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基金會設工作站 陪受暴者走出傷痛

基金會設工作站 陪受暴者走出傷痛

近年來家庭暴力新聞頻傳,根據內政部統計,近三年,在五都的家庭暴力通報案量中,以高雄市為最高,而桃園縣的總通報量也擠入了五都排名之中,顯示民眾較勇於出來求助,看到這個需求,現代婦女基金會決定在桃園設立工作站,提供家暴被害人從通報、危機處遇到後續追蹤的服務,減少服務銜接之落差,並與家暴防治網絡合作,加強維護高危機個案的人身安全。走出家暴傷痛的個案芳芳表示,先生的暴力曾讓她想輕生,但為了孩子只有忍住;直到一次受暴後,她去醫院驗傷時,護士提供她相關求助資訊也幫忙通報,她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資源可以幫助自己;當前夫不斷騷擾她,甚至在她家門口潑汽油時,她緊急報警,警方也因此加強她家附近的巡邏,她感謝的說: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我想的其實不是我的家人,而是我的社工,真得很謝謝她們一路鼓勵我、支持我,我才能夠走出來。現代婦女基金會桃園工作站表示,兩年來在服務的1,929名個案中,九成以上為女性被害人,顯示女性被害的比例還是偏高,而男性願意出來求助的比例仍較低。此外,也發現家暴被害人和子女同住的比例近六成,其中,同住子女年齡未滿18歲者接近八成,逾有四分之一的被害人則是需要獨立負擔家計的狀況。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姚淑文表示:「在服務被害人的過程中,我們常發現這些受暴的姐妹們一方面要承受暴力帶來的身心煎熬,另一方面又要負擔家計及未成年子女的照顧,背負的壓力經常是接踵而來,所以社工陪伴被害人、給予愛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力量。」姚淑文也強調,現代婦女基金在陪伴被害人重建生活的過程中會發現,在促進家暴被害人的復原過程中有3種不可或缺的力量:愛(Love)、資訊(Information)、與網絡合作(Network)。」希望一起共同「傷痕化勇氣、防暴LIN距離!」以愛、資訊及網絡合作協助並陪伴家暴被害人走出傷害,重建自信與新生活。

用心關懷受刑人 才能真正減少犯罪

用心關懷受刑人 才能真正減少犯罪

近來社會事件頻傳,很多社會大眾都會建議要把犯人關到死,或是直接死刑等,但是這樣的作法往往無法根絕社會亂象,反而是因為進過監獄,認識更多的幫派份子,進而犯下更多罪行。為了減少受刑人出獄之後再犯罪的機會,生活的藝術協會長期致力於協助受刑人淨化心靈,讓他們能夠重新找回良知,在出獄之後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根據協會自己的統計,透過協會輔導的受刑人,有高達8成的人願意真心改過,出獄之後也朝向好的方向前進。生活的藝術協會理事長廖碧蘭表示,國際生活的藝術基金會創辦人古儒吉大師曾經說過,當人生病的時候,需要進醫院治療,當人心生病、犯下罪行的時候,需要到監獄去服刑,但是監獄並沒有治療受刑人的心理問題,所以這些犯人出獄之後,依然會為非作歹;但是其實受刑人可以一套完整的方法,讓他們重新找回自我的良知善念,等受刑人出獄之後,才能夠真正對社會有所貢獻。廖碧蘭理事長表示,古儒吉大師率領國際生活的藝術基金會,設計出一套有創意、成效良好的公益方案,有助於受刑人的更生、減少暴力及對藥物的依賴,教導他們能夠對過去的行為負責並成功地處理未來需面臨的衝突、壓力的生命技術。這些方案在印度與美國,與政府單位合作,成果十分豐碩。全球實施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荷蘭、北歐、巴西、英國、德國、南非和印度等國家,超過15萬受刑人受益。台灣截至目前為止已有2千人上過此課程。未來可望結合政府或國內機關團體,進一步發展並擴大此公益服務。

新生兒聽力篩檢早發現 聽力損失可療育

新生兒聽力篩檢早發現 聽力損失可療育

聽覺是人類與外界環境溝通的重要管道,正常的聽覺能力也是兒童語言及學習發展的基本需求,聽力一但有損失,對兒童將來一生影響深遠。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力師表示,醫學研究已經發現一些與聽力損失有關的基因,父母可透過婚前健檢、基因比對等詳細健檢,亦或做產前超音波確認胎兒耳朵是否有發育缺陷。不過,人類的內耳構造極微小、功能又精密,即使看到耳朵外觀發育完整,亦很難在生產前完全確定胎兒是否有聽力問題,因此建議寶寶出生後,即可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排除聽力損失問題。若寶寶過去未接受篩檢,耳鼻喉科亦有各種聽力檢測工具及儀器可幫助確認每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孩子之真實聽力狀況,以便及時發現,把握語言發展黃金時期。聽力師解釋,所謂聽力損失並非是完全聽不見,以國際兒童聽力損失分級標準,一般正常聽力為15分貝或更好,若最小能聽見的聲音為16~25分貝時就屬於極輕度聽損,而能聽見最小聲音為26~40分貝時則屬於輕度聽損,依能聽見的最小分貝數程度,又可分為41~55分貝中度聽損、56~70分貝中重度聽損、71~90分貝重度聽損、大於90分貝即為極重度聽損,若是完全聽不見者則稱為全聾,不過聽力師表示,目前全聾的患者十分罕見。一般來說,若幼兒的聽力損失程度不重,就可能很難察覺到聽損的存在,但從生活中的一些細微處仍可發現孩子的異狀,如小朋友出現專注力不夠、雞同鴨講、叫他好幾次才回應、或未留意周遭環境(如後方車子按喇叭好像沒聽到)等情況,就要懷疑是不是聽力出現問題。因此聽力師建議,寶寶一生出即可接受聽力篩檢,若是寶寶通過篩檢,則不需特別安排定期的聽力檢查,但若是家長發現寶寶未呈現適齡的語言發展,則可再次安排聽力檢查,以確認寶寶是否可能是遲發性或是漸進性聽損。聽力師也表示,可能造成幼兒先天聽損的因素包括,家族史、早產兒、懷孕過程寶寶有缺氧狀況、母親感染疾病而影響胎兒(如感染德國麻疹、梅毒、巨細胞病毒)、唇顎裂、瓦登伯格氏症候群、寶寶黃疸過高導致要輸血等。後天導致聽損的因素如外傷,腦膜炎,或是中耳炎沒有及時治療等。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提醒家長,其實只要早期發現聽損問題、及時配戴合適的輔具,並接受聽語療育,聽損兒童也能有機會發展出與同齡孩童相仿的聽說能力。

7成人輕忽腸胃問題 小心腸癌找上身

7成人輕忽腸胃問題 小心腸癌找上身

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腸胃問題形成普遍存在的病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調查100年上班族的全年度健檢結果統計,發現腸胃異常比例高達9成,且有近7成民眾檢查前未發覺不適,經過胃鏡、腸鏡檢查後才證實腸胃早已出現問題。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鄭乃源院長指出,腸胃問題中以腸瘜肉最需注意,發現腸瘜肉發生率在31~40歲初老族的比率已超過3成,且瘜肉即使當年切除,隔年再發現的比率也逾2成。鄭乃源院長呼籲超過30歲後即應有定期接受腸胃鏡的習慣。 腸胃異常問題不但發生率高,更是容易讓人輕忽的無聲殺手!民眾很容易輕忽腸胃道的不適,或是有症狀就自己買成藥舒緩症狀,以為不痛就沒事,長期忽視腸胃毛病,容易延誤早期發現與治療的黃金期。31~40歲初老族每3人就有1人可能有腸瘜肉,腸瘜肉具有高度危險性,大腸癌是國人目前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而超過8成的大腸癌又與腺瘤型瘜肉有關,因此千萬別輕忽腸瘜肉問題。 鄭乃源院長表示,腸瘜肉的切除並非一勞永逸,聯安發現腸瘜肉「春風吹又生」的比率逾2成。就像其中一位年紀近50歲的林先生,99年進行在聯安做大腸鏡並切除腸瘜肉,100年進行健檢時,原本不想再照大腸鏡,但因聯安醫護人員深知他的家族史、生活型態及先前的檢查結果,評估他是腸瘜肉、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強烈建議他再次進行大腸鏡篩檢。健檢結果發現大腸內又發現新的瘜肉,且為「腺瘤瘜肉」,幸好即時發現並切除,否則可能演化為癌症。      鄭乃源院長特別強調,正確的腸胃保健應從維持良好日常習慣和定期篩檢並進。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與水分,肉類以魚肉、雞肉等白肉為主。另外,多吃堅果、豆類及水溶性纖維,也有助於軟化並帶出腸道死角的糞便,降低腸瘜肉的發生率。至於定期篩檢,從30歲起就應安排每年進行完整腸胃道篩檢,如果家族有癌症病史、飲食和生活型態不正常,或體重過重,尤其是BMI(身體質量指數)≧24者,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群,更應積極接受篩檢,早期發現病灶,才能把握治療時機,不讓初期症狀惡化成難以挽回的重症。

乳房磁振造影 讓早期乳癌無所遁形

乳房磁振造影 讓早期乳癌無所遁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論是乳房、或超音波檢查,或X光攝影的壓痛,常讓女性朋友望而卻步;而超音波的假陽性結果,常嚇得女性朋友徹夜難眠。磁振造影高度的乳癌檢測能力,不僅看得到,也抓得到組織證明異常。對於矽膠注射隆乳、或是不喜接受傳統乳房檢查(X光與超音波)的女性朋友們,提供一個乳癌檢測新方式,而這也是乳癌檢測新突破!乳房磁振造影導引下的細針定位及粗針穿刺切片術,讓早期乳癌無所遁形,為乳癌檢測跨入一個新境界。三軍總醫院婦女保健中心,去年年底就有一案例:一位年過60歲之婦女,年輕時,瞞著家人去作矽膠注射隆乳。近來,在右乳外上側有摸到硬塊,因不痛也無異狀,也就沒作進一步檢查。因社區推行國健局之乳癌篩檢,才去作乳房X光攝影;她的乳房X光攝影,就是呈現典型的矽膠注射後的樣子;此外,右乳影像上仍呈現局部區域不對稱,因此,建議加作超音波以確認是否有腫瘤。當然,超音波也因矽膠注射後之結疤塊阻擋音波穿透,無法深入判讀; 最明顯的徵狀僅發現有右外上方的摸到硬塊,因此建議再施行磁振造影檢查,而磁振造影結果卻顯示在右乳下方6點鐘位置,的確有一顆約1.6公分之腫塊,但離摸到的硬塊還差一點;對於此一腫塊,說服病人接受磁振造影導引下的粗針穿刺術(只有磁振造影才看的到),而切片後的病理結果顯示的,就是乳癌。三軍總醫院指出,雖然現行乳房X光攝影與乳房超音波作篩檢與追蹤,超過九成以上的乳癌是可被診斷,可是仍存在不盡理想的問題。尤其隆乳後的女性朋友,常會擔心乳房檢測的準確度問題。使用乳房攝影或超音波,因乳房植入物的阻擋或訊號影響,特別是曾接受過乳房矽膠注射的女性朋友,常會使醫師不容易判讀影像;而乳房磁振造影檢測,有較高之敏感度與陰性診斷率,且能針對植入物之影訊號過濾處理,能使隆乳女性做出清晰的透視影像,是做為追蹤乳房健康狀態的最佳工具。

無痛血尿竟是膀胱癌 小腸再造新膀胱

無痛血尿竟是膀胱癌 小腸再造新膀胱

大貨車駕駛黃先生,兩年前開始血尿卻不以為意,去年十月求診,檢查發現罹患第二期膀胱癌,得切除膀胱,他擔心餘生得背著尿袋過日,一度難以接受,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團隊用他自己的「小腸」重建一個新膀胱,讓他喜獲重生。黃先生,六十二歲,駕駛大貨車卅多年,平時愛好運動,參加多次馬拉松比賽,自認為身體十分硬朗,兩年前開始發現尿中帶血色,「因為不痛不癢,還可以到處趴趴走,一開始也沒在意!」去年十月,血尿愈來愈嚴重,他到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求診,經由膀胱鏡、電腦斷層與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罹患的是膀胱癌,讓黃先生眼前一黑,因為在他的觀念中,癌症就是死亡隨時降臨的絕症,尤其膀胱切除後,餘生得背著尿袋生活,人生更是就此完蛋。泌尿科謝登富醫師表示,第二期的膀胱癌,腫瘤尚未轉移出膀胱,依治療準則,需做全膀胱切除術,確保癌細胞不會擴散,手術本身並不困難,但以傳統手術來說,得拉十五到廿公分的腸子到身體外面,經腹部造口連接尿袋,以替代原本的膀胱功能,外觀的改變與生活上的不便,是讓很多病患最難接受的事。他指出,近年來醫學進步,發展新的手術方式--「膀胱切除術合併原位人造膀胱重建術」,不但不影響病患外觀,也能保有生活品質,但手術第一階段先摘除全膀胱,接著將一段約八十公分的小腸,縫合成像膀胱的外觀,再連結腎臟的輸尿管、尿道,由於重建過程十分繁瑣,較傳統手術得多出四小時,長達十二個小時的手術時間,考驗醫師的技術、耐力,病患的體力能不能負荷更是一大重點。經仔細的評估,黃先生雖然年逾六十,但長年跑馬拉松,體能維持不錯,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團隊決定讓他接受這項手術,結果也證實相當成功。黃先生接受人造膀胱重建術後三個月,經導尿訓練復健,新膀胱可達原膀胱相同容量,存尿液超過四百毫升,他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謝登富醫師說,「導尿訓練復健」是這項手術之後比較需要適應的地方,因為腸子再造的膀胱沒有神經,不會產生尿意,黃先生必須每隔幾小時自行導尿,尤其是睡前更得徹底執行,以避免因腸黏液產生沾黏,久而久之形成結石進而導致感染。不過,病患多喝水可以幫助排除腸黏液,只要配合導尿、定期追蹤,加上適度運動,多吃新鮮蔬果,新的膀胱可以使用一輩子。

修藍博士訪台演說 傳授幸福快樂秘訣

修藍博士訪台演說 傳授幸福快樂秘訣

以「零極限」一書風靡全台的心靈大師修藍博士,昨(22)應中租控股青年展望基金會的邀請到台北進行演說,傳遞如何達成幸福、獲得快樂的方法,結果全場爆滿,有些人甚至只能站著聽演說。基金會董事長周靖華表示,修藍博士書中傳遞非常正面的訊息,並且用簡單的方法可以協助人們清理內心的煩惱,為了讓更多人可以親炙大師的風采,於是力邀修藍博士來台演說,而且演說全程免費,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幸福與快樂。修藍博士強調,我們之所以會發生煩惱與問題,其實都是根源於我們的記憶,不管是我們自身的記憶,或者是大宇宙的集體記憶。所以要解決煩惱,絕對不是處理外面的世界,而是要清理我們內心的記憶。演說中修藍博士邀請聽眾發問,但是在發問的同時,修藍博士也提醒其他聽眾,當一個人有問題或煩惱的時候,表示他沒有在清理,所以其他人要記得清理,因為他的煩惱其實就是自己的煩惱,只是透過發問者說出來而已。修藍博士表示,清理我們內在的記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斷重複「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或是可以對著任何事物或記憶說出冰藍(Ice Blue)等方式,都可以清理過去的記憶,讓自己接受到純然神性的光芒,然後讓自己的意識與潛意識都回到「空無」,一個全然純淨,沒有任何批判、雜訊的狀態,然後一切都會順著世界的流動,你就會接受到神性的靈感,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到了這個時候,當然就會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與快樂。

周末空氣品質差 冷氣團南下恐伴隨沙塵

周末空氣品質差 冷氣團南下恐伴隨沙塵

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3月24日將有中國大陸冷氣團南下,並持續至25日。環保署表示,由觀測資料及模式模擬顯示,中國大陸沙塵及空氣污染物可能伴隨這波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提醒民眾避免在戶外從事劇烈活動,並注意防範呼吸道疾病。沙塵暴自東亞地區發生後,若可能影響到我國,一般約需24小時至36小時以上,沙塵隨著東北季風南下影響到我國之空氣品質及能見度,嚴重亦曾發生泥雨天氣現象。環保署同時指出,由於春季期間天氣變化較大,這波冷氣團對空氣品質的影響程度,將因降雨型態等氣象條件而有所不同。環保署提醒民眾注意周末這二天空氣品質變化,同時呼籲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汽機車空氣污染物排放。

打擊腸病毒台中副市長擔任洗手大使

打擊腸病毒台中副市長擔任洗手大使

因應腸病毒疫情升溫,臺中市政府衛生局23日上午在大里區崇光國小舉辦「打擊腸病毒 贏在常洗手」校園宣導活動,由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著籃球服裝出席擔任洗手大使,教小朋友正確洗手5步驟,象徵活力、健康臺中,宣示打擊腸病毒的決心。活動中,麥當勞叔叔以活潑、生動的洗手歌,帶領現場小朋友一起唱唱跳跳,並以「洗手5時機」行動劇,演出正確「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與「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洗手5時機基本防治觀念,逗趣的演出讓學童看的入迷外,更藉由戲劇表演深根校園中。根據疾管局表示:截至3月20日止,全國已有17例確診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開學後學童間的互動更可能助長傳播,再加上三、四月氣溫上升,腸病毒的活躍度將大幅提升,因此今年度將與「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合作舉辦『打擊腸病毒 贏在常洗手』校園巡迴宣導活動,藉由落實校園洗手運動,降低校園疫情風險。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黃美娜局長表示:腸病毒好發在5歲以下幼童,如果出現手足口症、或疱疹性咽峽炎感染者,應立即就醫及休息,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高低熱量比一比 輕鬆健康減重做伙來

高低熱量比一比 輕鬆健康減重做伙來

現今工商社會發達,婦女就業機率高,長期外食所攝取的高糖、高油、高鹽、低纖的飲食型態,讓代謝症候群問題越來越嚴重,衛生署豐原醫院鄭秀英營養師提醒,改善平日的飲食、生活及運動習慣,讓體位及體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能減低代謝症候群的發生,遠離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威脅。豐原醫院鄭秀英營養師表示,現代人飲食最大的問題就是烹調用油過量,如果想要減重或是控制體重,減少平時烹調用油的量效果較好,1公克油脂即會產生9大卡的熱量,一顆滷蛋熱量70大卡,荷包蛋熱量卻有160大卡,烹調方式不同,熱量卻足足高出兩倍多,同樣是餃子類,一份以12個計算,如果吃的是煎餃或是鍋貼,那會比吃水餃多吃了至少15公克的油,等於多了135大卡;同樣是飯類,一碗飯的量,如果選擇炒飯,會比選擇壽司多了至少20公克的油,等於多了180大卡,降低飲食熱量需少用油炸、油煎、油酥、糖醋、蜜汁等高油、高糖的烹調方式,多使用低油烹調法,如蒸、煮、燉、烤、涼拌,少用半成品,如漢堡肉、甜不辣、各種餃類、丸子、炸物等,所以用餐點菜的時候,如果能慎選烹調方式,一天三餐吃下來最多可以省下1,000大卡的熱量。鄭秀英叮嚀,選擇用油量較低的來吃,減少總熱量的攝取量,即能幫助體重的控制,選擇一個健康的減重方式可以讓體重減下來,可以維持減重後的體重,對身體健康無害,飲食高低熱量比一比,油脂減多少賺多少,做一個聰明的點餐高手,相信一定可以幫助你減重,讓自己的體位在正常範圍內,維持健康的身體,遠離疾病帶來的威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