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施打流感疫苗 需注意接種禁忌

施打流感疫苗 需注意接種禁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0月1日起已開始免費接種小兒流感疫苗,凡出生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註冊就學前之幼兒都可接種。以降低幼兒因罹患流感住院之機率,積極維護幼兒健康。 6個月以上未滿3歲的幼兒,每次的接種劑量是0.25 毫升,3歲以上每次接種劑量是0.5毫升。另外,8歲(含)以下兒童,若是初次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應接種2劑,兩劑間隔1個月以上;若過去曾接種過季節性流感疫苗(不論1劑或2劑),今年接種1劑即可。流感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在身體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 澎湖縣衛生局也提醒注意接種禁忌,包括: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年齡6個月以下者,不予接種。過去注射曾經發生不良反應者,不予接種。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不予接種。發燒或急性疾病患者,宜予延後接種。流感疫苗是一種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但一般均於接種後一到二天內恢復,嚴重的副作用則極少發生。

長期咳嗽好痛苦!應依不同成因治療

長期咳嗽好痛苦!應依不同成因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不要再咳了!過度咳嗽或長期咳嗽讓人很不舒服,怎麼治療才不會再咳嗽?郭綜合醫院胸腔暨重症科陳主光醫師表示,慢性咳嗽成因有很多,常見的包括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氣喘及胃食道逆流等;應該先找出引起慢性咳嗽的正確成因對症下藥、治療效果才會彰顯。陳主光指出,患者因持續性的咳嗽到胸腔內科的門診求醫是相當常見的,約佔門診量的近40%。咳嗽依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急性咳嗽(< 3週)、亞急性咳嗽(3 ~ 8週)、慢性咳嗽(> 8週);會造成慢性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41%)是最多的,它跟鼻涕倒流有很密切的關係,治療需要使用抗組織胺類藥物,或是抗發炎性鼻噴劑。而第二多的原因是氣喘(24%),除了咳嗽之外,胸悶,呼吸喘也是常見症狀,在凌晨時症狀容易加重,但也有只以咳嗽來表現的氣喘,診斷需要配合肺功能吹氣試驗和支氣管激發試驗來確認,治療上以吸入性類固醇配合支氣管擴張劑為主。第三常見的是胃食道逆流(21%),症狀包括反胃、胸口灼熱感、胸悶不適、口咽酸苦等,而逆流的胃酸可能會刺激食道或咽喉的咳嗽神經感受體來造成咳嗽,治療上需要使用制酸劑,並且生活的型態需要調整,包括少吃容易造成胃酸逆流的食物和飲料,睡覺前兩三個小時內不吃宵夜,躺下時上半身要墊高15 ~ 30度。陳主光進一步說明,另外,約有5%造成慢性咳嗽的原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病,這跟中老年人有長期抽煙習慣、或空氣污染暴露史相關的疾病,治療上需要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每天應該做運動和肺部復健、最重要的就是要戒菸。陳主光補充,約有26%的慢性咳嗽是由兩種以上的原因所造成的,許多難治性的慢性咳嗽正是因為沒有同時找出多種致病的原因,所以治不好,因此詳細的病史詢問、完整的身體檢查、搭配適當的檢查和經驗性療法,是解決惱人的慢性咳嗽最根本的方法。

醫訊/免費台北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

醫訊/免費台北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讓乳癌病友面臨身體病痛與治療的折磨、內心焦慮與恐懼的煎熬、外觀殘缺的失落,此外還要面對小孩、家人、親友、同事還有陌生人,林林總總,讓她們思緒翻騰、情緒波濤,睡覺輾轉難眠。現在的她們雖熬過治療階段,但未來的不確定對她們來說仍是挑戰。癌症希望基金會因此邀請乳癌病友參與藝術治療,特地主辦「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活動,透過張秀娟諮商心理師帶領,引導用多元的表達方式,放鬆肢體抒解壓力,並帶出更多的自我覺察和對事件的重新理解,進而發展出生活問題解決的能力。主辦單位歡迎乳癌病友(療後1~3年內),名額8~12名,請儘早預約報名。本活動免費,但需繳交保證金500元,團體結束後全數退回,唯缺席3次或超過3次不予退費。名稱: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時間:101年10月30日~102年1月8日某週二下午14:00~16:00地點:癌症希望基金會B1團體教室(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3巷5號)洽詢:02-3322-6286 轉132羅社工

醫訊/如何減緩更年期情緒症狀

醫訊/如何減緩更年期情緒症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更年期情緒症狀常於更年期早期或停經前數年出現。該症候群常表現出緊張、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疲累、記憶減退、情緒不穩、易怒、憂鬱等心神反應,造成更年期婦女困擾。為此,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舉辦「更年期成長營」,邀請泌尿科翁偉哲主任、曾慈雯護理師、張慈儀護理師、高雄長庚許春宏中醫師、有氧教練李少騰老師等主講及帶領,營隊課程內容有更年期中醫保養、尿失禁的預防與治療、凱格爾輔助運動、更年期有氧健康操。活動採事先報名,招收人數有限,額滿為止,招收對象為年滿40歲到60歲婦女。名稱:更年期成長營時間:101年10月27日(六)上午08:00~12:30地點:市立聯合醫院(高雄鼓山區中華一路976號)4樓階梯教室洽詢:07-5552565轉2125或2244

醫訊/無喉病友術後照護及調適

醫訊/無喉病友術後照護及調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喉切除術是將整個喉部切除,切後在氣管作一開口來呼吸。術後患者無法發聲。食道與咽喉息息相關,因為沒有氣流通過鼻腔,所以患者也會無法嗅聞。患者在術後要適應全新生活及復健,面對失去嗅覺與聲音等的不便,身心轉化等狀態,對患者與其家人都是有很多要重新適應及學習的。為增進全喉切除者病友之疾病適應,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與社服課特別舉辦「無喉病友座談會」,將邀請耳鼻喉科方瑞仁醫師、精神科莊永毓醫師、放射腫瘤科林倩伃醫師主講,演講主題依序為術後飲食及造口照護、疾病適應及調適、放射治療後注意事項,講座完有家屬經驗分享與情感交流,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無喉病友座談會時間:101年10月27日(六)上午09:00~12: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二簡報室(桃園龜山鄉復興街 5 號)洽詢:03- 3281200轉5131社服課 紅文茹 社工師

醫訊/肝病生活如何照顧?

醫訊/肝病生活如何照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句廣告詞說,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沒錯,肝癌是國人健康的首席刺客,依國健局報告,每年肝癌殺死人數將近萬人,可見肝若不好,對國人的健康與生命的侵損是非常巨大的。有鑑於此,國泰醫院台北總院特別舉辦「肝病生活如何照顧」講座,邀請該院肝臟中心張涵郁醫師主講,教導肝病患者如何照護及保養肝臟。參加對象為肝病患者及其家屬或有興趣民眾。活動請事先報名,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肝病生活如何照顧時間:101年10月27日(六)上午09:30~11:30地點:國泰醫院台北總院本館七樓第七會議室(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280號)洽詢:02-27082121轉3123 肝臟中心

醫訊/腸保安康 遠離大腸癌!

醫訊/腸保安康 遠離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飲食不定量不定食,愛吃高油高鹽高糖,喜愛宵夜,肉吃太多,多色有機蔬果吃太少,導致腸胃吃不消,容易生腸胃病或腸胃癌。為服務大腸直腸癌病友,嘉義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療團隊及社服課共同舉辦「腸保安康~大腸直腸病友座談會」,邀請直肛科醫護人員主講大腸直腸癌病患追蹤及家屬篩檢、常見返家之造口併發症及其照護;中醫科主任吳清源中醫師主講癌症病患的養生保健要膳,歡迎大腸直腸癌病友及其家屬與興趣之民眾參加,請事先報名,當天請帶外套與喝水容器。名稱:腸保安康時間:101年10月27日(六)上午08:30~11:30地點:嘉義長庚醫院(嘉義縣朴子市嘉朴路西段 6 號)綜合醫學大樓地下一樓第五會議室洽詢:05-3621000轉2116

國際專家會議 熱烈討論溴化阻燃劑議題

國際專家會議 熱烈討論溴化阻燃劑議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環保署指出,六溴環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可抑制有機化合物的燃燒,常用在建築業之隔熱板和嵌入夾層中。另外電子產品、衣服及傢具等用量也很多,其他亦可用於橡膠黏合劑、膠水、油漆、電子設備及器材添加劑等,以減少產品的可燃性,因其價格便宜,效果良好及方便使用的特色,是目前全球工業最常用之阻燃劑,其是否列入斯德哥爾摩公約管制的持久性污染物成為101年該公約第八次專家會議(POPRC 8)的討論焦點。環保署表示,國內已將六溴環十二烷已列入毒性化學物質篩選作業原則之觀察名單,將與世界各國同步評估採取禁、限用規定,呼籲國內業界做好準備因應。環保署表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環境中具有高持久性,不易分解,可隨空氣和水進行長距離遷移之蚱蜢效應(Grasshopper Effect)、高生物蓄積性(可在食物鏈頂端之生物脂肪組織內累積),非常容易累積在人體中,長期接觸會妨礙大腦和骨骼發育。此外,在燃燒及焚化處理時,會產生極易致癌物質並嚴重危害荷爾蒙系統,對人類和環境會構成潛在的長期的危害。六溴環十二烷約一半用於發泡聚苯乙烯(保利龍,Expanded Polystyrene,EPS),部分用於射出成形聚苯乙烯 (Extruded Polystyrene,XPS),上述產品主要以國內建築業之隔熱板、嵌入夾層及相關電子產品外殼等為主要用途,值得國內運作業者關注與警惕。環保署表示,本次會議除討論六溴環十二烷外,亦針對氯化萘(Chlorinated Naphthalenes)及六氯丁二烯(Hexachlorobutadiene)等兩種物質進行風險簡介草案討論。環保署目前已將氯化萘中較高風險的六氯萘及八氯萘列為毒性化學物質進行管制,另外六氯丁二烯亦為列管毒性化學物質,目前國內僅研究、試驗及教育用途極少量輸入及使用,運作風險極低。針對六溴環十二烷管制動態及方向,環保署指出,由於六溴環十二烷使用於發泡聚苯乙烯及射出成形聚苯乙烯,這二方面之特定用途上,因替代品資訊未趨完整且現有之替代品價格較高,且開發中國家強烈要求以開發國家必須提供技術支援及經費協助,故針對六溴環十二烷全面管制或開放特定豁免用途,呈現激烈之攻防,因此未取得共識。環保署表示,本次會議亦討論由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整合鹿特丹公約(Rotterdam Convention)及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之可能性,102年將於日內瓦召開三公約之締約國大會。環保署強調,將密切注意公約評估進展,並審慎考量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質的未來管制措施,以作為未來毒化物管理之參考,也呼籲國內其他化學品主管機關,針對產品及其廢棄處理機制關注因應。

骨鬆骨折恐失能 「骨本」從年輕開始存

骨鬆骨折恐失能 「骨本」從年輕開始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的報告顯示,50歲以上每2位女性就有1位有骨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s),每5位男性也有1位。對於年長者而言,由於骨鬆性骨折所造成的髖骨骨折相較於其他部位骨折來的高,且導致的失能及死亡所造成之經濟負荷也相對較高,大約有20至24%的民眾,在發生髖骨骨折的第1年即死亡,且髖骨骨折經常造成失能狀態,1年內大約有40%無法自行走路、60%患者需要協助,除影響患者及照顧者之生活品質及經濟負荷,也增加醫療支出。國健局表示,IOF訂定2012年世界骨鬆日主題為「stop at one」,指出發生第1次骨鬆性骨折後,將近一半的人會再發生第2次,如果第1次骨折發生後,能夠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骨質疏鬆,可以有效降低骨折再發率及節省醫療支出。因此,國健局除了呼籲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患者要接受進一步治療外,仍需透過飲食及運動來維持骨質及預防跌倒,避免再度發生骨折。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國人自述且經醫師診斷有骨質疏鬆的比例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婦女停經後更明顯增加,其比例在50歲以上男性為10.2%、女性為25.2%正遭受骨質疏鬆威脅,而7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因此,隨著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對國人的威脅會更加劇,相關防治作為更顯重要。國健局解釋,人體骨骼的骨質大約在20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而骨質疏鬆症是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這些患者平常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大多不以為意,但是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有可能造成骨折。同時,上述調查結果發現,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患者過去1年跌倒次數平均都在2次以上,比沒有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跌倒次數來得多。在骨鬆和跌倒的加成效應下,容易發生跌倒、骨折、住院、失能等不良預後,不僅增加整體醫療耗費與社會公共健康照護體系之負擔,且老人骨折後長期臥床的結果,經常併發感染而造成死亡。相較於正常體位的民眾,過輕、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體重過重則會增加骨頭、關節的負擔,因此國民健康局呼籲國人可透過身體質量指數(BMI)來瞭解及監測自己的體位狀況,當BMI小於18.5或是大於等於24,就要注意維持及控制自己的體重了。國健局提醒民眾,從年輕就要儲存「骨本」。存骨本三大要訣是:高鈣、頂天(日曬)、立地(負重運動)。國健局表示,從小要養成高鈣飲食習慣,包括:喝牛奶、吃起司、黑芝麻、小魚、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等;要適度曬太陽,讓身體增加維他命D的製造;並多多從事負重運動,強化骨骼,例如:健走、慢跑、跳繩、伏地挺身、舉啞鈴等。又依據IOF建議,每週3天,每天做45到60分鐘的負重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增加骨密度。至於已罹患骨質疏鬆的民眾,仍需養成正確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以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但運動計畫及強度應與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討論,不宜勉強進行,以免發生骨折。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應提高警覺,慎防跌倒,以降低骨折發生的機會。

食藥局說明藥品管理與品質監控

食藥局說明藥品管理與品質監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藥品的管理是以生命週期的管理概念,自藥品研發階段發現新物質開始,至動物試驗、人體試驗階段所進行的藥理毒性毒理安全性試驗,以至產品上市後,皆需進行品質、安全、療效之嚴密審查與監控,不論是原廠新藥或是學名藥,都必須遵循與國際一致的審查標準。為確保藥品上市後的療效與品質一致,藥廠的管理更從1980年的優良藥品製造規範(GMP),於1990年增加確效作業,所有藥品施行「現行藥品優良製造規範(cGMP),至2007年著手推動加入「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The 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nvention and Co-operation Scheme,簡稱PIC/S)PIC/S GMP,且將於2013年1月1日正式成為PIC/S會員,不僅促使我國藥品之製造品質與國際接軌,更有助於國產藥品拓展外銷市場,及吸引外資來台委託製造。 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根據衛生署發行的「藥物食品分析」,於今年第20期發表的一篇研究結果發現,臺製學名藥的品質不比臺製原廠藥或進口學名藥來得差。目前衛生署核准有25327張藥品製劑許可證,食品藥物管理局每年針對其市售品主動抽驗,並將高風險藥品及可能有品質疑慮之製劑,列為優先抽驗對象,所有不合格產品均全面回收。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衛生署自民國1980年推動GMP至今,由市售產品之品質抽驗結果發現,藥品總不合格率,由未實施GMP之27.6%,降低至實施cGMP之2.3%。顯示實施GMP及cGMP作業後,已大幅提升藥品之品質。且2013年1月1日起,臺灣將正式成為「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的會員國,2014年12月底以前,所有輸入藥品及國產藥品之藥廠均應符合PIC/S GMP標準,不僅對於產品的品質要求更加嚴密與國際接軌,更能確保藥品上市後品質之一致性。 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為監控上市後學名藥與原廠藥之療效之相等性,自2009年開始建置「療效不等評估暨通報機制」,至2012年9月,總計收到337件通報案件,經分析評估,只有一件甲狀腺素(eltroxin)的疑似案件,其他皆已排除。但查該案例為原開發藥廠委託台灣藥廠製造甲狀腺素錠劑藥品的患者,更換為該公司改由其他國家製造的藥品時,反而產生疑似療效不等或不良反應通報增加。 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學名藥是在原廠藥專利過期後,由其他藥廠製造與原廠藥相同成分、劑量及劑型的藥品。學名藥的核准上市必須與原廠比對,執行嚴格的「生體相等性試驗(BE試驗)」,並制定與原廠藥相同之品質規格,依循GMP規範生產製造,二者品質一樣好。不論大廠或小廠、國內或國外所生產的學名藥,如同其他國家之藥政管理單位,食品藥物管理局對原廠藥品或學名藥品質及療效的要求皆一致。而台灣全民健保給付藥品使用量有70%以上為學名藥,顯見學名藥對全民健保的永續經營及國民健康貢獻甚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