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復健之路不再苦悶 玩闖關遊戲助復原

復健之路不再苦悶 玩闖關遊戲助復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有效確保病患骨折手術後的復健功效,壢新醫院骨科張舜閔醫師與中央大學資訊工程所葉士青教授以及黃秀珊、貢以航兩位研究生,共同研究「動感復健輔助系統」,可讓復健病患在虛擬實境中設定復健動作,透過遊戲闖關的方式,依照畫面中指引的動作進行復健,亦可確認動作的正確性及準確度,讓整個復健過程有趣不苦悶。  壢新醫院骨科張舜閔醫師舉例,病患術後復原期原需6個月,若配合度高、遵照醫師及物理治療師的指導進行復健,這樣積極態度下,神速的在3個月左右就恢復正常的肢體機能,他也指出其實骨折開刀後的病患,在短暫的休息1~2日後,在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及早的進行復健活動,對後續的復原效果較佳,併發症也較少。  中央大學資訊工程所葉士青教授說,動感復健輔助系統利用陀螺儀、加速規、磁力計等三個感測器組成「姿態感測器」,可提供9個自由度的測量,測量物體的姿態值,並藉由無線傳輸模組傳輸量測資料。再依照醫師建議病患復健的姿勢及角度,進行系統內數據設定,配合3D遊戲動畫進行引導,當病患做出動作達到標準及角度時,並會有像是遊戲闖關成功的聲音,讓病患覺得復健也可以充滿娛樂性。虛擬實境可成為輕度復健治療一個重要的輔助工具,它可以減少實務訓練時間、訓練品質穩定以及增加病患復健意願,現行它為單機模式,未來預計將開發成WEB版,結合雲端科技,即使病患在家中復健,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也可以線上掌握病患復健情形,給予動作補強或修正,讓病患盡早恢復健康,有效提升醫療品質。

骨質疏鬆症無預警 更年期婦女須注意

骨質疏鬆症無預警 更年期婦女須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普遍但不易察覺的骨骼代謝疾病,是人體老化過程的一種正常現象。骨質疏鬆症有80%是女性,超過75歲婦女罹患骨質疏鬆症比例更高達90%;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若無早期偵測及預防,骨折會在沒有任何警訊下發生。因此,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施麗香護理長鼓勵,所有更年期及老年婦女採取適當的飲食攝取、規律運動、戒煙及避免過度的酒精攝取等來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在這些生活型態改變中,運動是唯一能同時改善低骨質密度、增加肌力及肌耐力的方法。骨質疏鬆症應強調「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而運動已被證實對預防婦女骨質疏鬆症具有一定成效。適合運動項目建議: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強度、肌耐力、身體柔軟度和平衡感,像散步、慢跑、登山、游泳、騎自行車、太極拳及健身氣功都非常適合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之高危險群從事的運動項目;而不論您執行以上哪一種運動來增加骨密度,應保持每週至少三次,每次運動達30至40分鐘的頻率,以達到實質的效果。另不適合骨質疏鬆症患者執行的運動如跳躍運動、激烈跑步及從事彎腰及過度轉腰之運動,如:仰臥起坐、保齡球等,故運動過度或不足對婦女骨密度皆會造成負面影響,建議選擇適合個人身體狀況之運動方式。

愛運動也要顧安全 運動傷害不可不慎!

愛運動也要顧安全 運動傷害不可不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體育班的學生,往往在不同的運動領域擁有長才,雖然運動是一件好事,不過在運動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我保護,以免導致運動傷害,光田綜合醫院復健科醫師林青茂表示,近來因運動傷害就診的青年學子為數不少,前陣子甚至有同一高中體育班的學生「揪團」來治療的情況,因此要提醒喜愛運動的學子們,運動時不可不慎。林青茂醫師表示,3個月前,台中某體育班簡姓學生擅長舉重,但最近持續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到醫院就醫檢查後,竟發現自己同時罹患了半月軟骨、內側韌帶、前十字韌帶的連鎖性傷害,這種運動傷害在臨床上有個驚悚的名稱叫「膝關節三不幸」。而另一位擅長短跑跨欄的同班同學也因為長時間慢性下背疼痛的毛病而到醫院看診,這位同學一直認為自己只是運動強度或頻率太高引起的下背肌肉發炎,自恃著年輕體健而不予理會或休息,沒想到經X光檢查後,才得知自己的椎弓解離,若不趕快治療,恐怕留下終生的病根!林青茂醫師解釋,脊椎排列就有如樓層一般,前有椎間盤,後有脊韌帶及小關節上下連接,環環相扣,後側脊椎結構最脆弱的點在椎弓一個叫「狹部」的地方,平時活動時慢慢累積下來的微小傷害,都有可能造成狹部的斷裂。較嚴重者會因為長期失去後側脊椎的支撐力,而導致椎體向前解離滑脫,壓迫脊髓神經,引發坐骨神經痛。所幸這兩位同學經過2~3個月的復健治療與配戴適當護具保護傷處後,疼痛指數、肌耐力、關節活動度、下肢平衡靈敏度都有十足進步,  林青茂醫師指出,運動傷害的主要原因包括:從事高衝擊性的活動、運動過量、運動場地設施不安全、身體結構或個人體質等。若發生運動傷害時,建議傷患立即掌握,保護受傷部位、讓患部好好休息,減少活動以降低患部的血液循環,使發炎腫脹的程度減輕、受傷後第一時間冰敷,除冰敷外,也可對患部進行加壓減輕腫脹的程度、抬高傷部加上冰敷與壓迫,能減少血液循環至傷部、利用彈性繃帶或三角巾等材料固定傷處,避免因移動造成傷勢惡化。最後林青茂醫師也提醒青少年族群,運動前要適度有效熱身,運動後要針對運動主肌群進行適度冷身,切莫忽略運動傷害對骨骼肌肉發育造成的長遠影響。

憂鬱文明病 提早察覺勿忽視警訊

憂鬱文明病 提早察覺勿忽視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在的社會,憂鬱似乎成了一種文明病,經濟壓力似乎硬沾上了每個人,衛生局表示,民國99及100年的自殺統計,以感情佔最大原因,其次是憂鬱傾向及精神疾病及就業經濟問題,老年人則以久病厭世為主。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社會服務課林虹徽社工師說,有一次有一位自殺入院的婦人,已經連續兩日到急診室報到,因此多與她聊一些,言談之間提及為什麼會有想不開的念頭,婦人只說家人不關心她、面對於小孩的補習費不知所措,說著說著婦人的先生跟媽媽都來到了她身邊,先生是一位身心障礙人士,行走須仰賴手邊的前臂拐,護士也說,其實先生很關心她,只要婦人到急診室,先生幾乎都陪伴在側,至於為什麼婦人說家人不關心她,無解。一個年紀八十餘歲的爺爺,他一個人躺在急診室裡不斷哭泣,不斷嚷嚷著他不想活了、沒人要他乾脆死一死算了,這個爺爺我遇過他兩次,一次是在門診要求醫師讓他住院,一次是住院了卻因無人陪伴而情緒低落,其實爺爺跟我說過,他知道太太一定要工作不然沒有收入,但是太太去工作又沒人可以陪他,我曾經建議他到家附近的社區發展中心參加活動,不但不無聊還有人陪,但爺爺卻因為很多因素裹足不前,仍在自己的圈圈裡打轉。 林虹徽社工師也說,其實跳脫這個社會回到最原始的起點,還是最令人安心的家庭或陪伴在旁的親朋好友,這些潛在與疑似自殺的個案,不乏事先有透露警訊者,可惜身邊的親人缺乏警覺,甚至不當一回事,以致於錯失轉介、關懷的機會,再多的惋惜也只能換回冰冷的遺體,很多時候只是一個觀念轉不過來,一個結過不去,因此,平日裡多一點問候、多一點關心、多一點互動,很多不願意見到的狀況都可以避免的。

使用標靶藥 腎細胞癌存活率過五成

使用標靶藥 腎細胞癌存活率過五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去一些名人罹患腎臟癌後,民眾對腎臟癌漸不陌生,但不知道腎臟癌其實分為腎細胞癌和腎盂癌兩種,而且成人的惡性腎臟腫瘤大多為腎細胞癌。早年腎細胞不容易早期發現,治療上也相當困難,令醫師束手無策。所幸,現代影像醫學的進步,加上標靶藥物問世,對於提升腎細胞癌患者存活率來說具有相當意義。桃園壢新醫院腫瘤科闕宗正主任表示,目前腎細胞癌在台灣雖僅名列第16至20名,但每年仍有八百多名新增病患,發病年齡層已有下降的趨勢。隨著基因及分子醫學的進步,腎細胞癌藥物已進展至利用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不同的差異特性,開發僅針對癌細胞具有破壞效果的標靶藥物,對正常細胞傷害性較低。如已成熟並有條件可獲得健保給付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及mTOR的腫瘤訊息抑制劑等兩大類藥物。闕主任說明,這兩類藥物雖然機轉不同,但在腎細胞癌的治療上有趣的是,通常第一線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失敗後,醫師會使用第二線mTOR抑制劑藥物,而當第二線藥物又失效後,如再換回第一線藥物,卻發現一樣還有治療效果。許多病人可能會問,如果兩種藥物都有治療效果,又為何不合併在一起同時給藥呢?闕醫師解釋,抗血管新生藥物如紓癌特容易有毛髮顏色改變、味覺改變以及手腳脫皮等副作用,而另一類藥物則容易出現口角炎、腹瀉等副作用;如果合併兩種藥物同時使用,會擔憂因副作用過大而使患者無法承受,因此目前還是以接力賽的方式提供治療,同時也會搭配給予止瀉藥物、口腔噴劑及含有尿素的乳液幫助患者降低副作用的不適,以提高生活品質。特癌適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健保給付在第一線治療,治療包含亮細胞腎癌及非亮細胞腎癌的病患,作用機轉為封鎖癌細胞生長因子的訊息傳遞,抑制癌細胞增生、生長與存活,進而達到治療成效,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闕主任強調,腎細胞癌雖然好發在年長者,但由於容易被忽略,因此如果家中長者曾有腰痛、尿液顏色改變、腹部腫塊等狀況,不妨盡快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患者只要充分與醫師溝通,並且配合個管師及營養師等指導,抗癌其實不困難!

醫美美白保養新概念 用擦的脈衝光

醫美美白保養新概念 用擦的脈衝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美療程已是許多人的基本保養,大眾的接受度頗高,但很多接觸過醫美療程的人,對於過程中產生的閃光、雷射聲音、術後是否產生紅腫或傷疤相當在意,尤其是初次施打脈衝光時,雖然過程中會戴上眼罩,但那閃光的強度依舊讓不少人感到不能適應。臺大醫院皮膚部邱品齊醫師表示,肌膚淨白醫美保養目前以導入、淨膚雷射以及脈衝光等為主。然而,雷射、脈衝光電波都有極強能量,若醫師沒有事先局部施打其他部位,貿然使用過強能量,恐造成臉部受傷發炎,反而打出一臉黑斑。脈衝光的光譜廣泛,約550-1200nm波長,包含可見光與紅外線區間,如同太陽光的高能量光線,因此手術時,醫生及病患須戴上護目鏡,病患更需全程閉上眼睛,以免造成視力損傷。醫師建議平時溫和清潔、適度使用美白保濕產品,注意防曬,才是根本保護皮膚之道。其中,美白及防曬的產品,則可選用衛生署核可的美白成分與濃度,如鞣花酸0.5%、維他命C糖苷濃度2%等做為參考依據。法國知名保養品牌公關經理陳懷萱說明,目前品牌推出全新一系列美白產品是以醫美療程為概念,其有效美白的原因在於鞣花酸使用最高濃度0.5%,並搭配BHA水楊酸代謝黑色素與老廢角質,維他命B3阻斷黑色素傳導,依照衛生署核可美白成份精準調配。陳經理也分享測試美白產品是否有效的小祕訣,將產品擦在夏天夾腳拖的印痕上,一個月內可有效消除,陳經理試過許多不同產品,大多超過一個月才能漸漸淡斑,因此可以一個月作為評估的分隔線。另外,提醒民眾正確擦拭美白產品,應分為全臉及局部兩部分擦拭,第一步驟應先塗抹全臉,使全臉膚色均勻變淡,第二步再針對斑點部位進行局部加強,才可更有效美白。知名部落客阿筍分享,過去施打雷射或脈衝光療程,打完肌膚很容易敏感,且照護相當費心,但在試用完此以醫美療程為概念的美白系列產品一個月後,以往不容易白回來的手臂膚色都能明顯改善,與療程相比略勝一籌,不僅不需要多道手續注意雷射完的傷口和保養,而且對於敏感肌膚也不會造成刺激。此外,阿筍強調,美白系列產品最好整組搭配使用,早晚各擦精華液一次作為肌膚調理,白天日霜加強防曬,才算是一整個完整的療程,這與醫美雷射療程後續防曬的道理一樣,淡化黑色素也應預防黑色素再次生成。產品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害怕醫美療程反黑及光束的危害,善用保養品並正確擦拭,亦可不用去打脈衝光,也能達到美白效果!

醫美美白保養新概念 用擦的脈衝光

醫美美白保養新概念 用擦的脈衝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美療程已是許多人的基本保養,大眾的接受度頗高,但很多接觸過醫美療程的人,對於過程中產生的閃光、雷射聲音、術後是否產生紅腫或傷疤相當在意,尤其是初次施打脈衝光時,雖然過程中會戴上眼罩,但那閃光的強度依舊讓不少人感到不能適應。臺大醫院皮膚部邱品齊醫師表示,肌膚淨白醫美保養目前以導入、淨膚雷射以及脈衝光等為主。然而,雷射、脈衝光電波都有極強能量,若醫師沒有事先局部施打其他部位,貿然使用過強能量,恐造成臉部受傷發炎,反而打出一臉黑斑。脈衝光的光譜廣泛,約550-1200nm波長,包含可見光與紅外線區間,如同太陽光的高能量光線,因此手術時,醫生及病患須戴上護目鏡,病患更需全程閉上眼睛,以免造成視力損傷。醫師建議平時溫和清潔、適度使用美白保濕產品,注意防曬,才是根本保護皮膚之道。其中,美白及防曬的產品,則可選用衛生署核可的美白成分與濃度,如鞣花酸0.5%、維他命C糖苷濃度2%等做為參考依據。巴黎萊雅公關經理陳懷萱說明,目前品牌推出全新一系列美白產品是以醫美療程為概念,其有效美白的原因在於鞣花酸使用最高濃度0.5%,並搭配BHA水楊酸代謝黑色素與老廢角質,維他命B3阻斷黑色素傳導,依照衛生署核可美白成份精準調配。陳經理也分享測試美白產品是否有效的小祕訣,將產品擦在夏天夾腳拖的印痕上,一個月內可有效消除,陳經理試過許多不同產品,大多超過一個月才能漸漸淡斑,因此可以一個月作為評估的分隔線。另外,提醒民眾正確擦拭美白產品,應分為全臉及局部兩部分擦拭,第一步驟應先塗抹全臉,使全臉膚色均勻變淡,第二步再針對斑點部位進行局部加強,才可更有效美白。知名部落客阿筍分享,過去施打雷射或脈衝光療程,打完肌膚很容易敏感,且照護相當費心,但在試用完此以醫美療程為概念的美白系列產品一個月後,以往不容易白回來的手臂膚色都能明顯改善,與療程相比略勝一籌,不僅不需要多道手續注意雷射完的傷口和保養,而且對於敏感肌膚也不會造成刺激。此外,阿筍強調,美白系列產品最好整組搭配使用,早晚各擦精華液一次作為肌膚調理,白天日霜加強防曬,才算是一整個完整的療程,這與醫美雷射療程後續防曬的道理一樣,淡化黑色素也應預防黑色素再次生成。產品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害怕醫美療程反黑及光束的危害,善用保養品並正確擦拭,亦可不用去打脈衝光,也能達到美白效果!

腎細胞癌末期標靶藥物接力使用 存活率可達五成以上

腎細胞癌末期標靶藥物接力使用 存活率可達五成以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去一些名人罹患腎臟癌後,民眾對腎臟癌漸不陌生,但不知道腎臟癌其實分為腎細胞癌和腎盂癌兩種,而且成人的惡性腎臟腫瘤大多為腎細胞癌。早年腎細胞不容易早期發現,治療上也相當困難,令醫師束手無策。所幸,現代影像醫學的進步,加上民眾健檢意識抬頭,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加上標靶藥物問世,對於提升腎細胞癌患者存活率來說具有相當意義。桃園壢新醫院腫瘤科闕宗正主任表示,目前腎細胞癌在台灣雖僅名列第16至20名,但每年仍有八百多名新增病患,發病年齡層已有下降的趨勢,40至50歲患者不在少數。過去只有免疫療法的時代,腎細胞癌的死亡率居高,隨著基因及分子醫學的進步,腎細胞癌藥物已進展至利用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不同的差異特性,開發僅針對癌細胞具有破壞效果的標靶藥物,對正常細胞傷害性較低。如已成熟並有條件可獲得健保給付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及mTOR的腫瘤訊息抑制劑等兩大類藥物。闕主任說明,這兩類藥物雖然機轉不同,但在腎細胞癌的治療上有趣的是,通常第一線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失敗後,醫師會使用第二線mTOR抑制劑藥物,而當第二線藥物又失效後,如再換回第一線藥物,卻發現一樣還有治療效果。目前在臨床上就已實際診治一位年近四十多歲,卻罹患晚期腎細胞癌的男性工程師,其因反覆出現癌細胞復發的狀況,因此原由使用兩年抗血管新生藥物紓癌特(Sutent)治療,再接續使用伏癌妥後,又出現復發的狀況,目前再換回去第一線紓癌特治療後,至今疾病控制穩定並已延長五年以上生命。許多病人可能會問,如果兩種藥物都有治療效果,又為何不合併在一起同時給藥呢?闕醫師解釋,抗血管新生藥物如紓癌特容易有毛髮顏色改變、味覺改變以及手腳脫皮等副作用,而另一類藥物則容易出現口角炎、腹瀉等副作用;如果合併兩種藥物同時使用,會擔憂因副作用過大而使患者無法承受,因此目前還是以接力賽的方式提供治療,同時也會搭配給予止瀉藥物、口腔噴劑及含有尿素的乳液幫助患者降低副作用的不適,以提高生活品質。此外,依據美國2011年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病患服用紓癌特後,若出現高血壓與手足症候群等副作用,反而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只要配合醫師謹慎處理副作用,生活品質都將獲得改善。此外,在腎細胞癌末期轉移的病患中,有一類屬於預後不佳的高危險族群,這群病患可使用mTOR抑制劑類的標靶藥物-特癌適(Torisel)。特癌適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健保給付在第一線治療,治療包含亮細胞腎癌及非亮細胞腎癌的病患,作用機轉為封鎖癌細胞生長因子的訊息傳遞,抑制癌細胞增生、生長與存活,進而達到治療成效,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闕主任強調,腎細胞癌雖然好發在年長者,但由於容易被忽略,因此如果家中長者曾有腰痛、尿液顏色改變、腹部腫塊等狀況,不妨盡快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排除腎細胞癌的可能性。若不幸罹患腎臟相關癌症,也要積極接受治療,如為早期癌症,手術切除病灶後,有完全治癒的機會,就連晚期患者使用藥物,也可提高五年存活率達50%以上,治療效果卓越。患者只要充分與醫師溝通,並且配合個管師及營養師等指導,抗癌其實不困難!此外,壢新醫院斥資上億購買醫療儀器,打造醫學中心級的癌症中心以提高南桃園地區的癌症醫療品質,號召了癌症相關專科醫師、營養師、社工師及其他社會資源共組癌症醫療團隊。闕醫師表示,除了提供癌症篩檢、一般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癌末的安寧照護等相關治療與照護外,在手術的部分也有腹腔鏡微創手術,放射線治療則是採用目前新一代的儀器,可以更精準的殺死癌細胞,讓正常細胞的傷害降到最低,對於南桃園的癌症病患來說,可獲得全方位、高效率、高品質、全人關懷的癌症醫療照護。

泰利颱風來襲 衛生署啟動應變機制

泰利颱風來襲 衛生署啟動應變機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輕度颱風泰利海上颱風警報發佈後,衛生署即刻成立緊急應變小組,啟動應變機制,並責成地方衛生局於汛期前做好防颱相關準備,尤其針對轄區高災害危險潛勢地區之慢性病病患、有需定期洗腎者及接近預產期孕婦等,應主動於地方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後執行緊急撤離,做好減災準備即時避難或獲得適當之醫療照護。衛生署也特別委任0610水災災區衛生局,就必要救援之醫護人員與醫品藥材,備援待命,若有緊急救護需要,立即提供必要援助。另為強化對災情監控,邱文達署長已責成六個區域緊急醫療應變中心(REOC),即日起加強與轄區衛生醫療單位聯繫,主動掌握緊急醫療救護需求,妥善規劃各項應變支援措施。為因應風災衛生署除加強前該應變準備外,同時做好: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監控疫情與防疫消毒、淹水災區的健保相關民眾就醫服務,並呼籲淹水地區民眾應注意食品衛生及自身健康。衛生署再次呼籲全國醫療院所,應注意最新氣象資訊,即時檢查緊急發電機是否正常堪用,儲備緊急發電所需之油料,以確保提供之醫療服務不受中斷外,並預做淹水之緊急應變準備,以減少災害可能帶來之損失,並保障病人之就醫權益。

健康吃粽小秘訣 把握「三少一高」

健康吃粽小秘訣 把握「三少一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節又將至,在歡慶佳節時,民眾要如何吃的健康無負擔?成大斗六分院郭師妙營養師教大家健康吃粽的小祕訣: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三少一高」,並介紹搭配粽子的甜湯,讓民眾滿足口慾又不必擔心健康問題。郭師妙營養師表示,傳統粽多屬高油、高熱量且過鹹或過甜,因此需進行體重控制與慢性病的患者,都應避免食用。此外,每餐只吃粽子,會排擠青菜與水果的攝取量,因此建議,每1-2粒肉粽搭配1-2碟青菜及冬瓜、竹筍或絲瓜湯等蔬菜清湯,並加上一份水果,以增加纖維質攝取,可避免因消化不良造成腸胃蠕動不暢而便秘。而市售常見的粽子蘸料如番茄醬、甜辣醬等,含鈉量皆偏高,裹蒸粽、北部粽部分餡料需醃漬調味,對於需限制鈉量攝取的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較不利,郭師妙營養師建議改吃南部粽或調味較少的蒸粽。郭營養師並指出,高油高糖分的潮州甜粽,高血脂患者應淺嘗即止;南部粽的花生與花生粉亦屬高油脂類,最佳的食用祕訣是不灑花生粉,並盡可能挑掉花生。鹼粽熱量雖低,但糖尿病患者在食用鹼粽時,仍應減少蘸糖或改以代糖,避免糖分攝取過多;而傳統豆沙粽含糖量極高,不論是糖尿病患者或是一般民眾,都應避免食用。郭師妙更補充說明,自行包粽可在糯米裡混合五穀糙米、薏仁、蓮子、栗子、燕麥等,內餡不放三層肉和蛋黃,改以瘦肉、豆干、香菇、蘿蔔乾或無熱量的蒟蒻取代,如此便可改善粽子不易消化的缺點,不犧牲口感又能兼顧健康美味。郭師妙營養師也建議民眾一道可搭配粽子的甜湯─木耳紅棗湯,使用白木耳、紅棗、枸杞、龍眼乾、蓮子與代糖一同煮約半小時即可食用,除了可去油膩外,亦增加纖維攝取量,但切記需使用代糖,以降低糖分的攝取。最後,郭師妙營養師提醒民眾,食用粽子時,除了把握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三少一高」的訣竅外,更要注意粽子的保存期限,若是冷藏存放,最好不要超過三天;放在冷凍庫則勿超過二個星期;打開粽子有粘絲的情形,即表示粽子不新鮮,勿再食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