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淹水後容器應消毒 注意飲食衛生

淹水後容器應消毒 注意飲食衛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來颱風來襲,恐挾帶豪雨造成停電或淹水,彰化縣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及民眾預先做好防颱準備,颱風期間應特別注意飲食品衛生安全及環境衛生清潔、消毒等工作,避免病媒孳生、颱風期間如容器具、機械設備有受到淹水影響,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開始使用。以保障大家的健康。食品業者應注意:如工廠或營業場所地勢低窪,有淹水之虞,應及早遷移至較高處所,避免食品包材、原物料及成品等受到淹水影響、儲水備用,以防斷電停水、颱風後注意營業場所週遭環境清潔、消毒工作,避免病媒孳生、颱風期間如容器具、機械設備有受到淹水影響,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開始使用。民眾務必注意,勿生飲水及生食食物、調理食品前、飯前、便後應徹底以肥皂洗淨雙手、勿食用泡水或接觸過污水的食物。當冰箱失去電力時儘量不要打開冰箱門,以免溫度升高。如果不開冰箱,冷藏的食物可保持4小時,冷凍可保持24小時。住宅之蓄水池若淹水應清洗消毒後再蓄水。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較原來濁度上升,必要時,可暫時飲用包裝水,以保障飲水安全。泡水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清洗、沸水滾燙過或消毒後才能使用。依據彰化縣衛生局「公共飲食場所衛生管理辦法」之規定,有效的殺菌消毒方法共五種,包含煮沸殺菌法,蒸氣殺菌法、熱水殺菌法、氯液殺菌法及乾熱殺菌法,民眾可選擇合適的方法來消毒,為避免颱風期間發生食物中毒,彰化縣衛生局呼籲大家牢記「要清潔、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煮熟、要使用乾淨的水及新鮮食材、要注意保存溫度」等食品安全五要原則,民眾可上衛生局網站了解殺菌法各步驟。

罹患修格連氏乾燥症 該看風濕免疫科

罹患修格連氏乾燥症 該看風濕免疫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你有口乾、眼也乾的經驗嗎?當心這可能是乾燥症找上門!修格連氏乾燥症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就是免疫系統失調,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的疾病;民眾應該向哪一科別的醫師求助呢?風濕免疫科醫師表示,乾燥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影響範圍是全身,應由免疫風濕科醫師來做診斷及治療。成大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醫師翁孟玉指出,乾燥症好發年齡介於55至75歲,女比男約10:1,台灣修格連氏乾燥症的發生率是十萬分之六,每年有一千多位新診斷的病患,容易和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一同發生。翁孟玉說,乾燥症會出現以下症狀,如容易口乾舌燥,喝水也難止渴,半夜口乾到常起床喝水,甚至說話困難,嘴巴會黏住;另外,眼睛乾澀,感覺眼中有沙粒不適感,因為角膜無法得到適當的滋潤,常導致角膜潰瘍受傷;此外,病患有時也有鼻腔、喉嚨乾燥而慢性乾咳、皮膚粗糙、或因陰道乾燥導致性交困難或疼痛。翁孟玉建議,得到乾燥症的患者可以以含一小口水或冰塊,緩解口乾,注意口腔衛生,可嚼無糖口香糖,以防止蛀牙發生,減少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長時間閱讀及使用電腦,外出需戴寬邊太陽眼鏡擋風沙,不揉眼睛減少角膜受傷;擦身體乳霜保溼皮膚;可使用水溶性潤滑劑,減少陰道乾燥引起的性交疼痛。乾燥症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追蹤。(照片來源:成大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提供)

菸害殘留於家具 別忽視三手菸危害

菸害殘留於家具 別忽視三手菸危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局二手菸調查,南投縣100年家庭二手菸暴露率為21.6%;禁菸公共場所二手菸暴露率8.79%,二手菸暴露率雖有下降,但仍高於全國值。全球排名第二的小兒科期刊-「兒科學」(Pediatrics)的研究報告指出,所謂「三手菸」,是指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污染物。研究證實,在家吸菸,會造成有毒物質在家中持續高濃度的殘留,即使菸已經熄滅很久了,這些物質仍會在家庭裡各種表面上(例如桌椅、地板、牆壁、家具等),以微粒的形式,形成一層附著物;同時也可以附著於飛塵上;或成為揮發性的有毒複合物,經過數天、數周、數月,飄散到空氣中。吸菸一天,就可以在未來很長時間使出入於那個空間的人暴露到菸害。這些物質在低濃度就具有毒性,包括數種一級致癌物。 過去人們把有人吸菸時,不吸菸的人所吸到的菸稱為二手菸,或稱為被動吸菸。一般人常誤以為只有吸菸者正在吸菸時,旁人所吸入的菸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有些吸菸者會採取一些措施保護其他人,例如:打開窗戶吸菸,跑到其他房間吸菸,打開電扇吸菸,或不在孩子或家人面前吸菸,以為這樣就不會對孩子或其他人造成傷害,或使傷害大大降低,但這其實是錯誤的。 三手菸中殘留有毒物質共有11種高度致癌化合物;菸害的暴露,沒有安全範圍;而兒童對於三手菸害特別敏感,對身體的危害相對嚴重。

害羞!北捷搓奶哥 恐涉公然猥褻

害羞!北捷搓奶哥 恐涉公然猥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網路上一段影片先是從社群網站上流出,一對男女在台北捷運上公然有激情行為,除了忘我「喇舌」外,男方的手掌還不安分的在女生的胸部上搓揉,完全沉浸在兩人世界,不料卻被網友全都錄!而這段影片也已被網友轉載到Youtube上,影片中的男子還被封為「搓奶哥」,不過這樣過分激情的行為,恐怕已觸法!針對這段影片,台北捷運公司行政處新聞課長凌啟堯表示,北捷相當不贊同民眾在捷運上有過分激情的行為。凌啟堯指出,由於搭乘捷運的乘客年齡層分布較廣,若不小心讓孩童目擊,恐怕是最不好的示範。建議若民眾發現有類似事件,可向站務人員通報,站務人員會立即到場規勸,情節嚴重者也會交由捷運警察隊處理。捷運警察隊刑事組張姓員警表示,兩人超乎常理的過分激情行為,恐怕已觸犯公然猥褻罪,不排除根據影片將兩人傳喚到案說明,函送地檢署偵辦。不過短短28秒的影片,男女主角都背對鏡頭,造成查緝上的困難,呼籲民眾在公共場所仍應自制,避免造成旁人的困擾。針對這段影片,網友毫不留情的批評,痛批兩人是「小學生」嗎,一點都不尊重在場的其他乘客;也有網友KUSO說,兩人的動作嚴重違反人體工學,也搭上農曆七月詭譎的氣氛說「搞不好那隻手不是他們的」。圖:一對男女在捷運上過度激情,男方因此被封為「搓奶哥」。(圖片/翻攝自Youtube)

暑假過後 學童視力增、體能衰退

暑假過後 學童視力增、體能衰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暑假期間兒童及青少年,因放假減少了學校的體育課,放假在家大都以靜態方式安排因此增加了面對螢幕看電視或使用電腦的時間,造成體能衰退、影響視力,增加肥胖等影響健康的機率。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特別呼籲家長應特別留心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面對螢幕的時間,鼓勵他們要趁著暑假多活動,加強健康體能!每週安排身體活動時間越多的兒童,每天面對螢幕的時間就越不容易超過2小時。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適當的身體活動,除能增加心肺健康及肌肉力量、增強免疫力外,亦可增加活力、自信、促進認知功能,有助於放鬆並能協助減少憂鬱等好處。對於不常運動的小朋友們,以漸進的方式增加活動的時間、頻率及強度,以達到每日活動的建議量。即使沒有達到每日活動建議量,只要增加身體活動也比不活動帶來許多健康的好處。因此,衛生所張主任提醒民眾無論是大人或小朋友,足夠的身體活動除了可以提升體適能外,對維持健康的體重也很重要,如果您有體重過重的問題,透過選擇健康的食物及養成動態生活習慣,維持健康體重,避免成為三高及慢性疾病的候選人。

中醫教你簡單食療 炎夏這樣喝可消暑

中醫教你簡單食療 炎夏這樣喝可消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夏季進入尾聲,但是天氣依然炎熱,中醫師建議民眾想消暑可以試試這3道簡單的食療,綠豆薏仁湯、 黑糖蓮藕湯、銀耳蓮子湯;另外,也可以在飲用水中加入少許的檸檬,變成淡淡的檸檬水,平常當成水來喝,也是一種改善燥熱的方式。署立彰化醫院中醫科張煒東醫師表示,這三道甜湯的製作很簡單,民眾可以在家自己將適量的薏仁與綠豆熬煮成湯後再加入適量的糖,就是一碗爽口的綠豆薏仁湯;製作黑糖蓮藕湯就是將適量的蓮藕與煮成湯後再加入適量的黑糖;另外,將適量的蓮子與白木耳煮成湯後再加入適量冰糖,就可以喝到兼顧美容養顏的銀耳蓮子湯。張煒東醫師說,除了自製消暑湯之外,減少食用油炸類的食物是消暑方法之一,因為食物經過高溫油炸後,其屬性會變得比較燥熱,常吃油炸物,身體也會變得燥熱,容易口乾舌燥,易長痘痘或火氣大的症狀產生,身體也會變得很怕熱。張煒東特別提醒,一般民眾會藉由冰品來改善燥熱的現象,可是冰冷的食物會讓身體循環更差,體熱更散不掉,之後反而需要更多冰品降溫,慢慢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建議可以多吃蔬果或是喝檸檬水來改善,幫助自己快樂度過炎夏又消暑。(照片來源:署立彰化醫院中醫科提供)

衛生局聯合豐年祭 提供免費健康篩檢

衛生局聯合豐年祭 提供免費健康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豐年祭」在原住民心目中是一年中最神聖的祭典,也是族人命脈延續,甚至最大的意義是慎終追遠緬懷祖先以及增進部落團結意志與感恩祈福等,所以為了提供更便捷的健康服務,基隆市衛生局將於9月1日原住民豐年祭現場提供多項的健檢服務(例如:x光、口腔癌、大腸癌篩檢、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檢查),及生育健康指導與菸害防治衛生宣導等,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原住民朋友應多注意身體的健康,唯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為原住民文化與傳承盡力,更讓祖靈看到自己的努力。台灣原住民在諸多健康指標上相較於台灣全體民眾的健康情形差,不僅是平均餘命較低且疾病死亡率也較高,尤其在結核病問題更是明顯,原住民比起非原住民有較高的結核病發生率以及死亡率,而且結核病死亡率的差距比過去三十多年中有逐漸加大的趨勢。分析台灣原住民呈現出健康劣勢的情形,其原因包括社會經濟地位的邊緣化,必須遷移外出至都會地區工作,職業多為低階勞動的操作工、非技術工、體力工進而影響其勞動條件與工作居住環境這些都是造成原住民結核病問題愈來愈惡化的情形。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原住民朋友,可多利用衛生局提供的免費篩檢服務,健康的身體是未來的最佳保障。

胸部卡卡的 原來是胃食道逆流在作祟

胸部卡卡的 原來是胃食道逆流在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常覺得胸部卡卡,或是腹脹、噁心、喉嚨熱熱的?小心有可能就是胃食道逆流在作祟!署立基隆醫院肝膽腸胃科李齊芳醫師說:當吞嚥的時候,下食道括約肌會放鬆,使食物進入胃。如果在其它的時間開啟,胃酸會逆流到食道,就是發生了胃食道逆流。李齊芳醫師說,慢性胃酸逆流會引發食道炎,而如果放著不管沒治療就有可能引發其他症狀,門診中,曾有一名40歲左右的中年男子,常年被胃酸逆流所困擾,但未曾就醫檢查,僅服用成藥緩解症狀,日前症狀加劇,吞嚥食物時上腹部有卡卡的不適感,就診經切片檢查後,竟為食道腺癌,需接受食道切除手術。李齊芳醫師提醒,若一週有好幾次胸口灼熱不舒服、晚上痛醒、甚至體重減輕及解黑便的狀況,最好盡快到腸胃科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間。另外,甚致肥胖或是懷孕、糖尿病的患者也容易患有胃食道逆流。李齊芳建議,民眾若要避免罹患胃食道逆流,除了生活作息正常外,平時也要注意不要過量攝取辛辣油炸食物、巧克力或含咖啡因的食物,這些都可能造成食道括約肌放鬆而導致逆流。另外,飯後應避免過長時間彎腰,三到四個小時後才可以上床躺平,盡量別躺向右側。把床頭升高也可以讓重力幫助你對抗逆流,而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體重的控制,因為體重過重是胃食道逆流最重要的危險致病因子。掌握這幾個小重點,也能降低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口交會不會染性病?五大性病迷思破解

口交會不會染性病?五大性病迷思破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暑假接近尾聲,以往常見九月墮胎潮,但現在連在暑假後進行匿名篩檢性病、愛滋病的民眾也變多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感染科醫師羅一鈞指出,近來臨床上就常見年輕族群因性病求診,包括梅毒、淋病、菜花、甚至急性C型肝炎,傳染來源有異性間性行為,也有男男間性行為。此外,醫師在問診時,也發現年輕朋友常有性病的五大迷思,如不及時矯正觀念,恐怕會有更多人受到性傳染病的侵害。許多人常認為,性病只在男女發生性行為或男男肛交等較為親密的接觸時才會傳染,至於「口交」是不是也會感染到性病呢?對此,羅一鈞醫師指出,大部分的性病(包括愛滋病)都可能經由口交傳染,如果口腔有傷口、或者口內射精(俗稱「口爆」),就更容易被感染。因此,若要萬無一失,口交應該也要戴保險套。此外,性病的患者是從外表看不出來的,就算近期有做過性病篩檢,也不代表床上的他(她)是真的「安全」!羅一鈞醫師指出,性病、愛滋病在發病之前,傳染力就很高,就算出現症狀,如果是私密處潰瘍或發炎,本人可能知道,但另一方在性愛場合其實不容易辨識出來。而在感染性病之後,會有一段時間篩檢不到,例如梅毒是4週、愛滋是3個月,稱為空窗期,這段期間的傳染力其實更強。假如對方聲稱最近篩檢正常,卻其實是在空窗期,無套發生性行為,就很有可能被傳染性病。因此,不管對方外觀怎樣、或怎樣向你保證,都應該要堅持戴保險套。如果在做愛之前,沒有水性潤滑液,也不可以嬰兒油、凡士林這類油性的物質替代,以免破壞乳膠,導致保險套破損、喪失保護效力。那麼,在娛樂性的藥物充斥的情況下,有人說能夠透過藥物放鬆或得到更多的快感,偶爾用一下藥應該無妨吧?對此,羅一鈞醫師表示,這些助興藥物,常以代號稱呼,例如E(搖頭丸)、K(K他命)、V(威而鋼)、飯(大麻)、RUSH(肛門鬆弛劑)、煙(安非他命)等,使用後會讓人警戒全然放鬆,容易發生激烈的無套性交、多P、輪交、雙肛交等極高風險的行為,有很高機率感染性病。此外,長期使用這些藥物,還可能造成身體傷害,還會因觸法面臨勒戒、拘役等刑罰。針對常見的性病傳染迷思,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於日前出版《男同志性愛達人手冊》,內容取材自國外衛教文章,並由國內學者校閱審訂,在衛教和疾病防治上都有顯著成效。有需要的民眾,可至同志諮詢熱線、全台灣各地男同志三溫暖、同志友善店家、同志健康中心、民間愛滋團體免費索取,但年齡限制為18歲以上才能閱讀。

醫療無國界!台灣培訓多國醫療人員有成

醫療無國界!台灣培訓多國醫療人員有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為秉持「醫療無國界」的精神,臺灣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Taiwan International Health Training Center, TIHTC)於2002年8月29日在衛生署台北醫院揭牌成立,專責培訓國外醫事人員及推展醫療外交。而今年8月29日是該中心成立屆滿十週年的日子,衛生署台北醫院特別舉辦「臺灣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10週年紀念暨2012臺灣國際衛生醫療工作推展成果發表會」,邀請衛生署、外交部、駐台大使等各部會代表,共同見證台灣在國際醫衛人員培訓,以及國際醫療人道援助上的表現,並展現我國的醫療水準在國際外交上所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衛生署表示,台灣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是由衛生署台北醫院負責執行,以專業、全方位的團隊合作模式,與國內各大醫療體系簽訂醫療合作合約,建立國際醫療合作網路,而各國學員在來台見習的模式之下,一方面學習台灣具有國際水準的醫衛知識及技術,一方面也提升台灣的國際評價,透過醫療衛生合作將台灣經驗推廣到全世界。在此願景下,TIHTC十年來已成功培訓660位來自41個不同國家的醫療衛生人員。在本次十週年的紀念活動中,除了展現台灣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過去十年在國際醫療衛生方面的貢獻及成效外,並由目前在台培訓的21位來自越南、蒙古國、俄羅斯、菲律賓、甘比亞、印尼、奈及利亞及馬紹爾群島等國的醫護人員進行表演。同時,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一起發表各院推動國際醫衛合作的成果,並藉由這樣的相互交流,呈現台灣長期以來投注在國際醫療衛生事務的心血及貢獻。未來,TIHTC希望持續透過國際醫療衛生的合作,創造台灣外交及醫衛領域最成功的雙贏模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