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腎臟病無聲無息 如何遠離危險因子?

腎臟病無聲無息 如何遠離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腎臟生病和肝臟生病很像,靜悄悄的,當真的出現嚴重不適症狀時,通常已經是慢性腎臟病後期。所以,要了解我們的腎臟,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腎」。阮綜合醫院初期腎臟病衛教師陳慧欣解釋,腎臟的功能包括:調整水份、體液、血壓,腎臟工作像 7-11是24小時全年無休的,將多餘的水分過濾形成尿液排出,而當體內水分不足時,腎臟會回收水份穩定血壓。清除廢物,吃的食物經分解代謝及肌肉活動後的產物變成血液中廢物,從腎臟形成尿液排出。使電解質及酸鹼度平衡維持體內鈉、鉀、鈣、磷、鎂及酸鹼度正常;分泌及製造荷爾蒙腎素來控制血壓,紅血球生成素協助製造紅血球。當腎臟因某些因素,造成持續三個月以上結構上或功能上的破壞;或不論任何原因,使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ml/min,稱為「慢性腎臟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功能的衰退是無法避免的,除了年齡的因素,腎臟本身的疾病以及其他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痛風、藥品毒性、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腎臟病。此外,加速腎臟病惡化的危險因子常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抽菸、少活動、使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高蛋白飲食、肥胖、長期使用止痛劑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正不斷的在傷害我們的腎臟呢!陳慧欣建議,生活上遵守「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三多: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三少:少鹽、少油、少糖,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一沒有:沒有鮪魚肚。高危險群每三個月應做驗尿、驗血、量血壓;適量蛋白質攝取,不要大魚大肉。初期慢性腎臟病不用怕,只要有正確的觀念、良好的生活型態、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並聽從醫師的治療建議循序治療,用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

醫訊/吃出健康 健康飲食有一套

醫訊/吃出健康 健康飲食有一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去年公佈了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與「國民飲食指標」提供了很好的健康飲食方向。新版「每日飲食指南」的重要健康概念,有別於舊版梅花圖之「粗茶淡飯保健康」的日常生活應用,不過大家如何將它落實在目前之生活型態,免於疾病的威脅又能享受美食,是一重要的營養課題。在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在飲食上仍是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分別是水果類2~4份、蔬菜類3~5碟、全穀根莖類1.5~4碗、豆魚肉蛋類3~8份、低脂乳品類1.5~2杯(一杯240毫升)、油脂與堅果種子類3~7茶匙種子類1份,另外也希望大家多運動、多喝水,運動方面以每日至少30分鐘動態活動,為了健康平日也要避免含糖飲料的攝取,此外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特別邀請總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來告訴大家更多生活上需要注意的健康飲食,歡迎大家踴躍參加。講座時間: 8月15日(三)中午12:30~14:00講座地 點: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六樓多媒體講堂

偶像劇影響甚鉅!兒少戀愛觀恐扭曲

偶像劇影響甚鉅!兒少戀愛觀恐扭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七夕情人節將至,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樣「浪漫」?兒福聯盟針對國小五年級至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高達七成二的孩子有被告白的經驗;平均每四個孩子就有一個曾經交往過男女朋友,其中國中生結交男女朋友的比例又是國小學生的一倍之多。兩小無猜談戀愛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不過兒盟擔心,孩子的身心都不夠成熟,對愛情也懷抱著錯誤的觀念。調查中,有四成孩子坦承是從電視偶像劇中學習兩性交往的知識,一成的孩子認為偶像劇中的床戲最吸引人,甚至「小三」、「喇舌」等詞彙充斥著小朋友的感情生活,令人擔心。兒盟日前針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童以及國中七、八年級學童的調查發現,高達72.3%孩子曾經遇過別人告白,且平均每四個就有一個孩子曾交過男女朋友;國中生有交男女朋友的比例比國小多一倍,每三個就有一個國中生有交往經驗,國小學童則為17.9%,達統計上顯著差異。關於兩性交往的知識,孩子除了從老師、同學得知外,高達39.5%孩子是從電視中得知的;31.8%孩子是從網路上知道的,但兒盟指出,電視劇情、網路資訊良莠不齊,對孩子來說都不是最適當的教材。兒盟指出,偶像劇大多都是以談情說愛為主題的電視劇,調查發現,高達76.9%孩子有在看偶像劇。而孩子最喜歡看的偶像劇,第一名是《真愛找麻煩》,其次依序為《小資女孩向前衝》、《命中注定我愛你》、《犀利人妻》及《醉後決定愛上你》。偶像劇最吸引孩子的部分,52.9%是因為浪漫的愛情故事、49.4%為無條件為對方付出、36%為俊男美女的組合;另有19.7%為接吻的畫面,甚至有11.4%是被床戲吸引。對此,兒盟表示,曾有相關研究指出,長時間觀看偶像劇可能提高性早熟風險,劇情中親熱的畫面,可能會刺激大腦下視丘、引發孩子性早熟,值得家長多多關注。在13日的記者會中,兒福聯盟邀請國小男女學童現身說法,分享他們自己的交往經驗,或在學校裡聽到、看到的他人交往經驗。有孩子說,交往時會和對方說「我愛你」,或有「肩碰肩」的曖昧行為,是從偶像劇裡學習的;被問到「分手」的經驗,孩子也天真說分手時會打男生一巴掌,因為偶像劇都是這樣演的。甚至還有女學童表示,為了喜歡的男生,就算當「小三」也在所不惜,還引用偶像劇經典台詞「在愛情裡,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可見偶像劇對孩子愛情觀影響甚鉅。針對此調查結果,兒福聯盟提出「L‧O‧V‧E」四大呼籲。分別呼籲學童,若有感情上的疑惑及困擾,可洽兒福聯盟「傾聽你」專線0800-003-123,和社工員一起討論;兒盟也建議家長應適時針對孩童的交往狀況,敞開心胸聆聽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狀況。此外,政府應檢討是否針對偶像劇做更細緻的分級規劃,以免色情暴力孩子讓一覽無遺。在學校方面,兒盟也呼籲教育單位要正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加開兩性課程,協助孩子以尊重、理性的態度處理兩性交往問題。本次問卷調查是兒童福利聯盟於2012年4月9日至4月20日期間施測,以台灣本島國小五、六年級、國中七、八年級學童為母群體,採分層叢集抽樣法,就台灣地區19個縣市(不含澎湖、金門、連江等離島縣市)依母群體分布情形抽取44所受測小學,總計發出1593份問卷,回收率達89.6%;在98%的信心水準之下,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3%。圖:七夕情人節將至,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樣「浪漫」,不過,孩子的戀愛觀正確嗎?(照片/兒福聯盟提供)影音新聞請參閱 http://youtu.be/CnK9xt0cFho。

更年期年輕化趨勢 注意調整飲食作息

更年期年輕化趨勢 注意調整飲食作息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更年期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台灣女性大部份更年期從約45至55歲之間開始,甚至有少數女性35歲就開始進入更年期,這是因為高壓力環境所導致的賀爾蒙改變,因此所有女性們不得不重視這段人生的蛻變期。 在這段期間,由於卵巢功能的衰退,導致女性賀爾蒙的分泌減少,使得有些婦女的月經週期開始不規則,以及出現身心方面的不適症狀,如:熱潮紅、盜汗、記憶力衰退、失眠、全身酸痛等現象,因而影響了社交的生活、對自己的感覺及工作上的表現。每日需均衡的攝取各類食物,獲取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 健康。 平常也應多攝取黃豆及黃豆製品,因黃豆中含豐富的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在體內的作用類似女性賀爾蒙,能有效的舒緩更年期女性的不適感及預防骨質的流失。每天也應攝取足夠量的蔬菜及水果,尤其是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花椰菜、包心菜、高麗菜等,其中所含之 Indole-3-Carbinol 能幫助體內雌激素代謝,以減少婦科疾病的發生率。多攝取含鈣之食物,如:奶製品、大骨湯、小魚乾、吻仔魚等,不但可補充鈣質,並可穩定情緒、幫助睡眠。 日常生活中應多至戶外運動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每次30分鐘及心跳達到130下運動原則,可促使體內合成維生素D,幫助鈣質的吸收,有效預防骨質疏鬆。若婦女朋友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嚴重,千萬不要獨自一人承擔,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搭配荷爾蒙療法以減緩不舒服之狀況,重拾自信光采,擁抱快樂人生。

預防重於治療 腦中風相關症狀要注意

預防重於治療 腦中風相關症狀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腦中風是國人第三大死因,一旦發生中風,有約半數的病患會留下明顯的後遺症,甚至造成失能或殘障,雖然中風發作3小時內進行接受血栓溶解治療是目前的黃金處置,但真正能夠接受該治療的中風病患其實不多,大約只有3%~5%的民眾,因此「預防重於治療」仍然是腦中風照護的準則,而搏動性耳鳴也是民眾應該注意的重要症狀。今年七十七歲的蘇女士,過去健康狀況良好,但在數月前開始出現左耳有耳鳴的現象,這個耳鳴的頻率就和脈搏完全同步,在夜晚安靜的時候或是白天運動後常會變得更明顯,此外,她還出現了頭痛和頭暈的症狀。經過詳細的診察,發現蘇女士在頭顱內有一個血管畸形(硬腦膜下動靜脈廔管),並且已經併發了出血性腦中風。由於血管畸形內的血流量非常大,因此隨著心跳,會出現同步的血流雜音,病人也因而感受到搏動性耳鳴。蘇女士後續經過血管栓塞治療後,血管畸形已幾乎不見,而且因為血管畸形發現得還算早,所以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而且半年後追蹤的腦部攝影,腦出血也已完全消失。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主任蔡力凱指出,耳鳴是一個臨床上很常見的症狀,有多種不同的病因、分類和處理方式,其中最需注意的,是區分耳鳴的特質是搏動性或是非搏動性。所謂搏動性耳鳴,是指耳鳴的聲音會和脈搏或心臟的跳動同步,是有節律性的耳鳴;而非搏動性耳鳴則是持續性無節律的耳鳴。蔡力凱主任表示,搏動性耳鳴雖然較少見,但有約一半的病患可能導因於血管畸形(動靜脈廔管)或是頸部血管狹窄,而兩者皆有可能進而發生致命的腦中風,造成血管畸形原因目前不明,在臨床上有一部分民眾是因為該部位發生過外傷;然而頸部血管狹窄則是與三高族群、糖尿病病人等有關,若這類病人有耳鳴徵狀時,應特別注意區分是否為搏動性耳鳴。由於無論是血管畸形或血管狹窄,目前都有機會治療,因此罹患搏動性耳鳴的病人,應即早尋求診療,以避免後續腦中風發生的可能性。蔡力凱主任提醒,民眾若受耳鳴所困擾,應嘗試同時檢測脈搏,以辨別耳鳴的節律是否和脈搏同步,若該耳鳴的確類似搏動性耳鳴,則應即時求助於神經內科或耳鼻喉科醫師,以期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

驚!孩子「愛上卡慘死」 愛撫、性愛都願意

驚!孩子「愛上卡慘死」 愛撫、性愛都願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家長注意!根據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國小五年級到國中八年級學童中,有高達72.3%的孩子曾經遇過別人告白,且平均每四個就有一個孩子曾交過男女朋友。此外,在孩子的感情世界中,當對方對自己有進一步的要求時,逾51.5%孩子不會拒絕;甚至有10.7%孩子可以接受和另一半有愛撫行為,4.3%孩子可接受性行為,這些孩子的戀愛觀是只要我喜歡,什麼都願意為對方付出,真的是「愛到卡慘死」。兒盟調查發現,有37.1%孩子會和異性單獨出去玩,交往對象主要是同班同學或同校同學,因此校園內是孩子最常去的約會地點,其次是電影院、郊外、遊樂場,甚至有5.9%孩子會在自己家裡和對方家裡約會,若家裡沒有家長在,形同兩個人單獨在私密空間約會,很容易誘發親密行為。此外,10.7%的孩子表示可以接受和另一半有愛撫行為、4.3%孩子可接受性行為,對於已交男女朋友的孩子而言,一旦開始發展親密行為,對於更進一步的親密關係接受程度也更高。因此兒盟提醒,孩子若要與另一半約會,最好是約在公共空間,對自己的人身安全也比較有保障。兒盟調查有交往經驗的孩子發現,當對方對自己有進一步的要求時,逾半數孩子不會拒絕。此外,31.9%孩子表示會為了討好對方什麼都願意做,這些孩子的戀愛觀是只要我喜歡,什麼都願意為對方付出,真的是「愛到卡慘死」。在兩性關係的態度,7.4%孩子覺得只要喜歡對方,當「小三」也沒關係。由此可見,有交往經驗的孩子,更容易無條件為愛付出,在價值觀多元混亂的情形下,有孩子甚至認同不正確的交往關係,因此家長更應留意這些孩子的交友態度,加強溝通、教育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至於家長對於孩子和異性交往的態度,有71.1%的孩子表示不會告訴家長,有半數孩子表示爸爸或媽媽會和自己討論兩性交往的議題;20.7%表示爸媽會禁止交往,僅16.9%會支持孩子的想法、14.4%則是隨便孩子。對此,兒盟指出,若父母只是一昧反對或禁止孩子戀愛,易造成孩子將戀愛行為地下化。此外,當青春期孩子戀情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反而可能讓孩子過度投入戀情而不可自拔,也無法適時尋求家長協助。因此建議家長採取開放的教養態度,平常多和孩子分享戀愛經驗、相處之道,有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愛情價值觀。圖:有高達七成的孩子不願告訴父母自己和異性交往,對此,兒盟建議家長採取開放的教養態度,有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愛情價值觀。(照片/兒福聯盟提供)影音新聞請參閱  http://youtu.be/CnK9xt0cFho。

孩子對愛懵懵懂懂 家長宜敞開心胸解惑

孩子對愛懵懵懂懂 家長宜敞開心胸解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根據兒福聯盟針對國小五年級至國中二年級孩童的戀愛經驗及行為調查發現,20.9%孩子認為國中及國小以下階段適合談戀愛,更有超過半數孩子認為未成年就可以談戀愛。在認知方面,逾半數的孩子不懂得如何拒絕另一半提出的親密要求,甚至因此偷嚐禁果、發生危險性行為。在多數孩子對愛情還處於懵懂無知的階段,兒盟指出,家長、政府及學校各扮演重要的角色,若家長能敞開心胸,適時提供孩子在感情方面的協助,便可以協助孩子建立正確、互相尊重的兩性交往觀念。根據調查發現,若孩子談戀愛了,71.1%孩子表示不會告訴家長,近三成孩子表示不會向別人公開;當孩子想交男女朋友或有喜歡的人時,家長採取的態度,半數孩子表示爸爸或媽媽會和自己一起討論、二成表示爸媽會禁止交往,16.9%會支持孩子的想法,甚至有14.4%父母表示隨便孩子。因此,當孩子的感情生活出現問題時,大部分孩子會和同學或另一半討論,僅三成孩子會詢問家長的意見;有12.8%孩子甚至自己上網查,但找同年紀的同學、朋友討論或自己找答案並無法有效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有時候甚至會被誤導。此外,仍有不少孩子不知所措或消極逃避,如不知道該怎麼辦、和對方冷戰、逃避不處理、和對方爭吵,這些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兒福聯盟指出,孩子面對感情煩惱時不是尋求正確管道解決,處理態度也不夠成熟,令人擔憂。社會新聞常出現因男女朋友分手沒有處理好,對方憤而潑硫酸、持刀報復等事件,今年三月便發生一起二十九歲男性持刀前往就讀國中的女友家中談判 ,想要挽回有意分手的女友,卻一言不合發生爭吵,砍傷女友以及兩位弟弟與父親,造成一死四傷的悲劇。可見教導孩子正確處理感情問題非常重要,如果遇上恐怖情人,後果恐不堪設想。因此,兒盟提出「L・O・V・E 安全交友四步驟」,呼籲政府、家長、學校共同努力,希望能幫助孩子建立更正確的交友觀念。兒福聯盟設置有一支「哎喲喂呀兒童專線」0800-003-123,針對國小一到六年級學童,於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下午四點半到七點半提供服務,即時聆聽孩子心情、解決孩子的問題。此外,兒盟也呼籲家長應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對於不舒服的親密關係要勇敢說不,面對危險時要懂得求助。家長平日也應多和孩子溝通,以開放的態度和孩子討論,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狀況。而調查也發現,高達76.9%孩子有在看偶像劇,且39.5%孩子是從電視中得知兩性交往的觀念。對此,兒盟表示,電視劇情、網路資訊良莠不齊,對孩子來說都不是最適當的教材,建議政府應檢討偶像劇是否要做更細緻的分級,讓節目適齡觀賞。兒學校等教育單位也應落實兩性教育,帶領孩子以尊重、理性的態度,處理兩性交往的問題。圖:兒盟提出「L・O・V・E 安全交友四步驟」,呼籲政府、家長、學校共同努力,希望能幫助孩子建立更正確的交友觀念。(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影音新聞請參閱 http://youtu.be/CnK9xt0cFho。

壓力大急躁不安 玫瑰花飲有助淡定紓壓

壓力大急躁不安 玫瑰花飲有助淡定紓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期台灣物價上漲,人民生活壓力漸大,部分公司更是因為業務緊縮造成大規模裁員,面臨這樣的打擊,上班族各個人心惶惶,擔憂工作不保、心情七上八下等,有些人甚至開始有注意力無法集中、急躁不安,甚至有萬念俱灰的絕望感,小心這是憂鬱症的徵兆。開業診所賴清旭中醫師表示,社會步調緊張、景氣不振、經濟壓力與憂鬱症的成長比例都有密切的關係,根據中醫臨床觀察,出現情緒低落、精神不振、不願與人互動、失眠、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等,都有可能是憂鬱症病患。賴清旭中醫師說,中醫上治療憂鬱症會從肝臟入手,並且兼治心脾,因為患者心情上的鬱悶,容易心火旺、對肝產生負擔,五臟六腑都會失調,造成更多疾病。賴清旭中醫師表示,中醫學上將憂鬱症大致分成三類,第一,肝氣鬱結型,過度壓抑情緒造成氣鬱,可用四逆散、加味逍遙散疏肝理氣,第二,心肝火旺型,容易有口乾舌燥、情緒不穩現象,可用清心蓮子飲等治療,第三,氣血不足型,患者容易失眠、頭暈、月經失調等,這時可用甘麥大棗湯、歸脾湯來治療。面對沉重的壓力,要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情呢?賴清旭中醫師表示,少吃油炸、高熱量的東西,因為憂鬱症的產生常常是因為心火旺、肝氣不順造成,賴清旭中醫師提供一個簡單的抗憂鬱方法,那就是泡玫瑰花飲,因為玫瑰花具有活血舒肝的功能,且香味上也大受一般民眾喜愛,能讓人心情舒暢;當然也可以透過適量的運動來發洩壓力,總之要盡量使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安神鎮定,度過這段不景氣的日子。

吸菸後遺症多 澎湖衛局從小拒菸

吸菸後遺症多 澎湖衛局從小拒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不管是抽菸或二手菸都有害健康,防制菸害必須從小做起,澎湖縣馬公市第一衛生所為倡導菸的危害,2月起在澎湖縣進行菸害防制校園巡迴宣導活動,深入馬公市各國中小,利用下課時間或集會,宣傳吸菸對人體的危害,讓小朋友們從小就要拒絕菸的危害,校方更是全面支持與配合,希望共同創造清新無菸害的學習環境。衛生所表示,吸菸不僅會造成肺水腫、掉髮、骨質疏鬆、流產、精蟲減少等健康警訊,甚至可能導致癌症或心血管疾病,許多青少年也容易因一時好奇而染上菸癮,也有人因為壓力或生活枯燥乏味,找不到事做,便不時拿起菸來抽,不僅危害自身健康,更讓家人、朋友跟著受二手煙的危害,也讓形象大打折扣。馬公市第一衛生所呼籲從小做起,利用各中小學集會及課外活動時進行菸害防制校園巡迴活動,更深入社區內舉辦活動,宣導戒菸,讓馬公市除了有健康的校園之外,更有健康的家庭及健康的社區,衛生所這次活動的目的是希望民眾向下紮根,從校園到社區宣導菸害,讓民眾體會「生活無菸害,健康又自在」的道理。

芳香紓壓輔療 助失智長者活化大腦

芳香紓壓輔療 助失智長者活化大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家有失智長輩嗎?沒有壓力,愉快的學習、動動腦與家人的陪伴是重要關鍵,鼓勵失智症患者多接觸人群、維持社交活動,並適度提醒現狀,給予刺激。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開辦「失智症長者樂齡團體系列活動-「香」遇再「憶」起,邀請失智症長者及其家人共同活化大腦。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自96~以來共辦理56場次失智症長者樂齡團體系列活動、共計1,677人次參加,參加長者於注意力、活動能力、與人交往、參與程度及享受小組程度等項目評值顯示提升14.7%~29.4%;而照顧者憂鬱情形及負荷程度明顯改善。家屬來信表示長者從參與活動中學習,透過手腦並用提升認知與記憶,亦改善失眠與情緒問題,家屬學習照護知能與技巧,強化運用資源能力,獲得身心的喘息。許多研究證實,在疾病早期提供藥物治療與非藥物輔助,可以有效改善認知功能、治療憂鬱症、減輕躁動、改善情緒壓力及睡眠等;給予照顧者協助,可以幫助他們持續在家提供照顧,避免或延緩失智者入住機構的時間。今(101)年以「芳香輔療」為主軸,結合「大腦活化」、「陶藝創作」及「園藝」規劃「失智症長者樂齡團體系列活動-『香』遇再『憶』起」,「芳香輔療」可幫助激活長者的感官並改善其記憶能力,對情緒控制也有助益,還可以藉由按摩來放鬆肌肉,達到身心的愉悅及放鬆。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1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世界估計有3,600萬失智症患者,其中可能有2,800萬人沒有獲得診斷。大安區65歲以上老人有4萬5,862人,若以失智症盛行率5%推估,其疑似或罹患失智症人口則約有2,293人。另依據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01年1月份統計資料,大安區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卻僅有709人,顯示仍有許多失智症患者未被發現而隱身於社區中,且尚未就醫及接受正確診斷與治療,更遑論能受到適當的照護,藉著此活動希望失智症長者及其家人,能利用「香味」搭起溝通與連結記憶的橋樑及舒緩精神壓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