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鷹勾鼻加重鼻頭 呼吸好困難!

鷹勾鼻加重鼻頭 呼吸好困難!

台中市一名男子因嚴重鼻塞與睡眠呼吸障礙,感到相當困擾。他轉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診時,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蔡立泰只是輕抬他的鼻頭,男子瞬間就呼吸到空氣,原來問題出在他特殊的鼻形,天生鷹勾鼻加上鼻頭太重導致下垂,竟然就阻斷鼻息。經過手術調整之後,他發現暢快呼吸成了再自然不過的事。蔡立泰醫師指出,鷹勾鼻是指鼻背凸起,鼻頭下垂,形狀像鷹嘴的鼻型,因為軟骨或硬骨太長造成的,西方民族常見這種鼻型,亞洲人比較少。一般來說,輕微的鷹勾鼻並不會影響呼吸功能,倒是嚴重的鼻頭下垂會阻塞呼吸道,並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惡化。曾有人開了很多次刀,呼吸障礙卻不見改善,往往就是鼻頭支撐不足,或者太過下垂的關係,這時就要使用自體軟骨來重建呼吸道,增加鼻頭的支撐力。以這名男子為例,蔡立泰截取了一小段鼻中膈軟骨,來支撐他過重的鼻頭,並適當調整鷹勾鼻的角度之後,問題迎刃而解。病患從此不用再吃藥,不會再鼻塞,天天睡得好,外貌的改變也讓他同時恢復自信。蔡立泰說,手術時需用的自體軟骨來源很多,目前醫界最常用的是鼻中膈軟骨。若取材耳廓或肋骨等處,通常會出現額外傷口,不見得划算,動鼻部手術時順便切下小塊的鼻中膈,不但方便,連鼻中膈彎曲導致的鼻塞問題也一併解決。

單孔腹腔鏡手術傷口小 婦科手術常用

單孔腹腔鏡手術傷口小 婦科手術常用

隨著醫學科技日益進步,現在開刀動手術不但強調傷口小,還要美好無疤痕!花蓮慈院婦科主任丁大清表示,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已取代大部分的剖腹手術,傷口均可小到平均1.5至2公分,除可減輕傷口疼痛外,術後恢復快且幾乎不留疤,不僅縮短住院天數,也大幅解決了女性在意的美觀問題。現今除了癌症手術外,原先多孔腹腔鏡可以完成的手術,單孔腹腔鏡手術都可以完成。丁大清主任表示,以卵巢腫瘤為例,使用傳統手術需要在病人腹部至少要切開8到10公分的傷口,術後住院約需5天,常會留下永遠傷痕;然而新式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因為單切口傷口只在肚臍處上下再延伸一些,所以幾乎看不到傷口,也能有效減緩疼痛感,病患做完單孔腹腔鏡手術後,幾乎隔天即可出院,且手術時間也較多孔腹腔鏡手術短許多。目前婦科手術大部分都已經進入微創手術的時代,像是子宮肌腺瘤或是卵巢瘤等,大部分手術已可利用單孔腹腔鏡手術來進行。不過,丁大清主任也提醒民眾,雖然單孔腹腔鏡手術只有約1.5公分的單一傷口,所有的器械都要放在同一個刀口進行,因為受到視野限制、器械深入單一通道會彼此碰撞干擾,比傳統腹腔鏡手術技術上更高層次也更困難。所以在病患的選擇上,仍以良性婦科腫瘤為主,如果是惡性腫瘤或是腹腔嚴重沾黏,仍建議以傳統剖腹手術治療。

瓷牙貼片改善牙齒外觀 哪些人適合?

瓷牙貼片改善牙齒外觀 哪些人適合?

股票漲勢、大樂透開獎都讓民眾為之瘋狂,但賺得了錢也要守得住錢,牙齒門縫過大不但影響美觀,更被視為漏財的象徵!以往,改善牙縫困擾得接受矯正,或是磨掉正常牙齒後再做牙套,耗時耗財,現在,只要採用瓷牙貼片,不但可以解決門縫過大的問題,還可一併美白、改善不美觀的牙齒形狀,一舉數得。隨著貼片材質與黏著技術日趨純熟,大幅提高民眾對牙齒貼片的接受度。雙和醫院牙科部贗復假牙科醫師林錫奎表示,牙齒貼片適用於具有多重因素的患者,包括牙縫太大、牙齒顏色不佳、表面粗糙等,可在盡可能保留齒質的前提下,一併改善惱人的牙齒症狀。林錫奎指出,不正常的牙齒結構、形狀或觸感,或是位置不正、門牙縫隙、輕度到中度牙齒顏色缺陷、加長牙齒等,都可評估以瓷牙貼片取代矯正或是牙套等方式。與牙套相比,使用貼片在日後清潔上較為容易,可降低蛀牙的發生機率,但若牙齒沒有足夠的牙釉質、或是已經抽神經、不適當的咬合型態或咬合習慣、蛀牙率高、口腔衛生不佳者,則不適合接受瓷牙貼片。瓷牙貼片可以長期使用,不太容易因喝咖啡、喝茶而染色,但不可咬食太硬的食物,以免碎裂。瓷牙貼片並沒有健保給付,一顆約一萬五千元至兩萬元不等。

預防結直腸癌 多吃蔬果、粗纖維食物

預防結直腸癌 多吃蔬果、粗纖維食物

在台灣,肝癌長期盤據癌症頭號殺手的情況己經逐漸改變,因為衛生署公佈的最新癌症調查(資料為九十五年),結直腸癌的罹患人數不但每年破萬人,且首度超越肝癌,躍居第一位。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莊永芳主任表示,這種疾病影響男性較女性多,最常見罹患結直腸癌的年齡是五十歲以上,大多數患者在疾病初期沒有任何症狀,致病因子至今仍不明確,但具有家族病史,以及個人的不良飲食習慣和運動不足,都是高危險因子。莊永芳主任說,以飲食來說,飲食中肉類、脂肪、精製碳水化合物含量過多,缺乏粗纖維成份,導致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使糞便中各種致癌物質對腸壁作用的時間延長,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之一。另外,如腺瘤和家族性結腸息肉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都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與結直腸癌關係密切。大約有20%的結直腸癌和遺傳有關。家族中有患結直腸癌的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等,更易患此病,罹患結直腸癌的近親數目愈多及他們的發病年齡愈小,則患病的危險性增加。莊永芳主任指出,要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最重要是合理健康膳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粗纖維食物,正常人每人每天蔬菜的攝入量在二百五十克以上。 此外,多數結直腸癌是由結直腸良性腺瘤惡變所致,切除結直腸內腺瘤,可以減少腺癌發生。

綜藝節目大談哺乳經 國健局糾正錯誤觀念

綜藝節目大談哺乳經 國健局糾正錯誤觀念

日前有綜藝節目談到哺育母乳的經驗,像是寶寶哺乳後3個月就可以吃副食品等言論,許多民眾的反應節目的觀念不正確,恐導致錯誤觀念。國民健康局表示,該節目所提及幾個哺育母乳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國健局表示,該節目提及寶寶在3個月可以吃副食品,但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嬰幼兒應以純母乳哺育到六個月,之後再添加適當的副食品較好。(圖片翻攝自國民健康局母乳哺育網站的衛教單張。)國健局強調,該節目中提到數個錯誤的觀念,像是寶寶3個月可以添加副食品、新生兒要喝水、哺餵母奶至寶寶10個月後就不用再餵了等。其實依據WHO的建議,嬰幼兒應以純母乳哺育到六個月,之後再添加適當的副食品。並可持續哺乳至兩歲或以上,對母親與嬰兒的健康及親子互動都有益。WHO也建議,純餵母乳時不需要另外給寶寶喝水,母乳本身已經是適合寶寶的濃度。國健局表示,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已經11年,受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不但能夠提供媽媽正確哺乳知識與技巧,還會教導媽媽如何刺激泌乳激素,讓乳汁及早開始分泌,強化母乳哺育的正確知識與技巧。國民健康局呼籲,關於哺乳的任何問題,要請教專業的醫療人員,不要道聽塗說。而且在孕婦健康手冊當中,有提供許多哺乳資訊,國健局也有印製「成功哺乳教戰手冊」歡迎民眾索取。

已過流感高峰期 衛署:仍應加強防治

已過流感高峰期 衛署:仍應加強防治

衛生署表示,雖然根據監測資料顯示,流感疫情已脫離高峰期,門、急診類流感人數已明顯減少,但是因為各級學校陸續開學,為了避免群聚感染,衛生署呼籲民眾,如有身體不適,應請假在家休養至康復,避免遭受感染或傳染他人。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根據急診監測資料,上週(2/5到2/11)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數約佔急診總人數的14.31%,明顯地持續下降。(圖片翻攝自衛生署衛教海報。)衛生署再確認5例流感併發症死亡病例,分別為居住北部63歲男性、中部81歲與57歲男性,以及南部38歲男性與84歲女性。調查發現,這5位死者均有慢性疾病史,包括心臟衰竭、中風、糖尿病、口腔癌、酒精性肝炎等;除84歲女性曾接種流感疫苗外,其餘均未接種。感染病毒型別皆為B型,發病後分別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等因素死亡。衛生署呼籲,雖然流感疫情逐漸下降,但民眾仍應持續自我防護,到人潮眾多處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家中若有發生流感併發症之高危險族群,如嬰幼兒、年長者及具慢性疾病患者,於感染流感後應多加留意,儘速就醫治療,避免併發嚴重併發症,並須特別注意是否出現流感危險徵兆(如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或濃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 小時等)。依據疾管局流感疫情監測資料顯示,本年流感季(100年7月1日起)迄今,累計共1065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上次流感季節為1574例),其中流感相關死亡64例(上流感季同期163例),且每週確定病例人數穩定下降中。為降低流感後相關併發症,衛生署呼籲民眾不要輕忽流感嚴重性,並請醫師於看診時,留意患者是否有流感併發症的情形,才能加強防治的成效。

尼古丁阻礙膀胱癌治療 紫檀芪可治

尼古丁阻礙膀胱癌治療 紫檀芪可治

過去很多的研究發現,香煙中尼古丁是造成肺癌的致癌物質,但成大教授王應然日前研究發現,尼古丁會阻礙膀胱癌的治療。此外,王應然教授也發現,從紫檀木萃取的紫檀芪,會讓癌細胞產生自我吞噬作用,可以治療部分的膀胱癌。這項發現目前已刊登在國際毒理科學期刊(Toxicological Sciences)中,顯示這項研究受到世界矚目。(圖片翻攝自衛生署衛教單張。)台灣膀胱癌是男性常見癌症第8名,女性常見癌症第14名。過去的統計發現,吸煙是造成膀胱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臨床治療也發現,接受化療時仍吸煙的膀胱癌患者,預後較差。而王應然教授的研究近一步證實,尼古丁就是誘發膀胱癌的重要因子。這項研究的價值不只在瞭解尼古丁影響化療藥物,使人體產生抗藥性的細胞機轉,還可以解釋持續吸菸的膀胱癌患者,化療效果較差的原因。王應然教授表示,過去的研究也發現,尼古丁被證實是一個共同致癌物質,透過活化尼古丁受器、乙型受器或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會增進癌細胞之細胞增生、抑制細胞凋亡、誘發血管新生,並促進癌細胞侵犯及轉移。此外,王應然教授也證實從紫檀木當中所萃取的紫檀芪,可以治療化療敏感及尼古丁誘發具化療抗性的膀胱癌。紫檀芪最先從紫檀木中發現並分離出來的,已經被證實出具有多種藥理活性包含抗氧化、抗菌、降血脂以及抗癌的活性。

空氣髒不只傷肺 恐造成中風、失憶

空氣髒不只傷肺 恐造成中風、失憶

近幾年為了人體健康,全球各地開始提倡無菸環境,讓吸菸人口慢慢減少,連國外調查都發現躲在家中抽菸的癮君子也愈來愈少。而其實空氣的品質不僅對於呼吸道,以及心血管有很大的影響,根據美國日前的研究亦發現,空氣汙染太嚴重甚至有造成中風與記憶力喪失的可能。(圖片翻攝自福斯新聞網。)美國期刊《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日前連續發表2篇論文,研究指出空氣長期太髒,不僅傷害人體呼吸道、肺部與心血管,造成癌症、氣管炎、肺水腫等等慢性病,也可能增加未來中風與失憶的危險。其中由布朗大學醫學院針對波士頓女性做調查,10年來發現數千名被調查女性中有1705名是中風患者,且當地的空氣品質都在美國環境保護局(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安全範圍之內。布朗大學研究員Gregory Wellenius表示,研究團隊發現當空氣品質測出「普通」與「良好」時的24小時之內,前者造成中風的機率高出近4成。研究員Gregory Wellenius強調,儘管調查結果仍無法直接證明空氣汙染會造成中風,但能推估的是,由於人體血管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收縮,因此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增加可能會影響調節。而台中市環保署日前也公布「室內」空氣品質的檢測結果,發現146家公眾場所中,有超過1/3的有二氧化碳濃度有過高問題,包括台中榮總門診大樓、行政院署立豐原醫院等,以及多家百貨公司、大型賣場等等,都超過標準的800ppm。台中市環保署提醒超標地區,盡快改善通風設備,抑或是增設空氣淨化機等。

逗趣照片 狗狗水中接球猙獰表情大公開

逗趣照片 狗狗水中接球猙獰表情大公開

相信許多飼養狗狗的人都知道,狗狗喜歡運動、喜歡玩球、跟著球一起彈跳,把球丟到哪哩,狗狗就會追到哪,逗趣可愛的模樣,讓人直呼可愛,可能你也曾經帶狗狗到游泳池、湖邊去玩球,不過你可曾經看過狗狗在水中接球的表情?美國一名攝影師Seth Casteel透過他的鏡頭,攝影了一系列狗狗在水底下追逐球的自然逗趣表情。(照片取自Daily Mail)「一定要追到!」,在Seth鏡頭下的這些狗狗,為了咬到水中的球,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的功力,不管是滑稽的張大嘴、兇狠的露出尖牙齒,都是狗狗最自然的呈現,Seth捕捉狗狗的潛水畫面,讓民眾窺探狗狗在水底下追逐球的逗趣畫面。照片中也有些狗狗擁有精湛的游泳能力,以潛水的方式,俯衝而下去接球,Seth這一系列的照片,已在Facebook引起熱烈的迴響,遭到許多網友紛紛轉載分享,Seth是一位專業的寵物攝影師,他不刻意讓寵物擺任何姿勢,而是拍下寵物自然反應的那一刻,Seth喜歡與動物一起工作,除此之外還熱心公益積極投入志工角色,幫助收容所裡的動物找到新家庭。(照片取自Daily Mail)

新加坡跨海搶人 台灣醫療人才恐外流

新加坡跨海搶人 台灣醫療人才恐外流

台灣的醫療環境越來越成熟,培養的醫師素質也越來越好,但是這麼優秀的醫療人才可能會外流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了爭取到更好的醫療人才,新加坡的醫院已經連續第四年來到台灣徵才。並且開出醫師第一年年薪約150萬,放射師也有將近70多萬的年薪,至於護士也有將近50萬的年薪,薪水都較台灣高出約5成,希望吸引許多優秀的醫療人才前往。協助新加坡醫院徵人的機構表示,2009年IMD全球競爭力年報指出,新加坡的醫療保健設施是亞洲最好的,全球則排名第4,且未來新加坡將會著重在發展生物醫學和相關研究,可以讓優秀的醫療人才大展所長。不僅如此,在新加坡還有機會跟世界各地頂尖的醫療人員一起工作,可以激發出更多不同的火花,適合喜愛面對挑戰的人。該機構也表示,想要到新加坡工作,除了擁有相關的醫療背景之外,還需要有優秀的語文能力。雖然新加坡可以使用中文,但是因為醫療團隊和新加坡的住民都是來自世界各國,不可能全部說中文,所以需要良好的英文能力,才可以清楚地說明病患的狀況,或是與其他的醫療人員進行討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