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防治登革熱 還能找到新工作!

防治登革熱 還能找到新工作!

臺南市政府團隊在11日動員各局處首長及37區區公所、衛生所深入社區進行「區里病媒蚊密度調查評比」活動,日前公布評核成果。自100年5月份起,每個月的第二週星期六,衛生局結合環保局的環境清潔日,由市府各局處首長在負責督導的區域公開抽籤查核的里別,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依查核結果在各區公所豎立旗幟,0級為綠 色旗代表「安全」,1、2級為黃色旗代表「注意」,3級以上為紅色旗代表「危險」。藉此讓民眾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區,受登革熱威脅的指數,以提高警覺性。在登革熱防治工作中,登革熱衛教人員每日在社區中與民眾接觸,工作有苦有樂,但也是這些苦樂,支持他們願意在這個領域上繼續耕耘。衛生局資深登革熱衛教員黃寶秀小姐,一日接獲里長來電,希望能協助處理一棟舊大樓地下室。當里長與黃衛教員進入地下時,伸手不見五指,但可微微聽到清澈水聲,手電筒一照,發現地下的水流像湧泉,牆壁像瀑布,雙腳踩在地上,泥土就有如地震般的晃動,讓人觸目驚心,再看到地下室另一側,則有一堆堆積如山的土木工具,黃衛教員及里長雖然感到著急,但眼前這個難題還是要想辦法解決。當黃衛教員與里長四處打聽該地下室的使用人時,湊巧遇上外出而回的屋主,在說明來意之後,屋主卻面有難色地說,堆放的工具是他平時生財工具,但由於近年經濟不景氣,接不到工作才會擱置於地下室,目前日子也很難過。黃衛教員在傾聽他的心聲後,雖然心裡為屋主感到心酸,但念頭一轉便面帶微笑,誠心的勸說屋主,既然現在是休息的空檔,何不趁此時把環境維修改善,並教導屋主以最節省的費用,把地下室的積水引流至室外,就當作是做善事積公德,說不定無形中也會幫助到自己,而且鄰里長也都願意幫忙,當下屋主便予諾進行地下室引水工程。事過一週,黃衛教員忽然接到屋主電話,語氣興奮地告知已完成引水工程,並再三地感謝黃衛教員,原來屋主修好地下室時,同時也接到新的工作,所以請黃衛教員能前往勘查修復的結果,並分享他的快樂,並允諾日後會多做些有意義的事,也會時常清理地下室。由止可見登革熱防治作為,不是那麼的強硬,與民眾間的互動,多一點傾聽,多一點鼓勵關懷,讓民眾願意主動且持續地防治登革熱,才是秘招。

生命騎士環島圓夢 激勵癌友

生命騎士環島圓夢 激勵癌友

有些人聽到罹患癌症,容易出現沮喪的態度,但有人反而讓自己開始圓夢,新時代賽斯基金會高雄分會為幫癌友圓夢,舉辦「有愛無癌,生命騎士傳愛環台」的活動。這次環台時間前後共八天,總計要騎1075公里,將有20位癌友會參加這一次的傳愛活動。(照片提供:新時代賽斯基金會高雄分會。)這場活動從2月12日從基金會高雄分會鳴槍出發,往屏東方向走東海岸到台東花蓮、宜蘭到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預計2月19日完成壯舉回到高雄。全程前後八天總計要騎1075公里,約有20位癌友參加這一次的傳愛活動。主辦這次活動的黃久芳主任表示,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協助了無數的病友轉癌為愛,找回生命的希望與力量,這一次的活動是某位乳癌病友的願望與渴望,所以發起這次的圓夢活動。希望透過活動讓癌友凝聚彼此愛的能量,並藉此激起癌友與親友們對生命的熱情與渴望,建立「癌症不是絕症,而是一種轉機」的信念,引導所有癌友找到生命的出口並勇於築夢。黃久芳主任表示,整個活動將以藍天為帳,大地為床,20個癌友一路上以「愛」相持相伴,在青山綠水環繞中,在滿天星空與湛藍海水陪伴下,盡情的騁馳在大自然裏,相信一定能克服肉體的勞累,深刻的感受宇宙恩寵,體會人與自然,人與人心靈相互的連結。董事長許添盛醫師表示,我們舉辦生命騎士傳愛環島的活動,希望不只是串連起全台灣的賽斯家族與癌友樂活團,我們也將探訪花門諾醫院及宜蘭羅東聖母醫院的病友,藉此用愛的能量去激勵其他病友的信心,鼓勵癌友從受助者成為助人者,去發現生命價值與心靈力量,激發其對生命永不止息的熱愛及永不放棄的信念。

美公布含鉛口紅 多家知名品牌上榜

美公布含鉛口紅 多家知名品牌上榜

許多女生小時候都有偷塗媽媽口紅的故事,可看出口紅對於女人來說有一定的代表性,不過美國日前的一項調查卻發現口紅對人體的可能危害。根據美國消費者權利團體公布的檢驗結果顯示,市面上有多家知名品牌的口紅含鉛量都相當高,呼籲政府單位應該要求廠商重新做口紅成分的調配,不該讓含鉛口紅如此普遍。(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Jorge Barrios。)對於全世界的女人來說,口紅是最不可或缺的化妝品,可以說是從女孩變成女人的代表品,不過近幾年口紅內的含鉛成份是否危害人體健康,一直是有很大的爭議性。美國消費者權利團體發起的「安全化妝品運動」,針對市面上販售400多支不同廠牌、型號的口紅做檢驗,發現成分中幾乎都含有鉛且含量最高達7.19ppm,已超出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對糖果的0.1ppm規定量。美國消費者權利團體認為,政府針對食物都有規定嚴格的含鉛量,代表該化學物質對於人體有絕對的危險性,但對於女人每天都會塗抹在嘴巴上的口紅卻沒有嚴格規定,調查員Stacy Malkan呼籲政府應該盡快要有明文規範;對此美國FDA發言人Tamara Ward回應,目前沒發現含鉛量過高濃度的口紅,且經過測試也未發現會危害人體,表示民眾無須恐慌。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鉛屬於一種神經毒物,不僅可能造成一般人有行為上、學型上等的障礙,倘若孕婦長期暴露在含鉛環境下,胎兒可能因為透過胎盤吸收,導致腦部發育不正常。另外,女生若有過期太久的化妝品最好避免再使用,倘若臉上有傷口不慎用到過期化妝品,很可能造成過敏的反應,嚴重甚至會有潰爛、蜂窩性組織炎等的情況發生。

減重手術成功率高 還能治療糖尿病

減重手術成功率高 還能治療糖尿病

「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將於19日舉辦成立大會,首屆理事長李威傑教授表示,台灣的減重手術乃由前台大教授陳楷模在30年前所開展的,當時也是亞洲第一個發展此種手術的國家,近年來由於肥胖的發生率急劇增加,而一般的醫學治療效果不佳,再加上腹腔鏡手術的發展,使得腹腔鏡減重手術已越來越普及,也成為治療極度肥胖患者的利器。同時由於肥胖也是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子,隨著肥胖的加劇,糖尿病也已成為全世界很重要的文明病,以減重手術來治療糖尿病的觀念也發展成目前最熱門的代謝手術(Metabolic Surgery)。目前代謝手術已被納入糖尿病的標準治療之一,有鑑於減重及代謝手術的重要性,台灣地區由外科李威傑教授以及相關醫學成員一百多位共同籌組了這個學會,台灣同時也是世界減重及代謝外科聯盟的第45個會員國,也是亞洲第三個會員國。理事長李威傑教授表示,學會成立後最重要的任務是結合台灣地區各醫院的手術成果,除了可以提升病人安全、標準化治療,更能成為研究的最大動力。其次重要的任務為明年舉辦2013亞太地區大會,這是繼台灣地區2005年首度成功舉辦亞太地區大會後的另一大盛舉,對提升台灣減重及代謝手術的水平,以及台灣學術的能見度都有很大的意義。根據學會統計,去年台灣地區一共執行了一千三百例以上的減重及代謝手術,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併發症僅3%,死亡率小於1%,可說已達世界級的水平,學會成立後,將近一步協助推展此種手術於糖尿病的治療,以降低因糖尿病造成的失明、洗腎等重大後遺症,並降低社會醫療的龐大負擔。

作息不正常又放縱飲食 雄性禿惡化!

作息不正常又放縱飲食 雄性禿惡化!

植髮專家張宗哲發現,年假後不少男性朋友因為作息不正常加上過年高油脂高熱量食物的連續堆積下,許多民眾在年後就來詢問自己雄性禿症狀惡化了該如何處理?張宗哲表示,雖然雄性禿與遺傳有關,但若突然長時間作息不正常,或是突然改變飲食習慣,都是會影響到雄性禿的症狀。植髮專家張宗哲也提醒有雄性禿困擾的男性朋友,若想要改善雄性禿帶來的困擾,目前的醫學僅能利用口服藥物及植髮手術來做治療。藥物治療可以抑制禿髮持續惡化,植髮手術則可恢復年輕時的髮線。  其實雄性禿的症狀不難察覺,張宗哲表示,當發現前額頭髮有稀疏的症狀、前額髮線上移、或頭髮變細、每天落髮增加等現象出現,就要有警覺可能是雄性禿的狀況了。雄性禿初期症狀大多不嚴重,因此容易忽略,他建議,雄性禿初期發現可使用口服或外用藥物來控制情況惡化,若雄性禿惡化到影響外觀及自信心,則可行植髮手術來改善、以恢復自信。    目前有所謂的高密度植髮,利用放大裝置從後方腦勺擷取長條狀的頭皮,在顯微鏡下將頭皮分離成單株毛囊單位,將髮株植入事先在光禿或稀疏部位打好的植入小孔中,而這些植入小孔是經過精心設計可達到降低髮線並填補光禿或稀疏部位的目的,手術後髮株將逐漸與植入小孔癒合進而逐漸生長,無須特別保養即可與正常頭髮般相同。植髮手術後,植髮的部位將逐漸長出茂盛的頭髮,張宗哲叮嚀,植髮手術後並不需特別照顧,約六個月後植髮部位毛髮就可完全生長出來,這段期間應仍避免過度高油脂及高熱量的食物,讓毛髮及毛囊都可以有優質的生長環境,讓毛囊健康生長,恢復年輕面貌。

憂鬱、恐慌怎麼辦?藥物治療可幫忙

憂鬱、恐慌怎麼辦?藥物治療可幫忙

「重度憂鬱症合併恐慌症」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身心疾病,患者除了憂鬱的症狀,也同時合併恐慌的症狀,像是突然間有嚴重的胸悶、心跳快、頭暈等症狀,但是身體檢查又找不出病因。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腦影像研究中心為了暸解藥物對這類病患的治療效果,特別經過一整年的時間,在重度憂鬱症合併恐慌症患者中,篩選出未曾使用藥物治療的患者。賴建翰醫師說,這類患者很少,願意配合治療和追蹤的更少,最後只有十五位符合條件並完成治療。研究發現,這些患者接受抗憂鬱劑(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治療6週後,症狀明顯緩解,像是某位中年女性患者,治療前有嚴重的憂鬱情緒、自殺意念、吃不下、過度的罪惡感、無法集中精神、突然間嚴重的胸悶、心跳快等症狀。在經過6週的治療後心情明顯的改善,自殺意念消失,胃口也變得比較好,胸悶、心跳快等症狀也變少了,並且不會一天到晚責怪自己。  賴建翰醫師表示,結果顯示,抗憂鬱劑可以緩解患者的不適症狀,並且產生增強認知功能及抑制負面情緒的效果,可以防止憂鬱症患者腦部持續退化或異常,目前這個成果也已發表於國外的期刊,所以憂鬱症患者不要害怕進醫院或診所,當狀況不好或失控時,藥物治療可以提供一些幫忙。

類風濕關節炎恐侵犯器官 威脅生命

類風濕關節炎恐侵犯器官 威脅生命

林小姐48歲從事會計工作,手腳關節腫痛已三個月,她說過去沒有任何疾病,但上班偶爾會腰痠背痛和雙膝蓋疼痛,不過休息之後會改善。三個月前開始雙腳踝、足背疼痛而就醫,醫師初步檢查懷疑是扭傷或肌腱炎,經開立消炎止痛藥後,疼痛有些改善。但停藥數日後症狀又復發,且雙手關節及肩關節開始有腫痛感,並有「卡卡僵硬」的感覺。此次吃藥數週後並沒有太多改善,於是被轉介到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圖:類風濕關節炎導致手部變形)經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給予抗風濕藥物治療三個多月後,病情並沒有明顯改善,發炎指數同樣也很高。經解釋後,開始使用最新的免疫調節藥物治療,病情即獲得明顯控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蕭凱鴻表示,類風濕關節炎是國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其破壞關節能力強,是全民健保重大傷病之一。症狀以全身對稱性的週邊關節慢性發炎為主,但也會有身體各器官的發炎和侵犯。若未好好治療,病患會成為殘廢,也會使平均壽命縮短。此種關節炎在三十年前幾乎無藥可治,約三分之二病人,週邊關節到處受到破壞而殘廢。但現在只要能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經由新一代免疫調節藥物治療,部份骨頭受侵蝕的病患,可回復完好,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病患的曙光。蕭凱鴻強調,治療原則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主,避免將來關節破壞。儘早使用抗風濕藥以控制病變進展。止痛消炎藥可以緩解關節腫痛等不適感,但無法改變疾病進展。類固醇可以早期控制症狀,但長期而且較大劑量的使用,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抗風濕藥物使用是目前建議的治療,只要在風濕病專科醫師監控下使用,定期監測調整劑量可避免絕大多數的併發症。因此,服用此類藥物大致都很安全的。

中醫治五十肩 內服、推拿、針灸配合

中醫治五十肩 內服、推拿、針灸配合

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在醫學上的學名為「粘黏性肩關節囊炎」,是一種肩部疼痛難舉的疾病,在中醫觀點上,因內在氣血不足,如年老體衰、肝腎氣血虛損,以致筋失濡養,風寒濕邪氣乘虛侵襲肩部經脈,遂致氣血阻滯、筋脈凝滯,或外感風寒濕邪及外傷筋骨失治,而引起功能退化或因勞累過度等,也因這種病常發生在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所以統稱為「五十肩」。(圖:中醫推拿治療五十肩)常見症狀大多因肩關節囊發炎導致粘黏,引起肩關節部位疼痛和關節活動度減少,而疼痛和僵硬兩者常互為因果,越痛越不敢動,越不動就越僵硬,越僵硬就越疼痛,因此造成惡性循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志杰表示,中醫對於五十肩治療,除以中藥內服外敷及中醫傷科的理筋推拿手法外,配合針灸效果更為顯著。張志杰說,五十肩看起來雖然不算什麼要命疾病,外觀也看不出來,平時不動則已,但只要牽動肩膀,往往會引起疼痛與動作困難,影響病患日常活動並造成生活起居上很大困擾,因此,好好接受治療是必要的,千萬不要拖延治療時機。

中年走路速度慢 小心失智與中風

中年走路速度慢 小心失智與中風

簡單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罹患老人痴呆與中風的風險,根據一篇美國最新研究報告發現,中年人若是慢慢走路,老年後,罹患老年癡呆症、中風的機率也比較大,依據走路的速度,像是「慢步族」晚年罹患老年癡呆或中風的風險,是「快走族」的1.5倍,且若是65歲以上,步行速度較快者,可以活得比較久。(照片取自英國每日郵報)波士頓醫學中心Erica Camargo醫師與其研究團隊,針對2400位,平均年齡為62歲的人做測試,對他們進行步行速度測試、步行時的手握力及認知功能測試,且追蹤他們長達11年之久,除了發現65歲以上,走路較快的人不易得老年癡呆外,若是步行時,握力較強的人中風機會也會減少大約42%,而研究人員也表示,步行速度較慢,腦容量也會較少,在記憶、語言、判斷力上都會較差。目前這項研究,被專家認為在評估罹患風險上有極重要的價值,有許多醫師認為,透過「步行速度」、「手握力」的兩項測試,就能評估早期的罹患風險,為早期老年癡呆、中風風險提供一個全新的方向,而這項研究也將於四月份的紐奧良「美國神經學會」年會上發表。

過年吃喝胖一圈 威塑脂雕找回曲線?

過年吃喝胖一圈 威塑脂雕找回曲線?

過年長達九天的年假過去,許多民眾在假期中都盡情大享美食,在與家人團聚的輕鬆氣氛下,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吃得太多,假期過完,贅肉也跟著上身,而隨著天氣漸漸回暖,冬天累積的肥胖,讓許多民眾必須開始進行塑身減重,以求能在換上輕裝時展現曼妙曲線。除了靠運動與飲食減肥外,利用醫學美容療程進行塑身,也是許多人會考慮的方式,目前由南美引進的威塑脂雕技術,除了抽脂甩油,還可進行局部雕塑,想要加強曲線者不妨試試。整形專科張至德醫師表示,除了甩脂之外,許多來到診間的患者都會希望能夠同時打造肌肉線條,女性通常會希望能夠擁有馬甲線、水蛇腰和蜜桃臀,男性則會偏好手臂二頭肌與腹部六塊肌,並加強肌肉線條,若是採用傳統的抽脂療程,無法達成雕塑肌肉線條的要求,此時可採用新式的威塑脂雕技術。張至德醫師表示,威塑脂雕是一種利用超音波進行溶脂的技術,可以對傳統手術無法觸及的淺層脂肪進行抽脂,因此可達到肌肉雕塑的效果。張至德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手術經常造成較大規模的神經、血管與結締組織截斷,威塑脂雕技術因為是藉由超音波震碎脂肪,故對於上述組織的破壞明顯較少,故可維持肌膚緊緻,較不易出現皮膚不平整的現象,術後恢復期也較短,約僅需著束身衣2至4週。同時,藉由威塑脂雕技術抽出的脂肪,也可視部位需求再加以利用,進行自體脂肪豐胸或豐頰等。近兩年由於自體脂肪移植技術的改良與精進,脂肪細胞存活率已可達到6~7成。張至德醫師表示,若是以自體脂肪進行豐胸,每次可注入約250CC脂肪量,可讓胸部升級1至1.5個罩杯,若是想要再升級,需視個人脂肪量是否足夠,才可再進行手術。除了豐胸外,也可以利用威塑脂雕進行豐頰或夫妻宮填補等,而維持時間則依個人生活習慣與體質而有所不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