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食品把關 衛生局抽驗速食店用油安全

食品把關 衛生局抽驗速食店用油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確保速食連鎖店及相關餐飲業用油安全,且為了解業者油炸油品質自主管理情形,包括:炸油品質監測方式(色澤、雜質、起泡情形、發煙點、油耗味及酸味等)、炸油更換方式、更換頻率、使用何種方式避免炸油變質、使用油品的品名、成分與來源等,基隆市衛生局於本〈101〉2月至4月底計抽查本市速食業14家、其他餐飲業31家檢測油炸油使用情形,除以總極性化合物測試儀現場篩檢外,並抽驗8件送實驗室檢驗,檢驗結果均未超過法規限量。目前以速食連鎖店為首波對象,爾後將陸續針對其他餐飲業者持續做檢測工作,如初步篩檢不符規定者將現場取樣送驗,經實驗室檢驗結果不符規定者,將限期改善後複驗,若仍未改善可處最低6萬元罰鍰。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餐飲業應以消費者健康為第一考量,正確使用油炸油,尤其是長時間油炸食物之餐飲業,應選用穩定度高之油炸油,隨時把油炸過程產生之懸浮物質或沉澱之油渣予以去除,以減緩氧化之速度;當油炸油發煙點低於攝氏170度(即低溫時即已冒煙),油炸油色深且粘漬,泡沫多、大且有顯著異味及泡沫面積超過油炸鍋二分之一以上者,可以確認已劣化至不可使用之程度應全部予以更新,養成「油質劣變時立即換新油」之習慣;在靜置冷卻期間,應有良好之防護措施,以避免油炸油快速氧化。例如:將油炸油以有效方法過濾、置於陰涼乾燥且無日光直射之處、遠離熱源等。

皮膚癢有多種類型 如何去預防?

皮膚癢有多種類型 如何去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通常在季節換季時,一些民眾可能會有皮膚紅疹、皮膚癢、皮膚炎或濕疹等現象。根據衛生署衛教週報指出,其實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問題,通常不會危及生命,也不會傳染給別人,但是會感覺到不舒服或不自在。皮膚炎是一種皮膚的發炎反應,它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所以有不同的長相,但是大多是以紅、腫、癢的方式表現。通常接觸性皮膚炎因為接觸到刺激原或者過敏原而產生,常見的有肥皂、藥品、金屬、化妝品、尿布等。長相多變,以發紅與癢居多。但是有一些也會感覺痛、長水泡、脫皮或者只是單純的皮膚乾燥。而異位性皮膚炎常常是因為家族有過敏性體質而發生,通常在嬰兒時就會出現。大多由臉部開始發生。在幼童及青少年時期病情變化比較大,可能會發生在手肘內側、膝蓋內側皺摺處。特色是乾與癢。但是,有時如果有感染則是以潮濕與紅腫呈現。在成人時期則比較不嚴重。另外脂漏性皮膚炎據研究顯示,脂漏性皮膚炎與遺傳可能也有關係。有些人在季節變化或壓力較大時比較會復發。最常好發的位置在人體皮脂腺最多的地方如眉毛、鼻翼、兩側頭皮、甚至耳朵及前胸都是。皮膚則會有發紅及脫皮的現象。有時候會有發黃及油膩的皮屑,但是因發炎程度的不同,會有點癢又不太癢。像是神經性皮膚炎又稱為「慢性苔癬化濕疹」。可能在關節及脖子這些部位因為皮膚的敏感度與易刺激性有關。常常因為衣物的摩擦而發生,並呈現出界線分明、脫屑、皮溝加深及皮膚增厚的病灶。通常會很癢,逼得患者無法控制地去摳、磨、搔抓。至於預防皮膚炎,要先知道患者本身可能得的是哪種皮膚炎,一般來說,首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及不要使皮膚過於乾燥,也記得要選擇適當及溫和的肥皂或洗潔劑。除此之外,洗澡及洗手的次數都不要太多。洗澡也不要用太熱的水。洗個10至15分鐘就夠了,擦拭身體時不要太用力,輕輕的用浴巾擦拭或拍乾就好,記得洗完澡後,可以使用適當的保濕乳液可以避免皮膚過乾。在皮膚還沒有完全乾的時候就該塗抹。如果皮膚過度乾燥則需使用潤滑液。(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教週報第177期)

醫訊/防癌講座

醫訊/防癌講座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 /綜合報導)「癌症」近年來一直居高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雖然「癌症」是非常複雜不易完全治癒的疾病,但只要確實做好事前的「預防」工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仍然是可以治癒的。 為了建立全民「防癌」的觀念並落實「預防」的工作,亞東醫院每年定期舉辦防癌講座,提供民眾這方面的知識也提升民眾健康知能及自我照護能力,此外另設有免費四癌篩檢諮詢服務,希望藉由講座及諮詢提醒民眾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癌症是可以早期發現的,要預防癌症,就從篩檢做起。本院本月辦理防癌相關講座場次如下:講座主題:~愛.延續~認識器官捐贈講座時間:05月05日〈六〉09:30~10:30講座地點:一樓思源廳講座主題:陪家人走好回家的路~認識安寧療護講座時間:101年05月05日〈六〉10:30~11:30講座地點:一樓思源廳(講座資訊由亞東醫院提供)

奶瓶消毒不全 嬰兒易感染腸胃病毒及流感

奶瓶消毒不全 嬰兒易感染腸胃病毒及流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季節交替加上流感頻傳,不少家長擔心自家寶寶受到感染。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及指導醫師黃立心表示,嬰兒受到病毒及細菌感染,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來自於嬰兒常接觸到的器具消毒不全,包括奶瓶、奶嘴、固齒器、水杯及玩具等。奶瓶為嬰兒天天接觸到的器具,家長在餵養過程若沒有正確清潔與消毒,易滋生細菌造成嬰兒腸道功能紊亂。因此如何正確的落實奶瓶的消毒,成為家長的一大課題。黃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的嬰幼兒腸胃道不適症狀,多為寶寶接觸的物品不潔所引起,其中更以奶瓶清潔殺菌不全為最大宗。醫師指出,部分家長家中只用兩個奶瓶輪用,用過以後以為用開水沖一下就算消毒,但其實瓶上殘留的奶垢,反而讓奶瓶成為細菌生長溫床。而嬰兒容易感染病菌如輪狀病毒、腸道腺病毒等,若進入腸胃道,孩子恐感染細菌性腸胃炎,腸道細菌感染後,造成腸道功能造成紊亂,嚴重者恐影響孩子的營養吸收。若要避免嬰兒受細菌感染,黃醫生指出,家長應依循正確的嬰兒物品消毒程序:一、選擇適合的消毒輔助物、二、消毒前應先進行物品的刷洗清潔、三、定期清潔消毒輔助物。以目前市售消毒輔助物來說,消毒鍋為最大宗,包含紫外線、蒸氣式,及蒸氣烘乾式等多樣選擇。目前大多數的醫院,皆以使用蒸汽式消毒鍋為主,並認同其消毒效果,蒸氣式消毒不僅能有效殺菌,也不會造成最普遍使用的塑膠類奶瓶產生變質,因此較推薦同醫療院所所使用的蒸氣式消毒鍋。此外,應選擇空間彈性大的消毒鍋,以便進行物品消毒時,奶瓶、奶嘴零件需一一拆開,平放好且切勿堆疊,避免造成消毒死角。消毒完後不要將蓋子打開,鍋內可保持24小時無菌,此時內部水蒸氣如同蒸餾水,並不會造成細菌滋生,但如間隔上一次消毒時間已超過24小時,建議可再進行一次消毒流程,加強物品乾淨程度。除了挑選適合的消毒鍋外,家長應確實清潔奶瓶後再進行消毒,避免病菌孳生。若在消毒後產生異味,代表奶垢沒清洗乾淨,需先將奶瓶刷洗過後,重新消毒。最後,定期清潔消毒鍋內部也很重要。消毒鍋底部的金屬板易有水垢產生,如無定期清潔,恐影響機器導熱,不僅影響殺菌效果,機器也容易故障,因此選購消毒鍋時,建議家長可挑選容易拆裝的結構,較便於進行清洗。專家提醒家長,正確使用消毒輔助物,才能真正落實居家嬰幼兒健康防護,降低病菌威脅。

克沙奇B3型再現 新生兒為高危險群

克沙奇B3型再現 新生兒為高危險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氣溫上升,腸病毒疫情也持續升溫,疾管局昨日(5月1日)公布新增3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分別為居住於北部的11歲小六男童,中部的2歲3個月女童,及南部的1歲1個月男童,但值得注意的是,疾管局由監視資料顯示,社區零星檢出好發於新生兒感染,且曾於2005年大流行的「克沙奇B3型病毒」,當年造成26名新生兒重症個案,其中2名不幸死亡,因此疾管局也呼籲準媽媽應多注意新生兒的健康狀況。疾管局指出,克沙奇B3型病毒多感染3個月以下的嬰兒,可透過生產過程或產後之母嬰接觸傳染,其臨床症狀與一般腸病毒不同,主要出現發燒、腦膜炎、肝炎、敗血症、心肌炎等。該局提醒準媽媽們在產前14天起至分娩前後應注意媽媽及其他家中幼童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腹瀉、肋肌痛等疑似腸病毒感染情形,應告知醫師;而臨床醫師則應注意新生兒健康狀況及加強嬰兒室之感控措施。疾管局最後也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腦癌患者新福音 標靶藥物健保給付

腦癌患者新福音 標靶藥物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罹患惡性腦瘤者達595人,其中256人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約占惡性腦瘤中四成。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具高度侵犯性,通常惡化快速且多會復發,患者的五年存活率更不到10%。現有治療選擇十分有限,一向被醫界視為最難治療的惡性腫瘤之一。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理事馬辛一醫師表示,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可分為原發與次發性,原發性好發年齡為50至60多歲,次發性則是20至30多歲,這些仍為壯年的患者常因腫瘤壓迫或腦水腫導致腦壓升高,而喪失溝通或行動能力。曾漢民理事長表示,腦部是人體血管最多的部位,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的腫瘤組織更可見到血管增生狀況,阻止血管增生作用,則可抑制腫瘤成長,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因為具正常化血管與改善血管滲透性,能使血液液體滲透減少,所以血管外組織間隙壓力下降,進而降低腦壓與腦水腫。患者可減少或停止類固醇藥物治療,改善行動能力,大幅提升生活品質,是目前治療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藥物中唯一能夠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的藥物。而健保局於今年五月一日通過於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復發時,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之健保給付,以六十公斤的體重來計算,每月可幫助患者節省十二萬多的醫藥費,可說是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患者與家屬的新福音,但是每十二週需重新評估,無客觀證據顯示病情惡化,才能繼續使用。馬辛一醫師表示,醫師提醒民眾,若有上述症狀持續發生,應至醫院神經內外科就診,請專科醫師進行診斷,可接受影像學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或磁振攝影等方式,若發現腫瘤才能早期確診類型與期別,及早接受治療。

戒菸會發胖?董氏基金會推戒菸菜單

戒菸會發胖?董氏基金會推戒菸菜單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兩年一次的「戒菸就贏比賽」舉辦,董氏基金會一下湧入許多主動詢問戒菸的電話,尤其是關於「戒菸會發胖」的問題特別多,而根據董氏基金會及臨床醫師的經驗,3成的癮君子會以「戒菸發胖」為由拒絕戒菸或放棄戒菸,為此,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的專業營養師及顧問醫師群設計,由林依晨及許豪恩錄製「享受『戒菸菜單』」短片,搭配手冊製作及「華文戒菸網」的網路專區,讓想戒菸的癮君子DIY、做出專屬自己的對抗菸癮、維持體重的「戒菸菜單」。(照片由董氏基金會提供)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秘書長賴志冠醫師表示,很多戒菸的人會向我反映,「停止吸菸會一直想吃東西,怎麼辦」、「戒菸後衣服都要重新買」、「是不是戒了菸但得花錢去減肥」事實上,菸品中的有害物質會令慢性吸菸者病態性消瘦,加上吸菸產生的一氧化碳會使營養運用率變差,所以戒菸成功後體重自然會回復至原本水準,一般來說,戒菸後體重增加2~3公斤是合理的,但很少超過5公斤。賴志冠醫師解釋,因為停止吸菸後,嗅覺與味覺的改善讓食物變得更加美味,少數戒菸者若不節制飲食,體重就可能成為困擾。只要掌握「少量多餐」、「多喝水」、「細嚼慢嚥」、「睡前不食」等飲食原則,並善用戒菸四招,就可以有效控制體重!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主任林清麗更進一步表示,所謂戒菸四招指的是,在菸癮來的時候,深呼吸15次,連續15次將氣深深吸入再慢慢吐出;或是喝大杯開水,滋潤一下喉嚨,又可以有效抑制吸菸的慾望;再來用力伸懶腰,連續做擴胸運動、伸展四肢或原地跳躍也可以;最後來個刷牙或洗臉,可讓自己神清氣爽,精神馬上來!終身義工陳淑麗也補充,董氏基金會已準備一千本「享受戒菸菜單」,歡迎報名戒菸就贏比賽或是想戒菸的人,附10元郵票來信董氏基金會(北市復興北路57號12樓之3)索取「享受戒菸菜單」手冊。

免費四大癌篩檢 抗癌姐妹救回健康

免費四大癌篩檢 抗癌姐妹救回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癌症連續29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平均每12分左右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數佔總死亡人數28%,其中有超過8,700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你我都可能是癌症候選人,除了從日常生活中杜絕致癌因子外,更有效的作法為參加癌症篩檢。由羅東博愛醫院舉辦四大癌篩宣導活動,現場邀請邱惠卿抗癌姐妹檔現身說法,希望民眾善加利用政府補助的四大癌症篩檢服務。46歲的邱惠卿是乳癌第一期患者,經外科手術併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重拾身體健康。回想發現癌症的過程,惠卿說,這一切都得「感謝」姐姐。惠卿的姐姐,發現乳房有不明硬塊,輾轉耳聞親戚也有相似的情況,但是良性囊腫,姐姐也就不以為意,後來家人實在不放心,便遊說姐姐前往醫院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沒想到姐姐竟罹患乳癌第一期,看到姐姐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宣告罹患乳癌,惠卿也不免擔憂癌症纏身,打算抽空去做健康檢查,卻一直沒有下定決心積極面對。去年偶然間來到羅東博愛醫院治療牙齒,就順便預約癌症篩檢。惠卿笑笑地說:「其實,在知道自己也得了癌症時,當下心情真的很震撼!只是覺得怎麼會這麼巧,我和姐姐卻都中獎了。檢查的過程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短短幾分鐘的時間能換來身體健康,其實很划算!我很感謝政府提供了免費四大癌症篩檢的制度,如果這些篩檢要民眾自費才能進行的話,我可能會拖的更晚才去。」 羅東博愛醫院葉顯堂副院長也再次提醒,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不同年齡層族群提供四大癌症篩檢,凡是符合條件的民眾只要攜帶健保卡到醫院即可受檢且完全免費,此外,五月份更增設乳房攝影夜間時段,民眾可多加利用。

體外震波碎石術 可有效清除腎結石

體外震波碎石術 可有效清除腎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體外震波碎石機自一九八○年,首次在德國成功的應用於治療腎臟結石後,逾三十年時間在臨床上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尿路結石,都選擇以體外震波碎石術進行治療,相對於外科療法,它算是較安全、非侵入性的一種療法,也是泌尿外科領域中革命性的發明,阮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蘇拯誠表示,泌尿道的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大部份可藉由體外震波碎石術來加以清除,碎石成功率約七~八成,成為治療尿路結石的優先選擇。體外震波碎石術的適用對象,最常見的是:一、小於二公分的腎臟結石者,二、阻塞不嚴重,腎水腫輕微的輸尿管結石。但若結石大於兩公分,或是輸尿管嚴重阻塞,就無法將結石排出,及輸尿管、腎臟出口狹窄,必須先做內視鏡截石術,將大石頭化成小石頭再夾出體外,如仍有殘留結石,再配合體外震波碎石治療,才能成功治療。事實上,運用體外震波碎石機,進行碎石治療,是簡單而安全的,治療過程情形如下:  (1) 震波碎石中心醫護人員會先詳細詢問健康狀況、發病經過、及過往病史,通常在治療前會給予低量鎮靜劑,減輕病人對治療的焦慮。  (2) 治療時病人平躺在治療檯後,以X光作結石定位,醫護人員會適時調整治療檯位置,以便震波能準確打在結石上。  (3) 震波頭上升輕輕的壓在腰部,電腦會再次偵測結石位置,二度確認無誤後,開始震波碎石。  (4) 震波碎石時,能量由震波頭穿越皮膚,打在結石上,此時可以聽到輕微的震波聲音,皮膚或許有輕微震動感覺,治療大約需半小時到一小時。  (5) 進行治療時必須安靜地平躺著,不可移動身體,但仍可隨時與醫護人員交談,醫師會隨時確認碎石進度。  (6) 治療後,休息觀察,體力恢復後順利完成碎石治療,便可回家。醫師會開立藥物處方,幫助復元,回家後多喝水。體外震波碎石術是一種治療尿路結石安全有效方法,治療時間短、副作用低、可門診治療,節省病人的時間,阮綜合醫院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結石已超過20年經驗,治療人次也已超過25,000人次。(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101年4月刊)

當心前牙萌發異常 影響牙齒整體排列

當心前牙萌發異常 影響牙齒整體排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家長都擔心小朋友的前牙什麼時候才會長出來?其實前牙在恆齒萌發的次序上屬於較早萌發的牙齒,同時,上顎前牙的排列與美觀有極大的關係,使得此處的恆齒萌發如果異常的話,會較其它位置的牙齒容易被發現而尋求治療。奇美醫學中心齒顎矯正科主任郭峻良指出,前牙萌發異常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患者本身牙齒生長速度較為緩慢而造成換牙時序延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恆牙發生阻生的現象而使得牙齒無法順利萌發!若是前者因素則只要耐心等待即可。若是後者因素則需儘早接受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牙齒阻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性:多生齒、萌發空間不足、牙根黏連、牙根彎曲、囊腫或其他病理性問題等,都可能影響牙齒正常萌發。臨床上通常藉由牙科根尖X光片、側面測顱X光片等放射線影像,來做為診斷及定位的工具。不過傳統2D平面影像有時無法完全呈現骨頭內牙齒真實的情況!奇美醫學中心齒顎矯正科利用牙科專用「錐狀射源電腦斷層」的輔助,可以精確呈現顎骨中阻生齒的真實情況,對於阻生齒的診斷及治療計畫的擬定有相當大的幫助。牙齒阻生的治療則依據不同的病因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若是因為多生齒或是萌發空間不足所引起的牙齒阻生,可以將多生齒拔除或是藉由齒顎矯正的治療重新建立足夠的空間讓正常的牙齒可以萌發出來,或者是利用矯正裝置強迫將阻生的牙齒拉到正確的位置。不過傳統假牙對於鄰接牙齒齒質傷害較大,而且小朋友長大後因為牙齦與齒槽骨的改變可能需要重新製作!而人工植牙則較不建議使用在未成年的患者。郭峻良表示,牙齒萌發異常的原因很多,建議每半年定期帶小朋友接受牙齒健康檢查。一旦發現牙齒有阻生的現象時,才能儘早接受專科醫師的正確診斷,以便進行後續及時而適當的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