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今晚變好冷 先別急著去喝酒、吃麻辣、泡湯

今晚變好冷 先別急著去喝酒、吃麻辣、泡湯

入冬第一波大陸冷氣團今天報到,晚上氣溫預計會到12度左右,前天還穿著短袖,今天突然驟降,身體健康狀況恐更要注意,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也在臉書上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除了心血管疾病要注意保暖外,有氣喘病史的民眾要注意保暖脖子跟鼻子,若出現呼吸急促、氣喘症狀要趕緊就醫,以免演變成嚴重的肺水腫,或是氣喘發作。天氣冷了,不少人今晚計畫吃麻辣鍋取暖,也有人打算痛快喝杯酒暖身,或是要泡個熱呼呼的溫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提醒,不論是哪一個取暖的計畫,都要小心不要太躁進、吃太多,因為如果身體本身體質是屬於較燥熱者,恐怕會有補過頭的狀況,反而容易出現皮膚問題,而平時不常喝酒的人也別在此時猛喝酒,部分患者如肝硬化、曾食道靜脈瘤破裂、高血壓、消化道潰瘍等人都不適宜喝酒取暖。如果不採用吃的方式取暖,還有人會選擇泡湯暖身的方法,黃建榮中醫師則表示,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注意泡湯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另外體虛、重病患者最好經過醫師評估身體現況是否適合泡湯,否則可能會加速血液循環而導致病灶更加強,所以中醫師建議,除了正常生活多添衣物外,經過中醫師把脈評估體質後,適量地補充薑、蔥、蒜等暖身,就是應對冷氣團的最佳方式。優活推薦:冬令進補 正確健康才有效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651立冬進補儲能量? 醫師:觀念應改,輕補即可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3299天冷暖暖泡湯趣 提供13禁忌要注意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726

救護車未消毒、裝備不足!病患恐感染

救護車未消毒、裝備不足!病患恐感染

為加強救護車服務品質與管理,衛生署結合內政部消防署與縣市衛生局,組成聯合稽查小組於11月30日對北、中、高屏三地區對救護車展開抽檢業務,結果竟發現有消防車沒有依規定定期消毒,且車上裝備也不足;衛生署醫事處表示,救護車未定期消毒與清潔,恐造成下一個上車的患者遭感染。本次稽查採不預警方式進行,針對民間救護車機構進行實地訪視、也到醫院急診門口採救護車動態抽檢,檢查重點包括救護車的各種裝備、清潔消毒、出勤狀況、救護紀錄、人員資格及救護車內明顯處有否張貼收費標準等項目。總計抽檢10個單位,包括4家民間救護車機構、4家醫院及2家消防局分隊,抽檢結果大部分皆符合相關規定,但仍有不合格部分,如新北市的救護技術員未隨身攜帶救護技術員合格證、救護紀錄表內容填列不完整、救護車部分裝備不足。屏東縣一家醫院的救護車則是沒有定期救護車清潔與消毒紀錄、救護車部分裝備不足等缺失。衛生署已要求新北市與屏東縣衛生局督促不合格單位限期改善,並擇期複檢,未來稽查小組將不定時、不預警進行不同縣市的抽檢,以提升救護車服務品質,也保障病人和家屬的送醫品質。優活聚焦:●謎樣的「子癲前症」 差點要了彭佳慧的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22&HN_Yr=0&HN_Mon=0●醫院學校聯手打擊「胖虎」 讓學童變「大雄」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21&HN_Yr=0&HN_Mon=0●家族基因!男得癌,家人也「中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08&HN_Yr=0&HN_Mon=0

講手機不會致腦瘤?丹麥研究有爭議

講手機不會致腦瘤?丹麥研究有爭議

蘋果iPhone 4S確定16日將正式在台開賣,截至1日,總計已有高達近十萬民眾登記,可見即將要再掀起一波iPhone4S熱潮,不過購買手機的同時,有關手機輻射對腦部的影響,總是有許多不一的說法;根據今年10月份美國知名健康網站webMD中一篇研究表示,使用手機不會增加腦瘤和中樞神經系統癌症等各類的風險。近年來,大家對於手機低輻射對人體是否有風險而感到困惑,世界衛生組織曾在5月底公布一份報告,指出使用手機可能增加罹患腦癌的風險。不過今年10月,webMD上有個大型且長期的研究顯示,使用手機不會增加腦瘤和各種中樞神經系統癌症的風險,這篇研究同時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BMJ)中。丹麥的研究人員利用詳細的醫療數據,分析1990至2007年達18年的研究,追蹤36萬名30歲以上手機用戶,發現罹患腦瘤與中樞神經系統癌症的人數,與其他無使用手機的民眾比較,罹腦瘤機率沒有明顯偏高;且使用手機13年以上的人,罹患腦瘤風險也和不用手機者差不多。研究團隊指出,顯示使用手機並不會增加腦瘤和中樞神經系統癌症的風險。不過美國南加大的Jonathan Samet博士表示,這項研究並未確立這是「安全」的,因為這篇研究報告是採用手機合約作為估算的方法,但有合約不代表經常使用,甚至有些人沒有合約,卻也會付費使用手機。丹麥癌症協會的Patrizia Frei博士表示,這篇研究依然無法回答所有問題,例如,長期使用手機超過20年,相關的風險是否仍然存在?且有關兒童與青少年使用手機是否有風險的資料也很少;所以關於手機輻射對人體健康問題是否有影響,不能說已經有解答。優活推薦:加拿大研究:常用手機易降低男性生育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938世衛:手機會致癌! 英國最新研究:不可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102世衛首度承認 手機電磁波會致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532

媒體錯誤報導 癲癇發作不會咬舌 別再塞東西進嘴裡

媒體錯誤報導 癲癇發作不會咬舌 別再塞東西進嘴裡

癲癇患者發作的時候,要防止他咬舌,所以要塞東西到病人的嘴巴當中,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但是都一直將錯就錯,所有的電視、報紙都將這些錯誤的方式重複報導,讓觀眾有了錯誤的印象,結果真的要急救的時候,反而害慘了病患。但是為什麼這樣的方法是錯的、如果癲癇患者發作時,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想要知道更詳細的內容,請看這次的優活解密。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2&id=462)

溫度降低蚊子不怕!又有登革熱疫情

溫度降低蚊子不怕!又有登革熱疫情

又出現登革熱疫情!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第14、15例本土登革出血熱病例,皆住於高雄市三民區,且有慢性疾病史,疾管局再度呼籲各醫療院所醫師,提高對於登革熱疑似病例的警覺。疾管局提醒民眾,雖然氣溫下降,早晚溫度偏低,但分布於南台灣的埃及斑蚊,因生活習性喜於屋內活動,戶外溫度降低對該病媒蚊的活動力無顯著影響,故請民眾仍應主動且持續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及活動史。新增2例登革出血熱病例,一例為35歲男性,有肝癌、B型肝炎、食道炎及肝硬化等病史,11月17日開始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口乾舌燥、後眼窩痛、頭痛、關節及肌肉痠痛等症狀,11月18日至某醫學中心急診並於同日被通報為登革熱,11月20日確診。病患於住院期間持續發燒且出現腸胃道出血、血小板下降等症狀,11月29日被通報為登革出血熱病例。另一例為78歲男性,有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病史,11月26日開始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下肢出疹、口乾舌燥等症狀,當日至醫學中心看診,因症狀未改善,隔日再度前往該醫學中心急診,隨後被收治住院;患者於11月28日被通報為登革熱,11月29日確診,因其住院期間持續發燒且牙齦出血、血小板下降、肋膜積水等症狀,12月1日被通報為登革出血熱病例。2位新增個案目前狀況穩定,其中1例出院,另1例住院治療中。疾管局表示,南台灣為亞熱帶地區且埃及斑蚊多於戶內活動,故全年皆有登革熱病媒蚊,且登革病毒第一至第四型皆曾經於臺灣流行,當登革熱患者以前曾被不同型別的登革病毒感染時,就很可能會出現登革出血熱的症狀;呼籲民眾應積極配合檢視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主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並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且避免因為先後感染不同類型登革熱而發生死亡率較高的出血性登革熱,以維護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罕見子宮頸子宮外孕 孕婦不正常出血

罕見子宮頸子宮外孕 孕婦不正常出血

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郭成興呼籲,月經週期晚到就要到院檢查,以早期排除子宮外孕的可能!郭成興醫師曾接獲一件罕見的子宮頸子宮外孕案例,經治療保住了母親的子宮,也讓母體脫離了生命危險。郭成興醫師提出呼籲,「當女性的月經週期晚到時,就要特別提高警覺,盡早到醫院檢查,究其原因,也可以早期排除子宮外孕的可能。」子宮外孕的發生率約為1.4%,尤其好發於35至44歲之間。子宮外孕是指受精卵著床在正常子宮腔以外的地方,這些地方包括輸卵管、卵巢、腹腔、子宮頸,其中95%發生在輸卵管,而約僅有0.15%發生在子宮頸。郭成興醫師指出,這種情形的胚胎因為著床位置不對,所以無法健康成長,同時會引起母體的病變及傷害,嚴重時會賠上母體的生命,因此子宮外孕要當作疾病來積極處理。子宮頸子宮外孕為相當罕見疾病,發生率約佔所有懷孕比率的九千分之一。但由於現今試管嬰兒發達,約佔試管嬰兒0.1%,佔試管嬰兒子宮外孕3.7%。臨床上無明顯表現,多為出血,故即早的產前檢查有其重要性。子宮頸子宮外孕發生原因並不明確,一般大都認為,多次的子宮頸擴括術會增加子宮頸著床的機會,而增加子宮頸子宮外孕的發生率。目前針對子宮頸子宮外孕的治療方針有二,一、若母體心跳、血壓穩定,即可以考慮藥物治療。二、若母體心跳、血壓不穩,則施行緊急手術,並於手術前先給予子宮動脈阻斷以減少出血量;若出血量太大時,則應考慮子宮切除手術。

肉毒桿菌素注射劑除皺 打造青春小臉?

肉毒桿菌素注射劑除皺 打造青春小臉?

日本最近創造出一個新名詞「美魔女」,其泛指年齡超過三十五歲以上,但外表看起來相當年輕的熟女。若想讓自己保持青春永駐、擁有青春童顏的美魔女外表,除了日常的小臉保養外,許多愛美民眾也會利用肉毒桿菌素注射劑及玻尿酸療程。皮膚專科醫師沈兆煇醫師說明,肉毒桿菌素注射劑可以阻止影響肌肉的乙醯膽鹼釋放,讓肌肉達到放鬆、除皺的狀態,並且讓兩側肌肉發達的咀嚼肌放鬆,減少肌肉運動,而達到小V臉與臉部雕塑的效果。沈兆煇醫師表示,肉毒桿菌素注射劑時常應用在國字臉、動態紋(如抬頭紋、魚尾紋等的消除),也建議民眾搭配使用玻尿酸注射合併治療,可達到多元的除皺效果。沈兆煇醫師說,在進行肉毒桿菌素注射劑與玻尿酸療程時,有經驗的醫師會針對患者的全臉進行整體性的規劃,而非僅為單一部位注射,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打造自然與協調的美魔女小臉。沈兆煇醫師進一步解釋,在規劃肉毒桿菌素注射時通常可分為上半臉與下半臉,上半臉的部分包括抬頭紋、皺眉紋、魚尾紋以及鼻頭的兔寶寶紋;下半臉則包括咀嚼肌、雙下巴和嘴邊肉等。而玻尿酸則是依分子大小來區分可治療的部位,小分子玻尿酸適合填補眉間、法令紋、淚溝與夫妻宮等部位,打造蘋果肌與下巴則必須使用較大分子的玻尿酸。沈兆煇醫師提出,在同時利用肉毒桿菌素注射劑與玻尿酸治療時,應該先施打肉毒桿菌素,約兩週後再行施打玻尿酸;而肉毒桿菌素注射劑也建議首次施打時,劑量不要過多,以免出現「皮笑肉不笑」的情況,若是有補強的需求,可以在第二次療程時再加強即可。沈兆煇醫師提醒,肉毒桿菌素所注射的部位,對於成果有關鍵的影響,所以慎選有經驗的醫師,並且與醫師充分溝通十分重要,在問診時,醫師會視每個人不同的肌肉走向、線條,並請患者做出各種臉部表情,綜合進行專業的判斷。沈醫師呼籲民眾,坊間有些低價肉毒桿菌素注射劑的品質不一,分子量不穩定,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在國外就曾發生呼吸困難等的情形,民眾應選擇可信賴的診間與專科醫師,切勿因小失大。

治療糖尿病「腎」利新契機

治療糖尿病「腎」利新契機

繼美、日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歐洲藥物審查聯盟(EMA)通過之後,台灣衛生署已於今年11月頒發新一代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Linagliptin(Trajenta;中文藥名為糖漸平)之藥品許可證,此新型的DPP-4抑制劑與磺醯尿類相較,顯著降糖效果可同等持續至少長達2年,但同時能減少5倍發生低血糖的病患比例,並達2.9公斤的減重幅度。因為該藥物中只有10%需要肝臟來做代謝步驟,其他90%是由原型來排除,而排除的途徑中,也只有5%是經由腎臟,因此患者不需因肝腎功能調整劑量,更不需在處方前及之後,額外作肝腎功能監測,對於需要長期與控糖作戰的醫師和患者來說,都是更為安全方便的用藥選擇!全台140萬糖尿病人口陷「腎」戰陰影  超過4成合併「慢性腎臟病」根據衛生署統計,全台的糖尿病人口約為140萬,並已成為國人洗腎的最主要原因(43.2%),一份針對2264名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調查報告顯示,有四成合併慢性腎臟病,這其中又有超過一半的患者腎絲球過濾率(GFR)小於60。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表示,尿液出現微量白蛋白或蛋白與腎絲球過濾率<60都是腎臟功能受損的指標,腎絲球過濾率代表腎功能程度,可依據血清肌酸酐值來計算,糖尿病患會因長期的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控制不良導致腎臟受損,腎絲球過濾率也會隨年齡增加而衰退,腎臟的代謝功能變差後,就容易累積殘留藥物,如未查覺而繼續處方原劑量,恐讓體內藥物濃度過高,引發嚴重的後果。要「警腎」調藥量 醫嘆苦追血糖指數難免亡羊補牢醫師警告,如常用的第一線控糖藥物磺醯尿素類(sulphonylurea,SU),在人體劑量太高時容易造成低血糖,嚴重可能導致腦部缺氧、或因突然昏迷而危及生命安全;而較新的DPP-4抑制劑,雖因其葡萄糖依賴性的胰島素分泌機轉,較不易有低血糖發生,但也因失去了明顯的劑量過高徵兆,可能讓精細的人體器官暴露在高藥物濃度的環境中,故FDA也特別針對其它所有DPP-4抑制劑訂出藥物劑量調整建議,減少可能危害健康的疑慮。除此之外,由於糖尿病常會合併如高血壓、腎功能不全、心臟病、肥胖等問題,再加上傳統控糖藥物主要都經由腎臟排除,對腎臟不免造成負擔,因此醫師在處方適合的藥物與劑量前,必須謹慎考慮患者複雜的共病症及血糖等問題,以求兼顧控制療效與安全性。游能俊醫師說,主要從膽汁及腸道分泌之新型DPP-4抑制劑Linagliptin, 不像其他DPP-4抑制劑需要調整劑量、或不建議腎功能衰退的患者使用。Linagliptin用於第2型糖尿病患者時,無論其腎功能損害程度、或年齡大於75歲的老年人皆不需要調整劑量,而其特殊的排除途徑也提高了用藥安全,讓患者無須擔心藥物會在體內暴露程度提高,加重肝腎負擔;此外,醫師也不必在處方前及之後,為了確認藥物及劑量的適當性,安排患者接受肝腎功能檢測。在重要的控糖機轉上,Linagliptin與DPP-4抑制劑相同,由於其刺激胰島素分泌是具葡萄糖依賴性,亦即回復正常血糖時便失去刺激作用,因此單獨使用時極少發生低血糖。此外藉由提升腸泌素的濃度與活性,可抑制腸胃蠕動及刺激腦部飽食中樞,減少食慾,故體重並不會增加。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研究報告顯示,在合併第一線雙胍類藥物(metformin) 使用兩年下,Linagliptin相對於常用藥物SU,可有效減少79%發生低血糖的患者比例、相對體重可減少達2.9公斤。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被診斷糖尿病年數長達5年的患者,使用Linagliptin 治療後,仍可明顯改善糖化血色素HbA1c達0.67%。游能俊醫師表示,這顯示不管單一使用或合併治療,且無論罹患糖尿病年數長短,Linagliptin皆可有效改善糖化血色素。顯示對於傳統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高危險性之病患而言,Linagliptin可能是更為安全持久的藥物治療選擇。游能俊醫師強調,糖尿病患者除了對於血糖控制絕不能疏忽外,建議每年應定期檢查尿液微量白蛋白,並將血液檢查的肌酸酐數值換算成腎絲球體過濾率,兩者配合才能早期發現腎病變徵兆,面對複雜的第2型糖尿病變化,血糖、血壓、血脂肪三高的控管,並搭配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及戒菸,皆是預防及延緩腎病變惡化的重要環節。

體重直落還腸潰爛 魚鉤吞下肚惹禍

體重直落還腸潰爛 魚鉤吞下肚惹禍

一名五十出頭的婦人不慎將幾根魚鉤吃下肚,兩個月內不僅肚子痛,體重更是一路下滑八公斤,瘦到風太大時都不敢出門,無奈的是求診好幾家醫院,只被建議等待魚鉤自行排出,甚至,還得忍受被當成精神異常的壓力。還好,在求診第四家醫院後接受手術割除已經潰爛的小腸,終於解決心腹大患。婦人來到大林慈濟醫院求診已是魚鉤下肚的一個多月以後,在先生的陪伴下,婦人主述肚子會抽痛、腹脹、消化不良,本來一百五十公分的她原本就不重,不到兩個月掉了八公斤更是讓她身形瘦弱。一般外科尹文耀醫師指出,檢查發現體內約有四處有魚鉤的蹤跡,更麻煩的是每個約一公分多長的魚鉤鉤住腸壁外,在尾端都帶有十至十五公分的尼龍魚繩。當一吃東西腸胃蠕動時,魚繩就如同利刃割著腸壁,在怕痛不敢吃東西下,也難怪體重一路下滑。尹文耀醫師說,魚鉤已經造成腸子發炎腫脹到快破裂,是一般正常腸子的兩至三倍粗,還有三處已經爛掉,有很深的潰瘍。一旦腸壁被鉤破,恐怕引發腹膜炎造成敗血症而危及生命。但X光檢查只能知道有魚鉤但不知道確實的位置,必須透過胃鏡、大腸鏡來逐一排除胃與大腸內的可能,最後終於確認是在小腸內,而且婦人連看幾家醫院的檢查結果,魚鉤的位置都沒有變化,研判應該要趕快動刀,經過手術切除了中段腫脹潰爛的小腸約五十公分,連帶取出四根金黃色的小魚鉤,最後再進行腸子的吻合重建,經過一段時間休養後,病人已經恢復健康。

孕婦下腹部遭撞擊 胎兒竟腦部出血

孕婦下腹部遭撞擊 胎兒竟腦部出血

成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佩穎表示,22歲的林小姐懷孕前無特殊已知疾病,懷孕初期起,於外院接受定期產前檢查,在產前檢查過程中無特殊異常。然而,在懷孕20週時工作時下腹部曾受外力撞擊,意外發生後曾有陰道出血及腹痛情況發生,就醫並服用安胎藥物後症狀緩解。但其後幾天發現有明顯胎動減少而再度求診。原產檢醫院檢查發現胎兒頭部有異常發現,因此轉診到成大醫院做進一步評估檢查。在成大醫院婦產科檢查時,彩色超音波檢查下發現胎兒頭部有大範圍腫塊並壓迫到腦部及腦室,根據檢查結果懷疑為胎兒腦部出血。另外安排胎兒核磁共振檢查後,此胎兒腦部出血腫塊疑似為大範圍硬腦膜下出血。在會診小兒神經科、新生兒科醫師後,經醫療團隊與患者及家屬諮詢解釋胎兒狀況並詳細討論新生兒預後情況以作為進一步醫療處置的參考。蔡佩穎醫師說,胎兒頭顱內出血屬於少見的懷孕併發症,大部分發生在懷孕後期,懷孕中期發生更為少見。根據出血所在的位置可分為腦部出血(佔32%)、腦室出血(佔49%),若血塊堵住大腦導水管,可能導致腦室擴大的水腦問題;硬腦膜下出血(佔19%),根據文獻報導全世界至目前為止,發生病例約20例。胎兒頭顱內出血常見發生原因有子癲前症、孕婦高血壓、良性或惡性頭部腫瘤、產前感染性疾病、藥物濫用、胎兒血管生長異常、胎兒腦部動脈瘤、自體免疫抗體、凝血系統、血小板低下、雙胞胎輸血症候群、創傷。而其中以創傷為硬腦膜下出血常見的原因之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