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學長姊帶學弟妹 多元課輔傳承愛

學長姊帶學弟妹 多元課輔傳承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課輔班不只是寫寫功課而已,每個星期有品格教育,或在星期五有運動課,有時跑步、散步,有時打球或是讚美、禱告、分享,常有機會跟老師、牧師談天。」杜月笙對一路陪伴他成長的課輔班有著深厚的感情,現在已經八年級了,仍留在課輔班陪伴學弟妹,「我願意把愛傳遞下去」。 在一粒麥子基金會的課輔班中,「學長國小畢業後,仍回到課輔班陪伴學弟妹」是大南長老教會課輔班的特點,像這樣的學長在該課輔班就有八位,而這樣的陪伴也持續了四、五年,杜月笙同學就是其中一位。 杜月笙來自單親家庭,排行老二的他,與姐妹三人都是課輔班的學生。他在課輔班用心盡責,教導學弟妹功課,帶學弟妹運動、禱告,不但如此,他在學業、品格、藝術方面都有良好表現,也成為教會服事的同工,日前參加全國語文競賽還獲得魯凱族語朗讀國中組第一名。大南長老教會課輔班老師田溢寧表示:「看見他的蛻變,深刻體悟孩子的成長絕非立竿見影,而是日常生活的累積,也讓老師們更明白『陪伴』的重要,或嚴厲責備或溫柔陪伴,這些一起流淚、歡笑、禱告、談心的生活點滴,都是孩子成長的養分。」一粒麥子基金會(台東基督教醫院)安排的課輔班內容,有課業指導、品格教育、點心時間、休閒活動、陪伴談心、閱讀相關比賽,也提供展現才藝、觀摩學習的場合。希望透過多元的課輔,教育學童有最正向的價值觀。(圖片: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錯誤使用塑膠容器 恐致癌影響發育

錯誤使用塑膠容器 恐致癌影響發育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你知道怎麼正確使用塑膠類容器嗎?別以為沒關係又沒有差,小心若誤用長期下來,可是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傷害。台中市衛生局就教導民眾以簡易的順口溜「一二不重複、三不微波、四低耐熱、五使用較安全、六遠離熱酸鹼、七類多應慎選」分辨塑膠類食品容器與正確使用方法。餐飲衛生顧問文長安表示,有些業者常誤用PS塑膠容器裝柳丁汁,導致酸性的柳丁汁溶解出聚苯乙烯,長期食用的民眾將容易致癌,或是PC材質隨行杯裝超過攝氏110度的熱飲,容易釋放出雙酚A,小朋友喝了會影響性器官發育及行為異常的可能性,甚至民眾還誤以為塑膠材質編號1-7是辨認材質的回收標誌,和耐熱程度無關。其實目前塑膠食品容器材質中,以5號PP材質耐熱度較高、較安全,常見於小朋友吃的布丁盒、裝豆漿的瓶子等;3號PVC材質耐熱溫度約60~80℃,常見用於保鮮膜覆蓋菜餚食物,但像是高油脂的豬腳、雞塊等,如果直接接觸微波加熱,容易溶解出塑化劑,長期食用恐致癌。台中市政府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101年7月21日起業者所生產的塑膠類水壺(杯)、奶瓶及餐盒(保鮮盒)3項商品必須在外盒包裝,明確標示品名、材質名稱、耐熱溫度、製造日期等8項資訊,民眾所購買的單品塑膠容器主體則一定須印有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字樣,讓民眾能夠清楚了解塑膠容器的特性及使用方式。(照片/台中市衛生局提供)

皮膚過敏做雷射手術 40歲婦女變大花臉

皮膚過敏做雷射手術 40歲婦女變大花臉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皮膚過敏體質的女性要特別注意!一位中年女性為了要讓臉部肌膚更精緻緊實,做了雷射美容後,整張臉紅腫搔癢繼而轉成黑沉,美臉變黑臉,上班被譏笑是「黑臉歐巴桑」,情緒大受影響,不敢出門。澄清醫院醫學美容中心醫師劉祐睿提醒,過敏膚質的女性,要慎選美容儀器,以免花錢反而受苦。這位四十歲的中年婦女,對自己臉部肌膚鬆弛十分在意,朋友介紹可以做雷射光療,又有便宜的體驗價優惠,滿心歡喜地前往附近醫美診所美容,第二天就出現臉部搔癢紅腫,診所的醫師告訴她是自然現象,並給予藥膏擦抹,沒想到一週後整張臉黑沉沉的,原來臉上的痘痕和斑點更黑,好像大花臉一般。劉祐睿醫師表示,該位婦女診斷是因肌膚過敏體質加上膚質乾燥的關係,在未做膚質調整就立即施打雷射所致,必須讓發炎的肌膚施以溫和保養,等恢復正常膚質後,才能再做臉部緊實的美容。劉醫師呼籲,有肌膚過敏體質的女性,在做雷射光療前一定要讓醫師做完整的評估,必須先讓過敏膚質穩定後,才能做進一步的雷射或電波拉皮等美容,以免花了錢卻變得更醜,甚至造成肌膚的另一種傷害。(圖片為雷射手術示意圖/澄清醫院提供)

醫院看病毋免等 掛號APP一「訂」搞定

醫院看病毋免等 掛號APP一「訂」搞定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提升民眾就醫看診的便利性,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推出行動掛號APP服務,民眾可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直接透過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輕鬆上網掛號或查詢看診進度,還可依據自己不舒服的症狀,查詢「病症參考」功能,依建議專科掛號就診,另提供醫院地址、地圖、接駁車時間與電話資訊等相關資訊。大同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3年前高醫承接大同醫院之際,即導入最新、最便民的貼心服務,除病患可在家上網查詢現場門診跳號情形,瞭解看診及待診人數,估算自己應到院時間,減少候診時間外,亦設置3台自動掛號機,民眾可免除排隊掛號的時間,直接操作機器,選擇欲掛號的科別及醫師,即可完成掛號服務。同時引進自動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機器,只要符合慢箋領藥期限內的民眾,皆可透過健保卡讀卡後,感應手邊慢箋條碼,即可列印領藥單據後直接至藥局領藥。運行3年,民眾使用評價極高,成為多間醫療院所參觀學習的標竿醫院。今年9月大同醫院更結合體系內資訊單位,成立高醫體系行動掛號APP服務,將行動掛號、看診進度、醫師專長與病狀查詢等整合至APP,提供民眾隨時隨地關心自己健康的便民服務,目前Android系統與蘋果iOS系統均可使用,希望民眾能廣泛下載多加利用。侯明鋒說,這套APP系統不但方便病患被動式使用,更使得同仁在進行社區健康醫療服務時,能夠即時、便利為民眾簡介醫師專長與預約掛號,更有效提升健康醫療服務品質。未來,大同醫院第二階段將續於APP上提供主動預約通知服務,只要慢箋領藥、排檢或是健康檢查預約項目等,都會透過APP提醒,以免病患錯失重要排程。(圖片:市立大同醫院提供)

北市抽驗即食用蔬果 近一成五不合格

北市抽驗即食用蔬果 近一成五不合格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食用即食截切生菜、水果衛生安全抽驗計畫,共計抽驗42件,發現其中6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14.29%﹞,包含1件衛生標準不符規定,5件檢出違法添加調味劑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稽查結果亦已公布於衛生局網站。臺北市衛生局101年分別至超級市場、大賣場、便利商店、速食店、咖啡簡餐店、餐飲場所及水果攤等進行市售即食截切生菜、水果抽驗,共計抽驗42件產品。一件「水柿」衛生標準經初、複抽不符規定,衛生局除依規定處販售業者罰鍰新臺幣3萬元整,並持續稽查輔導業者之製作衛生。另五件「水梨」違法添加甜精,違反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也將依規定處以罰鍰新臺幣3萬元整。衛生標準常被用來作為監測食品的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生菌數、大腸桿菌群過多,雖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直接致病,卻足以顯示該產品衛生狀態不良。置於常溫存放是微生物繁殖的最佳環境,衛生指標菌如超過標準,即表示在製作過程當中的衛生狀況、食材、器具、包裝過程可能遭受污染,或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所造成。甜精(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為人工調味劑,提供食品的甜味,可使用於蜜餞、瓜子、碳酸飲料、代糖錠劑、粉末及特殊營養食品等,不過民眾如果長期食用,易增加腎功能負擔,不宜過量食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業者應落實衛生自主管理,重新審視製售衛生。衛局也提醒民眾,購買或食用即食生菜或截切水果等食品,應選擇商譽良好、販售場所整潔衛生的店家,所購買食物注意色澤及氣味是否正常,購買後應立即食用完畢,以避免細菌孳生。

年輕不會得心臟病? 我要「強心臟」

年輕不會得心臟病? 我要「強心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臟就是我們身體的馬達,任何器官的運作都要靠它了!害怕心臟病莫名其妙找上你嗎?不要以為心臟病是老年人的專利,有心血管疾病的年輕人比例日趨增長,工作過勞、失眠、打呼是心臟不好的警訊,該如何知道你的心臟好不好?根據衛生署統計,心臟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國內大約有145萬名心臟病患,而且,心臟病患者的年齡層已經逐漸的往下降,許多心臟病發的人裡面,有很多都是年輕人!大家都會覺得心臟都是突然發生病狀的,沒有任何前兆,真的是這樣嗎?內科教授林杰樑說,心臟不好的前兆是心臟會亂跳、血壓下降、心律不整(會讓心臟麻痺 )。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或是抽菸的人都是高危險群。面對心臟病發的人,第一時間請先打119,如果發現是喘的心臟病要讓他坐著。如果是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要讓他躺著。為什麼聽說打呼會比較容易有心臟病?林杰樑解釋,呼吸中止症候群,會缺氧,容易造成心臟病,而且打鼾的人真正的睡眠其實沒有很長,這些人就像是長期睡在缺氧的房間裡一樣,美國哈佛醫學院對7萬多名女性的研究發現,打鼾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沒有打鼾的人多33%,而且打鼾者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心臟病以及中風機率會比一般人高。而失眠也容易會有心臟的疾病,因為失眠容易焦慮、疲倦而且不得休息,心臟容易出問題,也容易有高血壓。醫院很多來求診的病患很多都是上夜班的人,上夜班的人更容易有失眠的問題。常聽聞以型補型,吃心真的可以補心臟嗎?林杰樑醫師表示,吃心反而會「傷心」,高膽固醇會增加身體的負荷。還不如吃健康的蔬果,譬如番茄,番茄的剖面,有腔室,並且是紅色的,這與我們的心臟一樣。而實驗證實,番茄中的番茄紅素還能預防心臟病、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血管疾病。

高血壓成死亡殺手 吸菸、酗酒也上榜

高血壓成死亡殺手 吸菸、酗酒也上榜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根據1990至2010年43個造成人體健康風險的研究,在2010年,全球超過900萬人死於高血壓,也讓高血壓成為了健康方面的最大風險,吸菸和酗酒則是排名第二和第三。而在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南部,高BMI是主因,全球就有超過300萬人死於肥胖,比起死於營養不足多出了三倍人口。醫學雜誌The Lancet發表的這項研究,是由一個國際財團的科學家們在2010年進行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倫敦帝國學院的馬吉德‧埃札蒂教授表示,整體而言,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日益沉重的負擔,導致成人慢性疾病,如癌症,心髒病和糖尿病的疾病與傳染病相關的風險,並且要在孩童身上減少這負擔的風險因素。在西歐跟北美高收入國家,吸菸,包括二手菸,是危險因素的最大負擔,在2010 年佔了全球630萬死亡人數。而在2010發病到死亡的壽命損失年,飲食危險因素和缺乏運動共佔了十分之一,其中最顯著的飲食問題是吃下太多的鹽分和缺乏水果。埃札蒂說,好消息是,有很多方式可以減少疾病的風險。為了降低高血壓的負擔,我們需要調節食物裡的鹽含量,更常攝取新鮮水果和蔬菜,還要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目前全球排名中,營養不良的問題下降的,因為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進步,但這在非洲仍是個主要問題。

菸害防制宣導活動 一「童」來拒菸!

菸害防制宣導活動 一「童」來拒菸!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南市衛生局爲及早建立學齡兒童拒絕菸害意識,並且落實無菸家庭的環境,特於今年8月至10月間舉辦「拒菸娃娃創意造型選拔活動」,結合幼兒園辦理菸害防制宣導活動。參賽兒童須邀請家庭成員簽署「我家不吸菸同意書」及「無菸家庭」貼紙張貼明顯處,宣示家庭成員及來訪賓客不在家中吸菸,以避免家庭二手菸的暴露,共同維護家人健康,藉此拒菸活動來增進家庭親子間的互動關係。而各家幼兒園無不絞盡腦汁,與家長討論創作內容,鼓勵幼兒觀察生活中與拒菸、無菸、禁菸及戒菸有關的健康行為,用作畫與創造表現出來,以展現小朋友對菸害防制的使命感。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林聖哲呼籲,拒菸要從小紮根,灌輸幼童吸菸有害健康的觀念,藉由親子之間的互動來約束有吸菸的家人,提醒再不戒菸就不讓你抱抱,用家庭溫馨的訴求來達到拒菸、戒菸的目地。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國健科更進一步說明,今年特別結合「菸害防制101年度成果發表會」一起舉行頒獎,除了戒菸娃娃頒獎外,還要頒獎給各區衛生所績優志工及績優醫院,現場更有衛生所使出混身解數,將自己區域的特色及菸害成果表現的淋漓盡致,讓菸害成果展更加豐富且更熱鬧。而得獎名單已公布於台南市衛生局網站。

站在生死第一線 白衣天使表揚會

站在生死第一線 白衣天使表揚會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了肯定和鼓勵護理人員對腦神經護理照護的辛勞和貢獻,藉由經驗分享與新知傳授,提升腦血管疾病的照顧品質,增進國民健康,由財團法人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主辦、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承辦的「2012年優秀護理人員專業貢獻獎表揚大會」,今日在台大醫院舉行。包括副總統吳敦義、衛生署長邱文達、財團法人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盧美秀等貴賓,以及獲獎的優秀護理人員到場參加,共同為第一線辛苦、優秀的護理人員加油打氣。高明見表示,台灣衛生醫療專業享譽國際,是另外一個「台灣之光」,擁有這樣的成果,歸功於第一線醫護人員熱心奉獻、努力不懈地投入專業知識與研究。高明見教授說,腦血管疾病是國人健康的殺手,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腦血管疾病患者也有上升的趨勢,因此護理人員對腦中風患者給予完整的身、心、靈評估,協助患者早日康復、避免二次中風,減少社會與家庭的負擔,也減少醫療成本。台灣護理人員近年因為人力不足、過勞等問題頻頻躍上新聞版面,事實上,有更多第一線台灣專業的護理師,不論在臨床專業知識或照護技能上都非常優異、突出的表現,也因此,非常需要社會大眾給予肯定與鼓勵。這次表揚大會獲得眾多優秀護理人員參與,每位人選優良事蹟都可感受到第一線護理人員懷抱專業及高度服務熱誠。為了多鼓勵和培養更多優秀護理人才,今年財團法人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更還設了兩個獎項,對熱誠的護理尖兵給予更多肯定與支持。希望全國護理人員,能以本次優秀的獲獎人為楷模,懷抱服務使命感,秉持「關心」,「愛心」,「熱心」,「耐心」,「信心」等五大好心,盡全力協助患者康復,提升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肯定與認同。

跨入身心轉捩點 更年期婦女需多注意

跨入身心轉捩點 更年期婦女需多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0歲的張媽媽帶著孫子打預防注射時,抱怨自從進入更年期後,除了熱潮紅、盜汗、皮膚乾燥,每天都睡不好、脾氣差、心情低落及記憶力衰退,簡直生不如死。一般的婦女大約在45到52歲這段期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造成月經經期不規則,月經量時多時少,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這段生殖機能逐漸降低至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的更年期。更年期是一個自然過程,它不是疾病,多數人都會順利渡過,但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約有三成左右婦女會產生一些更年期不適的身心症狀,嚴重時可能得求助醫師。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婦女在面對更年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正常的作息、充分睡眠、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避免飲酒、吸菸及熬夜等不良習慣,為健康奠定一個良好基礎。對內要學習情緒管理,對外則要積極參與社交活動,朋友及家人保持良好互動關係;生活中安排閱讀、旅行等休閒活動,讓自己增長見聞,心情也會跟著開朗。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提醒即將跨入更年期的婦女朋友,月經最後一、兩年和剛停經的十年通常是最不舒服、骨質流失最快的時間,所以可以從40歲前就開始及早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預防肥胖、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將有助於輕鬆渡過更年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