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癌患飲食多巧思 輕鬆度副作用期

癌患飲食多巧思 輕鬆度副作用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癌患怎麼在治療期間吃得好又兼具足夠的營養,可讓許多癌患家屬傷透腦筋。為了讓癌症病人輕鬆面對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期間飲食問題,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治療科教授飲食原則,營養師表示只要多花一點巧思,就能幫助癌患度過副作用期。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說,多數的癌症病患在看診時,最大的疑問就是飲食問題,尤其在接受完放、化療後,身體會出現許多副作用,使得食慾不振而導致營養不良。希望藉由正確的飲食觀念,讓癌患也能吃得營養又提升免疫力,同時更要避免坊間秘方與不實地下電台販賣的藥物,才能避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陳雅雯說,癌症患者常見營養問題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口乾、黏膜潰瘍等,平時除了攝取足夠的熱量、少量多餐、增加營養素攝取等飲食原則,像噁心、嘔吐時,可飲用清淡、冰冷的飲料,或食用酸味、鹹味較強的食物來減輕症狀。陳雅雯說自己在照顧罹患第三期淋巴癌的父親,會利用一些較營養的湯品來補充營養,像是「增強免疫味噌湯」裡頭含有精胺酸、麩醯胺酸,對於免疫有特別調節功能,就能幫助父親改善口乾、沒胃口等問題。另外,若有味覺、嗅覺改變問題,烹調時應盡量避免苦味較強的食物,可選用味道較濃的食品,如香菇、洋蔥,同時變化烹調方式與型態,注意色、香、味的調配以增加食慾。口腔潰瘍時,應避免酒、碳酸飲料、酸味強、調味太濃、醃製、溫度過或粗糙生硬的食物,以減低口腔灼熱感或疼痛感。

戲劇化的高低眉,可以不要嗎?

戲劇化的高低眉,可以不要嗎?

文/尹海崴大陸名演員陳坤的高低眉,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尤其是在唱歌表情專注時的兩眉,會變得高度差異很明顯,一付很痛苦的模樣,但陳坤本人對此完全不介意,日前還在微博中發出一張抬高左眉、壓低右眉的鬼臉照,調侃說,「每一個賣萌的表情背後,都有一顆清貧的內心!歐耶!」對自己戲劇化的高低眉,相當自得其樂。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欣然接受自己下垂的高低眉。很在意自己外表的Mavis(化名),自覺凹陷跟下垂是未來最大的隱憂,她很擔心年紀愈來愈大之後,淚溝、法令紋、凹頰會如影隨形的存在。 近三十歲,才作完牙齒矯正的她,原本希望作完牙齒矯正可以有一口整齊的美牙跟瓜子臉,卻沒想到拆了牙套後,兩頰竟有明顯的凹陷,更恐怖是左臉比右臉下塌、不緊實,不笑時,常被誤認是臉很臭,經常看起來一臉疲憊的她,也常被誤解下班一定都跑去玩,上班的氣色才會這麼差。Mavis花了很多時間在網路上爬文,希望微整形能夠抵抗一些歲月的侵蝕,別讓她再頻頻被誤會。而崴崴也發現,她看起來有點戲劇化的高低眉,也讓左臉的眉眼,看起來比右臉老了五歲。她的主治醫師朱冠州說,「 Mavis的抬頭紋、眼周細紋很明顯, 肉毒桿菌素用在除皺的效果,相當好,也可以微調高低眉的落差,讓臉部的表情,看起來更年輕、自然。」。而凹陷的淚溝、蘋果肌、法令紋、凹頰、下垂的嘴角,則施打XC零痛感玻尿酸,內含微量麻藥,可以減少大面積施打時的不適,讓治療進行得更順暢,也可提高微整形的滿意度。圖文:整形達人雜誌提供

勿將D咖牛當A咖 牛肉原料強制標示

勿將D咖牛當A咖 牛肉原料強制標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民眾到傳統市場、或是到大賣場購買牛肉時,總是分不清楚自己買的牛肉是產製哪個國家,傻傻的將D咖牛當成A咖牛吃,為了不再讓民眾被業者唬的一愣一愣的,凡是販售有關牛肉產品,業者都必須清楚標示出牛肉原料來自哪個國家。像傳統市場業者,如果屠宰的牛肉是從澳洲進口,攤位前的立牌就必須寫上「本店使用澳洲牛肉」,小吃店、餐廳也一樣要在門口或是菜單上加註「使用美國牛或紐澳牛」等牛肉國家字樣,讓民眾一進門就清楚知道自己要吃的牛肉來源。量販店、超商所販售的牛肉乾、牛肉片或牛丸等產品包裝上,加註牛肉來製美國、澳洲或紐西蘭等地,像販售黑胡椒牛肉捲,牛肉產地是美國,包裝上就要標上原料產地來製美國字樣才算合格,新修正的食品衛生管理法公告執行後各相關業者,一經查獲未依規定標示牛肉原產地,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3至15萬元罰鍰,標示不實則可處4至20萬元罰鍰。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新修正的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牛肉必須強制標示原料原產地,為加強食品業者及消費者對於牛肉標示的認識,公告實施前已經派員向2000多家市售包裝、散裝食品即直接供應飲食等相關業者進行輔導,確保民眾消費權益。

超級愛健康/預防食物中毒 食材處理有學問

超級愛健康/預防食物中毒 食材處理有學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夏天一到,外食族三餐老是在外,對於外食的便當和餐廳衛生一定會別注意,但其實如果家裡的廚房不注意細節,可能會比餐廳更不安全。為預防食物中毒,先從廚房開始,從清洗、保存、用具、加熱,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台灣夏秋之際氣候悶熱,更容易引發食物中毒。根據衛生署統計,7~9月為國內食物中毒高峰期,其中以存在海鮮中的腸炎弧菌最多,佔68.2%,所以食物的清洗與保存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錯誤的清洗方式容易造成哪些食物中毒?家醫科陳柏臣醫師說,會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前兆為肚子脹氣、頭暈、想吐,嚴重造成腸胃炎。其實冰箱也是造成食物中毒的溫床,冰箱不是萬能,有些細菌是在高溫下存活,也有細菌在低溫下繁殖的非常快,所以冰箱東西超過一週以上,不但不美味也可能吃了對健康有影響。而且無論是處理什麼肉,都必須先將血水洗掉,將水分吸乾,再放入冰箱。而肉再食用前先川燙是對的,若直接將生肉放進湯煮,血水會汙染湯,喝了容易拉肚子。食物解凍也是一大學問,陳醫師指出:食物從冰箱拿出來,會和袋子黏在一起,必須自然解凍10分鐘,讓食物與袋子分開之後,再以熱水川燙即可;但值得注意是「紅肉的魚類」反覆解凍溫度太高太久,小心組織胺中毒;組織胺常出現在鯖魚、鰹魚、鮪魚、旗魚、秋刀魚、沙丁魚、鬼頭刀等魚類。過去10年國內已有48起組織胺中毒事件,以旗魚居首,其次是鯖魚、鮪魚。因此紅肉的魚類若購買返家後若未立即料理,應低溫冷藏或冷凍,避免反覆冷凍、解凍。陳醫師也提醒,預防食物中毒的撇步,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互污染;徹底加熱:加熱食必須煮滾;要低溫保存:保持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preview.asp?pg=2

妙齡女眼睛紅腫 急性結膜炎惹禍

妙齡女眼睛紅腫 急性結膜炎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小白兔眼睛紅紅的真可愛,但是人的眼睛若紅腫,恐怕是「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症;童綜合醫院眼科陳沛仁主任提醒民眾,炎熱的夏天正是急性結膜炎好發的季節,民眾要格外的注意。一名21歲的洪姓年輕女子,因為眼睛出現紅腫及大量的分泌物,自行至藥局買藥使用後一個禮拜後未見改善,經眼科陳沛仁主任檢察,發現患者雙眼出現嚴重紅腫、大量的分泌物及「假膜」,是罹患「急性結膜炎」,經醫師清除雙眼上的假膜後,再給予治療,患者的雙眼才不再朦朧又紅腫。陳沛仁醫師表示,一般所指的「急性結膜炎」,就是俗稱的紅眼症,是濾過性病毒感染所造成,以流行性的居多,感染後兩週內都具有高度傳染力。常見的急性結膜炎有兩種,第一種是由腺病毒第三型、第七型所引起,較常侵犯小孩子,同時會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與感冒的症狀,其中約30%會引起角膜黑眼珠的發炎;第二種是由腺病毒第八型、第十九型引起,它比較少有全身性的症狀,但波及角膜的機會可高達80%。這些濾過性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力,很容易經由眼淚或眼睛的分泌物接觸傳染。若感染急性結膜炎,務必做好勤洗手的好習慣,再點用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有舒緩異物感和沖洗掉分泌物的效果。兩三天後症狀如果仍持續,可使用含有少量類固醇的藥水,但若使用時間較長,要注意眼壓增高的情形。陳沛仁主任強調,要注意較嚴重的併發症,如病毒可能在眼睛結膜產生一些假性黏膜,須由眼科醫師幫忙將黏膜清除,不然病程會拖相當長,日後容易造成結膜結痂。另外,若併發細菌性的結膜炎,分泌物會變得更黃更黏稠,那就必須使用抗生素藥水。陳沛仁醫師說,大多數的急性結膜炎可以在一週內痊癒,若病程較長,產生了角膜炎的病變,其症狀會持續好幾個星期,可能伴隨視力減退、畏光等症狀,造成患者很多的困擾與不便。提醒民眾在公眾場所,勿與他人共用毛巾或浴巾、勿用手直接搓眼睛及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以遠離急性結膜炎!(照片來源:童綜合醫院眼科部提供)

先改善生活習慣 勿對安眠藥產生依賴

先改善生活習慣 勿對安眠藥產生依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想要一夜好眠,對許多飽受失眠之苦的人而言,並不容易,因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例如:焦慮、壓力大,還有情緒問題引起的失眠、身體疾病引起的失眠,甚至是睡眠習慣不良引起的失眠,如睡前劇烈運動、吃過多宵夜、白天睡太多等。因此,遇到失眠的問題應先檢視自己的生活與睡眠習慣,萬一還是無法改善,就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找尋失眠的原因,並非一定要吃安眠藥不可;如果改善生活習慣之後還是睡不著,再請醫師一起討論是否需要使用助眠藥物。 澎湖縣衛生局長鄭鴻藝表示,安眠藥對人體神經系統有相當的持續性影響,也可能具成癮性,甚至被濫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長期服用安眠藥容易產生依賴性;過量服用時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恍惚,甚至夢遊;鎮靜安眠藥屬於C級懷孕用藥,對孕婦來說是相當危險的,若是在懷孕初期長期大量使用,會有畸形胎的危險,若是在懷孕的末期,易造成新生兒昏睡、無力;如果長期使用或不當使用安眠藥,易出現藥物成癮性,會造成記憶力逐漸減退、反應力下降等,一旦突然停藥,還可能出現焦慮、厭食、抽搐等症狀。安眠藥的種類繁多,屬於第三、四級管制藥品,使用前需要先向醫師諮詢,並詳實告知自己最近常服用的藥物,才不容易出現藥物上癮的情況。但是藥物畢竟不是解決失眠問題的萬靈丹,最好還是要配合心情及調整生活作息、減低壓力,才能逐漸降低用藥量,享受「健康卡好眠」的自然舒暢。

颱風過後防傳染病 注意飲食衛生

颱風過後防傳染病 注意飲食衛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每年夏秋之際為颱風季節,且今年的颱風數目較多,且多處有淹水災情。當發生水災時,食品或烹調器皿可能會被染有病原性微生物或含有有害物質的污水浸泡或污染,此時要加強注意飲水衛生與食材保存狀況,以確保飲食安全。 澎湖縣衛生局鄭鴻藝局長指出,飲食衛生應注意有,浸泡或接觸過污水的食品、不明來源的食品及已開封、膨罐或凹陷的罐頭必須丟棄不可食用,. 浸泡或接觸過污水的木製筷子、湯匙和砧板以及嬰兒的餵食奶嘴及安撫奶嘴等必須丟棄不可使用,徹底清潔廚具、廚房與廁所,以清潔劑和清水清洗,再使用無香味的漂白劑擦拭,當冰箱失去電力時,應盡量不要打開冰箱門,以避免溫度升高,如果不打開門,裡面的食品可保持4小時,冷凍庫可保持24小時,超過保持時間的冷藏及冷凍食品必須丟棄不可食用。 鄭局長進一步指出用水衛生應注意,飲水一定要煮沸,或喝市售的包裝飲用水,地下水源水質未經檢驗合格前,請勿使用,如果一定要使用地下水源,應經過濾設備(如逆滲透、超薄膜過濾等)處理後才能使用,且應經常更換濾心,停水期間應關閉抽水馬達,以免造成管路負壓,使輸水系統受到污染。

醫療無國界 台醫療團遠赴喜馬拉雅山

醫療無國界 台醫療團遠赴喜馬拉雅山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醫療服務無國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繼2011年到東非坦尚尼亞進行醫療志工服務後,今(2012)年選擇與國立交通大學服務學習中心合作到喜馬拉雅山麓的印度拉達克「Jamyang School」進行健康服務計畫,服務期間為8/2至08/16,為期15天;由楊昆澈醫師領軍,與傅俊閔醫師、藍艾茹及傅綠華兩位護理師共同組成醫療團。Jamyang School位於喜馬拉雅山西麓,學生來自於拉達克最偏遠的村落中最貧窮的孩子,如雙親離異或死亡、缺乏醫療照顧或營養不良等背景的孩子,年齡從4歲到14歲,人數約在200名左右。醫療團隊表示,共計有214位學生參與受檢,醫療團除了詳細記錄當地學童的健康狀況之外,也將完整的分析資料及建議案提供學校參考。此次醫療團的主要工作為「學童健康評估」、「保健室軟硬體之設立」、「衛生教育指導」及「學校鄰近醫療資源之田野調查」及「文化交流」,並在完成服務後,將健康評估結果與保健室設立資訊移交學校,協助共同設計相關管理手冊。Jamyang School原本並未設有保健室,學生有不舒服先由校方處理,但每個人處理略有差異或因而延遲送醫造成病情惡化。醫療團除了從台灣帶來少數藥物及器材捐贈給保健室常備使用外,多數藥物是團員到當地藥局調查、細心製作替代藥物目錄,指導當地教職員使用,並提供捐款以供校方後續自行添購,目的即在於建構一個當地可以自行運作的健康照護模式。(照片來源: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臉上貼「金」!埋黃金線可緊緻肌膚?

臉上貼「金」!埋黃金線可緊緻肌膚?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自古到今,誰不追求外表永遠年輕?事實上,早在古埃及時代的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就已經懂得用牛乳萃取出乳酸,製作出天然的保養品。此外,為求緊緻、光滑的臉蛋,她還用細如髮絲的「黃金線」埋在臉頰上,據傳,克麗奧佩特拉到死都維持著有如15歲的面容。有保養品業者看準市場需求,以黃金和鉑金兩種貴重金屬作為原料,輔以奈米技術製作出高檔保養品,號稱具有和埋黃金線一樣的功效。不過專業皮膚科醫師則表示,雖然黃金較不容易被身體排斥,但如果接受埋線手術或塗抹保養品出現紅腫不適的情形,仍應盡速停用並就醫治療。有歐洲微整形教父之稱的賽貝格(Sebagh)醫師,國際名模凱特摩斯(Kate Moss)乃至於足球金童貝克漢(David Beckham)都曾求診賽貝格醫師。經過賽貝格醫師一連串的人體實驗發現,若將含有黃金、鉑金兩種成分的面膜敷在受試者臉上,只要28天的時間,即可減少臉上55%的皺紋,於是將此成果結合奈米技術,製作出號稱能夠增加皮膚彈性並提高保水度的保養品。賽貝格醫師指出,女生最在意臉上的細紋,且臉頰上出現的細紋就是皮膚老化的展現。在歐美等地,將細如髮絲的黃金線埋入臉頰真皮層中的微整形方式,在醫學美容界相當盛行,據說能夠活化膠原蛋白、緊緻肌膚。而含有黃金成分的保養品,則是透過身體的微電流將保養品導入皮膚,能促進皮膚代謝,進而達到回復、抗氧化的功,與埋黃金線的效果相當,但更安全、方便。究竟埋黃金線是否有如此神奇功效?家庭醫學科醫師洛桑加參表示,臨床上確有醫美業者為患者埋黃金線,雖然黃金屬於高單價的產品,但不容易被身體排斥,能夠活化埋線部位的膠原蛋白,增加皮膚彈性。而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婉若則說,埋黃金線的原理應為利用身體對異物侵入的發炎反應,讓埋線部位變硬,達到緊緻的效果。但李婉若醫師提醒,消費者進行治療前,應慎選合格醫師及診所,否則術前消毒沒做好,反而容易引起感染。此外,醫師提醒,若埋線部位或塗抹保養品出現紅腫、發熱或疼痛等情形,應盡速停用,到醫院治療。圖:有歐洲微整形教父之稱的賽貝格(Sebagh)醫師,是國際名模首選的醫美醫師。(照片/業者提供)

預防食物中毒 食材處理有學問

預防食物中毒 食材處理有學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天一到,外食族三餐老是在外,對於外食的便當和餐廳衛生一定會別注意,但其實如果家裡的廚房不注意細節,可能會比餐廳更不安全。為預防食物中毒,先從廚房開始,從清洗、保存、用具、加熱,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台灣夏秋之際氣候悶熱,更容易引發食物中毒。根據衛生署統計,7~9月為國內食物中毒高峰期,其中以存在海鮮中的腸炎弧菌最多,佔68.2%,所以食物的清洗與保存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錯誤的清洗方式容易造成哪些食物中毒?家醫科陳柏臣醫師說,會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前兆為肚子脹氣、頭暈、想吐,嚴重造成腸胃炎。其實冰箱也是造成食物中毒的溫床,冰箱不是萬能,有些細菌是在高溫下存活,也有細菌在低溫下繁殖的非常快,所以冰箱東西超過一週以上,不但不美味也可能吃了對健康有影響。而且無論是處理什麼肉,都必須先將血水洗掉,將水分吸乾,再放入冰箱。而肉再食用前先川燙是對的,若直接將生肉放進湯煮,血水會汙染湯,喝了容易拉肚子。食物解凍也是一大學問,陳醫師指出:食物從冰箱拿出來,會和袋子黏在一起,必須自然解凍10分鐘,讓食物與袋子分開之後,再以熱水川燙即可;但值得注意是「紅肉的魚類」反覆解凍溫度太高太久,小心組織胺中毒;組織胺常出現在鯖魚、鰹魚、鮪魚、旗魚、秋刀魚、沙丁魚、鬼頭刀等魚類。過去10年國內已有48起組織胺中毒事件,以旗魚居首,其次是鯖魚、鮪魚。因此紅肉的魚類若購買返家後若未立即料理,應低溫冷藏或冷凍,避免反覆冷凍、解凍。陳醫師也提醒,預防食物中毒的撇步,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互污染;徹底加熱:加熱食必須煮滾;要低溫保存:保持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