脖子黑色素沉澱佔10.7%。其他出現的部位還包括:肚子中線變黑、綁托腹帶的部位有黑色素沉澱、大腿內側、膝蓋與手腕等關節處、長雀斑以及原本的雀斑更明顯、長痣以及痣的顏色變更深、胯下兩側等。而完全沒有出現黑色素沉澱者佔22.7%。延伸閱讀「孕期皮膚狀況調查結果公佈」: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616

正確掌握母血唐氏症篩檢時機 衛生局讓妳好孕不間斷!

正確掌握母血唐氏症篩檢時機 衛生局讓妳好孕不間斷!

100年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推出「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及「孕婦母血唐氏症篩檢」雙重開「孕」服務。凡設籍北市已婚未懷孕之夫或妻均可享有免費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女性補助檢查費用1,595元,男性補助檢查費用655元;另針對設籍北市之懷孕11~13週之孕婦,補助母血唐氏症篩檢費用2,200元;懷孕14~20週之孕婦補助母血唐氏症篩檢費用1,000元。擴大服務無名額限制,讓市民安心好孕,鼓勵符合資格之市民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及各特約醫療院所接受篩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期望藉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幫助準備生育的夫妻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早獲知有礙健康與生育的問題,確保下一代的健康。男性補助檢查項目共5項包括:尿液檢查、血液常規、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及精液分析檢查;女性補助檢查項目共8項,包括尿液檢查、血液常規(含海洋性貧血篩檢)、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德國麻疹抗體檢查、水痘抗體檢查、甲狀腺刺激素檢查及紅斑性狼瘡檢查。唐氏症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新生兒發生率約600~800分之一。目前已知母親年齡越高,生下唐氏兒的機率越高。因此,衛生署極力倡導大於34歲以上孕婦進行羊膜穿刺檢查;但是,34歲以下的孕婦仍有產下唐氏兒的可能性。為加強產前診斷,以落實優生保健政策,提供各年齡層提高唐氏症篩檢的準確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健保未給付的母血唐氏症篩檢補助給設籍臺北市之孕婦。希望透過較不具侵入性的篩檢方法來協助孕婦早期發現染色體異常的問題,並提供諮詢及介入處置,減低懷孕期間的焦慮及不確定感。針對懷孕初期(11~13週)的孕婦進行超音波檢測及孕婦血清檢驗,補助篩檢費用2,200元或懷孕中期(14~20週)的孕婦進行2指標(AFP、β-hCG)血清檢驗,補助篩檢費用1,000元。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及孕婦母血唐氏症篩檢是建立一個美滿家庭生活的開端,不但掌握夫妻雙方的身心健康,亦可提升人口品質,避免異常的染色體影響夫妻及下一代。100年1月1日起,凡符合資格的民眾只需至特約醫療院所掛號受檢,毋須另行申請。除此之外,為服務廣大市民,臺北市衛生局開放特約醫療機構繼續受理99年12月15日~12月31日符合資格且自費進行篩檢之市民,於100年3月31日前持收據、身份證及健保卡至原受檢特約醫療機構,即可辦理退費,同樣享有檢查費用補助之優惠,相關訊息或特約醫療機構請至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或洽詢市民熱線1999。

小便有泡沫?你應該注意是否「腎」病變

小便有泡沫?你應該注意是否「腎」病變

根據我國行政院衛生署最新公布的死因統計,在民國98年,死於「腎炎、腎病症候羣及腎病變」的國民人數,在國人前十大死因排行榜中名列第十名。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主治醫師郭育淇表示,許多腎臟病患者往往已經生病了卻不自覺,主要在於初期症狀往往很輕微,比如小便有泡沫(蛋白尿)、血尿、每日的排尿量漸漸變多或變少、下肢水腫、血壓偏高等。如果一直拖到病情加重,比如呼吸困難、精神及胃口明顯變差,人很不舒服時才去就醫,往往已經進入腎臟病的後期階段了,此時腎衰竭的併發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合併症一一浮現,導致就醫次數頻繁造成醫療支出大幅增加。郭育淇說明,此時患者可能因為身體虛弱無法工作而沒有收入,有時甚至需要家屬的全心全力照顧,如此將使得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陷入困境;患者如果中年殞命,對家庭以及社會都是一個損失。在這裡,先向各位介紹一下正常人的腎臟功能,以及慢性腎臟病。郭育淇指出正常人的腎臟,具有一些功能,包括:因應我們攝取水分的多寡,調節排尿量。 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比如尿素,肌酸酐等,排出體外。 維持血液中的鈉鉀鈣磷等電解質濃度的平衡。 維持血液中酸鹼度的恆定性。 分泌荷爾蒙,比如腎素(renin),紅血球生成素,或者協助製造荷爾蒙,比如維生素D。然而,當腎臟組織受損一段時間後,可能導致腎臟功能的永久性損傷。經過治療追蹤三個月以上,假如腎臟功能仍然無法回復正常,此時可稱為罹患了「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郭育淇解釋,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腎臟本身出問題,比如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 A nephropathy),也可能是全身系統性的疾病所導致,比如糖尿病、高血壓。至於慢性腎臟病的病程分期,可配合評估腎絲球濾過率(單位:毫升/分鐘/1.73平方公尺)的高低,是否合併有蛋白尿、血尿或經由影像學檢查發現異常的腎臟形態,來區分其嚴重程度。由輕而重依序分成第一期至第五期。近年來,台灣地區尿毒症患者的新發生率及盛行率在世界上的排名都名列前茅。面對腎臟病,若能及早介入治療,往往能有效改善預後,減緩腎功能的退化速度,降低尿毒症的發生率,進而減少醫療的支出。有鑑於此,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大力推廣對慢性腎臟病的保健及防治。除了對到院就醫的腎臟病患者,從事治療及衛教外,腎臟科醫師及慢性腎臟病護理師也主動走出醫院大門,到公共場所實地演講,或者是利用傳播媒體,向一般民眾宣導對「慢性腎臟病」的認知及防治。郭育淇提醒民眾,尿毒症並不是一夕之間造成的。當小便有泡泡,下肢水腫等症狀出現了,或者是經由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腎臟功能異常時,應該及早就醫。即使罹患了慢性腎臟病,假如能定期回腎臟科門診追蹤,並且配合適當的保健,也許終其一生都不會踏上尿毒症的命運。延伸閱讀「1~5期的區分以及醫療因應方式」: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973

7成熟男總當逃「太」郎 超過半數渴望回到青春年少

7成熟男總當逃「太」郎 超過半數渴望回到青春年少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公布最新一份「男性性生活態度」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的熟年男性卻都有找藉口躲避另一半親密要求的經驗,同時每5位就有1位男性更因拒與伴侶發生親密關係,造成彼此關係緊張!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王起杰醫師指出,為追求兩性生活的和諧,面對勃起功能障礙問題應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與協助,並透過正確且合適的醫療方式來診治,才能有效改善和提升性生活品質,天天享受性福!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針對40~70歲男性進行的「男性性生活態度」調查結果,發現有近5成熟男對目前的性生活未達滿意,追究其中主要原因,竟是對於性事感到力不從心,無法隨時保持最佳狀態!而調查中,更發現近7成熟男在面臨另一半求歡時,曾使用各種藉口予以婉拒,其中最常見的三大藉口為「工作太累」、「心情太煩」、「時間太晚」。王起杰醫師臨床門診中就曾有壯年男性因長期面臨勃起功能障礙,經常藉口工作太忙碌或佯裝熟睡來逃避另一半要求性事,不僅讓性生活不美滿,更讓他感受極大的壓力,容易患得患失、壓力更大,產生惡性循環。另外,調查也顯示6成5男性婉拒與伴侶發生親密關係後,便會對另一半感到歉意,而更有2成男性因婉拒與伴侶發生親密關係,遭對方懷疑甚至出現雙方爭吵的緊張關係。面對男性希望能隨時回應另一半的需求,王起杰醫師建議患者應積極治療,並表示若男性長期無法即時回應另一半需求,不僅會開始對性生活產生壓力與排斥,更可能導致伴侶關係不協調,長久下來可能延伸出家庭關係疏離、彼此關心度降低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說明,男性持續性、經常性地無法達到或維持足夠的陰莖勃起以進行滿意的性行為,都可被稱為「勃起功能障礙」。在台灣,40歲以上的熟男中每5位就有1位患有勃起功能障礙,換句話說全台有近百萬的男性面臨勃起功能障礙困擾,是常見的男性性功能障礙之一。因此王起杰醫師呼籲,兩性為追求更好的性生活品質,可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與協助,並透過正確且合適的醫療方式來診治,才能有效提升性生活品質。根據調查顯示,有4成7的40歲以上男性最滿意25~34歲時的性生活,主因為該時期不僅身體處於最佳狀態,還能隨時回應和滿足另一半需求,能讓性行為的發生更具彈性且自然。王起杰醫師指出,目前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方式以口服藥物接受度最高,屬於「第五型磷酸二脂酶抑制劑(PDE5i)」,依據藥效時間長短,可分為短效型、長效型。其中短效型有兩種藥物,藥效約6~8小時;長效型藥物有一種,藥效可長達36小時。另外王起杰理事長也補充,衛生署日前已核准新一代的每日型勃起功能障礙治療藥物上市,屬於長效型藥物的一種,每天服用可持續維持療效。王起杰醫師呼籲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應積極治療,千萬別把吃藥看得如此嚴重,以免阻礙治療及錯失改善勃起功能的時機,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後,勃起功能障礙便獲得明顯改善。王起杰醫師也提醒患者無論哪一種口服藥物都須了解其特性,再與醫師諮詢後,依自身需求選擇合適藥物,讓性生活的發生更有彈性且自然!延伸閱讀「男性性生活態度調查相關圖表」: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975

串愛行動!同理燒傷朋友處境 陽光基金會與貴婦奈奈邀您復健體驗

串愛行動!同理燒傷朋友處境 陽光基金會與貴婦奈奈邀您復健體驗

藝人Selina浴火重生的過程,讓人不捨也敬佩著她的樂觀與勇氣,在媒體追蹤報導下,引起許多民眾關心燒傷後的後續復健歷程,為讓民眾同理燒傷朋友的處境,並以正向行動給予燒傷朋友鼓勵與支持,陽光基金會舉辦「把愛串起來」復健體驗活動,三月底前徵求30組民眾穿著壓力衣進行創意體驗行動,暢銷作家貴婦奈奈帶頭響應,率先於23日起進行為期七天的深度體驗之旅,並將體驗日誌分享於活動網站;活動開跑前已獲得長庚技術學院學生、保險業務員、上班族、早餐店店員等人熱情響應示範創意體驗行動,活動期間,民眾也可至陽光基金會活動網站串連活動消息、留言鼓勵藝人Selina以及燒傷朋友走過這段艱辛的重生之路。出版「我愛質男」、「77個人的秘密」的暢銷作家,同時也是心理諮商師的 貴婦奈奈,率先響應參與陽光基金會體驗活動,奈奈說自己一直很喜愛Selina,平時也十分關心燒傷朋友的新聞,這次能透過復健體驗活動一起為Selina和所有燒傷朋友們加油打氣感到十分很開心,今日首次穿上全套壓力衣進行為期七天的深度體驗,體驗日誌也將同步更新於BLOG與活動網站,歡迎大家一起來響應體驗。陽光基金會也邀請來自校園、職場代表示範壓力衣體驗行動,來自長庚技術學院化妝品應用系的20名學生在校園進行體驗,同學戴著壓力手套想開保特瓶喝水,因為穿著壓力手套使得抓握較為困難,花費比平常更多時間才能喝到水,感受燒傷朋友日常生活的不便;也有同學選擇戴著頭套到餐廳用餐,一路上感受別人好奇眼光,讓她直呼:「好難過,若真的受傷,可能就不願意出門了,會希望大家多給善意微笑。」長庚技術學院陳姿吟老師表示,這個活動意義非凡,學生藉此體驗更加同理燒傷朋友復健的辛苦。另外,職場示範體驗的代表,南山人壽聚星通訊處方佑如主任,她挑戰帶著壓力頭套出門拜見客戶,方佑如說:「一開始客戶有點驚訝和疑惑,經過說明後,客戶也很支持這個活動,參與體驗只是一時的,但對傷友來說卻是一輩子,祝福所有的傷友,加油!」陽光基金會邀請民眾報名參加體驗活動,用創意行動為燒傷朋友及努力復健的藝人Selina加油!陽光基金會「把愛串起來」壓力衣復健體驗活動,挑戰三月底前達成30組民眾進行壓力衣體驗活動,體驗民眾可創意發想各種體驗行動方式,並可於活動網站觀賞民眾參與體驗的心得與創意行動;「把愛串起來」壓力衣復健體驗活動自2月23日起可於線上報名或電洽(02)2507-8006索取報名表傳真報名,歡迎民眾上網了解活動辦法並踴躍報名、加入愛的打氣團留下愛的鼓勵話語,一同為燒傷朋友及Selina加油,活動網址:http://www.sunshine.org.tw/burnrehab/exper.asp。

居家口服化療 讓大腸癌友重溫泡湯趣

居家口服化療 讓大腸癌友重溫泡湯趣

喜愛泡溫泉,常四處體驗名湯的張爸爸(化名),去年診斷出罹患第三期大腸癌,由於初期接受針劑方式進行化療,須在靠近肋骨皮下植入人工血管,醫師特別提醒不可泡水,否則可能有發炎或感染的風險,讓張爸爸在治療過程中不但被迫放棄最愛的泡湯活動,還得將體力與時間耗費在舟車往返及等待化療注射上,讓他的心情開始明顯的低落,所幸與醫師諮詢後,目前已改為居家口服化療的方式進行療程,過去的生活習慣無須再因人工血管而受到限制,張爸爸開心說:「我終於可以繼續泡溫泉了,這種拋開壓力、渾身舒坦的感覺真好!」,許多大腸癌友於治療期間,不敢奢望回復原本的生活,但張爸爸的故事證明,兼顧治療與生活品質其實非難事!台大醫院直腸外科林本仁醫師指出,過去傳統的大腸癌術後輔助治療,患者每兩週就需住院進行針劑化療,每次注射時間至少需花費48小時,患者與家人常因等候病床或辦理住院手續等繁瑣事項,搞得人仰馬翻,若再因植入人工血管而影響生活習慣,恐降低患者原本樂觀積極的治療意志,所幸現在已有居家口服化療方式,可提供患者更便利的治療選擇。林本仁醫師表示,目前癌症治療的目標除延長存活期之外,也朝提高患者生活品質的方向進步,而居家口服化療讓怕痛、不喜歡身上有異物、或怕麻煩的患者,能避免人工血管造成的困擾與不便。而據臨床試驗研究報告證實,居家口服化療藥物Capecitabine與注射式化療藥物5FU療效相當,臨床上部分使用Capecitabine的患者,可能有手足症候群的副作用,可請專業醫師調整劑量,或於每日睡前塗抹藥膏、身體保濕乳液等方式改善。林本仁醫師強調,只要病人遵照醫師囑咐,按時服藥,即有機會控制病情,對於無法進行規律針劑化療且重視生活品質的病患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可參考的治療選項,但建議患者切勿因病情好轉就擅自停藥,應與醫師評估討論是否有中斷治療之必要性,以避免復發情況產生。

腦性痲痺症孩子 有五大問題須先解決

腦性痲痺症孩子 有五大問題須先解決

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小兒腦性麻痹特別門診中,有一群上緊發條的小朋友,由媽媽背著、爸爸抱來、亦或是由阿公阿嬤陪同踏著不平衡的腳步前來針灸,有人口齒伶俐,有人卻不會講話,有人步履蹣跚,有人正在學步,但是他們都是一步一腳印的小勇士,伴著他們的更是讓人敬佩的守護天使。芠芠(化名)是一位腦麻合併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到8歲仍然無法走路,除了雙腳肌肉張力大之外,還有流口水、扁平足、脊椎側彎、語言發展遲緩、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經過一年耐心治療,可以牽手走路,再過半年可以放手走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文興說,最感欣慰者應是照護她多年的芠媽,身為醫護人員也為她高興,但有更多的感動與佩服這位辛勞備加的媽媽。紘紘(化名)是一位嘴巴甜且機靈的小孩,每次都會讚美漂亮的護士阿姨,令護士小姐心花怒放,也會跟美麗的實習醫師要e-mail,而且每次都可以成功,紘媽時常會與紘紘玩角色扮演遊戲,以啟發他了解各種角色與人際關係的處理。蔡文興說,腦麻孩童四肢張力強,往往影響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所以寫字是困難的,紘紘是採一指神功電腦輸入來學習文字表達,手部活動困難打起字來十分吃力,但是他都能一一地克服,小小勇士尋找生命出路,猶如小草之韌性,不畏外在環境嚴格考驗。他表示,罹患腦性痲痺症的小孩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肌肉張力過高流口水發展遲緩脊椎側彎扁平足在此提供臨床上中醫藥心得供參考。肌肉張力過高:以徒手按摩加上電動按摩機輔以藥浴水療是一項不錯選擇。蔡文興說,該院特別研發舒活溫泉泡澡方:以當歸尾、紅花、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續斷、赤芍、細辛、薑黃、桂枝、艾葉、五加皮十餘種中藥組成,讓小朋友藥浴泡澡水療,以達到舒筋活血、通行經絡氣血、濡養全身等養生功效。流口水:蔡文興發現,在小孩下巴廉泉穴處以皮膚針埋針,取得良好效果,家長反映其口中「燕窩」有產出減少現象。發展遲緩:雖說腦性麻痺定義為掌管運動的腦部受損,然罹患此病往往還有其他併發症,包括發展遲緩,中醫稱為先天腦腎不足,輔以補腎醒腦開竅中藥,往往可以收到進一步效果。脊椎側彎:由於掌管運動的神經受損,腰部無力撐起上半身,病童或彎腰趴坐或歪斜坐著,繼而造成脊椎側彎,該門診針對此現象,要求家長平時要訓練病童腰力,協助做仰臥起坐加上捏脊按摩,如果家長行有餘力,蔡文興建議讓他們接受游泳訓練,對於腰力的增進有實質幫助。扁平足:兒童由於運動發育落後,足部得不到重力刺激,無法形成足弓,於是形成扁平足。較嚴重者出現外翻足,乃由於脛骨前後肌癱瘓引起,僅能以足內側著地和負重,內側足弓往往下陷。小孩仍在神經發育時期,可以多做一些抑制足部外翻的動作及強化腿部肌肉運動訓練治療。他最後強調,台灣諺語說:「一枝草一點露」,意思是:就算連一枝小草,上天也都會賜與一滴露水,讓小草活下去。其用意在於勸人不要灰心氣餒,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努力,自有生路。幸好有這群辛苦偉大的爸爸媽媽照護「上緊發條小天使」,移走許許多多坎坷荊棘,讓他們人生路走得更加平穩。藉此提供臨床案例及白袍心聲以抒發對這群媽媽們的敬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