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黑雲"密布! 賣場飲料架全空了!

"黑雲"密布! 賣場飲料架全空了!

衛生署嚴定今天是有毒塑化劑的D-DAY,從今天凌晨開始,各縣市嚴格稽查大賣場的飲料架,只要是含有起雲劑,但只要提不出安全檢驗證明的,一率全數下架,因此民眾一早進賣場就發現,飲料架上全都空了,因為大多數的飲料都沒有安全檢驗證明。今天凌晨新北市衛生局兵分二路,分別前往蘆洲和板橋的量販店,針對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果漿果醬、以及膠錠粉狀5大類食品進行查緝。新北市衛生局技正林慧芬在現場嚴格稽查,她表示:「我們在檢驗報告的查核方面,是嚴格規定一定要請業者提據,與正本相符的檢驗報告,才作為是採認的報告。」所以賣場內堆積如山的柳橙汁飲料全都被迫推離賣場。為了掃蕩問題商品,政府要杜絕黑心,挽回民眾信心,因此設定今天是終止「有毒塑化劑行動日」的最後一日,所有商家必須將含有起雲劑原料的商品提出檢驗報告,並且還要張貼在消費者顯而易見的地方,否則這些飲料全不能上架賣,所以習慣買運動飲料或果汁當水喝的民眾,奉勸還是多喝水吧!

塑化劑檢驗造假? 吳敦義:罪上加罪!

塑化劑檢驗造假? 吳敦義:罪上加罪!

衛生署將今(31)日定為終止有毒塑化劑行動日(D-Day),行政院長吳敦義今日前往衛生署了解塑化劑污染食品案,吳揆要求相關單位應該加速完成塑化劑檢驗,並透過行政規範及修法途徑,從源頭管制塑化劑不會加入食品中,他強調,如果有食品的塑化劑檢驗造假,違者罪上加罪,依法嚴懲。吳敦義說,毒起雲劑事件發生後,檢調單位從源頭追緝下游涉案業者,目前已經知道約有200家食品業者遭到波及,雖然對台灣製造MIT品牌造成衝擊,但是政府一定要公開透明,不能有任何隱瞞。吳揆強調,現在政府和民間的實驗室待檢案件很多,還是要加速完成塑化劑檢驗,如果有業者塑化劑的檢驗報告造假,稽查單位抽查發現,將會加重懲處。衛生署則表示,公告的5大類產品之廠商應提出產品安全證明,否則不得販售,違反者將予重罰。衛生單位將會同消保官展開聯合稽查抽驗,確保上架產品合乎規定,如食品業者仍有應下架而未下架之產品,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31條規定處以新台幣6萬以上至30萬以下罰鍰,或第34條規定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台幣18萬以上至90萬以下罰鍰,通路商若拒絕、妨礙或規避稽查抽驗者,則依該法第35條處3萬元以上至15萬元罰鍰,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營業或工廠登記證照。

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 均衡飲食擺脫慢性病

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 均衡飲食擺脫慢性病

為防治國人肥胖日趨嚴重的問題,國民健康局特別推動「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教導民眾透過「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維持健康體重,擺脫慢性病的威脅。國民健康局表示,聰明吃的基本功,在於「均衡飲食」,也就是從3餐飲食中,獲得1個人1天所需的熱量和各種營養,不過量、也不缺乏。根據我國「2005-2008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成人過重或肥胖比率達44.1%、教育部98學年度資料則顯示兒童及青少年過重及肥胖的比率已分別達25%及27.1%。國民健康局提醒國人學會聰明地搭配和選擇6大類食物,恰當分配於3餐,就能符合成長、發育、維持健康所需的營養,無須額外添加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劑。根據衛生署的國人飲食指南,建議1日食物種類及份量包括:全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依其建議食用量,1天就可以獲得1,700~2,770大卡的熱量。若要維持健康體重,遠離慢性病威脅,均衡飲食是不變的秘訣。

桃園6歲男童成麻疹本土病例 疾管局追蹤感染源

桃園6歲男童成麻疹本土病例 疾管局追蹤感染源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31)日公布1例麻疹本土病例,個案為居住桃園縣6歲男童,無出國史,5月10日開始出現症狀,5月16日前往住家附近診所就醫,5月20日因症狀未改善轉至某醫學中心就醫住院治療,經該院診斷通報,個案目前已返家休養、恢復健康。衛生署表示,衛生單位於接獲通報後,立即進行疫調,發現該病例自小有腎臟疾病,除出生時曾接種B型肝炎疫苗外,未曾接種麻疹相關及其他疫苗。疾管局將協同衛生局派遣醫師協助評估該童之情形,並設法說服其家長同意該童接受其他疫苗接種。目前衛生單位除持續調查感染源外,並已針對個案曾就診之醫院門診以及病房之幼童與醫護人員,進行擴大調查,已掌握298名接觸者名單(包含:幼稚園130位,醫護人員27位,門診及病房141位),密切觀察追蹤中。依據疾管局監測資料顯示,台灣於2008到2010年共有76例麻疹確定病例,依序為16例、48例及12例,本土病例依序為9例、39例及6例,其餘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本年截至5/31止共28例確定病例(26例本土、2例境外),相較於去年同期7例(1例本土、6例境外)高,且歐美及東南亞國家麻疹疫情均較歷年高,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對於麻疹疫情應提高警覺。

麻疹現蹤 已滿1歲嬰幼兒應盡速接種疫苗

麻疹現蹤 已滿1歲嬰幼兒應盡速接種疫苗

針對桃園發現1名6歲男童為麻疹本土病例,疾管局表示,麻疹好發在冬末及春季,為經由空氣、飛沫以及病患分泌物傳播的高傳染性疾病,由於傳染力強,未具免疫力之接觸者感染發病之機率相當高,接種疫苗則是預防麻疹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現行常規預防接種時程為出生後12個月,以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疾管局表示,對於家中已滿1歲但尚未完成接種之嬰幼兒,應儘速攜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由醫師評估後接種。此外,亦提醒民眾應避免攜帶1歲以下或未完成疫苗接種嬰幼兒前往麻疹流行地區。疾管局也呼籲,醫師在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詢問病患旅遊史及疫苗接種史,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民眾如有相關疑問,可參閱該局全球資訊網(www.cdc.gov.tw),或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洽詢。疾病管局也指出,今年國際麻疹疫情嚴峻,歐美先進國家及鄰近之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地區,均有眾多病例報告,尤其是歐洲麻疹疫情自去年持續至今,導至麻疹疫情擴散至其他地區國家。疾管局說,截至今年5月,已有18個歐盟會員國共通報超過10,000例麻疹病例,其中4例死亡;而美國、日本及中國,至5月中旬止,亦分別傳出有80、206及5761名病例。此外,今年越南北部亦發生大規模之德國麻疹流行疫情,估計超過千名病例。由於每年約有高達數萬到數百萬人次的國人赴前述國家旅遊、探親或從事經貿活動,疾管局呼籲民眾,前往上述地區前,最好先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做好自我保護,同時避免將病毒帶回國內。

內視鏡微創食道切除與重建手術 食道癌患者新選擇

內視鏡微創食道切除與重建手術 食道癌患者新選擇

傳統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因涵蓋胸、腹、頸部三大部位,是一項困難與高危險的外科治療技術,因為如此廣泛切除造成術後的發炎性反應,可能會使得病患在恢復期中較易產生各種相關的併發症,如肺炎、多重器官衰竭或甚至於死亡等。為了減低手術創傷,台大醫院胸腔外科醫療團隊從2001年起開始運用胸腔與腹腔內視鏡,以微小手術傷口進行食道的切除與重建手術。目前手術已成功執行超過100例,醫療團隊研究成果已被世界外科學雜誌(World Journal of Surgery)接受,此一研究成果亦在去年獲得國際食道學會年會優秀論文獎的肯定。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主要應用在食道癌患者的治療,目前除了惡性食道癌之腫瘤細胞已侵犯至其他器官或是術中有流血或沾粘之情況外,90%的食道癌患者開始採用胸腔與腹腔內視鏡微創手術來進行食道切除重建手術,病患相較於傳統開胸腹頸部之傳統手術,可以在較小傷口下得到有效的治療,並且明顯地減少手術併發症如肺炎、吻合滲漏等,而有助於術後快速恢復,縮短住院天數,早日回復到日常生活中。個案徐小姐因食道與胃卡哈細胞增生,先前已接受過四次重大腹部手術,切除全部的大腸與大部分的小腸,因為短腸症無法經腸道攝取足夠養分,而長期靠全靜脈營養維生。此次因食道與胃卡哈細胞增生造成吞嚥困難,經醫療團隊評估後,為減少手術的創傷,促進術後恢復,整個食道切除與重建以腹腔與胸腔內視鏡進行,徐小姐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經順利地經口進食而正常地作息。

孕婦心情好壞 會影響胎兒生長?

孕婦心情好壞 會影響胎兒生長?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林潔雨諮詢/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劉宜釗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張致遠臺安醫院營養師 余依晏孕媽咪除了身體產生變化外,情緒也容易有明顯起伏,嚴重憂鬱傾向可能影響胎兒生長。如何讓自己隨時保持愉悅心情,是孕媽咪和家人必須了解的課題。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宜釗表示,孕媽咪長期心情不佳,會進一步影響胃口及自律神經,對胎兒發育一定也有負面影響,例如情緒容易激動的孕婦,生出的孩子脾氣也容易像媽媽。而研究顯示,產後憂鬱症的媽咪,和孩子在情感上會比較疏離,孩子將來也較無法與他人有好的互動。哪些因素影響孕媽咪心情?角色轉換:對初次懷孕的媽咪而言,角色衝突特別大,尤其最擔心的是無法扮演好媽媽的角色,心理準備若做得不夠,情緒多少會受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致遠表示,媽咪若久久無法適應角色的變換,很容易出現憂鬱,此時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化解妙方:先生、家人給予支持劉宜釗醫師指出,媽咪可借重朋友或家人的經驗,思考如何扮演媽媽的角色,此外,小時候與媽媽之間的關係,也會反應在自己身上,這也是需要思考的部分;而先生的參與也很重要,例如媽咪可以和先生討論寶寶出生後,如何調整居住環境及人力分配,必要時尋求家人支援;而遇到困難時,家人也應該提供自身經驗供孕媽咪參考。藉由另一半及家人的參與,應可消除媽咪對未來的擔憂。擔心寶寶不健康、生產不順利幾乎所有媽咪或多或少會擔心胎兒是否健康、生產是否順利,特別是懷第一胎的媽咪。劉宜釗醫師表示,媽咪可從報章雜誌、書籍或醫院衛教、媽媽手冊等得到知識和資訊,對懷孕及生產過程有正確認知,以避免不必要的擔心,當然最好還是有先生一起參與。化解妙方:想太多,只會自己嚇自己張致遠醫師則強調,基本且正確的知識取得,可降低對生產的恐懼,但是媽咪如果過度投入,每天蒐集閱讀一大堆太過專業或非完全經過證實的新聞或相關訊息,只會讓自己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而且恐怕會造成反效果。例如:新聞報導有媽咪產檢正常,卻生出四肢殘缺的寶寶,有些孕婦就因此心生恐懼、胡思亂想、自己嚇自己,醫師解釋也不見得接受。生產雖然無法百分之百保證無風險,但是絕大部分的生產都是平順的,所以奉勸孕媽咪們相信醫師的專業,不要想太多,以免讓整個孕期都在焦慮中度過。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0074

吃「粽」變重?營養師教你如何無負擔

吃「粽」變重?營養師教你如何無負擔

隨著天氣漸漸炎熱,第一個酷暑節慶「端午節」也即將來臨,各大量販店、超商早已開啟端午粽的銷售戰,除了推出一般傳統肉粽、鹼粽、涼粽、冰粽外,也發現有不少以健康訴求為前提的素粽、五榖肉粽等,來吸引消費族群購買及選擇。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營養師李妍慧表示,一般而言,傳統肉粽熱量約500~600大卡/顆,與一個速食便當相比熱量相當,有些甚至會高達700~800大卡/顆,不少人吃了一顆粽子後還想再吃一顆,所攝取的熱量早超過每日身體所需,不少人常因此胖了一圈,這樣的狀況也困擾不少糖尿病患、腎臟病患。為了提倡健康飲食,並響應台中市政府推行的樂活蔬食,以及配合衛生局「健康100台中動起來」減重百噸活動,署立台中醫院營養室為此特別製作「素食菇健康粽」及「輕食米粽」等,來幫助有減重需求的民眾安心渡過美食佳節。李妍慧說明,此次米食材料特別突破以往慣例,改採混搭低熱量的蒟蒻米製作低熱量米粽,並搭配口感獨特的雪蓮子、橄欖油,以低油量爆香的烹調方式,並減少鹽分使用,保留食材原始鮮甜滋味,除了兼顧粽子的熱量與營養素外,也改善了傳統粽的高油、高鹽、低纖特性,讓民眾可以享受健康美味的美食,也可以安心享瘦。另外,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素食族群,有別以往傳統素食粽內餡大多採用市售素食加工製品,不僅無法得知加工品內容物的成分是否健康,部分素料已先油炸過不僅油質已劣變且內含油量高,加上烹調時爆香用的油量,一顆傳統素食粽的熱量也相當於一個排骨便當;李妍慧進一步解釋,今年特別針對素食族群推出健康素食粽,食材則選用新鮮菇類搭配新鮮非油炸黃豆製品,油質選用植物性葡萄子油,達到健康、低卡、高纖的目標,讓素食者也能過一個無負擔的端午佳節。另,李妍慧強調,端午粽除了注意食材、烹調製程外,甜辣醬、蒜蓉醬…等沾醬則須特別提醒民眾務必在品嚐時減少用量,以免增加身體負擔。延伸閱讀「輕食粽與素食粽做法」: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493

端午吃粽身體不負擔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

端午吃粽身體不負擔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

端午佳節將至,各種口味的粽子紛紛出籠,古早味肉粽、客家粄粽、潮州粽、廣東裹蒸粽、八寶粽、豆沙粽…哇!一想到香味撲鼻的粽子,令人忍不住垂涎三尺。不過您知道嗎,粽子的營養以熱量為主,其次是蛋白質、脂肪、醣類,膳食纖維量明顯偏少,所以吃太多粽子,不但會對身體造成很大負擔,還會讓肥胖找上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指出,粽子的主角「糯米」,比較難消化,吃多了容易脹氣、肚子疼。胃腸不好或消化力較差的老年人、小孩可別吃太多。原則上,一般人一天應少於兩顆粽子,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的病人,一天則少於一顆粽子為佳。另外,享用粽子的時間可以放在午餐時段,避免放在晚餐時段食用,才不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影響睡眠品質。粽子的常客:五花肉、鹹蛋黃、肉燥、甜辣醬、砂糖、果糖…等,這些食物的油脂、鹽份和熱量相對偏高,對於正在進行體重控制,或有三高問題的朋友來說並不健康,也容易影響血壓的控制。周千欽建議民眾,不妨選用脂肪含量較低的瘦肉、豆干、香菇、紅蘿蔔、竹筍來取代五花肉、鹹蛋黃及肉燥;另外以不沾醬方式減少鈉鹽攝取。吃鹼粽時,可適量使用「代糖」取代砂糖、果糖,來降低熱量、遠離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威脅。過節時,通常一餐裡只準備了粽子及一道湯。但若是如此,只會攝取過多油脂和澱粉,少了膳食纖維,而有營養不均衡的情形,如此食用三天以上,容易肩頸痠痛、沒有精神。周千欽建議,吃粽子的時候,可以再吃一盤深綠色的燙青菜,配一碗蘿蔔湯或竹筍湯,點心時間再補充約一個拳頭大的水果,以提供均衡營養素來源,達到營養均衡目標,才不會過了一個節,腰圍長大一圈。延伸閱讀「低卡粽子輕鬆DIY」: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494

北市衛生局提供長期食用塑化劑民眾門診諮詢服務 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北市衛生局提供長期食用塑化劑民眾門診諮詢服務 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因應此次食品起雲劑中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污染事件,維護民眾健康及食用安全,消除民眾疑慮,自即日起至6月10日止,免費受理臺北市民食品是否含塑化劑檢驗,市民凡對家中購買食用的含水果口味加工食品及酵素類產品有疑慮者,均可提出申請。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關心市民健康,為減少民眾疑慮,即日起,特別於家庭醫學科及相關科別(如:職業醫學科、腎臟科、小兒科等),提供塑化劑諮詢服務至6月10日止。由醫師諮詢後依專業判斷,需要時再轉介至其他相關科別做進一步檢查。塑化劑諮詢檢查免掛號費、診察費及特定項目檢查費,若已有病變症狀,則依其他一般疾病治療處置收費仍依健保局規定辦理。日前因食品原料起雲劑添加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事件,引起極大震撼,消費者對於所食用的含水果口味加工食品及酵素類產品也深感恐慌與不安,為維護及保障市民健康,該局檢驗室依據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相關檢驗方法,已開發完成食品中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之檢驗方法。基於關懷消費者食用衛生安全,該局自即日起至6月10日免費為民眾檢驗含水果口味加工食品及酵素類錠狀、膠囊、粉狀產品是否含有塑化劑;檢測結果發現產品有添加塑化劑者,將立即由該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追蹤調查,服務時間與地點如下:週一至6月10日止(5/30~6/3及6/7~6/10),擴大至臺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市府大樓1樓聯合服務中心東區服務臺受理,收樣時間為每日上午10時~下午4時。有意願申請本次含水果口味加工食品及酵素類產品是否含有塑化劑免費檢驗專案之臺北市民,請攜帶下列相關文件及完整包裝產品,親自送至臺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市府大樓1樓聯合服務中心東區服務臺等地點。民眾送驗須知如下:現場填寫送驗申請書,或可直接至該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主題服務/起雲劑DEHP污染專區下載。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並註明申請檢驗用。30元回郵掛號信封乙個(書明收件者姓名、電話、地址)。樣品需未開封,且檢體量以20公克為原則,送檢產品建議含水果口味加工食品及酵素類產品,並要有完整外盒包裝及食品名稱,無產品包裝或來源標示者恕不受理。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及其他衛生單位已公佈合格、不合格之樣品不再重複檢驗。民眾如有相關檢驗問題與需求,請儘速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聯絡(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111號;電話:(02)2828-0102 轉分機2109,傳真:2825-0869),或撥打市民熱線1999。本次擴大為民檢驗服務專案,檢驗結果僅提供民眾參考,不得作為求償或其他商業用途;此專案不受理廠商申請,廠商或需要正式檢驗報告者,請自費向食品藥物管理局認可之民間實驗室申請。延伸閱讀「服務流程表」:http://www.uho.com.tw/HotMsg.asp?aid=1049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