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群聚肺結核感染勿恐慌 投藥治療預防率達9成

群聚肺結核感染勿恐慌 投藥治療預防率達9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結核病」雖多發生在年長者身上,但在學校、軍營等人口集中的場所,若與發病者長期密切接觸,容易引發群聚感染,像是世新大學等都曾發生結核病群聚事件,對當事人及全校師生造成很大壓力,不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結核病防治組護理長施秀珍表示,只要早期針對密切接觸者篩檢,再投與潛伏結核感染藥物治療9個月,即可有效預防發病機率達9成。施秀珍護理長說,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通常經由飛沫傳染,常見肺內結核感染占90%,其他器官的肺外結核感染佔10%。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有5~10%發病。只要接受治療、規則服藥2週,其傳染性已大幅降低,她強調,結核病不是不治之症,只要遵照醫師囑咐,持續接受6~9個月正確有效的藥物治療,就能痊癒。施秀珍護理長指出,「預防重於治療」,對孩童而言,最有保護力即是接種卡介苗,其餘攝取均衡飲食與營養,補充足夠水分,充分睡眠,規律運動,生活環境也應盡量打開室內窗戶,並保持屋裡空氣流通,避免出入密閉公共場所,有感冒症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勿隨地吐痰,一有咳嗽及打噴嚏用衛生紙捂住口鼻,妥善處置衛生紙,並且立即洗手。以上的預防措施確實做到是足夠的,但是在現今校園生活型態,經衛生單位深入了解並不然,大學生習慣熬夜做事,因此體力及免疫力相對較差,施秀珍護理長建議,為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避免校園結核病群聚事件發生,需配合每年定期辦理肺結核衛教宣導,加強衛生禮儀、安排胸部X光檢查,以及環境監控如室內(教室及宿舍)通風、二氧化碳濃度等。讓我們一起努力守護校園師生們的健康,同學們在安全環境下平平安安成長茁壯。

吸食強力膠危害大 嚴重恐窒息死亡

吸食強力膠危害大 嚴重恐窒息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張女士今年連續兩次因為手腳麻痺,肌肉無力住院。第一次住院經點滴輸液補充,症狀解除後返家。今年5月又再次因為類似症狀,呼吸喘、胸悶、手腳無力由急診住進加護病房。醫師檢查後發現,原來是長期吸食強力膠後引發心律不整,在加護病房積極予以鉀離子補充後,隔天張女士手腳麻痺的症狀大為改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劉文勝說,強力膠曾是在60年代台灣地區被濫用的物質之一,一般民眾對於吸食強力膠的危害概念,大多只停留在長期慢性吸食後對神經系統的損傷,也就是記憶力和情緒的不穩定。強力膠為一種容易揮發的有機溶劑,而吸食強力膠的急性期致命性危險,常見的有噁心、嘔吐、意識混亂,甚至因而產生吸入性肺炎或化學刺激性肺炎。嚴重者可因肌肉無力、意識喪失造成窒息死亡。由血中鉀離子過低引發的心律不整,也是可能致命的後遺症之一。長期吸食強力膠除了會造成神經系統退化、記憶力喪失,甚至是人格異常之外,對身體許多系統都有危害。劉文勝指出,對肌肉系統來說,因為電解質不平衡會造成肌肉無力、抽搐以及骨骼肌溶解。對眼睛角膜有刺激性,對耳朵神經也有傷害和去髓鞘作用。腸胃道的毒性作用會有噁心和嘔吐,對肝臟會形成脂肪肝。對腎臟會造成遠端腎小管酸血症、高血鈣及高尿酸、腎臟排酸能力受損,進而引發血中鹽分(電解質)不平衡。在醫學個案報告中,甚至發現對人的內分泌系統也有不良影響。一般的治療多為支持性療法,無特別的解毒劑。首先減少對毒物暴露,並監測心電圖急動脈血氧指數。避免急性中毒引發的心律不整和窒息風險。之後予以電解質補充,減少因為嘔吐或腎臟病變而流失鉀離子。當病患穩定後,會診身心科醫師予以支持和輔導,減少對物質的依賴和再犯率。若是職業傷害的患者(例如油漆工人,家具製造廠的作業員),因為空氣中易接觸到甲苯揮發氣體,宜改善職業環境,並加強職業安全教育,以避免再度發生中毒事件。

暑假健康玩 青少年反毒做夥來

暑假健康玩 青少年反毒做夥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青少年在暑假期間喜歡呼朋引伴,一起享受夏日美好時光,但卻有部份青少年因為好奇而與朋友共同嘗試施用毒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新興傳染病及藥癮防治科在進行監所毒品個案出監訪談時發現,有29.97%的個案早在10~19歲就開始接觸毒品,根據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資料,目前19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的毒品則以K他命為主。根據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100年度「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分析中得知,19歲以下的青少年(通報:1,017人次)以K他命為主,佔62.6%。藥物來源由朋友取得,佔63.4%。由於青少年喜歡群聚一起狂歡,往往只看到毒品所帶來的短暫快樂,而尚未見到它的長期傷害,K他命流通快速且方便取得,再加上價位便宜,往往讓他們在狂歡時,濫用K他命因此成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護理師詹豐銘表示,K他命雖然不會有戒斷症狀,但卻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噁心嘔吐、複視/視覺模糊、暫發性失憶及身體失去平衡等症狀,也會使人產生無助、對環境知覺喪失,並伴隨著嚴重的協調性喪失及對疼痛感知降低,令使用者處於極度危險狀態,長期使用甚至會罹患慢性間質性膀胱炎,變得頻尿、尿急、小便疼痛、血尿、下腹部疼痛,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尿量減少、水腫等腎功能不全的症狀。詹豐銘護理師指出,但從近日訪談中則發現,現在青少年一開始接觸毒品多半是好奇或是追求刺激,可能先從菸酒進而使用愷他命(三級毒品),再來則可能接觸安非他命(二級毒品),甚至海洛因(一級毒品)來獲得快感,終導致自身陷於毒癮中無法自拔。台中林新醫院江淑惠藥師更表示,社會案件上經常可見在聚會場所禁不起朋友慫恿吸毒,最後導致死亡的案例。她也提醒青少年不要碰毒品、隨時提高警覺並遠離是非場所,才可以保護自身安全、避免毒害,也呼籲所有民眾應做自己最大的主人,勇敢向毒品說「不」,邁向擁有健康身心的幸福人生。

腎細胞癌末期續用標靶藥物 存活率過五成

腎細胞癌末期續用標靶藥物 存活率過五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去一些名人罹患腎臟癌後,民眾對腎臟癌漸不陌生,但不知道腎臟癌其實分為腎細胞癌和腎盂癌兩種,而且成人的惡性腎臟腫瘤大多為腎細胞癌。早年腎細胞不容易早期發現,治療上也相當困難,令醫師束手無策。所幸,現代影像醫學的進步,加上民眾健檢意識抬頭,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加上標靶藥物問世,對於提升腎細胞癌患者存活率來說具有相當意義。桃園壢新醫院腫瘤科闕宗正主任表示,目前腎細胞癌在台灣雖僅名列第16至20名,但每年仍有八百多名新增病患,發病年齡層已有下降的趨勢,40至50歲患者不在少數。過去只有免疫療法的時代,腎細胞癌的死亡率居高,隨著基因及分子醫學的進步,腎細胞癌藥物已進展至利用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不同的差異特性,開發僅針對癌細胞具有破壞效果的標靶藥物,對正常細胞傷害性較低。如已成熟並有條件可獲得健保給付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及mTOR的腫瘤訊息抑制劑等兩大類藥物。闕主任說明,這兩類藥物雖然機轉不同,但在腎細胞癌的治療上有趣的是,通常第一線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失敗後,醫師會使用第二線mTOR抑制劑藥物,而當第二線藥物又失效後,如再換回第一線藥物,卻發現一樣還有治療效果。目前在臨床上就已實際診治一位年近四十多歲,卻罹患晚期腎細胞癌的男性工程師,其因反覆出現癌細胞復發的狀況,因此原由使用兩年抗血管新生藥物紓癌特(Sutent)治療,再接續使用伏癌妥後,又出現復發的狀況,目前再換回去第一線紓癌特治療後,至今疾病控制穩定並已延長五年以上生命。許多病人可能會問,如果兩種藥物都有治療效果,又為何不合併在一起同時給藥呢?闕醫師解釋,抗血管新生藥物如紓癌特容易有毛髮顏色改變、味覺改變以及手腳脫皮等副作用,而另一類藥物則容易出現口角炎、腹瀉等副作用;如果合併兩種藥物同時使用,會擔憂因副作用過大而使患者無法承受,因此目前還是以接力賽的方式提供治療,同時也會搭配給予止瀉藥物、口腔噴劑及含有尿素的乳液幫助患者降低副作用的不適,以提高生活品質。此外,依據美國2011年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病患服用紓癌特後,若出現高血壓與手足症候群等副作用,反而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只要配合醫師謹慎處理副作用,生活品質都將獲得改善。此外,在腎細胞癌末期轉移的病患中,有一類屬於預後不佳的高危險族群,這群病患可使用mTOR抑制劑類的標靶藥物-特癌適(Torisel)。特癌適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健保給付在第一線治療,治療包含亮細胞腎癌及非亮細胞腎癌的病患,作用機轉為封鎖癌細胞生長因子的訊息傳遞,抑制癌細胞增生、生長與存活,進而達到治療成效,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闕主任強調,腎細胞癌雖然好發在年長者,但由於容易被忽略,因此如果家中長者曾有腰痛、尿液顏色改變、腹部腫塊等狀況,不妨盡快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排除腎細胞癌的可能性。若不幸罹患腎臟相關癌症,也要積極接受治療,如為早期癌症,手術切除病灶後,有完全治癒的機會,就連晚期患者使用藥物,也可提高五年存活率達50%以上,治療效果卓越。患者只要充分與醫師溝通,並且配合個管師及營養師等指導,抗癌其實不困難!此外,壢新醫院斥資上億購買醫療儀器,打造醫學中心級的癌症中心以提高南桃園地區的癌症醫療品質,號召了癌症相關專科醫師、營養師、社工師及其他社會資源共組癌症醫療團隊。闕醫師表示,除了提供癌症篩檢、一般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癌末的安寧照護等相關治療與照護外,在手術的部分也有腹腔鏡微創手術,放射線治療則是採用目前新一代的儀器,可以更精準的殺死癌細胞,讓正常細胞的傷害降到最低,對於南桃園的癌症病患來說,可獲得全方位、高效率、高品質、全人關懷的癌症醫療照護。

夏季先預防 三伏貼穴位敷貼改善冬季好發疾病

夏季先預防 三伏貼穴位敷貼改善冬季好發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是冬季好發的疾病,常因灰塵、塵瞞、刺激性空氣、油煙、氣候變化、環境改變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誘發,為肺部系統的疾病。署立基隆醫院指出,根據中醫「春夏補陽」的原理,針對冬天容易發病的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在夏季做預防性治療,冬天時,就可減少發作機率,像是「三伏貼」就是很好的預防性治療。「三伏貼」是在三伏日所做的穴位貼敷治療法,在三伏陽盛之際,於夏至後一個月,每隔10日,將具有減敏定喘及化痰止咳功效之中藥餅,三伏天這三天來門診各敷貼在適當穴位,藥物更容易滲透皮膚,能疏通經絡,調節臟腑,達到扶正祛邪的功效。研究報告指出,依此法連續三年,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療效顯著。尤更適用於不喜歡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三伏貼主要是過敏體質的兒童,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及異位性皮膚炎,還有平時容易感冒造成反覆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適合。成人氣喘、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也可以經由三伏貼來改善症狀。由於「三伏貼」是一種皮膚刺激療法,有些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故如果是皮膚過敏者、臨近穴位皮膚發炎感染者、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病患、一歲以下幼兒、孕婦、年老體弱、發燒和咽喉痛、扁桃腺發炎者及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等,則建議避免使用。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自101年7月9日起提供「三伏天貼穴特別門診」,歡迎鼻過敏、氣喘患者多加利用,而今年三伏天為初伏(7/18)、中伏(7/28)及末伏(8/7)。署立基隆醫院於7/9、7/17、7/18、7/28、8/7、8/17共14診提供「三伏天貼穴特別門診」服務。

男性卻有C罩杯 肥胖男性有女乳外觀

男性卻有C罩杯 肥胖男性有女乳外觀

根據英國整形外科醫生協會統計發現,近5年男性縮乳手術人數增加25倍,歐美男性女乳症的患者比例在急速上升中。整形外科李久恆醫師表示,歐美男性可能吃太多含荷爾蒙的肉類,加上高比率的肥胖,才需要動刀縮乳,台灣情況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外食族吃太油膩或含過多荷爾蒙食品、甚至服用藥物,都可能影響荷爾蒙分泌異常,因而造成男性女乳症。一到了夏天要游泳戲水、入伍時洗澡裸裎相見時,男性女乳症患者就有遮不住的困擾。以食指與拇指掐住胸部脂肪,若皮膚厚度超過兩公分,就有可能是男性女乳症。李久恆醫師表示,以目前先進的醫學科技,男性女乳症都可經由手術來改善,手術方式要看個人乳腺、乳房脂肪分布情形而定,男性女乳症治療手術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乳腺切除手術、抽脂手術,以及乳腺切除合併抽脂手術。切除乳腺手術主要是切除部份乳暈、乳頭下的乳腺及多餘的脂肪,手術切口為乳暈下緣處,傷口大小約1公分。另外部分患者是因為肥胖胸部囤積大量脂肪,才會出現男性女乳症外觀。李久恆醫師表示,門診案例就曾遇到一位從事金融業的張先生,卻擁有女友也羨慕的C罩杯,經研判應該是因為長期工作壓力大及作息不正常,造成體內荷爾蒙失調,加上飲食過量又缺乏運動,讓胸部脂肪增多,乳房越來越明顯,像張先生這類患者可使用水刀抽脂手術來恢復胸部正常外觀,透過手術將多餘的脂肪取出,術後隔天還是可以正常上班,他已經不再害怕袒胸露乳,因而恢復自信心。李久恆醫師表示,「水刀抽脂」利用水壓沖洗加上真空吸引技術,一面沖刷脂肪,一面將脂肪吸出,能移除大範圍脂肪,同時以負壓回吸腫脹液及脂肪組織,比較不會傷害血管和深部組織,不僅可局部麻醉降低手術傷害,對組織的損傷小,還能縮短術後恢復期,但不管進行哪種手術,若醫師經驗不足,都很有可能出現手術後血腫等風險,因此須慎選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由於每個手術都有風險,民眾在動手術前針對不了解的地方,還是應該多請教專業醫師的說明建議。

菜脯、蝦米問題多 20倍水量浸泡卡安全

菜脯、蝦米問題多 20倍水量浸泡卡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近,日前衛生單位抽驗粽餡不合格率最高者為菜脯及蝦米,主要是防腐劑、苯甲酸、漂白劑及二氧化硫超標的問題。由於菜脯使用的防腐劑苯甲酸鹽及蝦米使用的漂白劑亞硫酸鹽均為水溶性,容易經由浸泡水洗而去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為解決民眾食的安全,將菜脯及蝦米進行浸泡水洗試驗,結果發現,以「20倍」的水量浸泡,去除菜脯中的苯甲酸及蝦米的二氧化硫效果最好。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以科學實驗來告訴民眾,該室將含有苯甲酸超標(4.46 g/kg及2.06 g/kg)的菜脯,以及含有二氧化硫(0.0176 g/kg)的蝦米,分別以5倍、10倍及20倍的水量浸泡10分鐘以上浸泡水倒掉,結果發現,只要經過5倍的水量浸泡水洗,即有去除的效果,如果使用20倍的水量浸泡,效果最佳,可去除70 %到90 %的苯甲酸及二氧化硫達到合格的標準,甚至檢出量極低。此外,泡水處理後的菜脯及蝦米顏色更顯自然、乾淨且衛生,而且口感不會改變,脆且佳。雖然浸泡水洗可去除菜脯中苯甲酸及蝦米中二氧化硫的殘留,但是該局仍呼籲民眾選購此類商品,應選擇信用良好的攤商或商家,最好是有完整的包裝及標示的產品,使用前再經20倍的水量浸泡水洗,如此,更可確保食用的衛生安全。

鹼粽油屬強鹼性 誤食別催吐

鹼粽油屬強鹼性 誤食別催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將屆,應節的食品當非粽子莫屬,目前市面常見的粽子種類大約可分鹹味粽及甜味粽兩大類,其中屬甜味的「鹼粽」是將鹼粽油添加於糯米中製做而成,在鹼粽油的作用下,鹼粽呈現亮麗金黃色透明的外觀,同時具有特殊的口感,冷藏後食用,更是夏天的消暑佳品。鹼粽油雖是可加於鹼粽的食品添加物,但使用及貯存應特別注意,市面上販賣鹼粽油通常是略帶黃色的透明液體,聞起來有點鹼味,屬強鹼性物質,也因聞起來不似強酸刺鼻,所以容易遭誤食。由於往年常有兒童誤食「鹼粽油」的案例,造成食道及腸胃道的嚴重傷害。因此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強調製作或販售鹼粽油業者一定要注意以下產品包裝及標示規範,勿以一般飲料或油品容器盛裝,應於瓶身加註明顯的危險警告標幟與警語,且不得小於三公分見方。勿存放於冰箱及小孩易取處;萬一誤食請勿催吐,儘速送醫。小小一瓶鹼粽油,售價區區30元左右,一旦發生誤食,造成的傷害卻是永久的,許明倫局長亦呼籲民眾,購買時應查看其標示是否完整,家中用剩的鹼粽油應即稀釋丟棄,勿存放於冰箱。

颱風來襲 注意自身安全也要注意食品衛生

颱風來襲 注意自身安全也要注意食品衛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颱風季節到來,加上這兩天豪雨不斷,除了注意個人安全外,食品管理局提醒大家,因颱風豪雨導致溫度濕度變化以及電力不穩等問題,都會影響到食品保存與安全,像是食物若經泡水而有病原菌汙染疑慮應立即丟棄,食管局呼籲民眾需於颱風期間及颱風過後注意飲食衛生安全。食管局指出,為確保食品處置環境符合衛生,必要時可用清潔劑或稀釋後漂白水進行清潔。另外,在食物的操作與烹煮上,應把握「食品安全五要原則」,一、要清潔:調理食物前應徹底以肥皂洗淨雙手,並徹底清潔與消毒製備食物的場所及設備。二、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肉與海鮮應與其他食品分開,以避免生熟食交互污染。三、要徹底煮熟:食物要徹底煮熟後再食用,避免生食。四、要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飲水須煮沸至少1分鐘,必要時喝市售包裝水,使用新鮮的食材與乾淨的水烹調食物,並多選用可去皮或易清洗的瓜果蔬菜。五、要注意保存溫度:熟食或易腐爛之食品宜冷藏或不置於室溫下超過2小時,當冰箱失去電力時,應盡量不要打開冰箱,避免溫度升高。食管局也叮嚀大家,多一份留意,多一分安心,提早預防風災災害並注意食品衛生安全,將可健康平安度過颱風季節。

超級愛健康/牙齒酸軟 敏感性牙齒好痛苦

超級愛健康/牙齒酸軟 敏感性牙齒好痛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報導)許多人都有敏感性牙齒的問題,而從生活中基本的刷牙開始做起,刷錯牙也容易讓你有敏感性牙齒嗎?敏感性牙齒讓人痠軟無力,到底哪些食物容易造成牙齒敏感?牙科醫師黃明霞說,愛吃這些:蛋糕、椪柑、芭樂、雪糕、甘蔗、紅酒、汽水、開心果等,容易造成牙齒酸軟,因此飲食方面,應避免酸性高的食物,如柑橘類、碳酸汽水、酸乳酪、紅酒及白酒等,以免牙齒受到酸蝕,並應檢查有無腸胃道逆流造成酸性物質的刺激。同時,避免咀嚼堅硬食物如花生米、甘蔗、芭樂、檳榔、骨頭、硬殼類等,以免琺瑯質受損。而充足睡眠及適量運動,可舒緩緊張情緒,有助減少磨牙。要對抗敏感性牙齒最重要就是刷牙,但如果不能刷牙的時間,就只能利用牙線來清潔牙垢,黃明霞醫師教大家如何使用牙線清潔牙齒的污垢,第一步先截取一段約下臂長的牙線,而後將牙線一端纏繞一手中指第二指節兩圈,保留適當距離,再纏繞在另一手中指第二指節。兩手保留的牙線距離,正好為雙手比七時,食指約可彼此觸碰;最後將牙線以C字型包住牙齒,由下往上輕輕刮除牙菌斑,每顆牙約刮5到10下。而平常也可多吃一些,含有鈣質的乳酪、牛奶、小魚乾、豆腐、含維生素C的番茄、花椰菜、奇異果、木瓜,含磷的深色蔬菜、紅蘿蔔、玉米、四季豆及能潔齒抗的洋蔥、香菇等都是能強健護齒的好食物。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3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