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雷射手術不安全? 衛署:可重新評估

雷射手術不安全? 衛署:可重新評估

最近眼科名醫蔡瑞芳宣布停止雷射手術,引起眼科醫界一片譁然,紛紛強調雷射手術安全無虞,但也引起社會討論雷射手術後續產生的問題。衛生署對此發表聲明指出,雷射近視手術從85年完成人體試驗後,經過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醫療技術小組開會後,列為常規醫療。衛生署也強調,任何醫療手術都有風險,最好要評估過後再施行。衛生署表示,雷射近視手術於85年完成人體試驗後,經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醫療技術小組開會,解除人體試驗管制,列為常規醫療。至於該雷射近視手術設備,須依藥事法第40條第1項規定,製造、輸入醫療器材,應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申請查驗登記並繳納費用,經核准發給醫療器材許可證後,才能製造或輸入,所以進行雷射手術時,基本上沒有器材方面的問題。衛生署呼籲民眾,任何醫療手術均有風險,雷射近視手術應由眼科專科醫師基於醫學專業,經過診察、整體評估後再執行。同時衛生署也請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轉知所屬會員,對病人施行雷射近視手術之前,應該要加強與病人溝通。衛生署方面也強調,如果真的有像蔡瑞芳醫師所言的後遺症,不排除提報給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醫療技術小組,重新評估雷射手術的相關限制。

多喝水又排尿快 表示新陳代謝好?

多喝水又排尿快 表示新陳代謝好?

水對人體來說是維持身體機能的基本補充,且對瘦身美容等也有非常大的幫助,讓許多原本不喝水的人開始養成喝水的習慣,但小心水喝多若導致小解的次數很頻繁,很可能是膀胱肌已有鬆弛的狀況,抑或是腎臟功能受到傷害。國民健康局提醒民眾,倘若發現一天排尿量超過2000c.c.就得盡快就醫。多喝水對身體有絕對的益處,但如果喝得太多可能造成人體的負擔。日前有名年輕男子每天平均喝超過2000c.c.的水,但卻仍然無法解渴一直找水喝,且排尿量長期超過一般人的正常量多達近10倍,經過就診後發現尿量過多已導致膀胱肌受損。根據署立台東醫院泌尿科的衛教資訊提及,一般人若排尿量多到異常,可能是由於大腦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導致尿液直通膀胱,進而傷及膀胱肌。而倘若排尿量過多或過少,除了可能是膀胱受到傷害之外,根據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的資料指出,也可能與腎臟出現病變有關,醫師郭育淇提醒民眾當發現排尿量異常時,也觀察尿液是否出現泡沫、下肢水腫嚴重與血壓偏高的現象,以免太晚就醫導致腎臟疾病更加惡化。根據國民健康局的建議,人體由於每天基本需要排出的水份約600至800c.c.(如流汗等),加上體內自然產生的尿液,平均一天最好喝1200至1500c.c.,才能幫助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以避免出現便祕、水腫等的現象;而一般人正常的排尿量則約是1000至1500c.c.。至於什麼是最佳的喝水時機,國健局建議當尿液顏色深於啤酒時,記得就要多喝點水。

林書豪曾狂吃辣雞翅發洩 當心傷及腸胃!

林書豪曾狂吃辣雞翅發洩 當心傷及腸胃!

國內外籃壇當今最夯的人物,無疑是在NBA打出名號的「Linsanity」林書豪,但當他還是默默無名的籃球小子時,也曾有遭受被多支球隊婉拒的經歷,當時除了沮喪還是沮喪,林書豪先前回台接受電視台專訪時透露,甚至曾為了發洩情緒狂嗑40多根辣雞翅,導致腸胃不適又肚子痛。腸胃科醫師邱展賢提醒民眾,短時間內別忽然吃太多辛辣食物,容易刺激胃酸分泌過多,有逆流的可能。(圖:林書豪投進致勝三分球後興奮不已,取自NBA官網。)許多人在感受到壓力時,會利用吃安撫自己的情緒,「哈佛小子」林書豪也不例外,他先前回台接受電視台專訪時透露,在NBA新人選秀落選時一度相當沮喪,,靠著吃40根辣雞翅洩憤,結果不但心情沒有變好,甚至辣到肚子痛。而書田診所腸胃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由於當腸胃受到辣椒素的刺激,不但會分泌過多的胃酸,也會造成腸胃道蠕動增快,導致肚子疼痛。主任醫師邱展賢提醒,腸胃道不佳者更要少碰辛辣食物,尤其胃食道逆流患者、消化性潰瘍患者等,就得特別注意避免吃到辛辣食物,以免造成老毛病復發,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當出現腹部絞痛、拉肚子,甚至是排便有出血情形時,最好先就醫。另外,醫師邱展賢也提醒不要與高脂肪食物或酒精同時食用,會加速辣椒素的溶出導致病症惡化。

C肝成頭號殺手!個人化療法治癒率高

C肝成頭號殺手!個人化療法治癒率高

肝病號稱台灣國病,坊間普遍認為B肝患者罹患肝癌風險較高,然而根據最新於台灣舉行的第22屆亞太肝病研究學術會議(APASL)研究論文顯示,台灣B肝引發肝癌致死率已開始逐年下降,反觀C肝引發肝癌致死率卻連年攀升,增幅逾1成,其中女性C肝引發之肝癌的致死率更是高於男性,C肝將超越B肝成為引發肝癌的頭號威脅!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余明隆院長表示,C肝患者如於發現時及早治療,治癒率可達7成以上,未來也將有新型口服藥物可合併標準治療使用,呼籲患者及早面對C肝,才有希望及早治癒。C肝引發肝癌的死亡率為B肝1.6倍!女性為男性2倍台灣的B型肝炎一度盛行,而自民國73年起全國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後,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已大幅降低,同時自民國92年起,全面對慢性B型肝炎執行抗病毒治療,引發肝癌的機率及致死率已逐年下降。反觀C型肝炎因無疫苗可預防,所引發的肝癌致死率不僅逐年攀升,更是B肝的1.6倍,顯示C肝即將超越B肝嚴重威脅台灣民眾的健康!其中,女性肝癌死亡患者54%為C肝所引起,較男性更高出2倍。台灣成人C型肝炎盛行率平均達4.4%,患者超過60萬人,但在不同地域呈現極大的差異。根據統計,西南沿海一帶之盛行率,遠高於全台之平均。余明隆院長表示,這些高流行地區的病因,可能與早年打針文化之盛行有關。然而,面對C肝的高度威脅,台灣C肝患者雖然疾病認知率高,但仍約有2成左右的病患選擇不治療,同時,有1成5的病患即便接受治療,也會在療程期間中斷治療,消極的治療意願已成為台灣C肝防治瓶頸。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簡榮南教授表示,「C肝患者若拖了10~20年才接受治療,病程可能已發展到肝硬化階段,不僅治癒率降低了2成以上,藥物副作用也相較明顯,甚至容易導致治療中斷,得不償失!但如果發現時就及早治療,治癒率平均可達7成以上,相較於B肝的難以治癒,C肝只要治療就有希望。」目前C肝治療方式,在治療搭配用藥的考量下,先依照病毒基因型選擇藥物,並依照體重、病毒反應來決定藥物劑量和治療時間長短,是國際上「C肝個人化治療」的最新共識:個人化療法第一步:檢測病毒基因型目前已知的C肝病毒基因型有6種,台灣患者以第1型、第2型病毒為多。研究顯示,台灣北部C肝感染者中,感染第1型者佔7成、第2型佔2成;南部病患則是第1型與第2型各佔5成,整體來說,台灣C肝第1型感染者佔了5~7成。而在亞洲國家研究中,在不治療的情況下,第1型病毒是比較強勢的病毒,其病毒複製能力為第2型病毒之100倍,因此第1型病毒引發肝硬化、肝癌的危險性比第2型高。個人化療法第二步—制定個人化治療時程由於治療肝炎需要較長的時間,依各病患的狀況不同,約需24週至48週療程。現行C肝的標準療法是以長效型干擾素搭配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進行治療。最新的觀念認為,第1型病患如果在治療前病毒濃度較低(4000000IU/ml以下),且在治療後第4週,如果病毒有被清除的跡象,也就是出現「快速病毒學反應」(rapid viral response,RVR),通常治療半年就足夠,反之,則代表治療效果較差,通常在治療後第12週,病毒才被清除,建議將療程延長至1年。若療程結束、停藥6個月後,血液內測不到病毒量,C型肝炎就算是根治,整體個人化治療在台灣的治癒率可高達7至8成。適量調整劑量 有效減緩治療副作用干擾素及Ribavirin會有類感冒症狀貧血的副作用,根據目前國際治療趨勢,會提供病人適量的藥物治療,並依照體重、病程來決定藥物劑量,進而避免過多的副作用,延長病患服藥順從性、增加治療效果。C肝無疫苗可預防,宜及早篩檢積極治療簡榮南教授表示,「C型肝炎經由血液與體液傳染,目前沒有疫苗預防。曾接受輸血、共用針頭,於身體上刺青、針灸、紋眉、穿孔,或是有洗腎者,都是C肝的高危險群,應積極接受C型肝炎抽血篩檢並及早治療,並定期追蹤,以提高治癒機會!若已是C型肝炎健康帶原者,建議應每3至6個月抽血檢查肝功能及胎兒蛋白,並依醫囑接受超音波檢查,以早期發現肝癌。」而衛生署也長期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加強慢性B型及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畫」,並已訂定慢性肝炎患者的藥品給付規定,減輕治療上的經濟負擔,民眾可向各特約醫療院所醫師諮詢。此外,國立新加坡大學醫院林成義教授(Seng Gee Lim)指出,除了目前使用的長效型干擾素加上雷巴威林的標準用藥外,最近的研究發現一種C型肝炎的口服治療新藥物Boceprevir,與干擾素和雷巴威林的標準療法併用,可望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但是並不能單一使用,必須與干擾素與雷巴威林併用。目前此藥正在台灣進行臨床試驗,未來計畫在台上市,有機會提升患者整體治癒機率。

雷射後遺症是永久性 英國術後併發症患者增

雷射後遺症是永久性 英國術後併發症患者增

台灣第一個引入雷射近視矯正手術的名眼科醫師蔡瑞芳於前日(14日)宣布停做此手術,引發一場軒然大波,讓許多人原本想做近視雷射手術的病人卻步,蔡瑞芳醫師更表示,長期觀察下來,發現不少接受雷射手術後的病患,在10多年後出現視力下降等問題,懷疑可能和動刀後角膜瓣發炎有關,為避免傷害繼續擴大,選擇停做雷射手術,而根據英國每日郵報也爆出,自1989年進行第1起近視雷射手術以來,術後出現問題的案例增加。(照片取自英國每日郵報)名眼科醫師蔡瑞芳此言論一出,也引發一些國外專家的認同,英國每日郵報指出,一名已退休的驗光師Dominic Devlin說,事實上進行近視雷射手術並不完全能終生治療視力問題,有一些患者仍然會出現手術的副作用,像是晚上仍需要戴眼鏡、視力恢復不完全,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絕大部分的人最後還是要戴上眼鏡。然而因為手術在英國十分普遍,且技術上良莠不齊,因此爆出術後出現副作用的案例一直增加,英國皇家學院說,75%的患者接受近視雷射手術,確實恢復正常的視力,但約有1/3的人,仍然需要配戴眼鏡,另外還有一些人即使視力卻時恢復正常,但卻出現一些令人痛苦的併發症,像是眼睛乾澀、夜晚視力下降、散光、眼皮發炎等。但總體而言,皇家醫學院認為,病人在近視雷射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不到5%,失明的機率更低於0.2%,不過部分私人診所出現高達40%的病患術後有併發症,因此Dominic Devlin呼籲將接受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在開刀前,一定要三思期可能面臨的風險,同時也要慎選合格的醫師。

女大生用電棒捲 愛美不成反燙傷感染

女大生用電棒捲 愛美不成反燙傷感染

像明星般的夢幻捲髮,自己也能DIY創造,利用市面上販售的「捲髮棒」就能自由調整自己喜愛的捲度,且捲度通常能維持一整天,這樣的產品一推出,就遭到許多愛變化的年輕人喜愛,不過在使用上一定要非常注意,不然愛美不成反而燙傷留下疤痕,台中一名女大生,在使用捲髮棒時,因一個不注意,不慎將捲髮棒掉落在自己的大腿上,燙出一條長8公分、寬1公分的傷痕,造成女大生3度燙傷。(照片為美女捲髮照,取自Free digital photos.net網站)根據電棒捲說明書中的溫度標示,大約介於攝氏160~220度左右,溫度非常高,若是不熟操作,或是恍神一個不注意,意外接觸皮膚,高溫所造成的燙傷傷害,是非常嚴重的,根據新竹竹東榮民醫院衛教文章表示,依燒燙傷對皮膚體表組織的傷害程度,醫學界將燒燙傷分為4個等級,第一度燒燙傷,會讓患部皮膚發紅,患者感覺疼痛不適,鮮少會有傷口感染的問題,也不會因而留下燙傷的傷痕。第二度燒燙傷,患部皮膚不但會發紅疼痛不適,還合併有水泡甚至皮膚破皮受損的情況,如果體表受損面積過大,可能要也擔心傷口感染的可能性。第三度燒燙傷,就是一般我們常看到並形容為「被火紋身」的傷疤,即是第三度燒燙傷留下的烙印,大面積的三度燙傷,容易有有脫水、急性腎衰竭、感染等現象,不但讓生死存亡備受威脅,接續的一連串清創、植皮、疤痕重建手術以及外貌改變的衝擊、復元、照顧和治療上都是對患者、家屬和醫療團隊的一場長期耐力賽和重重挑戰,過程很是非常辛苦的。而最嚴重的第四度燒燙傷,受損部位不再侷限於皮膚組織而已,而是更深及到肌肉層、肌腱甚至骨骼組織的傷害,是很嚴重的燒燙傷等級,常見於火災、爆炸等意外事件中造成,嚴重的話患者甚至需要面臨截肢的命運、或是致命的危險中。醫師也提醒民眾,一般燙傷後,謹記「沖!脫!泡!蓋!送!」五字訣,千萬不要自己亂塗抹藥膏,以免引發更嚴重的感染現象。

鳳飛飛罹肺癌過世 與空氣汙染有關?

鳳飛飛罹肺癌過世 與空氣汙染有關?

歌后鳳飛飛因罹患肺癌過世,讓人無限惋惜,不抽菸的她也得到肺癌,讓人好奇,難道與嚴重的空氣汙染有關?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神經學醫學會、彰化醫療界聯盟以及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16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幸福指數,結果發現台灣的空氣品質相當差。PM2.5(意指懸浮在空氣中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粒子)對人類健康危害的風險高,此風險不論長期、短期暴露都會發生,且濃度愈高,危害愈大。(圖片為工廠排出黑煙,翻攝自維基百科。)彰基婦產部主治醫師葉光芃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若長期暴露,每增加10μg/m3(微克/每立方公尺)的PM2.5會增加6%全死亡率、心肺血管疾病、肺癌的死亡率;此外,2011年,美國癌症協會的大型研究更發現即使終生不吸煙者,每增加10μg/m3空氣中PM2.5濃度,將增加15%~27%的肺癌死亡率。即使短期暴露,WHO表示,每增加10μg/m3 的PM2.5,會增加1%的死亡率。而台大鄭尊仁教授在2011年報告,急性暴露PM2.5超過17μg/m3,即會顯著增加5~14歲的孩童氣喘。此外,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張念中博士說,根據最近研究報告顯示,CRP(C反應蛋白)是發炎反應的指標,發炎反應與冠狀動脈血栓有密切關係;空氣汙染會造成CRP上升,推判極可能會誘生冠狀動脈血栓,而與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有關。環保署預計在今年7月起開始管控PM2.5,大家都期許馬政府能大刀闊斧改革,讓台灣空氣品質更好,捍衛台灣空氣,守護國人健康。

還在為屁股大煩惱? 英國研究大屁股較健康

還在為屁股大煩惱? 英國研究大屁股較健康

很多身材較胖的人總會煩惱自己身材太踵、屁股太大,不好看,甚至有些人因為屁股大而被嘲笑,不過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研究顯示,其實擁有大屁股的人比較健康,因為臀部有許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些好的膽固醇,能有效防止血管硬化的保護、甚至擴展到減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照片取自英國每日郵報)這篇文章目前發表在國際肥胖雜誌上,英國牛津大學新陳代謝科教授Jimmy Bell表示,脂肪也能區分為「好」和「壞」,位在臀部的脂肪可以做為人體的緩衝器,用來清除對人體有害的「炎症脂肪」,「炎症脂肪」容易引發身體糖尿病、心臟病罹患機率。Jimmy Bell教授接著表示,由於臀股脂肪分解速度比腹部脂肪慢,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炎症脂肪」也較少,因此她表示,燃燒掉臀部這類健康脂肪對人人沒有太大的幫助,反倒是甩掉堆積在腹部的贅肉比較重要,因為腹部的脂肪對人體容易產生嚴重的健康影響。

求龍子不氣餒 小產3個月後受孕率高

求龍子不氣餒 小產3個月後受孕率高

今年適逢龍年,繼百年結婚潮後又掀起另一波求子風,但現代人生活環境改變,即使幸運懷孕,仍有不少婦女因先天或後天因素流產,造成婦女身心受創,對再次懷孕更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但根據英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小產後3至6個月受孕的婦女,懷孕情況反而是好的,再次流產或是發生併發症的比例也較低。中山醫院婦產科陳福民醫師表示,每年約有18萬至19萬的女性懷孕後因胚胎發育不良或是染色體異常而中止妊娠,且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探究最大的原因其實是高齡產婦的增加,常會有卵子異常的現象,此外,精神壓力大、生活步調快、服用藥物多都是因素。不過有心懷孕的婦女也不用過度擔憂,只要積極調養身體,配合正常的生活習慣與飲食,有不少女性能迅速地再懷孕,走出流產陰霾。而在小產後的調養上,中醫師徐慧茵醫師表示,小產過後就像生完小孩一樣需要進行適度調養讓其復原。依據小產方式的不同,在調養上也有所差異,例如使用口服賀爾蒙製劑終止懷孕的婦女,小產調養以賀爾蒙調整為主;胎兒周數較大進行引產的婦女,調理重點則在補氣血,補肝腎,強化生殖系統,讓母體更強健;另外,若使用刮除或吸引方式將胎兒取出,容易破壞子宮內膜,調理的重點著重補血,調整子宮內膜,使其復原。但不論是那種情形,小產婦女只要選擇正確的方式進行調理,小產後的子宮環境其實是更有利胚胎成功著床並且不容易流產的。知名小產餐業者也是小產護理達人的陸廣貞表示,以食補的方式進行小產調養很適合工作繁忙的現代婦女,小產婦女可以選擇有中央廚房的認證、專業護理師諮詢服務,並針對流產方式有不同供餐內容的小產餐。食補之外,愉快的心情、充足的睡眠讓身心充分休息,相信很快就能再次成功懷孕。

飛紐西蘭班機疑爆群體流感 遭隔離數小時

飛紐西蘭班機疑爆群體流感 遭隔離數小時

日本流感疫情大擴散,距今感染人數已超過210萬人,且根據台灣疾病管制局表示,日本這次流行的是香港A型流感,跟台灣目前流行的B型流感並不相同,香港A型流感,特徵就是病情惡化非常快速,甚至可能導致腦部病變,對人體健康威脅非常大,而今天台北時間約清晨5點多,從一架從東京飛抵紐西蘭的班機,機上約有60名日本學生在飛行途中出現類流感症狀,疑似爆發群體流感。由於抵達紐西蘭奧克蘭(Auckland)機場時,機長擔心情況,緊急通報塔台,派遣醫療小組待命,紐西蘭衛生當局也承認,這是面對流感所採取的措施,將班機在機場停機坪隔離約3小時,且每位機上人員、乘客都須經過檢查才能下機,所幸最後經過證實,這60位日本學生,僅是季節性流感,並無出現新病毒。根據新竹東元醫院衛教文章表示,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有A、B、C三型,其中A型病毒較容易發生變異,如果出現一種新的病毒亞型,將會引起全世界的大流行,而A型流行性感冒最容易發生在1~6歲之間的小孩,A型流感症狀跟感冒非常類似,會發燒到38℃以上,咳嗽、喉嚨痛,肌肉、關節和骨頭痠痛、疲勞及寒顫,有些病例出現噁心、劇烈頭痛、流鼻水、鼻塞、腸胃不適、胸腹疼痛、紅眼等症狀,最後會出現嚴重的肺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