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10分鐘即可檢測腫瘤 著重早期發現

10分鐘即可檢測腫瘤 著重早期發現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身體一旦發現腫瘤,腫瘤良性還是惡性,通常需要等待數天的化驗結果,阮綜合醫院近來引進先進的內視鏡超音波,經內視鏡引導進入胃部,醫師透過末端的迷你型超音波,不到10分鐘即可精確偵測出黏膜下腫瘤,另引進治療肝腫瘤的高超波燒灼術,阮綜合醫院內科醫療副院長蔡青陽醫師領導的消化器病中心,整合包括消化內外科和病理科、放射診斷科、放射腫瘤科會診,大大提升醫療效率。若腫瘤在三公分以下,多建議馬上切除。但若黏膜下腫瘤長得深,長到組織的第二層、第三層,需要外科醫師幫忙,我們也會經過討論,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手術。一旦腫瘤超過三公分,即安排住院開刀。我們深刻了解,病患若對自己的身體有所疑懼,每一分鐘都是煎熬,因而大幅縮短診斷時間,同時也讓病患有更多時間做好充分準備,不論是心理、生活或是工作上。現在,不僅是胃部腫瘤,大腸、小腸也都可以做,隨著儀器發達,我們相信未來透過檢查,發現的相關病例會愈來愈多。以前因為缺乏技術,只要發現就必須直接開刀,但是隨著時代進步,大家都不希望肚子留疤,尤其開刀引起腸胃沾黏機會大,容易引起後遺症,若能不開刀,傷口愈小、對內臟的傷害力也愈少。在病情許可之下,直接以內視鏡,甚或是內視鏡超音波解決,術後住院頂多觀察一天就可以,甚至縮短到一、兩個小時,不但節省病人時間,也節省醫療資源浪費。除運用各種高科技儀器和設備進行診斷,在治療上,我們強調多重選擇,尤其是肝腫瘤治療。根據以往經驗,國人的腸胃道疾病本來就多,肝病更不用說,因為患有B、C肝炎人太多,以B肝來說就有約400萬人,C肝也有將近40萬,這還不包括酒精引起的肝癌,這三大主因造成國人罹患肝癌的數目非常多。在肝腫瘤的處理上,醫院強調多元化發展,讓病人選擇用哪一種治療方式。在南部,以往多採開刀或是栓塞,但阮綜合醫院首開先例,引進高超波燒灼術,凡是腫瘤大小在3公分到5公分以內,且是單一腫瘤,就直接燒灼。另一方面,阮綜合醫院嘗試更困難「經肝動脈灌注療法」。因為在肝腫瘤治療上,有些腫瘤發現時,已經是不能開刀、不能燒灼或栓塞,唯有經過肝動脈打進化學治療藥物。然而,施行「經肝動脈灌注療法」,不但需要放射科醫師配合,做完後還需要把化療管埋進體內,難度非常高。於是,阮綜合醫院派出專科醫師,去日本學習並引進技術,因此擁有許多經驗,國內有很多醫學中心紛紛力邀演講及技術示範。肝腫瘤病患不但可根據病情,選擇治療方式,醫師也會視需要,運用多重療法而取代過去的單一療法。如病患接受肝動脈栓塞療法,之後經過評估若腫瘤有縮小跡象,有機會開刀切除,或是進一步做燒灼,再以酒精局部注射來補強,盡量降低腫瘤復發率。肝腫瘤病患若是使用單一療法,一年後的復發率高達70%,因為肝癌是惡性腫瘤,只要有任何可能留下「活口」,癌細胞很快就會蠢蠢欲動,在短時間內復發,沒有切乾淨、沒有燒乾淨,就差很多。但經過多重療法的病患,即使經過2、3年,復發率仍不到10%,關鍵就在於一開始就盡量不留下活口。蔡青陽醫師強調,早期癌症是可以痊癒的。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早期發現。所以,雖然日本人的胃癌比例,全世界最高,但日本人也是壽命最長的國家。歸根究底,是因為日本的儀器好,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也最好。我們怕的是晚期發現,這時醫學上能做的所有努力,都沒有太大意義,醫師能做的只是告知,耗費掉的醫療成本高,病人的生活品質也不好。為了達到早期發現,阮綜合醫院引進高科技的NBI(Narrow Band Image窄頻影像)特殊內視鏡,只要發現腸胃表層怪怪的,就更換頻率,馬上顯示出微細血管出來。若腸胃組織發生病變,血管會產生不正常分布,以肉眼透過內視鏡看不到,只是憑經驗會發現怪怪的,一旦更換頻率,放大十九倍就看得更清楚,所有問題在眼下一覽無遺。這樣的高科技設備,可以協助醫師發現早期病變。事實上,大腸若出現奇怪的小瘜肉,肉眼無法判斷,即使馬上做組織切片,也要一週後才知道結果是良性或是惡性,但我們當場使用 NBI 特殊內視鏡,立即出現答案。若當場判定是惡性,就可以當下立斷切除。不用浪費一星期的時間,等待病理報告。蔡青陽表示,對待腫瘤,絕不可以放過一個,因為癌細胞很可怕,若觀察一、兩個月,卻不幸碰到惡性腫瘤,引發的後患就不得了了。在 NBI 特殊內視鏡下,惡性腫瘤大多會無所遁形,只要判斷有5到6成機率可能是不好的,就快點早期切除。蔡青陽說,醫療需要團隊,才可以把工作任務圓滿達成,因此,我們希望病患進來,就有由各科組成的團隊負責,縮短會診流程時間,落實整合照護的觀念。

飲用水拉警報 環署訂「鋁」標準

飲用水拉警報 環署訂「鋁」標準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訂出自來水鋁含量不宜高於0.15ppm的警戒值,最近媒體大肆報導國內18座淨水場的「鋁」含量過高,台南楠玉淨水場更驗出鋁含量高達1.1ppm,喝了含鋁過高的水恐會導致失智症,加速腦部的功能退化。經濟部長施顏祥與自來水公司紛紛表示,國內飲用水仍合乎標準,環保署也定出「鋁」管制標準,希望增強民眾對飲用水的信心。鋁含量過高的淨水廠多數集中在雲嘉南地區,估計約影響129萬戶,面對全民的疑慮,環保署已洽請台灣自來水公司儘速提供成功大學的調查報告,以了解自來水廠清水中鋁含量及範圍等調查結果,「鋁」的問題已列入飲用水管制標準候選清單中,且在今年已針對全國22座淨水廠排定自來水鋁含量的檢測計畫,作評估訂定管制限值參考。 環保署表示,鋁主要係由自然循環過程釋放到環境中,飲用水中鋁濃度通常依據原水鋁濃度及水處理過程中所加入硫酸鋁等混凝劑的量及操作條件而決定。目前加拿大、澳洲係將鋁列為影響飲用口感之物質,管制標準值為0.1~0.2 mg/L,美國則將鋁列為次要水質標準。另日本、德國等國的管制標準則為0.2 mg/L。 為降低自來水中鋁含量,以維護公眾飲用水品質,環保署要求自來水公司應儘速落實淨水處理操作及水質管理工作,也請環保單位不定時抽驗。4月起陸續針對全國北、中、南計22處淨水廠進行鋁含量檢測,後續將併同台灣自來水公司調查報告、國內相關檢驗技術、淨水處理流程及健康風險評估等,研訂管制限值,保障國民飲水健康。

失智症重早療 多運動能使大腦活躍

失智症重早療 多運動能使大腦活躍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社會人口結構不斷的老化,年齡越高,老人失智症也愈來愈多。當發現家中長輩出現健忘,或有些異常行為,家人可能會誤以為他故意在找麻煩,其實可能是得了失智症。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陳巧霓醫師表示,老人失智症,已經是老年化社會必須要共同面對的疾病。目前還沒有可以讓病人完全恢復功能的方法,因此早期治療顯得特別重要。事實上,引起老人失智症,常見的病因之一是阿茲海默症,為一種腦部退化萎縮病變,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多在數年內漸漸發病,愈來愈嚴重。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病患歷經一次或多次中風後,智力及行為退化,有的會伴隨因中風造成的行動不便,語言或吞嚥上的障礙。多半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目前已知道有些危險因素,對導致失智形成和惡化有重要的影響,所以若能積極控制這些危險因素,如中毒、感染、腦室積水、腦瘤或代謝異常等疾病,也都可能會表現出失智症狀。對預防血管性失智的發生有重要作用。若能早期發現、早期就醫,輕度阿茲海默症對藥物反應較佳。高血壓是造成血管性失智和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對老年失智症也有影響,因此有高血壓的人應選擇長效降壓藥,讓血壓能控制在24小時內都保持平穩,另外心臟疾病、冠狀心臟病和心肺功能不全都可能影響腦血液供應,誘發失智的形成和發展。高血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等可能引發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腦中風,影響腦部代謝而誘發失智,所以適當運動、保持愉悅心情,讓人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是預防老人失智的有效方法。

再植電子耳難度高 失聰少女重獲新聲

再植電子耳難度高 失聰少女重獲新聲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19歲的陳葦庭,左眼天生藍色瞳孔,讓同學們羨慕不已,其實,她是罕見病症「瓦登柏革症候群」病患,除眼睛與眾不同還合併聽障,靠電子耳跟外界溝通,上大學前晶片故障,但重致電子耳耗費龐大,後來獲得慈濟基金會補助,在台中慈濟醫院利用微創植入電子耳,聽到了比之前更多的細微聲音,讓她重新走出無聲世界。「瓦登柏革症候群」屬於遺傳疾病。陳媽媽說,葦庭的外曾祖母是藍眼睛、爸爸是聽障,老一輩以為藍眼睛是白內障的一種,而聽障則是喝草藥喝壞的,從來不知道會遺傳。葦庭直到1歲半家人才發現她是天生失聰,一開始也戴過助聽器,但耳裡轟轟的聲音讓她受不了,直到獲政府補助,6歲前裝上電子耳,她從此如同一般的孩子一樣,在普通國中高中就讀。葦庭去年考上大學,耳裡的聲音突然變得愈來愈小,甚至聽不到。經檢查原來是用了13年的電子耳故障,媽媽擔心她大學之路生變,未來無法跟人競爭,但重植電子耳費用龐大。幸好慈濟基金會補助,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利用「微創植入電子耳手術」替葦庭植入新的電子耳,新的電子耳讓她連風聲、雨聲與說話的呼氣聲都能聽到。電子耳究竟為什麼能有這麼神奇的力量,讓聾人能再聽見聲音,跟助聽器又有那裡不同呢?吳弘斌醫師指出,電子耳正式的名稱是「人工耳蝸」,簡單的說,「電子耳」可以完全取代耳蝸,目前已可適用聽力在90分貝以上、兩耳聽力都有極重度聽力損失或全聾的病患。人工電子耳植入時間愈早愈好,語前失聰6歲前,但以3歲為佳。語後失聰的聽損者,最好能在聽不到的5年內裝上。助聽器則屬於聲音放大器,針對聽損在輕到重度之間的人,二者是完全不同。少數人就算是裝了電子耳還是聽不到,那是因為電子耳裝在內耳的耳蝸,耳蝸後面有聽神經,靠聽神經去傳遞聲音,一旦聽神經發生病變,聲音訊號傳遞自然打折扣,效果不如預期。還有一種情形是根本沒有聽神經,裝了就沒有效。因此在做人工電子耳手術前,必須經過聽力評估,做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確定耳蝸有無變形,聽神經是不是存在。「微創植入電子耳手術」為複雜度較高的微創植入手術。吳醫師表示,所謂的微創指的是微創傷口、微創植入兩個部份。微創傷口是指手術傷口只有3公分左右,有別於傳統10幾公分。微創植入則是指在內耳蝸打開0.03公分的小洞,比早期0.2公分來得更小,讓電極束植入,減少內淋巴液的外漏,減少術後頭昏的時間,在48小時內就可以開頻,提早確認手術是否成功,更早接受語言治療,更重要的是有將近8成病患可保留殘存聽力,大幅提高預後品質。吳弘斌醫師說,早期人工電子耳的電極束,直徑0.12公分,現在只有 0.08公分,手術上的破壞比之前低很多,電極束長度則從早期的2公分延長到3公分,電極束更長,能深入耳蝸更內層,可以說拜科技與植入手術的進步,病患能聽到的聲音就更細緻。人工電子耳保固期是十年,跟一般電子產品是一樣的,過了保固期,仍有故障的可能。但一般來說,人工電子耳的故障率很低,十幾年前裝的電子耳故障率2%~3%,現在新一代的電子耳,十年故障率更僅1%左右。像陳葦庭這種再次植入電子耳的病患,手術的難度要比原來植入的難度更高一些。吳弘斌主任說,電子耳手術技巧日新月異,充分了解手術的演進才能以最不傷害病人的方式,更小心謹慎的裝入新的電子耳。

好天天籃球隊in高雄 心路邀您開打

好天天籃球隊in高雄 心路邀您開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林書豪在籃壇發光發熱,而高雄有11名障礙青年(8男3女)他們也有著熱血的籃球魂,「好天天籃球隊」是心路高雄分會在今年成立,雖然才剛成立,但障礙青年可是很有志氣的說,要跟豪小子一樣厲害呢!,每週一晚上在舊龍華國小的籃球場練習,除了提供障礙青年有個正當的休閒運動之外,更希望讓障礙青年有機會與一般青年共融、以球會友。「如果沒手沒腳,我還能做什麼?」因為看了「生命鬥士—尼克」永不放棄的演講,讓曾為籃球選手的籃球教練夏子洋,決定用自己的「好手好腳」幫忙障礙青年。去年底,夏子洋所成立的「籃球學院」主動聯絡心路,辦理了「捐發票、免費學籃球」活動。今年,心路成立由智能障礙青年組成的「好天天籃球隊」時,更是帶領好天天籃球隊一同練球,風趣幽默的教學讓籃球隊員更愛打球了。曾在職籃擔任球員的夏教練因為手部受傷而退出籃壇,雖然一度沮喪,但夏教練沒有因此放棄,用「好天天」的精神另闢新路,在各大校園教小學生打球,這次擔任心路「好天天籃球隊」的教練,夏教練很認真地先向心路社工了解每位青年的狀況、個性。也因此,真正上場教學時與青年沒有隔閡,讓青年很快就接受了教練。 教學過程中,夏教練發覺,其實障礙青年在單獨練習時狀況都還不錯,但是,當有團體的互動時,比較不會拿捏力量,肢體進退中的掌握也無法控制,夏教練說,打球就是一個團體的活動,如何讓青年在進退之中懂得分寸、真正達到以球會友是未來訓練的重點項目。心路高雄分會周耕妃主任表示,平常障礙青年雖然想要打球,卻可能因為沒有同伴而作罷,成立「好天天籃球隊」之後,除了可將同好聚集練習之外,也希望透過教練的引導讓青年「學習如何與團隊一起打球」,最終目標則是希望障礙青年也能自在的與一般青年「玩在一起」;因此,除了目前參加的障礙青年之外,心路也呼籲喜愛打籃球的社會大眾可一同參與、陪伴障礙青年一同練球,只要每週撥出兩小時的時間,就可帶給障礙青年不同的體驗,請洽心路高雄分會。

衛署抽檢肉品99.5%合格 1件待查

衛署抽檢肉品99.5%合格 1件待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瘦肉精的風波平息了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與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共同抽驗市售禽畜肉產品,為民眾的肉品安全把關。自3月20日起至4月5日止,已完成檢驗550件市售肉品,547件未檢出乙型受體素,合格率為99.5%;計有3件檢出萊克多巴胺,其中1件為美國牛肉、1件為國產豬肉,另外1件豬肉之原產地,目前正由當地衛生局調查中。衛生署這次特別加強抽驗計畫,至4月30日預計抽驗1000件,包括500件牛肉、400件豬肉及100件鴨鵝等產品,針對消費者易於購得之市售肉品取樣檢驗。抽樣時同步檢核肉品產地、國名、收據、送貨單、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許可通知、檢驗報告等肉品來源相關佐證資料,以追溯肉品來源。不合格之案件目前正由相關衛生局後續處辦中,不合格肉品將由衛生局封存並監督銷毀,相關業者並依法處以行政罰鍰。自3月20日起至4月5日止,已完成檢驗550件市售肉品,547件未檢出乙型受體素,合格率為99.5%,當中三件驗出含有瘦肉精成分,包括一件美國牛、一件國產豬肉以及一件來源不明的豬肉,目前衛生局正著手調查。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將與各縣市政府衛生局持續密切合作,共同監測市售肉品中殘留乙型受體素,取締違法情事,以維護肉品衛生安全,為國人健康把關。

懷孕、避孕知多少 掌握自我排卵期

懷孕、避孕知多少 掌握自我排卵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惠(化名)結婚三年仍無懷孕的喜訊,去年到臺北慈濟醫院婦產科求診,經過血液荷爾蒙檢查、超音波、子宮輸卵管攝影、先生的精液分析檢查,發現夫妻雙方都是健康的。由於小惠是上班族女性,工作壓力大、月經比較不規律,先生又常常出差不在家,醫師教他們如何掌握排卵期,終於順利受孕,並在今年初產下一名健康寶寶,全家人都很高興。 (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是精子與卵子結合的瞬間。)臺北慈濟醫院婦產科許耀仁醫師指出,若雙方孕前檢查都是正常,只要依下列幾項方式自我掌握排卵期,好孕自然會來。一、月經週期法 正常的婦女一個月排卵一次,卵子可存活一天;而正常男子的精蟲大約可活2-3天,對於月經週期規律(大約28至40天)的婦女而言,可依照週期性,算出下次月經來臨的日期再往前減掉14天,就是排卵日了。排卵日的前後2天為容易受孕期,可於易受孕期間行房一次休息一天,持續一週,可增加懷孕機率。但月經不規則的婦女難以使用月經週期法來推算排卵日,必須使用其他方法來偵測排卵期。 二、自覺徵兆法   月經過後隨著雌激素的增加,子宮頸分泌物會逐漸增多,直到排卵前,陰道會排出如蛋清般透明滑潤有延展性的黏液。在兩次月經中間日期附近,有些較敏感的婦女會感覺一側腰部隱隱的疼痛,有的人會持續半個小時甚至兩三個小時,卵子從卵巢中排出的時候有些人會有少量出血。一般婦女的左右兩側卵巢是每月一次交替排卵,知道這個週期性出現的徵兆,安排這天與丈夫同房,「命中率」就會大大提高。 三、基礎體溫表法 從月經來潮第二天開始,每天早晨醒來,未做任何活動前,以婦女專用的基礎體溫計,含在口中測量口溫,這樣每天測得一個月的紀錄,稱為「基礎體溫表」。正常排卵的基礎體溫表會呈現「雙相性」-有明顯的高溫期和低溫期,但是需注意在排卵過後的黃體期(高溫期)必須大於9天,若小於9天可能是黃體期缺損或是沒排卵。當有一日體溫降得比平常低,次日又升得比平常高時,就表示體溫下降當日為排卵日,陰道也有蛋清樣的分泌物排出,此時行房就可增加受孕率。若持續呈現「單相低溫」或「黃體期」不足等現象,就必須詢問婦產科醫師。 四、排卵測試劑法 排卵測試劑法以經期規律婦女使用效果較佳。在排卵前的短暫時間內,女性體內會產生大量促黃體激素(LH),該激素的大量增加會促使卵巢釋放卵子排卵,通常在排卵前約24-36小時內,可以用排卵測試劑在女性尿液中檢測到促黃體激素(LH)的存在。可以自行以排卵測試劑測知排卵高峰,在測得排卵高峰當天及隔天各行房一次(之前先禁慾約3天),就可以提高受孕的機率。

醫訊/鼻子過敏 也會有黑眼圈?

醫訊/鼻子過敏 也會有黑眼圈?

天氣一變化,鼻子過敏的民眾,打噴嚏、流鼻水的情況又變嚴重了,不過鼻子過敏除了會有打噴嚏、流鼻水的情況外,還容易讓眼周的血液循環變差,出現愛美的女性最討厭的黑眼圈。根據嘉義長庚醫院小兒科蔡宜展醫師在衛教文章中指出,所謂的過敏性鼻炎是因為鼻黏膜上的免疫細胞,會對經由空氣吸入的過敏誘發因子產生過度反應,鼻腔受到吸入性的過敏原(像是粉塵、花粉等)刺激後,會局部產生大量抗體,當過敏原跟抗體結合之後,會在鼻腔釋放出化學物質,例如組織胺、白三烯素及前列腺素而誘發鼻膜發炎反應,接著,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包括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好而容易形成黑眼圈。時  間:4/7(六)上午10:00~11:00地   點:台北長庚醫院前棟2樓兒科門診區說   明:為讓住院病友及就診兒童有個快樂兒童節,現場安排魔術表演及陳力振醫師主講『甩不掉的黑眼圈:談過敏性鼻炎』。聯絡方式:台北長庚社會服務組 范幼鈴小姐(02)27135211轉3620

孕婦預防早產 忌久站勿操勞

孕婦預防早產 忌久站勿操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只要是懷孕37週以前出生即定義為早產,而早產兒的發生率約10%,其發生的原因很多,比如母親本身的疾病嚴重到必須提早生產、或母親本身因工作或生活習慣的影響造成過度勞累缺乏休息、或者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遺傳或有早產病史者、懷有多胞胎者等。(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Ken Hammond。)彰化基督教醫院產科主任許貴程解釋,通常發生早產前可能會有下腹壓迫感、腹部宮縮痛、陰道出血或流水、下背痛等症狀,檢查的方法包括檢查子宮頸口張開程度、超音波測量子宮頸長度、使用胎兒監視器測量宮縮情形等。要預防早產的發生,首先要注意有無早產的不適症狀,如有早產不適症狀應改變作息及生活方式並及早就醫,尤其是需長時站立勞動工作者。另外前胎有早產病史者更要注意,因前胎早產,則這一胎有15%早產的機會,前兩胎都早產者,則這一胎有30%早產的機會。目前醫學研究發現測量子宮頸長度是一個很好的監測早產的方法,如果子宮頸長度小於2.5公分,則會增加早產的機會,且子宮頸長度越短,早產的機會越大,如果產前發現此種情形,及早使用黃體素藥物治療,有很好的預防早產效果。 許貴程主任表示,早產的預防及治療的方法雖然不斷在進步,但是早產的比例這些年來似乎並沒有顯著的下降,當然原因很多,包括社會的變遷等因素。但我們還是希望藉由孕婦自己本身了解早產的風險及徵兆,然後配合醫護人員的專業診查與治療,來減少早產的發生,以增進我們下一代的健康。(資料提供:早產兒基金會)

醫訊/胃癌病友座談會

醫訊/胃癌病友座談會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十年來的統計,癌症已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胃癌僅次於肺癌及肝癌居第三位。民國78年,台灣死於胃癌的人數為2151,其中男性1472人,女性679人。胃癌的好發年齡以40~80歲佔大多數,男性比女性來得多,然而近年發現年紀在40歲以下者亦不在少數,根據衛生署南投醫院衛教文章表示,胃癌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不十分明瞭,但據統計喜吃煙燻及鹽漬物者,胃癌的發生率較高,食物內的硝酸鹽(nitrate),經腸道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nitrite),再形成亞硝酸胺(nitrosamine),經動物實驗證實,亞硝酸胺為一致癌物,可引起胃癌。不過胃癌的治癒率隨著醫學的發達不斷攀升,若配合醫師的治療,將可延緩或治癒疾病,經過專業醫師的講解更能幫助民眾對於胃癌治療有更深入的認識及了解,增進對疾病的適應力,林口長庚特舉辦胃癌病友座談會,邀請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時  間:4/7(六)下午1:00~4:00地  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二簡報室  說  明:胃腸科宋昌穆醫師主講『早期胃癌的內科治療』、一般外科劉毓寅醫師主講『胃癌傳統手術與腹腔鏡之適應症與優缺點比較』、腫瘤科侯明模醫師主講『化學治療在胃癌的角色』,並邀請姜倩玲營養師主講『胃癌病人之營養照護』。聯絡方式: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劉恩慈小姐(03)3281200轉318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