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確保喝的健康 彰化將加強飲料店稽查

確保喝的健康 彰化將加強飲料店稽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序慢慢進入夏季,許多人都會買杯清涼又解渴的飲料來喝,不過究竟這些飲料是否添加任何不當的成分,或是水源是否有受到汙染等,民眾都不得而知,因此彰化縣衛生局為保障民眾吃的安心,喝的健康,近日針對縣內飲料店業加強衛生稽查。稽查重點包括「鮮乳、布丁、發酵乳食品是否保存在攝氏七度以下凍結點以上冷藏(庫)櫃中」、「熱藏(高溫貯存)之食品,溫度是否保持在攝氏六十度以上」、「冰塊來源為自製或外購」、「原料來源」、「使用水源為自來水或地下水」、「開放式作業場所是否有效防止病媒或灰塵沙土侵入污染食品之設施」、「飲料泡製、調理、加工及操作是否會交叉污染」、「調理完成之食品是否直接放置地面」、「從業人員手部是否於進入食品作業場所前或有其他可能污染手部之行為時洗手或(及)消毒後再工作」、「冰杓握把是否會與冰品原料或冰塊接觸」、「食品暴露之正上方樓板或天花板是否有結露現象」、「吊扇使用是否污染食品」。另衛生局要求飲料店業應告知消費者飲料保存方式及飲用期限,消費者於購買後應注意封口杯封口是否完全密封並應盡快飲用完畢。

有機飲食=健康?該注意?

有機飲食=健康?該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澎湖縣衛生局局長鄭鴻藝表示,近來不斷傳出食物中含有毒或有害物質的新聞消息,因此讓消費者陷入一片恐慌,有人選擇生機、天然的飲食,希望以減少農藥、化學肥料、重金屬等方式遠離汙染的毒害。目前在源頭管理上,農業栽種及畜牧均推廣減量使用農藥、肥料、飼料添加劑及動物用藥,在消費端的管理方面,也透過各種監測行動以早期發現問題。 不過衛生局也提醒正計畫採取有機或生機飲食的民眾要注意幾項重要的事,首先一定要選擇有良好信譽的有機栽培農戶及商家產品,也盡量選擇當地、當季的農產品,因為如此一來既不需費力生產,也能保持蔬果的原味及營養,減少人工程序和汙染。食用有機蔬果並不代表沒有任何的蟲卵或是細菌,因此食用時,一定要記得清洗乾淨,尤其是生食時,更要沖洗乾淨,清洗時,先以水沖洗蔬果根部或果蒂,將根或果蒂摘除後,再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之後再沖洗2-3遍,有助於去除汙染物。 最後食用有機飲食時,儘量以低溫或清燙涼拌方式調理,避免溫度過高,減少食物營養被破壞,也避免高溫造成食品劣變,產生有害物質。 鄭鴻藝局長指出,有機飲食不代表生食,也不是素食,有些食物生食反而對健康有害,一定要煮熟。例如豆類因為含有胰蛋白脢抑制因子與血小板凝集素,需加熱煮沸5分鐘,才能讓酵素失去活性;而穀類食物在烹煮後,才有利消化吸收;胡蘿蔔中含有的胡蘿蔔素及番茄的茄紅素,也是在加熱後才更助於人體吸收。此外,選擇食物還要視個人體質而定,例如生機飲食常用的苜蓿芽,含有刀豆胺基酸會加重紅斑性狼瘡病人的自體免疫問題,因而引起紅血球破裂而溶血,造成貧血。因此天然飲食的安全食用法,必須因食物本身條件及人體吸收要件而取捨。

勇敢對抗巴金森症 病友齊分享歷程

勇敢對抗巴金森症 病友齊分享歷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六十歲以上的人口,大約每一百人就有一人罹患巴金森氏病,不自主的顫抖、行動緩慢、口齒含混、結巴,嚴重時甚至肢體僵硬必須臥床,這些巴金森氏病常見的症狀,對巴金森病友的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慈濟綜合醫院與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特地選在世界巴金森日04/11之前,舉辦「世界巴金森日」座談病友會,邀請近百位巴金森病友與家屬同聚分享彼此心路歷程,及醫師分享巴金森氏病最新的治療趨勢。 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治療陳新源醫師表示,手術治療最有效、最新的方式就是深部腦刺激手術,通常建議使用在病友使用藥物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時候,對所有藥物治療有效的症狀都有療效。深部腦刺激透過放置電極片,採用電刺激的方式來刺激大腦深部的結構,藉著產生電流來控制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而達到運動症狀的控制。有別於傳統的燒灼手術,深部腦刺激最主要的優點是在於不會破壞腦部組織,而是一種可逆式的反應,如果有不良的副作用可以將刺激器摘除,還可以配合個案反應調整刺激量,以符合最理想的臨床結果。 19歲發病,23歲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治療的戴宗龍先生,是目前全台最年輕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治療的個案,特地手寫了心得要分享自己接受手術後,最大的不同是做任何事情都不用再靠別人,現在有了工作可以自力更生,甚至還可以幫助別人。 陳新源醫師提醒大家,目前巴金森氏病還是一種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現行的治療方式都在針對症狀的改善,不論是吃藥還是手術,都需要病友及家屬的全力配合,希望每位病友不光是勇敢接受治療,治療後也要勇敢走出家門、重拾信心。

大雨過後 盡速排除積水容器防登革熱

大雨過後 盡速排除積水容器防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天氣逐漸升溫,戶外盆栽底盤、水盆、廢輪胎、廢棄容器、屋頂陽台及地下室的積水,以及大量增加的垃圾髒亂點,都可能成為孳生登革熱病媒蚊的最佳環境,因為病媒蚊於積水容器產卵,1週後就能羽化成蚊,成為登革熱病毒傳播媒介,危害民眾健康安全。下過雨後的傍晚,台東縣衛生局籲請民眾立即清除戶外的積水容器,並巡視頂樓陽台及地下室,如有出現積水,請儘速排除,保持乾燥,以避免孳生病媒蚊,根據最近一個月病媒蚊密度調查資料,台東縣斑蚊分布地區病媒蚊密度達3級以上之村里:太麻里鄉金崙村、多良村、三和村、北里村、泰和村、大王村、池上鄉萬安村本局呼籲居住於這些地區的民眾,應加強居家環境的孳生源清除工作,預防登革熱的流行。而根據衛生署疾管局表示,登革熱傳播媒介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臺灣地區每年的七月份至十月份為流行期,故在夏天雨季期國人更應該提高警覺,典型登革熱症狀有發燒 (38度以上) 、發燒三~四天,身上出現紅疹、全身發癢、激烈頭痛,後眼窩痛,骨骼關節或肌肉痛等,目前對此疾病並沒有一種有效疫苗可預防登革熱或特效藥可治療,因此,最佳的預防方法就是注意環境的整潔,避免讓病蚊孳生。

咳嗽停不了! 原是妥瑞氏症搞鬼

咳嗽停不了! 原是妥瑞氏症搞鬼

一名嘉義的王小弟弟今年11歲,一直被咳嗽困擾很久,常會不自覺的輕咳,爸媽帶他看過耳鼻喉科、感染科、免疫科,然而症狀卻完全沒有改變。後來,經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腦神經科林高民醫師表示,這是典型的「聲語型妥瑞氏症」,開立藥物,服藥兩週後,王小弟弟的症狀獲得大大改善,兩個月後,輕咳症狀也不見了。 林高民醫師說,王小弟弟到門診時,輕咳的動作從未停過,咳嗽的特點為不帶痰的乾咳,且無早晚與季節上的差異。經過檢查,發現其咳嗽次數雖過頻繁,但呼吸音乾淨,加上X光檢查與神經學檢查並無異常,確診為「妥瑞氏症」。 林高民醫師表示,「妥瑞氏症」好發在5~18歲左右的孩子身上,11、12歲的學童好發率最高,男女罹病比率相當,每100個孩子裡,就有1個可能罹患妥瑞氏症。有動作型抽筋以及聲語型抽筋兩種,聲語型抽筋的症狀會有不自主的清喉嚨、重複性的話語,甚至有些會出現罵髒話的症狀。動作型抽筋是一些不自主的運動,包括眨眼、擤鼻子以及搖頭聳肩等,有時還會有踢腿或跳躍的動作。一般多以聲音加上動作表現,妥瑞氏症最大的特點,就是症狀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而且時好時壞。部分患者在18歲過後,症狀會消失。不過林高民醫師也遺憾的表示,雖然妥瑞氏症不至於致命,也不會影響學習與智能發育,且症狀隨著時間大多能獲得緩解,但以目前的醫療技術尚未能確定真正妥瑞氏症的病因,而孩子不自主的行為常引來異樣眼光,往往造成患者人際關係上的壓力。林高民醫師提醒,家中的孩子如果出現不自主的異常行為及聲音持續一年的話,在排除是耳鼻喉、感染、免疫問題後,建議可至設有小兒腦神經科的醫院求診,確定是否為妥瑞氏症。另外林高民醫師說,在照顧妥瑞氏症患者時,家屬應特別注意,要讓患者有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因為運動能消耗多餘的體力,換得一夜好眠。林高民醫師提醒,飲食方面,要避免食用咖啡因(茶、巧克力等)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症狀加劇。

高壓氧治療 可改善糖尿病足部潰瘍

高壓氧治療 可改善糖尿病足部潰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一直高居先進國家十大死亡疾病之列,在台灣地區也高居第五位,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這類長期糖尿病患因不正常的糖化蛋白質及大量脂肪酸引發全身性血管發炎導致微血管動脈硬和周邊神經炎,從頭到腳可能會有以下併發症如:腦中風、冠狀動脈狹窄、眼底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與足部缺血性潰瘍等。近年來由於醫學各方面的進步,使得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得到相當妥善的治療,因此患者的壽命得以延長,然而這些疾病也常出現上述多重器官衰竭及末期重症狀況,成為社會及家庭的沉重醫療負擔。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中心每天約治療15位以上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和問題傷口的患者,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主任牛柯琪表示,高壓氧治療提升組織含氧量,解除缺氧和水腫引起之惡性循環,能改善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此外高壓氧治療也能給予吞噬性白血球進行殺菌時所需15倍的耗氧量,製造大量過氧游離基,執行殺菌的功能。而足夠的氧氣可斷絕厭氧性細菌滋長的機會,快速裂解其能溶解肌肉損傷心臟血管及神經系統等之二十餘種毒素、能抑制有害的發炎反應,降低細菌分泌內毒素引起之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的衰竭。高壓氧是很好的輔助治療,我們能成功的改善糖尿病患足部潰瘍。                                              

女性也會雄性禿 更年期後有機會

女性也會雄性禿 更年期後有機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相信很多人都以為雄性禿是男性頭上的專利,卻不知道它也會出現在女性更年期和年青的多囊性卵巢病患頭上;尤其是女性更年期後,我們可發現50歲後婦女很少不燙髮的,原因就是頂上頭髮日慚稀少,燙髮可掩蓋頭髮少的窘態,它引起的因素是女性荷爾蒙減少,相對雄性禿就出現。阮綜合醫院頭皮特別門診張祺璋醫師解釋,異常落髮分為三大類:雄性禿、圓形禿和脫髮;最常見當然就是雄性禿;所以很多人有異常落髮就以為自己是雄性禿,甚至常常自己去買外用藥或口服藥來治療,這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行為。而雄性禿症狀包括出油多、髮際線後退(女性是只從頭頂開始)、頭髮變細;症狀進行緩慢,可能發生1至2年才漸漸明顯。本來雄性禿是遺傳性禿髮,但近來的年輕人常常熬夜、甜食影響下,除了提早誘發雄性禿外,一些沒有遺傳基因的人亦出現雄性禿的症狀。張祺璋醫師表示,傳統治療常用落建加上口服柔沛,但效果仍不理想,最近使用3D變頻飛梭雷射輔助治療,但以男性雄性禿較佳;對於女性雄性禿,近期將引進新式植髮儀器,可以選取單一毛囊移植,不用切下整片頭皮,可減少傷口面積和復原時間,造福女性雄性禿婦女。

早晚溫差大 心血管疾病者要注意

早晚溫差大 心血管疾病者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正值季節交替的時候,隨著天氣逐漸炎熱、白天陽光和煦,不過因季節交際早晚氣溫溫差大,血管易受刺激而產生劇烈收縮、血壓容易波動,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季節交替之際,民眾常會感覺到白天陽光毒辣、氣溫炎熱,不過其實早晚溫差大;根據醫學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季節交替時,血壓容易發生波動,易引起血管痙攣,因此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進入高復發階段,需謹慎注意。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疾病,尤其好發於冬季,很多病患在冬季相當注意身體防護,但是季節交替氣溫回升後,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易疏於防護;其實交替時雖然白天炎熱,但早晚溫差大,血管易受刺激而產生劇烈收縮、導致心血管負荷加重,就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復發。根據醫學的建議,有腦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早晚應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與免疫力弱的患者;此外,患者必須按時規律服藥,並多攝取膳食纖維食物。

飲食、生活作息正常 是保健腸胃之道

飲食、生活作息正常 是保健腸胃之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健康人的腸道菌相相當穩定,但仍有可能因為飲食習慣不正確、生活作息不正常、長久累積壓力等人為因素或是年齡、生理狀況改變或是藥物影響都會導致菌相失衡而引起腸道方面的問題產生,阮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陳香吟表示,我們人體有 500 種以上,約百兆個腸內細菌住在大腸內,有的細菌會為人體帶來好的作用,有的細菌會帶來壞的影響,這就是我們各稱其為好菌和壞菌。在好菌壞菌失衡的狀況下,會引起腸道方面的問題產生,例如:便秘或腹瀉等。因此有相當多『益生菌』的產品,如:奶粉、錠片、粉末顆粒、膠囊等類型製品或優酪乳都有強調『益生菌』的存在,陳香吟主任表示,其實益生菌(Probiotics)就是指體內的「好菌」,可改善宿主腸內菌相平衡,維護腸道健康,預防腹瀉、便秘及腸癌等腸道及免疫問題。例如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s)、雙歧桿菌 ( Longus Bifidobac-teria)等。益生菌的用機轉是藉由增加乳酸的產生而使腸道PH質下降,進而產生更多有益微生物生長的產物,能預防致病菌的腸道生長,並能增進腸道內的消化與特殊營養素的吸收與代謝。益生源(Prebiotics)則是指可以刺激腸道內好菌生長的「食物」,例如:菊苣纖維(Inulin)、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等,能夠被益生菌利用並促進益生菌生長,抑制壞菌數量。一般我們可以從富含益生源天然食物中多攝取,例如:五穀根莖、豆類、海藻類等,或是市售含有菊苣纖維或果寡糖的飲料或奶粉等產品,都可以適時的補充。陳香吟主任說,其實平常身體正常,排便及胃腸功能正常的人,其實只要我們飲食均衡,多攝取天然益生源食物,就可以達到胃腸保健的目的了。

老年好發關節炎 置換人工關節可矯正

老年好發關節炎 置換人工關節可矯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及醫學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老年病患隨之逐年增多。退化性關節炎在老年人口中,占有相當高罹患率。一般在症狀初期多採用保守療法,但當關節病變惡化,或出現關節活動受限及變形時,人工關節置換術將可明顯減輕症狀,矯正變形及改善關節功能。八十歲的張阿嬤常年苦於關節炎,不僅無法上下樓梯,更常常痛到只能整天躺在床上,熱敷、減輕體重,復建治療、甚至服用大量消炎藥,都再也無法減輕她的疼痛。直到最近在子女的勸說下,她才勉為其難同意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阮綜合醫院骨科楊宗憲醫師表示,一般人對人工關節並不了解,以為手術時會將關節全部切除,裝上不銹鋼關節,行動時就像機器人一樣,生硬而不自然。其實,人工關節置換術只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如同裝牙套一般,植入人工關節,以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 退化性關節炎是目前運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最常見原因。當關節炎較嚴重時,關節面軟骨會嚴重磨損破壞,甚至骨頭變形,導致疼痛,功能受限及行走不便。其它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抑或是老年人發生移位性股骨頸骨折,為避免日後產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骨折癒合不良的併發症,都可以考慮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人工關節置換後,大多數病患疼痛可以減輕甚至完全解除,關節的功能及變形亦可明顯改善。楊宗憲醫師說,一般在正常使用情況下,90%病人的人工髖關節可使用十年以上。愈年輕、活動力愈強或體重愈重的病患,較易磨損鬆動,所以除非特殊情況,會儘量等病人年齡大一些再施行關節置換。同時也希望病人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人工關節磨損及日後重新置換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