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注意!「零卡」食品不代表「熱量0」

注意!「零卡」食品不代表「熱量0」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年來衛生署除了持續教育民眾應維持健康理想體重外,也推動健康飲食,希望民眾養成少油、少鹽、少糖的健康飲食習慣,且隨著現代人營養意識抬頭,為了減少熱量的攝取,許多人會選購「無糖」、「低糖」食品,認為這些食品就代表著無熱量,不過真的就是這樣?衛生署提醒 消費者,千萬不要存有無糖就是零熱量低的迷思,因為食品中除了糖以外的其他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 等,也都會產生熱量,吃過多仍會肥胖。衛生署解釋如果標示「零卡」,表示每100公克或每100毫升所含熱量 不得超過4大卡, ;如標示「低卡」,則不得超過40大卡,包裝食品如標示包裝食品如標示「無糖」,每100公克或每100毫升所含糖含量不得超過0.5公克;如標示「低 糖」,則不得超過5公克。因此「無糖」或「低糖」並不代表熱量為0。衛生署也表示,選購食品時應注意食品標示上的項目包括,1.「營養標示」之標題;2.熱量(大卡);3.蛋白質(公克)、脂肪(公克)、飽和脂肪(公克)、反式脂肪(公克)、碳水化合物(公克)、鈉(毫克)的含量;4.其它出現於營養宣稱中之營養素含量;5.廠商自願標示之其他營養素含量,且不論是以100公克(或毫升)食品為計算基準,或是以食品的份數為計算基準,民眾都要先知道自己所食用食品的重量(或容量)或份數,然後才能正確地計算出所吃進的熱量及各種營養素的量。例如一包食品中營養標示欄稱含有2份,民眾如吃完一整包,表示所吃進去的總熱量及各種營養素的量 是該產品營養標示欄所數量的2倍。減肥無捷徑,均衡飲食多運動,只要建立正確的體重管理觀念,同時運用「營養均衡的飲食控制」及「持之 以恆的運動」作為減重最高原則,儘量少吃甜膩、油炸、油煎、油酥等高熱量的食物,並戒掉吃零食或消夜等不良習慣。

泡泡染勿當洗髮精 多數民眾使用不當

泡泡染勿當洗髮精 多數民眾使用不當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市面上常常有許多新奇的東西出現,像是這幾年出現標榜不需特殊染髮程序及防護措施的「泡泡染」,簡單方便的使用方法加上便宜的價格,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而許多消費者看過電視購物、廣告等,都誤以為可以邊洗頭,邊染髮,結果卻造成頭皮過敏、受損等現象,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史濟振說,泡泡染其實還是一種染髮劑,絕對不能當成洗髮精使用,尤其最好不要接觸到頭皮,這幾年發生一些泡泡染過敏現象,大多都是因為消費者使用不當。衛生署表示,「泡泡染」列屬含藥化粧品管理,需向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辦理查驗登記,經核准發給許可證後,才能製造或輸入販售。違反者將可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7條規定,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15萬元以下罰金。史濟振先生說,其實「染髮劑」使用的化學染料成分,對於皮膚敏感者較容易產生過敏現象,所以他也強調,在使用泡泡染時,絕對不能將染髮劑當做洗髮精來使用,尤其接觸頭皮後可能會造成頭皮損傷,且使用染髮劑時,更應避免藥液流入眼睛,萬一不小心流入眼中,則要立即以清水沖洗,一旦出現不適症狀,要立即就醫診治,另外為確保使用安全,消費者一定要遵守包裝上的注意事項,像是染髮前必需先作皮膚敏感測試、染髮操作時應戴手套等,絕不能當作洗髮精一樣來按摩頭皮,以避免發生副作用。

健康飲食宣導 遵守健康飲食金字塔

健康飲食宣導 遵守健康飲食金字塔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澎湖縣七美鄉衛生所曾在七美國小舉辦健康飲食宣導,讓大家更了解健康飲食對生活的重要性,呼籲大家均衡飲食選擇多種類和適當分量的食物,以便能提供各種營養素和恰當熱量去維持身體組織的生長,增強抵抗力和維持適中的體重。另外衛生局也特別提醒大家,進食時應該按照「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分量比例進食,所謂健康飲食金字塔最底層的食物是五穀類。它們是我們身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在日常飲食中應該吃最多。我們更應選吃多些全麥的五穀類食物。在「健康飲食金字塔」第二層的食物是蔬菜及水果類。它們是繼五穀之後要吃多些的食物。肉、魚、蛋、豆類及奶品類食物位於「健康飲食金字塔」的第三層,我們於日常飲食中應吃適量這類食物,而位於「健康飲食金字塔」頂部的食物屬油、糖及鹽類,這類食物於日常飲食中應該減少吃。另外每天都要補充充足的水分,以促進健康,均衡飲食能提供充足的熱量和營養素,確保發育需要,只要確立均衡飲食的習慣就可以避免肥胖、消瘦、腸胃病及貧血,亦可減低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和癌症等都市殺手病。 飲食方面,避免油炸、太油、太甜、太鹹的食物,而且不要有吃宵夜的習慣,飲食要盡量清淡,平時要多吃蔬果及高纖維的食物、選擇低脂食物。多喝水、多運動、睡眠充足、生活規律、放鬆心情、減少壓力等,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早發現身體內部的異常現象,進而調整個人的生活習慣或接受適當的治療,以達到防微杜漸、預防勝於治療的目的,才是保持健康之道。

內臟脂肪過多易引疾病 注意標準腰圍

內臟脂肪過多易引疾病 注意標準腰圍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澎湖縣衛生局曾在山水社區宣導代謝症候群,並強調腰圍警戒值的重要性,因為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程度,成年女性腰圍勿超過80公分(31吋),成年男性腰圍勿超過90公分(35吋),因為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澎湖縣衛生局表示,脂肪依照堆積的部位不同,大致可分為「內臟脂肪」及「皮下脂肪」兩種,而內臟脂肪最容易觀察的表徵便是腰圍大小,內臟脂肪過多會導致腹部肥胖(也就是腰圍過粗),而且內臟脂肪活性大,會釋出游離脂肪酸,流入肝臟導致胰島素阻抗,就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其他代謝各種代謝性疾病的機會。 腰圍過大的原因,例如遺傳、神經系統、飲食生活習慣、代謝紊亂、熱量供需失調等。但是形成腹部肥胖的具體機制是一致的,即飲食能量攝入量多於身體消耗量,過剩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儲存於身體。肥胖者往往有飲食過量,或是有睡前進食及晚餐多食的習慣,或是體力活動過少,尤其人到中年以後,體力勞動量逐漸下降,導致脂肪壅存在腹部與臀部。另外,睡眠不足、壓力大、女性妊娠等都有可能是導致腹部肥胖的原因。 因此預防肥胖沒有速成的方法,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型態,才能遠離肥胖。學習「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體重管理秘訣,進而養成樂在生活的健康習慣,擁有健康的體重。

肌膚反映體內狀況 均衡飲食氣色佳

肌膚反映體內狀況 均衡飲食氣色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皮膚就像一面鏡子,能傳達青春美麗的氣息,更能反映出身體內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擁有健康紅潤的好氣色、光滑亮麗的肌膚,需要正視平時的生活作息,別讓不正常的飲食對您的皮膚造成傷害,除了多選擇有益皮膚的食物以外,平時均衡的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國民健康局衛教文章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最活潑的器官,是人體與外界環境接觸最主要的屏障,除了保護我們的身體;更重要的,也在每天新陳代謝循環扮演關鍵角色,藉著皮膚的血管和汗腺來調節身體的溫度,以及排除代謝後所產生的廢物和毒素。充足的營養、均衡的飲食是美化肌膚的基礎,而補充皮膚所需的醣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分能使肌膚狀況更佳。國民健康局衛教文章指出,美化肌膚的元素包含,維他命A、B、C、E,維他命A促進皮膚組織正常化,缺乏時表皮容易損傷剝落,皮膚變得粗糙乾裂。為使肌膚更健康美麗,多吃富含維他命A及胡蘿蔔素的食物,如紅心蕃薯、菠菜、綠蔥、綠花菜、南瓜等深綠及深黃色的蔬果。維他命B以維他命B2、B6及B12與皮膚強健有關。維他命B2缺乏,會造成肌膚毛細孔容易擴張,嚴重時會形成脂漏性皮膚炎。維他命B6及B12缺乏時氣色蒼白,平時應多吃富含維他命B群的蔬果,如綠黃色蔬菜、菠菜、番茄、香蕉、酪梨等。而維他命C常存在水果中,有利於肌膚美白。人體若缺乏維他命C,皮膚張力喪失,肌膚內層管壁浮腫,肌膚色澤受損且日曬後易產生黑斑。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水果中的柑橘、芭樂、柿子、草莓及綠色蔬菜等,對皮膚才是最好的保養。維他命E是良好的抗氧化物質,可減少老人斑及皺紋,平時可多吃小麥胚芽及各種綠葉蔬菜來強化肌膚功能。另外像是水份,其實也扮演調理皮膚彈性、光澤及透明度的重要角色,而平時該喝多少水才能達到保健的功效?正常人儘量每天補充1200~2000cc的水,也就是6~8杯(每杯240cc)的水才稱得上足夠;除此,儘量利用白天多喝幾杯水,否則晚上喝太多反而影響睡眠及排泄機能。平日以白開水最為理想,太多的咖啡或茶,反而會因為利尿效果,大量將水份排掉、造成水份流失。平時多注意飲食、保養、睡眠就是光滑肌膚的養成之道。

飲酒過量抑制免疫力 應養成正確飲食

飲酒過量抑制免疫力 應養成正確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半數和飲食有關,因此追求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但是由於飲食習慣是從小就養成的,強化營養教育要從幼年做起,並給予食物熱量的觀念,避免青少年不當減肥,或偏好高熱量食物而導致肥胖,喝酒過量的人,會因為體內氧化壓力高而抑制免疫力。想提升免疫力,平日多吃蔬菜水果,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如蛋豆魚肉類食物以及瘦肉等;素食者可多吃燕麥及糙米等穀類,藉以提供鐵、硒、鋅等必須微量元素。經由動物實驗、流行病學的相關研究,以及臨床癌症治療經驗,陸續鑑定出數百種具有防癌功能的物質,幸運的是,這些物質廣泛地存在於我們日常攝取的食物中,例如蔬菜、水果和穀物,其中又以全穀類(全麥、糙米、胚芽等)、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高麗菜、包心菜)、番茄、蔥、大蒜等。我們生活在充滿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的世界中,「免疫力」就是高等脊椎生物在演化過程中所保留下來,保護我們維持身體健康及抵抗外來微生物入侵的能力。人的免疫系統就好像是一支精銳部隊,可以幫助我們抵禦各式各樣的病原體、癌細胞或是老舊的細胞。體內和免疫功能相關的器官包括製造淋巴細胞之骨髓、胸腺、脾臟以及淋巴結等,為保持這些肩負調節免疫之功效的器官處於最佳狀態,因此身體必須經常補充許多營養素。

醫訊/88節快樂貼心健檢為爸爸顧健康

醫訊/88節快樂貼心健檢為爸爸顧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爸爸節將到,花蓮慈院除了祝福普天下的爸爸們健康快樂外,更推出貼心的「88節高科技健檢感恩活動」,即日起接受預約健檢,希望可以提供爸爸一個貼心的父親節禮物、守護爸爸的健康,也希望透過推動健康檢查預防醫學,讓醫院不只是看病、醫病的地方,而是「看健康」的社區好鄰居。花蓮慈院「88節高科技健檢」有三大項,第一項是包括評估心臟功能、心血管有無缺血、缺氧、狹窄、阻塞、了解心臟跳動力、心肌力及心壁活動等功能,俗稱「三心健檢」的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檢查。第二項是可以早期發現及評估是否有腦血管疾病、腹部器官及骨盆腔、脊椎退化、椎間盤凸出、血管、軟組織等病變的全身高科技影像檢查,包括全身磁振照影 (MRI) 及胸腔電腦斷層(CT)。第三項是全身正子造影檢查(PET),做全身癌症篩檢。活動時間:即日起至八月七日受理預約活動地點: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活動洽詢:(03)8561825分機2949或2967

新手術!讓頑固高血壓「投降」

新手術!讓頑固高血壓「投降」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有許多年紀輕輕才三十多歲的高血壓病患,血壓高達240/170,一天要吞上十幾顆降血壓藥,血壓還是在180/100降不下來,每天都活在爆血管中風的恐懼中,甚至伴有憂鬱症,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指出,像這樣子「頑固高血壓」的病人不在少數,以前沒有好的治療方式,用盡各種藥物和治療也無法控制下來,嚴重甚至有病患併發中風終生癱瘓。殷偉賢主任表示,台灣成年人口高血壓盛行率約27%,高血壓疾病也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所耗用的健保資源更是非常龐大。儘管如此,高血壓控制率卻不足三成,積極的藥物治療顯然無法完全控制此疾病。殷偉賢主任說,若病患使用三種以上包含利尿劑的降壓藥,並已到達最高耐受劑量,仍無法,即屬於所謂的「頑固高血壓」,這類患者據估計至少佔高血壓病人的10%,推估全台這類高血壓患至少43萬左右。殷偉賢主任指出,近來發現藉由射頻燒灼術阻斷腎臟交感神經能有效控制血壓,施行方法與一般心導管手術類似,用特製的燒灼導管,經由股動脈到達兩側腎動脈釋放射頻能量,破壞腎動脈壁交感神經末梢,每側腎動脈燒灼處約只需4~6點,手術時間短,無重大併發症。殷偉賢主任指出,根據研究,術後第一個月的收縮壓/舒張壓可分別降低20/7、第三個月為24/8、第六個月為32/12毫米汞柱,有些病患經過「腎交感神經射頻燒灼術」治療後,甚至不必再服用任何藥物,除此之外燒灼術還能改善血糖的代謝及胰島素敏度,結果令人鼓舞,但目前國內衛生署目前尚未通過此項治療。

推廣母乳哺育週 給予寶寶更好的照顧

推廣母乳哺育週 給予寶寶更好的照顧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母乳經研究證實能給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台灣更積極推廣哺乳的益處,不僅在公共場合設置哺乳室,更強調任何人不得侵犯哺乳的權利,為使寶寶得到最好的照護。每年的8月1日至7日為「國際母乳哺育週」,國際母乳聯盟(WABA)於20年前,開始推行國際母乳哺育週活動,未來母乳的推動還可以做什麼,除國民健康局的大力推動外,更需要家庭、父母、家人的共同支持,讓婦女可以在最佳的環境中藉由母乳餵養和照顧嬰幼兒。國民健康局為維護哺乳媽咪一個無障礙哺乳環境,已於99年11月24日公布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在100年5月11日也發布公共場所哺集乳室設置及管理標準,目前縣轄內所設置之哺集乳室,包括公共場所、機關職場、學校及大型百貨公司,共152家,讓越來越多有機會喝到母乳的幸運寶寶,也希望越來越多家庭除了享受哺乳的美好,也因為哺乳而更健康、更親近。苗栗縣衛生局羅財樟局長表示,母乳是嬰兒的最佳天然食糧,母乳餵哺為母嬰雙方帶來即時和長遠的益處,並有助增強母嬰之間的感情聯繫,鼓勵媽媽在嬰兒出生後首六個月純以母乳餵哺,在嬰兒約六個月大時,開始添加固體食物,同時繼續餵哺母乳,直至小朋友兩歲或以上,並呼籲社會各界,包括家人、醫護專業人員、傳媒及僱主等,繼續齊心協力,鼓勵和支援所有母親維持較長時間的母乳餵哺,讓兒童健康成長。

南投12例恙蟲咬傷 戶外活動做防護

南投12例恙蟲咬傷 戶外活動做防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從事戶外活動要當心了!近來除了要避免病媒蚊叮咬之外,南投縣更傳出遭到「恙蟲」咬傷的案例,自今年起至今通報恙蟲確定個案達12列,請縣民做好防護設施及剷除雜草避免恙虫附著叮咬、並進行滅鼠以預防恙蟲病發生。通常在被具傳染性的恙虫叮咬的部位形成特有的洞穿式皮膚潰瘍型焦痂。這種急性的熱病在9~12天的潛伏期之後發生,伴隨有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 恙蟲病(Scrub Typhus)由立克次體引起的疾病,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通常也伴隨有咳嗽和用X光偵測有肺炎的現象。若不用抗生素治療,發燒約可持續14天。在未經治療的病例中,依其地區、立克次體株和曾否暴露於疾病等情形,致死率為1.0~60.0%,而且在老人中較高。人常在由立克次體、蟲媒和適當囓齒類動物共同存在遭致感染。人的感染機會和職業以及在感染地區的活動有關,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但無法終身免疫。 南投縣衛生局提供以下預防恙蟲的方法為:包括在戶外時著長袖衣褲、靴子、手套等;並每日沐浴換洗全部衣物;如發現手、足等部位有被咬的傷口,可塗抹含有抗生素物質的軟膏,減低發病;在特殊地區如營地周圍的地面、植物、礦坑建築物和地方性疾病的流行區使用有效的環境衛生用藥;剷除雜草,尤其在住宅附近,道路兩旁以及田埂等人群接觸頻繁的草地。如情況容許,可用焚燒法減低恙虫密度;於恙虫密度降至相當少的數量後,即進行滅鼠工作,以降低人類暴露於恙虫的感染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