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颱風後做好防疫3步驟 遠離傳染病

颱風後做好防疫3步驟 遠離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鳳凰颱風過境,挾帶的豐沛雨量,已造成部分地區道路積水,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應務必加強環境整頓,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且在清理家園時,也要作好個人防護,注意飲食衛生,並做好「清除、清潔、消毒」防疫3步驟。步驟1/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雖然本土登革熱疫情集中於高雄,但全國仍有登革熱病媒蚊分布,各地均有發生疫情的風險,所以,民眾應於災後主動巡視居家環境,並清除戶內外孳生源,例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降低病媒蚊密度,減少登革熱病毒傳播。步驟2/清理家園勿赤腳及穿拖鞋,以避免受傷感染災後容易產生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刺傷、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且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等症狀時,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受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以利醫師診療。步驟3/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淹水地區的蓄水池,容易受到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徹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 

3茶飲+穴位針灸 解決惱人頭痛

3茶飲+穴位針灸 解決惱人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頭痛是個常見的疾病,分為原發性頭痛與續發型頭痛。西醫治療頭痛的方式,通常以止痛劑為主,再搭配其他輔助藥物,如肌肉鬆弛劑或鎮靜藥物等。但中醫師蘇守毅醫師說,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外感或內傷會導致頭部經絡功能失常或氣血失調,使脈絡不通或腦竅失養,引發頭痛。一般頭痛引發的因素,包括生活習慣、藥物、氣候、環境和女性生理等。中醫因頭痛部位不同,分為太陽經頭痛、少陽經頭痛、陽明經頭痛與肝心腎經頭痛。蘇守毅醫師指出,過去中醫治療頭痛因部位不同,使用藥物也有所不同。太陽經頭痛使用桂枝湯治療;少陽經頭痛使用葛根湯治療;陽明經頭痛使用川芎茶調散治療。但由於太陽膀胱經循行頭部範圍較廣,所以頭痛一發作時,幾乎都會影響到太陽經。因此,治療上常使用桂枝湯加減方治療頭痛的症狀。足部穴位治療 安全性較高另外,蘇守毅醫師也強調針灸也是治療頭痛一項不錯的選擇。依過去治療經驗,治療頭痛穴位有太衝、合谷、風池、崑崙與足三里等5個有效穴位。由於古人曾採頭痛醫腳及腳痛醫頭的思維作為治療原則。蘇守毅醫師採用足部的崑崙穴與跗陽穴治療,發現可達到減輕頭痛的功效,安全性也較高。

研究:服用抗焦慮藥物、安眠藥 易得老人痴呆

研究:服用抗焦慮藥物、安眠藥 易得老人痴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幫助你睡眠和鎮定的藥物,卻可能讓你提早罹患老年癡呆症。根據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長期服用治療焦慮和睡眠障礙的藥物的人,患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的機率較其他人高出5成。增加5成患老人癡呆症風險這份研究報告的包括了2千名66歲以上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及7千名66歲以上健康的老人作對比,發現這些老人癡呆患者,過去都曾經服用過3個月以上本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也就是所謂的安眠藥。這項對加拿大的老年人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曾經服用過3個月以上本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藥物的老人,也就是俗稱的安眠藥,患老人癡呆症的風險增加了51%。而由於這藥物藥效太強,英國國家醫療服務單位(NHS)也曾明文規定,這種藥物最多只能服用12個星期。不過,服用此類藥物和得老人痴呆有沒有相關性還有待查證,而歐洲神經精神藥理學學院院長Guy Goodwin對此表示,較有可能的原因是,有焦慮和睡眠障礙症狀的人,其實已經患有早期的阿茲海默症,只是他們不自知。

降溫靠吃冰?當心傷胃氣阻吸收

降溫靠吃冰?當心傷胃氣阻吸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當天氣悶熱時,總會想喝點冷飲、吃點冰涼的食物,但要小心滿足了口腹之欲,卻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最好能克制衝動,以免暢快一時,卻換來一堆病痛。 阮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蔡毓洲醫師指出,胃的溫度約在36度,冰冷食物吃下肚會降低胃部溫度,阻礙酵素分解,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會造成血管收縮,影響氣血循環。因為當身體覺得很熱時,大部分的血液會集中到皮膚下擴張的血管裡,幫助散熱,在此同時,腸胃道的血管則呈現收縮狀態,使消化、吸收能力變差。在這時候若又吃進大量的冰冷食物,可能使胃通向十二指腸的胃幽門關閉,導致這些冰冷液體,留滯在胃裡面,引起胃脹、胃悶。一次吃喝太多冰冷的食物,也可能導致腸胃血管痙攣、腸胃壁僵直收縮,引發腹絞痛、腹瀉,或因消化不良而流虛汗、臉色蒼白。此外,老年人腸胃不佳、胃壁薄,對冰冷的食物耐受性較為不佳;有手腳冰冷者,也最好別碰冰飲、冰品。難擋冰品誘惑   6撇步顧胃免疫力不佳的人尤其要注意,因為身體調適功能差,更容易增加感染機率。此外,蔡毓洲醫師也提醒,如果真的難以抵擋冰涼食品的誘惑,想要解解饞,那就得好好遵守以下原則: 1)吃涼食品時,應小口小口進食。先將食物在口腔內含一下,再慢慢嚥下,就可享受涼爽的滋味,也可避免刺激胃腸。2)運動後或大量流汗時,不要立即吃喝冰冷食物。3)用餐中、餐前二小時或睡前,勿吃喝冰冷食物。4)胃酸過多、消化不良、胃炎或胃潰瘍的人,不宜吃喝含酸味的冰冷食物。5)罹患有氣喘、冠心病、高血壓或體弱的老人、兒童,或月經期的婦女,都不宜吃冰品。 

預防失智症從年輕開始 有助於降低發生率

預防失智症從年輕開始 有助於降低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引起民眾對失智症的關心,台灣失智症協會將今年的國際失智症月以嘉年華的形式舉辦,透過闖關遊戲讓民眾更加了解失智症預防,此外,也藉由活動歡樂的時光,幫助出遊的民眾們,留下美好記憶。糖尿病患罹失智症的機會 比一般人高出5成在每年國際失智症月時,台灣失智症協會都會同步時公布全球失智症報告,而今年的研究報告,主要是提醒民眾,只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加上戒菸及降低心血管的危險因子,就可減少老年罹患失智症的機會,且研究更進一步提到,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機會較常人高出5成,戒菸與降低失智症風險有很強的關係。發生失智前20年 腦部就會出現病變但其實失智症徵兆的發生前20年,腦部就已經開始出現病變,因此,若能從年輕時就開始預防,便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而當家中的長輩出現忘東忘西、重複行為等早期徵兆時,就要將帶他們到醫院檢查,以避免錯失早期治療的黃金期,不僅會影響病患的生活,更會對家庭造成更大的影響。

兒童情緒難捉摸 家長謹記4種反應助緩和

兒童情緒難捉摸 家長謹記4種反應助緩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對於家長們而言,兒童的情緒是最令人捉摸不定,對此,大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徐鴻傑醫師表示,2歲的孩子情緒發展為驕傲,3~4歲的小孩則以罪惡及嫉妒為主。除此之外,影響孩子情緒表現因素多,包括先天氣質、生理因素、情緒成熟度等,因此,在面對嬰幼兒不同的情緒發展時,家長就應該要有不同的做法,所以,醫師提出4種孩子不同的反應,幫助家長們做調整。1)教導活動量大的孩子/由於行為較衝動,父母就要給孩子具體簡明的規範,讓孩子知道什麼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同時需提供更多發洩精力的機會,少帶到安靜及會限制行動的地方,以免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2)堅持度高類型的孩子/若是太有主見、愛唱反調、不願順從,醫師則建議在嬰幼兒階段,可提供自由探索的安全環境,當孩子大一點後,就要建立清楚的家規,避免天天為了小事和孩子僵持不下、爭論不休。3)無理取鬧的孩子/遇到他們出現無理的要求時,父母也要發展出一種孩子可以識別的表達方式,讓小孩知道自己已經觸到底線,而父親絕對不會再妥協。 4)反應強度強類型的孩子/當他們遇到事情不如意時,就會大哭大鬧,用情緒操控父母,面對這種小孩,父母最好的態度就是溫和而堅定,不用氣急敗壞的處罰他,尤其要避免用打人的方式處罰,幫助孩子把情緒說出來,並暫時帶離哭鬧的環境。孩子出現情緒異常時 家長應先接納而非責罵徐鴻傑醫師表示,父母親應該要幫助孩子辨識當下的情緒,更重要的是先行了解及接納小孩的情緒,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世界,並用一顆願意懂小孩的心來面對孩子,就能讓每位父母親手中的心肝寶貝像大樹一樣成長、茁壯。

長者跌倒地點多 浴室、臥房皆上榜

長者跌倒地點多 浴室、臥房皆上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全球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但對長者們而言,生活中卻充滿了危險,尤其在室內中最常發生的意外就是跌倒,如浴室、臥房等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跌倒率為13.6%,原本熟悉的環境超過3成竟是地雷區。此外,對於輪椅族來說,一般家中陽台、浴室或廚房都設有門檻,身心障礙者根本無法跨越,換算下來,有超過4成的居家空間,根本就是進不去的禁區。由此可見,居家環境重重障礙,戶外環境更是危機四伏,隨處可見斜坡有障礙物阻擋,導盲磚鋪設不確實、人行道地磚破碎不平整,都降低了身心障礙者以及長者出門的意願,因此,有項調查指出,身心障礙者中就有10.61%的人從來沒有外出過。失能者逐漸增加中 119年時將有80萬名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林文賓處長表示,高齡化社會來臨,身心障礙者與年長者共同面臨老化帶來的風險,台灣目前約270萬名高齡長者以及112萬身心障礙者,根據衛福部長期照顧服務網計畫推估,因慢性疾病與功能障礙進而失能者,在100年中65歲以上的失能者就有40萬名,而到119年時將會倍增至80萬名,換句話說,就是台灣每5名長者中就會有1位失能者需要各方面的協助。因此,伊甸基金會今年舉辦無障礙生活節,希望透過體驗活動,讓大家同理行動不便者每天面臨生活困境,並透過居家照顧、輔具支持與居家環境修繕等既有服務支持,進而體諒、關懷協助這些身心障礙的朋友們。

秋天流感來襲要注意!當心恐引起併發症

秋天流感來襲要注意!當心恐引起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秋天的來襲,氣溫也隨著時間逐漸下降,但這也意味著流感即將跟著到來,而所謂的流感,就是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常引起頭痛、發燒、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等症狀,但通常在2~7天內會康復。對此,基隆市衛生局表示,臨床上的感冒、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以及無法區分之急性呼吸道疾患均有可能為感染流感病毒所引起,根據估計,每年流行時,約有10%受感染的人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伴隨呼吸道症狀而來。預防流感接種疫苗 可有效降低感染率流感的重要性,在於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當流感發生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衛生局提醒,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以獲得足夠保護力,且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為孕婦及50~64歲慢性病患,因此,65歲以上老人、6個月以上至國小6年級學童、醫事防疫相關人員、禽畜養殖業者、重大傷病及罕見病患,可從10月起至各醫療院所及衛生局,施打公費流感疫苗,降低流感發生率。

養成運動好處多 減重、抗憂鬱樣樣來

養成運動好處多 減重、抗憂鬱樣樣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運動風氣的興起,以致有越來越多民眾藉由 跑步等方式進行減重,但事實上運動的好處不僅如此,已有相當多研究指出,運動可有效幫助民眾提昇正面的情緒,且同時能緩解憂鬱症狀。因此,透過運動不但可保持身體健康、還能促進心理健康,主要是因為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增加血清素濃度,讓心情變好、改善睡眠週期,消耗掉身體內讓人感到壓力的物質例如腎上腺素,幫助身體放鬆,同時轉移注意力,不再拘泥於原有挫折與壓力,還能確立自我價值、增加自信心。 運動可提升體內大麻素 使人感到愉快與沉迷南投縣衛生局表示,中等強度(最高心率的70~80%)的耐力性運動,如50分鐘跑步機或單車測試等,能顯著提高血液中內源性大麻素 (endocannabinoids)的濃度。這類物質也有減少痛楚、使血管與氣管擴張、和令人感到安寧的作用,有利於運動的進行和延續,此外,內源性大麻素能激發腦部釋放多巴胺,所以,同樣會起著使人上癮的作用,因此,無論是體內所產生哪一種化合物質的效應,做運動往往會使人感到愉快和沉迷,特別是有氧運動。 其實,運動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有想讓自己健康的信念,簡單的運動對於紓解壓力,提升身體機能,甚至預防疾病,都有很大的幫助。  

幼童每天喝3000毫升水 竟是罕病在作祟

幼童每天喝3000毫升水 竟是罕病在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台詞,普遍民眾也認為,多喝水是一件有益身體且無害的事情,但真的是這樣嗎?日前,在大陸有位3歲的幼童超超,每天就要喝下3000ml的水,相當於6瓶礦泉水,比一般所建議的每日攝取量還多。當超超與哥哥出後滿6個月後,都出現了多飲多尿、嘔吐消瘦等症狀,且每日所攝取的水都達3000ml,尿量更是超過3300ml,不僅如此,在晚上睡覺時,還得用到3~4片尿布。國際上目前已有治療腎性胱氨酸貯積症的藥物對於他們來說,愛喝水並非正常現象,那是因為他們罹患了腎性胱氨酸貯積症,這是一種罕見的染色體隱形溶酶體貯積疾病,發病率只有20萬分之一,相當少見,不僅如此,罹患這種病的人還會導致腎臟近端腎小管對多種物質再吸收障礙,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很快的就會進入末期腎臟病,且目前這種案例在全球也僅有兩千例,兄弟倆更是大陸首例確診的個案。在治療方面,國際上已證實半胱胺酸能夠治療腎性胱氨酸貯積症,只是這種案例非常少見,無法隨意購買到這種藥品,但在多方努力下,來自美國的華人醫學家劉恆意博士,特別為他們帶來藥物,雖然目前能透過藥物治療,但更令人擔憂的則是接下兄弟倆要面臨的龐大藥物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