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糖尿病不忌口 這細胞會加速衰減老化

糖尿病不忌口 這細胞會加速衰減老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老先生來看診,一坐下就說:「不管我去哪間醫院看病,我都會問醫師,我的糖尿病為什麼都治不好?蔡醫師,我也要問問你,為什麼我的糖尿病總是好不了呢?」他拿出最近的檢驗報告,糖化血色素HbA1c是10.2,空腹血糖是280,飯後血糖是421,小便檢驗呈現有尿糖、還有尿酮、及尿蛋白,超音波檢查有脂肪肝,我問他平常都吃些什麼?有運動嗎?老先生表示:「有什麼就吃什麼,像今天早上吃炒麵、燒餅還有一杯奶茶,到公司後,大家一起訂披薩炸雞配可樂,下午有點餓吃了一小塊蛋,等一下還要和客戶去應酬,工作這麼忙,怎麼會有時間運動,當然是沒有啊!」他停了一下繼續說:我就是不懂為什麼,每個醫師都治不好我的糖尿病?」胰臟製造胰島素功能僅剩2、3成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阻抗所造成的疾病,和遺傳、飲食、作息、運動、免疫、藥物、環境等各方面都有相關的疾病,病人無法維持良好且穩定的血糖。根據研究顯示,胰臟控制血糖的功能惡化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出現糖尿病的症狀,這時候,胰臟的胰島素生成功能通常是遠低於正常值,大概都只剩下20~30%左右而已,而隨著病情的進展,胰臟β細胞更是以每年約有近5%的速度衰減老化,如果沒有好好配合飲食控制及運動,則會惡化得更快。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中醫治療糖尿病,主要是著重在功能的恢復,讓身體逐漸恢復自行調控血糖的能力。糖尿病在中醫屬於「消渴症」、「脾癉」、「消癉」的範疇,多因陽氣悍而燥熱郁甚之所成,究其臟腑,不外肝熱、胃熱、腸熱等。中滿內熱是肥胖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機,肝胃郁熱是其主要表現形式;脾虛胃熱則是消瘦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機。疾病的發展過程,主要是飲食失宜,首犯胃土,火燔中宮;接著是七情傷肝,木失調達,郁而化火;之後引起氣散陰傷,陰損及陽,氣食少火,命火衰微,累及五臟。而這位老先生,發病之後,仍然持續亂吃不運動、應酬,即使是華陀再世,也是束手無策吧!患者需運動調整飲食 否則華陀再世也無策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中提到「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所以,糖尿病的治療,飲食控制甚為重要,利用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的大方向,加上補氣健脾、滋陰固腎來恢復胰臟的功能,另外配合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加以不同調理,例如肺熱、胃熱、脾虛、腎虛、血瘀、氣虛、陰虛、陰陽兩虛等,五臟運行逐漸重上軌道,對血糖的控制能力就會慢慢回復。如果患者有相關問題,建議配合醫師治療,自己也要努力調整飲食、作息、運動,糖尿病不是單靠醫師就可以好的疾病,病人也要付出努力才行。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來台依親3年 她從不會中文考上清大

來台依親3年 她從不會中文考上清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總統教育獎共計56人獲獎,包含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每人分別可獲得25萬元、20萬元、15萬元及15萬元獎助學金。蔡英文總統日前在總統府頒獎給這些得獎者。不思議人生旅程 獲頒總統教育獎今年從蘇澳海事學校畢業的鄭翠玄,2000年在越南北部的鄉下出生,父親早逝,14歲時母親改嫁到台灣,她隻身留在越南,直到2017年9月來台依親,當時完全不會中文,但這3年來,她展開不可思議的人生旅程,克服語言、學業及經濟難題,不但考上清大,還獲得總統教育獎。鄭翠玄說,剛來台灣時,學校已經開學,只有家裡附近的蘇澳海事學校願意收她。當時她不會中文,就靠著用Google翻譯,將越南文翻成中文及聽發音來學習,還有遇到的台灣人都願意幫助她,讓她可以在台灣生活下去。鄭翠玄來台不久,媽媽就生病,家庭陷入困境,為了分攤家中經濟重擔,她除了上學,也要用課餘時間在菜市場賣菜、餐廳打工貼補家用,姊代母職,照顧年幼的妹妹。在這樣艱困環境下,鄭翠玄仍苦學不懈,她考取多張專業證照(會計領域),並在旺宏科學獎得到佳作,今年還以特殊選才管道考上清大,是蘇澳海事學校有史以來第一個考上清大的學生。45歲全盲博士生 推廣視障者電腦今年最年長得獎者是45歲的台南大學博士生李文煥,他15歲時全盲,因而陷入低潮長達8年,23歲時重拾書本,超齡進入台北啟明學校高中部就讀,一路苦讀不懈,到現在還在讀博士班。李文煥投入特教服務16年,推廣視障者使用盲用電腦,並擔任視障協會理事長。他表示,有時候看到一些人遇到受挫折就想跳樓,他想告訴這些人,「我的生命這麼坎坷,都可以走過來了,你們不要動不動就想跳樓。」

30歲就中風 心洞未閉合恐反覆發作

30歲就中風 心洞未閉合恐反覆發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每年約有550萬人死於中風,而台灣中風患者,約有30%不是因為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導致,又稱為「隱源性中風」。其中又有一半的患者合併有卵圓孔未閉的問題。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傅雲慶院長表示,卵圓孔是每個人天生會有的,是位於左右心房中間的小洞,每個小孩一出生都會有,正常在3~6個月就會閉合,如果一直沒有關上,就容易有問題,像是如果血中形成血塊,容易從右心房經卵圓孔到左心房,掉到左心室再進入主動脈,最後阻塞腦部血管造成缺血性中風,反覆中風的機率也會大大提高。關閉心「洞」降97%復發率傳統以抗凝血藥物或開心手術治療,不過開心手術傷口大,復原期長,風險較高,而現在不用鋸開胸骨,透過「卵圓孔關閉器手術」就能微創治療,術後需要服用6個月的抗凝血藥物。傅雲慶院長指出,如果以傳統藥物治療,再中風機會仍有4~10%;若能把卵圓孔補起來,再中風的機會就下降到只剩1~2%。目前這方面的治療已經不用開刀,卵圓孔關閉其手術是透過一根管子從鼠蹊部靜脈經由下腔靜脈到右心房,穿過卵圓孔到左心房,打開「左傘」卡住卵圓孔,再回到右心房把「右傘」打開,讓兩個傘把洞補起,手術時間約半小時,不需全身麻醉,隔天就能回家。曾有一名30歲女性,在家洗澡後突然中風昏倒在床,左半身面癱且無法活動,送醫治療後發現有卵圓孔未閉,在醫師建議下進行卵圓孔關閉器手術預防未來再次中風。卵圓孔未閉易四肢突發麻無力 24小時內恢復正常傅雲慶院長建議,曾中風或常小中風的病人,應該找神經內科、心臟內科或兒童心臟科醫師,檢查是不是有卵圓孔未閉的狀況,如果有的話,建議做手術關上,目前這項治療也有健保給付,不需擔心。多數卵圓孔未閉患者,容易發生突然臉部或四肢發麻無力、口齒不清、暈眩等症狀的小中風,通常會在24小時內恢復正常,提醒民眾留意警訊,檢查是否為卵圓孔未閉引起,避免再次中風的危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7成弱勢童沒電腦 林智勝催生無窮世代

7成弱勢童沒電腦 林智勝催生無窮世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扶基金會發表「弱勢兒少學習資源調查」,調查發現有69.6%家扶兒少自覺學習需要幫助、55.5%家扶兒少學習資源普遍不足、有62.6%每個月能花費在學業用品上未達500元,家扶基金會推動「無窮世代」計劃,呼籲關注弱勢兒少學習困境,近5萬名家扶孩子正在脫貧的道路上辛勤努力,邀請社會大眾都來擔任「有力人士」,與孩子一同出力。弱勢學習資源不足 有電腦未必能上網弱勢兒少學習資源調查,弱勢兒少在教育上深受學習資源不足的影響,以家內學習資源現況為例,家中沒有可協助完成學校作業的參考書籍的兒少有79.9%、沒有安靜的讀書空間有76.9%、沒有數位學習設備達60.6%。家扶表示,受到疫情影響,防疫所需的數位學習趨勢已成主流,但也凸顯弱勢兒少學習資源不足,調查發現城市弱勢兒少有58.5%沒有電腦、筆電和平板,偏鄉則高達70.6%;另一方面,分別有37.1%和41.7%的城市和偏鄉兒少家中雖有數位學習設備,卻沒有網路連線可以使用。期許靠教育翻轉 擊出脫貧自立的全壘打家扶邀請球星林智勝擔任「無窮世代」代言人,期許弱勢孩子的人生都能擊出脫貧自立的全壘打,現場他也呼籲更多有力人士一起出力,幫助家扶孩子邁向無窮未來,今年「無窮世代」在獎助學金尚有4300萬元缺口,邀請您掏掏口袋零錢,幫幫孩子童年,一起出力,做孩子的有力人士,捐款可洽家扶基金會官網。

乳牙蛀牙沒關係?當心長出一口爛恆牙

乳牙蛀牙沒關係?當心長出一口爛恆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面對孩子乳牙蛀牙,有不少家長認為「乳牙還會換,何必去治療蛀牙?」醫師指出,這樣的觀念錯誤,孩子的乳牙蛀牙若放任不管,蛀牙菌會延著牙髓腔經過神經影響正在發育的恆牙,使恆牙長出時,可能脫鈣變白,或是變黃、凹陷等礦化不良現象,加上已蛀牙的口腔,細菌濃度高,也會讓沒有蛀牙的恆牙被傳染進而蛀牙。寶寶還沒長乳牙前 就要清潔口腔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醫師張雲傑表示,「孩子睡前的母奶會殘留在口腔,改變口腔內的菌,會增加孩子齲齒的機率。」寶寶在還沒長乳牙前,就要幫寶寶清潔口腔,等到乳牙長出來,就需要開始幫孩子做潔牙,包含用紗布清潔口腔、牙齦、舌頭及牙齒,隨著長出的牙齒變多,可以開始使用嬰兒牙刷、牙線,及教導孩子學習刷牙來維護牙齒清潔。勿含奶瓶或母乳入睡 不要以口餵食照顧孩子口腔健康遵守「二要二不」就能養出一口好牙。張雲傑醫師說,二要包含睡前要刷牙,一天至少刷兩次;要使用含氟牙膏並每半年塗氟及口腔檢查。二不有「不要傷害牙齒」,少甜食、多漱口、不含著奶瓶或母乳入睡;「不要以口餵食」,家長們不要將咀嚼過的食物餵食寶寶,以避免將牙菌帶給孩子。除了照護寶寶的健康之外,孕媽咪的心理健康與自信建立也很重要,擁有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的花蓮慈院助產師王淑芳表示,女人第一胎的生產經驗不僅會記得一輩子,還會影響之後生產的意願,所以生產前的準備及家人陪伴很重要。透過產前諮詢,除了讓懷孕媽咪認識自己的身體,也讓爸爸了解懷孕、生產過程及認識還在肚子裡寶寶的樣子等等,讓夫妻倆人做好產前準備。媽咪「愛的漫舞」 增加親子連結此外,助產師王淑芳也分享「愛的漫舞」,讓媽咪輕撫肚子,並以骨盆畫圈、搖擺,以愛祝福寶寶。王淑芳表示,懷孕過程中,透過漫舞不只可以增加親子間的連結外,夫妻共舞也能增進彼此與孩子間的聯結,讓孕媽咪更有自信踏上母親的旅程,安心迎接新生命的來臨。

輸卵管結紮後悔了 重建術助回復生機

輸卵管結紮後悔了 重建術助回復生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女性選擇「結紮」避孕一勞永逸,但時常有人後悔,結紮後如果想懷孕,並非所有人都適用法令規定可以採用人工生殖試管嬰兒,只剩下輸卵管重建一途,一名43歲女性經採取腹腔鏡輸卵管重建手術,醫師將結紮處移除後,再以極細縫線將兩端吻合,歷時2小時,輸卵管重新暢通。輸卵管重建手術 成功懷孕率有望達7成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醫師何坤達表示,試管嬰兒技術幫助了很多人,但依台灣人工生殖法規定,並非所有伴侶都能使用人工生殖,因此,對於這群人來說,輸卵管重建大概是唯一可行方法。微創手術應用在輸卵管重建手術,剛開始無法直接縫合,只能對齊並使用黏著劑黏合,懷孕率不到4成,現今韓國醫師報告可達成7成以上的懷孕率,背後全歸功於操作器械及操作者技術的進步,術後懷孕率顯著進步。何坤達醫師指出,重建手術需要切除異常阻塞部分,再將兩端健康的管徑對接,因輸卵管並不是大的器官,開腹重建輸卵管手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做到精準對齊縫合都需使用到顯微手術器材。以該名43歲女性為例,就是結紮之後又萌生再次懷孕的需求,經初步檢查無其他異常,在醫師評估需求及所有可能性,分析優缺點之後,最後選擇腹腔鏡輸卵管重建手術,術中確定兩側輸卵管除了先前結紮處其餘外觀正常,因此比照韓國醫師做法將結紮處移除之後,以極細的縫線將兩端吻合,術後吻合面平順輸卵管通暢,出血量極少。輸卵管接合可多次懷孕 較試管嬰兒節省更重要的是,何坤達指出,左右術後懷孕成功率的關鍵,往往取決於結紮位置,年紀越輕及健康輸卵管長度越長則其成功率越高,使用腹腔鏡重建輸卵管可達到微創手術恢復速度快、出血少、組織傷害少及不易沾黏的好處,對於想多次懷孕的女性來說,跟試管嬰兒比較,輸卵管接合後可自然多次懷孕,其整體花費較試管嬰兒節省不少。

大暑養生3重點 秋天不生病!

大暑養生3重點 秋天不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序進入到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7/22),這是北半球頂點熱的時候。而台灣往年最高溫的日子,也多從這時候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個節氣「立秋」前後。這段時間,濕暑鬱蒸、大雨時行,午後雷陣雨下起來是特別猛烈。又濕又熱又疲又困能幹嘛?難道要在大暑時節怒吃大薯?沒用的,炸薯條吃多了容易上火,更無益於消暑。 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表示,「大暑暴虐如惡酒」濕熱到讓人身心都不痛快,預防肝火大動急躁誤事,我們格外需要來做一件很重要、很有難度的事:「穩固中軸」。意思是你不要被高溫給擊敗,原本該如何優雅就如何優雅。不因陽氣旺盛就過嗨,不因空氣燠熱而亂了分寸。這是一個考驗靜心功力的年中期中考,越能把持住的人,越能拿高分。養生攻略重點提示,依序從身心靈三方面來說: 調身體,把握最後的夏日時光夏天裡,無論是實行排毒、排寒、排濕、排除多餘脂肪,還是淨化血液、淨化皮膚,都有天公伯打著大太陽幫我們加持,全光譜日光照一照,寢食難安的、體內濕氣重的、新陳代謝遲緩的、正從疾病中復原的,通通受益。 大暑過後下一個節氣就是立秋了,趁夏天這最後半個月,別老躲在冷氣房裡穿著輕薄衣物、大喝冰涼手搖飲料、三更半夜不肯睡、淋到雨又不好好吹乾,以上這些都於陽氣有傷。夏天最重要的養生,就是養陽,只要避開正中午的毒辣日頭,利用其他陽光明媚的時候多出門走走路、流流汗,便能收活血助陽之效。趁自然陽氣旺盛時養身體的陽,順勢把體質調好,屬於聰明人,入秋之後比較不會感冒,亦可避免秋冬疾病反覆發作。不過要提醒一點,除非你是要出國比賽、為國爭光,否則運動訓練應依個人體能適度增減強度,一般來說,最熱的時候不宜太劇烈或時間拉太長。若要拚個人最佳成績,可等秋天的時候再來拚。 測驗心,能多靜就能有多涼西藏出家師父修習拙火定法的,因為要測試自己運氣發熱的功力,所以選在極冷的時候到冰川旁驗收,看看能不能利用體熱,把吸滿冰水的布反覆烘乾。同樣的道理,練習靜心練了一段時間後,不妨趁此極熱之時,來檢視自己「心靜自然涼」的能耐,平常能氣定神閒不稀奇,這麼熱這麼悶這麼濕,心仍一片清涼的,才算是真正功夫到家。 洛桑加參醫師認為,大詩人白居易是懂靜心的,他很好地闡述了靜心如何運用,「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從這段文字中來看,白居易同時也是斷捨離界的高手,物欲不多,家裡沒有被雜七雜八的東西堵滿,涼風才吹得進來啊!唯有「空」,才能生出一切,包含涼意。詩人的境界已經很高,一般人很難跟他一樣。然而一山還有一山高。白居易挑了個熱盛的日子,外出拜訪出家師父,驚訝發現「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大詩人自己還要在院子裡才能納涼,沒想到禪師更厲害,坐在蒸籠一般的禪房中,照樣不熱。看到這,要不你也把冷氣關了?節能減碳,順便試試自己功力如何。我有朋友喜歡夏天去看恐怖片消暑,這太刺激了我不敢,不過,找些有冰、有雪的極地片子來看,倒是感覺挺涼快的。 實現善,推動好事繼續發展就靈性修持而言,心已能靜的人,除了自己心靜自然涼之外,更好能順手拉一把即將被酷暑擊敗的有緣人。俗話說「大暑小暑無君子」平常人模人樣的,等到真的熱起來,形象也顧不上了。大暑熱極,多數人自顧不暇,溫度高、又濕又熱又悶,多數人容易煩躁失去耐心、起衝突起爭執的狀況會特別頻繁。這時候尤其需要有智者,就是你!以清涼智慧來化解惱熱苦痛,讓你身邊的好事情,不要變調、不要受到阻礙,能繼續順利地進展下去。能力,總在最壞的狀況下,有最大的發揮空間。有能者、有智者,請讓大家一同共好!

亞健康找上門了?靠這5件事重拾活力

亞健康找上門了?靠這5件事重拾活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班總是累累的提不起勁,小心有可是「亞健康」!一名60歲上班族女性,看起來不胖、BMI也算標準,唯獨血壓偏高達140mmHg,自覺肌力不足,到醫院參加為期八周運動及營養課程,重新調整飲食觀念,搭配個別化的肌力訓練指導,血壓降為一般正常人的120mmHg,同時發現大腿肌肉量增加,以前登山健行返家後雙腿軟綿綿,現在卻不痠痛,更加健康自信。健康灰色地帶好苦惱 容易疲倦、失眠和信醫院健康醫學中心召集人游麗惠表示,「亞健康」是指人體處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臨界點,世界衛生組織(WHO)稱為第三狀態,沒有臨床症狀,卻有潛在發病傾向,處於健康與不健康中間的灰色地帶。亞健康的人容易感到疲倦、甚至失眠,有人會牙齦浮腫,醫師檢查卻沒有傷口,對生活沒有信心、覺得不快樂,但又找不出原因,十分苦惱。其實不管民眾處於健康、亞健康或疾病,在這三種狀態之下,都要進行健康促進。維持運動、均衡營養5原則 活得長又好健康促進就是養成運動、健康飲食、不抽菸、勿過量飲酒、保持心理健康等五個健康生活習慣。游麗惠強調,從這五個生活習慣著手,其實就能促進健康,進一步達到WHO對健康定義的狀態,例如充滿精力、處事樂觀、睡眠品質良好、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臉不發炎、頭髮有光澤、肌肉很飽滿、皮膚有彈性等。游麗惠指出,為提供更好的癌症防治服務,在黃達夫院長的帶領之下,和信醫院逐步整合癌症醫學及健康促進服務,並於去年6月設立健康醫學中心,服務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藥師、心理師、運動指導員等,共同提供病人、家屬、員工和社區民眾健康促進服務,活得又長又好。健康醫學中心跨團隊支持 全方位評估指導游麗惠說明,通常病人到健康醫學中心時,會進行整體評估,包括抽血檢查、身體檢查、生活型態等進行一系列相關檢查。例如營養師會了解患者平日的飲食情況,對營養是否有錯誤概念,予以導正;運動指導員則是確認病人的運動習慣,評估體適能檢測、肌耐力,柔軟度等狀況。經過健康醫學團隊的評估檢測後,專業團隊會給予個人評估報告,並與病人一起擬定健康促進目標和方法,並給予專業的指導。課程分為8周團體課程,每周一次,一次2小時半,包括講授健康知識和運動實地演練,讓參與者對健康有整體的認知和養成健康促進的技能;至於,為期8周個人課程,則為每周一次,一次1.5~2小時,針對個人化問題,進行一對一指導,內容安排有所不同。課程結束時,健康醫學中心會對病人再次進行後測,評估各項健康指數是否有所改善,並給予健康處方,促使病人能將所教的技能,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並持之以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扮一日巡山員 體驗保護山林甘苦

扮一日巡山員 體驗保護山林甘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月31日「世界巡護員日」即將到來,林務局透過系列的活動,向守護森林的森林護管員致敬。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訂於7月25日(星期六)上午7時至12時在苗栗縣南庄鄉加里山登山步道舉辦「一日巡護體驗活動」,邀請大家一起近距離體驗森林護管員日常工作的點滴;活動採現場報名,不需預約,也不用報名費,體驗後還可獲得精美的宣導品一份,竭誠歡迎大家一同來參加。不只抓山老鼠 工作內容包羅萬象「世界巡護員日」是什麼?新竹林區管理處表示,創立於1992年的國際巡護員聯合會(IRF)宗旨是保護地球上的天然資源,例如森林資源,為感謝所有巡護員執勤時辛勤的付出,特別將7月31日定為「世界巡護員日」,這個日子是專屬於森林護管員的節日,讓大家一起向巡護員獻上最誠致的敬意,感謝巡護員守護山林的付出。新竹林區管理處表示,森林護管員即大家口中的「巡山員」,他們的工作不是只有抓抓山老鼠,還要負責森林資源管理、森林保護、林地管理、植樹造林、步道巡護、棲地及野生動植物管理、治山防災、林道維護等,工作內容包羅萬象,這次新竹林區管理處要帶著民眾一起了解及體驗。7/25在南庄加里山蓬萊登山口集合7月25日的「一日巡護體驗活動」,只須當天到苗栗南庄加里山蓬萊登山口報名,屆時新竹林區管理處的森林護管員和國家森林調查監測志工將帶著大家一起認識山林、巡護山林、守護山林。體驗行程來回約1公里,時間大約1小時,現場除了解森林護管員及志工的巡山日常與經驗分享外,更將藉由盜伐案件現場實地解說,帶領大家深入牛樟盜伐現場,讓大家親身體會森林護管員為保護山林的努力。

獨自去開刀吃晚餐 逾5成中高齡很寂寞

獨自去開刀吃晚餐 逾5成中高齡很寂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項調查顯示,台灣3成以上銀髮族無人陪慶生、超過1成平日獨自吃晚餐,近1成無人陪動手術,超過5成自認孤單。若以縣市評估,雲林縣、台東縣、澎湖縣長者孤獨指數排前3名。雲林縣孤獨指數最高56789年齡實驗室與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日前公布台灣銀髮孤獨感暨各縣市銀髮孤獨指數大調查。透過六項符合台灣社會情境的指標,包含自己用晚餐、自己過生日、只能自己倒垃圾、只能自己動手術、渴望陪伴、認為自己孤獨等,測量銀髮族孤獨感。調查結果發現,透過行為面向分析,3成以上銀髮族無人慶生也無人協助倒垃圾,平日自己獨自吃晚餐的比例有14.5%,更有9.4%銀髮族無人陪伴去動手術。從銀髮族的自我心理評估來看,近8成渴望陪伴,超過5成中高齡者自認孤單。國中以下學歷、男性孤獨感最強56789年齡實驗室總監陳韻如表示,以六項指標衡量全國22縣市的銀髮孤獨感,調查發現,雲林縣的孤獨指數最高,台東縣居次,澎湖縣排第3;花蓮縣、彰化縣及基隆市則是全台最不孤獨的前3名縣市。進一步分析孤獨者的人口特徵發現,年齡落在65至74歲、國中以下學歷、月收入低於6萬元、無伴侶或配偶、男性的孤獨感最為強烈。56789社會企業執行長黃采緹呼籲,各縣市首長除關注地方的弱勢長照外,更應注意年長者日常行為及心理內在的孤獨。除關注長照 也應提升心理健康高發會就此調查結果和過去台灣老人狀況調查相比,55至64歲族群孤獨感驟升;若跟2019年英國及加拿大的孤獨感調查比較,台灣銀髮族的孤獨感較大。高發會創會理事長楊志良說,對中高齡族群來說,心理健康絕對直接影響生理健康。與其投注龐大資源於解決弱勢長照,更該撥出資源促進能自理生活的銀光族提升心理健康。台灣銀髮孤獨感暨各縣市銀髮孤獨指數大調查訪問1256名50歲以上民眾,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7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