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愛滋病童 醫師:不僅醫療問題應關懷

愛滋病童 醫師:不僅醫療問題應關懷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目前對於HIV目前無有效根治的方法,然而雞尾酒療法越來越進步,已經可以使愛滋病變得跟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只要規則服藥,對病患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太大影響。而兒童愛滋病患者其生理構造和免疫系統還不成熟,治療上不僅只有醫療問題,衍生出的是社會大眾排斥愛滋病患者的社會問題。新竹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林千裕表示,從1980年代發現HIV病毒以來,全世界感染HIV的病人數急遽上升,且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 國內愛滋感染人數累積至目前為止已接近2萬6千人,平均每天有6人感染愛滋!然而愛滋病毒是不會透過一般的接觸或共同用餐來傳染,因此並不需要過度擔心;雖然對於HIV目前還無有效根治的方法,但雞尾酒療法越來越進步,只要配合醫師好好治療,大部分病人的治療效果都很好、副作用也很少,愛滋病已經變得跟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只要規則服藥,對病患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太大影響。兒童愛滋病 症狀不典型容易被忽略然而兒童的生理構造跟免疫機能還不成熟,加上兒童感染愛滋病的症狀通常不典型,增加診斷上的困難、容易被忽略,而相較於成人,兒童愛滋病更為複雜,除了要考慮病童生長發育情形及藥物選擇外,還有病童的告知及教育、服藥順從性、家庭的溝通、隱私保密、學校及交友等問題。愛滋病不只是個醫療問題,更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疾病,社會大眾往往因誤解而對愛滋病感染者產生排斥,衍生出其他家庭、社會問題。因此為了使病情能獲得良好的控制,面對愛滋病童的治療通常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個案管理師、以及社工人員的治療團隊一起來幫助病童克服愛滋、安心長大。

粗心媽 3歲男童使用公廁後長菜花

粗心媽 3歲男童使用公廁後長菜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日前一名年輕媽媽帶著3歲男童前來就醫,經醫師診斷竟是感染菜花,詢問下才知原來是3個月前帶男孩到公園玩,因臨時肚子不舒服到公廁解便,這陣子男童一直吵著屁股不適,母親原以為是便秘不以為意,直到發現惡臭味才驚覺不妙求醫。台北中山醫院直腸外科徐弘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菜花多經性行為接觸傳染,不過也有少數患者是因使用了污染病毒的浴廁設備而感染;菜花是常見的性傳染病之一,不僅容易反覆發作、也會造成生活困擾。徐弘醫師表示,菜花一般好發於生殖器,較少見於肛門或直腸,3歲男童罹患菜花且長在肛門,相當罕見,推估可能是不小心將菜花病毒經手傳染到肛門。9成菜花經由不當性行為導致 病毒傳染力強 臨床上,超過9成的菜花患者多為不當性行為所感染,因此正確衛生的性行為是最好的預防之道,而民眾出入公共浴廁時,也應注意使用的毛巾或馬桶是否清潔乾淨,若可能盡量以熱水燙洗或擦拭,身上若有傷口也要避免接觸,如此一來,感染菜花的機率微乎其微。徐弘醫師提醒,菜花(人類乳突病毒)傳染性極強,只要人體有細小傷口就可能接觸感染,且病毒可在體外存活30分鐘,容易侵犯生殖器官、肛門、嘴角及口腔黏膜等較潮濕部位。

菜花誤認濕疹 延誤治療

菜花誤認濕疹 延誤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直腸外科醫師發現,最近半年來肛門罹患菜花的患者增加2成,以年輕大學生或上班族為主,但超過3成民眾分不清楚濕疹和菜花的差別,將菜花誤當濕疹治療,延誤病情恐造成皮膚反覆感染、潰瘍,嚴重破壞生活品質。台北中山醫院直腸外科徐弘醫師表示,臨床上經常看到患者將菜花誤當濕疹治療,以為擦擦藥膏就沒事,結果可能造成皮膚反覆感染、潰瘍,影響生活品質。徐弘醫師進一步說明,簡單區別菜花和濕疹的差異處,即濕疹會造成皮膚或患部搔癢,範圍是局部的,不會擴大、也不會傳染;而菜花則是不知不覺中長出粉紅色、肉色或烏灰色的小丘疹、絲狀樣、突瘤樣、雞冠樣、蕈樣或菜花樣物。且菜花病毒潛伏期平均約3個月,若性行為後皮膚出現隆起等異狀,建議應該立即就醫。感染菜花病毒 不一定會出現菜花徐弘醫師指出,尖銳濕疣(俗稱菜花)是一種突起的疣狀物,生殖器菜花的病原是人類乳突病毒(HPV),HPV型別有40種以上,感染者以HPV第6型和第11型(佔90%以上)為主。過去研究曾追蹤感染HPV第6型和第11型的婦女,發現2年內只有60%的人出現菜花症狀,因此若身上未出現相關症狀,不代表患者沒有菜花病毒,菜花是能以無症狀形式表現的。醫師提醒,由於女性生殖器較陰暗潮濕,且是黏膜組織,容易在性接觸時受傷,讓人類乳突病毒入侵,因此一定要注意安全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

少喝含糖飲料 遠離肥胖代謝症候群

少喝含糖飲料 遠離肥胖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根據2004-2008年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研究顯示:國人喝含糖飲料越多者,體重越重且腰圍越大;與10年前調查資料比較,國人的腰圍有明顯增加趨勢,且年輕族群增加更為明顯,應少喝含糖飲料會更為健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攝取含糖飲料,不僅會造成肥胖、代謝異常與齲齒,亦會引起胰島素快速分泌,造成血糖與情緒不穩,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醒國人在選擇飲料時應盡量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或降低糖的含量,以避免攝取多餘的糖分,過多的熱量,如此一來,才可以降低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專家指出多喝水多健康,含糖飲料盡量避免。建議平常養成喝飲料的民眾盡量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以「無糖或少糖」取代其他甜度的選擇,讓在購買時能夠因此而減少糖分攝取。 

蔡依林手繪創作品 鼓勵年輕世代追夢

蔡依林手繪創作品 鼓勵年輕世代追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知名車商與伊甸基金會合作推出「星夢想桌曆募款活動」,支持伊甸弱勢社區象圈工程計畫,作為弱勢學童課後照顧與多元才藝學習服務經費。並力邀天后蔡依林擔任年度星夢想大使,呼籲社會大眾持續關懷弱勢兒童,並透過蔡依林親筆手繪創作品鼓勵年輕世代努力朝夢想前進。伊甸基金會「星夢想」慈善活動,今年邁入第六年,為擴大「星夢想」慈善活動關懷範疇,力邀蔡依林擔任年度星夢想大使,於今年五月盛大舉辦「星天賦計畫」,呼籲社會大眾持續關懷弱勢學童外,並支持有夢想、有才華的年輕學子實踐夢想。望透過蔡依林形象傳達 為夢想堅持的正面特質今年9月再推出2014星夢想限量桌曆認購活動,以「夢想」作為主題,限量發行3000本,徵選自全台各地偏遠鄉鎮弱勢學童,色彩豐富、充滿稚心童趣的希望畫作,今年特別邀請星夢想大使蔡依林的親筆手繪創作「富足」,希望透過蔡依林為夢想堅持努力的正面特質,鼓勵學童、年輕世代努力朝自己的夢想前進,並號召更多人響應公益,給偏鄉弱勢學童一個成就夢想的機會! 

外食怎麼吃 超商食品搭配出健康選擇

外食怎麼吃 超商食品搭配出健康選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三餐不定時或以外食為主的民眾,是否知道市售的炸肉排、雞腿便當,一個熱量高達800-900卡,相當於3碗白飯,一個60公斤的男性須花費2.5小時騎腳踏車、快走4小時才能完全消耗,為提倡健康飲食概念,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營養科教導民眾如何自行料理健康食物、或看懂超商營養標示,讓外食族也能健康吃。鄭秀英營養師表示,以成年人來計算,男性每日需1800大卡的熱量,女性則需1500大卡,而市售的炸肉排或炸雞腿便當,佔了一日需要量一半以上,其中還有更多營養問題,包括,油脂含量太多、青菜份量不足、過多加工及醃製食物等。賴侑伶營養師也表示,「超商一日健康餐」是要讓工作忙碌、無法自行料理的同仁,在超商選購食品時,也能認識營養標示,養成計算熱量的習慣,除了兼顧均衡飲食外,還能落實「聰明吃」的概念。超商選擇食品及營養標示的閱讀非常重要,低熱量、無糖、低油、低鹽的食物是首選。正餐的搭配也要注意營養均衡,全穀根莖、蛋豆魚肉、蔬菜、水果、低脂奶品類缺一不可。利用低熱量、有飽足感的食材 飲食健康無負擔鄭秀英營養師進一步說明,「低熱量健康創意料理」是讓同仁腦力激盪、設計適合自己味蕾又符合健康的低熱量創意料理,參賽作品多為蔬菜類的涼拌沙拉料理,個別加入蒟蒻、寒天等無熱量又有飽足感的食材,以達符合低熱量、健康的主題。

大統油品事件 可提團體訴訟

大統油品事件 可提團體訴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大統公司因違規油品事件造成許多民眾受害,新北市政府法制局為協助消費者向該公司求償,即日起將函送相關團體訴訟表格供已登記的民眾填寫。民眾依既定格式填畢後,可以直接寄送承辦此團體訴訟的消費者保護團體「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受理或交由新北市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彙整後轉交處理。法制局表示,大統油品事件,迄今約有168位民眾以電話或親至消費者服務中心登記,有意向大統公司求償所受損害。至於先前未登記的消費者,可於網頁下載相關表格,自行填寫。依消費者保護團體名義提出訴訟 消費者需填寫請求權讓與書法制局進一步說明,依消費者保護法第50條規定,消費者保護團體對同一原因事件,得受讓20人以上的消費者損害賠償請求權後,才能以自己名義,提起訴訟。因此消費者除了填寫基本資料及相關求償事證外,亦需填寫請求權讓與書,待日後獲得賠償時,再由消費者保護團體依公平原則分配。

女童吊單槓摔斷牙 把握黃金60分鐘救回

女童吊單槓摔斷牙 把握黃金60分鐘救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女同學,上體育課時不慎從單槓上摔下來,導致上顎兩顆正中央的門牙脫落,老師趕緊將小朋友和牙齒送到醫院,經治療後,牙齒重新植入牙床,固定二週,並予以根管治療與牙套製作,總算順利恢復牙齒功能。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周科主任吳金俊醫師表示,顏面部受到外力撞擊時,常會有牙齒鬆動、移位、斷裂甚至脫落,牙科醫師在處理時,多會先予清創、止血並以X光檢查牙齒和上下顎骨、齒槽骨受損的程度,來做最適宜的治療。救牙  把握黃金60分鐘吳金俊醫師指出,如果牙齒已經脫落,最重要的是把握在黃金的60分鐘內,立即將牙齒送到醫院,重新植入牙床,如果超過60分鐘,救回來的機會就會減低很多。另外,要注意的是,牙根表面不要以任何尖銳的器械去觸碰,而且,脫落的牙齒最好保存在生理食鹽水中,這樣牙根上的細胞才能維持活性,成功救治。

花蓮強震 震出台北人尖叫聲四起

花蓮強震 震出台北人尖叫聲四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地震!今晚台灣發生有感地震,震央位在花蓮地區,規模達6.3,震度五級以上包括花蓮、宜蘭及南投,其餘台北震度也達到四級以上,台中也達三級。突然之間天搖地晃,台北的許多民眾,因為忽然的這一搖,正在晚餐聚會的人,紛紛尖叫聲四起,相信民眾的臉書,也開始出現一則又一則的地震文。而對於台北也出現罕見的劇烈搖晃,有網友也直呼,真是有夠驚險。也有網友指出,正在吃羊肉爐的他,嚇到燙到嘴巴,晃得有夠厲害!根據氣象局的資料顯示,這起規模6.3的地震震央在花蓮縣瑞穗鄉,深19公里,各地最大震度:花蓮6級,南投5級,宜蘭5級,嘉義4級,台東4級,桃園4級,台北4級,雲林3級,彰化3級,台中3級,台南3級,苗栗3級,屏東3級,新竹3級,高雄2級。 

糖尿病患防失明 應定期眼底鏡檢查

糖尿病患防失明 應定期眼底鏡檢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統計糖尿病病人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患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為60%,20年後更攀升至90%。糖尿病患者有很高的視網膜病變風險,但透過早期檢查早期治療,可減少5成失明機率。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接受眼底篩檢。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醫師呼籲,第1型糖尿病病人,發病5年內,應做第1次視網膜檢查,第2型糖尿病病人,則應在新診斷糖尿病當時,就做第1次視網膜檢查;此後至少每年應做1次檢查或依醫師建議追蹤。糖尿病病人,若突然出現視力減退,甚至有黑影或雙影出現,或發現血糖急遽變動,應儘快至眼科檢查,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懷孕的糖尿病患者:由懷孕起,應至少每三個月檢查1次,追蹤到產後1年。眼睛是靈魂之窗,失去視力將嚴重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再次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接受1次眼底檢查,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控制好血糖,延緩眼睛病變等併發症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