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八年33億!打造雲彰農業黃金廊道

八年33億!打造雲彰農業黃金廊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行政院今(8)日召開「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記者會,說明政府於最短時間內有效帶動經濟成長的願景的具體作法,方案內容中黃金廊道樂活農業就是整合農委會、經濟部、交通部及地方政府政策資源,輔導獎勵農民、產銷班、農企業,發展農業節水生產專區。行政院長陳冲也同時宣布,將推動「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提出五大政策方針的工作重點和具體作法之後,相關機關已提出行動計畫。行政院指出,為推動「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農委會以「樂活農業」為施政主軸,配合「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研擬「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做為「黃金十年─樂活農業」的旗艦示範區,以三新二節新動能─「新技術、新農民、新產業」為策略目標,於102至109年期間將投資33億元打造「節水、節能」的農業黃金廊道。行政院表示,黃金廊道各項措施的推動,可發揮每年減抽地下水2千4百萬噸,約等於半座的湖山水庫有效庫容,以及每年帶動1.2萬人次農業旅遊,增加廊道區域觀光收益,和推動高科技、節能省水、高經濟價值的農產業及技術研發,以提升國內外農業競爭力與技術外銷的效益。「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是針對雲林縣與彰化縣高鐵沿線3公里地層下陷地區,行政院擬定四大實施策略,分別為:設立省水農業生產專區,活化農業資源利用。強化節水農業科技與資訊應用。擴大農業經營規模,引進新世代農民。發展休閒產業,推動傳統農產精緻化及多元行銷。行政院表示,四大策略也規劃17項配套措施,重點包括提升旱作及蔬菜專業區之設施整備及產銷輔導、獎勵水稻農轉種省水旱作、導入農業雲、設置示範性植物工廠、結合農村再生發展省水節能農業、加強新世代農民輔導與培訓、鼓勵發展休閒農業、建構農產品產業價值鏈,以及相關農業光電綠能技術先導研發等。

乾燥花草茶農藥殘留 衛生署將追查來源

乾燥花草茶農藥殘留 衛生署將追查來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有關10月6日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公布抽驗20件乾燥市售花草茶樣品之抽驗結果,其中8件不合格菊花產品包括貢菊花、白菊花及杭菊各1件,以及菊花5件之來源,食品藥物管理局將責成地方衛生單位進一步追查確認明確來源,並依法處辦且採取必要之管制措施。消基會指出,有鑒於市售進口或國產可食用花草類農產品可能的殘留農藥問題,衛生單位近期修正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以加強食用花草茶殘留農藥管理。因此,消基會針對雙北地區市面上蔘藥行、食品行、傳統市場、生鮮超市、生活用品館、網路等通路所販賣的乾燥菊花、玫瑰、薰衣草、洋甘菊及摻有果粒的花果茶等5種花草茶進行二氧化硫、重金屬(鉛、鎘)、殘留農藥的檢測,提供消費者作為參考。 檢驗結果發現,雖未驗出有重金屬或二氧化硫殘留的情形,但在20件樣品中,竟有一半含有農藥殘留,其中八件農藥殘留超標,提醒消費者注意。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自100年5月27日起,已針對輸入乾菊花採取邊境逐批查驗之管制措施,即每批進口乾菊花均經抽樣檢驗,產品符合我國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者,始得輸入。根據統計,自100年5月27日至101年10月5日止,共報驗44批共約97公噸之乾菊花,檢驗44批,其中1批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未進入我國。

活著就要運動!活動不足成死亡危險因子

活著就要運動!活動不足成死亡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僅次於高血壓、菸品使用及高血糖,更有超過200萬死亡人數可歸因於靜態生活!世界上約60%至85%的成人過著靜態生活,更有三分之二的兒童身體活動量不足,未來都將影響健康並造成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靜態生活除了增加死亡率,還會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的風險加倍,並增加大腸癌、高血壓、骨質疏鬆、脂質失調症(lipid disorders)、憂鬱、焦慮的風險。大約21至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是因身體活動不足所造成。許多國家缺乏身體活動不足的人口比率,也正不斷地增加,依據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年運動城巿調查結果顯示,國人無規律運動習慣之比率高達72.2%。國健局則指出,我國十大死因的危險因子皆與不運動有關,運動的好處很多,可以預防慢性疾病,降低罹患癌症、跌倒的風險等。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利用台灣一個大型的追蹤世代,分析各個不同運動量的健康效益。研究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天運動15分鐘、每週約90分鐘是可以減少14%總死亡、10%癌症死亡及2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延長3年壽命。這些好處不但適用於各個年齡層包括年青人、年老人,也適用於男性與女性,對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包括吸菸、肥胖者,也一樣有用。國民健康局鼓勵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等,都有顯著的效益,並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加速代謝脂肪,強化肌肉組織與功能,維持健康體重,提高腦內啡的釋放,降低情緒壓力。一般而言,成人只要每週運動累積達150分鐘、兒童每日運動累積60分鐘,就能有足夠的運動量,建議成人每天運動30分鐘,可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例如上下班(學)通勤時間與中午休息時間分段進行,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只要每天持之以恆,健康體能就會大大地提昇。許多上班族時常抱怨沒時間或空間運動,國民健康局製作15分鐘「上班族健康操」,不受場地、服裝的限制,每天上、下午各跳15分鐘健康操,可消耗100大卡的熱量,持續1年,約可減少4公斤,不但消耗過多熱量,還能促進身體健康。國民健康局為幫助同仁達到規律運動,運用電腦提示系統,於每天上午9時45分及下午3時45分,電腦螢幕會自動跳出「上班族健康操」畫面,鼓勵同仁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隨著音樂一起動一動。對於沒有運動習的民眾,「健走」也是很好的入門運動,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91年起推動「每日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健走」是既簡單又輕鬆的運動,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運用「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健走小口訣,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日行萬步,只要90分鐘,步行約6公里,就可以消耗約300大卡,走向健康。國民健康局介紹運動生活化之小撇步,協助民眾落實生活化的運動:從日常生活中找出時間來活動,例如:步行買午、晚餐、水果、日用品;步行去用餐;蹓狗。外出或是上下班(學)不妨多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讓自己提早出門提前一站下車,步行至目的地。可以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如果一下子沒辦法走這麼多樓梯,步行走上幾層樓後再搭乘電梯,慢慢增加自己的運動量。多和家人到戶外活動,或騎腳踏車、打球等活動。假日可以自己動手整理家裡、擦擦地板,也可以增加運動量!或利用掃地、拖地時加大動作幅度,那也是很好的身體活動。在家裡、辦公室附近找方便的資源運動,包括公園、職場辦的課程、活動。減少看電視、打電玩等靜態生活的時間。

母乳支持團體 提倡哺育健康好處多

母乳支持團體 提倡哺育健康好處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幼兒應以純母乳哺育六個月,之後再添加適當的副食品並持續哺乳至兩歲,而南投醫院為提倡母乳哺育的好處,並鼓勵婦女產後能哺育母乳,特於上週六上午舉辦「餵汝好」母乳支持團體的成立大會,會中亦邀請到哺餵母乳的媽媽分享自身經驗,並希望結合醫院每月一次的爸媽教室醫療講座,讓更多新手爸媽也能瞭解哺乳的好處。南投醫院婦產科高惠芬主任表示,母乳是新生兒獲得營養最直接最天然的食品,母乳哺育的優點除能提高新生兒免疫能力、營養價值高外更能增進親子關係互動,其優點非一般配方奶能取代。本次活動亦結合原有的爸媽教室,從今年10月開始,每個月一次定期提供爸媽聚會平台,分享哺餵母乳的經驗。南投醫院林克成院長亦表示,該院自民國九十九年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以來,持續推動各項母嬰親善政策,特別是鼓勵懷孕婦女產後能哺育母乳,未來更期許在「餵汝好」的母乳支持團體成立後,能全面的推廣母乳哺育,不僅促進寶寶的健康,也讓爸媽的節省開銷,可謂是一舉數得,好處多多。(照片提供/南投醫院)

雙腳冷麻致下肢動脈阻塞 嚴重恐截肢

雙腳冷麻致下肢動脈阻塞 嚴重恐截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那麼嚴重嗎?只不過是腳部麻痛,竟有可能要截肢?心臟科醫師提醒民眾,平時如容易下肢冰冷、足部傷口很難癒合,或是在上下樓梯、散步時,感覺小腿後方酸痛不適、腫脹無力,那可要當心了,因為可能患有下肢動脈阻塞,應立即找醫師作進一步檢查,否則嚴重恐怕需要截肢。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怡芝指出,下肢動脈阻塞疾病第一個徵候經常只是輕微的間歇性跛行,其病因是下肢動脈粥狀硬化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輕者患者下肢會有發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重者可致腳趾頭及足部發生潰瘍甚至壞死之現象。一般民眾常因對此疾病不熟悉,拖到足部有傷口無法處理甚至壞死而延誤就醫,導致需要截肢的不幸。陳怡芝說,此病好發的族群為老年人或是有抽菸習慣的民眾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其中又以糖尿病患者為最大宗,洗腎患者血管易鈣化也常患此症,除了藥物、運動訓練及危險因子的矯正外,還可經皮血管氣球成型術治療。不過,南市醫心臟外科醫師吳依璇補充,若經皮血管氣球成型術無法治療的病人,則可考慮進行傳統繞道手術治療,以期改善下肢血液循環與病患的生活品質;可是最根本的方式還是要從生活習慣改變,如戒菸等,否則手術後依然會有再次阻塞的可能。

生命無法重來 高擬真模擬急救情境

生命無法重來 高擬真模擬急救情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跳停止!」「準備電擊!」「快CPR!」,這是每家醫院急診室的醫護人員經常上演的畫面,然而急救只有一次,在如此緊急的狀況下,醫療人員面對的是無價生命,要避免的就是錯誤醫療處置與判斷,為了訓練急診醫師能夠將教科書上學到的知識確實幫助病人,萬芳醫院與台灣急診醫學會主辦「2012急重症情境模擬競賽既第三屆台灣區『梅堤盃(CAE Cup)』」,讓醫護人員透過逼真情境模擬、反覆練習,減少錯誤發生的機會,在第一時間拯救生命!萬芳醫院臨床技能中心主任林哲瑋醫師表示,這次比賽中所使用的是目前全世界最高階的無線擬真醫學模擬人--iStan,藉由高擬真醫學模擬病人的真實模擬,可讓醫護人員確實感受到病患在急救中的不適與生命徵象,希望透過這樣實際模擬情境訓練,避免醫師在急診過程中失去任何一個病人的生命!此次比賽有國內各大醫院的醫護團隊組隊參加,如台大、北榮、長庚、新光、國泰、義大、亞東、彰基、振興、雙和等醫院。這高擬真模擬情境,就形同是一場最真實、與生命搏鬥、挽救生命的一場競賽,醫學模擬人的生命亦掌握在團隊隊員手中,相對考驗著醫療團隊平時的訓練與團隊合作默契,培養在臨床作業上能獨當一面的能力。較前兩屆不同的是,這屆更強調醫護合作,提升護理師在急救過程中的角色份量,由過去的醫師助理成為線上幕僚,輔助醫師判斷當下的急救是否步驟正確,同時進行給藥評估、確認藥品正確性。而去年獲得梅堤盃冠軍的萬芳醫院急診醫學科黃文成醫師亦指出,在模擬比賽的訓練後回歸到臨床急救工作,不僅團隊效率提升,醫護合作默契無間,也為病人爭取更多時間面對接下來的治療。(照片提供/萬芳醫院)

疑打疫苗不適猝死?死因尚待釐清

疑打疫苗不適猝死?死因尚待釐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居住於台中市11個月女童,於10/6下午約2點多,因嗜睡、呼吸急促送醫,ㄧ度出現痙孿等症狀,於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預計10/11(周四)進行司法相驗,以進一步了解死因。衛生局表示,該女童於10/5下午4點曾前往兒科診所接種流感疫苗後返家,隔日下午出現嗜睡、呼吸急促等不適症狀送醫,後續將全力配合司法相驗事宜。今日上午,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由衛生局及社會局人員陪同,代表胡市長前往探視慰問上週六因嗜睡、呼吸急促,ㄧ度出現痙孿等症狀送醫往生的女嬰父母親及親屬,表達市府關懷之意,感謝家屬大愛理性看待,同意解剖,釐清死因,並責成市府由衛生局為單一窗口,市府相關局處全力協助家屬辦理後續事宜。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自2009年至今,所有疑似流感疫苗不良反應案件,經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專家仔細審視,並無任何一件因接種流感疫苗而死亡之案例,家屬若欲尋求疫苗傷害救濟,衛生機關也會協助家屬提出申請。流感疫苗是古老又穩定疫苗,接種完可能會有肌肉痠痛等輕微不適,施打流感疫苗後,需要最少2週時間讓體內抗體上升,建議民眾在11月底、流感疫情高峰期前做好疫苗接種。

正確配戴隱形眼鏡 美觀實用避免「乾」瞪眼

正確配戴隱形眼鏡 美觀實用避免「乾」瞪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根據統計,全台視力需要矯正的總人數約為581萬人,其中會選擇配戴隱形眼鏡的人數佔51%,而大學生這個族群更有著一席之地,不外乎就是看中隱形眼鏡的美觀、實用兩種特質。不過臨床上卻發現,全台竟有高達78萬的大學生對配戴隱形眼鏡有錯誤的迷思,醫師擔憂,錯誤觀念一旦深植心中,恐怕會將錯就錯一輩子,傷害眼睛健康!眼科醫師王孟祺指出,15至39歲族群有視力矯正需求的人口中,同時配戴隱形眼鏡與鏡框眼鏡的人口今年攀升至51%,顯示隱形眼鏡成為視力矯正的主流,且隱形眼鏡相較於一般眼鏡,有著更大的便利性及美觀。不過根據一份最新的「大學生隱形眼鏡配戴迷思大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大學生對如何挑選隱形眼鏡的認知嚴重不足,其中前三大錯誤認知依序為「隱形眼鏡鏡片中本來就沒有包含保濕因子,所以戴隱形眼鏡會乾是正常」、「隱形眼鏡戴一段時間會乾,所以需要點眼藥水或人工淚液是正常現象」及「隱形眼鏡戴一段時間後會不自覺眨眼、揉眼是正常現象」等。對此,王孟祺醫師指出,從調查中發現,受訪者普遍認為配戴隱形眼鏡有不適感是正常的,缺乏警覺心,恐怕對眼睛健康及視力造成影響!王孟祺醫師表示,在沒有特殊疾病或服藥的情況下,當環境的濕度不足及隱形眼鏡的保濕不佳時,眼睛就會透過眨眼、異物感等徵狀來發出乾澀訊號,乾澀會讓眼睛處於較脆弱、容易受傷的狀態,這種情形在秋冬等乾燥的季節更容易發生!如果這時使用者還不快點停止配戴隱形眼鏡,甚至猛眨眼、揉眼,就會對眼睛造成傷害。當戴上隱形眼鏡出現乾澀不適後,有些人會透過點眼藥水或人工淚液來舒緩不適,但醫師說,這個方法大錯特錯!王孟祺醫師指出,當眼睛乾澀不適,眼睛的微血管會充血,造成眼睛紅、脹痛,點藥水或人工淚液,會讓血管收縮,暫時舒緩,但傷害依然存在,如此惡性循環,造成眼疾危機。那麼,隱形眼鏡一天可以戴多久?王孟祺醫師教民眾一個簡易的計算方法,建議以睡眠時數加上四小時為最佳的隱形眼鏡配戴時間,但配戴極限仍以一天八小時為限。此外,避免配戴隱形眼鏡後容易「乾瞪眼」,王孟祺醫師提醒,選購隱形眼鏡時,應選擇保濕度夠、品質優良的產品;初次配戴者,建議先尋求醫師的專業建議,再購買適當度數的產品。如果配戴隱形眼鏡造成眼睛不舒服時,應立即停用、趕緊就醫,並切勿自行購買人工淚液或眼藥水使用,以免使眼睛的狀況惡化。圖:根據調查,全台竟有高達78萬的大學生對配戴隱形眼鏡有錯誤的迷思。(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近視破千度 小心恐30來歲就瞎

近視破千度 小心恐30來歲就瞎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你的觀念還停留在白內障是老年人才會得的視力疾病嗎?如果你近視破千度或是每年近視度數增加一百度以上,都要當心罹患早發性白內障!若無及早治療,恐怕會「假瞎」變「真瞎」!一名30歲的工程師廖先生(化名)因為每天盯著IC板做設計長達12小時,竟然等近視飆高到2300度,才發現得了白內障!所幸經過手術治療,才恢復視力。今年「世界視覺日」,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董事長蔡瑞芳醫師呼籲民眾,嚴重的白內障會導致失明,白內障是目前全球視力第一殺手,已奪走了千萬民眾看得見的機會;其實台灣醫療資源發達,只要及早發現,治療成功率極高! 奧比斯志工醫師暨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醫師指出,以往多是60歲以上長者才受到白內障困擾,但眼科醫學會分析台灣40~50歲白內障病例已較10年前增加5成;另外特別是現在年輕人看不清楚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顯示時,習慣一滑就放大畫面,容易忽略視力亮紅燈,放任近視度視狂飆、曝曬在早發性白內障的風險之下。哪些是罹患早發性白內障眼疾的危險因子?呂大文說,像是特定眼疾者如,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或每年近視持續增加百度、視網膜剝離、色素性視網膜炎、曾做過眼內手術的民眾;另外,眼睛過勞者、過度讓眼睛曝曬在紫外線底下者以及特定用藥者(抗心律不整、精神科用藥、類固醇),都應要趁早預防早發性白內障的發生。如何預防?呂大文呼籲民眾,特定眼疾者,應每半年就做視力篩檢;眼睛過勞者,應間隔休息10分鐘,以20~40歲的民眾來說用眼時間40分鐘就休息10分鐘;另外,眼睛防曬則是配戴合格的太陽眼鏡及在豔陽下戴帽子,有特定用藥者則應每3個月就檢查視力,並遵循醫囑用藥切勿自己購買成藥服用。(照片來源: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提供)

醫訊/乳癌治療新趨勢與手術後復健運動

醫訊/乳癌治療新趨勢與手術後復健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聞癌色變!其實擁有正確的衛教資訊以及正面的態度來打擊癌症,癌症也沒有想像中的可怕!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北國泰醫院舉辦乳癌學習營,希望能讓更多癌症家庭能有機會獲得資訊並進而參與。將由國泰醫院乳癌中心杜世興主任暨陳惠玲復健師主講,讓乳癌病友與家屬正確認識乳癌治療新趨勢與手術後復健運動。時    間:101年10月11日(四)13:30 ~17:00地    點:台北國泰醫院國壽大樓B1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仁愛路四段280號)洽    詢:(02)3322-6286 分機13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