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平民也罹「總統病」 幾乎整天坐馬桶

平民也罹「總統病」 幾乎整天坐馬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3歲田姓中小企業老闆,近幾年常腹瀉卻不以為意,直到腹瀉合併黏液和血液,才趕緊安排大腸鏡檢查;另名45歲徐姓家庭主婦,更是每天腹瀉高達20次,兩人都以為是壓力過大導致腸躁症,但最後卻都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所幸透過藥物治療、培養良好習慣,終能與疾病和平共處,也降低日後癌化風險。潰瘍性結腸炎常誤認為腸躁症 田先生就診時表示,雖然工作需要常出國洽公或半夜接越洋電話,但壓力對他而言不是問題,因此即便「跑廁所次數比接電話還多」,旁人都懷疑是罹患腸躁症,他還是不以為意,直到大腸鏡檢查病理報告顯示腸道慢性反覆性發炎,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 徐女士每天平均腹瀉20次,感嘆「幾乎整天坐在馬桶上」,起初以為是腸躁症所致,但問診時她亦不覺得有生活壓力,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左側直腸輕度發炎,病理報告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因潰瘍性結腸炎為罕見重大疾病,且無法治癒、未來癌變機率高,兩名患者在確診當下均無法置信,甚至否定、崩潰、大哭,經詳細衛教並配合治療後,兩人才破涕為笑,學習與疾病共處。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除了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長期為潰瘍性結腸炎所苦外,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弟弟馬文布希(Marvin Bush)等許多名人也深受其擾,故潰瘍性結腸炎也被暱稱為「總統病」。與壓力有關 未來癌變機率高張家熙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腸道發炎疾病,目前致病機轉不明,推測可能與遺傳、免疫系統失調、腸道共生菌失衡、飲食、壓力等因素有關,好發於20歲左右年輕人,以及50至60歲中年人,通常會出現持續腹瀉、嚴重腹痛、解血便和黏液便,伴隨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並可能造成腸道出血、腸道穿孔,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等併發症。 潰瘍性結腸炎症狀類似腸躁症,都可能出現腹痛腹瀉、排便情況與型態改變、糞便帶有黏液或帶血等症狀,常與情緒和壓力有關,在鑑別兩項疾病時,需要透過綜合病史、臨床表現、抽血和糞便檢驗、大腸鏡檢查合併組織病理切片方能確診。 治療方面,針對輕度患者,會使用抗發炎藥物治療,降低發炎對腸道造成的破壞,而重度患者,則會使用針劑類固醇合併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劑,若仍然無效,就須透過生物製劑治療,以協助修復腸黏膜,降低未來癌化的風險。 張家熙提醒,患者平時應避免過於刺激、油膩或引起脹氣的食物,多補充鐵質、葉酸改善貧血症狀,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助腸黏膜修復,同時切記症狀改善也不可擅自停藥,需長期回診追蹤,才能改善生活品質,並減少併發症。

重訓做過頭頻尿 竟骨盆底肌肉筋膜炎

重訓做過頭頻尿 竟骨盆底肌肉筋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1歲業務員陳小姐,工作之餘熱愛重訓及慢跑。這一年來她常常感到頻尿、伴隨下腹疼痛,起初自行在藥局買藥服用,感覺症狀似有好轉;但是隨著發作越來越頻繁,更苦於腰痠背痛、甚至性趣全失。陳小姐困擾不已,經就醫詳細診查後,發現是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女性追求健美 過度使用骨盆底肌肉者漸增常頻尿、下腹痛,小心可能骨盆底肌肉發炎了!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造成女性下腹痛與頻尿的原因很多,包括膀胱發炎、骨盆腔發炎、便秘、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過動症和內膜異位症等,其中一半以上伴隨有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問題。診斷上除了檢查排除其他下腹痛原因外,藉由內診測試疼痛節點來診斷骨盆肌肉筋膜炎。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常見的症狀為反覆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嚴重時影響生活品質、人際交往、夫妻關係及工作表現。張雲筑指出,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是因為過度或不當使用骨盆底肌肉群,造成肌肉僵硬、筋膜缺氧沾黏、血液循環不佳的結果。門診觀察,近年來許多女性為了追求健康而投入慢跑、重訓或深蹲等運動,因過度使用骨盆底肌肉造成骨盆底肌肉慢性發炎的情形有漸漸增加。愛翹腳的女性 也要此症找上門愛翹腳的女性注意,小心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找上門!張雲筑提到,若習慣以半蹲姿勢排尿、久坐久站、愛翹腳、慢性便秘、體重過重、曾有過生產撕裂傷等,也可能因骨盆底肌肉筋膜組織受損、發炎而失去應有的彈性,導致功能異常與不適。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治療,首先要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並暫停包括凱格爾運動在內等訓練;可用熱敷、泡澡放鬆肌肉,配合醫師開立的藥物。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可經醫師安排磁波椅電刺激治療或會陰部雷射治療;一方面降低疼痛神經的過度敏感,一方面促進血管新生、新陳代謝以及肌肉放鬆。張雲筑提醒,罹患骨盆底肌肉筋膜炎不僅帶來生理上的痛苦,也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當女性出現反覆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建議尋找醫師檢查治療。

把握親子相處品質 女強人也是好媽媽

把握親子相處品質 女強人也是好媽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這年頭,職場媽媽愈來愈多,根據統計,家裡有兒童的世代(二十五至四十四歲)中,大約有七成的媽媽都是外出工作的職業婦女。這些媽媽從懷孕就開始物色幼兒園,等到孩子一出生,立刻排隊申請入園,卡位之緊急、一位難求之競爭激烈,和出社會找工作堪可比擬,因此繼「就活」一詞以後,社會上也出現「保活」這個流行詞。原因是職場媽媽的人口增加,使得幼兒園的供給量不敷需求。傳染病跑過一輪 差不多就可以安定下來了產假和育嬰假轉眼間即將結束,牙牙學語的小寶寶也不得不上幼兒園報到。剛就學的幼兒園生三天兩頭就生病,有如家常便飯。先是染上感冒、喉嚨痛,然後是腸胃炎、呼吸道融合病毒(RS病毒)感染、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水痘……每次孩子一生病,媽媽就得向公司請假照顧病兒,為此耽誤工作,造成部門的困擾,只能頻頻對上司、同事鞠躬哈腰賠不是,事後還必須加緊處理耽擱的工作。夜深人靜時,忍不住辛酸:「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不過,媽咪們先別喪氣。幼兒剛進入團體生活,難免對傳染病缺乏免疫力,才會時常掛病號,只要把這些病都跑過一輪,差不多就可以安定下來了。多數職場媽媽對孩子常會感到有所虧欠,認為自己不能經常陪在孩子身邊,讓孩子孤單寂寞,所以總覺得無法心安理得地面對孩子。身為職場媽媽的妳,在難得的週末假日卻被堆積如山的家事綁住,不能全心陪伴孩子,而對孩子感到虧欠、過意不去的話,就表示妳並沒有虐兒問題。因為無視於孩子的失職父母,既不會為了孩子的事情苦惱,也不會自我反省。孩子並沒有大人想像中脆弱,父母只要對孩子保持健全的關愛之心,一般來說都不會有傷及孩子大腦發育之虞。但是,對孩子視若無睹、毫不在意的態度,或是言語粗暴、疏於關心的行為,都會刺傷孩子幼小的心靈,日子久了,確實會在孩子的大腦留下傷害。一起泡澡或說床邊故事 讓孩子感受妳的愛請回想此生的第一趟巴黎之旅。頭一次喝香檳、頭一次享用牛角麵包配咖啡歐蕾的早餐、頭一次逛巴黎市集、頭一次遊塞納河、頭一次登上艾菲爾鐵塔、頭一次參觀凡爾賽宮、第一次拜訪羅浮宮美術館……人生的第一次總是充滿無比的感動,養育孩子何嘗不是如此。再可愛的孩子,如果總是和媽媽形影不離,時間久了,也會耗蝕掉這份感動,一切變得好像只是例行公事。正因為父母工作忙碌,親子相聚時間短暫,所以格外珍惜相處的時間、講究相處的品質。無論時間多麼短暫,只要父母懷抱著「家人可以相聚在一起」的期待和珍惜之情,就不枉費親子情緣了。哪怕只是晚上一起泡個澡,或是臨睡前短短幾分鐘的陪伴都好,父母可以聽孩子說說今天發生了哪些事,或是為孩子朗讀喜愛的繪本。晚上不行的話,也可以趁早上起床時親吻孩子,或是出門前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重點不在於陪伴的時間長短,而是如何一起度過相處的時光。(本文摘自/兒科權威傳授的最高教養法/時報出版)

長期睡眠不足6小時 心臟病風險增2成

長期睡眠不足6小時 心臟病風險增2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睡眠不足的危害大!美國睡眠醫學學會指出,大多數成年人每晚需要七到八個小時的睡眠。睡眠不足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時間延長、注意力分散、增加錯誤和健忘的機率,甚至因為駕駛疲勞導致交通事故造成更多傷亡。圖森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睡眠與健康研究專案主任 Michael Grandner建議,睡前多放鬆、晚上避免吃太多食物有助於睡眠。影響記憶力 交通傷亡事故提高近年來,研究發現,睡眠障礙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機率,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與睡眠6至9小時的人相比提高了2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美國心臟協會指出,根據2018年一項研究顯示,一個晚上睡眠不足就可能導致belta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積累,而belta澱粉樣蛋白的累積就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關鍵成分,這種類澱粉蛋白的堆積會大大的影響記憶力。另據Psychreg報導,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成年人死亡風險也增加了1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中有20%與疲勞駕駛有關,而這些事故導致死亡或重傷的可能性高達了50%。睡眠不足影響身心,不只有身體問題(如免疫力下降),還有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和抑鬱),甚至影響身邊的人。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睡眠卓越中心主任Marie Pierre-St-Onge因而強調穩定作息的重要性,並指出有些習慣是導致睡眠障礙的原因,比如睡前盯手機或電腦看是干擾睡眠訊號,或是晚上喝咖啡、生活壓力也可能讓你徹夜難眠,特別是從事多種工作的人更需要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壓力。睡前放鬆好休息 少吃食物助入睡對於睡眠品質不好的人來說,需要考慮給自己足的時間放鬆。 Michael Grandner強調了睡前放鬆、身體休息的重要性,並將這種做法比作在高速公路出口前放慢車速。他建議保持規律的睡眠計畫,避免在晚上吃太多食物,如果不能馬上入睡,不妨起來四處走走。(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女子被愛貓咬一口 嚴重感染開刀救命

女子被愛貓咬一口 嚴重感染開刀救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婦女日前被寵物貓咬傷小腿肚,造成皮膚傷口,起初不以為意,但過幾日發現傷口周圍出現紅、腫、熱、痛等情形,並逐漸蔓延至整個小腿,且越來越嚴重。由家人陪同就醫,經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遂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膿瘍產生,緊急照會外科協助開刀清創處理。蜂窩性組織炎恐引發敗血性休克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邊建榮醫師表示,一般常見的皮膚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是細菌侵入真皮及皮下組織,較常侵犯的部位為下肢及臉部。最初的症狀通常先以感染部位發紅表現,再漸漸開始腫脹、發熱、疼痛,形成界線不明顯的皮膚病灶。部分患者會伴隨發燒、畏寒等症狀;若細菌穿過皮膚表層,深入皮膚深層的軟組織及筋膜,並沿著筋膜及皮下脂肪層間隙向周圍快速擴展,就會進展成「壞死性筋膜炎」,有皮膚變紫、出現出血性水泡,短時間內有可能發展成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因子包括外傷傷口、手術術後、下肢循環不良、肥胖、香港腳或其他黴菌感染、免疫缺損者、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等。而動物咬傷可能感染多種混合的病源菌,包括巴斯德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鏈球菌等。被動物咬傷出現紅腫痛 立即就醫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若病況變嚴重、紅腫擴大或疼痛增加,可安排影像檢查確認筋膜骨頭是否受到感染。若傷口出現化膿、壞死,則需由外科手術介入進行清創等治療。邊建榮醫師呼籲,若不幸被動物咬傷,千萬別輕忽,傷口要小心照顧,並且徹底消毒,若出現傷口周圍紅、腫、熱、痛情形,建議立即前往醫院就醫治療。

16歲紙片少年吃不胖 腸阻塞作祟

16歲紙片少年吃不胖 腸阻塞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16歲楊姓少年突然出現上腹部絞痛、呼吸困難、噁心與拉肚子,從凌晨開始嘔吐超過五次,由家人帶往醫院急診,經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相關檢查後,確診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因少年的十二指腸遭上腸繫膜動脈夾住造成腸阻塞,且阻塞情況嚴重需進行手術,家屬為避免傷口面積大,並希望儘早恢復正常生活,選擇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十二指腸空腸吻合手術,術後復原良好,住院一周出院返家休養。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嚴重會吐膽汁、營養不良童綜合醫院小兒外科郭敏勇主任表示,少年身高172公分,但體重僅有45公斤,因為過瘦而體內缺乏脂肪堆積,導致原本撐開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夾角處的脂肪消失或過少,造成從中經過的十二指腸遭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夾住,當食物無法從胃進入腸道而形成腸阻塞,也促使胃與十二指腸嚴重擴張,出現腹痛、腹脹、嘔吐與食欲不佳等症狀,嚴重時則會造成膽汁嘔吐、體重驟降、營養不良、電解質異常或腸壁壞死等。飯後出現腹痛或噁心 應儘早就醫郭敏勇主任指出,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並不常見,罹患機率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並且以女性多於男性,但較少於成年前做出診斷;少年因為腸阻塞情形嚴重,並家屬希望能減少孩子手術後的痛苦並儘早恢復,所以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手術,避免傳統手術會在腹部留下大傷口,僅在少年腹部留下三個小切口,手術將十二指腸阻塞的前段處打開直接與空腸做吻合,使其食物能直接從胃部進入腸道使之營養正常吸收。郭敏勇主任呼籲,若孩子飯後出現腹脹、腹痛或伴隨噁心情況,就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視與檢查,早期治療以避免合併症或營養不良影響發育成長。

抽加熱菸較健康?醫打臉:危害更大

抽加熱菸較健康?醫打臉:危害更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0歲的黃先生是慢性腎病患者,每天抽一包菸長達20多年,近日因腎功能惡化、蛋白尿加劇,由腎臟科醫師轉介至家醫科門診戒菸。黃先生表示很想戒菸,但因工作環境、應酬等有太多無法抗拒抽菸的因素,朋友推薦使用加熱菸品,「聽說改抽加熱菸對身體傷害較少,我可不可以先用加熱菸,不要馬上戒菸?」青少年失去戒心使用 菸害成癮問題將加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藍亦倉醫師表示,市面上流行的新興菸品有「加熱菸」和「電子菸」兩種,由於具有新奇創意、特殊香氣等噱頭,年輕人容易被吸引而買單,業者又打著較不具有健康危害的大旗,甚至提出可以利用新興菸品幫助戒除紙菸的概念,不少抽菸者選擇改抽這些新興菸品,也有青少年因此掉以輕心就開始使用菸品,反而造成菸害成癮問題日漸嚴重。但加熱菸還是含有菸草,仍會產生焦油、尼古丁、甲醛、乙醛、致癌物等,長期使用仍會危害健康。此外,加熱菸品的菸具加熱設備,其材質可能因高溫加熱產生毒性物質,被人體吸收後會產生傳統菸品所沒有的健康風險。目前加熱菸品尚未合法,所以政府機關並無法管理加熱菸品的內容物及製造品質,民眾使用加熱菸品較沒有保障。仍含菸草、尼古丁 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藍亦倉醫師表示,戒菸也是傳統紙菸愛好者改用新興菸品的一個理由,但加熱菸品本質上就是菸草,無助於改善尼古丁成癮,對於尼古丁的渴望,仍會讓吸菸者一口一口的吸入這些危害物質,所以使用加熱菸比紙菸還健康的想法,可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倒不如破釜沉舟下定決心遠離菸害,只要戒菸動機夠強,加上專業的醫療協助,達成戒菸的目標就指日可待。藍亦倉醫師呼籲,菸品對健康的傷害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越早戒菸,其戒菸成功率也越高,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與癌症等疾病。近年衛生福利部持續推動「二代戒菸服務計畫」,民眾可以享受戒菸補助,比起改抽加熱菸更加經濟實惠,而且戒菸後對個人及家人健康都有所幫助,更是無價!

女友撂話「隨便你喜歡就好」該怎辦?

女友撂話「隨便你喜歡就好」該怎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性腦,是一種透過對方能否照自己的意思行動,來確認你愛不愛她的腦。「隨便你,你喜歡就好。」當這句話出現,就表示她希望你能照著她的意思做。當她撂下這句話,是因為她知道溫柔的男性朋友們,幾乎都不敢真的照自己的意思做。換句話說,這是一句威脅。其實女性也知道,男性的主張也有他的道理在。如果據理力爭,女性不是輸,不然就是讓雙方像平行線一樣沒有交集,所以她們才會訴之以情的反擊:「隨便你,你喜歡就好。」有時候,這句話也會用在想讓不講理的人閉嘴時。像是面對青春期小孩的詭辯,有時就會用這句話,關上溝通大門。我個人很討厭說這句話時的自己,因為太狡猾了。如果女性很常對男性說出這句話,很遺憾,這表示她的頭腦不好。這樣的人屬於不理性、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類型。如果你要和這樣的人交往,要有相當的覺悟,因為她會很難應付。正常來說,當男人被「隨便你,你喜歡就好」這句話威脅時,真正要做的就是不要怕,照你喜歡的去做就好。假設這樣的狀況重複多次,導致兩人必須分手的話,其實也不是壞事。和常把「隨便你,你喜歡就好」掛在嘴邊的女性一起生活,其實壓力還挺大的。不是處處安撫女人的情緒,就能一帆風順,還有一種戰略是,刻意不安撫她。如果是愛情長跑的女友這樣說,快撒嬌但要注意的是,假設這句話出自於你長年交往的女友,而且她是用很認真的語氣說時,你就要真摯的回應她。通常她說出這種話時,哪怕只說一次,語氣一定會很嚴肅,就像下達最後通牒一般。假設她以往都會說清楚要怎麼做,忽然某天冷冷的對你說:「隨便你,你喜歡就好。」這時她的意思是:「我受夠了,我已經放棄你了。」遇到這種情況,你要趕緊說:「不要這樣說嘛。」、「你這樣說我很難過耶,拜託原諒我啦。」要像個天真的小學男生撒嬌、賴著母親不放一樣。如果她對你還有愛的話,應該會苦笑說:「那,偶爾聽我一次,好嗎?」這時你再說:「嗯,偶爾聽妳的。」兩人就能重修舊好。最糟糕的做法就是沉默不回應。如果對方是好女生,你聽到她說這種話,心裡應該會隱約覺得糟了。畢竟女生一旦冷淡的撂下這句話,就不可能先認輸。假設男性堅持沉默不語,兩人的距離就會越離越遠。要記得,這段距離不可能由女性修補,一定要由男性主動修補,才能縮短距離。翻譯蒟蒻:要緊緊賴著她撒嬌:「妳這樣說我很難過耶,拜託原諒我啦。」‧「隨便你,你喜歡就好」是為了控制你的威脅話語,要多注意常把這句話掛嘴邊的女性。‧如果你們是愛情長跑的伴侶,「隨便你,你喜歡就好」,可能是她下的最後通牒,含有「我已經放棄你了」的意思。如果你還想和她繼續走下去,一定要立刻向她撒嬌。(本文摘自/女孩心翻譯蒟蒻/大是文化)

成為吃同鍋飯的夥伴 他就不會為難你

成為吃同鍋飯的夥伴 他就不會為難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各位不妨回想一下,當自己喜歡的人說:「這張畫真漂亮」時,你一定也會覺得「聽你這麼一說,這張畫真的挺漂亮的」;相反的,當討厭的人說:「我很喜歡這張畫」時,就算你再怎麼欣賞那幅畫,還是會嘴硬回:「我覺得這張畫很普通,沒什麼特別的。」贊同喜歡的人所說的話、不願認同討厭的人所說的話,這些心理狀態在生活中很常見,自己喜歡的人說的話都是對的;討厭的人說的話全都是錯的。從這種心理狀態來看,只要能讓對方喜歡你,他就會更願意聽你的話。其實這種讓對方喜歡自己的做法,正是大人吵架的必勝戰術。與其在爭論中戰勝對方、讓他聽從你的主張,不如想辦法讓對方喜歡自己,達到「你餵他吃什麼,他就吃什麼」的境界。新聞中時而會出現,女人為了供養喜歡的男人,而不惜犯罪的報導。這種案例看多了之後,會覺得好像女人對愛情比較死心眼,但事實上那樣的女人並不多。坦白說,就算女人剛開始會對喜歡的男人言聽計從,但到後來則逐漸顛倒過來,反而是女人有辦法讓男人聽從自己的話,這是我觀察好幾個實際案例之後得到的結論。然而,現代男女似乎很少有「相伴終身」或「這輩子只愛你一人」的共識。社會上,分手後仍死纏爛打的恐怖情人屢見不鮮,在交往過程中,熱情一下子就消退的情況更是常見,激情往往來得快也去得快,太速食的愛情很難維持。和對方成為「利害與共」的夥伴比起那樣的男女關係,同性之間的愛情似乎就單純得多。我想這可能是出自於一種同性之間,原本就有「兄弟(或姊妹)之情」的基礎,就像黑社會電影描寫「小弟景仰大哥」的情感。因此一旦彼此發展出超乎友情的感情,自然也比一般的男女之情來得濃烈。在早期灑狗血的電影中,常會有為了崇拜的對象而不惜犧牲性命的劇情,就算現實生活中大家為了朋友不見得「連命都可以不要」,仍常看到彼此因為氣味相投而結為莫逆,只要你能和對方建立那樣的交情,他自然會心甘情願接受你的要求。另外,當你和對方成為麻吉之後,往往會讓他產生「我沒辦法拒絕這傢伙」的念頭。這多半是因為他會考慮到,之後若是自己有求於你,同樣不希望被你拒絕。總之,只要你能和對方成為「同吃一鍋飯的夥伴」,讓彼此更穩固團結,雙方的意見自然就更容易相謀合。無論如何,與其在爭論時想著如何打敗對方,不如和對方建立友好關係,讓他無法開口拒絕,才是上上之策。再補充一點,一味要對方接受自己條件的做法是錯誤的,你也得試著接受對方的要求才行,這是心理學上「給予與接受」(give and take)的關係,懂得這一點,雙方的友好關係便能長久。(本文摘自/成熟大人的吵架技術/大是文化)

孩子總是睡不飽?當心憂鬱症上身

孩子總是睡不飽?當心憂鬱症上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開學進入第三周,家中的孩子是否已調整好作息,維持充足與良好睡眠品質?若孩子常常晚上睡不好、睡不飽,當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根據6月發表於《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的睡眠與心理健康呈現顯著相關,睡眠不佳的青少年日後較容易出現心理健康的問題。憂鬱症患者 青少年時期睡眠品質都欠佳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年齡在14至17歲間的青少年睡眠時間大約需要8至10小時,但由英國雷丁大學、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和澳洲弗林德斯大學學者合作,以4790名青少年為對象進行的縱向研究結果發現,一般青少年平日晚上約有8小時的睡眠、假日約9.5小時;而患有憂鬱症者平日的睡眠時間不到7.5小時(約7.25小時)、假日則剛好9小時,顯示患有憂鬱症者每天較一般人晚30分鐘入睡。進一步分析發現,有憂鬱和焦慮的年輕人在青少年時期絕大多數的睡眠狀況都不好,與沒有憂鬱或焦慮症的參與者相較,患有憂鬱症者其睡眠的質和量都較差,而患有焦慮症者僅是睡眠品質較差。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上述研究顯示青少年睡眠與心理健康相關,但究竟是睡不好造成憂鬱或焦慮症狀,還是因為憂鬱、焦慮導致睡眠狀況變差,這兩者的因果關係並無法證實,她提醒,睡眠狀況是憂鬱或焦慮症診斷的指標之一,但並非造成憂鬱或焦慮的原因。從研究中可以發現睡眠的重要性,睡眠狀況不佳會影響情緒與專注度,間接影響青少年學習效果,若孩子出現睡眠問題,建議父母先了解影響孩子睡眠的原因,是因為學校作業或考試太多、父母幫孩子安排太多事物、孩子花太多時間看電視或玩遊戲等外在因素,還是孩子有拖延習慣無法好好利用時間、孩子有追求完美的個性,或組織事情能力較差等內在因素,了解背後原因再給予適當協助,有助於幫助孩子改善睡眠狀況。孩子早上起不來、對喜歡的事失去興趣 可能是警訊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研究證實,青春期的睡眠不足若不加以治療,可能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她建議,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應檢視干擾孩子睡眠的可能問題。家長可環顧孩子睡眠的環境,像是到了休息時間,盡量減少電視聲響與燈光的干擾、降低家人間談話的音量、盡快結束與親友的聊天聚餐;其次要注意孩子飲食與情緒狀態,別讓孩子睡前吃太多食物與飲料、避免讓孩子過於興奮或因使用網路與人產生不當的互動而影響情緒無法入睡。葉雅馨提醒,若孩子常常早上起不來導致上學遲到、早餐沒食欲甚至變瘦、上課沒精神或不想上學、對原來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出現以上狀況卻無法改善,建議家長可尋求專業協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