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愛滋汙名難擺脫 恐使致死率攀升

愛滋汙名難擺脫 恐使致死率攀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長久以來,愛滋感染者一直被汙名化,成為骯髒、墮落的代名詞,這些迷思不只烙印在大眾對感染者的看法,也深深影響某些感染者和家屬的心理,使他們面對歧視往往只能選擇沉默。為此,帕斯堤聯盟站在感染者與家屬的一方,希望能教導大眾正確的觀念與知識,讓愛滋零歧視的理想能早日實現。帕盟認為,許多感染者及家屬在面對外在汙名和不實消息傷害時,常選擇沉默、不願站出來為自己發聲,很多時候雖然沉默不作聲能避免成為被攻擊的目標,但同時也容易被誤解為默認這些不實指控。帕盟希望病友能站出來,說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和故事,如此一來能讓社會用一個較公平和健康的態度來看待愛滋社群,因為透過訴說,能讓大家更認識我們、更正確認識愛滋。愛滋感染者自我發聲 消除歧視透過認識消弭歧視,當歧視不再時,感染者會更願意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要如何和疾病共處、小心看顧自己的健康;當歧視不再時,告知感染身分不再難以啟齒,安全性行為也將更被落實;當歧視不再,人們不會恐懼被篩檢出感染身分而延遲就醫、造成死亡,久而久之三零目標(零死亡、零歧視、零新增)不再只是空想。帕盟持續努力在各個角落發出真正屬於感染者的聲音,希望能以感染者的需求為訴求,對抗外在一切不實、錯誤的資訊和傷害指控,教育大眾正確的觀念和知識;對內,也希望讓感染者和家屬能有所依歸,並積極消除內在汙名,帕盟未來將是一個屬於感染者和家屬的家,替愛滋族群努力,希望有天歧視不再。

婦個性突然大變 竟是腦部長腫瘤!

婦個性突然大變 竟是腦部長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家人出現個性突然大變的情況,如在這之前未有任何重大事件使精神受創,則可能要懷疑是否頭腦裏長腫瘤!台中就有一名的王姓婦人,3年前個性驟變,到鄰近醫院精神科求診,醫師診斷為憂鬱症,近期出現左手顫抖的情況,經檢查發現左右腦都長出腦膜瘤,開刀摘除腫瘤後,不僅手停止抖動,也明顯的恢復以往開朗性格。婦出現手抖 病症才水落石出這名王姓病患,3年前個性突然的改變,開始沉默寡言,不愛與人有所來往,家人察覺有異常帶至鄰近醫院精神科求診,醫師診斷為憂鬱症,讓患者開始服用抗憂鬱藥,最近開始出現左手抖動的情況,到醫院求診並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的左右腦的額葉與顳葉交界處各有一顆腫瘤,右腦腫瘤如一顆雞蛋大,左腦腫瘤大似兵乓球。而經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柯宗伯安排進行開顱手術,先切除右腦雞蛋大的腫瘤,化驗後確定為良性的腦膜瘤,病人術後復原良好,手部不再抖動,個性也明顯改變,日趨恢復以前開朗的性格;等2~3個月後,將再進行手術切除左腦的腫瘤。腦膜瘤發生原因不明 出現症狀已很大柯宗伯表示,腦膜瘤是從蜘蛛網膜的細胞中增生出來的異常組織,會因為腫瘤的大小與壓迫的神經部位而造成不同的症狀,如頭痛、頭暈、嘔吐、人格異常、視力減退、癲癇、四肢或單側肢體異常等等;這名患者因為額葉負責的精神及思維人格區域神經遭到腦膜瘤壓迫,導致個性出現極大的變化,而被診斷為憂鬱症。 柯宗伯醫師,腦膜瘤成因前仍無法確定,可能是遺傳基因、體質等等各項因素,臨床上發現以女性居多;因為腫瘤生長速度緩慢,所以患者都不容易察覺,等到身體出現比較大的異狀時,腦膜瘤通常都已經很大了,若民眾有不明原因的個性改變、身體無法平衡、突然四肢或身體出現異常情況等等,除求診與症狀有相關的醫師,也可尋求神經內外科醫師進行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病症。 

父母是支柱!4要素幫助遲緩兒

父母是支柱!4要素幫助遲緩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能達到良好的恢復效果,因此家長如何掌握學習黃金期,讓他們能積極進行復健、教育顯得十分重要,此外陪伴與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遲緩兒需要更多的愛與幫助,父母應成為他們的支柱。雨晴是一位唐寶寶,出生時因為體質影響,肌肉張力很低,4個月大時僅能抬頭2秒、且無法自行翻身,為了讓雨晴不至於落後其他兒童太多,父母在她4個月大時就送至台中榮總進行早期療育,復健過程非常辛苦總讓襁褓時期的雨晴哭個不停,父母縱然心疼,但為了她的健康,只能堅持下去,希望辛苦幾年能讓她未來不要落後別人。雨晴4個月大接受醫師評估後,就進行一連串的復健治療,一週須前往台中2~3次,希望可以透過復健提高肌耐力、早日能自行活動;8個月大時提高復健次數,最密集的程度曾週一至五每天早上或下午都安排1~2小時的課程,且每天都還要搭配物理治療師訂定的家庭式自主復健,在家訓練頸部及腰部的肌力約20~30分鐘。復健、教育、陪伴、支持 家長扮演重要角色為了照顧她,父母皆辭掉工作在家做網拍,方便與她互動與關心學習狀況,也從不缺席任何一項學校活動,就是希望能讓雨晴有個美好的童年回憶;她從小就一直上治療課,父母十分心疼,所以希望透過陪伴讓她能在歡樂中學習,家長的用心與堅持,使得雨晴能持續接受早療教育,現在她不但學會自己走路、吃飯、跑跳、還會跳舞,看到她的成長,父母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天涼病媒蚊仍活躍 南市現登革出血熱

天涼病媒蚊仍活躍 南市現登革出血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臺南市自入夏以來通報確診7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北區長榮里個案於11月26日經疾管署確認為登革出血熱,為臺南市102年入夏後首例登革出血熱個案。入夏至11月25日止,全國本土登革熱病例累計達335例,屏東縣284例、高雄市34例、臺南市7例、臺北市8例、新北市1例、臺中市1例,出血性登革熱累計6例(屏東縣5例、臺南市1例)。一般感染登革熱的病人,不見得有明顯發燒、頭痛、全身劇烈疼痛等症狀,且經過適當的治療,多預後良好,但有慢性、免疫系統疾病或曾感染過的病患就應提高警覺,以避免出現致命性高的登革出血熱。現階段天氣雖然轉涼,但病媒蚊仍活躍,衛生局呼籲,每週仍需巡視住家、工作的戶內戶外環境,刷洗有使用的盛水容器,清除未使用的積水容器,避免因積水導致孳生登革熱病媒蚊;有至東南亞國家或外縣市旅行時,需加強防蚊措施,返家後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酸痛或關節酸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活動史、旅遊史。

肺癌標靶新藥可望上市 5成患者有救

肺癌標靶新藥可望上市 5成患者有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根據癌症基因研究發現,Ras是導致許多癌症的關鍵基因,如肺癌、大腸直腸癌與胰臟癌等常見癌症中,約有3成左右患者有Ras基因突變,因此若能研發出對抗Ras基因的標靶新藥,將能替癌症藥物開啟一個新紀元。可惜的是,Ras基因的標靶難度高,20年來各大國際藥廠投入心力研發至今尚無所獲。研究指出,在肺癌及大腸直腸癌患者中,有30~50%患者有Ras基因突變,胰臟癌患者更是高達70~90%,但目前仍未有可以抑制Ras基因的標靶藥物。Ras基因突變的結果會導致Ras蛋白質高度活化,進而使癌細胞不斷的生長與分化,使腫瘤更容易惡化。領先全球!肺癌新標靶藥物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而我國生技公司於2006年研發出的抑制Ras基因的小分子化合物,第一期臨床研究成果已證實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已通過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核准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或許可望成為全球第一個抗肺癌Ras的標靶藥物,研究成果相當卓越。藥物的主要作用是透過抑制癌細胞內特定酵素的活性(脂肪酸轉移酵素FTase),使得酵素無法對Ras進行修飾作用,間接抑制Ras蛋白的活性,抑制癌細胞生長。第一期臨床試驗在2011年正式展開,主要針對正規治療無效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評估藥物在人體中的最大容忍劑量,並進行藥物動力學、安全性、相容性與有效性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藥物在安全性與有效性方面表現良好。此藥物研究將進入第二期,希望臨床試驗成果能替癌症病患帶來治療的新曙光。

健康用油5大招 遠離心血管疾病

健康用油5大招 遠離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選擇適當的油品及培養減油的生活型態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根本!近來民眾深受食用油事件傷害,因此有些人會選擇自製豬油來烹調,而豬油含較多飽和脂肪,食用過多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於家中烹調建議使用含不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植物油,以低溫之烹調方式,如涼拌、低溫油水炒,以減少致癌物質的生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的風險。以蒸、煮、川燙等少油方式為主要烹調法,避免因過度飲食及不正確的烹調方式而造成身體的負擔及增加慢性病的風險。為培養健康的飲食型態,以下提供民眾用油五撇步:1)以清蒸、水煮、川燙、清燉、涼拌等少油方式為主要烹調法。2)使用植物油,但避免高溫起鍋,少用油炸、油煎、爆炒、油淋的烹調方式。3)避免食用油炸食品,油炸外皮應去除後再吃。4)避免使用反式脂肪,油品選擇時亦須選擇反式脂肪標示為零。5)食用天然堅果種子,每日建議攝取約一湯匙量,約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

流感併發症13例死亡 接種疫苗增免疫

流感併發症13例死亡 接種疫苗增免疫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近三周以來,全國流感疫情均較去年嚴重,急診就診百分比亦較去年同期高,而今年7月1日至11月22日全國流感併發症已累計169例,其中13例死亡。秋冬季節是流感好發期,而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澎湖縣衛生局長鄭鴻藝提醒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應善加利用公費疫苗,儘速接種,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遭受流感侵襲。 衛生局指出,每年流感流行期約在11月至隔年3月間,疫苗施打後約需1個月方能產生足夠抗體,而保護效力最高可達9成,對老年人可減少5至6成罹患流感的嚴重性及併發症,進而減少8成的死亡率。呼籲65歲以上長者、6個月以上至6歲以下幼兒、60-64歲具有高風險慢性病患曾罹患糖尿病、慢性肝病,含肝硬化、心、肺、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腎臟疾病等對象,可持身分證、健保卡或兒童健康手冊至各鄉市衛生所及合約醫療院所免費接種。

就是睡不著!全台1/5的人有失眠困擾

就是睡不著!全台1/5的人有失眠困擾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失眠或睡不好成了許多失眠者的困擾。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3國人睡眠大調查」結果發現,在台灣有1/5的人遭受失眠困擾,其中包含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及早醒等失眠症狀,且隨著年齡越高,失眠比例也越高。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人都有失眠、睡不著等睡眠品質不佳的毛病。也因此讓鎮靜安眠藥使用量有逐年增加趨勢。建議平日應從改善自己生活習慣做起,而失眠就醫時,要向醫師清楚說明自身狀況。若有使用安眠藥,也需注意藥時間及劑量、交互作用並配合良好生活習慣,才是一覺好眠的不二法門。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提醒民眾,雖然使用鎮靜安眠藥可以快速改善睡眠,但長期依賴安眠藥,容易忽略身體對安眠藥的耐受性,而對藥物產生生理、心理上依賴或成癮等問題。因此,服用安眠藥應注意五大要素:1)不可與酒精性飲料一起服用。2)不要自行加重劑量。3)服藥後立即就寢。4)服藥期間勿開車或從事警覺性高的工作。5)未服用完之安眠藥,不可轉售或轉讓,以免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雙腳無力勿輕忽!恐是急性神經病變 嚴重易致死

雙腳無力勿輕忽!恐是急性神經病變 嚴重易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20多歲的王先生向來身體健康、少有病痛,卻在日前罹患腸胃炎後出現雙腳麻木、無力、小便困難及行動不便的情況,緊急前往台北醫院就醫,經檢查後確診為罹患罕見的格林-巴利症候群(急性周邊神經病變、簡稱GBS),立即施以「血漿置換術」治療,歷經5次療程已順利康復出院。台北醫院林水龍院長表示,GBS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1.2,發生率不高,但嚴重也可能致命!常在季節交替時發病,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和腸胃炎,容易被誤判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嚴重者可能出現顏面神經麻痺、吞嚥困難、呼吸窘迫或呼吸衰竭,致死率達3~10%,因此若病患發現自己出現急性的肢體無力或呼吸吞嚥功能異常,應盡早至醫院尋求幫助,以免造成憾事。GBS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病菌會誘發自身免疫系統去攻擊末梢神經系統,使得患者會感到下肢無力、麻木,短短幾天內,上肢和臉部肌肉也會出現前述症狀,這可能導致吞嚥和呼吸困難而危及性命。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為血漿置換術,去除體內發炎物質、緩解症狀,健保可給付。

接種流感疫苗 降低併發症死亡風險

接種流感疫苗 降低併發症死亡風險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呼籲符合公費流感及13價肺炎鏈球菌(PCV13)疫苗接種條件的幼童儘快完成疫苗接種。提供2-5歲幼童之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PCV13)疫苗,為避免因感染流感及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風險,衛生局提醒幼兒家長要及早攜帶家中幼兒接種,以趕在流行高峰期前獲得足夠的保護力。南投縣自10月1日起配合流感疫苗接種期程,針對民國97-100年出生滿2歲尚未接種PCV13的幼童,配合流感疫苗接種期程,於各衛生所及合約醫院診所免費該項疫苗接種,另公費開放中低收入戶及偏遠地區幼童可至出生滿2個月即可免費接種四劑,期望幼童於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期前完成接種,以維護身體健康。 計畫實施對象採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方式辦理,建議右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如果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則需自負診察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