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是輔具不是陷阱!使用輪椅6安全習慣

是輔具不是陷阱!使用輪椅6安全習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男子推著坐輪椅的阿嬤穿越馬路時,疑因阿嬤的腳卡住輪子而突然停頓,造成阿嬤重摔受傷。輪椅本該是輔助人們生活的利器,而非陷人於危的陷阱,輪椅上路時應養成正確安全使用習慣,才能發揮輔具的最大價值。家寶基金會表示,上述危險意外相當常見,分析有下列幾種原因造成: 1.小腿帶鬆脫甚至拆除小腿帶是輪椅的必備品,目的是防止使用者的腳掌滑落踏板。然而多數人卻輕忽其重要,只因覺得它「礙事」就隨意移位甚至拆除,造成使用者的小腿失去支撐,使腳掌滑落至地面。2.輪椅上坐姿不正臀部過於靠前或偏一側,導致全身歪斜,間接使腳掌未正確擺在踏板上。3.輪椅速度過快或未注意路況一般輪椅的前輪較小,容易陷入路面縫隙;輪椅若行進太快陷入路面縫隙,或使用者腳卡住輪子,輕者前傾翻覆,重則摔傷使用者。輪椅這樣用 才能平安回家正確使用輪椅,是預防危險的不二法門。家寶基金會建議,輪椅使用者及照護者應養成六個安全使用習慣:1.踏板高度符合使用者腿長輪椅選購時應配合使用者的體型,或使用前調整腳踏板高度,使其符合使用者的腿長,讓腿可舒適自然地放置踏板上,減少腳掌卡到輪子的機率。2.正確安裝小腿帶除了栓好踏板外,小腿帶也要正確固定在小腿後方,防止腳掌掉落地面。3.輪椅坐好坐滿並繫安全帶臀部應坐在椅面的中軸線上,並儘量讓尾椎和背部貼靠椅背,使腳掌能自然地放置在踏板上;並將安全帶繫好,以防身體滑落或彈飛。4.收好輪椅上的衣物,防止捲入輪子外套、圍巾、毛毯等長型衣物相當容易捲入前後輪,秋冬來臨,照護者應多加留意。 5.倒退越過縫隙或下坡若遇路面凹陷縫隙,應「倒退嚕」以較大的後輪先越過,較不易卡住造成危險;在下坡時應倒退走,防止重心不穩、坡道太滑導致煞車失靈。6.推輪椅時腳步放緩,保持警覺輪椅行進不宜過快,並隨時注意輪椅使用者與路面情形,才有充足時間應對突發狀況。

大啖肥美秋蟹 與柿子同食恐消化不良

大啖肥美秋蟹 與柿子同食恐消化不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序入秋,天氣轉涼,又到了大啖秋蟹及柿子的季節!然而經常有民眾詢問,兩樣秋季美食同時食用是否會造成中毒現象?營養師表示,柿子中的單寧酸,容易與與螃蟹的蛋白質凝結,造成腸胃不適、消化困難,建議分開食用。單寧酸與蛋白質易凝結成塊 引發腸胃不適非中毒蔡玉思營養師表示,柿子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鉀、鎂、碘等營養素,也含有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蛋白質及粗纖維。其中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單寧酸則對心血管有幫助。在選購柿子時,應選擇柿子的果形整齊飽滿、果皮光滑沒有褐斑或蟲孔,食用時無澀味為佳,顏色較紅的表示已成熟,可食用。而螃蟹是含蛋白質及脂肪的海鮮食物,螃蟹的脂肪量不高,但膽固醇含量卻不低,食用時要掌握適度吃、不過量的原則,才能品嘗美味兼顧健康。另外,若有過敏體質者,需在醫生的建議下食用,避免引起身體不適。至於民眾擔心同時吃會導致中毒的問題,蔡玉思營養師表示,柿子與螃蟹同時吃並非會產生毒性,而是因柿子中單寧酸與蛋白質容易凝結,而螃蟹則含有蛋白質,兩者反應之下在胃部容易與胃酸凝結成塊、沉澱,在腸道中不易被分解吸收,若食入體內會不好消化,造成腸胃不適,並非中毒情形,因此若要避免此情形,建議兩者分開且相隔一段時間再食用。蟹膏含高膽固醇 過量恐高血脂此外,因為蟹黃的膽固醇含量很高,三高群族或有心血管疾病者,不可食用過多,尤其是有高血脂的人要特別節制,避免造成心血管疾病。

打孩子給親戚看 低自尊阿爸心中的痛

打孩子給親戚看 低自尊阿爸心中的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阿傑從小常挨老爸拳打腳踢,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他都算得上受虐兒了。這一天,在成長課程裡,阿傑透露原生家族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自己的孩子犯錯,要先下手為強,以免被人論斷。然而,有時阿傑沒做錯也挨打,因為他老爸潛意識恐懼太深,使他經常無辜受罰。「其實,我爸常騎腳踏車載我四處逛,還會買熱豆花給我吃。」 「聽起來你爸挺疼孩子的啊 !怎麼打你這麼不留情?」我好奇地問。「主要是打給別人看啦 !」聽阿傑這麼一說,同學們都笑了開來。原來,阿傑出身在大家庭,伯叔姑嬸之間常為了芝麻綠豆小事,打自家小孩給長輩和親戚看。有一回,大阿傑一歲的堂哥阿勇拿彈弓捉弄堂妹珊珊,見珊珊痛得哇哇大叫,阿勇轉身就跑。這時,阿傑正巧路過,又湊巧被老爸看到,馬上就被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了一拳,「叫你不要欺負珊珊,你怎麼都講不聽 !」 阿傑覺得很冤枉,肩膀也被打得痛徹心腑,便大哭起來。這時,小嬸跑過來解釋說:「三哥,不是阿傑啦 !是阿勇打的,我在旁邊洗菜,看得清清楚楚。」 阿傑在大家庭長大,看得出體弱多病的爸爸工作能力不如家族中其他男人,書也讀不好,在七位兄弟中,最不受阿公阿嬤重視,加上只生了阿傑一個,在勢單力薄的局面下,便常打阿傑,以表示自己有好好管教小孩。幸好阿傑很爭氣,他有媽媽聰明伶俐的基因,功課好、運動好、人緣好, 是班上的佼佼者,考上第一志願的高中後,就不再挨爸爸打了。成績優異成了他的防護罩,加上阿公阿嬤相繼離世,伯叔分產分家各自發展,大家族的陰影便漸漸淡化。然而,潛意識的恐懼還是找到了機會悄然作祟。阿傑後來考上醫學院,擔任實習醫師時,媽媽因罹患胰臟癌很快就過世了。阿傑責怪自己太晚注意到媽媽的異狀,便把老爸接到北部一起生活,以便就近照顧。一年後,阿傑結了婚,也有了兒子小明。有一天,三歲的小明不小心打翻了茶几上的熱水杯,雖然沒被燙到,但仍被阿傑抓起來痛打屁股。「你為什麼要打他?他又不是故意的。」在房裡聽到動靜,行動已不太靈活的老爸勉強跑出來阻止阿傑。這時,阿傑更加不滿,喝斥道:「當年你打得比我還兇,現在怎麼又不准我教訓孩子?」 老爸頓時不知如何回應。見爸爸慢慢走向客廳的沙發頹然坐下,阿傑停住了手,又聽小明不停抽泣,他知道自己情緒失控、出手過重了,當場懊惱得痛哭流涕。沒想到,兒子反過來安慰他:「爸爸不哭,我以後會乖乖。」 阿傑聽到兒子這麼一說,小時候的委屈、膽怯、憤怒突然排山倒海而來。這天是週末,阿傑的老婆有事外出,他哄兒子睡午覺之後,來到客廳準備擦地板,卻見老爸佝僂著身子,正吃力地抹去地上的水漬。「爸,我來,你休息吧 !」阿傑說了兩、三遍,老爸仍悶頭擦拭。這時,阿傑突然聽到這一生最想聽到的話。「阿傑,以前阿爸常打你,是阿爸不對,但你要原諒我啊 !在那個時代, 家族裡大家都看不起我,我可不想讓他們說我連自己的兒子都教不好。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你不要再打小明……」老父親努力壓低哭聲,肩膀卻不停抖動揭穿了他的情緒。阿傑看了於心不忍,一把抱起老爸:「爸,過去的事不要提了。你趕緊坐下,身體要顧好。」 扶著瘦弱的老爸坐好後,阿傑就看到他淚流滿面,還喃喃自語:「你別學我那樣打小孩。」 說到這裡,阿傑對著班上同學感嘆道:「在那樣的時刻,我才知道我多年來的恨其實老爸心裡都清楚。」 「你現在還恨嗎?」有學員突然冒出這句話。只見阿傑搖搖頭,堅定而溫柔地說:「當然不恨了,老爸只有一個,現在我疼他都來不及啊 !」 原生家族潛意識的恐懼──畏忌被親戚說閒話而矯枉過正「族人凝視」是指原生家族裡以共同的默契、慣例來約束彼此。通常祖輩的想法、做法會一脈相承往下傳遞,可能從祖父母那一代開始,也可能要往上追溯到曾祖輩。親戚之間很多話是不講開來的,只會以眼神默默地行使家法,讓大家在互相監視下都能謹守家規。在這過程中,當然也會將祖先潛意識的恐懼一代一代傳下去,然而,上一代的人害怕被說閒話、擔心被瞧不起,不免會使被教養的兒孫成了代罪羔羊。(本文摘自/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出色文化)

立冬進補當心補過頭 這樣吃出好體態

立冬進補當心補過頭 這樣吃出好體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1月7日是節氣的立冬,代表冬天來臨,民眾常有進補的飲食習俗,一般常見會吃麻油雞、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等食物,這些食物大都偏重蛋白質的食物,由於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加上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過度的食補其實是不適宜的,小心會補過頭。加入蔬菜增加纖維及飽足感 水果取代甜點那立冬到底吃什麼好呢?只要簡單掌握「我的餐盤」六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並運用自己的「拳頭」及「掌心」來估計食物攝取量就能輕鬆落實均衡飲食,吃的健康又營養。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營養師提醒,在享受進補的同時,可加入當季的蔬菜如高麗菜、白蘿蔔、深綠色蔬菜、紅蘿蔔、木耳及菇類等增加纖維及飽足感,各種肉類蛋白質適量攝取,不要超過一個掌心大,飯後以一份拳頭大水果取代甜點,飲料以無糖飲料或白開水為佳,還有餐餐吃八分飽,勿吃到飽,加上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若用餐時不小心吃過量,建議其他餐次須減量攝取或是增加運動量,這樣在冬天就能維持健康體態。有慢性病者注意鉀、鈉及普林攝取量有慢性病的民眾更要注意食物中攝取的鉀離子、鈉離子和普林等,避免為了進補傷身,為讓民眾更了解健康飲食,如有任何營養的問題,可撥打「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營養推廣中心」免費專線0800-222-543,由社區營養師提供衛教。

犁田沒力擰毛巾 此術又能做伏地挺身

犁田沒力擰毛巾 此術又能做伏地挺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7歲張先生熱愛健身,日前因車禍「犁田」右手撐地,返家後竟連擰毛巾、開門把或做伏地挺身,手腕都會劇痛無力,吃藥復健均不見效,經骨科醫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右手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建議採取腕關節鏡微創手術,術後症狀明顯改善,外觀也無明顯疤痕,經過復健治療後預計半年後重返健身房。三角纖維軟骨 穩定腕關節重要結構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醫師賴禹呈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約有兩成急診患者因車禍、運動傷害、負重工作或跌倒造成手腕外傷,但部分患者在事發當下手腕並沒有明顯痛覺,直到手腕疼痛持續兩周以上,且出現痠脹、無力感、握力減低、手腕扭力變差等,以致日常生活受限(如擰毛巾、轉開瓶蓋、打球等),才會赴醫接受進一步檢查。 賴禹呈指出,三角纖維軟骨是穩定腕關節的重要結構,位於腕關節的尺側,是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猶如一張彈簧床墊支撐起腕骨,確保手腕旋轉時尺骨不會滑脫,但因韌帶與軟骨的結構無法顯現於X光影像,需要進一步透過核磁共振檢查,故容易發生延遲診斷與治療的情形。 過去治療三角纖維軟骨撕裂,是透過傳統開放性手術,採取由外而內的方式,打開8至10公分的傷口,將關節囊與韌帶分離後,再處理關節內患處,但此舉恐延長韌帶癒合時間,也增加感染與關節沾黏機會。未及時治療 手腕活動角度恐受限 因相較於膝關節與肩關節,腕關節的空間更狹小且結構複雜,經由腕關節鏡微創手術,透過四至五個精準定位之0.2公分傷口,將內視鏡與器械經肌腱韌帶間的縫隙進入關節腔,可大幅降低軟組織的破壞與沾黏,術後需要護具保護固定四至六週,並搭配復健治療,相較傳統開放性手術,大幅縮短癒合與復健時間。 賴禹呈提醒,手腕外傷無論骨折與否,常合併三角纖維軟骨受傷,當手腕靠近小指頭處感到疼痛,就需提高警覺,以免錯過三個月的治療黃金期,可能造成手腕活動角度受限、疼痛無力或創傷後關節炎等後遺症。

手指隨氣溫白一節紫一節 恐壞死脫落

手指隨氣溫白一節紫一節 恐壞死脫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手腳冰冷別輕忽!近日天氣寒冷多雨,一名30多歲的OL常覺得手腳冰冷,指節末端更有輕微麻痛的感覺,且手指會因為溫度高低的不同而改變顏色,有時甚至會出現「白一節、紫一節」,十分恐怖,嚇得她趕緊就醫,經過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雷諾氏症」,所幸接受藥物治療後,已獲得控制。雷諾氏症血管發炎管徑變窄 血流不易通過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沈佑銓表示,雷諾氏症指的是血管發炎管徑變窄,或血管攣縮之後,導致血流不易通過的一種現象,它會讓手指呈現三個顏色,也就是在缺血時變成白色、缺氧時則為紫色,而充血時是紅色。且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血流供應,手指或腳趾末端的循環會變得不好,輕微則手指有麻痛或灼熱感,嚴重者組織會因為缺氧受損,礙於血液循環不良,傷口不易癒合,因此也不能進行截肢手術,只能等患部自行壞死脫落。沈佑銓指出,要診斷是否有雷諾氏症,除了臨床的觀察,還可以進行甲摺鏡檢查。操作的方式是在指甲與手指的交界處,塗抹一點油,然後用高倍數的甲摺鏡去看手指末端微血管的變化。正常的末梢血管,應該呈現髮夾狀,微血管的分布規則且平行。然而雷諾氏症的患者,血管會攣縮、扭曲,甚至有肉眼不可見的輕微出血,最後組織受損,變成沒有微血管存在的缺血區。也因此,雷諾氏症太晚才開始治療,能夠改善的幅度就相對有限。常合併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等免疫疾病發生沈佑銓解釋,雷諾氏症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所謂原發性雷諾氏症,是指沒有其他免疫疾病,單純以雷諾氏症做為疾病表現,但它可能是將來發生其他免疫疾病的預兆,須追蹤觀察;而次發性雷諾氏症的患者,則常合併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多發性肌炎和乾燥症等免疫疾病發生,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情緒和藥物等因素而引起。雷諾氏症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可使用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減少末端組織的缺氧受損,另外也須注重手腳的保暖,沈佑銓也呼籲,免疫疾病聽起來很複雜,其實並不困難,只要信任醫師,藉由醫療恢復身體的免疫平衡,就能與疾病共存,找回生活品質。

雷諾氏症雙手冷吱吱 中醫還她健康

雷諾氏症雙手冷吱吱 中醫還她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一起來看診,先生表示,太太的手時常很冰冷,手指又紅又白又紫,做了很多檢查,結果是雷諾氏症。太太伸出微腫脹的雙手,接著說:「當時根本不懂這是什麼疾病,反正免疫科開藥就乖乖吃,但病況時好時壞。各種檢查也一直做,都查不到其他可能的免疫疾病,所以醫師就只能症狀處理。後來我想到,是不是可以找中醫調理,讓免疫系統恢復正常,會不會讓我的病情好一點……」甚麼是雷諾氏症?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雷諾氏現象(Raynaud Phenomenon)是一種動脈血管痙攣的疾病,在1862年時,由第一個發現此現象的法國雷諾醫師(Maurice Raynaud)命名,病人暴露在冷的環境或情緒受到刺激時,末梢會先變蒼白、再轉成青紫、最後變成鮮紅色,這個現象就稱為雷諾氏現象,或是稱為雷諾氏症(候群)。患有雷諾氏症的患者,他們的動脈非常敏感,這些顏色和感覺的變化是組織缺血的結果,若缺血時間更長,接下來組織就可能壞死而導致潰瘍、壞疽,最終則會造成截肢。另外,除了手指、腳趾外,病情嚴重的患者也可能會有心臟、肺臟、腎臟等的小動脈疾病,而影響各器官之機能。什麼疾病會出現雷諾氏現象?雷諾氏現象可能原因不明,或者是尚未查出來,這時候會歸類在原發性雷諾氏現象,簡單講就是查不出原因,此症以女性居多;通常比較常見的是合併其他疾病發生,所以稱為次發性雷諾氏現象,大部分是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例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混合型結締組織疾病、硬皮症、乾燥症、皮肌炎及動脈血栓的患者,另外有些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患者,也有可能會造成次發性雷諾氏現象。中醫方面,雷諾氏症是歸屬於「痹症」、「伯仲厥寒」的範疇,主要病機是寒凝脈絡、肝鬱氣滯、心腎陽虛、血脈痹阻。在中醫經典古籍《內經.素問.舉痛論》提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另外在《素問‧厥論》提到「氣因於中,陽氣衰,不能滲營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清楚描寫了疾病的病恩病機及症狀變化,而在《諸病源候論.虛勞四肢逆冷侯》所說「經脈所行,皆起于伯仲,虛勞則氣血衰損,不得溫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更是直接描寫了整個過程。在中醫的理論中,肝藏血,主疏泄,調節血流的運行,肝主筋,其華在爪。肝血充裕則內可灌溉臟腑,外注經絡,四肢經脈皆得充盈溫養,故四肢溫和;若肝血虧虛,脈行不利,氣血無以溫養四肢,則可出現四肢末梢皮色蒼白髮紺、寒冷疼痛等症狀。所以,治療上就是以此為基礎,參酌情志失調、肝氣不暢、氣滯血瘀、寒凝脈阻、心腎陽虛、陽鬱四逆等來治療。中醫採氣血調養、免疫穩定療法另外會加上每個人不同的體質變化、合併的疾病來一起調理,中醫特有的氣血調養、免疫穩定療法,都會比鈣離子阻斷劑、血管擴張劑、免疫抑制劑、前列腺環素、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肝素或阿司匹靈的效果要更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回診時她特地拉起袖子露出雙手來,說「蔡醫師!我已經很久都沒有發作了,皮膚也慢慢變滑順了,原來我還能找回原來健康的雙手啊!真是感謝您!」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我想像賈伯斯一樣 每天都穿相同衣服

我想像賈伯斯一樣 每天都穿相同衣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史蒂夫•賈伯斯是我所知最有名的極簡主義者。他總是穿著相同設計的高領針織衫和牛仔褲,還有new balance運動鞋,就像是他的制服般。連在新品發表會,這代表性服裝(SignatureLook)也沒改變過。他的服裝跟他的公司一樣聞名,為了專注在工作上,極簡生活讓賈伯斯更加耀眼。成為極簡主義者的我,想效仿賈伯斯減少衣物,並建立我的代表性服裝。其原因很簡單,比起把時間花在衣服上,我比較想集中在工作上,增加更多時間做我想做的事。我花了約一年左右的時間清理衣櫃,之後又再將衣櫃重新整理好,放入適合我的服裝,消耗我不少力氣和時間。不如把時間花在思考 「如何讓生活過得更快樂」以前在購物血拼時都沒這種感覺,現在的我卻很捨不得把時間花在買衣服上,「乾脆自己做衣服來穿,更能節省費用和時間」,就算這麼想著,不過也不可能馬上就做好一件衣服。如果像賈伯斯一樣,喜歡的衣服一次買個十來件來穿怎麼樣?就可以好幾年都不用再買衣服了吧。可是我不是賈伯斯,難免擔心若是每天都穿著相同的衣服好嗎?「爸媽看到應該會擔心我,是不是日子過得不好」、「社區裡的人應該也會對我指指點點吧」、「朋友如果每次看到我都穿一樣的衣服,又會是怎麼想呢?」針對這些問題我依舊無法克服。「有幾件衣服」、「穿怎樣的衣服」、「其他人會怎麼樣看我」,在實施極簡生活的這段時間,我開始不再重視這些問題。現在的我會思考「我是個怎樣的人」以及「未來想過怎樣的生活」、「該如何改變能夠使生活過得更快樂」。因為他人用外表來評斷我這個人,對我的生活並不會有所改變,不如把時間拿來想想晚上要吃什麼,對我來說還比較有意義。正如我的想法,我開始不會在意要穿什麼樣的衣服。不,就算我每天都穿相同的衣服,也不會覺得奇怪或擔心別人眼光。因為其實連我自己,也不會在意別人穿什麼,你就是你,這事實是不會變的。不在意他人用外表評斷我 越來越能展現自信雖然目前我還沒有代表性的服裝,但不再只是為了穿給別人看,目的是想要保持衣櫃的簡樸和整潔。穿相同衣服的日子變多了,雖然經常洗衣服所以衣服比之前耗損得還快,不過自從我只留下適合我的衣服後,「這件適合我嗎」、「會不會看起來很胖」、「不會太花俏嗎」,這種疑問不曾出現了,也越來越不在意外表了。也能跟別人展現出自信、自在的樣子,聽到朋友說這種簡潔俐落的風格很適合我時,我感到很欣慰。(本文摘自/我的極簡生活練習/橙實文化)

醫揪出多發性骨髓瘤 他逃過終身洗腎

醫揪出多發性骨髓瘤 他逃過終身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終身洗腎有可能逆轉嗎?一名69歲王先生向來身體硬朗鮮少生病,本應享受退休生活,卻在去年11月突然講話語無倫次且全身無力,檢查竟出現急性末期腎衰竭,且血肌酸酐指數過高。王先生當下除了接受緊急血液透析治療,改善自言自語的情況,卻仍然四肢無力、癱瘓在床,之後更必須定期洗腎,只是萬萬沒想到病情沒這麼單純!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4成腎臟功能衰弱「平常很少生病的人,怎麼會突然變成這樣?」家人不放棄想找出真正病因,來到烏日林新醫院血液腫瘤科診治,抽血檢驗報告顯示血紅素指數僅有5 gm/dl,為正常數值的三分之一。血液腫瘤科林增熙主任表示當時看到肝功能抽血報告,及骨骼X光攝影有骨質疏鬆現象,便警覺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引起,安排骨髓穿刺切片檢查,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第二期。治療方面在及時施打標靶藥物下,王先生從原本臥床接近失能的狀態,進步到可以自行緩慢行走;今年2月初腎功能指數已恢復八成,經腎臟內科醫師評估後,終於不需再洗腎,只需固定回診追蹤即可。多發性骨髓瘤屬於血液癌症之一,主要是在骨髓內的漿細胞(白血球的一種),突變癌化後所造成的癌症,會跑到全身任一器官,好發族群為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大多介於60~70歲左右。一旦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大約有四成會表現在腎臟功能衰弱,其中三分之一患者如果不治療,恐怕惡化至終生洗腎;所幸王先生在兩個月內及早發現,腎臟功能回復的可行性大增。症狀包括貧血、背痛、骨折、高血鈣等 常與其他疾病混淆林增熙主任表示,由於多發性骨髓瘤會出現貧血、背痛、骨折、血鈣過高、容易產生病毒、細菌感染及腎衰竭等多樣性症狀,常與其他疾病混淆導致診斷不易;甚至有些患者曾接連看過骨科、復健科、腎臟科、家醫科等門診,才轉介至血液腫瘤科,如果延誤治療恐會出現許多不可逆的併發症。最重要的是必須提高大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識,其實只要早期發現,盡快接受標靶治療,不只可以逃過終身洗腎一劫,更能省下後續洗腎的大筆支出,目前健保已經通過給付多發性骨髓瘤的多種標靶藥物治療,大多治療三個月後,超過三分之二患者可以達到極佳的反應,相信能同時提升患者與照護者的生活品質。

老年癌患打肺炎疫苗 「致死率降低」

老年癌患打肺炎疫苗 「致死率降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國內流感疫苗供不應求,其實除了流感疫苗,研究指出,肺炎疫苗能對不同癌症患者產生一定保護效果。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邱文彥醫師表示,肺炎鏈球菌疫苗不僅能降低老年癌症患者肺炎住院機會2~3成,也明顯減少死亡率,因此應多鼓勵老年癌症病人接受免費肺炎疫苗施打。75歲以上免費打肺炎疫苗 但施打率不到兩成根據世衛組織統計,2005年鏈球菌感染一年便造成全球160萬人死亡,尤其隨著年紀越大,肺炎的機率與致死率都會急速上升,鏈球菌的抗藥性比率也逐年升高。邱文彥醫師指出,目前台灣已有75歲以上全面免費施打肺炎疫苗政策,但施打率卻不到2成,其中原因也是因目前仍缺乏任何對癌症患者保護效果的臨床證據。邱文彥醫師說明,透過研究證實,肺炎疫苗對老年癌症患者的保護效果,包括肺癌、大直腸癌、攝護腺癌等,藉由疫苗都能減少因肺炎住院的機率,且降低癌症病患的死亡率,尤其越嚴重的癌症種類,疫苗保護效果越顯著;此研究也刊登於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指引的存活者指引、歐洲醫學腫瘤學會期刊《腫瘤學年鑑》、美國癌症協會的官方期刊《癌症期刊》。癌症治療期間 經醫師評估也能施打藉由癌症與肺炎疫苗的台灣研究成果,可望能鼓勵更多老年癌症患者盡快接受免費肺炎疫苗施打,以增強保護力。邱文彥醫師強調,即使是癌症治療期間,包括治療中間間隔、追蹤階段、賀爾蒙治療中、長期存活者等,都可經醫師評估後,施打肺炎疫苗,以降低住院率和致死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