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超級愛健康/你養生養對了嗎?養生該從幾歲開始?

超級愛健康/你養生養對了嗎?養生該從幾歲開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在養生資訊這麼多,怎麼吃才不會吃出毛病?當心養生沒做好,小心慢性疾病先找上來,薏仁、五穀飯、燕麥粥人人都可以吃嗎? 養生從幾歲開始做起?家醫科王健宇醫師表示,人體改變在青春期,巔峰在25歲,之後開始走下坡,大部分的人都等40歲才開始養生,都太晚。30至40歲基本保養沒做好,慢性疾病提早到,如果父母60歲有高血壓、糖尿病,沒做養生,55歲就會得高血壓、糖尿病。很多人覺得沒生病就等於健康,大家都覺得西醫就是有病治病,其實現在醫學開始提倡「亞健康」重視疾病的先兆。亞健康指的是人體介於健康和疾病間的臨界點,可往好的方向恢復健康,也可往壞的方向發展疾病,若長期忽視便可能衍生疾病,引發健康危機! 讓身體達到更健康的狀態,中醫也稱為「致中和」的「養生」方法。「各種養生法必須是給沒病的人運用的,有病的人必須先要治病。」那麼身體呈現什麼狀態時,可能就是需要養生了? 中醫師羅明宇說,包括:口臭、痘痘、面色沒有光澤、便秘等。王醫師也說,很多人都說吃五穀飯、燕麥粥比較健康,但每種穀物功能不同,例如燕麥有助降低膽固醇與控制血糖,但是燕麥對於降低三酸甘油脂的幫助不大;蕎麥能幫忙保護血管、避免便秘,但吃太多反而會拉肚子;痛風的人不能吃太多糯米;小米可以預防胃酸。而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貧血、少鈣的人、腎臟病、糖尿病、痛風、癌症病人其實是不太適合吃五穀雜糧的。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早午餐與宵夜(過八點之後吃飯),易造成養生大忌包括:身體比較不好、容易肥胖,常不吃早餐的人較容易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病,且早上總是肚子空空的人反而會讓胃部累積多餘脂肪,導致膽固醇偏高。飲食怎麼吃才健康?王醫師也建議,東方人吃法,吃飯配菜、西方人先喝湯吃沙拉、主食,偏偏現在人都亂吃邊喝飲料邊吃飯,腸胃道容易出問題。早上起床200cc溫開水(或是+蜂蜜、或是+檸檬)對心血管疾病、消化道、排便都很好。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671

高鐵破兩億搭乘人次 民眾獲贈一年份免費車票

高鐵破兩億搭乘人次 民眾獲贈一年份免費車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南北跑透透的民眾,你時常搭高鐵嗎?營運了近六年的高鐵,近期搭乘人次累計已突破兩億人次!因此,也產生了三位幸運兒,獲贈高鐵為慶祝滿兩億人次一年期不限搭乘區間、次數的高鐵紀念年票,讓中獎的民眾有如中樂透般,直呼好驚喜!而高鐵公司表示,獲贈車票的三位民眾,分別是第兩億人次的新竹陳先生,還有兩億人次前後的蔡同學與廖小姐,三位旅客對能成為高鐵突破兩億人次的見證者,都同聲表示幸運與驚喜。此外,高鐵公司也將啟動下一階段的「超越兩億」系列活動,其中包括自2013年1月1日起3月2日止與世界展望會合作的「高速傳愛 助學計畫」,旅客可於活動期間,利用高鐵列車座椅背面網袋內的捐款信封,放入捐款或填寫信用卡資料後,交給列車長、服勤員,或直接投入高鐵各車站服務台捐款箱。高鐵公司指出,這些款項將用來幫助偏鄉及弱勢學童就學,讓他們有機會看見更豐盛的世界與美好的未來。而3年來累計募得近4千萬元,幫助1萬1千多位清寒學子得以安心就學。(圖片來源:由台灣高鐵公司提供)

你養生養對了嗎?養生該從幾歲開始?

你養生養對了嗎?養生該從幾歲開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在養生資訊這麼多,怎麼吃才不會吃出毛病?當心養生沒做好,小心慢性疾病先找上來,薏仁、五穀飯、燕麥粥人人都可以吃嗎? 養生從幾歲開始做起?家醫科王健宇醫師表示,人體改變在青春期,巔峰在25歲,之後開始走下坡,大部分的人都等40歲才開始養生,都太晚。30至40歲基本保養沒做好,慢性疾病提早到,如果父母60歲有高血壓、糖尿病,沒做養生,55歲就會得高血壓、糖尿病。很多人覺得沒生病就等於健康,大家都覺得西醫就是有病治病,其實現在醫學開始提倡「亞健康」重視疾病的先兆。亞健康指的是人體介於健康和疾病間的臨界點,可往好的方向恢復健康,也可往壞的方向發展疾病,若長期忽視便可能衍生疾病,引發健康危機! 讓身體達到更健康的狀態,中醫也稱為「致中和」的「養生」方法。「各種養生法必須是給沒病的人運用的,有病的人必須先要治病。」那麼身體呈現什麼狀態時,可能就是需要養生了?中醫師羅明宇說,包括:口臭、痘痘、面色沒有光澤、便秘等。王醫師也說,很多人都說吃五穀飯、燕麥粥比較健康,但每種穀物功能不同,例如燕麥有助降低膽固醇與控制血糖,但是燕麥對於降低三酸甘油脂的幫助不大;蕎麥能幫忙保護血管、避免便秘,但吃太多反而會拉肚子;痛風的人不能吃太多糯米;小米可以預防胃酸。而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貧血、少鈣的人、腎臟病、糖尿病、痛風、癌症病人其實是不太適合吃五穀雜糧的。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早午餐與宵夜(過八點之後吃飯),易造成養生大忌包括:身體比較不好、容易肥胖,常不吃早餐的人較容易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病,且早上總是肚子空空的人反而會讓胃部累積多餘脂肪,導致膽固醇偏高。飲食怎麼吃才健康?王醫師也建議,東方人吃法,吃飯配菜、西方人先喝湯吃沙拉、主食,偏偏現在人都亂吃邊喝飲料邊吃飯,腸胃道容易出問題。早上起床200cc溫開水(或是+蜂蜜、或是+檸檬)對心血管疾病、消化道、排便都很好。

讓癌末病人好走 台灣安寧照護冠亞洲!

讓癌末病人好走 台灣安寧照護冠亞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讓安寧病房的病人,也能感受到新年的氣氛,成大醫院舉辦年度感恩夜,由安寧團隊召集人顏家瑞醫師粉墨登場扮演聖誕老公公,帶領ETHAN WANG爵士樂團於病房各個角落報佳音、關懷病友、致贈禮物及贈花。病友和親人互寫卡片唱歌表達心中的感謝,一起度過平靜美好的夜晚。對此.成大醫院表示,台灣地區在一群為愛、為生死安寧的守護者耕耘下,除了是全世界第18個建立安寧照顧服務的國家,且依據去年新加坡對全球40個國家之末期病人善終照顧品質進行調查,台灣排名為全球第14名、亞洲第1名。而成大醫院安寧團隊也盡全力維護病友的「但求平安舒適」,注重全人的照顧、希望能達到讓臨終者善終、失親者善別、在世者善生的目的。(圖片來源:由成大醫院提供)

毒害青春 拉K恐成「尿布族」

毒害青春 拉K恐成「尿布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歲末年終將近,跨年倒數氣氛越來越濃厚,年輕朋友們喜歡相約一起去狂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提醒,一起看跨年煙火、唱歌、聖誕趴、出遊,或者選擇一個人過,不管是哪種活動,都要注意自身安全,小心毒品悄悄在你身邊出沒。目前K他命的濫用程度較嚴重,已經被學生及青少年族群當成娛樂性用藥。新興傳染病及藥癮防治科個案管理師胡培洋說,可能因為在酒店或PUB舞廳出入份子較為複雜,所以在這些場域有較高機會取得非法藥物及使用。初次使用非法藥物以K他命為主要,佔81%。其次為搖頭丸,佔15%。使用非法藥物時,K他命和其他藥物有相當大的比率差距。推估K他命目前屬三級管制藥物,吸食時罰責輕微,再加上取得管道容易,才會如此氾濫猖獗。胡培洋表示,K他命被歸類為麻醉藥品,藥頭為了要讓藥效速度變快,常在K他命裡參雜玻璃纖維等其他物質,當使用者以鼻子吸藥時,這些物質就會刮傷鼻黏膜產生傷口以增強藥效吸收速度,當長期使用後會造成鼻竇炎,胃潰瘍及間質性膀胱炎,甚至成為終生的『尿布族』。此外,K他命對於短期記憶力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大多數施用者會感覺自己好像變笨了。截至101年11月底,臺北市戒毒成功專線資料統計分析,總共接獲281通求助電話,各類戒毒諮詢中發現,吸毒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三種年齡層:以20~29歲最多佔51%,其次為30~39歲佔26%,再其次為40~49歲佔9%。顯而易見毒品施用者的年齡層有逐漸年輕化趨勢,諮詢內容則多與K他命相關。受測者使用藥物時的場所分析中得知,第一名主要為酒店佔34%,其次為PUB舞廳佔30%,第三名是在家中使用佔13%。胡培洋指出,K他命殘害對象以青少年及學生為主,因為年輕朋友比較沒有判斷能力,又容易因為好奇心驅使及同儕朋友慫恿下而輕易嘗試,最後終生沉溺在毒海,他說,千萬不要以為年經就是本錢,當一旦染上毒品後就不值錢,莫讓毒品毀了自己寶貴人生。若不慎接觸到毒品,不用擔心,也不用害怕,可撥打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青少年性、藥諮詢專線或戒毒成功專線,24小時陪伴不再孤毒的你。(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三分鐘護眼操 看圖就可以抗老花?

三分鐘護眼操 看圖就可以抗老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看報紙看手機簡訊,不知不覺地就把報紙手機越拿越遠,才能把字看清楚,那你的眼睛,可能已經陷入老化的泥沼裡頭!但是,要讓眼睛變年輕,竟然看兩張圖片就可以解決?日本眼科醫生本部千博在書中提到,只要看著「藏輪圖」、「雪結晶圖」,就可以簡單做做護眼操,防止眼睛老化!那怎麼才能鑑定,自己的眼睛有沒有老化的現象呢?本部千博說,以下幾項症狀,如果你有超過三項以上,就要小心自己的眼睛已經沒那麼年輕了!而症狀如下,不知不覺間會把報紙拿遠閱讀;很難把線穿進針裡;拿下眼鏡,就覺得看得很清楚;感覺房間比以前更暗;總覺得景色看起來霧霧的;經常看錯數字或文字;覺得夜晚的燈光很刺眼;看書的時候,不經意地望向遠方時,不容易對焦。覺得眼睛愈來愈疲勞;很難看清楚手機的簡訊;白天沒問題,但早晚看報和看書很吃力;經常因為眼睛疲勞而造成肩膀痠痛;愈來愈沒辦法長時間進行精細作業;看不清楚洗潔劑和化妝品上的瓶身說明;看不出行駛中的電車或汽車上的文字;一點高低差都容易被絆到;想不起來早上看到的報紙頭版內容。如果,你經過簡單檢查,發現眼睛出現老化現象,那可以趕快做做藏輪圖護眼操。本部千博說明,循著藏輪圖或結晶圖看,可以同時訓練到眼中負責水晶體對焦的睫狀體肌,以及移動眼球本身的眼外肌。而這種「看」與漫不經心地看東西不同,不但可以帶給大腦充分的刺激,還能增加送往大腦的血流,活化腦細胞。那要怎麼看,才能看出年輕眼睛?他解釋,先把圖片放在距離眼睛十五公分處不戴任何眼鏡,眼睛靠近圖片至十五公分的距離。如果怎麼樣都無法對焦的話,可以稍微拿遠一點,做一些調整。然後,依序遮住左右眼,用單眼順時針的方式,眼睛動頭不動,朝著圖片的輪廓,看2~3分鐘,早晚各做兩回,就可以簡單避免眼睛過勞,而漸漸變老!(圖片來源:由皇冠出版社提供)

聖誕寶寶總統級 接生嬰兒戴金娃

聖誕寶寶總統級 接生嬰兒戴金娃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2012年的聖誕節,在若瑟醫院出生的聖誕寶寶共有四位,院牧部值班關懷師當日陪同畢神父前往婦產科病房和產房,邀請病房同仁們一同致贈純金娃娃吊飾,祝賀在聖誕節出生的新生兒。這項行動,在若瑟醫院其實早已行之有年,方秀仁關懷師跟我們說明了這項行動的緣起:在蔣總統的時代,衛生處發佈了一份公文,要求所有醫療院所於總統華誕日免費接生;若瑟醫院有鑑於耶穌基督的生日遠大於總統生日且更值得被慶祝與被記念,於是自訂聖誕節比照辦理免費接生,最高記錄甚至有一年接生了十位聖誕寶寶,而後,因全民健保施,則將免費接生優惠改為致贈保值禮品。懷著如此喜悅祝福的心,我們已經迎接過無數個幸運的聖誕寶寶,而這些寶寶和他們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們,多年之後回院,也總念念不忘重提這項特別的驚喜回憶。

網站、APP行銷台灣 今年來台觀光人數破七百萬

網站、APP行銷台灣 今年來台觀光人數破七百萬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行政院長陳冲昨(28)日在行政院院會聽取交通部觀光局「臺灣觀光年曆推動情形」報告,肯定交通部今年以「旅行臺灣‧就是現在」為主軸,在國際上行銷臺灣觀光。去年觀光人數突破600萬,今年12月18日迎接第700萬國際旅客,來臺旅客人數再創新高。「臺灣觀光年曆」整合包裝臺灣各地、各時節具特色的國際級活動,以活動帶動觀光,創造集客與經濟效益。陳院長表示,推動觀光是行政院經濟動能推升方案裡的重要措施之一,交通部觀光局推出此觀光年曆,採取「活動取向」,將適合包裝為觀光產品之在地特色活動整合起來結合觀光,藉由「臺灣觀光年曆」的平臺行銷出去,使臺灣觀光服務積極、擴大向國際輸出。院長提到過去任職於民間企業時,常需出國開會,在過去網路不發達的時代,會議之餘若拿到當地的觀光資訊簡介,便可清楚掌握每個活動的舉行日期,使用上非常便利。院長指示交通部進一步研議,將觀光年曆上的活動明確標示出日期,以利外國觀光客安排旅遊行程,並在網路版本裡提供更多資訊。院長表示,這項措施必須透過跨部會、跨領域的合作共同行銷臺灣觀光,以對外國觀光客產生高度吸引力,以觀光年曆作為開始,使臺灣的觀光行銷能越趨完美。交通部觀光局推動的「臺灣觀光年曆」計畫,整合全年各項宗教節慶、民俗文化、體育賽事及創新工藝活動共100多項,並將各地方美食、住宿、交通、景點及伴手禮購物等相關產業資訊連結,透過網站、手機APP及社群行銷作虛擬呈現,配合觀光年曆手冊作實體展現,提供完整的觀光旅遊資訊服務。

為弱勢家庭 醫院寒冬募資送暖

為弱勢家庭 醫院寒冬募資送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社會上,有些看不見的角落,許多人沒有太多的資源能夠使用,生活上一頓飯、一張床,都可能出現困難。而為了幫助這些弱勢家庭,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特別辦理「寒冬送暖 冬令救濟」活動,邀請大家一起來攜手傳愛至鄉里,共同捐贈物資,讓這些困苦的家庭,也能過上一個暖冬。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表示,這一次活動主要募集「白米、食用油、罐頭食品及日常生活用品(如洗髮精、沐浴乳等)和棉被」,預計募集36罐2L的食用油、64包3KG白米、32條全新棉被、24份乾糧及日常用品,估計可送至鄰近八戶獨居及弱勢家庭以及西螺的信義育幼院。社會服務室的周佳霓組長說,醫院同仁非常有愛心,募集訊息一刊登,同仁的愛心馬上擠爆他們的專線,愛心物資在三天內即募滿並且堆滿了倉庫,真的是非常感謝大家對偏鄉弱勢與學童的關懷,她也說,這些受惠戶全是經過專業評估的低收入戶,絕非一般未經審查的家庭,同仁的愛心保證一定不會亂發送,也感謝大家那麼有愛心。(圖片來源:由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提供)  

醫療糾紛草案 九成衛生局不看好

醫療糾紛草案 九成衛生局不看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為了讓國會助理更瞭解法案的問題,以協助立委在立院為民喉舌、改善法案,行政院日前將《醫療糾紛處理與補償法》草案送進立院審議,強制規定醫療糾紛須先到各地衛生局調解,但醫改會針對全國醫療糾紛民眾與衛生局進行調查,發現民眾盼先有鑑定以釐清醫療糾紛真相,草案不符合大眾期待,連九成的衛生局都不看好。醫改會也特別邀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楊秀儀副教授與中央研究院吳全峰老師剖析法案,如果貿然通過行政院版草案,不問醫療糾紛事實真相、不先行專業鑑定就要求強制調解,受害者將難以信服,根本無法解決現行醫療糾紛處理的困境。加上目前補償財源沒著落、額度不確定、實施遙遙無期。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呼籲立法委員應要求《醫糾處理與補償法》明訂行政調查及簡易快速鑑定作為醫糾調解的先行條件。醫改會副執行長陳芙媺也指出,政院版草案強要地方擔起醫糾調解的重責,卻漠視地方衛生局經費與人力困窘的實況與調解專業不足的缺失,調解品質顯然無法提升。呼籲立院應要求衛生署提出更明確的做法與承諾!讓新制度建立保障醫糾受害者、化解醫病爭議的多元處理管道與整套責信體制,而非僅替醫界的責任解套,卻限制受害民眾應有的權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