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別小看沙啞 當心背後隱藏疾病

別小看沙啞 當心背後隱藏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聲音沙啞雖是生活中常見問題之一,不過卻經常被許多人忽略,高雄就曾有一名男子幾個月以來聲音越來越沙啞,喉嚨也覺得卡卡的,後就醫檢查竟發現已是下咽癌第三期,其實現代人夜生活精彩,經常和三五好友夜唱到天亮,或是平常講話很大聲,有些人甚至經常應酬、抽菸等,在種種因素下,常會造成聲音沙啞等情形,不過千萬別小看聲音沙啞,因為背後可能是隱藏了相當嚴重的疾病!潘懷宗博士解釋,造成聲音沙啞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聲音使用過度,像是老師、業務、播音員、歌手等、唱KTV大聲嘶吼、抽煙喝酒、愛吃剌激性的食物(辣椒、咖啡、濃茶)、感冒喉嚨發炎、咳嗽都可能會造成聲音沙啞,此外聲音沙啞背後也有一些潛在疾病,像是慢性聲帶炎、聲帶長繭、聲帶息肉、聲帶肉芽腫、癌症(喉癌、聲門癌、下咽癌、氣管癌、食道癌、肺癌)。至於平時許多人喉嚨不舒服時,常會選擇吃喉糖,雖然喉嚨痛戰時獲得舒緩,可是聲音卻可能越吃越沙啞,這是因為部分喉糖中含有「薄荷」成份,可能增加胃酸逆流傷害聲帶的機率,也會使濕潤的聲帶過於乾燥,讓原本已經受傷的聲帶,病情雪上加霜。因此潘懷宗博士指出,含食橄欖、吃楊桃、喝檸檬汁等方式才是正確的保樣之道,像是橄欖在中醫上被認為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的作用;楊桃則具有,生津止咳,治咽喉炎,若用鮮果榨汁,慢慢嚥服,亦能開音。另外富含豐富維他命C的檸檬汁或是羅漢果等,也具滋潤喉嚨、緩解發炎的功效,總而言之,潘懷宗博士表示,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多吃對聲帶有利的水果、蔬菜,少吃過冷和過熱的食物,切忌吃刺激性太大的食物。

發燒、沙啞誤認感冒 細菌性主動脈瘤作祟險送命

發燒、沙啞誤認感冒 細菌性主動脈瘤作祟險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62歲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吳阿伯,日前出現反覆發燒、聲音沙啞的症狀,以為只是老毛病所引起的感冒,不料幾天後竟在一次排便時大量出血,趕緊就醫後,經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是近4~5公分的細菌性主動脈瘤惹的禍,還好及時置放支架,避免大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張兼華醫師表示,病人解血便是因細菌性主動脈瘤產生血栓後,跑到腸子,結果會造成缺血或出血的症狀,還好他出血的症狀還算輕微,並沒有到腸壞死的程度,以大腸鏡找出出血點後治療,躲過腸壞死的高死亡率。至於病人喉嚨沙啞則是主動脈瘤接近控制聲帶的喉返神經,在動脈瘤破裂出血時猛烈牽扯神經,造成聲帶麻痺,讓病人以為是感冒造成的聲音沙啞,其實都是主動脈瘤所造成。考量傳統手術需暫時停止腦部循環,而且手術的時間長、出血量多以及傷口大,對病人的影響較大,於是進行主動脈支架放置手術,且張兼華醫師說,通常超過5公分以上才會建議病人動手術。至於細菌性主動脈瘤形成的原因是細菌感染將主動脈壁吃出一個洞,當血液從破洞中衝出後,被周圍組織擋住形成血管瘤。與一般主動脈瘤不同的是,細菌性主動脈瘤有隨時破裂的危險,需要及時診斷與治療。而細菌如未有效控制和治療,很可能造成菌血症、敗血症或是細菌性血栓。不明原因的發燒,常被當成感冒看待,但如果治療一直沒有好轉,並且伴隨著胸痛、腹痛或是有出血情況時,就得盡快就醫找出原因。張兼華指出,細菌性主動脈瘤大多發生在免疫力較差、高齡,或有使用免疫力抑制劑、類固醇的病人身上。以吳姓阿伯來說,因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所以要特別留意。

成功、內湖高中響應愛心 以熱血和汗水關懷飢民

成功、內湖高中響應愛心 以熱血和汗水關懷飢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由成功高中世界展望社舉辦的「餓零壹餓─成飢齊馬三十」飢餓體驗DIY活動,於昨日中午展開,將持續到今日進行30個小時的飢餓體驗,同時內湖高中也受邀12小時飢餓體驗活動,一同舉辦馬拉松愛心募款,也邀請未參加飢餓體驗活動的同學,參加大隊接力,以熱血和汗水響應愛心行動!大隊接力馬拉松活動期間,參加飢餓體驗的學生手拿愛心麵包於操場四周圍募集捐款,至下午三點為止,兩校募款金額已達47,197元,募款活動將持續進行到晚間活動結束。世界展望社指導老師左心泰老師表示,此活動以社團的名義發起呼籲,希望透由學生們實際參與體驗,讓同學們可以瞭解到自己是世界上幸福的一群,「因為在不缺乏資源、充斥各式各樣美味食物的台灣,我們真的是很幸運,藉著飢餓三十體驗活動,讓同學們更懂珍惜食物、願意付出一己之力。」因此,左心泰老師也向內湖高中傳愛社王逸晟老師分享此次馬拉松募款的理念,在內湖高中25日舉辦12小時飢餓體驗營的同時,透由兩校師生共同參與,完成馬拉松目標;王老師表示,飢餓體驗的目的是希望透由活動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的視線從書本轉移到外面的世界,關心世界另一個貧困角落。他表示,之前曾經在學期初時,請同學們寫下一份長期計畫,希望他們將每天的飲料錢省下來幫助世界上更多有需要的人。沒想到今天一早,就有同學拿著他的撲滿與計畫表到學校,捐出自己實行了三個月的零錢。老師說,拿著撲滿時,那愛心的重量有如千斤重的感動放在他心上,讓他非常欣慰。  每個人都有一份力量,幫助世界另一個角落改變。從1990年起,有愈來愈多的年青學子透過參與飢餓三十體驗DIY活動,了解世界現況,開始學習付出,以行動關懷飢民、改變世界,讓世界上各個角落能實現「飢餓不再」。 

控制感染疫情 病房通風防感染

控制感染疫情 病房通風防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在經歷過SARS、H1N1疫情之後,政府為保障病人安全及防範機構內感染,推動傳染病防治法修正,強化院內感染管制相關規範,除修訂醫療機構執行辦法外,並明文規定醫療機構應執行之感染管制措施及主管機關執行查核之標準。臺中市政府衛生局22日於臺中榮總辦理感染管制措說明會,並邀請多位專家,共有超過300位醫護人員參與。 臺中榮總吳明儒主任到場演講「醫療空間空氣品質研究與抑菌設備之效能評估」,該研究初步發現除裝置病房通風系統之抑菌設備可有效降低落菌量外,簡單的隨手關閉病房門的動作,也能明顯降低落菌量,為感染管制措施帶來新思維的啟發,另外與會的中區傳染病醫療網指揮官王任賢醫師等多位感染科臨床專家均一致認為院內感染管制與疾管局、衛生局的感控查核工作,都應從實務面加以落實,衛生局指出往年醫院的感控查核工作均是由疾管局委託醫策會執行,今年改由各衛生局自行辦理,所以特別邀請醫策會進說明相關的查核重點,期許各醫院能了解各項查核重點,醫護相關工作人員的洗手習慣,更是推動感染管制第一線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及早進行相關準備,提升本市各醫院院內感染管制措施品質,保護市民健康。

向檳榔說「NO」!南市戒檳班送禮

向檳榔說「NO」!南市戒檳班送禮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紅唇族有福了!為了打造健康的城市,減少檳榔對於健康造成的危害,台南市南區衛生所與市立醫院合辦之戒檳班即將在101年6月4日至9月10日開辦!課程共計8堂課,課程完全免費,且戒檳、減檳成功者將贈送精美禮物一份,參加者可藉由專業團隊的輔導及小組成員間的團體支持與鼓勵,了解檳榔的危害及學習如何成功的達成減檳、戒檳的目標。根據衛生署統計,口腔癌為臺南市癌症死因排名第6名,男性甚至排名第5名。口腔癌患者中,每10名中有9名有嚼檳榔,齒齦癌和與頰黏膜癌是口腔癌的主要型態,因為嚼檳榔者把檳榔嚼塊置於齒齦和頰黏膜間直接接觸;研究更發現檳榔本身就是致癌物,即使不加?灰、白灰、老花、荖葉也會對口腔造成傷害。長期嚼檳榔加上有吸菸、酗酒、3種習慣者,其發生口腔癌之危險性較沒有此三種習慣者高達123倍,降低嚼檳率將能大大減少口腔癌的發生。政府積極致力於戒檳減檳的衛教宣導與戒檳班的推廣,南區衛生所遵循此理念,為市民開設戒檳班,透過專業教師教導嚼檳者認識檳榔對身體的危害。戒檳班落實口腔自我檢查、認識檳榔替代物等;藉由同儕團體的支持鼓勵及口腔癌患者現身說法,讓民眾學會如何拒絕檳榔誘惑、克服心理成癮的障礙;另外,在戒檳過程中,戒檳者常會遇到許多挫折與抗拒行為,透過志工及輔導員的陪伴與心理諮詢持續戒檳過程。欲報名參加者可洽詢台南市衛生局網站,報名時間至五月底截止,民眾可把握機會參加。

預防哺乳問題 教妳正確哺育方法

預防哺乳問題 教妳正確哺育方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寶寶出生一週大時,母親容易因為哺乳不順利而決定停止哺乳,為了服務剛迎接新生兒的家庭解決照護的問題,台南市新市區衛生所辦理母乳支持團體,透過支持團體成員間的互動,讓哺餵母乳的母親及母嬰照顧者獲得正確的資訊及哺餵技巧,也藉由團體中媽媽們的彼此支持、鼓勵與經驗分享,幫助哺乳母親成功持續哺乳。新市區衛生所了解地方的需求,為了服務這群偉大的媽媽,特別於5月31日上午9時至11時在新市區新和里多功能關懷中心(忠孝街189號)開辦「母乳支持團體」,邀請專家面授機宜,針對哺乳期營養需知、哺乳乳房常見問題深入探討,議題包括母親哺乳期間肢體紓壓、如何協助母乳哺乳困難母親及乳腺發炎時的處理。現在每個人都知道,哺餵母乳有很多優點,但是過程中確實會遇到很多困難,面對現今人際疏離的社會,除了從生產醫院、上網找資料、親朋好友間口耳相傳的知識,卻找不到很多哺餵母奶的家庭可以聚在一起分享遇到的各種不同經驗,衛生所舉辦這次活動,希望藉由媽媽們的意見交流及實際體驗,倡導正確的哺乳資訊,歡迎攜家帶眷參加!

辨識自殺徵兆 1問、2應、3轉介

辨識自殺徵兆 1問、2應、3轉介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100年度全台有3,417人死於自殺,而台南市共有326人死於自殺,每位自殺未遂者是自殺死亡者的10~20倍,每1人自殺死亡會影響6~8位親友,可見自殺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而自殺行為是受到疾病因素、經濟景氣、社會環境、家庭及個人等多重因素之影響。根據衛生局統計100年度處理精神及自殺危機事件及強制就醫事件有440件。為提升各網絡單位第一線工作人員面臨自殺個案的應變處理能力,衛生局特別於5月21日及5月22日共辦理二梯次「自殺危機個案談判技巧訓練」,共296人參加,邀請有豐富危機談判經驗且任職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張文瑞科長擔任講師,參加對象有本市警察、消防人員、社會局社工人員、區公所、公衛護士、里長及民間助人單位等,並將學習的技巧帶回服務單位擔任種子人員,讓更多人重視及懂得運用自殺會談及輔導技巧,適時處理自殺危機事件。通常發生自殺行為高達95%是一時衝動,若我們可以及時伸出援手,就能阻止自殺的悲劇,可以藉由簡單的3個步驟「1問、2應、3轉介」,「1問」是主動關心與積極傾聽,關心我們周遭的親友,順口問候一聲「您最近好嗎?」、「您看起來心情不好,是怎麼了?」「2應」是對自殺高危險群做適當回應,包括提供傾聽與支持回應,說服當事人積極地延續生命;「3轉介」是指懂得尋求適當資源協助及轉介。懂得辨認自殺徵兆、給予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並透過簡易的評估工具(簡氏健康量表),評估當事者情緒狀態;根據居住地轉介醫療單位或心理諮商等資源。衛生局亦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自殺危機常發生於最危急時刻,而第一時間處理人員的危機應變能力及與當事人的溝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由專業人員傾聽、陪伴,讓心理鬱卒的朋友們有紓發及找到出口的機會。

豪雨成災 當心飲水、積水問題

豪雨成災 當心飲水、積水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5月20日豪雨災情造成台南市市安南區、永康區、歸仁區、將軍區等區約9,627戶受到家中淹水的災害,衛生局即刻進行災後家戶消毒衛生宣導,並發放悍菌頓消毒水家戶進行消毒截至下午2時共發送4,750瓶,以防止腸道傳染病趁機而入。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呼籲民眾水災過後注意注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泡過水或因停電而解凍過久的食物切勿食用。淹水過後,泡過水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或用水煮沸後才能使用,並依照「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清理前先戴手套及膠鞋,將垃圾清除。牆壁、地板及傢俱表面,應使用肥皂水清洗。用巿售漂白水依其使用說明進行消毒工作,尤其是可能與食物接觸的地方,如桌面、廚房內的餐具架、冰箱及幼童玩耍的地方。為使消毒藥品之效果完全發揮,請依照以下方法(或依消毒藥品瓶身標示說明)進行稀釋後使用。室內之消毒:地面、牆壁、廁所、浴室、廚房及臥室打掃乾淨後,以含500ppm(每10公升水加市售家用漂白水約100cc)之水溶液充分洗刷。庭院、水溝及其他潮溼處所,要在垃圾清除及打掃清潔後,再進行環境消毒,以含1,000ppm(每10公升水加市售家用漂白水約200cc)之水溶液加以噴灑消毒。豪雨過後最容易的就是,孳生病病媒蚊,為預防登革熱,若地下室出現積水,請儘速抽乾,並保持乾燥、清除戶外的積水容器,避免病媒蚊孳生、室內盛水容器,每週定期澈底清洗換水。清潔時,做好手部、腳部防護,避免鉤端螺旋體及類鼻疽感染:進行環境清潔時,請務必先戴防水手套及著防護膠鞋,避免接觸污染水質;工作完畢,即刻以肥皂充分洗淨。若手部、腳部有傷口時,應儘速將傷口澈底消毒及包紮,並避免再受污水等感染。避免在不明水源及不流通的野外水池中赤足涉水。暴露於污水或潮濕土壤中,應著長靴及戴手套等保護措施。接觸動物後立即洗手。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應減少外出,如需外出亦應配戴口罩,以減少因吸入受類鼻疽菌污染之塵土而感染類鼻疽之機會。

眼睛舒壓欲按摩 可別壓眼球!

眼睛舒壓欲按摩 可別壓眼球!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過度運動可能會造成肌肉酸痛疲勞,這時「直接」熱敷或按摩肌肉可以緩解,因此許多人在身體疲勞時會想要泡熱水澡或按摩。但許多人的工作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眼球肌肉緊張,易使得眼睛酸澀疲勞,此時除了望遠凝視或閉目養神放鬆外,若要按摩眼睛,可以「直接」按壓眼球嗎?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指出,眼球是精密細緻而柔軟的構造,所以需要強硬的眼眶骨在外圍保護,若是在按摩眼球時直接按壓眼球,可能造成傷害,除非特殊情况及醫師指示下,例如:某些青光眼手術後。吳仁斌醫師說,簡易有效又安全的眼睛按摩,不是「直接」按壓眼球,而是「間接」在眼眶骨周圍給予適當地按壓刺激。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可促進眼球周邊局部的血液循環,以求改善功能。從中醫的角度,眼眶骨周圍分布許多穴道,透過經絡,連結眼球及體內五臟六腑,雖然不如針灸可對特定穴道給予深入的刺激,但經由穴道按摩,不僅活化眼球四周經絡,也間接調整五臟六腑,改善眼睛及身體。吳仁斌建議,該如何做眼睛按摩?其實不需特地購買工具,可藉由雙手手指關節,沿著眼眶周圍輕輕按壓,順時針或逆時針均可,每個位置輕壓5至6下,每次繞一圈為一個循環。吳仁斌醫師提醒,眼眶周圍的穴位可涵蓋全身及眼睛區域,但一般民眾不需強記各個穴位名稱,在感覺眼睛酸澀疲勞時,適度的作眼睛按摩,就是一種簡易有效又安全的自我保健。若症狀持續無改善,應儘早至眼科檢查治療。

巴金森氏患者手腳不自主抖動 成另類「搖頭族」

巴金森氏患者手腳不自主抖動 成另類「搖頭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今年63歲的陳女士,在45歲時因左腳不自主抖動,就醫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當時她置之不理,兩年後,抖動、僵硬的情況愈來愈嚴重,而這幾年來抖動、僵硬的情況更嚴重,全身亂動到幾乎成了另類「搖頭族」,多年來,根本不敢出遠門,後經臺中慈濟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團隊評估,陳女士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治療,幾個月下來,生活已能自理,生活品質上也獲得大幅的改善。巴金森氏症會造成運動功能障礙,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發生率約佔65歲以上人口的1%~2%,台灣病患超過3萬人。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郭啟中醫師說,巴金森氏症病因是腦內多巴胺分泌太少,致病原因不明,多數非遺傳性,病患大多於50、60歲發病。郭啟中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的治療,目前除藥物之外,還可以利用深部腦刺激手術(DBS),適用對象是病程在中重度第三期以上、使用藥效變差或合併亂動症,有效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的機率很高。而陳女士的狀況,經過臺中慈濟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團隊評估,在今年二月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治療,在右腦視丘下核植入晶片,利用電量不同參數控制左邊手腳抖動症狀。手術迄今三個月,症狀獲得控制,改善生活品質,口服藥量也大幅減少,恢復社交生活,這些改善也讓陳女士開心的表示,早知道效果那麼好,十年前就該動手術。而過去三餐、起居由先生打理,現在已不需家人照料,可以繼續做環保,月底還打算跟家人去合歡山走走,重新享受擁抱生命的快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