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餿油風暴肆虐上班族憤怒 國內消費蒙上陰影

餿油風暴肆虐上班族憤怒 國內消費蒙上陰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破除景氣低迷魔咒,全球景氣逐漸回升,當然在春燕回巢中,不缺台灣,根據最新公布的第三季經濟成長率來到3.78%,距離四字頭只差臨門一腳,全年可望保三,但景氣復甦的溫暖,是否也讓早已心灰意冷的上班族,也開始暖和了起來呢?根據人力求職網最新的調查顯示,上班族對於今年景氣以及明年的景氣,看法普遍樂觀,消費力道也較往年提升,然而在餿油風暴肆虐之下,第四季國內市場消費,恐怕會蒙上一層陰影!景氣連八亮綠燈 上班族也喜孜孜除了GDP、失業率表現,國發會的景氣燈號,也連續八個月出現綠燈,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大環境持續復甦中,不過勞工朋友們又是如何看待?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有23.3%的上班族,覺得今年台灣的景氣「比去年好」;認為「持平」的佔43.4%;認為「比去年差」的,仍佔了33.3%!即使樂觀比例依舊沒有過半,但與2013年十一月同期調查相比,「景氣樂觀度」確實持續提升中。當時覺得「比去年好」的(相較2012年),僅有6.2%,「比去年差」的(相較2012年)高達62.7%,顯示在經過一年後,上班族對經濟現況,似乎正逐漸改觀中。餿油風暴恐怕衝擊第四季景氣 其中,景氣回溫,同樣讓國內消費市場買氣紅不讓,統計指出不管在百貨周年慶,或是資訊展當中,所開銷的費用,均較往年增加許多,然而看似內需市場熱絡,但台灣連續兩年,都爆發嚴重的食安問題,打擊第四季的消費信心!不管是去年出現的「混油」或是今年的「餿油」,調查發現,因為黑心油事件,有超過半數,高達52.1%的上班族透露,最近會「減少」外食次數;同時表示會「減少」與朋友家人外出聚餐的,也佔了40.1%。 至於對政府處理食品安全問題的表現,上班族則平均給了22.8分;其中甚至有四成(40.1%)打了零分!相較去年同期的食安風暴,當時上班族平均也給了26.1分,意味著不滿的程度似乎又提高。顯示政府在食安危機處理,恐怕還有待加強。

男子愛把筆電放腿上用 睪丸「燒壞」四年不孕!

男子愛把筆電放腿上用 睪丸「燒壞」四年不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常把筆記型電腦放在大腿上的男性,可要多加注意!台中一名男子,與妻子結婚四年,但這些年無論如何努力做人,卻還是不見妻子肚皮有任何動靜,遂男子到婦產科檢查,醫師發現,他的精子量以及精子的活動量,全都不及格,經醫師問診後才得知,原來男子長期跑業務,筆電都放在大腿上使用,根據多項研究發現,此種不良行為,都會導致精蟲數大量減少。筆電放腿上 睪丸溫度會過高!這名男子不孕症4年,本身是跑藥品的業務,常會東奔西跑,提著筆電有時候要傳客戶的訂單回公司,所以他需要用到筆電,為了方便他常常把筆電放在大腿,找無線上網WI-FI的環境傳輸,不管是寫電子信、不管是寫訂單都是如此,經婦產科醫師檢查後,發現他每c.c精子,僅有一千3百萬,活動力只剩百分之31,不管是數量或活動力,都不足於讓太太自然懷孕。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說,最近的研究發現,因為筆電放在大腿,容易讓睪丸造成高溫,而殺精,甚至光是無線傳輸WI-FI,這樣一個效應也有可能讓精子的品質下降,因此當下立即建議改變他的工作習慣。他說,許許多多的論文早已確認,睪丸溫度過高會影響精蟲品質,導致男性不孕。時下不少宅男,在腿上用筆電,一用就是好幾個小時,不免令人擔心,睪丸是否會「燒壞」而增加未來的不孕人口,蔡鋒博提醒愛玩電腦的男性朋友,千萬別把筆電放在雙腳上使用,否則恐怕會因此而不孕。

重大發現!1%愛滋感染者 能夠不藥而癒

重大發現!1%愛滋感染者 能夠不藥而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愛滋病不用吃藥就能獲的控制?根據法國的最新發現指出,大約有百分之一的愛滋病毒感染者,不用靠任何藥物的治療,就能夠將體內的愛滋病毒消除,未來可望找到這些人自然痊癒的特殊機轉,讓更多人同樣受惠!人體自動改變病毒基因碼 使病毒死亡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指出,法國科學家首度在兩名經血液檢測,都為HIV陽性反應的患者身上發現,雖他們都未曾服用過任何藥物,卻始終未發展出愛滋病相關症狀,科學家研判,這是因為病毒的基因碼,在人體內自動被改變,進而使病毒無法複製或死亡,改變的源頭,很可能是來自人體中一種叫做APOBEC酶使然。科學家推估,有這樣特殊機制的人,大約占所有愛滋病毒感染者,約百分之一左右,然而,科學家強調,這些人雖不用吃藥就能夠抑制愛滋病毒,但可達到的程度,僅是血液中測不到任何病毒量,並不代表能夠完全痊癒,可是相較於多數愛滋病患均需要服藥控制,已是一項重大發現。

女性天天運動「喘如牛」達15分鐘 罹乳癌風險大減

女性天天運動「喘如牛」達15分鐘 罹乳癌風險大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天天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相信不再贅述,多數民眾早已知道,而根據英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女性如果能每天運動,且達到喘氣流汗的程度十五分鐘,就能夠大大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根據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新增乳癌病例數,正式突破一萬例,顯見台灣女性天天動起來!預防乳癌,極為迫切。更年期婦女罹乳癌機率 為八分之一此研究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為追蹤十二萬名女性,依照他們的運動習慣分為四組,再進行抽樣調查。組別則分為,完全不運動、偶爾出門散步、每日短時間運動以及每日長時間運動,研究發現,每天慢跑或體操的女性,長達十五至三十五分鐘左右,罹患乳癌的機率,較沒有運動習慣的女性大幅減少。此外,研究也顯示,體脂肪愈高的婦女,也會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但這些婦女仍可以透過定期的運動,獲得同樣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指稱,更年期後的婦女,罹患乳腺癌的機率為八分之一,換言之每八個中年老婦女,就有一名罹患乳癌,正表示女性天天運動的重要性。

愛狂吃!做心導管手術 不乏二十歲年輕人

愛狂吃!做心導管手術 不乏二十歲年輕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習慣,吃到飽、夜市小吃、燒烤等不斷下肚,讓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數不斷增加,老年病大量年輕化,有醫師就指出,過往因心臟血管阻塞,需要做心導管手術的病人,幾乎都是老年人,但現今卻愈來愈多年輕人不斷被送進醫院,也跟著一同做心導管,其中,不乏都是二十幾歲的病人!血液中脂肪太多 血管就會堵住台中醫院心臟內科朱永譁醫師表示,血管就像水管一樣本來通暢平順,但慢慢會因脂肪物質堆積於血管內,造成血管狹窄,等到狹窄至一定程度時就產生不同症狀。一般會讓血管加速狹窄的因素有老化、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血中脂肪過高、肥胖、脾氣暴躁、過度緊張、缺少運動及家族遺傳等,以上均是動脈硬化主要的危險因子,民眾不得不小心。他解釋,心臟是人全身的血流動力來源,像馬達幫浦般將血液打到大血管,送至全身各個器官,而心臟本身的血管為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狹窄甚至完全阻塞時,心臟會缺血或壞死,會使人覺得胸口不舒服、呼吸困難甚至猝死。他解釋,心導管手術進行的方式很簡單,民眾只需部分麻醉,會在病人的手臂或大腿動脈上開一個小孔,插入導管到心臟或血管中,注射顯影劑後便可清楚看到血管的狀況及血流程度,若血管有狹窄處,可用氣球擴張,必要時再置放支架或塗藥支架,治療方法的差別在於日後的再狹窄率,而塗藥支架有較低的再狹窄率。朱永譁呼籲,心臟血管治療打通後,要長期服藥保養,一方面預防原來的病灶再狹窄,另一方面也避免其他血管狹窄,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血中脂肪過高的人要將血壓、血糖及血脂肪控制,生活作息調整,包括飲食要清淡些,少鹽少油,多運動、戒菸、減重等等,必要時服用高血壓、降血糖及降血脂藥物,以避免血管惡化或再狹窄。

黑心品吃多、少運動!大腸直腸癌找上門

黑心品吃多、少運動!大腸直腸癌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型態、生活習慣的改變,使得我國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不斷攀升,根據衛福部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罹癌人數將達50萬,且有年輕化、逐漸提升的趨勢。日前,余天的女兒余苑綺罹患直腸癌,引發媒體的報導也喚起多數人對大腸直腸癌的重視,但現代人生活忙碌、缺乏運動、飲食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大,在加上最近頻傳的黑心食品廠商,生活中早已不知不覺吃進許多致癌物質,對此,三總大腸直腸外科吳昌杰醫師表示,民眾若不多加注意的話,癌症隨時都有可能找上門。定期接受檢查 才預防癌症最佳辦法吳昌杰醫師表示,大腸癌已經是目前國人罹癌的第一名,和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有關,但也不必過度驚慌,只要定期健檢,掌握身體狀況,就算被檢測出罹患癌症,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而抗癌保養達人娘娘就是眾多病患中的一位,也是醫療團隊合作相當成功第一個案例,因為患者積極面對接受治療,自己也擬定了一套術後保養方法,在恢復得很好。也鼓勵大家若自己和身邊親友有罹患大腸直腸癌,不必過於驚慌,只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就能治癒恢復正常生活。

牛樟芝抗癌?中研院揭開基因祕密

牛樟芝抗癌?中研院揭開基因祕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台灣民間盛傳的牛樟芝具有預防癌症、降血壓與醒酒效用,但真的是這樣嗎?日前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李文雄院士,帶領的團隊所發表最新的論文中,首度揭開牛樟芝的基因體序列全圖譜、轉錄體圖譜以及其防癌萜類酵素的合成途徑,並證實牛樟芝的功效,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培育困難 但卻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國寶牛樟芝是稀有的真菌,只能生長在台灣特有的牛樟木的老齡樹木中空內壁上,人工培育困難,但牛樟芝卻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有防癌、保肝以及多樣化的保健功能,已受到國際學界的重視。目前雖有超過300篇的國際學術論文發表,但牛樟芝確切的活性成分與其作用機轉則尚待釐清。以往對於牛樟芝的基因體及遺傳學的研究相當有限。揭開合成途徑 有助於了解防癌功效研究團隊解釋,大多菇類都具有有性(子實體)繁殖與無性(菌絲)繁殖,而該論文揭示了牛樟芝有性生殖發育和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機制,以及菌絲和子實體的基因表現之差異,並藉以推衍出牛樟芝關鍵性萜類酵素的合成途徑。此外,牛樟芝最珍貴的防癌萜類,研究團隊也解開參與具活性成分生合成之一次代謝與二次代謝酵素之作用與合成途徑,有助於了解防癌功效,而李文雄院士表示,未來這篇研究將有助於藥用的研發策略。

中醫預防骨質疏鬆 快喝枸杞排骨湯

中醫預防骨質疏鬆 快喝枸杞排骨湯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人體隨著年紀的增長,骨質流失也越多,所以骨密度將越來越低,即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尤其停經後的婦女更是高危險族群。雖然骨質疏鬆症並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會增加脊椎、髖骨等處骨折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修安表示,骨質疏鬆症表現出的是骨密度降低,使小樑骨變薄、斷裂形成空洞,造成骨折發生率增加。骨質疏鬆症以女性較多、家族史,其他如抽菸喝酒及體重過輕者,都容易造成骨質疏鬆,醫師提醒這些危險因子越多者,越應該去作骨質密度測試,以確診骨質疏鬆症。調補肝腎、健脾益氣 中醫依體質治療骨鬆吳修安醫師也說明,依中醫學角度來看,預防治療骨質疏鬆症首要是調補肝腎,後天脾胃的生化滋養與氣血循環的暢通,才能發揮腎的正常功能,適當的健脾也是治療方法。而中醫師會依體質來治療骨質疏鬆,需要調補肝腎,強筋健骨者,可使用藥物有:骨碎補、續斷、杜仲、桑寄生、牛膝、狗脊等。而健脾益氣常用藥物:黨參、白朮、茯苓、黃耆、山藥等。藥膳方面醫師推薦「枸杞排骨湯」,製作方式如下:●枸杞排骨湯/枸杞5錢、續斷3錢、杜仲5錢、當歸3錢、茯苓3錢、排骨半斤。排骨川燙去血水後和中藥材熬煮,熟了之後一同吃下,每周1~2次即可。素食者可不用排骨,增加一味骨碎補3錢,並加入手工豆腐以及黑木耳一同燉煮。至於平日該如何預防骨質疏鬆,吳修安醫師提出建議,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維持標準體態,太重或太輕都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因素。其次是維持營養均衡,每日補充足夠的鈣跟維生素D。

立冬吃麻油麵線 簡單、健康又進補

立冬吃麻油麵線 簡單、健康又進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立冬過後天氣將逐漸轉涼,也等同於正式宣布進入冬天,因此,有多數民眾就會趁著這天來進補,而今年的立冬正恰逢128農曆閏9月,傳統有子女準備麵線餐點為父母添福添壽的習俗。因此,花蓮慈濟醫院特辦素食廚藝講座,邀請林羽柔營養師與林秀梅廚師,示範如何烹煮蘊含補冬、閏九月意涵的孝親湯及營養美味的麻油麵線,而負責籌辦的林羽柔營養師表示,吃補是要補健康,自己動手料理天然食物,就是最安心的方式。孝親湯簡單做 添加麻油補血又潤腸首先用滾水加入老薑爆香的麻油、白蘿蔔、玉米、高麗菜,只要簡單步驟就能完成孝親湯的湯底,林妘珊營養師表示,麻油性溫味甘,主要成份有不飽和脂肪酸、鐵質、鈣、磷與維生素B1、B2、A、D、E等,功效有補血、潤腸、烏髮、通乳、長肌肉等作用,因此,是傳統食補最常用的食材,搭配具有暖胃潤肺功效的老薑,以及富含多醣體可以提升免疫力的杏鮑菇、猴頭菇、金針菇等菇類,就成了健康美味的孝親湯。此外,林秀梅廚師建議民眾在煮麻油麵線時,可先在滾水中加入一點麻油再煮麵線,之後等到麵線浮起來即可,因為麻油除了增加香氣還有防止沾黏的效用,可以讓麵線不容易斷,也更貼合祝福父母添福添壽的意涵。體質燥熱者 應避免食用薑母湯、麻油湯進補最後,花蓮慈院中醫部林經偉醫師提醒民眾,許多菇類富含普林,所以,有痛風或高尿酸症狀的民眾要記得適量食用;另外,坊間薑母湯或麻油湯多屬於溫補,如果是體質燥熱,或是有口乾口苦、舌苔厚重等症狀的人,就要注意避免過度進補,或者改以玉竺、芡實、蓮子、白木耳等平補藥性為主的補湯較為適當。

登革熱高峰期已過 未來將逐漸趨緩

登革熱高峰期已過 未來將逐漸趨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綜合近期各項登革熱疫情趨勢進行分析,研判疫情已過高峰,目前開始緩解。另外,公布新增1例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疫情雖然未持續上升,但仍處於嚴峻狀態,請民眾須落實孳生源清除及防蚊措施,如身體不適,應及早就醫;醫師應提高警覺,對於出現腹痛、持續嘔吐、嗜睡等登革出血熱警示徵兆之病患,及早採取適當的醫療處置。登革出血熱個案 目前共累積75例新增之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為居住於高雄市前鎮區81歲個案,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潛在疾病,10月29日開始出現發燒及呼吸急促等症狀,經11月3日急診就醫後入住加護病房並通報登革熱,但入院時即病況不穩,出現休克症狀,後續病情惡化,不幸於4日死亡,個案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今年累計目前為止共75例登革出血熱病例,其中55例已出院,9例死亡,11例住院中。疫情雖逐緩解 但發生出血熱風險仍高疾管署依據近期登革熱確診病例發病週別、衛生局收到週別、研判週別及與歷年之趨勢分析,研判登革熱疫情已過高峰,正逐步緩解。本年截至目前為止,全國本土病例累計9,608例,其中入夏後本土病例為9,594例,分別地區為高雄市、屏東縣、台南市、新北市、澎湖縣、台北市、台中市、雲林縣、新竹市、台東縣、桃園縣、嘉義市、苗栗縣、新竹縣、嘉義縣、彰化縣、宜蘭縣、南投縣,各縣市均有出現登革熱病例之風險。疾管署表示、登革熱疫情雖開始緩解、但登革出血熱發生風險仍高、請民眾務必積極主動清除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的病媒蚊孳生源;醫師對登革熱病患提高警覺,注意病程進展及是否有出現腹痛、持續嘔吐、黏膜出血、嗜睡等登革出血熱的警示徵兆、以及早採取適當的臨床處置、減少重症及死亡個案的發生。

Menu