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女童染腸病毒 疫情未停緩民眾當心

女童染腸病毒 疫情未停緩民眾當心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南部9歲女童,該童於2月上旬發病,出現喉嚨痛、手足口病、皮疹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嘔吐、肌抽躍合併明顯意識障礙等疑似重症病徵,經及時赴大醫院就醫後已康復出院。疾管局表示,腸病毒疫情尚未停緩,依據該局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2月16日止,已有1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歷年冬季少見的現象。除中南部外,近期北部地區的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也明顯增多,預估3、4月後氣溫上升,以及開學後學童間的互動恐助長腸病毒傳播,腸病毒的活躍度將提高,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應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家中孩童如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至康復,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

一週吃兩次咖哩 可以預防老人痴呆?

一週吃兩次咖哩 可以預防老人痴呆?

喜歡吃咖哩的人又多了一項理由,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指出,瑞典的科學家發現,常吃咖哩可以降低罹患老人癡呆症的風險。林雪平大學(Linkoping University)的漢默史東(Per Hammarstrom)教授表示,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印度人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比例比較少。漢默史東教授表示,薑黃素是咖哩當中的主要成份,是從薑黃根所萃取出來的一種營養物質,過去印度人把它當作一種治療的藥物,不但可以幫助消化,還可以防止感染、預防心臟病,而且目前的科學研究也發現,薑黃素可能有助止痛、防血栓和抗癌。漢默史東教授表示,他們找出5種容易形成阿茲海默症體質的果蠅,然後給予薑黃素,觀察果蠅的狀態,結果發現到薑黃素的確可以幫助果蠅預防阿茲海默症。他認為,如果可以一週吃1到2次咖哩的話,應該也可以幫助人體預防阿茲海默症。

台灣溫暖潮濕 竟有1/2國人為頭皮屑所苦

台灣溫暖潮濕 竟有1/2國人為頭皮屑所苦

根據網路媒體指出,一分由聯合利華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尼爾森所執行之研究調查顯示,台灣有超過1 /2的人為頭皮屑問題所擾,表示每2個人中就有1人有頭皮屑問題,比例非常高,因此國際去屑洗髮品牌特地來台打廣告,找來國際知名藝人、國內藝人站台、代言,產品標榜更持久的去屑效果。因為台灣氣候溫暖潮濕,常讓許多民眾抱怨頭皮屑反覆出現,造成很大的困擾,而國際大廠去屑品牌,也則針對男女頭皮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去屑要領,像是女性常因染髮、燙髮造成髮質的受損,除了去屑外,還要注意改善乾燥髮質,最好也選用低敏感成分的洗髮精,以免破壞頭皮、髮質,在男性方面,由於油脂分泌旺盛,頭皮較容易出油,也使得頭皮變得較脆弱,因此要注意強健脆弱的頭皮、髮質等。根據台中林新醫院皮膚科曹克昌主任在衛教文章中指出,若是頭皮屑反覆發生、頭皮發癢的原因可能是「脂漏性膚炎」,顧名思義,就是指發生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脂漏性區域,經常反覆發作的一種濕疹性皮膚炎,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於18~40歲之成年人和老年人。「脂漏性膚炎」的病因不明,根治不易,不過針對病症,選用適當的藥物予以治療,通常可很快改善症狀,減輕痛苦,再加上適當的頭皮護理,像是在使用抗屑洗髮精或一般洗髮精洗頭時,宜用溫水沖洗,以指腹輕輕按摩頭皮, 絕對不可用力抓洗,以免抓傷頭皮造成發炎而惡化。另外醫師也提醒,頭皮屑反覆發生、頭皮發癢,在不清楚自己是否患了「脂漏性膚炎」時,千萬不要自己隨便買成藥處理,最好就醫治療。

嗑6千大卡漢堡 男子心臟病發送醫

嗑6千大卡漢堡 男子心臟病發送醫

美國拉斯維加斯知名餐廳「心臟病發作燒烤(Heart Attack Grill)」,以最高熱量可達8千大卡聞名全美的超大漢堡,但也因無視健康問題惹來各專家爭議。日前這家餐廳果真讓客人吃到心臟病發。一名男子在享用全店6千大卡熱量三層堡和薯條時,突然心臟病發作送醫,讓美國醫學會相當憤怒,要求老闆盡快關店。(圖片翻攝自紐約每日新聞網,為該店提供的一款大漢堡。)美國日前一名40多歲男子,在燒烤店內享受高達6千大卡熱量的肥漢堡與薯條時,忽然心臟病發作送醫。而美國心臟病科專家Dr. Sohail Anjum表示,不會因為吃下一個大漢堡就導致心臟病發,外界也質疑商家在製造話題以當噱頭。不過一餐就吃下6千大卡熱量的漢堡,即便不會心臟病發作,絕對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危害,不但會有體脂肪過高的可能,甚至有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風險。因此美國醫學會團體表示,已寄信要求該店老闆以「道德淪陷聲明(declare moral bankruptcy)」為由關門大吉,團體營養教育組主席Susan Levin強調,這次事件應當作警惕,且慎重表示該店菜單以「心臟搭橋手術」命名並不有趣,呼籲老闆別再把民眾的健康當玩笑。美餐廳「心臟病發作燒烤」以全店提供熱量最高的飲料餐點聞名,如全糖可樂、豬油炸薯條、最重約2噸的四層牛肉巨大漢堡等,且儘管店門口掛著「小心!本店餐點有損健康」的告示牌,生意依舊強強滾,甚至註明超過350磅(約158.8公斤)者來店免費吃,好像就是不怕吃出問題。阮綜合醫院的衛教資訊中提醒民眾,嗜吃高油脂食物可能導致2型糖尿病、大腸癌、乳癌等重症,建議平時盡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以及每天最好喝1500至2000c.c.的水,才能讓自己健康生活。

突發性下肢無力 竟是脊椎長東西!

突發性下肢無力 竟是脊椎長東西!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邱奕賓醫師表示,一位20多歲的年輕女性因為下肢無力一個多月至該院門診就診。醫師發現,這位女性下肢逐漸無力已經一個多月,而最近這幾個月都有咳嗽的情形,判斷可能是腰椎出了問題。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後,發現腰椎有異常顯影的現象,診斷是腰椎腫瘤,已安排進一步手術治療。邱奕賓醫師表示,脊椎(俗稱龍骨)是支撐人體軀幹的大樑。脊椎內原發性腫瘤依生長的部位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生長於脊髓硬膜外的腫瘤,最常見的是脊椎轉移癌,除了可能直接壓迫脊髓之外,也可能破壞脊椎體而造成病理性骨折。第二類是生長在於硬膜內但是在脊髓軟膜外的腫瘤,多半是良性瘤,最常見的是神經鞘瘤及硬膜瘤,一般而言,可經手術安全切除而不對神經功能造成任何影響。第三類是生長於脊髓內的腫瘤,最常見的是室膜瘤、星狀細胞瘤,也可經由手術徹底的切除。 脊椎內腫瘤會造成的症狀大致可以分為脊髓病變、神經根病變及脊椎損傷。影響到脊椎骨的腫瘤大多是轉移性腫瘤,如果破壞脊椎這條大樑的構造,身體將如危樓,軀幹不但再也沒有辦法承受體重及運動,脊椎內的脊髓也可能引發病變而導致手腳的癱瘓以及劇烈的神經痛。手術重建這條大樑是當務之急。 邱奕賓醫師表示,不論是原發性或是轉移性腫瘤,如果不妥善處理,終將傷及脊髓及椎神經而導致疼痛、癱瘓、甚至危及生命。故如遇無法改善的坐骨神經痛或下肢無力應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

帽子天后鳳飛飛逝世 淺談肺癌成因與預防

帽子天后鳳飛飛逝世 淺談肺癌成因與預防

「帽子天后」鳳飛飛因肺癌逝世,消息傳出後不但讓國人震驚與不捨,「肺癌」也再度成為許多民眾關注的焦點。根據衛生署統計,近年肺癌名列國人十大主要癌症死亡的榜首。由於肺癌早期徵狀不明顯且不易被發現,往往是到了末期癌細胞轉移才被發現,因此,對肺癌多一份了解,或許可多一份防範。(圖片翻攝自2007年鳳飛飛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宣傳品。)康聯預防醫學副總陳基宏醫師,本身也是胸腔內科醫師表示,抽菸是第一個最主要且被證實確切導致肺癌的關聯因素,而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的罹癌風險則更高於吸菸者。其次為環境因素,包括工作必須常與一些化學物質,如石綿、砷、鉻、鎳、鈹、煤、焦油、煙草等接觸,或像礦工及長時間處於地下室環境工作的人,經常接觸放射性物質如氡氣,則容易誘發肺癌。而居住環境的建築材質若使用含有石棉成分之建材、含有毒性物質的建築材料如甲醛等揮發性有機氣體、未妥善處理且具放射性的大理石等,都是容易導致罹患肺癌的可能。再者為遺傳,若家族有罹肺癌病史者,其風險也高於一般人。陳基宏醫師表示,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如久咳不癒、呼吸困難、咳血、胸悶、胸痛、走路會喘等,由於這些症狀由於與呼吸道相關,常常容易被患者忽略,檢查時也不易發現。通常是腫瘤位置靠近氣管、或大到2公分以上才容易被X光照出,或是到癌細胞轉移時才被發現,這也使得肺癌往往是到第三、四期才被發現的原因,而透過藥物治療的平均存活率大約為九個月。因此,若是吸菸或常吸二手菸者、有肺癌家族病史者、工作必須接觸有害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者,都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此外,得過肺結核或肺發炎者,由於肺部纖維化,結痂處容易導致癌變,也是高危險群之一。對於容易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陳基宏醫師建議,主動預防以及定期健康檢查是相當重要的。第一、吸菸者務必要戒菸,一般人則要讓自己遠離二手菸的環境。第二、不論是工作或居住環境,避免有害的化學原料及致癌物質;第三、非吸菸者,建議多攝取抗氧化食物,如蕃茄、蘋果、十字花科蔬菜、深海魚油等。第四、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習慣,並定期追蹤。30歲以上,每年可作一次胸部X光檢查;45歲以上,則建議每年增加一次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ow does lung CT),對早期肺癌作進一步的篩檢。

「得舒飲食」可防慢性病?要如何吃?

「得舒飲食」可防慢性病?要如何吃?

過去一直落在國人十大死因之外的高血壓,99年一躍進了前十名,居於第九位,99年因高血壓死亡的人數較98年增加了12.2%。此外居於第二名的心臟疾病,以及第三名的腦血管疾病也與高血壓有極大的相關性。高血壓不能再是被忽略的慢性病。良好的飲食可以預防及治療高血壓,根據美國臨床研究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研究結果顯示遵循減少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總脂肪的攝取量,且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及選用低脂或脫脂奶及其製品、全穀類,8週後即可有效降低血壓,此外再搭配限鹽(<4克/天)飲食則可更有效的降低血壓。不過要如何吃才能落實得舒飲食呢?1.增加纖維質:選用全穀類替換精製的白米,包括:糙米、燕麥、麥片、薏仁、 紅豆、綠豆、地瓜、芋頭、馬鈴薯、山藥等。2.增加蔬果:蔬菜及水果除了含有豐富的纖維質、鉀離子外,還含有多種的植化素,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以及降低罹患癌症風險。攝取量不再只是3蔬2果,一天要吃5份蔬菜及5份水果才夠喔。3.增加鈣質:牛奶及乳製品含有豐富的鈣,可穩定血壓,建議每天攝取1.5~2 份。雖然奶類含有豐富的鈣,但同時也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因此選用低脂或脫脂奶類。4.每天吃堅果:堅果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鈣,有助於好的膽固醇的提升,但熱量高須注意份量,可選擇如:開心果、杏仁果、腰果、花生、核桃、南瓜子等。5.減少紅肉:紅肉(牛肉、豬肉)雖含有豐富的鐵質,但也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建議選用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少的家禽類、魚類或是豆類來取代紅肉。6.減少油脂:避免油炸、油煎烹調法,改用蒸、煮、烤、滷、燙等少油烹調法。7.減少膽固醇:避免攝取內臟食物,蛋黃一週不超過3粒。此外應避免攝取反式脂肪高的食物,如:麵包、蛋糕、奶精、奶油、瑪琪琳、薯條、洋芋片等。8.烹調油的選擇: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橄欖油、葵花油、花生油、芥花油、沙拉油來取代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豬油、牛油、雞油、奶油等。雖然得舒飲食已開始推廣許久,但多數民眾仍對得舒飲食感到陌生,除了讓民眾了解如何吃之外,成大醫院營養師更展示以得舒飲食為概念的一日飲食示範,除增加全穀、蔬菜、水果量以達高纖,並利用低油烹調方式以白肉取代紅肉外,同時也將展示水果及堅果入菜的技巧,讓民眾可以更了解得舒飲食的高纖、低油、高鈣、高鉀、高鎂原則,簡單且輕鬆的將得舒飲食落實於生活中。(圖為得舒飲食建議攝取量表)

慢性病傷口 照顧不易感染恐致死

慢性病傷口 照顧不易感染恐致死

一位91歲老先生患有糖尿病及慢性腎病變,左下肢有一傷口,經多次至門診求治,一個多月癒合傷口仍未癒合,12月中傷口竟出現紅腫及壞死之情況…;另一71歲女士,患有心臟血管疾病,於一個月前因車禍導致左下肢有一深度傷口,一月初則傷口出現異常分泌物、惡臭及皮膚壞死情況…,在台灣許多年長者基於慢性病,導致傷口不易癒合、皮膚甚至潰爛壞死,卻不知道往何處就診,萬芳醫院跨團隊成立「燒湯及困難傷口全人照護中心」,提供完整傷口照護服務。萬芳醫院整形外科王先震主治醫師表示,近年來傷口照護除傳統外傷、挫傷等急性傷口處理外,因老年人口逐日增加,加上糖尿病、腎衰竭、下肢缺血病變、癌症傷口、褥瘡等疾病盛行,容易造成慢性傷口問題,為使傷口癒合,慢性傷口需透過長期追蹤、足夠的組織灌流、即時清創、適當敷料及正確衛教等多元照護,方得成效。由於這類慢性傷口日常照顧困難、往往無法一次就能解決全部問題,加上換藥耗時長,以至於病人無法得到完善的傷口照護,除了延遲的癒合外更有傷口感染的機率存在,甚至有死亡的合併症。何謂困難傷口:1.超過三個月未癒合的慢性傷口。2.慢性傷口合併罹患慢性疾病,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病、腎衰竭、控制不良之糖尿病併心臟血管疾病、營養不良、慢性腦或脊椎病變等。3.對年長、失能、傷口照護經驗不足,需醫療團隊協助的個案或家庭。   為達完整照護成效,並在健保合理的給付範圍下,由整形外科專業團隊提供全面服務,另王先震主治醫師指出,因困難傷口病人多為經濟困頓、醫療弱勢之民眾,結合本院燒傷中心之基礎,擬成立「燒傷及困難傷口全人照護中心」,強調以「全人照護」之角度,提供完善之傷口照護作業。「燒湯及困難傷口全人照護中心」照護方向為「以全人醫療思維做好照護中心之醫療工作」。服務區分為四:門診服務、住院服務、居家照護、衛教諮詢;分述如下:(一)門診服務:以現行2樓整形外科診區為基礎,提供問題傷口特別門診、簡易開刀、協談及復健教育。於院內櫃臺、醫院網頁、語音系統、門診時刻表、醫訊等管道提供掛號及醫療服務。(二)住院服務:以8樓燒燙傷中心為核心,於8B病房成立「燒傷及困難傷口全人照護中心」,初期除原有燒燙傷病房4床外,沿用整形外科7床提供問題傷口住院照護服務。入院後醫療團隊以一次完成傷口修護為積極目標,或分階段達成最終的傷口癒合。(三)安排居家護理專家銜接出院後之後續傷口治療:由家醫科團隊執行傷口訪視及治療,與整形外科等團隊定期討論傷口的情況,並依會議結論,回院門診或再住院治療。(四)專案管理及衛教諮詢:提供病人、家屬傷口照護教育及相關問題諮詢。 

不規律作息壓力大 當心私處感染

不規律作息壓力大 當心私處感染

許多婦女年前忙著大掃除、採買年貨、拜神祭祖,過年又料理年菜、準備一家人年假的飲食,或和親朋好友出外旅遊,一路忙下來,雖然忙得很充實,但身體的免疫力無形中下降,疾病就容易趁虛而入。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潘以如說,私密處搔癢、紅腫熱痛及分泌物增加的患者,經檢查結果,大部份病因是細菌性、黴菌的感染,不管是年輕小姐還是年長的阿嬤,發病原因與春節年假不規律的生活作息脫不了關係。潘以如醫師表示,患者中有年輕女孩穿著厚厚的牛仔褲出遊,上山下海一玩就是二、三天,其中逢月事來潮,也沒辦法勤換衛生棉墊;另有患者說到觀光區旅遊,人擠人、塞車憋尿,一路上搔癢的症狀就出來了。而多位五、六十歲的婦女主訴症狀都是私密處搔癢、熱痛,經檢查發現其外陰部皮膚炎,局部有紅腫現象,有一位患者說新年看醫師不吉利,所以能忍則忍,直到忍無可忍才就醫。私密處過於悶熱潮溼、不透氣,就容易讓菌種孳生,建議婦女朋友,月事來時要勤換衛生棉、如廁完記得由前往後擦,避免將細菌從肛門帶到陰部,平時穿著多選擇寬鬆、透氣材質裙、褲,多補充水分、不憋尿、不熬夜,保持正常作息,維持身體免疫力,才能減少私密部位遭病菌感染風險。潘以如醫師提醒更年期婦女,由於身體粘膜系統弱化,皮膚較乾燥,平時外陰部的清潔切勿使用肥皂,以溫水沖洗,之後再用乾淨的毛巾擦乾,可減少外陰部皮膚炎的發生,如果外陰有紅腫熱痛,搔癢等不舒服的症狀,最好不要亂買成藥塗抹,宜儘速就醫,以免症狀惡化需要更長時間的治療。

孕婦結石腰痛 早產或提前破水機率增

孕婦結石腰痛 早產或提前破水機率增

一名31歲女性懷孕6個月,左側腰痛持續1天,就醫驗尿發現有輕微潛血,超音波檢查在左側輸尿管下段有一個0.8公分結石,引起輸尿管阻塞,造成腎水腫。經治療後,不適症狀改善,也未對胎兒造成影響。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在懷孕時期結石的發生率約是200個人中有1個。由於懷孕期的生理變化,使得輸尿管變粗,如有腎結石易落至輸尿管下段,而引起阻塞及不適症狀。常發生於懷孕第5、6個月。另外,由於結石會引起輸尿管阻塞,使得尿路感染風險增加10~20%,而早產或提前破水的機率約增加2~3倍。治療部分,周固建議,大量飲水,並配合藥物治療,像是止痛藥、輸尿管擴張劑等,以緩解症狀,幫助結石排出。若結石已經造成腎水腫、甚至腎絞痛,且藥物治療無效,則會考慮採用輸尿管鏡碎石術,或是雙J管置入術。雙J管可暫時解除輸尿管阻塞問題,要定期更換,直到生產後再將導管拔除,作徹底治療。但迫不得已時,像是結石已引發腎盂蓄膿或腰痛一直無法緩解,就會採用腎造瘻術來處置。最後,周固提醒,在日常保健預防方面,每天多喝水、多排尿,飲食均衡。平時注意預防結石的發生,若是在懷孕時有結石,只要有適當的治療,併發症是可以避免的,對寶寶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一旦有腰痛、血尿、排尿疼痛、發燒等症狀出現時,應儘快就醫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