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正妹型男邀你一起 加入反「毒」行列

正妹型男邀你一起 加入反「毒」行列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新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針對青少年族群特別設置Facebook粉絲團,即日起並推出「正妹型男看過來」票選,透過正妹型男的青春活力、陽光四射,能與青少年朋友們拉近距離,即時傳遞反毒知識及回應戒毒、防毒訊息問題。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青少年在好奇心、朋友的慫恿及面對家庭與學業壓力時,誤以為K他命、搖頭丸等二、三級管制毒品可以解除煩惱,忘掉挫折感而開始嘗試,且不會上癮,殊不知漸漸受到毒品的控制而失去理智,造成「跳速」、「跳針」等說話跟不上別人的怪異行為。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黃正誼醫師說,青少年使用毒品後主動求診的主要原因是朋友勸導,也有因看到友人身體狀況變差及得知對身體產生嚴重危害的訊息而主動求助,例如使用安非他命後臉上長滿難消失的安痘、使用K他命會導致泌尿系統受損及發炎血尿等身體上的損傷。為了讓青少年加入反毒尖兵的行列,並透過網路獲取最新、最即時的反毒新知,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於Facebook設置粉絲團,並舉辦「正妹型男看過來」票選活動。也濟出限量3C精美禮物,來鼓勵青少年一起加入反毒行列。正妹「饅頭蛋」說,只要不放棄,我們會陪你撐過去;型男「可樂樂」則喊話,再用(毒品),我就捶心肝了;12位治癒系正妹型男表示,在接觸輔導工作後,發現每位個案背後都有一段故事,能接獲個案們的感謝及賀卡,興奮溢於言表。

了解登革熱 防治你我一起來!

了解登革熱 防治你我一起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8例感染本土登革熱,分別分布在高雄市、台南市及澎湖縣,且可能因為氣溫與溼度的改變,加速病媒蚊孳生,相較於往年首例多於7月下旬出現,但今年南部感染情形已經提早在5月出現,民眾不可不慎,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也提醒民眾,確實做好個人防護,並執行三不政策:不讓斑蚊繁殖、不讓斑蚊進屋、不讓斑蚊叮咬。基隆市衛生局指出「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又有人叫它「天狗熱」或「斷骨熱」,它是由「斑蚊」先叮咬患者後,成為「病媒蚊」,當病媒蚊再叮咬健康的人,他就感染到登革熱了。登革熱大多都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像東南亞、非洲、印度及中國大陸〈福建、廣東、海南島〉最多,而臺灣也容易成為登革熱流行的地方。登革熱的主要病症狀:高燒,肌肉及關節的奇痛,後眼窩痛以及發疹,潛伏期5~8天,死亡率不到1%。另一種「出血性登革熱」的死亡率可高達50%,尤其是兒童。因無特效藥,如發生休克,應即迅速送醫,減少死亡可能性。 「登革熱」的主要防治方法:清除病媒蚊之孳生是基本最重要的防治法。廢棄的罐子、瓶子、輪胎等等,必須予以適當的處理。曾舜玲主任說,登革熱病媒蚊之防治目前無特效藥,亦無疫苗,所以民眾只有多注意環境,加強防治病媒蚊,遠離登革熱。

腎癌標靶「藥」你活 關鍵在病友不放棄!

腎癌標靶「藥」你活 關鍵在病友不放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六十幾歲的男性,入院時被診斷出得到腎細胞癌並且合併肺臟轉移,已是第四期病患,因積極接受醫師建議的各種治療,再加上標靶藥物的問世,讓病人至今依然存活超過十年。目前腎細胞癌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可以有效的延長存活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葉士芃主任說明,腎細胞癌是一種非常惡性且難以治療的癌症,國內每年約新增八百多名腎細胞癌病患,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因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所以當患者出現血尿、腰痛、摸到腫塊等症狀就醫時,多半已是晚期。除了手術外,腎細胞癌也可用放射線、化療、免疫製劑及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但腎細胞癌對傳統的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反應並不佳,隨著標靶藥物上市,以往被認為不容易治療的轉移型病患,有了更好的方式可選擇,同時也大幅延長腎細胞癌病人的存活率。目前常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有四種,紓癌特、蕾莎瓦、特癌適及癌伏妥錠。標靶藥物中的紓癌特是目前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一線口服藥物,可以很快看到治療效果,多數患者的腫塊會縮小,代表治療有效,副作用可能包括高血壓、手足症候群以及腸胃道症狀等;而另一標靶藥物蕾莎瓦,則是在使用過免疫療法失敗後,可向健保局申請的第二線治療用藥,可能出現包括皮膚紅疹、噁心、疲倦及手足症候群的副作用,需特別注意。部分接受第一線用藥紓癌特的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抗藥性時,醫師通常會轉換成另一藥物,但在使用一陣子後又出現對新的用藥產生抗藥性,若遇到此狀況時,則建議再換回第一次的藥物紓癌特,葉士芃主任表示,通常換回最初使用的標靶藥物時,都能再度有效抑制腫瘤變大,或許效果不及第一次使用時那麼明顯,但至少都能出現6-7個月的穩定狀況。葉醫師提醒,用藥即使出現抗藥性時也不要輕言放棄治療,可嘗試第二線甚至第三線的藥品。葉士芃提醒,初期腎癌沒有症狀,不易察覺,雖然發生率並不高,但若出現血尿、腰痠、腰痛、小便解不出來時,還是建議就醫接受檢查,千萬不要認為是因過於勞累所引起而不以為意,導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腎癌標靶「藥」你活 關鍵在病友不放棄!

腎癌標靶「藥」你活 關鍵在病友不放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六十幾歲的男性,入院時被診斷出得到腎細胞癌並且合併肺臟轉移,已是第四期病患,因積極接受醫師建議的各種治療,再加上標靶藥物的問世,讓病人至今依然存活超過十年。目前腎細胞癌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可以有效的延長存活率,即使曾對某種藥物出現抗藥性,只要隔一段時間再使用,多數仍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葉士芃主任說明,腎細胞癌是一種非常惡性且難以治療的癌症,是腎臟本身長出的腫瘤,國內每年約新增八百多名腎細胞癌病患,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因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所以當患者出現血尿、腰痛、摸到腫塊等症狀就醫時,多半已是晚期,無法經由手術切除治癒,僅能靠藥物控制。除了手術外,腎細胞癌也可用放射線、化療、免疫製劑及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但腎細胞癌對傳統的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反應並不佳,在過去,治療腎細胞癌主要是注射第二型介白素(Interleukin-II)及干擾素(Interferon)等藥物,通常可使得到緩解的機會約為10%-15%,但由於毒性太強常伴隨嚴重的副作用,以致影響病人生活品質。隨著標靶藥物上市,以往被認為不容易治療的轉移型病患,有了更好的方式可選擇,同時也大幅延長腎細胞癌病人的存活率。目前常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有四種,Sunitinib(Sutent/紓癌特)、Sorafenib(Nexavar/蕾莎瓦)、Temsirolimus(Torisel/特癌適)以及Everolimus(Afinitor/癌伏妥錠)。標靶藥物中的紓癌特(Sutent)是目前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一線口服藥物,主要是利用攻擊腫瘤血管的機制,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氧氣和養分,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針對轉移性亮細胞腎癌患者,對於紓癌特可以很快看到治療效果,多數患者的腫塊會縮小,代表治療有效,一般建議服藥四週,停藥二週,六週為一個治療的療程,副作用可能包括高血壓、手足症候群以及腸胃道症狀等,依據美國2011年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病患若出現高血壓與手足症候群的副作用時,病人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只要配合醫師謹慎處理副作用,病人的生活品質皆可獲得改善。另一標靶藥物蕾莎瓦,則是在使用過免疫療法失敗後,可向健保局申請的第二線治療用藥,可能出現包括皮膚紅疹、噁心、疲倦及手足症候群的副作用,需特別注意。至於特癌適(Torisel)及癌伏妥錠這兩種標靶藥物是屬於同一類,主要都是作用在細胞生長的蛋白質上,可抑制mTOR的作用,減少腫瘤細胞生長和血管新生,這類型的藥物對於非亮細胞的腎細胞癌特別有效。部分接受第一線用藥紓癌特(Sutent)的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抗藥性,導致腫瘤沒有繼續縮小、治療出現瓶頸。此時,醫師通常會轉換成另一藥物,但在使用一陣子後又出現對新的用藥產生抗藥性,若遇到此狀況時,則建議再換回第一次的藥物紓癌特(Sutent),葉士芃主任表示,通常換回最初使用的標靶藥物時,都能再度有效抑制腫瘤變大,或許效果不及第一次使用時那麼明顯,但至少都能出現6-7個月的穩定狀況。而且,當兩次使用紓癌特的中間間隔時間越長,第二次使用紓癌特的病情可穩定時間也會越長。葉醫師提醒,用藥即使出現抗藥性時也不要輕言放棄治療,可嘗試第二線甚至第三線的藥品。腎細胞癌雖為極惡性的腫瘤,但因為標靶藥物的問世讓治療有所突破,目前已可有效延長存活時間,若不幸發現有腫瘤,絕對不要輕言放棄。葉士芃提醒,初期腎癌沒有症狀,不易察覺,雖然發生率並不高,但若出現血尿、腰痠、腰痛、小便解不出來時,還是建議就醫接受檢查,千萬不要認為是因過於勞累所引起而不以為意,導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高頻泛音詠唱 讓人感受愛的力量

高頻泛音詠唱 讓人感受愛的力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綜合報導)音樂對人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禮物,有了音樂,我們可以表達喜怒哀樂,可以抒發心中的情感,同時音樂還可以療癒我們的身心靈。聲音療癒大師伊凡‧德‧布奧恩(Yvonne de Bruijn)認為,即使到了100歲,我們仍然需要母親的愛。透過為生命誕生而吟唱的高頻泛音,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與母親、地球及宇宙本源之愛連線,重回完整和諧。自從多年前伊凡老師為嚴重腦傷個案吟唱出了修復之聲開始,她發現特殊的高頻泛音演唱方法,可以讓大腦和身體的創傷得到平靜,進而提升身、心、靈的自我療癒能力。許多人都在她的歌聲下提升身體的修復能力,讓他們的身心狀況越來越好。甚至有國外的科學機構認為,她的聲音可能對大腦有一種獨特溝通能力,能夠產生具修復力的高頻泛音。有人認為,伊凡老師為生命誕生而吟唱的高頻泛音,是一條充滿愛的音聲光纖,從宇宙生命本源傳輸到地球,溫暖著地球上的每一顆心。從0歲到100歲,每個人都可以在她的歌吟中,進入和宇宙生命本源之愛最初的連結,感受、瞭解自身情感與人生使命,讓生命在愛中完整、平衡而幸福。香港自然療法師黃偉德(Arden Wong)表示,他兒子從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就一直聽著伊凡老師的吟唱。每當他聽到伊凡老師的生命之聲(全腦活化音樂)唱吟,總會定神下來,眼睛發亮,似是找到了生命深處的共鳴。香港身心靈治療工作者、鋼琴演奏家及教育家樊國雄(Peter Fan)則表示,伊凡的歌聲就好像是跟我心靈最深處溝通一樣。了解更多:http://lightweb.uho.com.tw/articles3/96/1734.html

日本腦炎會經由病媒蚊傳染 台南市爆首例病例

日本腦炎會經由病媒蚊傳染 台南市爆首例病例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疾管局歷年監測資料顯示,臺灣日本腦炎病例集中於5至10月發生,高峰期通常出現在6至7月,近年來每年約20~40人確定罹患日本腦炎,其中0~2人死亡。潛伏期為5~15天,嚴重者可能導致精神、神經性後遺症或死亡。昨日(28日)疾管局公布2012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是一名33歲男性,居住於台南市北區,5月中開始出現發燒、頭痛症狀,後不但症狀未改善反而加劇,經醫學中心急診通報,22日疾管局檢驗確定感染日本腦炎病毒。該名男子目前狀況穩定,意識清楚,仍住院中。根據疾管局指出,「豬」是日本腦炎流行最重要的增幅動物,日本腦炎病毒先在豬體內大量繁殖,然後這些病毒再經由病媒蚊(三斑家蚊為主)傳染給人類,三斑家蚊吸血高峰期為黃昏與黎明時分,因此民眾需特別注意做好防蚊措施。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疫苗,每年集中接種時間為3~5月,視疫苗量可延長至9月;年滿15個月的幼兒,應接受2劑注射,其間相隔2週,隔年接種第3劑,小學一年級時再追加接種一劑;自102年起,滿5歲以上之兒童則於入國小前完成日本腦炎第四劑疫苗之接種。如家中有尚未完成日本腦炎疫苗接種之適齡嬰幼兒,請父母儘速帶領嬰幼兒前往轄區衛生所或指定醫療機構完成接種;而成人如於工作或生活中有感染之虞者,可前往署立醫院或分院、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新竹分院、竹東分院或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等自費接種。疾病管制局呼籲,由於目前已進入日本腦炎流行季節,氣候潮濕炎熱,病媒蚊容易孳生,民眾應儘量避免於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於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附近活動;若無法避免,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塗抹衛生署核可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以防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超級愛健康/如何「腎」利人生保健康?

超級愛健康/如何「腎」利人生保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腎臟病是我們的國病之一,台灣一直以來都有洗腎王國的稱號,而且大多數人腎功能下降卻不自知。美國專家曾經估算過,每個洗腎病人代表背後有50個慢性腎臟病的病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杰樑表示,腎臟是沉默的器官,全台約有270萬名、也就是全台有1/8民眾是慢性腎臟病患,但其中卻只有3.54%的人知道自己罹病。大家常聽到的腎虧,中醫師羅明宇醫師解釋,「腎虧」是因於腎臟不好,其實腎虧是綜合性的症狀或疾病,表示一個男人整體身體衰弱,因而引伸到性功能也不好。腎臟影響男性荷爾蒙分泌,因此腎功能不好的確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很多人認為慢性病,像糖尿病、高血壓,都會引響腎功能問題,林杰樑醫師也說到,以高血壓來說,每5個就有一個會洗腎;而糖尿病,3個有一個會洗腎。如擔心腎臟危機可先從一些小地方檢視,羅明宇醫師說,以中醫觀點,臉色焦黃、舌苔顏色、唇色有異,胸悶等,都可能表示腎臟較為虛弱。林杰樑醫師則表示,就西醫的觀點來看,身體有出現以下警訊,如小便有泡泡、夜間頻尿、臉部,眼瞼,下肢浮腫、怕冷、貧血、皮膚乾癢等,可能就是腎出了問題。但能找出腎藏病的最簡單方式,還是定期到醫院驗尿,才能保障日後的健康。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05

生活小問題 腎臟大抗議

生活小問題 腎臟大抗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腎臟病是我們的國病之一,台灣一直以來都有洗腎王國的稱號,而且大多數人腎功能下降卻不自知。美國專家曾經估算過,每個洗腎病人代表背後有50個慢性腎臟病的病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杰樑表示,腎臟是沉默的器官,全台約有270萬名、也就是全台有1/8民眾是慢性腎臟病患,但其中卻只有3.54%的人知道自己罹病。而大家常聽到的腎虧,中醫師羅明宇醫師解釋,「腎虧」是因於腎臟不好,其實腎虧是綜合性的症狀或疾病,表示一個男人整體身體衰弱,因而引伸到性功能也不好。腎臟影響男性荷爾蒙分泌,因此腎功能不好的確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很多人認為慢性病,像糖尿病、高血壓,都會引響腎功能問題,林杰樑醫師也說到,以高血壓來說,每5個就有一個會洗腎;而糖尿病,3個有一個會洗腎。如擔心腎臟危機可先從一些小地方檢視,中醫師羅明宇醫師說,以中醫觀點,臉色焦黃、舌苔顏色、唇色有異,胸悶等,都可能表示腎臟較為虛弱。林杰樑醫師則表示,就西醫的觀點來看,身體有出現以下警訊,如小便有泡泡、夜間頻尿、臉部,眼瞼,下肢浮腫、怕冷、貧血、皮膚乾癢等,可能就是腎出了問題。但能找出腎藏病的最簡單方式,還是定期到醫院驗尿,才能保障日後的健康。

超級愛健康/三餐老是在外 小心你的血太油了!

超級愛健康/三餐老是在外 小心你的血太油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大多選擇外食,但高熱量的飲食、及生活型態不正常,以致於許多人已有高血脂而不知或不以為意。根據調查,台灣人高血脂率是百分之二十,等於平均每五個成人,就有一個人血太油,高血脂經常沒有任何症狀,卻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究竟高血脂是怎麼形成的,該怎麼預防血太油呢? 潘懷宗博士解釋,所謂的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又稱為血脂異常。因此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而大家常說的三高指的是,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而三酸甘油脂跟膽固醇的差別在於,這兩者都屬於血脂,即血液裡的脂肪,通常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三酸甘油脂,是體內能量及體脂肪的來源。血脂肪不正常,指的是壞的膽固醇過多、好的膽固醇太少、三酸甘油脂過多。常聽說高血脂患者需要一輩子吃藥控制血脂,對此,潘懷宗博士也說到,答案是肯定的,有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多重危險因素的病人,更須按時服藥控制血中膽固醇。長期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病人,不要隨意貿然停藥。有研究顯示,隨意停藥會影響血中發炎指數上升,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而許多人想說只要多吃水果,就可以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脂,其實是不一定的,因為吃錯時間不但無法降低膽固醇,吃太多反而可能讓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增加!飲食來源的膽固醇僅佔每日膽固醇總量的1/3,無法抑制體內合成的膽固醇!水果吃太多,一樣會轉為脂肪堆積在體內,要多加注意。其實高血脂最主要就是不健康的生活形態造成,包括總熱量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兩大主因,外食族老是三餐在外,除了注意飲食,更要搭配正確運動,才能有效預防高血脂。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03

三餐老是在外 小心你的血太油了!

三餐老是在外 小心你的血太油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大多選擇外食,但高熱量的飲食、及生活型態不正常,以致於許多人已有高血脂而不知或不以為意。根據調查,台灣人高血脂率是百分之二十,等於平均每五個成人,就有一個人血太油,高血脂經常沒有任何症狀,卻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究竟高血脂是怎麼形成的,該怎麼預防血太油呢? 潘懷宗博士解釋,所謂的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又稱為血脂異常。因此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而大家常說的三高指的是,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而三酸甘油脂跟膽固醇的差別在於,這兩者都屬於血脂,即血液裡的脂肪,通常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三酸甘油脂,是體內能量及體脂肪的來源。血脂肪不正常,指的是壞的膽固醇過多、好的膽固醇太少、三酸甘油脂過多。常聽說高血脂患者需要一輩子吃藥控制血脂,對此,潘懷宗博士也說到,答案是肯定的,有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多重危險因素的病人,更須按時服藥控制血中膽固醇。長期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病人,不要隨意貿然停藥。有研究顯示,隨意停藥會影響血中發炎指數上升,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而許多人想說只要多吃水果,就可以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脂,其實是不一定的,因為吃錯時間不但無法降低膽固醇,吃太多反而可能讓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增加!飲食來源的膽固醇僅佔每日膽固醇總量的1/3,無法抑制體內合成的膽固醇!水果吃太多,一樣會轉為脂肪堆積在體內,要多加注意。高血脂最主要就是不健康的生活形態造成,包括總熱量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兩大主因,外食族老是三餐在外,除了注意飲食,更要搭配正確運動,才能有效預防高血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