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澳研究:加工食品增憂鬱!應注重天然飲食

澳研究:加工食品增憂鬱!應注重天然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人心情不好,就想吃甜食、炸物,或是喝含糖飲料;但只是暫時滿足口慾,反而讓高油糖鹽食物給身體壓力;董氏基金會表示,近年許多研究發現,常吃精製的速食、加工食品,會提升罹患憂鬱症的風險。2011年發表於公共衛生營養(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的研究顯示,在6年內追蹤8964名受試者後,常吃漢堡、披薩、可頌和甜甜圈等不健康食物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會高出49%。據西班牙拉斯帕馬斯大學與格拉納達大學研究,常吃不健康食物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澳洲墨爾本大學2010年刊登於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的研究,追蹤10年共1046位20~93歲的女性,也發現常吃漢堡、披薩、白麵包、加工肉品、洋芋片、砂糖、調味乳和啤酒等加工食品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會比常吃全穀、蔬果、魚、牛肉等天然食物的女性高出2.34倍。董氏基金會提醒,對發育中的青少年來說,飲食品質對心智健康更是有重大的影響。澳洲墨爾本大學2010年發表於澳洲及紐西蘭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調查7114位10~14歲青少年,發現心智較健康的青少年,有每天吃早餐、攝取達兩份水果和四份蔬菜,及至少喝一次低脂乳品等良好飲食行為;研究更發現,當飲食行為改變,青少年身心也會跟著產生變化;顯示充足營養和培養良好的飲食行為,有助於預防和降低青少年憂鬱的機率。董氏基金會強調,高油糖鹽食物是讓情緒低落的隱形殺手,導致油糖鹽上癮、肥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甚至因大吃大喝感到罪惡,更加重壞情緒。董氏基金會呼籲,少吃高熱量低營養的糖果糕餅、油炸速食,多選擇全穀、蔬果、魚類、牛奶等穩定情緒的開心食物,均衡飲食、定時運動才是抒解壓力的好方法。

清明祭祀食品抽驗 豆干絲檢出殺菌劑殘留

清明祭祀食品抽驗 豆干絲檢出殺菌劑殘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清明節將至,民眾在挑選祭祀食品可要多加注意。臺北市衛生局為使消費者能吃得安全衛生,共抽驗清明應節祭祀食品35件,檢驗結果共5件不符規定,包含2件米濕粿類食品分別檢出不得使用的防腐劑「去水醋酸」及調味劑「甜精」、2件豆干(絲)檢出殺菌劑過氧化氫殘留、1件花生粉檢出黃麴毒素超量,不合格率為14.29%。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長邱秀儀表示,本次祭祀食品於潤餅皮專賣店及廟宇周邊祭祀食品販售商等地點抽驗,抽驗結果以豆干(絲)不合格率40%最高,其次為米濕粿類食品。本次不合格產品已全數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處分製造業者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且沒入銷毀;而花生粉檢出黃麴毒素超量,依法通知限期改正,期間若複查仍不符規定,也將可開罰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榮總臨床毒物科楊振昌醫師也表示,去水醋酸依據規定僅能使用於乾酪、乳酪、奶油及人造奶油,每公斤食物的用量為0.5公克以下,長期食用,恐有影響肝、腎功能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疑慮,故一般食品皆不准使用。另人工調味劑甜精,可提供食品的甜味,可使用於蜜餞、瓜子、碳酸飲料、代糖錠劑、粉末及特殊營養食品等,歐盟建議的每日安全容許量為7mg/kg(以60公斤成年人計算為每日420mg),民眾若長期大量食用,仍有危害腎臟及膀胱之疑慮,故不宜過量食用。衛生局提醒在選購豆製品、潤餅皮時,應避免選擇過白、過脆或業者宣稱可常溫下保存多時之產品,以減少購買到違規食品的機會。也呼籲業者應特別注意花生等榖類食品之貯存、運輸及販售過程,以防止發產生霉黃麴毒素。黃麴毒素具肝毒性,長期食用易導致肝癌的發生。(照片/記者談雍雍攝)

免費設施親子同樂 兒童節打卡搶好禮

免費設施親子同樂 兒童節打卡搶好禮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暖暖四月天,孩子們期待的兒童節即將到來,許多孩子需要的不是禮物,而是父母的陪伴。臺北市131Fun心玩(中正)、松山、中山、北投4家親子館聯手推出「親子愛玩樂,打卡搶好禮」並宣導「111陪孩子一起玩運動」,親子只要於4月2日至30日到各親子館體驗多元豐富的遊戲與設施,並在臉書上打卡或寫下小卡片,就有機會將精美禮物帶回家,每場次名額有限,民眾可把握機會!兒童節前夕,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兒福聯盟基金會進行「2013年親子共玩現況調查」,調查顯示,親子共玩有四大困擾:沒玩伴(51.2%)、沒地方玩(45.5%)、要帶很多東西(43.7%)以及沒錢玩(36.8%)。此外,北市家長最常帶孩子去玩的前三名地點分別是社區型休閒場所如公園、圖書館,比例達六成五;其次是公立大型育樂場所如動物園等,有近三成二;約二成四的親子最常去「玩」的地方則是大賣場、百貨公司附設的遊樂區。社會局局長江綺雯說,臺北市政府推動的「一區一親子館」,提供專為6歲以下兒童設計的近便免費且優質的「親子共玩安全遊戲的空間」,讓孩童在遊戲過程中有大人的陪伴和適時的引導。親子館深受臺北市民肯定,這份調查顯示98.2%滿意北市提供的免費親子館服務,有半數的家長重複使用親子館服務,其中二成三受訪者使用次數達5次以上,甚至還有香港遊客將親子館列為行程之一!為讓更多6歲以下兒童家長共享親子館豐沛免費資源,社會局除正積極籌設預定4月下旬開幕大同親子館之外,從4月2日至30日活動期間到現已營運的4家親子館,每場次入場前10名親子都可參加打卡或寫卡片拿好禮。主辦單位也鼓勵家長「111陪孩子一起玩運動」:每天專心陪孩子玩1小時,每週帶孩子走出戶外玩1次,邀請大小朋友到親子館玩,4月份來館打卡1次,開心玩一天。親子館相關資訊可洽1999轉1622~1625查詢。(圖/兒福聯盟提供)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會議延後召開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會議延後召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今(25)日指出,中國大陸日前發布訊息,將進行機構改革,新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並預計於6月底前完成職能調整等事宜。因此,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架構下醫藥品安全管理及研發工作組,原訂於4月要召開之2013年第一次工作組會議,也因陸方正進行組改之故,將延後召開。 由於中國大陸陸續發生的幾起食品及藥品事件,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關注,為進一步提高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水平,對食品藥品實行統一監督管理,中國大陸將把國務院的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的職責,與原屬於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進行整合,組建一個新的直屬於國務院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自簽訂以來,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即與中國大陸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共組兩岸醫藥品安全管理及研發工作組。TFDA將持續觀察與了解新機構之組建情形,儘速延續工作組規劃事項,推動落實協議內容。

衛署與成大合作成立「國家藥政法規研究中心」

衛署與成大合作成立「國家藥政法規研究中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結合國內研究中心跨領域專家資源,協助衛生署進行產業經濟、藥政法規研析與溝通,作為產官學研人員教育訓練管道,以提升各界對藥政法規相關認知,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與國立成功大學(以下稱成大),合作籌設「國家藥政法規研究中心」。於今(25)日下午假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由成大黃煌煇校長及行政院衛生署林四海主任秘書共同揭牌成立。中心定位為一學術研究單位及產官學研跨界合作平台,其任務如,進行藥物政策及法規科學化之學術研究;推動我國與國外藥物管理相關政府單位與學術機構之交流與合作;彙集政府及工商界之意見,提供藥政建言;作為產官學研跨領域長期合作之網絡平台,整合多元觀點意見;提供藥物政策及法規領域人才培育與教育訓練等等多項任務。中心主任將由成大專任教授中選任聘兼之,並設置研究企劃組與業務推廣組,負責本中心相關業務之推展與執行。此外,亦設有諮詢委員會,以提供該中心發展方向與重點領域之評估及諮詢。諮詢委員七至九人,將由校內、外相關領域學者專家遴選聘兼之。

研究:提神飲料恐致心律不整、猝死

研究:提神飲料恐致心律不整、猝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能量飲料可能導致血壓高和潛在的致命性心臟問題。醫生也警告有高血壓的民眾,在喝能量飲料之前要謹慎、判斷,因為這可能會增加血液的壓力和干擾心臟的自然節奏。美國研究人員從七項研究分析數據,去判定能量飲料是如何影響心臟健康。被研究者身體都是健康的,年齡介於18至45歲。研究人員檢查了93名剛喝完能量飲料實驗者的QT間期(一段心臟的節奏時間),結果發現喝了能量飲料後,心臟的QT間隔比沒喝能量飲料的人多10毫秒,而若心臟的節奏心電圖上QT間隔延長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心律不齊或心臟猝死。美國太平洋大學助理教授夏亞表示,能量飲料和血壓的收縮是否有相關性,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評估對心臟節律的影響。不過有高血壓或是QT症候群的患者,應多加謹慎,由於能量飲料也含有咖啡因,喝過多可能會使血壓升高。

親子共玩別宅在家 走出戶外增添互動

親子共玩別宅在家 走出戶外增添互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0~6歲的小小孩每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玩」,不用人告訴孩子怎麼玩,孩子就是天生玩家,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的玩法千奇百怪,兒福聯盟表示,國內外已有許多研究均指出,「玩」不但可以激發出孩子的許多大能力,對於孩子生、心理都有很重要的影響。不過兒福年盟調查發現,有高達八成五(84.7%)的家長最常和孩子「宅在家裡玩」。四成六(45.5%)家長則認為沒什麼地方可以玩。兒盟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的家長都認為玩對孩子是重要的,可以讓孩子擁有快樂的心情(78.3%)、促進肌肉發展(69%)等,但卻有近五成(45.7%)的家長每天專心陪孩子玩的時間不到1個小時,其中更有近二成(17.9%)的家長每天陪不到30分鐘!可見家長平常忙於家務或工作之餘,常常會忽略或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所以每天規劃出固定陪孩子玩的時間,養成親子共玩的習慣,便相形重要。本次調查發現家長(31.7%)每月花費500~未滿1000元在孩子玩的事物上,包含:買跟孩子玩有關的費用(玩具、繪本、書、CD等)及外出遊玩相關費用比例最高,其次為200~未滿500元,還有一成家長花不到200元,可見現代家長玩的支出在每月家庭支出所佔比例並不高。但也有近四成家長是每月花費超過1000元在孩子玩的事物上,有兩成甚至花費超過一千五,可見孩子玩樂的費用呈現一種M型化的發展,調查結果顯示親子共玩的類型傾向以免費或收費較低的活動為主。值得留意的是,有近四分之一的家長親子共玩的項目竟然是一起看電視,一成是玩3C產品,這種透過螢幕的玩法,親子間互動機會較少,並不適合親子共玩。而小小孩外出遊玩家長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多,如交通便利性、遊戲環境的安全衛生、遊戲種類的合適性等等,七成九(79.4%)的家長則是常帶孩子到公園或戶外踏青。兒福聯盟表示,在孩子遊戲的過程中,「父母」扮演了很關鍵且重要的角色,父母的陪伴、適時的從旁引導,除可增加親子互動機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外,對於培養孩子愛、安全感、自信與熱情等正向能力有很大的助益。千萬不要輕忽「親子共玩」的重要性,多多陪伴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玩伴!(圖/兒福聯盟提供)

北市違規廣告王 「圓滿D計畫」165件奪冠

北市違規廣告王 「圓滿D計畫」165件奪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3週開始感受到乳房脹大滿脹感,6到8週讓妳體驗罩杯升級的豐盈感受」這些聳動的廣告詞,愛美的女性朋友,您心動了嗎?當心!這些都是涉及誇大不實、醫療效能之違規廣告。臺北市衛生局101年度查獲化粧品、食品及藥物違規廣告,共計3,088件,其中化粧品類最多、其次是食品類、藥物類。以產品分類,「圓滿D計畫」165件最多(中藥,宣稱豐胸);以媒體分類,電視違規廣告1,486件為最多,雜誌846件居次。光是台北市業者遭處分者計達1,720件,罰鍰金額高達新臺幣一億五百多萬元。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長邱秀儀表示,分析衛生局查獲964件食品違規廣告效能宣稱中,以「醫療效能」271件佔最多,「減肥瘦身」居次,「壯陽」佔居第3),而所有食品類違規廣告中以宣稱壯陽「金駝鳥卡斯強」59件為最多,「健康好蒡」49件居次(健康食品,宣稱療效),再其次為宣稱減肥瘦身的「健康新胺」42件。值得注意的是,居第2、3名皆為健康食品違規廣告,就裁處產品分析,以「健康好蒡」、「健康新胺」21件罰鍰金額達1,262萬元最多。此外,衛生局綜合分析100、101年查獲刊播違規廣告之媒體排行顯示,電視類違規媒體王101年已由森森購物台367件榮登寶座,而壹週刊、蘋果日報則分別連續蟬聯雜誌及報紙類違規媒體王。衛生局提醒民眾,目前廣告新手法是隱匿產品而以影響身心功能之各種計畫、課程或報導所刊播之健康諮詢專線供民眾詢問,民眾撥打電話後,再加以吹噓、推銷某產品功效如:長高、豐胸、壯陽等,造成民眾常不自覺地落入陷阱。

蜜餞驗出過量糖精 3成不合規定

蜜餞驗出過量糖精 3成不合規定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購買蜜餞、現切水果方便又簡單,為讓消費者能吃得健康及安心,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針對市售蜜餞及生鮮截切水果進行抽驗,自2月底陸續於轄內休閒食品商店、超級市場、水果賣場及餐廳等取樣,總計抽驗20件蜜餞及10件截切水果檢驗人工甘味劑等添加物,其中6件蜜餞檢驗結果不符規定,不合格率達30%。衛生局至各地點抽驗20件蜜餞、10件截切水果檢驗人工甘味劑(糖精、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等,6件不合格蜜餞分別為上庄話梅、清甘話梅、紹興白梅、白話梅、化核李、八珍梅,皆已通知販售業者下架及移送產品來源所轄衛生局處辦。本次檢出違法添加超量「甜精」,是一種合成出來的人工甘味劑,甜度為蔗糖的30倍左右。醫學研究報導,甜精食用過量誘發致癌風險機會提高,長期食用添加甜精的食品,易增加腎臟負擔。衛生局表示,業者為了增加蜜餞及截切水果風味,常會添加各式調味劑及防腐劑,未來將持續針對蜜餞等休閒食品進行抽驗,確保民眾吃的安心;並提醒民眾在食用切片分裝水果時,若覺得有異於正常水果應有的高甜度,也有可能添加了人工甘味劑,也籲請業者,生鮮截切水果應該以當季新鮮水果為主,不得使用任何食品添加物,如果要防止水果變色,建議可以浸泡冰水或是鹽水。(圖/嘉義市衛生局提供)

身障不出門 醫療照護幫你送進門

身障不出門 醫療照護幫你送進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一天,彰化縣長照中心接獲某醫院社工來電:「小姐,我們醫院有一位楊小妹,原本都定期來醫院復健,近來無法來醫院復健了,但他因為未滿50歲,不符合十年長照的服務對象,不知長照中心有無其它資源可提供他協助?」。經了解,楊小妹為脊髓損傷個案,有一壓瘡傷口,家中只有一個老阿嬤照顧,但老阿嬤年邁又視力模糊,對於傷口照護不佳,壓瘡日益嚴重,加上案家無自家用車,就醫須向他人商借或使用救護車,阿嬤無法帶他去醫院復健,所以復健治療也就此停止了。「復健」,在醫學領域中,疾病發生後告一個穩定的段落,可能留下後遺症或造成身心的障礙,如何讓病人剩下來好的部份與殘留功能發揮到最好的程度,讓他能夠回到家庭,回到社會,回到工作,讓他能獨立自主的生活,這就是復健醫學的實質意義。然而有許多的人卻無法順利達到這樣的階段,也許是因為獨居、行動不便或是家人無法協助到醫院進行復健,種種的因素導致他們無法順利進行復健而影響到他們在各方面的生活功能。因此,需要有專業人員到個案家中為個案進行各種復健服務,以提升其學習及生活自理能力,重拾生命之尊嚴與價值。然而,自民97年推動的十年長照計劃,雖然服務內容包含居家復健,居家護理等專業的居家照護,但服務對象未涵蓋50歲以下之身心障礙朋友,因此彰化縣政府編列經費開辦50歲以下的身心障礙者居家復健和居家護理服務,讓身心障礙朋友不限年齡均可獲得專業的居家照護。所以,楊小妹透過醫院社工協助申請,經由專業人員到宅評估需求後,將由居家護理師及物理治療師直接到其家中提供傷口照護和居家復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