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建立垃圾清運人員SOP 減少職業傷害

建立垃圾清運人員SOP 減少職業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環保署指出,從民國90年至100年間清潔人員受傷6692人、死亡161人,以工作環境及交通事故案例居多。因此,為維護全國垃圾清運人員工作安全,訂定「清潔人員工作標準作業程序手冊」,期盼全國清潔人員依標準作業程序,落實於垃圾清理中,減輕職業災害。環保署表示,依據統計資料,垃圾清運人員容易發生工作災害包括墜落、車禍撞擊、被機械設備捲夾、廢棄物飛落撞擊、感電、物體倒塌等。從民國90年至100年間清潔人員受傷6692人、死亡161人,合計6853人。清潔人員執勤以工作環境及交通事故案例居多,除工作中遭車輛撞擊外,亦有上下班途中與車輛發生碰撞等事故。因此,環保署呼籲民眾駕駛車輛遇有清潔隊員執行勤務時應減速慢行,以防衝撞清潔人員,而清潔人員亦要依標準作業程序注意自身安全。為減少清潔人員傷亡事故,環保署已逐年調訓地方清潔隊幹部施予安全教育訓練,並編印「清潔人員執行職務死亡案例分析與檢討」,轉發地方清潔隊人手一冊。此外,也針對清潔隊駕駛、隊員加強作業安全講習,並巡迴各縣市或分區辦理清潔隊幹部座談。透過研訂標準作業程序及編印教材,從垃圾收運配戴安全防護具之基本動作至車輛清洗安全動作等都納入演練科目,藉由示範達到標準作業程序精進化,期待達到零事故之目標。圖:為減少垃圾清運人員之職業傷害,環保署呼籲民眾駕駛車輛遇有清潔隊員執行勤務時應減速慢行,以防衝撞清潔人員。(照片/環保署提供)

頸部腫脹!竟是甲狀腺乳突癌

頸部腫脹!竟是甲狀腺乳突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頸部腫脹!竟是甲狀腺乳突癌!29歲阿嬌3年前到醫院探望朋友,在搭電梯的時候,眼尖的陳穆寬醫師無意間看到她的脖子有點腫腫的,於是在阿嬌的同意下幫她觸診,當下判斷前頸部腫腫脹脹硬硬有異狀,建議阿嬌到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沒想到診斷為甲狀腺乳突癌。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暨耳鼻喉科陳穆寬醫師表示,阿嬌的癌症屬於分化良好、生長速度慢,惡性度較低的甲狀腺癌,通常先手術切除甲狀腺後,再用口服放射碘來消滅殘存的癌細胞;化學治療通常先不需使用。陳穆寬說明,分化良好甲狀腺癌攝取碘的能力比身體其他細胞高得多,使用放射碘可被癌細胞吸收,達到治療之效果。配合醫師治療,約長期存活超過 10年的病人有90%,因此手術配合放射碘治療是甲狀腺癌有別於其他癌症,特別量身訂做的治療方式。中華民國核醫學會理事長暨彰基核子醫學科醫師黃文盛教授說,放射碘治療的需求近年來快速增加,但必須在符合輻射防護標準鉛屏壁的病房進行,不能在一般病房進行。他進一步表示,依癌症細胞形態不同,復發率不同,未接受碘131治療,30年累積復發率為:40%。如接受碘131治療,則復發率可降低至10%。由於接受碘131治療後可以明顯降低年度及累積復發率,以及癌症及整體死亡率,故可提升病友們的生活品質。

啟動無接縫醫療 照護台東癌症病人

啟動無接縫醫療 照護台東癌症病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自今(3)日起,台東的癌症病人到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就醫將更方便了!一個在北、一個在東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及台東基督教醫院,將攜手合作啟動無接縫醫療,以「癌症診治」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癌症衛教篩檢、癌症治療後續追蹤及緩和醫療」於台東在地的模式,提供台東的癌症病人更連貫的照護服務。台東人的醫療環境長期處於弱勢,一旦罹患癌症,所要面對的治療之路更是艱辛倍嘗。除了往返台東與外地的路途遙遠、舟車勞頓之外,還要克服初到異地的不安與不便;或是往往為了等候檢查、化療及手術,得在外地多加停留,造成旅費開銷增加,有時甚至因為化療前評估發現白血球不足,不適合做化療,而白白跑了一趟。目前雙方的合作,將透過「癌症諮詢與轉介」這個一步到位的窗口,由計畫專員協助台東的癌症病人於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掛號、排檢、諮詢、衛教,並進行簡易的醫療處理與追蹤,讓台東的癌症病人於癌症治療期間,亦能夠在台東得到適宜的追蹤與照顧,降低因距離所造成的不便與風險,也節省往返台北、台東的時間與花費。「癌症諮詢與轉介」的服務對象目前包含兩大類:一是居住在台東地區,疑似或已確診為癌症的病人;二是正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接受癌症治療、追蹤或緩和醫療的病人。東基院長呂信雄也代表台東鄉親向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致上深深的感謝,「引進資源改善台東醫療困境,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感謝彼此的信任,能夠順利啟動這項合作,真是大大的福音!」

中秋應景糕餅 中市衛生局提前檢驗

中秋應景糕餅 中市衛生局提前檢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秋節即將到來,糕餅業者陸續推出月餅訂購方案吸引買氣,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展開第一波糕餅店鳳梨酥、月餅等糕餅抽驗,共抽驗31件月餅類及9件內餡,檢驗是否有添加過量己二烯酸、苯甲酸,以及不可添加的去水醋酸等12項防腐劑,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由於防腐劑無法從肉眼、嗅覺辨識出來,長期食用含防腐劑食品,不只人體代謝不易排出,還容易造成肝、腎負擔影響身體健康,業者如添加過量己二烯酸、苯甲酸,或違法添加不可使用的去水醋酸,經檢出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以3-15萬元罰鍰。民眾選購中秋糕餅應注意下列幾點:店家製程環境是否衛生、糕餅有無清楚標示成份原料、廠商名稱、地址等、日期有無竄改過痕跡,食品一經開封後,應該儘早食用完畢,才能避免變質。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佳節前夕,為了確保民眾飲食衛生健康安全,除了會展開第2波月餅抽驗,目前已輔導80家糕餅業者的衛生環境,預計在9月底前完成120家,讓民眾安心選購台中糕餅,開心過中秋。

咳不停!當心得到慢性阻塞性肺病

咳不停!當心得到慢性阻塞性肺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長期咳嗽嗎? 當心得到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慢性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患者常常會出現久咳不癒、痰量增加、或是活動時的呼吸急促(喘)。舉凡爬樓梯、快步行走、洗澡洗頭、或是提重物時都可能誘發呼吸急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陳世彬表示,由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個肺功能漸進惡化的疾病,而疾病的早期症狀常被忽視。病人往往把長期咳嗽歸因於煙咳,殊不知當患者出現活動時會喘、腳腫、以及一旦感冒時的胸悶、喘不過氣來因而求助於急診,此時肺功能都已經大幅惡化。陳世彬說,伴隨而來因為喘而吃不下飯、心情低落、沮喪,以及長期咳嗽為避免引人注意因而減少外出以及社交活動變成「宅男」、「宅女」,更使得患者陷入怕喘而不敢活動;但不活動反而造成體力更差的惡性循環,日復一日的折磨患者。所幸這幾年來吸入型藥物的療效大幅進步,已可打破上述這樣的惡性循環,讓患者有機會大口大口的暢快呼吸。另外,抽菸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見的致病原因,而抽菸也常導致心血管疾病,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常常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冠狀動脈疾病。尤有甚者,一些剛被診斷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也常被診斷出肺癌、食道癌、以及胰臟癌。一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罹患越多項上述所說的疾病,那麼患者發生反覆住院、呼吸衰竭必須插管使用人工呼吸器、甚至死亡的風險也就越高。陳世彬奉勸吸煙的朋友趕快戒菸,也呼籲癮君子花個一分鐘完成問卷,看是否已經屬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危險族群。若是高危險族群應趕快求診於胸腔內科醫師,以期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喝豆漿提神?專家:含卵磷脂可活化大腦

喝豆漿提神?專家:含卵磷脂可活化大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上班族習慣早上進辦公室前買咖啡配早餐,避免到了10、11點鐘就因為頭腦昏沉,導致工作效率越來越差。但是你知道嗎?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可能造成心悸、心跳加快、手指顫抖,不好入睡等情況發生。營養師林武忠表示,習慣喝咖啡提神的民眾,長期下來反而會精神不濟,建議仍應充足睡眠,飲食上多攝取蛋白質補充腦營養。林武忠進一步說明,雖咖啡因可刺激腎上腺素達到精神亢奮,但只是一種短期提神物質,讓精神維持在高張力,就像是先借了清醒的狀態,長期下來無法消除疲勞,甚至可能讓身體「透支」,對健康產生危害。建議民眾,比起飲用短期提神的飲品,其實也可以考慮選擇像是豆漿、雞蛋等食物,更可以有效活化大腦。林武忠表示,豆漿中的優質蛋白能提供大腦營養素供給,減少腦部缺氧及腦部疲勞,並且補充大腦工作時需消耗大量的氧和營養成分;同時,豐富的卵磷脂能幫助腦部神經傳導,增加學習及記憶的腦力發展。市面上豆漿種類有很多,黃豆可分為基因改造與非基因改造,目前食用基因改造黃豆對人體所帶來的影響仍不明。林武忠建議民眾,可以選擇非基因改造黃豆製作的豆漿,對健康更有保障。此外近日天氣炎熱,需注意生產及運送過程的保存。為了避免豆漿灌水導致營養流失狀況,也要挑選包裝上有確切營養標示的產品,更能安心選購飲用。

社福單位 用稻米傳愛心

社福單位 用稻米傳愛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德水園身心障礙教養院投入身心障礙養護服務已經七年,為內政部評鑑之甲等機構;近日獲得一份特別的禮物--當季健康新鮮稻米。受到永齡基金會與鴻海集團的肯定支持,獲贈這充滿意義的稻米,享用起來格外香甜與驕傲。 社福單位受贈稻米不稀奇,稀奇的是,這是台灣的大企業鴻海集團1000名員工及子女捲起褲管衣袖下田耕種的稻米。透過「鴻海我的一畝田」活動,讓高科技員工及其子女,學習到粒粒皆辛苦的珍惜哲學。也透過「鴻海我的一畝田」生命教育的功課,收成飽滿結實的金黃豐盈,轉為社福機構團體重要的生活食糧。德水園身心障礙教養院位於台中東勢鎮偏遠的山區,主要提供身心障礙朋友住宿養護、日間托育、職業陶冶等服務,服務對象以十五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下中度以上身心障礙手冊者為主,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院民來自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家庭。德水園建立以「擁抱希望無限愛,歡喜付出在德水」為服務宗旨、發展兼具「養護」、「教養」、「復健」等綜合性功能之機構,工作同仁秉持熱忱、竭盡所能為身心障礙者付出奉獻。目前服務有155位身心障礙者,其90%以上之家庭為中低、低收入戶;透過每年舉辦「關懷弱勢,愛在德水」募款餐會籌募急難救助、家庭支持服務和設施設備新增修繕三項經費,亦持續推廣愛心認養服務,使身心障礙服務對象及其家庭免於經濟困境,並使服務對象們享有尊嚴及完善之照顧。   

培養藝術力 醫院也有繪畫展

培養藝術力 醫院也有繪畫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沒有藝術天份,所以不敢拿起畫筆?在羅東社區大學就有這樣的一群人鼓起勇氣,踏進美術班。指導老師潘勁瑞表示,學畫就用最單純的心來學習,拋開得失,享受自由揮灑彩筆的喜悅。畫畫不在於追求完美,重點在於玩味,讓美走入真實生活中,提起塵封的鉛筆與顏料,每個人的藝術潛力超過自己的想像。 羅東博愛醫院文化走廊這一次展出涵蓋風景、人物、靜物,每一件作品都是學員們探索繪畫世界的一個歷程。學員陳智昀的水彩畫用重複堆疊的染色技法,表現出如羽絨般的質地;他的人物素描,在細膩中呈現出優雅的個性。學員林夫至子是日本人,旅居法國多年。從他的作品可以嗅到巴黎浪漫的氣味,其筆觸與配色含融素雅的日本氣質。徐培芮的油畫,具有個人獨特的詩意,簡化的筆觸在色彩的映襯下更顯美麗。陳美玲的作品具有試探性,一幅以冬山河為主題的水彩,夏日水波的倒影層次豐富。陳靜玟下筆肯定,落落大方,層次清爽。邱秀玲內斂含蓄,在平穩中散發對藝術的執著,張格逢獨到大方的筆意,畫如其人。林雪分融入傳統花布圖案,頗具年年有餘的吉祥意像。黃淑珍雖是最晚加入的學員,但其敏銳的觀察力與色感,更添其作品豐富的層次。指導老師潘勁瑞的作品「靈威護民」以媽祖為主題,將傳統信仰的媽祖與護法,在鼎盛的香火間,表現出其神威與意境。 

早期大腸直腸癌免截腸免挨刀

早期大腸直腸癌免截腸免挨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以往只要發現大腸癌,不論是否為早期,都是以傳統手術為主,民眾早已對「腸造口」、「截腸子」與大腸癌有緊密的聯想。台南市立醫院腸胃肝膽科林裕鴻醫師表示,事實上早期大腸癌經由黏膜下切除術治療,是可以免除截腸之苦的。近年來,國民健康局積極推動免費糞便潛血篩檢,許多人可以提早發現大腸癌以及大腸癌前病變,只要趁早接受黏膜下腫瘤切除術,即可避免傳統的截腸手術,且術後禁食天數也較少。林裕鴻說,大於兩公分的大腸直腸腫瘤,特別是外觀扁平型的腫瘤,以往均需以外科手術切除,而大腸鏡腫瘤黏膜下切除則適用於腺瘤、黏膜癌、表淺黏膜下癌,此種手術是利用內視鏡找到患者病灶處,先局部注射染色液確定腫瘤大小與部位,經定位後施行黏膜下注射,再將腫瘤切開剝離,將整層癌變或是早期癌症的病灶完全切除。南市醫就有一名72歲的女性患者,糞便潛血反應呈現陽性,安排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扁平型黏膜息肉,後來進行大腸鏡黏膜下腫瘤切除術,術後五天即出院。林裕鴻說,通常腫瘤完整切除者,術後一年需做大腸鏡追蹤,之後則是每三年做一次。林裕鴻也提醒,分化不良癌症及腫瘤深度超過黏膜層,或疑似遠端轉移凝血功能不全者不適合做黏膜下腫瘤切除術,需經過審慎評估。另外,對側展非腺體型腫瘤行大腸鏡黏膜下切除術時,有較長的剝離時間,較高穿孔危險,若發生立即性的穿孔時需使用內視鏡止血夾修補。

「鈣」麻煩!九成八學童鈣質攝取不足

「鈣」麻煩!九成八學童鈣質攝取不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父母總是擔心孩子長不高、發育不好,但又不知道如何讓孩子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根據衛生署公佈的「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高達98%的學童鈣質攝取未達建議攝取量,每天僅攝取了建議量的五至六成,成為孩童生長發育、身體健康的隱憂!對此,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陳俊榮建議,常吃的食品如牛奶、小魚乾、蛋豆魚肉類和深綠色蔬菜都含有豐富的鈣質,父母可為孩童搭配適當的食材,補充足夠的營養素,才不會讓孩子成長發育輸在起跑點上。根據衛生署的調查,以及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門診兒童飲食追蹤記錄發現,鈣質攝取的缺乏成為孩童成長發育及身體健康的最大隱憂,而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童中,高達九成八的學童每日攝取的鈣含量不及建議攝取量的二分之一,且女童攝取不足的情形又更為嚴重。對此,陳俊榮教授推測,孩童挑食、營養攝取不均的現象,會加劇鈣質缺乏的情形,對身體骨骼、生長發育多少都有影響。陳俊榮教授指出,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食材富含鈣質,牛奶即是一樣很好的鈣質補充品。不過陳俊榮也說,有些孩子患有乳糖不耐症,一喝牛奶身體就不舒服,這時就可以補充小魚乾等其他食材。小魚乾是鈣質相當豐富的食品,具有好吸收、天然和營養充沛三大特點,以同樣重量的牛奶及小魚乾來比較,小魚乾鈣含量是牛奶的二十倍之多。此外,像是蛋豆魚肉類、深綠色蔬菜也含有鈣質,但蔬菜會受到纖維素的影響,能提供的鈣有限,建議搭配各種食材,均衡攝取。除了飲食補充鈣質之外,陳俊榮教授也提醒家長要督促孩子多運動、多曬太陽。陳俊榮指出,多曬太陽幫助身體生成維生素D,多運動則能強化骨骼耐受度,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球類運動、跑步等都是不錯的方式,但頻率仍應以衛生署建議之每週三次以上、每次三十分鐘以上、每次心跳至少133下為原則。至於有些家長問,是不是能補充鈣片來增加鈣質吸收呢?對此,陳俊榮教授表示,就營養學的角度,建議從天然食品來作為補充鈣質的攝取途徑,鈣片等營養補充品只能作為輔助之用。不過陳俊榮也說,像是茹素、或其他特殊飲食習慣的族群,則必須要從營養補充品來補足無法以食物攝取到的營養素。上述研究除了突顯孩童營養攝取不均衡的情形外,也指出家長在為孩子調配食材或對孩子應攝取營養素的認知上有一定的困難。而即將在本月7日至10日的「2012健康月─第五屆健康產業博覽會」,有針對不同族群的健康需求舉辦多場講座,有需要的民眾可前往參觀。圖: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陳俊榮發表針對台灣學童鈣質攝取不足的情形發表研究結果及建議。(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