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八十公分以上的腰圍 大腹婆健康拉警報? 

八十公分以上的腰圍 大腹婆健康拉警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愛美的女性,你的腹部還算平坦嗎?如果你的腰圍超過八十公分,那妳得要開始擔心,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惹上身!妳知道妳的腰圍大小,與自己的健康有關聯嗎?根據依據國民健康局於101年5月及9月進行「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BRFSS)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人數共16,945人,近6成(58.0%)女性不知道,如果腰圍超過八十公分,自己的健康便會拉起警報。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女性腰圍超過31吋(80公分)者,由1993-1996年的20.2%上升至33.6%。腰圍能反映腹部肥胖的多寡,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的機率的一種方法。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對此,澎湖縣衛生局鄭鸿藝局長提醒民眾不僅女性要注意健康腰圍,男性也要注意不宜超過90公分,以避免慢性疾病上身的危險性。

大腸癌早期不明顯 應定期篩檢保健康

大腸癌早期不明顯 應定期篩檢保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101年基隆市信義區接受大腸癌糞便篩檢人數計2,504人,其中糞便潛血陽性反應者123人,有87人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為大腸息肉並做切除以避免成為大腸癌,進一步化驗幸好未有大腸癌確診個案。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呼籲50~69歲民眾每2年必須接受一次免費大腸癌篩檢。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很重要。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個案者,每2人就有1人大腸長息肉,每22人就有1人確診為大腸癌,且大腸癌發生人數已是所有癌症的第1名。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經常攝取燒烤、油炸及肉類加工品等食物,容易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此應注意「多吃青菜水果、少吃紅肉,烹調方式以水煮為主」之原則,並且規律運動,定期做大腸癌篩檢,以維護健康。

正確運動方式 打造健康生活

正確運動方式 打造健康生活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隨著資訊快速發達及飲食的多元,現代人生活型態已有很大改變,近幾年不斷興起健康生活的新概念,不再只是重視工作事業的生活,健康休閒生活的培養已經是一股急速竄起的風氣,如何規劃休閒生活已經是全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健康休閒生活除強調均衡飲食及規律作息外,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運動與休閒的規劃。許多研究證實,規律運動對人體除可增強體適能、預防慢性病,運動時腦內會分泌一種類似嗎啡的化學物質,稱為腦啡因,具有止痛和欣快感的作用,可降低憂鬱等負面情緒,進而促進心理健康、減緩憂鬱焦慮及生活壓力。基隆市衛生局指出,有效規律運動以調節情緒、克服壓力可包含以下幾個項目:一、運動的項目、種類與形式有效調節情緒的運動方式主要有幾種特質:節奏感的腹式呼吸、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涉及到競爭的部份、參與的地點為封閉的或可預期的環境、參與的行為為重複且有節奏感的。如慢跑、游泳、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二、運動的頻率在運動頻率方面,定期規律且合適的運動可有效強化生理機能及心肺功能並調節情緒,規律運動以每天運動一次,一周至少3~5次,最好是隔天進行一次,讓身體有適當的休息以達到身心健康的效果,亦可消除疲勞及減少受傷的可能。三、運動的強度運動的強度指的是運動的激烈程度,研究指出中強度運動可有效舒緩情緒及壓力,高強度運動反而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如疲勞、焦慮等。四、運動的持續時間每次運動的持續時間與運動強度成反比,強度越強則持續時間短,強度弱則持續時間長,每次運動以超過20分鐘可有效調節情緒的改變,當適應之後可再增加時間,運動時間不可過多。否則易超過負荷造成身體及心理負擔。規律運動可增進體適能、預防疾病、避免憂鬱症、焦慮症、緩和工作壓力,提升睡眠品質。基隆市衛生局呼籲民眾,一起加入規律運動的行列,並尋找合適的運動方法以維持健康身體及有效調節情緒、促進生活品質,邁入全民健康新世紀。

熱心志工贈輪椅 嘉惠埔榮院病患

熱心志工贈輪椅 嘉惠埔榮院病患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志工隊隊長張陳秀寶女士,平日熱心公益,於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擔任志工服務多年,有感於在醫院就醫的病患多半是年長體弱且行動不便,於醫院大門口下車時,經常需要志工以輪椅協助載送,但苦於埔里分院備用輪椅有限,且有些已不堪使用。志工隊長主動聯繫其友人莊顏金鶯前縣議員、南投縣元極舞學會藝文班、中山碑山友等個人及社團商議,共同捐贈輪椅20台,由該院分院長呂炳榮接受,並致贈感謝狀乙紙,以表感謝之意。(圖: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提供)

類風濕性關節炎 國內約有15萬患者

類風濕性關節炎 國內約有15萬患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廣泛且頑固的慢性疾病,國內約有十五萬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男女比例約為1:3。中年婦女較易發病,但是任何年紀皆有可能。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指出,病況輕微時僅怠到局部關節僵硬疼痛,嚴重時則會引起全身的關節腫脹疼痛及損壞,甚至造成殘障。此病起因於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生問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抗體,不僅殺死病菌,同時也破壞身體正常的結構。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關節,其次是肌肉、肺、皮膚、血管、神經、眼睛等,因此可算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表示,將於10日下午舉辦活動,包含醫學講座、醫病問答、病友表演,還將進行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調查。此全球調查總計有42國家共同參與,台灣由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主辦,於3、4月間,對病友進行紙本問卷調查。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為協辦單位,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提供諮詢,並不直接參與計畫執行。

日吃3條香腸 死亡風險增44%

日吃3條香腸 死亡風險增44%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你愛吃培根、香腸嗎?根據一項由英國劍橋與牛津大學合作追蹤13年,橫跨歐洲10國約45萬民眾的研究顯示,一天只要吃加工肉品(火腿、臘肉、培根或香腸等)超過160公克,死亡風險恐將增加4成。160公克的加工肉品換算下來,差不多等於3條大香腸,這項研究指出如果天天吃,未來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不常吃的人高出72%,死於癌症的風險,也會增加11%,更會比每天吃20克以下的人多44%死亡機率。如果每天只吃50公克,相當於1條香腸或3片培根,將來罹癌風險也會上升20%。研究發現,加工肉品會導致死亡,原因包含肉品中有防腐劑、色素等化學成分,且這些食品鹽分、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量含量均高,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心血管疾病。呼籲民眾應盡量少吃加工肉品,並配合食用大量的新鮮蔬菜,以增加體內的代謝功能。

我衛生署長獲美匹茲堡大學頒予大獎章

我衛生署長獲美匹茲堡大學頒予大獎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衛生署署長邱文達於8日受邀出席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於臺北世貿中心聯誼社所召開之臺灣區校友聯誼會。該校副校長Dr. Beeson親自來台,於會中頒發225周年大獎((225th Anniversary Medallion)給予邱署長。該校為慶祝創校225周年而設置該獎章,表揚為大學帶來榮耀、對學校的發展及進步具有重大貢獻之傑出校友。邱署長因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卓越貢獻,包括:長期深入進行腦創傷之研究,以及帶領衛生署推動多項重大醫衛政策而獲獎。對於榮獲匹茲堡大學頒發獎項,邱署長特別感謝醫衛界專家學者長期以來的支持與協助,使衛生署成功推動多項重大政策,包括:強化偏遠離島醫療服務網、推動二代健保、長期照護服務的提昇、加強國際人道醫療援助、國際醫衛交流及人才培育等;亦能順利因應處理多次的衛生危機,如塑化劑、流感事件等。並感謝臺灣醫衛界人士的努力付出,期待持續展現台灣的醫衛實力。

相招逗陣走 健康相照顧

相招逗陣走 健康相照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於102年將舉辦4場「相招逗陣走 健康相照顧」系列活動,於9日結合愛鄰社協會於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大廳舉辦第1場活動,由營養科劉巧雲主任告訴大家從「健康飲食」做起,吸引將近40個家庭近150人共同參與活動,活動熱鬧圓滿落幕。台大竹東社區健康營造中心何曼麗副主任表示,會舉辦本系列活動的原因來自於去年度在新竹縣對弱勢兒童及偏鄉所舉辦的巡迴醫療中見到一些現象,讓她對於健康知識的城鄉落差有所感觸,她說,這些地區的多數年輕人為了生計赴外打拼,留下老人照顧兒童,普遍存在著兒童營養及老人用藥不當對腎臟健康的影響的健康問題。何曼麗表示,「現在家庭普遍忙碌,許多媽媽們也要出門工作分擔家計,對於家裡小寶貝的口腔衛生照顧工作,若因忙碌疏忽了,經常換得滿口黑牙,幫忙照顧小孩的老人家,對於健康知識也不見得正確,連自己都需要照顧」,因此發起本次系列活動,以家裡老小的家庭照顧觀念,分別於3、6、9、11月規劃「健康飲食」、「安全用藥」、「保護腎臟」以及「一口好牙」四大主題辦理。

流感減少勿輕忽 流感藥劑補助至3月底

流感減少勿輕忽 流感藥劑補助至3月底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雖年節後流感病例已有下降趨勢,但H5N1仍是全世界都不敢輕忽的傳染病之一,因此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擴大用藥對象使用至3月底止,只要民眾符合以下用藥條件,民眾可至彰化縣200家公費藥劑合約醫療機構配置點就醫,或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同時呼籲醫師於看診時,留意流感病程之可能樣態,注意危險徵兆,妥善處理複雜醫療問題,降低患者發生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風險,持續共同防治流感及其併發症。符合「流感併發症」通報病例:孕婦經評估需及時用藥者、伴隨危險徵兆之類流感患者,重大傷病、免疫不全或具心肺血管疾病、肝、腎及糖尿病等之類流感患者、過度肥胖之類流感患者(BMI>=35)、經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正/副指揮官認可之類流感群聚事件、符合H5N1流感調查病例定義者、H5N1流感「疑似病例」、「可能病例」或「確定病例」之密切接觸者、「高燒持續48小時之類流感患者」及「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依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流感就醫人數雖有下降,但衛生局呼籲民眾勿輕忽流感嚴重性,平時應養成勤洗手及注意手部衛生、良好的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生病在家休息、維持正常作息,以有效預防流感並降低流感傳播,如出現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48小時以上等流感危險徵兆者,應戴口罩儘速就醫及早治療,依醫囑服用藥物,並於家中休養。 

補助就醫交通費 保障偏鄉原民就醫權利

補助就醫交通費 保障偏鄉原民就醫權利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偏鄉地區原住民就醫不便,常需舟車勞頓,也耗費許多時間與金錢,花蓮縣衛生局為減輕民眾就醫交通費負擔,向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爭取經費,提供原住民就醫交通補助,希望能提供偏遠地區經濟弱勢的原住民朋友最實質的幫助。花蓮縣衛生局局長徐祥明表示,由於花蓮縣地形狹長多山,原住民就醫交通不便,雖然這項經費得來不易,但最希望的是能真正提供偏遠地區經濟弱勢的原住民朋友最實質的幫助。據了解,目前花蓮縣原住民人口數佔全台之冠,約九萬多人,花蓮縣吉安鄉為全台原住民人口第二多的鄉鎮,約15000人,而花蓮縣秀林鄉為全台山地鄉中原住民人口數最多的鄉鎮,約13000多人,所以衛生局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對於居住較為偏遠的原住民而言,確實能帶來相當的助益。衛生局進一步指出,這項補助每人每季申請三次為原則,每年以十次為限,且申請案應於就醫當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申請;就醫當事人或家屬,須持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就醫繳費收據及相關證明正本,至當地衛生所辦理。這項就醫交補助項目包括,轉診就醫、重大傷病、慢性疾病就醫、緊急傷病就醫的交通費。衛生局指出,這項補助是以地區範圍的遠近,分成居住地離最近醫院路程達四十公里以上者,每人每次交通費補助一千元,若居住地離最近醫院路程達二十公里以上未滿四十公里者,每人每次交通費補助六百元,符合條件者可開始向各地衛生所申請補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