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規律運動聰明吃 遠離慢性病根源

規律運動聰明吃 遠離慢性病根源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在人普遍運動量不足,「代謝症候群」成為21世紀慢性病最重要的疾病根源,與糖尿病、腦中風等都有關,其中肥胖是主要的徵兆。造成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原因與現代人生活、飲食型態的改變有很大的關連,這些變化,導致肥胖者日漸增多;腰圍過大的腹部肥胖,代表著內臟脂肪堆積過多,進而造成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聚集。 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為20歲以上成人,下面5項危險因子中,若有1項的稱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若符合3項(含)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分別是:腰圍粗: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高血壓: 收縮血壓 ≧ 130 mmHg舒張血壓 ≧ 85 mmHg、高血糖: 空腹血糖 ≧100 mg/dl、高血脂: ≧150 mg/dl、高密度膽固醇: 男性 <40 mg/dl ;女性 <50 mg/dl。若未滿三項也需注意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遠離代謝症候群的危害。 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提醒民眾,預防代謝症候群4大原則包括:健康飲食聰明吃、不偏食,飲食6大類(五穀根莖類3~6碗、蔬菜3碟、蛋豆魚肉4份、水果2個、奶類1~2杯、油脂2至3匙)要均衡攝取;維持健康體位、保持理想體重;規律運動;拒絕菸、酒的誘惑。有了健康飲食知識加上規律的運動還要積極實踐健康生活化,才能讓家人吃出健康動出活力,遠離新陳代謝症候群。

防開學引爆疾病流行 台中市跨局研商對策

防開學引爆疾病流行 台中市跨局研商對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各國中小、高中陸續全面開學,腸病毒群聚感染、登革熱疫情和流感都蠢蠢欲動,為有效防制各種疾病流行,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於上週五召開跨局處會議,會中決議每月第一個周六為全市登革熱孳生源清除日,九月為宣導期,積水未清且屢勸不聽者可開罰1,200至15,000元;另國小學童流感疫苗接種率目標八成,校方推動有功者予以敘獎。 根據衛生局資料,至今年八月,全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142例,臺中市有22例,其中21例為0至5歲幼兒,顯示這年齡層為重點防治對象。九月開學後極易產生學童群聚感染,會中決議由社會局、教育局針對學齡前後孩童加強宣導,鼓勵勤洗手,另外各機關外包清潔廠商必須確實消毒門把、水龍頭等,以免成為腸病毒傳染源。蔡副市長強調,腸病毒每三至四年有一波高峰,臺中市人口約占全國的11.6%,但今年臺中市腸病毒重症22例就占全國142例的15%,「是有點高!」蔡副市長指示要謹慎應對,絕不能掉以輕心! 衛生局長黃美娜指出,臺中市許多車站及公共場所洗手間沒有肥皂,林分局長也表示,許多與民眾一線接觸的機關會準備酒精或乾洗手液,但最有效的還是傳統的肥皂洗手,甚至是清水洗手。會中交通局承諾加強本市各公共運輸車站、轉運站洗手間的設備督察。登革熱疫情高峰在十到十一月,會中決議定每月的第一個周六為全市登革熱孳生源清除日,九月定為宣導期,針對積水容器未清且屢勸未改正的對象,環保局與衛生局將可依「廢棄物處理法」、「傳染病防治法」開罰1,200元至15,000元罰鍰。十月全面施打的流感疫苗,林分局長指出,國小學童活動力強,是防治流感的主要對象,今年將免費施打的國小學童年齡層擴大為一至六年級,接種率目標訂在八成,推動有功學校予以敘獎。學齡前兒童接種疫苗,則由社會局鼓勵托嬰、托育機構向家長宣導,由家長帶至衛生所或各合約醫療院所接種。 蔡副市長責成衛生局建立各局處防治緊急應變小組名冊,未來將各種疾病防治工作會議進行整合,希望透過單位分工,讓臺中市各項防疫工作及衛生宣導更落實,增進民眾的健康

抽驗市售雞蛋 檢出動物用藥殘留

抽驗市售雞蛋 檢出動物用藥殘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維護消費者之健康,落實食在安心之宗旨,衛生署計畫性的全國抽驗市售雞蛋檢驗,監測雞蛋動物殘留用藥之使用情形,(也就是俗稱的抗生素),本次共抽驗三件,其中一件為呂有春業者所販售雞蛋,檢出含動物用藥殘留1件,經查供貨來源為嘉義縣,依據行政程序移送源頭追查。 澎湖縣衛生局提醒消費者,選購雞蛋時,最好選擇來源明確,認明有生產履歷或優良標章者。並呼籲飼養戶應確實遵守動物用藥品管理法之規定,衛生機關亦將會持續監測市售蛋品之動物用藥殘留。 衛生局呼籲食品販售業者,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第2款之規定,對於動物用藥殘留標準超過安全容許量者,依同法第31條第1項規定,行政罰鍰提高至6至600萬元並針對無法提供來源及拒絕、規避抽驗及不能或不願提供食品購入之來源的食品業者依法處以新臺幣3-15萬元,呼籲商家要加強自主管理,保障自身權益。

早期偵測工具 提高肺癌存活率

早期偵測工具 提高肺癌存活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國內外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都呈現快速的增加,1997年肺癌已躍升臺灣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過去以痰液細胞學檢查與胸部X光片為主的篩檢工具,雖然能在更早期診斷肺癌,使其切除率、存活期及五年存活率增加,但在死亡率比較上卻沒有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差異,醫學界也因而對肺癌篩檢的效益存疑。大腸直腸癌、乳癌及攝護腺癌已有早期偵測癌症的方法,分別為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乳房攝影以及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肺癌似乎還沒有適當的早期偵測工具。低劑量螺旋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可以比現今臨床使用的檢查更早診斷出肺癌,這樣的掃瞄所需時間不到二十秒,不需顯影劑且放射暴露只稍多於一般胸部X光片檢查。它能增加非鈣化結節的偵測率,也能在更早期還可切除時診斷出肺癌。雖然偽陽性偏高,但並未因此增加侵襲性診斷檢查的次數。預估五年存活率60%,但以較小的第一A期肺癌五年存活率應為80%,甚至可達到90%,後續的長期追蹤結果值得期待。正子攝影約可增加10-20%檢驗的敏感度,然而早期發現之腫瘤不管良性或惡性,因體積太小正子攝影皆無法顯影,因此有學者建議用低劑量螺旋胸部電腦斷層進行早期肺癌篩檢時,發現有異常病灶但無法確認結節為良性或惡性時,可以使用PET+VDT來協助判斷良性或惡性。電腦斷層對於偵測肺部週邊的小病灶,尤其是肺腺癌而言是個很好的工具。然而,對位於呼吸道中央的肺癌前期病變或早期肺癌,尤其是佔所有肺癌17-29%的小細胞肺癌及早期扁平細胞癌來說,電腦斷層並不敏感。若要診斷位於呼吸道中央的腫瘤,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看到病灶,也就是做支氣管鏡。肺癌病人的氣管肺泡沖洗液中,可看到基因體不穩定,血液中去氧核醣核酸的某些指標:包括微衛星體變化和染色體終端酵素在吸菸族群中罹患肺癌以及沒有罹患肺癌的病人有顯著不同。其他如利用蛋白質體學發現,血液中HNRNP A2/B1的升高可能可以預測病患未來罹患肺癌的風險,準確度甚至高達九成。

高熱量食物攝取過多 當心膽結石上身

高熱量食物攝取過多 當心膽結石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假期中大家總是會聚餐,有機會進食一些高油脂類的食物,每次假期結束後,常有一些人,因右上腹痛而前去求診,事實上,不少人是因為患有膽結石,不知不覺,又大吃大喝所造成的後果。阮綜合醫院肝膽胰外科洪國禎主任指出,造成膽結石的原因包括遺傳、營養過剩、高熱量食物過多攝取、低纖維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低運動量、長期飢餓、快速的減肥、懷孕及口服避孕藥等。膽囊儲存的膽汁,來自於肝臟的代謝與分泌,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消化人體攝取的油脂。很多病人膽結石的疼痛都是發生在餐後,特別是在進食高油脂類食物後,因為需要消化的脂肪量大,膽囊便排出大量膽汁,膽汁流動使得膽囊內的結石移位,卡在膽囊出口,致使疼痛發生。愈是長期攝取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者,理論上,愈是屬於膽結石的高危險群。此外,不吃早飯也可能增加罹患膽結石的風險。因為進食後,膽囊會排放膽汁到小腸,幫助消化吸收,如不吃早餐,膽汁就會一直儲存在膽囊中,膽汁中的膽固醇,在膽囊中沉積形成膽結石,長期不吃早餐自然提高罹患膽結石的風險。膽結石的發生會伴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而女性因內分泌的不同,及雌性素的作用,也會使得女性較容易患有膽結石。所以醫界常以「F4」形容膽結石高危險群,亦即女性(Female)、四十至五十歲中年人(Forty)、肥胖(Fat)及多次生育的婦女(Fecund)。診斷膽結石可以使用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逆行性膽道胰臟攝影術、膽管放射攝影等。目前最常使用、方便性及敏感度高的診斷工具是腹部超音波。當膽結石造成了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膽管炎以及胰臟炎等併發症時,一般會建議手術治療;但若是檢查出來膽結石,卻沒有任何症狀,目前並不建議手術治療,因為膽結石所造成的併發症如膽管痛、膽囊癌及其他併發症機率並不高。除非是影像檢查時,呈現有瓷化膽囊病變或膽結石直徑大於三公分,因少部分可能演變成膽囊癌,才會建議進行預防性膽囊切除。

藥物安全最重要 網路賣藥不可行

藥物安全最重要 網路賣藥不可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網路是時下多數人選擇消費的新興交易途徑,民眾在網路架設虛擬店面或透過網路交易平台、部落格販售商品,除了一般日常家用品,許多人會將個人或親友購買的醫藥用品,常見醫療器材如:血壓計、血糖機、保險套、拋棄式隱形眼鏡、痘痘貼等,而藥品如:小花眼藥水、解熱鎮痛劑、中藥四物湯等上網販售,這樣的行為已經違反規定,輕者裁處罰鍰,重者(販售不法藥物如:偽、劣、禁藥)將被移送法辦!行政院衛生署目前尚未核准網路虛擬通路販售藥品或醫療器材,如有違規販售或廣告者,經查證屬實,依據藥事法規定,最高可處新台幣500萬元之罰鍰,若所販售之醫藥用品係未經核准擅自製造或輸入者,甚至已觸犯刑罰。 提雲林縣衛生局醒您!如有購買醫藥用品之需求,仍須至領有藥局(商)許可執照之實體通路營業處所,如藥局、醫療器材行等處購買,除有專業醫療人員諮詢與指導外,也能掌握產品來源,此外亦可透過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藥物許可證資料查詢系統」,查詢產品詳細內容以確認產品合法性,切勿購買來源不明之藥物。網路不得販售藥品及醫療器材,以免觸法遭罰,損人又害己。     

夏天接近尾聲 小心登革熱病毒正悄悄入侵

夏天接近尾聲 小心登革熱病毒正悄悄入侵

夏天已經慢慢接近尾聲,臺灣地區卻陸續傳出登革熱疫情。根據衛生署疾管局的通報,登革熱疫情今年在南部地區更是出現群聚感染現象,而日前臺北市也傳出了首例本土性病例,民眾切莫輕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王善民提醒,夏天被蚊蟲叮咬是很常見的問題,但民眾往往輕忽叮咬後可能的身體變化,小心登革熱病毒正悄悄地潛伏入侵。王善民說,登革熱又叫典型登革熱(classic dengue)是一種由蚊子(在臺灣常見的是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傳播的急性病毒熱疾,臨床上以突發高燒、頭痛、肌肉或骨關節痛、後眼窩痛等特殊部位疼痛與發疹為主要症狀。此病多半是成年人受感染,症狀雖然劇烈,但是臨床上預後良好且致死率甚低,而兒童與老人的感染率較低且症狀輕微不甚典型。但是由於登革熱病毒可分為四種亞型,若不幸重複感染不同亞型的病毒株,則容易發生登革出血熱,是一種主要侵襲易重複被叮咬的3~10歲兒童族群,以嚴重而可能致命的出血性徵候甚至休克的症狀為特徵,因為其感染對象、症狀及預後與原來的登革熱顯著不同,臺灣歷年致死病例總計約有6%,稱為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或登革休克症候群(Dengue Shock Syndrome,DSS)。王善民表示,人類是經由帶有病毒的病蚊叮咬後而感染,潛伏期約3-7天後開始有臨床症狀,而症狀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5天,患者血中都可出現病毒活動,這段時間稱為可傳染期,病毒會經由病蚊叮咬後於病蚊體內繁殖8-12日,再次叮咬下一個人的途徑來傳染散播,所以登革熱病毒並不會經由人傳人來感染。因為病蚊可以終其生帶有病毒存在,因此撲滅蚊蟲與避免叮咬就是大家防範此病的重要方法。因此,王善民特別提醒民眾,預防登革熱應積極配合自行檢視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主動清除積水容器等斑蚊的孳生源,而且要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包括住屋加裝紗窗、紗門、出入高感染地區宜穿著長袖衣服與長褲、以及在身體裸露部位噴防蚊液),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他提醒說,更重要的是,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骨關節痠痛或是出現出血傾向,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另外,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郭力豪以中醫觀點表示,中醫常見陰虛或血熱體質所表現出來的特色,正好符合蚊子嗜酸及嗜高溫的習性。他解釋,陰虛或血熱者多半身體會表現出微微發熱的現象;經常性熬夜、情緒焦慮易緊張或嗜食甜、烤、辣、炸飲食者,很容易出現陰虛或血熱體質,這正好是蚊子喜歡的目標,因此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可以減少成為蚊子叮咬候選人的機會。郭力豪建議,民眾可選用一些中藥材作防蚊液,例如蒼朮、艾葉、金銀花、陳皮等各10g,薄荷、冰片各5g,先將前四味藥以冷水煮沸後關火,再加入薄菏及冰片攪拌,放涼後即可塗抹外露的手腳跟身體。此外,民眾若會做DIY手工肥皂,不妨將藥材放入肥皂中做成藥皂,亦可預防蚊子接近。

遵循健康生活守則 2減2多防高血壓

遵循健康生活守則 2減2多防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民健康局指出,高血壓是國人普遍但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依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平均約每4個人就有一個人患有高血壓,以此估計目前全國約有430萬位高血壓患者。但是在血壓控制好的這個族群,採取健康行為(控制體重、養成運動習慣、飲食控制等)之比率,都比血壓控制不好的族群高,印證了健康行為有利血壓控制的呼籲。 國民健康局呼籲國人一起以「二減二多-減重、減鹽、多運動、多量血壓」4項健康生活守則來遠離高血壓。 世界高血壓聯盟呼籲民眾以執行3個簡單的生活方式(維持健康體重、選擇健康的食物-閱讀標籤及選擇低鹽飲食、動態的生活),以及做到1件事(知道自己的血壓值並定期測量血壓),就可以有效控制您的血壓值。 衛生局呼籲「二減二多」血壓管理撇步「減重、減鹽、多運動、多量血壓」,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防止血壓升高的好方法;尤其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適當的調整生活型態,更是達成血壓控制的重要關鍵。

注意憂鬱情緒 中老年男性自殺率高

注意憂鬱情緒 中老年男性自殺率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衛生局接獲一起自殺未遂通報,48歲的離婚男子阿順,失業近8個月,因失業問題,覺得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生活有一餐沒一餐的,感到人生無望,計畫燒炭自殺,經轉介至衛生局,經過關懷訪視服務並職業協助後,逐漸走出憂鬱,衛生局鼓勵男性朋友們當心理有打不開的結及遇到人生難關時,需要尋求專業的諮商與協助。100年度自殺死亡的年齡層分佈,發現以中老年人佔較高比率。而每1位自殺死亡者至少影響6~8位親友,而自殺行為是受到疾病因素、經濟景氣、社會環境、家庭及個人等多重因素之影響。衛生局呼籲民眾應認識「自殺警訊」及「自殺危險因子」來共同關心周遭的親友,「自殺警訊」有:藉由話語、文章、書信、日記等,表現出想死的念頭;情緒憂鬱或激躁,覺得絕望、孤寂、無助;如突然的行為改變,如立遺囑、分送喜愛的東西等。而統計資料也發現,中年以上、失業、離婚、身體狀況不好的男性,自殺死亡風險相對提高。應積極尋求親友及社會資源等援助,才能幫助自己。根據統計自殺行為高達95%是一時衝動,如能對身處困境的人及時伸出援手,可以主動關心與積極傾聽,關心我們周遭的親友,順口問候一聲「您最近好嗎?」,更可以透過簡易的評估工具,如簡氏健康量表,瞭解當事人最近一週來的身心適應狀況,給予回應及適當轉介,台南市衛生局更提供14個免費心理諮商駐點服務,提供諮詢、幫助民眾走出低潮與憂鬱。

青年接力關懷世界 體驗改變世界動力

青年接力關懷世界 體驗改變世界動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世界展望會於今年7至8月舉辦「世界公民服務暨研習營」,帶領79位16至19歲的青年學子,前往台灣屏東禮納里、柬埔寨、越南、泰國進行服務學習與文化交流。在跨文化的體驗中,學員們不僅改變了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更加深其對世界的責任感,邁向成為世界公民的第一步。在9月1日的成果發表會上,這群青年將分享在服務體驗中的感動及收集的生命故事:學員張祖豪在泰國找回遺忘的童年回憶;同為屏東人的蔡瑋軒,在禮納里部落體會居民重建的信心;建國中學數理資優班學生楊庭霽在柬埔寨運用專長,搭起與街頭遊童之間友誼的橋樑;來自香港的李國熙,則從越南青年的身上學習知足與單純的快樂。世界公民青年們也在會中宣示將加入第24屆飢餓三十飢餓道救援行動,以自辦飢餓體驗DIY的實際行動,一同為世界危機兒童發聲!同時邀請全台青年學子一同加入改變世界的行列,成為具有「關注、堅持、行動」的世界公民領航者!於暑假舉辦「世界公民服務暨研習營」,目的在於鼓勵台灣年輕人拓展國際視野,堅定自己的「世界公民」權利和義務,關注世界需要。而這群年輕人在返國之後,更將感動化為關懷行動,持續為世界弱勢、貧困者發聲,成果發表會當天同時也是台灣世界展望會第24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正式開跑日,許多學員紛紛發揮創意,計劃與同學、朋友自辦飢餓三十飢餓體驗DIY營隊,如:於11月16日發起「無飲料日」活動等,親自體驗飢餓並向親朋好友倡導世界糧荒需求,為世界危飢兒童發聲,透過個人的小小行動,帶動救援糧荒的大改變。世界公民服務暨研習營不只讓青年的生命獲得轉變,更帶給他們改變世界的勇氣與力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