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守護女性健康「心」

醫訊/守護女性健康「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感到噁心、疲倦、頭暈、失眠、消化不良…嗎?千萬別忽略這些小毛病,它們很有可能是心臟病的徵兆;「心臟疾病」是女性的頭號殺手,衛生署統計,2011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共計13,219人,遠超過死於癌症的8,529人,面對心臟病的威脅,女性朋友究竟應該如何因應?所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將舉辦衛教座談會,這次主題為「守護女性健康心」,邀請社區及家庭醫學部賴秀昀醫師主講「心血管疾病有徵兆?專家來教你辨別」;心臟內科林麟醫師主講「心動,也要行動!心血管疾病治療面面觀」;營養室組長郭月霞營養師主講「把握原則 輕鬆做出健康心料理」,心臟內科主任吳志成醫師與林麟醫師主持Q&A時間,並安排有「簡易測出健康心密碼」檢測,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需要預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守護女性健康心時間:101年12月22日(六)下午14:00~16:30地點: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新竹市經國路1段442巷25號)6樓多媒體室洽詢:02-2717 1986 健康小組網路報名 http://www.healthnews.com.tw/onra/signup/

夜晚尿不停!夜間多尿症有得醫

夜晚尿不停!夜間多尿症有得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8歲李先生,已有攝護腺肥大數年,排尿無力的情形在手術後有明顯改善,但每晚要起床如廁4-5次的情況,仍嚴重。搞得焦慮又失眠,經檢查後發現李先生是患了「夜間多尿症」。對此,醫泌尿科師表示,需治療其本身內、外科疾病,配合飲水習慣的改變,藥物要有醫師醫囑才可服用,則夜間頻尿的狀況多能改善。泌尿科主任洪峻澤說,在了解李先生的病情及病史後,建議他作排尿日記,確實記錄每次排尿的時間和尿量。發現李先生夜間尿量(1990㏄)竟占全天尿量(3025㏄)的64%,這種情況稱為「夜間多尿症」。因為李先生並無心臟、肝臟或腎臟疾病,此夜間多尿症可能是喝水太多及老人夜間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簡稱ADH)分泌不足所造成。洪峻澤說明,「夜尿症」是指每天晚上如廁的次數2次以上。「夜間多尿症」就是指夜間尿量占全天尿量的1/3以上,即使晚間已刻意減少水分的補充,依然經常夜尿。洪峻澤指出,夜尿症的原因有三大類:一是膀胱容積減少,像是膀胱過動症、攝護腺肥大等,因為膀胱容積減少,貯尿不多就必須如廁,這類病患多同時白天也有頻尿症狀。二是「夜間多尿症」,多因體內水分鬱積,在夜晚時才從尿液排出,形成「夜間多尿」症狀,許多內科慢性疾病,像是心衰竭、肝硬化、蛋白尿腎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下肢水腫等,都會有夜間多尿的症狀。此外,晚上喝水太多,尤其是茶、咖啡、酒精等利尿性飲料;糖尿病控制不好;或是老人夜間抗利尿激素(ADH)不足,無法濃縮尿液,也是造成夜間多尿的常見原因。另外,失眠睡不著也會一直起床夜尿。三則是混合型。大多數的夜尿症都是由多種病因造成。所以治療夜尿症要找出各種病因、多頭並進;除了先治療上述各種疾病,若經醫師醫囑,可在傍晚服用利尿劑,在睡前先將尿液排出,可減少夜間多尿的症狀,缺點是可能電解質失衡;若確定是ADH不足,可於睡前口服藥物但此藥物會使水份囤積體內,增加心臟負擔,可能會引起氣喘、心肌梗塞、心衰竭…等,所以有鬱血性心臟病、肝硬化、腎功能不全、慢性阻塞肺病…等的人不能使用,也一定要經醫師診斷並遵照醫囑使用。此外,喝水的習慣也必需調整:在晚餐後儘量少喝水,包括水果、牛乳、飲品,更禁止茶、咖啡或酒精等利尿性飲料。洪峻澤提醒,老人夜間多尿,記錄排尿日記就能診斷,大多是多重因素造成。老人常見的前列腺肥大手術只能使排尿通暢,對夜間多尿則幫助有限。

智慧科技猛衝擊 傳統業打防衛戰

智慧科技猛衝擊 傳統業打防衛戰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智慧生活產業的興起,將帶給傳統服務、製造業什麼樣的衝擊?傳統產業的營運與服務又該如何轉型?巨量資料分析技術在其中又能有何發揮?為迎接2013全球產業蛻變年,資策會前瞻所特於12月18、19日舉辦為期兩天的「前進2013智慧產業x Big Data 國際高峰暨新秀論壇」。從探討智慧生活的產業機會,到深度剖析全球服務業、製造業所承受的衝擊,企業系統化與智慧化的方法與工具,以及創新思維能如何導入與應用。 隨著雲端平台、巨量資料分析等技術演進週期短縮,科技產業的國際大廠已逐步跨出原本科技專業領域的發展範圍,並以其科技研發成果、高度技術專業人才,轉進「科技沙漠」的生活型態產業,重新打造出智慧健康、智慧觀光、O2O智慧商務、智慧居家連網、智慧建築、智慧社區等各式智慧型服務產業與業態,此舉不僅從市場面帶給傳統型業者大量業務與策略上商業衝擊,更嚴重考驗傳統型企業內部營運機制的調整與應對。 前瞻所林蔚君所長表示,期望能透過此次產學研高峰領袖與產業新秀的論壇,深入探討智慧生活產業趨勢、市場機會與前瞻科技,及深度分析傳統型產業,協助第一線受到衝擊的業者,提出面臨企業營運系統化、服務體驗智慧化的各項議題與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並思考如何透過前瞻技術與創新思維與人才,轉型成智慧產業,達到後發先至的終極目標。主辦單位於現場設置了智慧產業創新服務的「創新走廊展區」與「資策會創新前瞻成果發表會」,展示各項智慧生活前瞻技術與創新應用,讓現場來賓親身體驗未來智慧生活的便利;同時也希望藉由論壇以多元角度深入智慧領域產業重點,引導產業龍頭業者探討市場未來的新興機會及發展策略創新模式,蓄積產業的創新能量!(圖片:資策會提供)

中研院國際藥廠簽備忘錄 盼台灣製藥業進步

中研院國際藥廠簽備忘錄 盼台灣製藥業進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促台藥物開發的速度,日前,中央研究院與諾華藥廠全球生醫研究中心(NIBR)攜手主辦的2012年「台灣瑞士生物醫學研討會」,集結諾華研發中心7位科學家與台灣10位頂尖學者,針對轉譯醫學展開兩天的學術交流。會後,中研院與諾華藥廠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分別由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台灣諾華公司總裁駱邁克(Markus Rohrwild)代表簽署。中研院指出,這份為期五年的合作備忘錄主要內容是雙方承諾將持續學術交流,包括每年舉行「台灣瑞士生物醫學研討會」、每年舉行「國際生技菁英培訓營」;雙方並將針對中研院研究計畫中具有新藥開發潛力的案件,至少每18個月進行一次評估討論。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目前台灣生醫生技產業的基礎研發能量十分充沛,然而對於重要問題之選擇及研究成果產業化卻有待發展,與諾華合作將有助於台灣生技研究人員聚焦其研究方向。

臉書成隱? 多巴胺預測引起興奮

臉書成隱? 多巴胺預測引起興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手指頭滑滑滑,不停更新狀態、打卡或是等待通知,你也是一天沒有使用facebook就會非死不可的人嗎?拜現代科技之賜,我們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瀏覽社群網站,沉浸在網路世界,但你身邊的朋友們你今天關心了嗎?想想你一天耗在社群網站的時間有多長?不得不承認,這幾年,社群網站的確造就了許多奇特的現象。以神經生理的角度而言,社群網站的設計,的確是有其迷人、會讓人上癮之處,而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神經傳導物質,就是「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腦內的「快樂貨幣」,作用就像品嘗完一塊你愛吃的巧克力蛋糕,或是聽到你最愛的棒球台灣隊打敗韓國隊,你之所以會那麼興奮,都跟多巴胺有關。1970年代初期,科學家發現,每當猴子得到獎賞,像是一小團食物或一小段香蕉,牠們的多巴胺神經元就會活躍起來;進一步的實驗更發現,若我們在給予猴子獎賞之前,先給一個訊號,例如一陣很大的聲響,或是一道光線,多巴胺神經元就會提早發動,不必等到甜美的獎賞真正的出現,科學家把這些神經元稱做「預測神經元」,它們更在意的,是「預測」,而不是真正的「得到」獎賞,而這樣預測的意義,是讓生物對於未知的事物,利用後天的不斷學習,能夠得到預測的能力。雖然多巴胺神經元會因為預測得到獎賞而得到興奮,但對於「意外」的驚喜,多巴胺神經元興奮的程度會更強,增加三到四倍,換句話說,最出人意料的獎賞,就是最美好的獎賞,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明知email大多是無意義的垃圾信,有人還是會喜歡三不五時就check一下email,因為偶而會收到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一封信;或是社群網站上,也偶爾會有你喜歡的帥哥美女,回應你的動態;一些不好的行為,像是賭博,明之十賭九輸,卻還是要賭博,也跟這個機制有關。不可否認,社群網站拉近了一些人與我們的距離,例如久未見面的老同學,在Facebook上,可以與同儕交換專業的意見,也常常可以得到很重要的資訊,但過度使用是不好的。所以要怎樣避免濫用社群網站呢?建議關掉Facebook裡頭,「通知」的功能,就像切斷多巴胺神經元「預測」的動機,也許可以減少Facebook的使用時間。(圖片來源:台南新樓醫院提供)

打造健康士林城 登山、健走樣樣來

打造健康士林城 登山、健走樣樣來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舉辦「2012士林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成果展」,活動內容包括士林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推動成果海報展示,士林健走步道動態地圖互動分享,並提供老人生活體驗遊戲、健康飲品DIY等各種闖關活動,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健康生活,並同步了解本區高齡友善健康城市作為,以共同打造敬老、親老的健康家園。台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黃秋玉表示,士林區於96年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亞太健康城市聯盟,正式與國際接軌,為打造一個健康士林城,並因應人口老化,將高齡化議題納入士林健康城市推動重點,透過跨部門合作,持續建構健康城市網絡與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營造工作,結合區內產、官、學、民等資源共同辦理國際文化節、區民休閒運動會、登山健走活動、建置社區健走步道、活躍老化與健康減重等活動。為了讓市民了解台北士林健康城市作為,鼓勵社區居民落實健康生活型態的新生活運動,達到遠離肥胖、健康體能及活躍老化的目標,共同營造士林區優質健康生活環境,創造美好的未來。

台南醫院慶聖誕 院長化身聖誕老人

台南醫院慶聖誕 院長化身聖誕老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耶誕前夕,衛生署台南醫院為慶祝「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及「祝福每位病患、家屬、員工、志工」,特別舉辦歡樂聖誕聯歡會活動。署台南醫院院長李伯璋致詞表示,台南醫院真的不一樣了,入口意象及全院指示標誌更新,且服務台煥然一新,並於十七日起在門診大廳提供養生茶,貼近民眾需求,照顧大台南地區民眾健康,希望藉由此次活動,讓病友、家屬、員工感受到聖誕氣氛與祝福。接著就由精神科社區復健中心之學員勁歌熱舞表演,熱鬧上場表演3部曲「我相信、四季紅、生活禪」,學員自己縫製舞衣及設計眼鏡,並且努力練習,希望將最好一面呈現在大家眼前,精神科社區復健中心學員更是榮獲今年「全國健心盃比賽榮獲團體組舞蹈類第三名」。李伯璋也扮演聖誕老公公現身人群,與民眾互動與分享,不只帶給大家驚奇,也發送糖果,散播歡樂散播愛。希望經由這些表演及活動辦理,帶給醫院病友、家屬及員工歡樂氣氛,祝福每位病患能早日康復,並且度過溫馨的佳節,醫院瀰漫在聖誕節的氣氛當中。(圖片來源:署立台南醫院提供)

冬至進補更健康 熱量、脂肪不過量

冬至進補更健康 熱量、脂肪不過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明日就是冬至,傳統習俗上,民眾都會在冬至那天吃湯圓應景,或進補調養身體,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都是暖身子的美味,但又害怕體重會多個幾公斤,到底要如何吃得健康、開心、無負擔?童綜合醫院營養師陳愉捷表示,吃薑母鴨、羊肉爐等鍋物時,多數人習慣搭配沙茶醬或特製醬料,這些醬料幾乎都含有大量的脂質、熱量、鈉。當熱量攝取過多,運動量不足時,身體會將能量轉變為脂肪儲存,造成體重上升;攝取過量的鈉,易造成血壓偏高,建議在飲食上減少、避免使用沾醬,並多選用新鮮食材,少吃火鍋料餃類。吃火鍋時也要少喝湯,如果要喝就要趁早,因為湯頭在滾煮過一些高普林食材後,食材中的普林會溶合到湯中,而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也都會使體內尿酸含量上升,增加痛風發生率,因此,吃火鍋時可多吃青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陳愉捷營養師表示,麻油一直是婆婆媽媽入菜愛用的食材,不過儘管麻油對身體有益,還是要注意用量,因為麻油仍屬於油脂類,每一公克9大卡,若是使用過量則易有肥胖的問題產生。陳愉捷營養師呼籲,冬令進補暖身,也需注意酒精攝取量,成年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1個酒精當量 = 2份脂肪 = 90Kcal = 360Cc.c.啤酒 = 150c.c.葡萄酒 = 24c.c.高粱酒);更要多喝白開水,促進體內新陳代謝、降低尿液濃度、預防結石發生、增加尿酸排出,避免愈補愈傷身。(照片提供/童綜合醫院)

高中就罹患牙周病 中年恐滿口假牙

高中就罹患牙周病 中年恐滿口假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一項臺灣地區18歲以上成年人牙周健康的調查結果發現,高達99.17%的民眾患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疾病,顯示民眾對於牙周疾病輕忽程度非常嚴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牙醫科醫師陳英禹表示,根據會員醫師的觀察,牙周病病患就診率開始有年輕化現象的趨勢,依這樣的情況看來,有許多人年紀到了中年就需要全口拔牙。研究顯示,每100個人中,約1~3個人患有年輕型牙周病,因爆發速度迅速,患者除了必需追蹤家族是否有相似疾病發生可能之外,有極高機率在壯年時就要全口拔牙。陳英禹指出,年輕型牙周病不僅是單純口腔疾病,更可能是具有家族性遺傳的侵犯性牙周病,這類牙周病通常是家族特別對某一種病株沒有抗體,若加上齒列前後參差不齊,則更大幅提升罹患機率。陳英禹在診療中發現,門診個案中多數是由於口腔清潔習慣不佳、不刷牙所引起,患者對於口腔清潔知識有認知偏差,且在落實潔牙程序上亦有嚴重不足,民眾對於牙周疾病觀念卻仍停留在一般口腔疾病,牙周病常被認為是年長者的專利,然而多數民眾因為症狀不明顯或未嚴重影響生活而疏忽,醫師提醒,年輕朋友若是時常牙齦紅腫、刷牙流血就應該尋求治療或是定期洗牙來改善,提早維護牙齒的健康。(圖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牙醫科醫師陳英禹/記者杜宇喬攝)

挽救K少年 生活樂趣是關鍵

挽救K少年 生活樂趣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近來熱烈討論K他命是否改列第二級毒品,甚至召開了藥物成癮防治策略論壇,現代青少年使用K他命被視為重要議題。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加重罰則是主要且有效的防治策略,卻沒有人傾聽青少年為何使用K他命,一昧指責吸毒的不是,他們生活茫然,看不到未來,K他命只是紓壓劑。常有門診病患提出:「不傷害別人,不偷不搶的前提下,他們有甚麼錯?」許多被迫接受講習或治療的個案,只在心情不好或是無聊孤寂時才使用K他命。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只有重新尋找生活樂趣,才有可能協助他們成功。臺大醫院竹東分院承辦新竹縣、市K他命毒品危害講習,講習課程除了傳統的毒品衛教外,也從性病防治的觀念及團體討論,傾聽個案玩K的感受,協助改善個案負面思考,同時與個案探討玩K的好處與壞處,並教導家人如何協助及面對個案吸毒的行為,幫助個案建構支持性的治療環境。一名使用K他命兩年多的28歲男性小王,家人發現個案吸毒帶至門診,經過詢問才了解看到家中父母吵架,心煩就會特別想用K,經過門診藥物及心理治療,並教導如何與家人相處,目前已經戒除K癮半年。K他命使用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毒品使用者心理健康狀態大多不佳,對未來感到迷惘,藉由毒品作為逃避的工具。國內投注許多資源在教育與防治上,傾全力協助成癮者醫療介入或社會重建,但鮮少正面倡議身心健康促進,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認為重新調整醫療服務模式,培養民眾樂活人生的態度,不但有助於改善憂鬱、減少自殺,更能根本的面對K他命吸毒人口增加的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