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塑化劑恐助長女性「子宮內膜瘜肉」

塑化劑恐助長女性「子宮內膜瘜肉」

塑化劑(DEHP)風波持續擴大,除了可能影響男性生殖系統發育,以及引發心血管及腎臟疾病,醫師指出,若是殘留在女性體內,恐將導致子宮內膜瘜肉甚至子宮內膜癌,且也可能使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瘤惡化等可怕的後遺症,建議婦女改變吃健康食品來調養體質的習慣。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洪英俊表示,由於塑化劑具有雌激素作用,如果殘存於體內時,就會對一些器官產生荷爾蒙的作用,其中影響最大的包括子宮、子宮內膜、乳房,而且不僅刺激子宮肌瘤變大,同時還會使得子宮內膜變厚,及刺激乳房的組織及腫瘤變大;此外,因為代謝經過肝臟,所以也容易造成肝臟腫瘤。洪英俊說,一些在婦產科門診的病人,都表示平日會吃具有雌激素作用的月見草、蜂王乳保養身體,結果發現病患在半年內不僅子宮肌瘤長大一倍,同時容易長出子宮內膜瘜肉,有的甚至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惡化。其他還有患者每天吃益生菌整腸,結果引發亂經、肌瘤變大,這些都是這幾年遇到一些吃保健食品的病患,而造成肌瘤變大、瘜肉變多、月經亂七八糟、月經量變多等後遺症。一位在做直銷販賣保健食品的病患,在醫院檢查出子宮長有肌瘤,想不到半年內長大一倍,月經量也變多、變亂,做超音波看雖然肌瘤有變大,但卻不致於影響月經。建議她照陰道超音波,結果發現原來子宮內膜還長了一顆二公分的瘜肉,判斷這才是經血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於是藉由子宮腔鏡把瘜肉拿掉後,月經也跟著慢慢恢復正常,從此之後這位病患就再也不敢吃保健食品。洪英俊提醒,許多女性朋友喜愛吃保健食品來達到養顏美容、調整體質,但這些顆粒狀或粉狀的食品,通常是添加很多不明成份,吃了之後不僅沒保健效果,反而還會傷身。他提醒民眾,吃天然的食材、喝白開水,保持良好的運動可加速毒素的排除。若是女性有月經不規則、月經量變多或少等異常,就應該到婦產科做超音波檢查,看看是否有肌瘤或瘜肉。若是原本就有肌瘤的人,則要檢查是否肌瘤有變大,才是真正保健之道。

注意餐前熱量多運動 糖尿病友也可輕鬆享健康

注意餐前熱量多運動 糖尿病友也可輕鬆享健康

日前(6/4)上午,近五十位糖尿病病友及家屬到花蓮慈濟醫院,參加糖尿病人保健推廣中心舉辦的糖尿病病友聯誼活動,現場除了幫病友們測量血壓、血糖,還邀請了花蓮慈院新陳代謝科李哲全醫師及營養師莊湄喬分享如何輕鬆享受端午美食的同時,又能兼顧到健康。香菇蛋黃粽、五穀養生粽、素粽、鹼粽…等,市面上常見的粽子一字排開,每個都是美味又應景的端午美食,但是必須控制血糖的糖尿病病友來說,要怎麼選?怎麼吃?就成了最頭痛的事情。花蓮慈院營養師莊湄喬表示,最簡單的選擇方式就是注意熱量,以香菇蛋黃粽為例,一顆就有近55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兩碗飯,而且造成血糖上升的速度,也比一般富含膳食纖維的素粽、五穀養生粽等來的快,對糖尿病病友來說影響比較大,建議一次食用不要超過一顆,甚至可以一顆分成兩次吃。為了讓病友們知道飲食控制有多重要,病友聯誼會會長徐南瑚先生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徐南瑚表示,自從知道罹患糖尿病之後,就開始積極地做飲食控制,血糖就慢慢的恢復一點點,後來開始運動,血糖就更加穩定的在正常範圍內,但是前幾天到日本遊玩,忍不住嘴饞多吃了點,沒想到早上衛教師幫忙量血糖的時候,發現飯後血糖值竟然就高達兩百,所以,特地要向醫師跟衛教師說聲不好意思,也跟病友們分享,希望大家一起互相勉勵。而李哲全醫師也特別提醒病友們,有空就要多運動,運動其實就是一種最天然、最好的藥物,可以讓身體分泌許多激素,讓人保持活力以及心情愉快,不過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暖身。另外,目前市售的食品大多都有標示熱量,所以,如果面對美食當前,真的不知道如何抉擇的時候,看看標示的熱量,其實就能幫助大家做好飲食管理,也可吃的健康、吃的快樂。

看、聞、摸三步驟 黑心吐司現原形

看、聞、摸三步驟 黑心吐司現原形

一條條剛出爐的白吐司香味四溢,總是吸引著民眾上門光顧。但消費者可得當心了!檢調追查發現,千賓食品販賣摻有塑化劑的香精,疑似流入烘焙業,吃進消費者的口中!麵包師傅教你三個步驟分辨黑心吐司:看、聞、摸!選購吐司時,首先看看吐司的色澤,正常用麵粉、雞蛋製作的土司應該是乳白色的,顏色過白可能使用了漂白麵粉。有些吐司散發著濃濃的牛奶香,麵包師傅說,這可不是業者大手筆加進了大量的鮮奶,而是加入了摻有塑化劑的香精。只要在揉麵糰時加入少許的香精,放入烤箱就能烤出奶香四溢的牛奶吐司。最後,正常的吐司綿密、有彈性,摻有化學原料的吐司則是一撕就斷掉。消費者購買前可以透過這三個步驟檢視自己是否買到了黑心吐司,除了檢查吐司之外,最好再看看店家是否有提供檢驗合格的單據,讓自己吃的健康,更有保障!

抗生素驗出塑化劑 各大醫院診所急下架

抗生素驗出塑化劑 各大醫院診所急下架

葛蘭素史克藥廠的安滅菌糖漿用粉劑遭民眾送驗發現含塑化劑DIDP,儘管非常微量,但衛生署仍建議暫時不要使用。民眾將此款藥品送到台北市衛生局檢驗測出微量的塑化劑,衛生署表示將會主動再次抽驗,結果最慢2天後出爐。此外,藥廠也委請第三公正單位進行檢驗。「安滅菌」是一款自費的抗生素,藥品上清楚標示著上、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膚、骨骼、關節及牙科的感染都適用,小兒科醫師也廣泛的使用在5歲以下的小朋友身上。DIDP屬人造皮革原料的一種,動物實驗發現具有肝毒性,甚至有損傷男性睪丸風險。儘管衛生署計算,以20公斤的孩童來說,服用藥物每天吃進的塑化劑約是容忍攝取量的1500分之一,非常微量,但事件爆發後,馬偕、國泰、榮總、三總、北醫等醫院及診所已經將該藥品先行下架。政府把關又出包,原本用來治病的藥品,如今也遭到塑化劑的毒害,這叫醫師、病患該如何是好?

氣溫飆36.2度少出門 隨時補充水分防中暑

氣溫飆36.2度少出門 隨時補充水分防中暑

台灣地區近日氣候炎熱,氣象局預測今(8)日天北部高溫33到35度,中部、南部33度,台北市上午高溫已經飆上36.2度,由於紫外線強烈,氣象局也提醒民眾非必要中午不要外出,外出要注意防曬、隨時補充水分,預防中暑。中央氣象局表示,因太平洋高壓減弱,今天全台山區午後陣雨機率增加,但平地多雲到晴,氣溫仍高,預測各地白天高溫可達攝氏33度以上,民眾外出要注意防曬、隨時補充水分。氣象局說,今、明(8日、9日)兩天白天氣溫偏高,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大多為晴到多雲的天氣;今天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馬祖亦有短暫陣雨;明天北部、東北部及中南部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東南部地區及馬祖亦有短暫陣雨。氣象局表示,太平洋高壓明天會持續減弱,明天除山區有降雨機會,北部、東北部平地午後短暫雨機會也會增加;10、11日受南方雲系移入影響,南部及花蓮、台東地區全天有間歇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也有午後陣雨機會,但降溫效果可能有限。

塑化劑將升級列管 最快2週後開公聽會

塑化劑將升級列管 最快2週後開公聽會

塑毒風波震撼全台,甚至牽扯出毒物列管風波,環保署長沈世宏今(8)日表示,6月1日已經召開毒諮會,準備將塑化劑升級列管,環保署這兩天就會公告,最快2週後開公聽會。對於塑化劑遭添加到食品,衛生署說,目前所有的塑化劑分為二類,一是由昱伸及賓漢二家惡意將塑化劑加入起雲劑,供應下游廠商的黑心食物,這是衛生署這次「全面強化稽查」(即D-day行動)的主要打擊目標。另一是由PVC容器包裝所溶出或環境中存在的塑化劑,衛生署將仿美、歐、日訂出每人每日可容忍攝取量,作為下一階段防制目標。沈世宏今日表示,塑化劑普遍存在工業產品,依國內法規行政分工,環保署規範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管理工業用毒化物不對環境造成危害,但終端產品不在此法管理範圍內,而分由各類法規規範,如食物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農用依農藥管理法,塑膠玩具就依商品檢驗法。沈世宏說,環保署也已經開始修改第4類毒化物列管申報制度,並且941日開過毒諮會,將8種塑化劑列為第1、2類,8種以外塑化劑一律列為第4類毒化物。這兩天環署就會公告,最快2週後開公聽會。

D-day行動成效不彰? 衛生署:預期中,並不是破功

D-day行動成效不彰? 衛生署:預期中,並不是破功

針對D-day行動引爆批評,衛生署表示,這項行動是台灣針對「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茶飲料」、「果醬、果漿或果凍」、 「膠囊錠狀粉狀之型態」五大類食品進行最大的食品稽查行動,目前已稽查了13,667家販售店,下架超過2萬品項次,使台灣食品及販售業作了一次徹頭徹尾的重整,引爆了很多過去從未發現的問題,對於外界質疑成效不彰,衛生署強調,「這是必然的事,預期到的事,並不是破功」,假設沒有「全面強化稽查」的動作,這些問題永遠不會被發現。衛生署表示,既然大部份販售店,已作過了稽查,且下架了2萬多項產品「上架即安全」目標已將達成,今後如果架上五大類產品及其衍生產品(如果醬、香精,加入麵包、冰淇淋…等)再發現含有(1)「昱伸」及「賓漢」公司非法加入塑化劑之產品(2)應下架而未下架或(3)隱匿及拒絕說明產品流向,將依消保法(第60條)及食品衛生管理法(第35條)處以停止營業,甚至撤照處分。任何人將不能再有僥倖心態。衛生署說,現階段完全針對黑心起雲劑進行查緝,目前所有的塑化劑分為二類,一是由昱伸及賓漢二家惡意將塑化劑加入起雲劑,供應下游廠商的黑心食物,這是這次「全面強化稽查」(即D-day行動)的主要打擊目標。另一是由PVC容器包裝所溶出或環境中存在的塑化劑。衛生署將仿美、歐、日訂出每人每日可容忍攝取量,作為下一階段防制目標。至於查封產品,衛生署說,查獲的數噸下架產品將分為二類銷毀,第一類是液體,由污水處理場來辦理,第二類是固體,以焚化爐燒毀方式處理,所有查封及下架產品將依環保署所提方式處理,不會再回流到市場。

糖尿病患飲食要訣 營養師:少油、少鹽、高纖維

糖尿病患飲食要訣 營養師:少油、少鹽、高纖維

因國人普遍運動量不足、肥胖比率增加、加上飲食過量等因素,近年來國內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想控制好血糖,除了運動,飲食也不可或缺。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欒家菁今天(8日)表示,「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必須注意少油、少鹽、少糖以及高纖維的原則。」糖尿病是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的疾病,病患的血糖比正常人來得高,因為身體血糖高,導致病患容易引發各種急性與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血糖,包括規律的運動、注意飲食、藥物的控制等。根據研究,規律運動可以增進糖尿病患者的身體代謝能力,幫助廢物排出體外,並可讓血管彈性變好,有助血糖獲得控制。欒家菁指出,規律運動可以提升胰島素的敏感度,協助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機率;她說,除了運動外,飲食也很重要,「糖尿病患者必須把握少油、少鹽、少糖,以及多攝取高纖維食物的原則,且三餐定時定量,蔬果也要均衡攝食。」

癌症病患補充營養品 魚油、高蛋白不可少

癌症病患補充營養品 魚油、高蛋白不可少

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是癌症病患常見的營養問題,也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癌症病患必須要有足夠的營養,才能將身體狀況調整到較佳狀態。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欒家菁今天(8日)指出「除了平常飲食的攝取,補充營養品也很重要。」足夠的營養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如果缺乏營養,恐無法接受有力的醫學治療,比如開刀、放射性治療以及化療等,且會增加治療的合併症與感染機率,並會降低放射性治療、化療的治療效果。營養師欒家菁表示,病人在初診斷有癌症時,就要開始營養照護,充足的營養可以將病患的身體狀況調整到較佳狀態,而好的營養狀況也可以減輕病人在治療時所產生的副作用,且適切的營養也能維持體力。此外,癌症患者必須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此維持良好的營養,以保持體重、增強抵抗力,六大類食物包括水果類、奶類、蔬菜類、五穀根莖類、油脂類、蛋豆魚肉類。欒家菁說,「茄紅素也是不錯的營養素,番茄汁也可隨餐喝,奶類包括奶粉或鮮奶類,全脂、低脂牛奶皆可,每天攝取一到兩杯,油炸品則是盡量避免。」欒家菁指出,癌症患者除了平日飲食的攝取,補充營養品也很重要,「例如魚油營養品可抗發炎,高蛋白的營養品可改善營養狀態;若病人還有糖尿病,可搭配服用控制血糖的營養品。」

癌症病患食慾不振 心理層面影響大

癌症病患食慾不振 心理層面影響大

癌症病患因為腫瘤引起身體不適,會導致食欲不振的情形,除了腫瘤因素,治療副作用、心理因素也會影響食慾。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欒家菁今(8日)表示,「許多病人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後,心理會很消極,因而引起食慾不振的問題。」癌症病患常心生消極感,認為自己不再有用、不如以往,消極態度會讓病患失去努力的意願、信心降低,變得易怒、孤單;這種消極的心理層面除了影響患者心態,也會導致其食慾不振。欒家菁說,癌症病患會食慾不振的原因,除了腫瘤本身引起身體不適外,還包括治療的副作用,比如吞嚥困難、味覺異常、口乾等,都會影響食欲;她說,另外,癌症病患的心理可能會較消極,因而影響食慾,我們都會鼓勵病人以正向思維、勇敢面對、接受治療。欒家菁表示,營養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患者在身體感到較舒適的時刻可以多攝食,像是接受化療之前與兩次化療之間,以及控制症狀藥物發揮作用時」。此外,欒家菁也說,病患可以在用餐前使用控制症狀的藥物,例如止痛藥或止吐藥物,也可食用少許開胃食物,包括酸梅湯、洛神茶等,提升病人胃口。欒家菁建議,如果病患胃口變好,可優先進食高營養濃度食物、或本身喜愛的食物,可用少量多餐原則訂下進食時刻表,「患者的食物可烹調成易消化、色香味具備的佳餚,須避免太熱、太油膩、太辛辣、調味重的食物。」此外,癌症病患適度活動也很重要,可以增強體力;欒家菁說,「病人在飯前可稍作散步,以促進腸胃臑動;而可營造輕鬆愉悅的用餐環境,對病人也有正面助益。」欒家菁建議,若癌症病患口渴,可以果汁或含糖飲料代替開水,以提高熱量攝取;欒家菁表示,「增加額外病人身體熱量的方法,可在烹調食物時,添加奶油或起士於食物中,也可用肉湯取代白開水來煮粥、麵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