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想增加孩子運動量 父母陪同效果更大

想增加孩子運動量 父母陪同效果更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希望孩子不要宅在家,想要增加孩子運動量?那父母們自己必須多加運動才行。這是由發表於<身體活動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的研究,此研究囊括了八十三個家庭,目的是協助年齡介於七到十四歲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的孩子控制體重。鼓勵父母和孩子透過每天走路超過兩千步來增加運動量。整個過程皆以計步器追蹤。整體而言,研究者發現,當母親多走一千步時則孩子們會多走一百九十六步。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父親和孩子之間。我們都知道父母和孩子的活動量是有關的,而本次研究證實了當父母的活動量增加,孩子的活動力也變強。這樣的影響在週末更是特別明顯。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孩子多運動,不如就陪他一起,運動不管對我們的身體或心理都會有幫助,他以自己為例,有時候他會利用空閒的傍晚和孩子一起慢跑或是去游泳,共同設定一個目標,不管是跑3000公尺還是游1000公尺,讓兩人一起達成,甚至鼓勵孩子去超越自己,那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感覺,其實就是增進親子間情感的好方式,而運動時的談天,更是改善家庭溝通問題的有效潤滑劑。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運動會幫助產生好心情已經有許多研究証實的,董氏基金會在2011年進行的「台灣五大都市國、高中學生運動狀況、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結果得知,當受訪學生的父母常運動者,受訪學生有運動習慣的比例高於沒有運動習慣者,且達顯著,這呼應了本研究,父母的運動習慣也會帶動孩子。另外,發現有17.3%的國高中生會因情緒不佳而運動,運動後有84.2%覺得心情會變好。也已証實運動會產生腦內啡,幫助人們產生愉悅感,這都提醒我們對於運動,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神明夢境指示?媽祖醫院普渡白米

神明夢境指示?媽祖醫院普渡白米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你相信神明托夢這回事嗎?竟有人因為做夢而發起愛心普渡!北港鎮的呂美雲師姐表示,因夢見北港媽祖醫院的外圍有一整排的白米,還有兩隻小鳥在米堆上啄白米,讓呂師姐號召醫院的同仁共襄盛舉!總共募集150包總計750公斤的白米,於今(31)日下午一點在北港媽祖醫院參與普渡盛會。呂美雲師姐長期於北港信念慈善會服務,她對此夢念茲在茲無法忘懷,於是到了北港媽祖醫院裡的媽祖廟,向聖母擲杯請示夢境之意,最後得到媽祖指示兩個月後的中元普渡加進白米普渡眾生,於是號召熱心民眾一起捐白米普渡,普渡儀式完成後再將善心白米捐贈至西螺信義育幼院、虎尾家扶中心、雲林地檢署犯罪被害人協會、以及四湖天主教弱勢課後輔導中心等團體。北港媽祖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以往普渡都是以醫院為主,因為醫院裡準備祭品比較禁忌,鳳梨、旺旺這些都不是桌上品,所以也就幾乎不開放給民眾一起參與普渡準備。這一次也很感恩美雲師姐準備了不少白米要來和醫院一起進行普渡,也是一個奇特的緣份,覺得很感謝透過媽祖牽引的善緣。

醫訊/銀髮族健康樂活動起來

醫訊/銀髮族健康樂活動起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要活就要動,為了維持良好的健康,老年人應根據其能力和條件,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避免久坐行為,以及利用多樣化的運動減少醫療支出和預防疾病的發生。美國疾病預防與管制中心建議老年人的身體運動量為每星期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這些預防性建議明白指出,老年人應主動從事各類型的運動,以減少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肥胖和憂鬱症的風險,以及提升心理上安寧的感覺、降低身體功能受限等。因此規律的運動有益身體健康、延緩老化,馬偕紀念醫院社區醫學講座將教導正確適合銀髮族的運動處方,讓您運動時能更安心、更放心。主題:銀髮族適合的運動時間:101年9月8日(六)9:00~10:00地點:台北院區福音樓9樓第四講堂(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號)主講人:物理治療師許安倫報名專線:25433535轉2769 或2770

感冒時間長勿輕忽 年紀輕輕患心肌炎

感冒時間長勿輕忽 年紀輕輕患心肌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感冒不論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即使正值盛暑,長期待在密閉的冷氣房內,仍可能遭受來自同事或家人的傳染。一般感冒,多喝水、多休息即可緩解。醫師說。少數感冒患者,若數週仍未痊癒,可能會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當心可能是急性心肌炎,應儘早就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謝志民表示,近日即收治兩例自覺感冒二至三週後,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的青年病人,其中一位病人甚至於騎車時發生嚴重心律不整而昏迷,經心臟超音波後發現左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為急性心肌炎併心衰竭。謝志民指出,心肌炎較常發生於小兒,然而大人也偶可發現。最常見的病因是病毒感染,例如腸病毒等。罹患病毒感染的機會很多,多數不會引發心肌炎,往往在病人抵抗力低下時發病。感染的早期,大多表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腹瀉等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症狀。繼而出現心悸、胸痛、氣促、紫紺、浮腫等症狀。突發心律不整時,可造成腦缺氧昏迷或猝死。由急性期恢復後,仍可能留下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的擴張性心肌病變後遺症。急性心肌炎的一般治療,休息相當重要,因為活動和疲勞可能使病情加重。藥物方面,以控制心衰竭症狀、搶救心源性休克以及糾正嚴重心律不整為主。針對病源體的干擾素等藥物治療也可考慮,然而其確切效果尚未明瞭。而心肌炎的病情瞬息萬變,即使專業醫師也未必能夠確切掌握。謝志民提醒,民眾於感冒或腸胃炎病程中,發現胸痛或氣促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若能及時發現重症癥兆,針對已發生的病況治療,或可增加復原機會。

重視老人身心健康 熱舞競賽秀活力

重視老人身心健康 熱舞競賽秀活力

高齡化社會是未來即將面臨的議題,不僅老人的福利措施需要更加完善,為了促進銀髮族的身心健康,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為鼓勵老人積極參與健康休閒活動,舉辦「長者健康促進競賽」,活動當日將有900多位長者參加,其中更不乏有高齡99歲的長者。活動中阿公阿嬤們不分年齡,個個活力四射、創意十足。桃園縣政府衛生局局長劉宜廉親自到場致詞,並呼籲所有長者保持運動的好習慣。 桃園縣政府衛生局29日於本縣龜山鄉公所綜合行政大樓4樓演藝廳舉辦長者健康促進競賽縣內複賽,本次競賽由初賽83隊中評選出19隊隊伍參與這次的縣內複賽,每隊表演更融入健康促進的元素,表演內容有排舞、日本舞、千歲大鼓、動感舞曲、瘦瘦拳、打擊樂等,更有乘坐輪椅的長輩,發揮運動精神,努力的在台上表演。當日選出的優勝隊伍,將於10月代表桃園縣參加全國北區決賽。 桃園縣衛生局局長劉宜廉表示,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全國統計截至民國101年6月:65歲以上的長者占全國總人口數約10.98%;而桃園縣截至今年6月:65歲以上的長者約有17萬960人,已達縣內總人口8.46%。雖然桃園縣是全國最年輕的縣市之一,但對於長者的健康照護還是非常重視。這次活動除了讓桃園縣長者在舞台上盡情表演外,也讓長輩們能夠發揮創意一起「舞」動起來。

開學勤洗手防腸病毒 落實生病不上課

開學勤洗手防腸病毒 落實生病不上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本週各級學校陸續開學,為健全學童健康身心,要求衛生局加強健康把關。桃園縣衛生局表示,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流行期尚未結束,目前全國重症個案142例,桃園縣為16例,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依然活躍,衛生局將持續針對學校及教托育機構查核,除加強小朋友正確洗手及環境消毒外,家長亦需落實「生病不上課」,才能降低腸病毒感染與傳播的機會。衛生局調查發現,桃園縣重症個案大部分都是透過在學的兄弟姐妹或同班同學傳染,因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平均約3到5天,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為防止學童於校園發生腸病毒群聚感染,衛生局不定期針對轄區國小及幼兒園進行抽查,仍發現部分學校未落實學生病假追蹤紀錄,提醒學校老師應確實記錄小朋友健康狀況,落實「濕、搓、沖、捧、擦」之正確洗手步驟,及停課標準,未依規停課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處最高罰鍰新臺幣1萬5,000元,並將該機構名稱公告於衛生局網站。衛生局也提醒家長,家中幼童如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並與其他幼童進行適當隔離,讓病童請假在家休息,如病童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儘速送往本縣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就醫,以獲得妥適治療。民眾如有相關問題,亦可撥打衛生局防疫專線。

溝通幫助孩子敞開心胸 增進親子互動

溝通幫助孩子敞開心胸 增進親子互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家庭是社會中最基本的單位,因此,融洽的親子關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親子關係實際上充滿挑戰性。想要品嘗親子關係的美好,有賴父母用心的經營,以及在挫折中不斷的學習和成長。在這過程裡,「溝通」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若孩子拒絕談自己的感受,便是在父母及自己之間築起一道牆,而父母也就因此喪失幫助孩子的機會。如何使用對的方法讓孩子敞開心胸呢?以下有「親子溝通的4個解密步驟」,供各位爸媽做參考。專家建議,家長們需主動傾聽,不加入己見。主動傾聽是父母會透過孩子的陳述,聽出孩子真正的需求,此時絕不可加入自己的意見、分析、評價及勸告,此舉不僅幫助孩子釋懷、接受自己並釐清問題,且因為「聽者」和「說者」都採取主動,也能增進親子之間的親密感與促進親子互動。而平時親子 相處時要用同理心,辨識孩子情緒。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抱持同理心,就能一步步打開孩子的心。當孩子遇到任何困難,要讓他知道有父母做他的後盾。另外,要注意的是,當父母希望孩子聽你說時,要多用「我」開頭的句子。「我…」的訊息也讓孩子擔負起改變自己行為的責任,試比較看看「我好痛,我不喜歡被踢。」與「你真壞,你不可以這樣踢人。」告訴孩子思考應負什麼樣的責任,而不是讓孩子感到愧疚或防衛,在加上正面鼓勵,培養堅韌能量,且為人父母理當不斷告訴小孩永遠愛他、支持他,但鼓勵或讚美都要避免不真誠、脫離現實,因為自信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不實的讚美對孩子反而有害。親子溝通,應以並肩同坐取代面對面。當青少年不覺得你在盯著他們時,比較容易打開心房;談大範圍的話題,如電視節目、運動等。但話題內容應該正面;要注意的是,青少年的溝通方法本來就和你不一樣。用開放式問句鼓勵他們談他們的世界,如「你那時候怎麼想?」;有時耍幽默常遭致反效果,讓他們覺得你認為他們的事沒什麼大不了。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父母親若自覺有親子互動溝通困難時,可尋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所提供免費諮商、討論問題,幫助自我檢視溝通不良的原因,達成雙方共識。

巧克力內含類黃酮 能避免中風危險

巧克力內含類黃酮 能避免中風危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編譯)巧克力不僅小朋友喜歡,許多人更相信吃巧克力也可以變健康,現在不只純黑巧克力有健康益處。一項瑞典研究結果顯示,吃巧克力可以降低罹患中風的風險。有趣的是,有許多研究提出黑巧克力對心臟健康有許多好處,但在此研究中,在瑞典約90%的試驗對象,吃的是牛奶巧克力。研究顯示,在10年的期間內,每週食用適量的巧克力的男性跟完全不吃巧克力的人比起來,較不易罹患中風。發表在英國神經學期刊,一項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最新研究顯示,巧克力中的類黃酮似乎具有抗氧化,抗凝血和抗發炎的特性,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也可能是類黃酮可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的濃度,所以能夠降低血壓。蘇珊娜拉爾森博士說:「巧克力對中風影響可能與巧克力中的類黃酮的有益作用有關。」 這項研究進行約10年,在此期間,研究人員記錄的1995個第一次中風的案例,為3萬7103名49至75歲的瑞典男性。研究內容針對他們的飲食進行評估,並調查他們吃巧克力的習慣。過去某些研究顯示,吃巧克力可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控制血壓,預防心臟疾病。健康的抗氧化植物化學物質的類黃酮能解釋其對健康的好處。這項研究由歐洲和美國所合作的研究,分析了4260例中風病例,顯示19%愛吃巧克力的人不太可能有中風,而每週多攝取約50克的巧克力,中風的風險約可下降14%。但科學家們說,這項研究仍需進一步的探討,另外,他們也補充說明:「因為巧克力富含高糖、飽和脂肪和高熱量,仍應適量攝取。」

北市推免費癌篩 顧健康抽3C大獎

北市推免費癌篩 顧健康抽3C大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抗癌是全民議題,每個人都擔心罹患癌症,但其實癌症篩檢可以免除民眾的疑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1年9月2日(星期日)上午8時在臺北市政治大學環山步道舉辦抗癌健走活動,並抽出臺北市「免費癌症篩檢 連四月抽大獎」7月份得獎名單,將產生3名幸運民眾可以得到智慧型手機、2名平板電腦及30名知名品牌美髮組得主。衛生局在現場設有篩檢服務,今年尚未接受篩檢的民眾,可持健保IC卡完成採檢。免費癌症篩檢有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人類乳突病毒(HPV)採檢服務,建立良好健康促進行為。101年7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凡設籍臺北市且符合免費四癌篩檢資格市民,至臺北市醫療院所(含診所)或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接受癌症篩檢,北市衛生局會從癌症篩檢資料庫中以電腦隨機公開抽出幸運得主,每接受1項癌症篩檢可參加1次抽獎,參加者可每個月連續抽獎。根據衛生署癌症登記相關資料顯示,臺北市民癌症死亡佔十大死因首位達39年,平均約每1小時51分鐘就有1位市民因癌症死亡。研究證實具成本效益的四項癌症篩檢工具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及子宮頸抹片檢查。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癌症的初段預防至少可以減少30﹪的癌症個案。衛生局再次呼籲市民,符合四項癌症篩檢資格(糞便潛血檢查50-69歲、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抽菸或嚼食檳榔(含已戒檳)及乳房X光攝影檢查45-69歲每2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0以上每年1次),不要忘記自身權益,為了您的健康及家人的幸福,多加利用政府提供的免費癌症篩檢。得獎名單將公告於衛生局網站。越早參加並完成篩檢者,中獎機會越高。

陸老翁遊台竟腦中風 治療3個月返鄉

陸老翁遊台竟腦中風 治療3個月返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大陸77歲的李老先生,來台灣旅遊竟然第一天就腦幹中風了,被緊急送醫後所幸救回,不過在台灣治療三個月他很想家,醫生為了安全,就跟一位護士陪他一起搭飛機去瀋陽,讓家屬非常感動。李老先生在大陸瀋陽是有名中醫師,到台灣旅遊,突然腦幹中風,5月8日住進台中慈濟醫院,經過藥物及手術治療了三個月下來,一直靠呼吸器才能維持生命。老先生表達想回家的念頭,但醫生擔心安危,決定和一名護士一起陪他搭飛機,飛機上老先生非常虛弱,但終於撐到家裡保住性命,他非常感激,一家人都感受到台灣濃厚的人情味。老先生的女兒滿懷感激,不斷感謝台灣醫療團隊,對父親的病情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全力搶救;她表示,她父親長途飛行近3000公里,終於抵達故鄉;目前老先生病情穩定,已脫離呼吸器,轉到呼吸照護中心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