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蛋殼上潛藏中毒細菌 「殺菌液蛋」讓您食的安心

蛋殼上潛藏中毒細菌 「殺菌液蛋」讓您食的安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有許多人不知道,其實蛋殼上常有沙門氏菌,如果在烹調時沒有特別注意,誤將此菌吃入人體裡,恐怕會導致嚴重血便、腹瀉等問題,因為一隻雞的屁股不光只用來排便,它同時也是雞蛋產出的通道,所以蛋殼易受到糞便污染,因此目前國內許多高級的飯店、空廚、連鎖速食業、食品廠等都紛紛採用符合CAS/HACCP標準的「殺菌液蛋」來製作膳食或糕餅,提供民眾在飲食方面,一項更安心的選擇。國內蛋品專家古榮海表示,所謂「殺菌液蛋」是指以連續式殺菌設備,從清洗、打蛋、殺菌、包裝全程自動化一氣呵成。他更表示蛋殼上那些肉眼看不見的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會大量潛伏於蛋殼上,並經由蛋殼裂縫或氣孔侵入污染蛋黃,一但使用受污染的雞蛋於食品加工上,將誘發食物中毒危機。不少人以為,雞蛋只要經過洗選程序,就能降低病菌污染機率,蛋品專家古榮海說明,話雖如此,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病菌仍可能殘留。此外,製程中使用一般雞蛋亦潛藏一項高風險,那就是手工打蛋易有蛋殼碎屑殘留的問題,誤食入口可能刮傷口腔與食道。正因使用一般雞蛋有太多食品安全的疑慮,因此許多歐美國家烘焙業者也選擇「殺菌液蛋」,比較沒有病菌污染的問題,亦無蛋殼殘留問題,而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陳立奇提醒民眾,若選用生鮮雞蛋最好先清洗過後再烹調,也盡量不要食用生雞蛋、把蛋煎熟為佳。

驚!男童鼻子裡有牙齒?

驚!男童鼻子裡有牙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苗栗一名14歲男童,最近1、2年右鼻孔反覆出血及流鼻膿等症狀,經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黃山崧醫師檢查後發現為鼻腔異生齒,立即以鼻腔內視鏡方式拔除包覆肉芽的黏膜組織,恢復男童的鼻腔呼吸暢通。黃山崧醫師表示,男童求診時提到右側鼻腔常鼻塞,有反覆出血、流鼻膿的症狀,出血情況會自動停止。經鼻腔內視鏡檢查發現一個疑似骨性硬塊黏附在右側鼻腔下方,並且容易碰觸出血,進一步電腦斷層顯示,2公分疑似牙齒構造異物在右側鼻腔內。因為考量男童年紀不大,而且病症有易出血、不易取出的特性,採取對周邊組織的傷害降到最低的方式─全身麻醉以鼻腔內視鏡、輔以精確影像,將大小約2.3x1.0公分外包覆肉芽的黏膜組織完全拔除,術後傷口恢復良好,無任何後遺症,也恢復鼻腔呼吸的暢通。黃山崧醫師解釋,鼻腔異生齒發生機率約千分之ㄧ,因此如單側流鼻血千萬別輕忽!鼻腔異生齒是一種罕見的現象,一般認為是由口腔向鼻腔底部反向生長的多生或異生齒,其臨床表現不一,在很多情況甚至是沒有症狀的,因此很容易被病人忽略。因此單側流鼻血、鼻膿、鼻塞,不管幼童或成年人都應該尋求專業耳鼻喉科醫師,以鼻腔內視鏡、電腦斷層等檢查,才可以正確診斷及治療。

潮濕梅雨季 當心皮膚傷口染蜂窩性組織炎

潮濕梅雨季 當心皮膚傷口染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時序進入梅雨季,潮溼的天氣加上一下子下雨,一下子晴天,家裡的傢俱牆壁,也會有潮溼、發霉的現象,不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科李世光醫師提醒,這種氣候及環境也容易引起毛囊炎,民眾應謹慎,像是近日台大有位40多歲病患,本來腳只是一點小小的紅疹,後來就變得很痛,細菌大量生長的結果,就變成下肢蜂窩性組織炎。 李世光醫師表示,蜂窩組織炎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包括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菌、嗜肉菌等。細菌經由傷口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釋放毒素,而在組織空隙內滋長,引起局部組織炎性反應。人體的皮下脂肪層如果發炎腫大,變成像是一區區蜂窩狀的組織,就稱之為「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初期特徵包括患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1.紅:傷口及其四周表面潮紅;2.腫:受傷部位表面輕微隆起;3.熱:被感染之區域較其他正常區域溫度稍高;4.痛:患處受牽連區域會持續疼痛或有化膿現象。李世光醫師強調治療方面則應立即治療,可利用: 1.抗生素治療:當發炎情況輕微時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局部塗抹;若症狀未緩解且有持續擴大的情形時,則採靜脈注射抗生素。第一代抗生素為蜂窩性組織炎常用的抗生素,對鏈球菌及葡萄球菌皆有效。2.冰敷:急性發炎期使用冰敷,可減輕疼痛。3.抬高患肢,最好能高於心臟。4.多喝水,有助於增加毒素排出。5.外科手術:當傷口已形成膿瘍,必須採外科手術的切開引流與傷口的擴創處理。6.多休息。李世光醫師指出,下肢的皮下組織若是曾經有細菌感染過,常常會殘留一些細菌的孢子在組織層,每當身體抵抗力變差時,就很容易再發生蜂窩組織炎,所以在急診常看到反復發作的病人。因此,在潮溼的天氣裡,下肢皮膚若有受傷,應注意保養才是預防之道。

馬偕戒菸週開跑 你我一同拒絕菸害

馬偕戒菸週開跑 你我一同拒絕菸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人受菸害影響,平均每五名死亡人口就有1人與菸害有關,根據評估甚至到2030年時,平均每年約有八百萬人會死於菸害所帶來的各種疾病,為配合六三禁菸節並擴大戒菸宣導,馬偕紀念醫院今天上午舉行戒菸宣導儀式,為長達一週的「馬偕戒菸週」揭開序幕。戒菸宣誓儀式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林奇宏及馬偕紀念醫院院方代表共同邀請民眾一起倡導「拒絕菸害、戒菸最讚」。林奇宏局長表示,菸害是全球各地面臨最嚴重的健康問題,根據研究發現,相較於其他疾病而言,抽菸與體重控制兩者是最能透過自我控制而加以排除的危險因子,藉由馬偕戒菸週活動呼籲民眾對此有所認知,而為了幫助深受菸害所苦的民眾,能夠正視健康有效戒菸,包括菸害宣導與醫療資源的介入與照護,都已有完整性的支持,只要民眾有心戒菸,隨時隨地,絕對不難。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施壽全也在會中表示,不要以為吸菸只會對肺部有所傷害,長期吸菸者也是心臟與腦血管等疾病的高危險群,千萬不要輕忽,目前馬偕紀念醫院由家庭醫學科及胸腔內科均設有戒菸門診可提供民眾戒菸問題諮詢與協助。馬偕戒菸週於5月28日至6月3日,活動期間,每天上午均安排有獎徵答、專題演講、互動遊戲及一氧化碳檢測等免費服務,所有內容並將於6月4日起一連六天至淡水院區馬偕樓舉辦,繼續協助民眾破除戒菸治療的迷思,並提供正確戒菸治療方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醫訊/現代人健康問題多 保健諮詢不可少

醫訊/現代人健康問題多 保健諮詢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現代人大多沒有運動習慣,且蔬菜、水果的攝取量也較少,飲食不均衡加上現代人喜吃油炸、燒烤、垃圾食物等,自然讓許多疾病問題,像是三高、肥胖、癌症等都找上門來,亞東紀念醫院希望透過教導社區民眾簡易的自我健康檢測(血糖、血壓、體重、腰臀圍)、菸害防治宣導、癌症篩檢宣導、醫師保健諮詢服務,以落實自我健康管理,讓民眾能重拾健康,現場提供代謝症候群篩檢、肺功能檢測、骨質密度檢測,歡迎民眾多加運用。活動時間:5月31日(四) 上午9:30~11:30活動地點: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1-1號(南雅公園活動中心)活動洽詢:7728-2316 林小姐(請民眾攜帶健保卡,活動現場可提供「預防保健受檢日期」查詢)服務流程與項目:一、報到、領取資料二、填寫個人資料、問卷三、代謝症候群檢測:血糖、血壓、體重、腰臀圍等四、保健諮詢服務: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提供您癌症篩檢宣導、代謝症候群諮詢等保健諮詢服務五、問卷資料回收

透過聲音吟誦 重新連結親子關係

透過聲音吟誦 重新連結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綜合報導)人們不管到了幾歲,其實都希望得到如母親般的慰藉,可以紓緩自己的身心狀況與壓力。聲音療癒大師伊凡‧德‧布奧恩(Yvonne de Bruijn)認為,透過吟唱高頻泛音,可以傳遞愛的聲波,將小孩與父母之間心靈緊緊連結起來,重新感受到母親的心跳聲與父母的連結,最後融合成為一體,沐浴在愛的光芒中。伊凡老師發現特殊的高頻泛音演唱方法,可以讓大腦和身體的創傷得到平靜,進而提升身、心、靈的自我療癒能力。許多人都在她的歌聲下提升身體的修復能力,讓他們的身心狀況越來越好。香港自然療法師黃偉德(Arden Wong)表示,兒子聽到伊凡老師的生命之聲(全腦活化音樂)唱吟,總會定神下來,眼睛發亮,似是找到了生命深處的共鳴。國外科學機構認為,她的聲音可能對大腦有一種獨特溝通能力,能夠產生具修復力的高頻泛音。伊凡老師強調,孕育新生命的誕生是段美麗的過程,也是一份愛的禮物,所有人都渴望擁有一對相愛的父母,滿心歡喜地期待小孩的誕生。無論是在母親子宮的過程中,或是在誕生的家庭環境,孩子都能感受細微的情緒變化,與這些關係的感受、互動,都深深影響著我們。所以在生命最初的階段,我們仰賴母親提供的食物、安全感與保護,但是更渴望與父母親密的連結,希望能夠在愛的滋養下成長。因此家庭是一個重要的核心,寶寶在裡面學習被愛、以及如何對愛作出回應,父母也同時在學習、適應新生活。了解更多:http://lightweb.uho.com.tw/articles3/96/1734.html

「蛇纏腰」長成一圈就死去 醫師:無科學根據

「蛇纏腰」長成一圈就死去 醫師:無科學根據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民間傳說一種怪病「飛蛇長成一圈就會死去」的傳說,後來普遍已被了解只是迷信,並無科學根據,民間說的這種怪病也有人說是「蛇纏腰」,這種病其實是「帶狀皰疹」(台語俗稱「飛蛇」、「皮蛇」或「生蛇」),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邱律諳醫師表示,一旦年紀開始老化或免疫力下降,病毒便會趁機由神經節往皮膚侵犯,形成帶狀的紅疹及水泡,因此稱為「帶狀皰疹」。邱律諳醫師表示,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這種病毒稱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簡稱VZV);顧名思義,此病毒也是導致水痘的元兇。在人體感染水痘痊癒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便潛伏在神經節中伺機而動。一旦生活壓力、酗酒、接受化學治療、器官移植等大手術、感染、癌症、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等等,免疫力下降時,病毒便會趁機由神經節往皮膚侵犯,形成帶狀的紅疹及水泡,其所影響的範圍最常見於頸胸椎神經和臉部三叉神經皮節處,且大多是單側,雙側帶狀皰疹較罕見。帶狀皰疹病毒可能會沿著神經侵犯,而病人可能在水泡形成前就有疼痛的現象;若疼痛現象在紅疹或水泡消失後仍持續1至3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邱律諳醫師解釋,一般而言,60歲以下的病人只有少於2%的病人可能得到「帶狀皰疹後神經痛」;60~69歲者為6.9%;而70歲以上的病人則有18.5%患有此神經痛。換言之,年紀越大的人一旦得到帶狀皰疹,就越容易患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且疼痛持續的時間也會越長。邱律諳也說明,由於神經痛的機轉複雜且和一般疼痛不同,所以「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相當另類。緩解疼痛的藥物有抗癲癇藥物(Neurontin、Pregabalin)、三環抗憂鬱劑(Amitriptyline)、類鴉片止痛劑、局部麻醉劑(Lidocaine)貼片、辣椒素(capsaicin)貼片等等。使用上述藥物後,約30~60%的病人的疼痛可獲得緩解。邱律諳提醒,各類藥物互有利弊,如何選用藥物、劑量如何調整、可能發生何種副作用,都需要醫病雙方充分的溝通。民眾若發現帶狀皰疹消失後仍有持續疼痛之現象且已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建議及早就醫治療,並避免服用偏方或用成分不明的藥物塗抹患處。

杜絕傳染病 外勞衛生習慣也要做好

杜絕傳染病 外勞衛生習慣也要做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基隆市的外籍工作者分佈以外籍看護工及幫傭為主,依據100年度外籍勞工健康檢查統計資料結果顯示,基隆市以腸內寄生蟲檢查項目不合格人數為最多。若外籍勞工罹患傳染性疾病,尤其是腸道蠕蟲如蛔蟲、鉤蟲、蟯蟲或其他原蟲類如痢疾阿米巴原蟲之寄生蟲感染,將容易傳染給雇主全家人。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腸內寄生蟲疾病發生的原因與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及國內外籍勞工大多數來自東南亞地區,外勞健檢不合格,多數與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有關。雇主務必主動指導,並且要求養成健康習慣,調理食物前及便後,應該要確實用肥皂洗手,避免寄生蟲卵經由不潔的雙手傳染。外籍勞工於受聘僱期間除罹患肺結核、結核性肋膜炎、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或漢生病,將遭受廢止聘僱許可外,罹患其他傳染病,如配合接受治療,仍可留在臺灣工作。外籍勞工入國後3日內健檢發現阿米巴性痢疾個案,視為健檢不合格,無法取得聘僱許可;但入國工作滿6、18及30個月健檢發現阿米巴性痢疾個案,得於75日內自費治療及複查。在「受聘僱外國人健康管理辦法」規定,其他健康檢查不合格者則45日內取得再檢查合格證明,15日內向衛生局核備。許明倫局長說因目前許多外籍看護工多與雇主或受看護者同住,對於腸道傳染病病患,需加強個人衛生,而在符合各項腸道傳染病解除列管規範前,患者不得從事食品業、照顧病人及兒童工作。為杜絕傳染病由境外移入,國人與外籍勞工應共同養成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雇主應照顧外籍勞工定期為他們安排健康檢查並適時提供治療,依規定核備,做好外籍勞工的健康管理。

發生變異性心絞痛 把握黃金90分鐘

發生變異性心絞痛 把握黃金90分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7歲林姓婦人,日前上班途中突感胸痛以及呼吸困難,緊急送往桃園敏盛醫院接受治療。到達醫院時發現她已無呼吸與意識,心電圖顯示心室心搏過速,經電擊與心肺復甦術後,雖然恢復心跳與呼吸,但休克情形仍然嚴重,須仰賴高劑量的強心劑支撐血壓。緊急安排心臟超音波顯示,病患有嚴重心臟衰竭的狀況。林姓婦人在病況穩定後拔除葉克膜,轉出至普通病房。而林姓婦人並無心臟病的病史,但平時有抽菸的不良習慣,她表示:「下次再也不敢吸煙了!」敏盛醫療團隊表示,一般冠狀動脈心臟病多源自於粥狀動脈硬化,較常見的有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與變異型心絞痛。與其他兩者不同的是,變異型心絞痛也叫做「Prinzmetal氏心絞痛」,又因其發生常與冠狀動脈痙攣有關,故也被稱為「血管痙攣型心絞痛」,與冠狀動脈硬化程度並無太大關係。其疼痛程度較穩定型心絞痛劇烈,且常發生在休息或睡眠時,尤其是在午夜至次日清晨這段時間,此類心絞痛同樣可用硝酸鹽類藥物獲得緩解。李紹榕醫師說:長年抽菸,會造成心臟血管發炎,血流供應不足,造成心肌缺氧,嚴重時,就有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痙攣甚至形成心肌壞死(即急性心肌梗塞)。這樣的情況容易發生在東方中年人身上,如果出現:胸悶、胸痛,甚至頸部僵硬,應立即大口呼吸,在黃金90分鐘內,馬上送醫搶救!吸煙也會使血液中壞的膽固醇LDL的含量增加,使血液較黏稠,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或腦中風。因吸菸而導致的心臟病死亡率佔全部的25%,50歲以上吸菸人士的患病率提高2倍,50歲以下吸菸人士的患病率提高9至14倍。李紹榕醫師呼籲,戒菸是維護身體健康最好的方法之一,也要記得休克要把握黃金90分鐘送到醫院,搶救寶貴的生命。

天天五蔬果 3份蔬菜2份水果遠離疾病

天天五蔬果 3份蔬菜2份水果遠離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鼓勵民眾多吃蔬菜水果,衛生署近年來推廣「 推廣天天五蔬果」的健康飲食原則,不過天天五蔬果指的並非每天要吃5種蔬菜水果,也不是只要吃到5種顏色的蔬果就可以,而是每天至少要吃3份蔬菜(300公克,或煮熟後1碗半)與2份水果(2個成人的拳頭大小),共5份的蔬菜水果。FDA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也指出,蔬菜水果攝取不足,是慢性疾病的重要成因,甚至與多種癌症的成因有直接相關性,吃足量的蔬菜水果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新鮮的蔬菜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不同顏色的蔬果,也富含不同的植物化合物。而蔬果中不同的植物化合物對人體健康各有益處,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或許多先進國家的健康飲食指引,都鼓勵民眾多吃新鮮蔬果,讓足量、多樣的蔬果,使身體獲得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且讓不同的植物化合物發揮各種有利健康的效益,達到遠離各種慢性疾病、預防癌症的目的。FDA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指出,以美國為例,從1991年開始推動「5 a Day」活動,鼓勵民眾每天吃5份新鮮蔬菜水果,實施五年後,使癌症發生率每年下降0.7%,死亡率也降低了0.5%,成效不可忽視,因此為鼓勵民眾多攝取蔬果,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也提供蔬果攝取小秘訣,在購買方面盡量選用當季、當地的新鮮蔬果;在烹調處理方面,可微波、涼拌、燙煮、快炒,且搭配五顏六色青菜水果,提升食慾,又可獲得健康,且煮熟蔬菜,體積減小可吃得更多;在食用上,張賢助主任則建議把水果放在家中醒目處,隨時看得到、吃得到,並鼓勵大家以新鮮蔬菜水果或自製蔬果點心取代高熱量零食點心,來達到天天五蔬果,遠離疾病,迎向健康的境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