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樂閱讀/怎樣吃甜食不傷胃?

樂閱讀/怎樣吃甜食不傷胃?

早餐/補胃氣,少糖分吃碗溫暖脾胃的生薑稀飯或山藥稀飯,再加點補脾胃的蓮子、芡實、番薯,生發胃氣,強化腸胃道功能;或是五穀雜糧麵包、吐司搭配半糖或無糖的豆漿、牛奶。營養師許雲卿提醒,避免選擇含甜餡的麵包、加了美乃滋的三明治、及含糖的奶茶、紅茶。午餐/享受甜點的最佳時間中午陽氣最旺,能幫助運化濕氣,喜歡吃甜食的人不妨選午餐飯後好好享受一番。最好搭配幫助理氣的茶飲,中醫師廖麗蘭建議,以4片薑、1片陳皮、3顆紅棗沖泡500cc熱水飲用即可;或者午餐的菜餚加些辛味食物,如蔥、薑、蒜、辣椒,也能平衡甘味食物帶來的滯緩效果,減低甜食的傷害。很多人喜歡吃甜點配咖啡,在中醫看來,咖啡是耗氣的飲品,因此不建議這樣搭配。晚餐/陽氣弱,忌吃糖晚上太陽下山陽氣減弱,最不適合吃甜食,此時也最常發生腸胃道症狀。中醫師陳萍和的一位女病患,最近幾次胃痛都是晚上發作,雖然只是午茶時間吃了月餅、車輪餅,夜裡就疼得無法入睡。晚餐的主食建議以補胃氣的糙米飯,搭配顧胃好食物高麗菜、南瓜、秋葵,以及強健脾胃的四神湯。(本文作者/王安琪、楊心怡)(摘自/輕甜食:零罪惡感的手作點心/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男人透露情感的肢體語言

樂閱讀/男人透露情感的肢體語言

當妳約到對方,或被對方約到,初次見面後,妳怎麼知道他喜不喜歡妳呢?大家都知道,初次約會,雙方都盡量保持禮貌,很難從對話中判斷對方的態度。所幸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關於男女求偶這件事,保留了一些下意識的肢體語言,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們內心的感受,現有的大量進化心理學研究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以下先從男人說起,妳可以透過肢體語言,去洞察男人心裡真正的想法。頭部招數:整理儀容,撫摸下巴約會時,妳如果看到他整理儀容,或經常下意識地在妳面前撫摸平整他的領帶,歸攏頭髮,那是他急於向妳呈現他最好的一面。或者在你們吃飯聊天時,他不時在妳面前摸下巴或臉頰的話,說明他對妳有意思,不要以為他是牙疼。當我們對別人動情時,臉的下半部會變得比平時格外敏感,而摸臉是因為他對妳有觸電的感覺,卻試圖掩飾緊張的內心。胸部招數:挺起胸膛男人平時都會處於放鬆狀態,站姿比較隨意,但約會時,妳看到他突然挺起胸膛的話,這是因為男人正透過挺胸,下意識地暗示他 能夠保護女人,不受其他男人的騷擾。手部招數:攙扶肘部,借看手相男人看到心儀女生時,下意識會產生碰觸對方身體的慾望,常用的招數是先談他的手相,目的是藉機拉妳的手看手相。男性第一次觸碰心儀女生的另一個常用招數,是在藉口過馬路有危險時,用手輕護妳的肘部或肩部,這是男人試圖保護女人的暗示。腳部招數:放慢腳步如果他喜歡妳,越接近約會尾聲,他越不想離開妳。但礙於面子,只能笨拙地在跟妳道別之後,把腳步放慢,還不時望向妳離開的方向,希望妳能注意到他對妳的不捨,和與妳再次約會的意願。(本文作者/李松、麥玉嬌)(摘自/做自己的月老/哈林文化出版)

樂閱讀/對嘮叨的依賴容易導致「傾訴饑渴症」

樂閱讀/對嘮叨的依賴容易導致「傾訴饑渴症」

凡事都有限度,女人偶爾嘮叨一下,挺可愛的,適當的嘮叨是一種體貼、一份關懷,倘若嘮叨起來,沒完沒了,成了一種習慣,那就過猶不及,家庭永無寧日了。在一個兩性節目中,我遇到了一場由嘮叨點燃的離婚大戰。妻子因無端懷疑丈夫和部門一個女同事關係曖昧,整天以嘮叨的形式打聽盤問,丈夫百口莫辯,反倒弄假成真。原本還算美滿的婚姻,就在女人無休無止的嘮叨和猜疑之中,分崩離析。偶爾的嘮叨、適當的傾訴,有助於保持健康的心態,也有助於維持夫妻之間正當的交流;但過度的嘮叨,會使女性進入越說越想說的惡性循環,就像被一種莫名其妙的饑渴淹沒。國外心理學家指出,對嘮叨的依賴,容易導致「傾訴饑渴症」,據說如今在很多大城市,這種「傾訴饑渴症」已經成為比自閉危害更加廣泛及嚴重的「都市女性病」。那麼,女性應該如何預防這種「傾訴饑渴症」呢?1)要學會寬容,不要過於計較/在瑣碎的婚姻生活中,有些女人是「近視眼」,只看眼前利益,只重一時得失,對雞毛蒜皮的小事,喜歡斤斤計較,時間久了,丈夫再大肚量也會消化不良。當男人白天為了工作一路衝殺,晚上一進門,聽到的卻是女人無休止的嘮叨,妳想他心裡是什麼滋味?一個對妻子的嘮叨不堪重負的丈夫,對我說過這樣一番話:「當男人身心疲憊時,我盼望女人給我熱情和力量,給我柔情和嫵媚,這樣我才會全心全意為愛去打拚。」男人在職場馳騁,是為了取悅女人,當他把收入交到妻子手裡,心裡有的是自豪感和成就感。甜蜜的愛,不會在嘮叨和指責中永恆,想要愛情保鮮,首先要學會寬以待人。2)學會簡短快速的表達,避免無謂的重覆/過度的嘮叨就是囉唆,男人不怕善意的提醒,就怕婆婆媽媽的聒噪。敦促丈夫去做一件事,說完了,就趕緊忘掉,訓練說話只說一遍,不要重覆,切記言多必失,多說無益。3)要學會把嘮叨變成撒嬌/男人對過度的嘮叨風聲鶴唳;卻對適度的撒嬌來者不拒。其實女人的嘮叨和撒嬌,就只一線之隔,噘個嘴、嗲聲嗲氣偎在丈夫懷裡拍他一下,跟橫眉冷對的無謂嘮叨比起來,一定事半功倍。(本文作者/曾子航)(摘自/讓我們更相愛/哈林文化出版)

國道計程收費新費率版本 長途民眾照樣吃悶虧!

國道計程收費新費率版本 長途民眾照樣吃悶虧!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即將上路的國道里程收費,一直讓民眾關切,實施之後上高速公路的費用到底會不會增加?時間來到本月初的三號,立法院通過,上路前二十公里「免費」的收費版本,但在這看似很划算的背後,似乎讓長途行駛達一百公里以上的民眾,吃了許多悶虧!長期跑兩百公里以上用路人 吃虧吃很大消基會痛批,計程收費的美意,原本是建立於「使用者付費」概念上,但是,敲起計算機來算算看,雖前二十公里免費,但一百公里以上卻須比「無免費里程」版本多繳六塊錢,而兩百公里以上,更需多繳超過三十塊錢,換句話說,如照立法院通過的收費版本,長期跑短程的民眾,照樣能像從前一樣逃過收費站收費,無須繳錢,而跑長程的民眾,還是來得吃虧許多。另外,政府實施計程收費,其目的也是希望避免因為民眾逃避收費站的收費,而讓國道某些路段,在上下班時間特別容易塞車,但免費版本一通過,似乎又無助於車流量的分流與減少,計程收費是否也算是白忙一場?新版本通過 計程收費幾乎等於白忙一場消基會表示,政府推動計程收費之目的,就是要改善現行計次收費所造成的付費不公、長途補貼短程的問題,也希望藉此紓解國道壅塞、甚至鼓勵民眾改撘乘大眾運輸工具,進而達到交通運輸永續發展、節能減碳之目標,是確實應該執行的政策。推動新政策所產生的陣痛期是無可避免的,畢竟長久以來的習慣要改變需要時間適應,但要如何在正確政策與民意反彈間取得平衡,政府應該努力向民眾溝通、讓民眾了解,縱使考量民眾適應問題,也不應完全犧牲專業與公平性。推動新政策是應該考量民意,但不是不顧專家意見順從民意,更不是挾民意讓正確的政策改的亂七八糟又無法達到政策理念,因此消基會呼籲,交通部及立法委員們,應直接取消免費里程20公里,讓計程收費能真正解決問題,讓付費機制符合公平原則!

三日通牒!政府強制製油商簽切結保證不混油

三日通牒!政府強制製油商簽切結保證不混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食油危機發生之後,讓許多民眾開始擔心,是否所有的油品都會參雜許多瓶上沒有標示的油類,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在三天之內,火速要求所有販賣食用油的製造商或是進口商,一律要簽下切結書,保證其油品都依包裝標示進行製造,不得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民眾買油 可上網查看業者是否有簽切結食藥署指出,食品藥物管理署要求所有食用油品製造、分裝及進口業者,即日起至10月31日前應切結保證所產製、販售的產品標示與內容物相符,並提供切結保證資料備查。截至29日12時為止,已有61家相關廠商向本署提報切結保證資料,並公布於本署網站,提供消費者選購之參考,民眾可自「油品混充及違法添加銅葉綠素事件專區」查詢(http://www.fda.gov.tw/tc/site.aspx?sid=3693)。食藥署再度強調尚未提供切結保證之業者,應儘速於期限內提供切結保證資料備查。 

離婚率高 單親家庭數暴增超過30萬戶

離婚率高 單親家庭數暴增超過30萬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我國離婚率日漸攀高之下,單親家庭也越來越多,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我國單親家庭數,早已突破三十萬戶,值得注意的是,單親家庭在扶養小孩的問題上持續嚴重,尤其是經濟問題,有高達八成以上都認為單親扶養小孩在經濟上非常困難,而單親媽媽則比單親爸爸來得困難許多。單親家庭經濟困難 更害怕旁人眼光兒盟針對服務的單親家庭做了一份「2013弱勢單親家庭生活現況調查」,結果發現單親家庭面臨三大生活壓力分別是經濟(84.7%)、子女照顧(79.6%)和心理調適(46.6%):最大的生活壓力還是來自經濟,調查發現近半單親家庭(46.3%)每月收入是低於最低基本工資的、六成有債務要還、七成覺得入不敷出,甚至有八成五的弱勢單親家庭曾有沒有錢而走投無路的經驗。除此之外一旦落入單親,如何面對孩子和外在眼光的心理調適問題也是單親家長的重大壓力源,調查發現有九成的單親家長對孩子有愧疚感,七成表示會因為單親的身分而刻意減少和親友間的往來、尤其單爸(81.8%)又比單媽(65.6%)更在意外界的眼光。單親爸媽 身心狀況令人擔憂兒福聯盟白麗芳處長表示,單親家長最令我們心疼的是,必須長期處在一根蠟燭多頭燒、內外壓力交相折磨的狀況下,也難怪有超過三成(30.3%)的單親家長表示壓力大到快喘不過氣,尤其更擔心的是,高壓生活又無處宣洩,調查發現有六成六(65.7%)的單親家長表示心情不好的時候找不到方法紓壓,有苦說不出,身心狀況令人擔憂。白麗芳表示,在多元的社會中,單親家庭只是多元的一種家庭型態,單親家長不是問題家長、單親孩子更是最無辜的承受者,他們需要的不是異樣的看待或同情,而是更多的支持和協助,兒盟除了呼籲政府要幫助,提供單親家庭經濟、就業、子女教育及托育等全方位的照顧;父母要合作,即使離婚了也可以成為孩子的好父母,即使沒有一起生活也可以分工合作給孩子愛的保證;社會要接納,打破刻板印象適時給周圍的單親家庭伸出援手。 

正視多元家庭 許瑋甯:關懷單親

正視多元家庭 許瑋甯:關懷單親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99年最新單親家庭狀況調查統計,每10個孩子就有超過1個是來自單親家庭。獨自承受照顧子女的壓力也常讓單爸單媽喘不過氣來,調查發現有九成的單親家長對孩子面對外在眼光的心理調適有愧疚感。對此,出身於單親家庭的許瑋甯表示,並不會因為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就帶壞其他小孩,請各位給予單親家庭關懷與協助。根據衛生福利部99年最新單親家庭狀況調查統計,單親家庭戶數已高達32萬4,846戶,等於每10個孩子就有超過1個是來自單親家庭。兒盟針對服務的單親家庭做了一份「2013弱勢單親家庭生活現況調查」,結果發現單親家庭面臨三大生活壓力分別是經濟(84.7%)、子女照顧(79.6%)和心理調適(46.6%):最大的生活壓力還是來自經濟。單親家長九成對孩子有愧獨自承受照顧子女的壓力也常讓單爸單媽喘不過氣來,調查更發現單親家長5件生活煩惱事中,子女行為與管教問題就佔了2件、七成的單親家長表示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候要靠自己解決。除此之外一旦落入單親,如何面對孩子和外在眼光的心理調適問題也是單親家長的重大壓力源,調查發現有九成的單親家長對孩子有愧疚感,七成表示會因為單親的身分而刻意減少和親友間的往來。與一般家庭並無不同 社會應多接納單親家庭  同樣出身自單親家庭的許瑋甯特別擔任愛心大使來到現場,瑋甯表示自己小時候也曾因單親而遭受特別的對待,說:「單親家庭和一般家庭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不會由於出自單親就帶壞其他孩子,也不需要特殊的對待,請社會大眾多接納、關懷單親家庭,只要有愛和協助,單親孩子就可以健康快樂的長大。」單親家庭只是多元的一種家庭型態,單親家長不是問題家長、單親孩子更是最無辜的承受者,他們需要的不是異樣的看待或同情,而是更多的支持和協助。

西醫也有熱療法 延肝癌破裂者存活期

西醫也有熱療法 延肝癌破裂者存活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肝癌腫瘤破裂後癌細胞的腹腔擴散(腹膜轉移),往往讓醫師束手無策,因此如何延長病患存活期,成為重要課題,萬芳醫院將「腹腔溫熱化學療法」應用在控制肝腫瘤破裂的病人,目前個案存活最長者已超過5年,病患有了一線生機、獲得治癒存活的機會,可重新面對未來的人生。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謝茂志醫師表示,「腹腔溫熱化學療法」必須在手術中施行,在切除癌腫瘤後,於腹腔內灌注攝氏約42-43度、加上化學治療藥物的熱水,使其均勻分布在腹腔內1-2個小時,原理是利用癌細胞對高溫的不耐性,以及高溫下可加強化學治療藥物的效果,用以來有效殺死殘餘散落的癌細胞,避免復發,大大提升患者存活率。謝茂志醫師進一步說明,當肝癌腫瘤細胞破裂時,癌細胞會掉落至腹腔內所有器官的表面繼續存活生長,稱之為「肝的腹膜播種式轉移」,此時就算摘除腫瘤細胞,仍無法處理破裂掉落後的癌細胞,為了有效根治,透過溫熱化學療法可減少癌症轉移復發的機率。萬芳醫院癌症醫學中心副主任暨血液腫瘤科賴基銘主任也表示,腫瘤切除後,因曾發生過腫瘤破裂,可能會有肉眼不可見的癌細胞散落在腹腔內,透過溫熱化學療法可將之清除;為了讓更多病人擁有長時間的存活期,未來院方也會成立腫瘤熱療中心,嘉惠更多病人,且此新觀念也亟需透過推廣,讓醫病間的治療成效能提升。肝腫瘤破裂後若發生轉移 以往無計可施 新法帶來一線生機據統計資料指出,肝癌可以開刀切除者只有2成,且肝腫瘤破裂的發生率為3-15%,破裂後急性期的死亡機率是25-75%;一般肝腫瘤破裂的處理原則,若發生休克、大出血,會先穩定生命現象,然後止血,立即施以血管栓塞或緊急手術,等情況穩定後再評估是否擇期開刀切除腫瘤。

本土德國麻疹確診 應按時接種疫苗

本土德國麻疹確診 應按時接種疫苗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今年首例本土德國麻疹已出現,衛生局呼籲鄉親注意家中幼兒務必按時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今年首例本土德國麻疹已出現,而鄰近的國家如:日本、中國以及歐洲、東南亞部分國家,均有德國麻疹疫情發生,加上國際間交流頻繁,容易經由旅行、觀光、商務、遊學、探親等方式進入台灣。感染德國麻疹恐致胎兒死亡感染德國麻疹後的症狀多較輕微,如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但如孕婦若無抗體,一旦感染則會造成死產、自然流產;胎兒可能發生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如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心臟病等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德國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疾病,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可透過疫苗接種有效預防。 

防範心血管疾病 控制飲食、多運動

防範心血管疾病 控制飲食、多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天氣變化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情況有逐漸增加趨勢。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雅芳提醒,心肌梗塞致命率高,只能靠平日檢查和規則治療,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及飲食西化、缺乏運動與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飲食模式,這類疾病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建議應該改善飲食、多運動,遠離疾病威脅。張雅芳建議,可以從飲食控制著手,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如豬油、奶油、椰子油等。精緻甜食中的油脂,如氫化植物奶油(瑪琪琳)、烤酥油及其製品,例如糕餅類、小西點等應盡量減少食用。此外,降低食物中的膽固醇,減少攝取如內臟、魚卵、蟹黃、魚頭、蛋黃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每週蛋黃以不超過攝取2~3個為原則。改變烹調方式,採少油烹調方式,少吃油煎、炸等高油脂食物。避免食用加工罐頭及醃製食品。除了少油、少鹽、低膽固醇之外,張雅芳也建議,適量攝取堅果類等ω-3脂肪酸的食物,一天10公克最恰當,例如8顆杏仁果、10顆花生、12顆開心果或6顆腰果。同時多吃含新鮮蔬果以及全榖類的高纖維飲食,多選用糙米、燕麥等未經碾製的五穀類或製品。做好飲食控制,也要適當的運動,張雅芳提醒,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提昇高密度膽固醇(HDL,也就是好的膽固醇)10~15%,除了有助於控制體重,並可降低血脂和血壓,利於血糖調控及增加心肺功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